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1
旅游、运输、商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是受非典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其对整个经济的后续影响也日益显现。但随着中央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越来越多的城市也紧急启动税费减免和补贴计划,特别是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北京实行双解以来,公众对服务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服务业将渡过难关,再现繁荣。
今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分析
服务业开局良好,但由于受非典影响,二季度发展速度减缓,预计全年增长速度难以超过去年。
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回升,服务业增加值85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一、第二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69.7%和27.6%,分别拉动经济
增长0.3、6.9和2.7个百分点。尽管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工业,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突出,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一季度餐饮业零售额1455亿元增长16.1%;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034.3亿元增长8.8%;其他行业零售额619.3亿元增长1.2%。
4月份以后,非典疫情逐渐在华北及全国蔓延,人们减少了外出旅游、购物、饮食等消费活动,对旅游、交通、餐饮、宾馆和商业等服务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二季度服务业发展速度趋缓,服务业出现高开低走局面。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取消了来中国旅游的警告,旅游业等服务业下半年将进入恢复性增长时期,但是,下半年以及明年非典对服务业的后续影响也不可低估,预计全年增长速度难以超过去年,服务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服务行业受到沉重打击
4月中旬国内旅游业开始陷入半营业状态,涉外旅游基本停顿。4月份入境和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大约下降20%-30%,旅游者用于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开支同比减少100亿元,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为565万人次,同比下降30.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约减少11亿美元同比下降36.4%。
餐饮业零售额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据统计,4月份餐饮业销售额同比仅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比3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14个省(区、市)出现负增长。餐饮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一季度的13.1%下降为11.8%。
进入5月份之后,非典对餐饮业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明显扩大,居民外出就餐急剧下降,许多城市的部分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纷纷停业。5月份餐饮业零售额358.6亿元,同比下降15.5%。全国除黑龙江、贵州、青海三省餐饮业零售额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余地区均为负增长,华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其中山西下降55.7%,河北下降48.6%,北京下降39.7%。
社会服务业也受到严重打击。5月份,社会服务业营业收入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4%。11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营业收入下降。其中,旅馆业营业收入下降65.1%,沐浴业下降58.3%,娱乐服务业下降45.3%,理发及美容化妆业下降38.9%,出租汽车业下降35.6%,居民服务业下降27.0%,日用品修理业下降22.9%,市内公共电汽车业下降20.5%,家务服务业下降19.5%,咨询服务业下降7.9%。
交通运输量大幅下滑。5月份,全国完成客运量8亿人,同比下降41.5%,下降幅度比上月扩大34.6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客运量、公路客运量、水运客运量、民航客运量各下降62.5%,39.9%,35.1%,77.9%,降幅分别扩大47.8、33.8、21.1、52.2个百分点。对货运量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当月完成货运量10亿吨,降幅由上月的3.18%扩大到15.2%。
疫区服务业受损严重
由于公众服务消费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多数服务性消费大幅度缩减,非典疫区如北京、广东、山西等地的旅行社、景区、酒店、餐馆、娱乐场所等服务企业受影响更大。据统计,北京餐饮业4月份实现零售额8.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回落近40个百分点。5月份北京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40%,与去年同月增长15.1%的增幅形成极大反差。据测算,5月份受sars影响餐饮业零售额损失6亿元,占当月总损失额的13.3%。但是,5月下旬的营业额和就餐人数分别比上旬增长39%和59%、比中旬增长24%和23%,表明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公众消费信心得到恢复,企业经营状况正步入一个恢复期。
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支出发生明显变化
为避免感染非典,居民外出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安全保护,尽量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更多通过电话、因特网等现代通讯工具联络,4月份城镇居民人均通讯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7.1%。由于居民减少外出就餐和公务、商务活动减少,服务性消费增幅下降要大于实物性消费,4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支出下降了12.2%,居民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下降15.7%,旅馆住宿费支出下降66.7%,美容费支出下降35.0%,桑拿沐足等其他服务支出下降41.2%。对北京80位高收入阶层的调查表明,仅4月份前15天,这些高收入者的消费就比预期消费减少了40%,而减少的项目主要是旅游、休闲娱乐活动。非典已经并将进一步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为保障身体健康,居民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居民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不少居民自觉加大了保险方面的投入。预计今年二季度全国服务消费仍会有所缩减,三季度将略有恢复,批发零售业和其他零售业受非典的影响虽不如餐饮业明显,但也会一改一季度较快的增长势头。
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恢复消费信心
随着国际卫生组织对北京实行双解,公众服务消费趋势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步恢复正常尤其是7月至10月,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购物和娱乐,百姓延期、压抑的大爆发性反弹,市场消费必将迎来新一轮补偿性的增长浪潮,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也将进入恢复性增长时期。
(二)非典危机催生出新的增长方式,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是良好的契机
非典使居民卫生、保健、消费方式等方面的消费质量要求大大提高,消费领域有所拓展,一批新的市场需求和行业领域被迅速扩大激活,如卫生消毒行业、网上购物以及体育器械行业和保险业等。非典也是最考验保险的保障功能的时候,保险业借此机会可以提高行业形象。因此应抓住目前抗击非典时机,加快改革传统交易模式,积极采用包括电子交易方式在内的新型交易方式,促使企业大大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在满足市场需要中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三)扶持服务业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有利于消除长期阻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为促使受灾行业摆脱困境,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改变了服务业长期税赋过重的局面,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四)非典给一些行业带来了资源优化的契机,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
非典将促进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人们更加注意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品牌,对社会信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些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的产业和企业将得到较多的发展机会。可以预言,非典之后,保险、环雹汽车及公共服务业等将迅速发展,而且服务产品的品牌化趋势将加快。
加快服务业复苏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意识,大幅度提高服务业经济运行质量
服务企业应强化管理、练好内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受非典冲击的行业、企业,应当在强化内部管理、练好内功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研究发展之策,积蓄力量,捕捉商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如遭到重创的旅游业应立足长远多推出有利于人流分散、促进身心健康的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健身旅游、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商业企业应完善网络购物、电话购物系统,开辟新型项目,餐饮业应加强环境个人卫生管理、改革供餐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放心的用餐环境。房地产应适度开发低密度的住宅,并树立良好信誉。餐饮、运输等服务企业也应积极开发自己的主打产品,提升服务企业形象。
(二)培育新的服务消费热点
人们需要舒展几个月来的郁闷心情,期待着政府给与时间、创造条件进行释放,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清理各种妨碍消费需求增长的不合理政策,规范和改善电信、互联网业务等服务消费环境,抓住非典带来的新商机,加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上文化娱乐及全民健身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有市场、有潜力的行业加快发展。
除了政府应该着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外,作为服务行业来说,自身要善于发现和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审时度势快速捕捉新的商机,在特殊时期采取快速应变的制胜策略,积极组织新的货源,提升营销水平,改善售后服务。
(三)鼓励社会投资,引导外资投向,保护和培育服务业投资需求
加强宣传和引导,稳定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政府将清理服务业市场准入规定,对现行的市场准入条件、资质及审批程序进行一次清理和评估,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简化前置审批,清理不合理的收费,扩大地方政府审批权限,为社会投资提供便利的条件;继续放宽投资领域,进一步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的服务业投资环境。
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利用外资在短期内会受到影响,但中国的外资引进不会发生趋势性的转变,因为这尚不构成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和唯一的因素。针对服务业已成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当前应通过有步骤地推进金融、电信、贸易和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以服务领域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了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对受非典冲击较大的行业可以考虑提前出台有关政策,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吸收外资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的外资投资方式,刺激外商增加投资。
(四)落实政策措施,加大对影响较重行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应加紧落实。对重灾地区的民航、旅游、餐饮、商贸、出租车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适当财税优惠政策等措施给予必要的扶持。对营业性酒店、商业性旅游景点、饮食业企业、商业零售企业,暂缓或减半征收某些收费;适当减免服务企业的土地使用费;对星级酒店、大型商业性旅游景点、大型饮食企业给予用电补贴;对旅行社实行特别临时补贴。经营特别困难的营业性酒店、商业性旅游景点、旅行社及饮食业企业,可按程序向税务部门申请缓交税款。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战胜困难,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提供与就业配套的直接补贴和资金援助,扩大服务业就业
从中央到各省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旅游、餐饮、运输、文化娱乐、社区服务业等对就业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与就业挂勾的适当的减免收费和财税优惠等措施给予必要的扶持,努力提高其吸纳就业的能力,确保消化劳动力的主渠道能够在非典过后获得稳定发展。建议国家在国债资金便用和项目审批方面向能够解决就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倾斜;采取一些更为积极的就业援助措施,开发一些提高城市卫生环境和社区公共卫生就业项目;运用财政资金、税收减免、信贷扩张、社会保险费减免等手段扶持企业,以稳定就业。各级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受灾服务企业减免一些地方性税费,尤其是许多不合理的行政收费项目应予以取消,推动服务企业的恢复和就业的改善。
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2
一、目前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阶段常见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完善。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属于一种粗放型模式,这表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而且资金紧缺,更加无法支撑经济稳定运营,进而影响着城镇化进度。通常情况下,粗放式的经济结构只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最终对城市所造成的影响,忽略了发展阶段所产生的污染及资源耗费,令环境绿化削减,生态自然变得越来越脆弱①。首先,集中式发展的速度及规模,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目标。粗放式的经济结构将影响到财政税收方针的实行,令国家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整体指标在到地区时,地区政府就仅仅为完成目标而快速生产,加大资源的耗损,只注重发展的速度。但是这些均是以当下财政税收制度为基础进行的,其可以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营的财政税收方针,尽管可以加快企业经营速度,但是却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另外,粗放式的经济在全社会的行政、技术、文化等层面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很难相协调与平衡,导致财政税收制度的实行面临阻碍。长期以来,国家均是采取行政法规来约束各大企业,而且市场上其他要素未得到同步进展,严重压制着成本价格,进而令收益偏高。
2.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滞后,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尽管国家近几年在该方面投向了许多的资金稍稍转变了落后的状态,但依旧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需求。例如高速道路修建范围很窄,针对易发灾害区域的防灾措施不健全,有的偏远地方的城市还出现了水电供应不足等情况;有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注重高新企业的经营,而忽略了城市的绿化建设,有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交通问题非常严重,不能适应当下现代化社会脚步②。而且,目前国家持续推进工业化建设,生态质量问题日益严峻,如此就导致政府要增加环境治理上的经费投入,增加了成本,令经济增长改变的困难越来越大。
3.城乡差异明显。改革至今,国家越来越关注城乡之间的集中协调建设。但东部沿海区与西部落后区域差距依旧不能缩小:发达地方注重完善城市区域发展格局,形成统一的产业及资源优势,已达到了很高的城市化水平,和西部地区比较,可以说有了很大规模的经济转型。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科技以及数据传输的发展逐渐加快。反之,西部地方的劳动力及科技均较为滞后,市场规模很小,收入低造成消费水平也低,生活质量甚至不能达到温饱要求。该种经济局势令贫富差距持续加大,经济政策很难协调统一,全国的市场经济将面临巨大阻碍。
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财政税收方针措施
1.合理调整投资方针。没有科学调整投资方针,加强投资力度,市民的收益才能获得可持续增加,财政税收每年均在国家财务预算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在国家整体财力还比较有限的状态下能够首先采取开征遗产税等途径增多,财政收益也可增加,另外还要规范税务监察制度,避免偷税漏税等情况的出现,而且还需要针对城市企业技术加大投资,对城市企业技术制度进行创新使部分高科技单位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合作,促进城市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科技推广人才发展方面需要引入专业化人才,为其提供一定的住房条件等待遇,以他们的努力带动本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另外,在针对财政投资制度的制定上也要引起重视,积极扩展融资途径,令资金量持续增加,使政策性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特别是在制定创新投资制度方面,要加强对财政投资参股运营农业整体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与企业加强合作,并全面招商引资,令民营资金与外资等方面的资源获得扩大,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形式的改变。因为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存在很多挑战,为了使城市经济增长极早得到转变,令城市经济发展处在常态化状态,需要将针对财政税收方针的调整融进城市经济发展及需求拓展方面。使城市投资面持续加大,令经济增长可以得到平稳发展③。特别是一些城市中在经济的外需上进展并不可观,这时能够合理增加经济赤字,并发行适量的建设性国债,然后增多预算中的投资,而且政府要积极促进项目进度,并提供充足的经费。在资金的安排上,要重点用来改造城市生态、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以及更新企业产业科技等方面,令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展潜力获得全面激发。
2.完善税收机制。首先,制定出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能够从对城市内的关键企业进行扶持着手,再逐步对全部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主要涉及部分具备发展前景的微型企业,并融入民营企业。在产品生产,尤其是深加工上,更需要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来提供支持④。此外,在各种不同税务的优惠政策体系上也要科学安排,科学分布各种税收优惠比重,使税收优惠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另外,还要加强税务公开,对税务制度及行为加大建设力度,使税收工作处在阳光及公开的状态下,接受大众的监督。
3.减少对新科技行业的税收。依靠诸多资源消耗和占用推动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唯有依靠科技的发展,完善资源的利用,实现资源短缺状态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转型。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对新科技的研发和创新水平比较忽视,政府和企业对新科技行业的财政税收扶持较弱,导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竞争力低。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财政来对新科技行业的财政税收扶持。
4.实行营改增制度。营改增制度的实施扩大了纳税范围,针对不动产行业的干扰较大。营改增制度的实施促使国内房地产领域成本增多,推动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改变。房地产和建筑事业是国家传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而新科技领域的建设并未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⑤。但是,实行营改增制度促使原本的建筑单位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开展业务调整和创新,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改变。而且,根据对新科技领域与科研成果转变的税收调节,实行对新科技行业的税收降免与减少科研成果转变的税收负担。可以促使城市经济增长得到又好又快的转变。
5.加大财政针对高新科技的研制力度,提高服务行业人才资源的投资。国家城市经济发展转型阶段,需要持续加大财政对高新科技行业的研发力度,并增加对服务行业的投资和支撑,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区分国家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类别的一个关键指标即经济在发展阶段,其技术含量的多少。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会提升能源消耗总量,下降产品性能。反之,技术水平高的行业就会降低能源耗损,坚持长远发展之路,提高产品性能,提升工作效率等。由此得知,依靠占据资源及高消耗的经济增长道路并不可行,唯有依靠技术创新,节能和合理应用等才是长远发展模式⑥。长时间以来,国家城市政府尝试通过市场来研发技术,但是许多企业为得到迅速发展、拓展规模,而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技术研发的投资远远低于其他业务,经济增长阶段缺少创新水平,进而造成市场竞争力薄弱。就当前来说,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人才密集性行业,需要诸多整体素质高、科技水平强的复合型人力资源。因为我国针对人才培养与引入的制度及体系不健全,造成该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进而限制着高新科技行业的繁荣发展。为此,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采用财政途径来大力扶持人才培养及科技研发。简单的说,政府机构能够采用财政金融支撑模式、优惠相关项目的税收、全面培养科技人才、保障知识产权等多种政策法规,由此推动人才的开发及科技的发展。而且,在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上,还应协调企业和政府与高校各个研究部门之间的关联,促进合作,相互联系,为国家科技的研发提供一定的保证,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政府和企业等还应提升对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组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在国内制定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制的长效体系,进一步拓展科技型行业的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及整体实力。
6.制定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当前,国家在财税上的绩效考核制度尚不健全,造成考核结果不科学、不公正,如此就需要制定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以迎合经济增长改革的需求。
需要多角度深入基层,全面考察各地区财政情况,再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财政支撑经济增长上的实情,促使考核结果更为公平、客观。特别是要全面学习现代化先进的统计学、应用数学以及现代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完善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制定出健全的绩效考评公示机制,令绩效考核处在社会大众的监督之下,提升考核结论的准确性及精准度。另外,还要努力深入群众,采集源自大众的多种意见,对全部的意见深入探究并进行划分,对其中隐藏的问题要提供条件进行处理。
三、结语
怎样加快城市经济增长转型,是我国当前在城市化进步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城市经济发展转型上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为此,需要深入探索,进一步优化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改革的各项财政税收制度,促使国家经济的顺利转变。
注释:
①周浩.人口结构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8
②梁志远.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转变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应用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48-49
③王嘉琪.试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转变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应用分析[J].纳税,2018(23):19+21
④田金莹,王毛毛.关于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转变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7(20):88-89
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近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表明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家庭服务业。目前,我国已创建各级各类家政服务实体2099个,家政培训基地1594个,累计为280多万名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我国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1600亿元,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生力军”。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家政服务业做为一个逐渐兴起的产业,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接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新兴的产业之中。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家庭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通过运用SWOT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S优势: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中国发展家庭服务业在市场、基础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优势,最突出的则是政府的重视,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主持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分别从规划统筹、市场秩序、服务培训、权益保护、财税扶持等方面,进行谋划、规范和支持。
中国发展家庭服务业还具备其他方面的优势。第一,拥有巨大的市场。中国的人口资源及日益富裕的生活使得对家庭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每到春节前后,保洁、钟点工、保姆等家政服务需求都明显增加,家庭服务人员紧缺的情况日益凸显。第二,基础条件非常好。近年中国一直在推动信息化建设,包括互联网、固定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在内的基础网络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和水平,这为现代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第三,可能实现跨行业发展,家庭服务业涉及的领域众多,它的发展依赖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快速发展的家庭服务业也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IT业,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可能带来IT业的另一个“掘金点”。第四,家庭服务业门槛相对较低,投资成本较小,适合民间资本扶持壮大。
W劣势:中国的家庭服务业正处于行业的发展阶段,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劣势。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小看了家庭服务业的“含量”,认为无非就是看小孩、做卫生、照顾老人、洗衣做饭等。甚至,家政服务被人们视为是伺候人的、不体面、没有地位的工作。因此,许多人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另外,中国的家庭服务业起步较晚,行业结构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虽然许多地方都有家政公司之类的机构,但多为作坊式的,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就总体情况看,这个行业的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程度还很低,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几乎是本能型的,其职业的操守和道德,没有任何约束或制约,基本是凭良心做事。如不大力扶持,这样一种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的家政业,难以支撑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更难成为一项成熟的产业。
O机会:中国家庭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首先,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头戏,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迫切需要,业界一直存在对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实现新一轮繁荣的重要力量,各地的未来经济蓝图在这一领域也大肆着墨。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无疑能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今年5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第三产业是将来吸收劳动力的主要抓手,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到哪里去?不是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吸收的大学毕业生近70%,都到现代服务业了。
其次,最近两三年来,我国的家庭服务业从业者虽然越来越多,但这一行业的劳动力缺口依然很大。根据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4个城市居民做的调查,有40%的家庭需要社会提供服务。此外,全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中,平均约15%的家庭需要提供服务,其中蕴含29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也就是说还有1400万左右的潜在就业岗位有待开发。巨大的潜在岗位将会大大的拉动我国就业水平的增长。家庭服务业的内容不仅仅是保姆、护理、保洁,还涉及家教、物流配送、家庭管理、家庭教育、家庭理财、家庭秘书、家庭安全员、陪伴、管家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单就人口老龄化这一方面来看,家庭服务业就有着广阔发展空间。据统计今年,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26亿,已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达2.8亿,2050年则将达到4亿。因此,家庭服务业无论在目前还是将来都面临重大的机遇,发展潜力无穷,前景良好。
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小额贷款;新渠道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49
1 引言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作用一直不容忽视。据国家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6600万家,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为国家提供了50%的税收,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然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却受到融资方面的制约。小额贷款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打开了新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当下,解决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类。实际生活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内源融资依赖较强,外源融资较少。在内源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对内源融资依赖较多,充分运用企业自有资金或向亲朋好友借款,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在外源融资方面,就直接融资而言,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报表不健全,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就间接融资而言,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向银行贷款或者向民间融资,银行方面,银行出于贷款风险和贷款规模的考虑,银行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只会给予中小企业少量的短期贷款。综上所述,虽然中小企业有多种融资渠道可供选择,但现实生活中,受制于主客观原因或条件,中小企业并不能多元化地筹集资金,自有资金不充足,外源融资筹资量少,这些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2.2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从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失衡,外源融资少,内源融资较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依赖内源融资。梳理我国企业发展历程,不难得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多数是依靠自有资金或亲朋好友借款,借此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二是难以获得外源融资。银行间接融资方面,我国市场经济虽历经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但是信用体系并不发达,社会上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真实的评估,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出现了信用空白,十分被动。例如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一方面,银行对企业的真实信用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现行信贷政策收紧,结果往往是多数中小企业获得的审批贷款较少。直接融资而言,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有较高的门槛,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上市融资并不可行。民间借贷方面,这在江苏、浙江一带一度十分活跃,但是民间借贷具有不可预知的风险性,借贷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高昂的成本费用,这对于资产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一渠道并不可行。综上分析可知,在外源融资不通畅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获得少量的外源资金,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2.3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向银行贷款不仅困难,而且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银行(放贷者)与中小企业(借贷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方面出于自身盈利和借款风险的考虑,银行不会给予中小企业优惠的利率,多数情况下给予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要高于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只能获取少量的银行贷款,以此减少高额利息费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抵押品或担保,还会产生诸如担保费等相关费用,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向银行贷款成本过高。此外,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市场处于幼稚期,多数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得还不够成熟,因此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
3 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由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可知,多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不合理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其中融资渠道狭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倘若我们能够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创造新的资金来源,那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得以缓解。2008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自此,小额贷款企业横空出世。小额贷款企业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渠道来源,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51家,贷款余额9594亿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亿元。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相比,小额贷款企业呈现如下的竞争优势。
3.1 小额贷款是一种金融创新
小额贷款企业是在政府出台政策之后出现的,是金融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小额贷款企业的创新表现在多方面,如市场范围、担保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同,小额贷款企业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其市场定位很好地填补了传统商业银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空白,同时小额贷款行业的出现是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一次重大改进。可以说小额贷款的出现一方面引导了民间资本公开、合法地走向金融领域,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起到了改善金融市场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小额贷款的出现也繁荣了现有的金融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2 服务对象面广
贷款对象方面,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国企和大型民企,这更符合它们的利润和风险的经营目标,与此相反,小额贷款企业针对的目标群体是中小企业。当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旺盛,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小微客户的小额贷款企业就具有了相当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且,小额贷款企业本身也是中小企业,对客户的资金需求和困境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因此小额贷款企业能够根据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其制定相应的融资产品,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3.3 经营机制灵活
小额贷款企业自身具有“短,小,快”的经营特点,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小额贷款企业规模较小,审批程序较短,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反应也较为快速,再加上对客户群体的熟知,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灵活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解决客户的资金问题。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小额贷款企业制定了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主要体现在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上。多数中小企业借贷时都有小额分散的特性,小额贷款企业就制定了多种类型的融资产品,降低融资的门槛,其中有些种类的小额贷款只需少量抵押,甚至是无需抵押,这对于多数缺乏抵押或担保的中小企业是十分有利的。小额贷款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3.4 贷款程序简单,手续便捷
随着小额贷款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小额贷款程序也日趋简化,随之这一融资渠道也越发高效。客户从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一笔贷款时间大概为两周,主要就是因为其程序简单,手续便捷。首先,贷款仅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企业经营证明材料,以及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证明;其次,审批程序快速简单,小额贷款企业在获得上述证明材料后,会安排人员进行资质审查,审批放贷;最后,准时为符合借贷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种高效的业务流程省去了很多程序,提高了放贷的效率,同时这种快速,简单的放贷操作,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小额贷款企业的竞争优势。
4 关于小额贷款发展的若干建议
小额贷款是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成立的。小额贷款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6600万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加之小额贷款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小额贷款有望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小额贷款企业发展还不成熟,且自身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
政府层面: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小额贷款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服务行业,其自身的盈利能力有限,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各级政府应当在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以此提高小额贷款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拓宽小额贷款企业的资金来源。银监会和央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小额贷款企业只能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同时确立了小额贷款企业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额贷款企业的资金来源,政府层面应当适度放宽小额贷款企业向银行的融资比例,扩大其资金来源;或是成立专门的金融扶持机构来提供资金贷款。
企业层面:一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小额贷款企业自身应当招收和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特别是具有相关金融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营水平和风险防范水平,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二是做好风险管控。银监会和央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小额贷款企业贷款执行利率不得高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5%,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到小额贷款企业所能承受的贷款风险,因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小额贷款企业在追求单笔贷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当注意到潜在风险,做到按合法程序审查,不以高利率放贷。
参考文献
[1]工信部.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税收[N].证券时报,2014-05-27.
[2]银监会.小微贷款增户数和审贷获得率考核[N].中国网财经,2015-03-06.
[3]严盛虎.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15-19.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Z].2008-05-04.
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财政收入;增长瓶颈;非烟税源;新财税增长点
一、引言
地方财政收入由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构成,是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经济管理工具,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有机架构,对于地方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云南省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呈现逐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9757亿元,同比增加3513亿元,增长134%。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总收入的持续增长,财政实力的增长对本省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形成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云南省财政增收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一方面来自于分税制深化改革,财权上移事权却增多,尽管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但是地方政府仍面临较大的财政收入缺口。另一方面,云南省由于自身实体经济薄弱且主体结构单一,财税增收过分依赖传统经济载体。“十一五”计划期间云南省确定重大发展烟草业、旅游业、能矿产业、生物产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几大产业都得到极大发展,但从财政角度看,烟草业对云南省财政收入的贡献最为突出,近年来实现了烟草利税300亿元、600亿元、1000亿元的开创性突破,烟草利税一直占云南省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可谓“半壁江山”,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及长远性衰退对云南经济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对本省财政收入增收也存在极大牵制作用。
云南省财政收入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本省税收负担较重,烟草业造成的社会成本逐渐显露,财政过度依赖烟草业的贡献并非长远之计,随着结构性减税的推进以及城镇化、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设所增加的财政支出使得云南财政面临发展瓶颈。为了突破这个困境需要综合分析云南省经济及财政情况,研究烟草业与经济发展的悖论问题,探寻云南经济的新增长点,发展新兴支柱产业,重点通过生产性努力增加云南省财政收入。
二、云南省财政收入增长现状
云南省近年来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2000年-2013年,云南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从201124亿元上升到1172091亿元,增长了482倍,云南省财政总收入由43316亿元增加到29757亿元,增长了587倍,全国财政收入1339523亿元增加到了129143亿元,增长了864倍。与云南省GDP比较,其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但是滞后于全国财政收入增长水平。随着对民生建设支出的巨额增加,云南财政入不敷出,有限的财政收入增长不能满足支出的需求,详细情况如表一所示。
通过对云南省财政收支对比分析得知,本省一般预算支出远高于一般预算收入,也高于本省财政总收入,云南省自2001年来赤字数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另一个问题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中的烟草利税,烟草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行业,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长模式革新的大背景下,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云南省过度依赖烟草业的发展必将导致财政处入高风险状态。
下面通过折线图分析云南省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由图1可以得知,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长率波动总体一致,但财政总收入增长曲线随着生产总值增长曲线起伏波动较大,多数年份的财政收入增长均快于GDP的增长,而在经济波动年份,财政收入的下降幅度也快于GDP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财政收入和生产总值增长下滑趋势明显,说明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财政增收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云南省财政税收困境分析
(一)云南省税收贡献低
一般来讲,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2012年,云南省税收收入为54811亿元、87119亿元、88195亿元、10639亿元,分别占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78%、84%、79%、795%,税收收入对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云南省税收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云南省为10639亿元,而全国平均税收收入为15773亿元,云南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另外,从云南省人均税收贡献角度分析,人均税收贡献可以衡量个人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程度,且在经济同质、税收质量无差异、税收努力程度相同等假设条件下,也是衡量征管绩效的重要指标。2012年,全国人均税收平均水平为161945万元/人,而云南省为109418万元/人,其中,有烟草工厂的地区如昆明、玉溪、曲靖等的人均税收贡献在云南省各地区中排名较前,昆明市为20622万元/人,玉溪为144839万元/人,烟草业对税收的贡献较大,但云南省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较为发达地区的税后收入差距更甚,重庆为258312万元/人,是云南省人均税收贡献的24倍。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知云南省税收贡献处于全国低水平阶位,在这种现状背后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则归因于云南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潜在产能的释放受到经济结构的束缚。
(二)云南省税收负担重
宏观税负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期间(一般以年为单位)内的税收收入占当期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云南省2006-2012年宏观税负均值为21%,四川省为1184%,湖南省为974%,相比之下,云南省税收负担非常重。此外,与重庆、广西相比,云南税负也偏高,2012年,云南GDP比重庆低11492亿元,比广西低27212亿元,但是税收收入却比重庆高73365亿元,比广西高70817亿元,经济总量与宏观税负明显不匹配。对现有的税源征收更多的税收,短期内可以保障财政收入,解决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从拉弗曲线得知,高税赋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进而影响纳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从而导致税收减少,本省经济发展负担沉重压力,会增加“税负焦虑”和“民生痛感”,且高税负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经济后续支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将被削弱。而导致高税负这种情况主要有几种原因:一是税源结构单一,烟草税收占税收收入很大比例,税收对烟草业过度依赖导致“烟草财政”。二是现代制造业、金融业税收、现代服务业支撑乏力,产业层次较低,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薄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三是民营经济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总体实力弱且整体规模小的特点,因而比重偏低税收贡献不高。四是偏重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需求结构不合理。
(三)减税政策导致收入减少
为了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已成为历史。云南省对农业的依赖较大农业人口占比80%,自取消农业税后云南省第一产业的的税收收入受到极大影响,许多依赖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县乡面临财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逐渐推行对税收收入有重大影响,结构性减税是一种“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税制改革方案,虽然是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但其核心是减税,云南省对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加大将会缩减税收收入。云南省采取了多项结构性减税策略,如2013年8月1日实施的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涉及云南交通运输业及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7个服务行业的609万户登记纳税人,实施后,将减少全省企业税负10亿元左右,税点降低,很多纳税人将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下降。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而小规模纳税人统一适用3%的征收率。此外,交通运输业税负降幅为3%。据省国税局测算,纳税人本环节减税191亿元,下环节为纳税人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增加而间接减税235亿元,“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效果显著,相应的会削减云南省财政税收。
四、解决云南省财政困境的对策设计
(一)着力培育发展非烟税源
云南省确立了重点扶持、培育和发展的烟草业、旅游业、能矿产业、生物产业等几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各大产业均有重大发展,但历年来云南省烟草业“一枝独秀”,其他产业的税收贡献度较低,但依靠烟草业拉动经济增长作为财政收入的后盾并非长远之计,目前来看,在烟草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财政创收的博弈中,如何实现二者兼顾需要寻求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针对云南省的特殊情况,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可以从税收收入及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这两个收入来源方面努力,一方面尽力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发展国家鼓励的项目以获得资金支持,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积极发展非烟产业培育非烟税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期通过烟草业的迅猛发展积累了较多财富,则应该着力于培育“短板”非烟产业,增加对非烟草业的财政支持,对非烟产业的发展实施多项优惠政策,给获得突出发展的非烟产业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引导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入非烟产业,为非烟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从非烟工业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四方面引导非烟工业集群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工业,如机电铸造、餐饮、医药等。另外,引进先进技术,拔升非烟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地方政府的税源得到扩展从而税收收入也必然增加,这可以降低宏观税负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二)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
云南省第一产业税收呈缩减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且深入发展较为困难,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省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提高财政收入规模的必然选择。在本省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而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难以“节流”则必须寻找一条“开源”的途径,注重税收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势头强劲的第三产业以便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充分挖掘第三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和充实财政的深厚潜力,且云南省第三产业税收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增长空间较大。所以需要充分利用政策引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随着人们对教育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注重对云南旅游业的强化发展,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带动餐饮、住宿、娱乐、交通行业等的链条式发展。其次,积极引进发展金融、会计、法律服务等新兴产业,同时鼓励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软件园等,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再次,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推行现代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业总量。另外,要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制定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完善税法体系加强税源管理,加强对重点税源、税种以及主要行业、企业的审计及征管工作。同时创新税收征管模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严惩偷税漏税的行为。
(三)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云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需求结构不合理,云南“消费老大是弱马,出口老三是小马”的现状持续下去将导致云南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因此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消费需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特别注重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共享改革红利保民生,提升农民收入开发农民的消费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对城市低收入者或贫困家庭采取救助措施,为其在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帮助,改善消费环境,解决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展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寻找和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通过税收调整,减轻低收入者的税负压力,合理提升对中高收入者的税收,注重对收入的再次分配,提升消费积极性;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以及生产和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使人们放心消费安全消费。但是引导和促进消费的同时需要受到文明消费方式的约束,避免铺张浪费,养成良好的消费的习惯,并鼓励对绿色低耗产品的消费。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消费健康增长,增加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从而使得地区经济良性发展,财政收入也相应得到增长。
五、总结
云南省财政收入增长的重任一直由烟草业负担,但是随着烟草行业受到的约束及其自身发展的乏力导致财政收入处于高风险状态,近年来,财政支出一路飙升而财政收入增长率却下滑,随着政府对建设的公共支出及投资增多,财政收支缺口加大,财政收入增收问题紧迫而严峻。经上文对云南省财政增收的思路探讨和对策设计给予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是利用烟草业长期发展的资金积累扶持非烟产业的发展,平衡云南省产业结构,缓解对单一产业的过度依赖,将对烟草业的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转移到培育多项支柱性产业,增加非烟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度,壮大经济总量,从而减轻宏观税负。
二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税增收点。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全国平均水平来说发展薄弱,但云南省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和运用这些优势,改造和创新服务业,发展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使得产业优化升级,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
三是优化需求结构,改善由“三驾马车”中的投资独领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采取各项政策促进人民增收,协调人民收入差距,刺激人们消费欲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促使财政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小热,夏杰长我国烟草业税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机制[J]税务研究,2009(5):50-55
[2] 任晓珍,苏建宏,谭文云南财政收支增长的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07(5):58-60
[3] 马海涛,李升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评价与改革方向[J]2013(4):6-12
[4] 邹再进以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云南省财政增收的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2):36-41
[5] 陈秋生站在新的起点谋划云南财政发展[J]中国财政,2008(7):35-36
企业财税服务行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 老龄化;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养老需求;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7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aging aggravation of empty nest elders has been a concern of the society. Community services for nursing the aged, as a way of services for the aged, possess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Many factors now influencing the demand of empty nest elders for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including the affordability of empty nest elders and the convenience standard and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services. Many effective measures could be taken in developing the community services. Private capital could be introduced to develop the services. The government could provide subsidy to empty nest elders.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aging, empty nest elder,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demand for nursing elder, influence factor, measure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空巢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难题。为解决日益庞大的空巢老年群体养老问题,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在高层部署中,未来五年,我国将以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是在政府的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利用各种资源,向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1],本文中社区养老服务包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泛指在社区中为空巢老年人群提供的服务。分析城市空巢老年群体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对有针对性地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空巢老年群体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一)空巢老年人群对精神娱乐需求十分迫切
精神娱乐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巢老年群体对于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更是突出。当前多数空巢老年群体的精神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集中在三点,一是多数社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专门的精神娱乐场所,无法向老年人提供交流娱乐平台。二是空巢老年人群的养老支付能力有限,空巢老年人群较之普通老年群体缺少子女养老支持,收入来源单一,这些客观因素导致空巢老年人群对于社区提供的有偿精神娱乐活动的承受能力有限,而目前多数有偿社区养老娱乐活动的收费标准远超过空巢老年人群承受上限,因此多数有偿社区养老娱乐活动并不能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娱乐需求。三是缺乏专门的服务机构,目前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重点多是物质方面,对精神层面考虑的较少,同时目前私营企业对社区精神养老少有涉足,这些都造成市场上缺乏专门的社区精神养老服务机构。精神娱乐活动作为空巢老年人群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要求十分迫切。
(二)空巢老年人群对家政服务需求比较集中
随着老年阶段的到来,老年人群各方面机能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出现弱化,对家政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空巢老年人群因子女不在身边,因此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更为突出与集中。在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中,家政维修服务是目前空巢老年人群家政服务需求中普遍需要的,却也是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中最为混乱的服务方面,多数社区缺乏专门的养老家政维修服务供给平台,在满足空巢老人人群对家政服务需求量的方面难以达到标准,其次目前能够提供家政维修服务的社区在养老服务质量方面也很难达到要求,存在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使得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对于社区提供的家政维修服务缺乏信心,空巢老年人群的家政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空巢老年人群对医疗护理需求比较强烈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体质明显下降,患病的概率有所上升,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空巢老年群体往往独自在家,对于康复护理的需求更为强烈,上门医疗服务、陪同看病服务这些看似简单的医疗护理服务却是空巢老年人群最需要的基本养老服务,尤其对于高龄、患病等行动不便的空巢老年人群,社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更是非常必要。目前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社区不能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多数医疗机构也少有与社区进行合作,民营资本更是少有涉足这一养老服务领域,这些原因使得空巢老年人群医疗护理方面的缺口较大,空巢老年人群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
二、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空巢老人经济承受能力
城市空巢老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影响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首要因素。城市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来源多为基本养老金,理财投资等资本性收入较少,同时相对于普通的城市老年群体,城市空巢老年人群缺少子女的养老支持,这些因素使得城市空巢老人普遍养老支付能力不高,养老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城市空巢老人有限的养老经济承受能力不仅削弱了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更阻碍了空巢老年人群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造成了社区养老服务少有人问津与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高需求并存的矛盾现状。因此,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经济承受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便捷程度
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是否便捷是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社区养老服务针对多是居家养老人群,养老服务提供的便捷程度是老年人群关注的重点,同时也应是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相对一般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所在。在生活中,城市空巢老年人群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因此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便捷程度要求更高。当前城市空巢老年人群对社区养老服务呈现出的较低需求,很大程度是由社区养老服务低便捷度造成的,这种低便捷程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养老服务供给机构不便,二是供给服务到位周期较长,第一个方面多是技术原因造成,第二个方面则是养老服务供给方服务理念造成的。在一些具体的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便捷程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例如医疗护理与急救紧急救护,在这些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对以上两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提升空巢老年人群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信心,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改善社区养老服务的便捷程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目前多数社区服务设施陈旧、落后,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养老服务质量达不到老年人心目中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空巢老年群体对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高的假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社区养老服务呈现出服务需求多样性、服务供给主体多元性和服务供给方式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空巢老年人群更加关注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质量,特别是一些城市老居民小区,作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养老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2]。另一方面是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例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只有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才能增加空巢老年人群的消费信心,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举措
(一)大力引入民营资本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业具有服务广、见效快等特点,在空巢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具有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资本拥有实力较为雄厚、灵活多样等特点,非常适合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业中,政府需要通过引导、财税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业,这样形成的政府、社会多方共同负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必将促使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空巢老人养老进行适度补贴
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这决定了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不能缺位[3],我国城市地区普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承办或委托非政府实体承办的方式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现有的运作方式既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也容易导致某一方面的养老服务被过度使用,不利于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效果。我国空巢老年群体虽然养老支付能力不断提高,未来预期收入结构不断多元化与合理化,但当前经济承受能力依然有限,多数空巢老年人无法承担社区养老服务费用,因此,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对不同类别的空巢老年人开展适度经济补贴,这种补贴要依据空巢老年人的收入及物价的变动而定,遵照适度普惠型福利理论,将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与老年福利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强调养老服务发展和完善中的公平性和适度性[4]。
(三)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规范的服务标准是社区养老服务业稳定发展的前提,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行业,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法规文件。为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其中包括服务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本等方面内容,政府应制定《社区养老服务标准法》,其中要规定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标准,配合行业协会的标准,加以规范和引导,对于那些提供低质量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公司,要进行惩罚和改进,情节严重者要列入发展黑名单,也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社区养老服务中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纠纷处理与理赔等内容,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将针对社区空巢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并入法治化的轨道。同时政府应从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和价格上加大规范和管理的力度,并通过规范职业许可审批、年检等例行环节,保证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刘艺容,彭宇.湖南省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以对部分老年人口的调研数据为基础[J].消费经济,2012(2):63-66
[2]陈平.城市养老模式新探――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0(3):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