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业务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业务模式

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1

多屏融合是当前形势下推进三网融合的一条捷径,也是当前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屏融合的推进过程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由于用户经常会上传和分享视频等资料,这种双向的、以视频为中心的业务特性使得相关的网络编码和传输技术在不同终端之间的匹配成为难点。另外怎样给用户提供从一个业务转到另外一个业务、从一台设备转到另外一台设备的无差异体验也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内容方面,如何实现跨平台的内容、如何保证共享内容的安全等,都给多屏融合带来了挑战。由于多屏融合涉及到的终端种类丰富,不同屏幕的产品型号、平台、操作系统、接口都不一样,如何让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可以适应不同的高清电视、PC、手机、相机等移动终端,如何自动转换视频内容适应不同设备,都将是多屏融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当前不同终端在内容共享上主要采用业务用户模式,即用户通过使用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多屏业务来实现不同终端对同一资源的获得,然而这一模式受制于内容资源提供方之间的竞合关系——特别是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另一种模式是在终端设备之间实现内容的实时传送,就成为内容共享的一种捷径。

笔者以下就这两种不同的融合模式进行讨论。

一、用户匹配业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的运作机理是运营商提供相应的多屏业务,然后用户选择是否购买。运营商凭借对各种内容资源以及网络渠道的掌控能够将内容同时发送到手机、电脑、电视等三个终端,用户购买了此业务即可实现在不同的终端上获得同样的内容。例如购买了多屏业务的用户在家里通过 IPTV订购了某段视频后可以先在电视上观看,然后在PC上接着看,如果没看完,出门后还可以通过手机继续观看剩余的节目。多屏业务允许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无需用户多次登陆认证,此外后台系统还可以记忆用户的喜好与习惯,针对用户的设备主动对内容进行适配,并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和场景来调整用户观看的体验。上海电信在2010年11月份率先推出了“三屏互动”新业务——“翼视通”,就能够实现同一视频节目在电视、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跨屏交互,不过国内的多屏业务发展非常落后而且进展缓慢,国外的多屏融合业务发展要远比国内成熟。以IPTV为例,早在1999年,英国Video Networks公司就推出IPTV业务,到2003年上半年,全球有30多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IPTV业务。可是国内IPTV从2003年9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东方宽频”推出网络电视业务开始,比国外迟了很多年,加上广电总局迟迟不发放IPTV的经营牌照,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无法在发展IPTV业务上进行深度合作,到今天我国的IPTV用户还非常有限,因此国内的多屏融合更需另辟蹊径。

二、终端传输模式

如果用户掌握了内容共享的主导权,即用户自己具备在不同终端之间切换内容的能力,实现自下而上的“革命”,那么多屏融合的进程就有望加速推进,而这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目标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得到实现。苹果公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其推出的Apple TV产品中的AirPlay功能就能够通过Wi-Fi无线网络系统将互联网和电脑上的内容传送到电视机上的机顶盒当中,特别是可以将iPhone、iPad或iPod Touch上的视频和音频无线传输到电视上。虽然Apple TV还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支持的视频格式有限,但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苹果在这款产品上不断改进,2010年9月,苹果推出了新版的Apple TV,价格也较前低得多,从原先的229美元降至99美元。老版的Apple TV有一个硬碟,让用户线上购买和储存电影、音乐和电视节目;新版Apple TV则完全围绕流媒体和租赁展开,不能储存内容,但和老款一样可以把储存在家庭电脑上的内容通过Wi-Fi传输给电视机。除苹果外,谷歌的“Google TV”、微软的“维纳斯计划”、英特尔的无线显示WiDi(WirelessDisplay)技术都具有类似的特点,即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内容的实时共享,对于运营商来说这项技术具备特殊的意义。电信运营商之所以没有发展起IPTV业务就是因为缺乏电视内容资源和IPTV集成播控平台,而现在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互联网资源对电视资源的替代作用,并由用户自主播放内容,这对于电信运营商争夺三网融合的主导权很有帮助。

中国移动近期创造了一个新的技术名词WiMo,就是类似的技术。WiMo全称是(Wireless Mobile MultimediaTransmitting)移动终端无线多媒体传送技术,它支持移动终端与大屏幕设备间无线、实时、高清音视频信息传输的技术,能够实现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多屏共享互动。如果在用户的手机和电视机上安装上相应的WiMo装置,借助无线网络,就能实现将手机上的内容在电视上演绎的效果,这可以突破手机屏幕太小的劣势。现在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非常丰富,智能手机多媒体解码能力增强,智能手机的内容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的进一步增强、功能进一步扩展,将来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微型电脑,容纳的资源非常丰富,WiMo技术就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2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69-02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各个领域,近两年金融领域也形成了新的金融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产品和业务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使个人客户越来越便利,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传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数据表明,人们在办理金融业务时,越来越倾向通过互联网来进行,2015年国内互联网上的个人理财交易规模达到1235.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3.8%,其增长速度相比于银行柜面业务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要快很多。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若各商业银行想在未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努力争夺金融市场。

二、互联网金融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后,影响最大的已不是外国资本,而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服务方式。

与国外的理财市场相比,我国具有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随着银行越来越剧烈化的竞争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渐打开,个人理财业务也渐渐地融入发展。目前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人理财金融产品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想要在激烈和残酷的竞争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变成一大难题。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挑战

2013年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出现了“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等理财产品,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致力于界面友好,充分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独特的经营运作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直接而猛烈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提供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理财服务而且还借助于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其充分的掌握金融领域的信息资源。这种互联网平台使交易能够实现客户与产品的自行对比与匹配,为交易者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财产品,所以比起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得到更多客户的好评和青睐。

此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供的理财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且起点高。而互联网金融下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低、申购时间更为灵活、申购费用更为优惠,因此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挤占效应。客户更偏向于选择可以做到“货比三家”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这种选择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欠缺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不同层次的客户往往需要不同层级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策略,这就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的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每一项产品,还应该掌握证券,房地产等等相关的知识。可是目前的商业银行高水平的理财规划师甚是缺少,而且我国目前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周期短,职业认证体系也不够完善,大部分理财人员都是从银行其他职位上调转过来的。虽然经过一些培训,但是这些专员对理财的掌握仍十分片面,缺乏综合性技能,甚至更多的只能够充当产品推销员的角色。

(二)个人理财产品趋于同质化,创新力度不够

虽然在金融市场上存有数量颇多的理财产品,但大多理财产品是由于银行间的相互模仿、基于原有理财产品的重新组合得来的,并没有实质上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进行创新。这种只为一时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将导致大量客户的流失。市面上每家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出不同种类的网上理财产品。据资料显示2015年四大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65252款,理财产品看似种类繁多,实则这种理财产品的堆积,一环套一环,一个加一个组合而成的衍生金融理财产品,对个人承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背后,可想而知银行背负着极大的风险。

(三)新理财产品缺乏强劲的技术支撑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技术支持能力则比较落后。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手段,不仅仅掌握先进的技术处理与运用能力,同r还拥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这就从本质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运营效率低下难题。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技术支持方面与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则相差甚远。此外,商业银行由于其设置复杂而繁多的机构也导致信息比较分散,这更使得在数据的综合运用上面商业银行落后于互联网金融机构。

五、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对策研究

(一)创新金融理财产品,扩宽理财产品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应该时刻谨记“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这个原则,随着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社会各经济主体对待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和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也步入了创新发展浪潮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同时也要加快相应的IT系统的建设,以提供更便捷方便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越来越快,网络银行,电话银行都发展可观。但是在这初期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服务内容还是有待拓展。要努力扩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增加一些外汇、基金、保险等类似的个人理财业务,构建多方位全面的网络理财业务平台。

(二)注重专业人员培养,建设高质量的个人理财业务团队

首先要建立内部培训机构,以此来向理财人员提供理财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商业银行可以与各大高校合作进行专业理财人事的培养,这样这些人员就可以直接在学校中接受理财人员所需的金融、证券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此外,职业培训也是必要的,银行应该鼓励员工参加类似金融理财师的课程培训,还可以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实行联合的培训。让培养的专业人员对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及分析,设计出满足客户需要满足市场的个人理财产品。

(三)推进个人理财与互联网的融合以促进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大好发展势头,积极推进银行业务的发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该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各自做各自专业的事。互联网公司提供完善的运营平台和专业的运营人才,商业银行发挥其注重风险控制、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的优势,以此实现跨界的共赢。商业银行要做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一定要把网络和科技应用到理财业务的发展中去,把代客理财作为必经途径,让智能银行、远程银行和直销银行都成为现实,同时以客户的体验、互动、反馈为导向。

(四)加强技术开发,加快银行自身转型优化

商业银行无论在理财产品设计、运营操作管理还是管理决策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商业银行可以以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内容,在原系统技术上进行升级和更新,推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该建立大数据构建和战略目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理财客户进行精而准的定位,然后据此开发合适的理财产品来实现有针对性的营销,最终创造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不可逆转,商业银行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多方面的要求,适时调整其运营模式,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升级优化,着重培养有互联网特色的新型业务。

六、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虽然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商I银行不会完全被互联网金融取代。商业银行要想在新环境下长盛不衰,应该力争规避当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消极影响,同时借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积极影响,转变思维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新金融环境下的竞争策略,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激烈的金融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蛋糕做大的同时也做到更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理财服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若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63-64

[2]钟芳清.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J].财政金融,2015(9)

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3

1 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

1.1 互联网商务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商务最早以电子数据交换(EDI)贸易的形式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出现。到90 年代网络贸易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多,互联网商务也快速发展起来。根据统计,2002 年世界互联网商务交易额2.3 亿美元,2006 年已经超过了12.8万亿美元,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虽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应用较晚, 但是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互联网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从1998 年开始,我国开始正是应用互联网商务。到2004 年,我国互联网商务的交易总额度超过4400 亿元人民币,2005 年总额度为6200 亿元人民币, 这证明了我国互联网商务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方向。

1.2 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商务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一项新型财产管理模式。互联网商务是指交易各方之间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实现整个交易活动的电子化。

2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包括目标理论、假设理论、原则理论、方法体系等四个方面, 其中目标理论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理论是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设定,从而对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预测; 原则理论则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形成明确的财务管理行为规范;方法体系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3 互联网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3.1 财务管理理念更新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产生,网上支付形式的出现和一些虚拟企业的产生都会给财务管理带来新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对互联网商务理念的培训和建立要与时俱进,建立正确的知识管理观念。

3.2 动态核算

会计在进行核算工作时由静态到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会计的信息内容,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使财务报表和报告生成变得更便捷和准确。

3.3 集中监控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领导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监督每个成员的财务状况, 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精准,便于掌握。

3.4 协同作用

在传统财务管理功能的基础上,能远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递,节省时间和精力。

4 互联网商务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4.1 网络财务模式

网络财务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网络技术对财务进行管理,一般包括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具有多种远程操控功能,例如,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记账等。网络财务是互联网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网络计算、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电子支付、移动办公和网上理财等特点。其中,网络计算为财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模式,大大的加强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在线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对经营活动和财务资金进行管理和调动, 提高了管理效率。网络财务极大的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直接和便捷。

4.2 财务资源规划

财务资源规划能够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进行统计,实现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互动管理,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最优化绩效。

财务资源规划与整体预算的思路大致相同,其基本理念是:首先预算销售量,再建立合适的生产计划,有效利用作者简介:商诗雪(1996-),女,辽宁凌海人,研究方向:会计学。 原材料,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率。 然而企业财务资源规划不但可以用于预算市场的价值,还能够将每日的所需资源进行归类和整合,使企业管理者能随时掌握企业情况,明确企业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企业营造了新的发展方式。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其工作水平对实现企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为应对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积极开展资源技术的共享与传输,更新企业的运作模式,建立企业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面临发展的压力时,企业需要从本质出发,不断创新改革财务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落后

在互?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配合企业的决策协调发展,实现财务与信息的共享,使企业内外资源得到充分调配。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独立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等工作,使企业的决策与市场发展脱轨,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陈旧,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跟不上生产经营的脚步,使企业的发展与现金流向出现偏差,降低企业的信誉度,造成资信低下等问题。财务部门的相对独立使财务工作在进行分析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难以达到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下,越来越多行业的新业态不断出现,面对如此现状,企业还继续顺应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去工作的话,就会失去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持,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旨在创建信息化自动财务管理平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要实现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具有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以及应变沟通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但这种专业人才并不多见,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短缺是一项重要问题。

(三)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不仅是管理模式的陈旧,同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受互联网开放性的影响,企业如果依然因循守旧采取传统财务模式继续工作,必然阻碍企业的有效发展,使企业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企业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安全防卫的保障,企业的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随时可能遭到一些软件的攻击,导致黑客入侵等情况的发生,对企业各项数据的安全性造成巨大影响,核心数据的泄露,给企业带来的是致命的危险,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对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产生极大危害。

三、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策略

(一)实施动态型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采取动态型财务管理模式,全程动态监测企业的财务活动,改变传统的静态形式工作,使财务工作得到更加全面的监控。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企业能够更好的顺应发展潮流,实现内部运作与外部利益有效沟通,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使财务管理顺应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发展,及时传递财务工作信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实时处理,科学审批,对企业经营信息实施动态型财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二)培养财务管理的高端人才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复合型财会人才是企业市场竞争中得到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使财会人员不受制于繁杂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分析与控制而不是仅限于对信息的记录。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工作,进而提升财务人员创新能力与工作水平。把经济和财会理论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建立健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策略。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使财务人员扩大知识面,开阔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开发企业,结合实际处境,综合分析企业运行状况,积极扩展业务范围,对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使财务管理人员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采取财务核算与运行决策一体化管理机制

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职能单一的监督与财务核算功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对品牌越来越重视,更加关注文化专利及商品标志等无形资产。因此,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势在必行,对传统财务工作的职能进行拓展,不断促进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企业需采取财务核算与运行决策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

(四)树立财务管理互联网化的创新理念

互联网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推广,需要管理者的支持和员工的接受,所以,企业需要全面树立财务管理互联网化的创新理念。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培训,树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程控制为重点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互联网化理念。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其重点是在资金以及财务方面,财务管理的互联网化与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管理制度的运行。因此,在全范围内推行财务管理互联网化的创新理念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5

据介绍,自2015年正式推出全新E农管家“三农”电商金融平台以来,农行湖北分行打造了E农管家“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在线融资”的全功能服务平台。实现了针对零散批发商、农批市场、企业经销商、县域商贸物流园的四类客户服务模式,产生了较好的集群带动效应。此次该行围绕“三个圈层”,进一步深化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是农行互联网金融与“三农”业务有机结合的新尝试。

据了解,农行湖北分行先后与中国农产品交易公司白沙洲市场、潜江廿佳物流园合作,形成了“三个圈层”金融服务模式。一是信贷融资服务圈层。为市场投资运营方提供融资服务,为市场上游种养殖户、新型农业主体和下游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二是电商金融服务圈层。农行E农管家电商平台具有整合客户资源、推动形成产业链和发掘产业链价值的功能,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客户串联起来,通过POS、MIS、现金管理平台等电子银行产品和结算类产品,为市场连接的各环节提供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三是延伸综合金融服务圈层。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及需求进行分类,开展精准营销,提供包括代收付、理财融资、私人银行、农民进城购房等在内的其他综合金融服务。

专业市场三个圈层金融服务模式是农行互联网金融与“三农”业务有机结合的新尝试,实现了专业市场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产品营销的多元化和价值创造的综合化,既适用于农产品市场,又适用于副食、日用、建材、服装、家具、纺织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具有很好的推广、复制价值。

活动当天,农行与中国农产品交易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互联网+三农”的大背景下,农行与中农公司依托E农管家电商平台,在客户拓展、营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新了E农管家农商友项目,今年1月在武汉白沙洲市场上线后,不到5个月,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

实践证明,E农管家农商友项目体现了创新驱动理念,是农行电子化业务与“三农”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新亮点,通过交易系统、物流系统、线上线下支付结算对接,实现了农产品交易资金、订单、物流信息的一一对应,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有力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未来农行将与中农公司联手,全面推广E农管家农商友项目,带动商品流通市场的线上交易,整合农产品上游的全程供应链资源,利用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无缝衔接模式,实现信息互享,资源共用,抢占“三农”电商的制高点。

互联网业务模式范文6

关键词:模糊网络分析法;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40-02

一、引言

契约式战略联盟和股权式战略联盟是联盟企业的两大治理结构的分类。前者主要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企业自身的相互关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合作关系,成员之间在物流供应链环节上相互独立,有时可能还有竞争关系,后者主要是指企业之间通过股权并按股权份额大小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而各企业之间又相对独立的一种联盟。契约式战略联盟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一般是通过协议进行维持,较为松散,整个联盟缺乏稳定性和长远性,而股权式战略联盟则是通过股权维系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成员之间相当紧密,但这种紧密合作有时会使物流企业核心能力发生转移或扩散,加大运营风险。

由于上述两种联盟模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选择战略联盟时,各企业一般会采用主观定向的方法进行决策,而研究者对于这方面的定量评价研究较少,本文结合我国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殊实情,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建立了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评价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战略联盟模式评价的指标体系

影响物流企业联盟模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按其存在的边界如组织自身、合作伙伴及外界环境进行分类。企业实力、企业经历、企业发展及企业资源可以视为一级指标企业组织的二级指标。企业实力、信誉度、组织稳定性和行业竞争力可以视为一级指标合作企业的二级指标。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度、技术变革及行业总需求可以视为一级指标市场环境的二级指标。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预期战略联盟的成功,如何正确选择战略联盟的模式关系到自身项目实施目标的成败,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对自身状况同时也要对合作企业的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并根据对当前各种外部环境的正确判断做出正确的战略联盟选择的决策。

2.2 联盟模式与各级指标的关系分析

根据契约式战略联盟和股权式战略联盟各自的特点,将联盟模式与各级指标进行对应假设,以期建立一个模糊网络模型。设定联盟模式与企业组织的一级指标关系为R1,与之相关的二级指标定义为Rln(n为影响因素的个数),联盟模式与合作企业的一级指标关系为R2,与之相关的二级指标定义为R2n(n为影响因素的个数),联盟模式与市场环境的一级指标关系为R3,与之相关的二级指标定义为R3n(n为影响因素的个数)。股权式战略联盟选择概率大定义为R41,契约式战略联盟选择概率大定义为R42,各一级指标具体对应假设的参数定义如表1所示。

三、构建模糊网络分析模型的数学基础

在确定评价目标集v及评价因素集u后,获得二级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再以三角模糊数的形式建立判断矩阵,记pij=(lij,mij,sij),其中,sij,lij,mij分别为决策者根据自身判断给出的因素ui相对于uj的重要度的乐观值和悲观值及可能值。判断矩阵P可以表示为式(1)所示,其满三角模糊数判断矩阵必须通过一致性的检验计算。

以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为次准则,判断u集中各个元素两两相比较的重要性,确定模糊权重向量,对其归一化,得到权重向量。将其组成矩阵wij,得:

矩阵Wij的列向量是u冲元素Uil(1=1,2,…,ni)对Uj中元素Ujl(1=1,2,…,nj)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如果uj中元素不受ui中元素影响,则Wij=O。应用三角模糊数,对元素集uj及ui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加权矩阵。对超矩阵w的元素加权,得到新的超矩阵W,其列和为1,即列随机矩阵。再计算出模糊网络分析法的权重,如表达式(5)所示。

四、算例分析

某物流企业由18家运输公司组建而成,其资源整合的战略联盟采用股权式联盟,经过有效的企业重组及优势资源联合在物流行业内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表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与处理,完成对其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合理性的研究。

根据上面的模型及表1建立的构造因素集,如式(6)所示。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将所有因素两两比较后得到的特征向量作为子矩阵的列向量,然后计算出权重向量。以元素R11为准则,一级指标R1中的元素R12、R13、R14的影响大小做间接优势度的比较,可得到权重向量,结果如表2所示。其余计算与之类似。

将计算得到子矩阵组成按超矩阵表组成超矩阵,然后根据此物流公司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意见确定各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将上面计算得到的权重组合起来得到加权矩阵A,如式(7)所示。

将加权超矩阵W进行式(5)的幂运算,即可得到备选方案的优选排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方案一(R41)归一化的权重值为0.67,而方案二(R42)归一化的权重值为0.33。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选择股权式战略联盟模式较为符合该物流公司的发展战略计划。这与此企业采用的联盟模式相吻合,其运行良好也从实践证明了该选择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五、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进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决策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各类因素相互交叉与干扰,极易对选择决策产生错误的引导。因此,在选择决策过程中应该客观准确地分析与评价相当条件。作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N糊网络分析法,在处理这类各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反馈的复杂问题时具有明显的计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