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了不少高层建筑物倾塌的事故,这些建筑事故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见识了诸多房屋安全事故之外,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成为另一场楼房坍塌事故的导火索,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那建筑施工现场又该如何控制其安全风险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及管理概述
(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指的是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所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建筑施工所生产的产品是建筑,它和一般普通的商品有很大区别,建筑物的建成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因此这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人员伤亡,更有甚者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其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密切相关,因为工程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而施工过程如何也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为了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杜绝建筑施工的事故产生,因此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二、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为了将事故防患于未然,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的行为能够使得施工人员和设备等都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有关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人,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是施工人员可以为工程项目注入更多的活力,却也由于人的因素过于主观不好控制而导致安全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使之安全意识得以提高。在工程施工的实际中,出现的高处坠落、触电之类的安全施工事故都多少与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相关。因此,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给其提供必要的培训。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有很多,比如特殊的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等。
建筑施工的现场往往涉及多个工种,其中包括电工、建筑起重机的操作工等特殊工种,这些特殊工种对技术的要求颇为严格,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惨祸,因此要加强对这些特殊工种施工人员的教育,要严格持证上岗,避免无证上岗的情形。此外,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教育培训,将安全技术及时进行交底,使施工人员能对所实施的工序了然于胸。不同的工程阶段有着不同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建筑各施工项目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对其进行技术交底,提高其安全施工的意识,将安全隐患消除于未然。
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关人员进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其中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事故的预防远比事故的处理更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帮助施工人员认识到建筑施工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其的安全忧患意识,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保证建筑使用地顺利进行。
(二)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事故防范措施
除了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意识之外,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事故防范措施也十分必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离不开良好的施工环境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等。建筑施工现场要防范好诸多安全事故,就需要将以下几个要点落实到位:
首先是安全帽和安全带的正确佩戴和使用。相关人员进入到工程施工的现场就必须将安全帽正确佩戴好,当需要在2米以上的地方悬空施工时则必须系好安全带,悬空的高处作业点的下方也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网。这些都是安全施工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楼梯口、电梯口和通道口的安全防范,只要全面地将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点都考虑到,才可能使安全事故消弭。
(三)制定全面有效的事故应急方案
当建筑施工单位做好了安全教育,也配备了相关的安全设备,尽量将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时,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但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此一套全面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方案的制定必不可少。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应急方案的制定是细致而全面的工作,应急方案制定后要加强应急救援的演练,使相关人员具备事故逃生能力和减轻事故影响的可能。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一步明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步骤,使得使用企业能够快速反应事故的类型,采取事故控制的手段,防止安全事故的扩大,进而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四)以建筑工程保险来转移安全事故的风险
保险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在建筑工程中也不例外。购买工程保险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单位和企业所面临和承担的施工风险,对于管理经验尚浅的施工单位来说尤其如此。比如说为建筑施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能降低和转移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要面对的风险,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施工单位和人员也能获得一定的赔付。
三、结语
总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降低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施工单位和企业关注安全施工不仅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关注生命和尊重生命的必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务必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的各项要求,在保障相关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形下为业主提供更为优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袁剑波,刘苇等.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应用[J].中外公路,2006年04期.
[3]熊利华.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年04期.
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特长隧道;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控
长安隧道左线暗洞全长3093m,右线暗洞全长3068m,采用分离式结构型式,左右幅相距约20~30m,属特长隧道,是全线工期控制性工程。其中Ⅴ级围岩769m(左右洞双线),占12.5%;Ⅳ级围岩5152m(左右洞双线),占83.6%;Ⅲ级围岩240m(左右洞双线),占3.9%;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法转换多,工期紧,任务重,洞身穿越4条断层带、2条节理裂隙密集带和多处浅埋段,后期制约因素多,难度大。
一、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1.开工前认真组织风险评估。按风险评估流程,依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和施工地质、资源配置,以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因此,施工阶段评估重点以安全风险事故为主要评估目标。重点对长安隧道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与辨识,对塌方、突水突泥、环境影响、大变形等典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对隧道共性风险事件,如火药爆炸、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等进行风险评估,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将风险因素降至最低。
2.依据设计图纸,长安隧道洞身穿越4条断层带和2条节理裂隙密集带,隧道施工风险较大。此外,隧道长度较大,反坡施工段落较长,施工期间地下水排放控制难度高,风险较大。隧道穿越断层带F6、F7、F8以及Ⅳ、Ⅴ级围岩时为高度风险,隧道穿越上述断层带及软弱围岩段时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残留风险评定为中度风险。
二、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措施落实
(一)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
1.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施工期间的动态风险管理。对安全风险充分分析辨识,对中度、低度风险做好日常管控,对高度风险项目编制风险控制计划和管控措施,重点加强管控。抓好各项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落实,防范安全风险。
2.风险管理内容。
(1)认真组织风险管理培训。施工前制定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对全员进行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强化风险监测。施工过程中风险的监测包括施工监测、工况和环境巡视、作业面状态描述、风险处置过程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将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施工的重要工序,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监测的实施方案,对工程自身结构及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监测;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风险因素,保证施工安全。(3)建立风险的预警、相应及信息报送机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工况、环境巡视和作业面异常状态等,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机制;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建议预警预报信息;立即启动相关预案和处置措施,同时第一时间报送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及时变更设计
3.实施风险动态监控。施工期间严格按“月计划、周分析、日控制”的要求,结合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和风险特点等,对现场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跟踪解决,实施动态监测,确保安全风险有序可控。
(二)针对高度风险拟定应对措施
本隧道高度风险主要在隧道穿越F6-1、F6-2、F7、F8断层带施工,总长度540m(左右洞双线)占比8.7%的浅埋段施工和JL6、JL5两处节理密集带施工,主要风险为隧道涌水造成施工人员伤亡,以及隧道内坍塌对人员以及财产损失造成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提前编制《断层破碎带掘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节理密集带掘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浅埋段掘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同时强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探空、TGP、地址雷达探测、红外探测、水文监测等)和监控量测等措施,及时掌握掌子面前方的水力情况,强化水害防治,指导隧道施工。
(三)强化风险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应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项目部严格安全风险研判和控制流程,现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公布,严格落实公布高风险工点的防控措施及销号。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方案》,超前决策和部署,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实行全员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制度落实到人。实行各级、各部门层层控制,明确安全生产指标和各项安全保证措施。项目部按照严、细、实的思路大力强化现场作业安全过程控制,高度重视安全技术应用,努力实现施工过程本质安全化;督促各级人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断改善施工环境,确保文明施工。形成有据可查,有规可依,有实可证的闭环控制结构,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管理。
(四)强化风险卡控措施的落实
隧道施工严格按《隧道九条规定》,以及“三超前、四到位、一强化”的要求,认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针对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地段做好预防措施,针对围岩节理发育、层薄、透水性高,岩石破碎,风化严重,覆盖层太浅,土石变化处或软硬岩变化塌方滑坡等,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变更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时支护到位。抓好火工品日常管控和现场看护措施,严格落实到位,及时消除隐患,规避施工风险,及时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强化安全风险监督检查
深入了解作业现场和安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坚持“两同时、五不放过”原则,项目部除开展日常检查、夜间巡查外,还组织不定期抽查及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确保安全工作不留死角及隐患。严格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与考核,对先进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把关不严,违反程序,管理不到位的人员严肃处理,确保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六)落实领导包保和干部带班制度
1.项目部对长安隧道实行隧道管理部制度,建立辖区范围内包保责任制,落实逐级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保障体系,责任到人、包保到位。隧道管理部每周开展不少于4次的带班检查(其中夜班不少于1次),并实施全过程24小时监控,隧道管理部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
2.项目部是落实领导带班制度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每月О嗌产时间不少于本月施工时间的80%。确保每天至少有一名领导在风险工程工点带班作业。
3.建立风险工点分级管理,高度风险工点由项目部负责人包保,项目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作业及部门领导、干部带班作业,执行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制度。
(七)落实风险应急管理
1.针对长安隧道的风险因素和特点,编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应急演练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积极组织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应急知识和技能,如隧道防火防爆、防高处坠落、防突泥土水、防坍塌、防触电、防台防汛等;组织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培训,如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现场抢险救灾的基本知识等。
3.加大应急投入,备足应急物资。针对隧道施工中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准备好应急技术措施和抢险物资的储备,预防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隧道建设;施工风险;安全管理;隧道施工现场管理;风险预警;定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隧道建设是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的设计利用对于解决山区道路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作为隧道建设施工,因其地质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颇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甚至造成其他严重影响。因此,强化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制定安全管理预警方案,并对于隧道施工现场强化安全管理对于确保隧道建设安全稳定进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隧道施工风险和安全管理预警方案
(一)结构监控量测内容
对软弱围岩段进行电法物探、地质雷达、红外探水、TSP等超前地质预报,了解隧道未开挖围岩地质情况,为预防隧洞冒顶、坍方、突泥、涌水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提供信息,并结合施工期对隧道典型断面监控量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掌握围岩的变化动态,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控。所有施工辅助监控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方案、支护设计参数和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提供依据,并保证施工安全。
典型断面的监控量测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和精确性,建议由有专门的工作小组或者是相应技术实力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每个典型监测断面应包括这些监测项目。
1、周边位移
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就要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要量测周边位移,隧道围岩应力、应变动态的最直观反映是周边位移。
2、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即浅埋隧道段,其围岩特性有:破碎、软弱、自稳时间极短等,浅埋隧道开挖时,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下沉一般是由于施工方法不妥。因此,了解地表下沉量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下沉量的大小、地表下沉的范围要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来判断。
3、钢架应力
积累钢架应力数据资料,检验初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为判定提供依据;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安全程度以及可靠性。
(二)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模型
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数据访问层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的三层结构。数据库层主要是进行智能的数据整合、数据分析与判断,分类存储前期采集的数据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预报警;数据采集层主要将自动采集的监测数据、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数据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到数据库;数据访问层可以直观地通过强大的GIS平台看到预报警信息,同主要将前期数据进行信息化、可视化的展示,及时查询应急处理情况、风险情况以及预警信息。
(三)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功能
以往的监测形成的监测报告通常只是简单地汇总、统计,在利用经验、结合现场情况、数据有效性控制等方面不够深入。通过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估,针对实施施工监测和隧道专项监测或第三方监测,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状况就可综合反映,在出现异常与安全隐患时可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因此,通过对隧道进行信息化监测和安全评估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实时分析监测、采集与整合监测数据、巡查监控与动态风险预警、安全评估等。
(四)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结构
采用三层结构模式对系统进行设计。前端包括人工监控量测、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超前地质预报等,为监测数据采集平台;中端包括Internet、GPRS方式、无线方式等,为数据传输途径。后端包括监测实时分析模块、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动态风险评估与巡查监控,为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平台。
二、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一)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
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这一原则已经被国际化,在现代工程管理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准则,甚至规范到流水线上的每个动作的协调程度。平时所说的ISO标准,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而隧道工程施工循环性较强,具备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管理前提。
2、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是万物之本,是任何理论之真理所在,隧道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经济目标,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用合理的管理来获取工程合理的目标和利润。
3、效益最大化
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不合理,现场水泥堆场、砂石堆料场、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场地等因场地位置设计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每年都大得惊人。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要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由于施工现场水泥库房、砂石堆料场、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等临时设施场地位置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引起对施工成本的影响惊人。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要时时处处精细化管理,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力争少投入多产出,争取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目前存在影响规范化管理的两类问题
1、施工资料管理混乱
施工资料对施工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才能为下一步施工更好服务,也便于竣工后的检查、存档工作。但是现在一些施工单位在按照派专人负责等要求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做得不够;资料内容也欠真实、完整,有涂改、伪造的痕迹,使资料混乱,为后期工程竣工结算等工作带来重复返工等诸多麻烦。也不利于施工期间有效的进行数据分析,用以指导安全施工。
2、生产组织欠科学合理、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工程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是现场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对工程来说,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工、料、机利用率将是工程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低下,抑制了工程资源使用效率的发挥,从而造成成本投入的大幅增加。此外,生产现场中绝大部分的资源闲置与浪费都是组织不科学所致,是可以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1、利用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2、全面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
工程质量是隧道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企业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一切活动都以工程质量作为施工标准。作为一个隧道工程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绝对不能模式化,一味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而耽误了施工进度。
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设计标准要求施工也是隧道监控量测获得真实、可靠、有效数据信息的前提,更是利用数据分析获得工程安全施工指导意见的关键,是有效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
3、完善隧道工程管理体系
隧道工程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施行有效性管理政策,采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并对其适时评价、调整完善,成为落实制定的工程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安全风险预案,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有效利用风险分析预警系统,对于有效的保障和指导隧道安全施工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强化隧道施工现场管理,从施工全过程进行规范化制度监管,能够从根本上加大工程施工管控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对于隧道建设施工将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为我国的隧道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管理支持,以全面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 杨峰.嘉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9,(03).
[2] 杨忠,孙瑞海,王成,李锋,朱浩波.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技术[J].铁道
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88
护士长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级管理者,在医院护理风险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风险管理水平对医院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把强化护士长的风险意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系统的安全教育,构建医院安全护理文化,使医院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对护士长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强化护士长的风险管理意识,消除“责备与羞辱文化”对其的影响,将瞒报、漏报科室护理缺陷变为主动上报,使风险信息畅通。构建医院安全护理文化。结果强化护士长的风险管理意识,使护士长的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护士长在医院护理风险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风险管理水平对医院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一所三级乙等专科医院,临床科室护士长13名,均为女性,年龄32~47岁;学历大专5名,本科8名;职称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
强化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的实施方法:系统学习风险管理的方法:规避风险,保障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很多医院都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安全管理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①识别风险:护士长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级组织,必须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同医院现存和潜在的风险不尽相同,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己医院的特点,从风险的来源入手,内部按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查找,外部按预测和非预测的筛选,从风险的分类入手,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按风险类型分如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按风险的影响分如医院的影响、患者的影响、社会的影响及其他人员的影响。从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入手,流程图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调查列举法、分解分析法。对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也比较重视如患者、护理人员自身、环境、药物、组织管理等等,通过学习和排查隐患相结合的方法,护士长对护理风险识别的水平明显提高,其风险意识也相应提高。②评估风险:从影响和概率方面确定其重要性: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预见并且评估其风险的程度,发生的原因;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估。运用海因里希法则评估其发生的频率、强度、原因及造成的损失。③应对风险:风险预防:护士长贯彻执行护理部风险管理制度,每个月组织科内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分析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寻找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分析风险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制定整改措施。④护理风险控制与备案:护理风险事件处置后,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记录事件和过程,收集信息,完善数据,以利护理风险事件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认识新的风险,不断分析风险的产生概率,不断整改风险表,不断规避优先级别最高的风险,直至风险消亡。
构建安全护理文化:⑴通过教育培训使护士长树立安全文化理念:①学习和传播安全文化: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凝聚其归属感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②消除“羞辱与责备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差错事故的管理方式已经沿用了20多年,对临床的影响根深蒂固,报告仍为强制性,至少是非自愿的,并且对差错的处理以找出责任人为主,对责任人及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的原则为找出犯错误的人,弄清责任大小并对个人或科室进行批评处罚,属于责备羞辱文化状态,所以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因为害怕遭受批评处罚,只报告那些不得不报的事件。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对差错的管理,还应包括对非差错的安全事件的管理。护理差错或非差错性事件的低报告率,对患者安全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管理者只有获得足够的关于安全事件的信息,才能针对性地改进系统。⑵建立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①健全科室安全管理组织:在原有质量控制小组基础上,设置1名安全员,专门负责对异常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和上报。特别是没有造成后果的隐患和缺点不能放过一件,护士长负责进行督导,经常与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夜间、节假日等薄弱环节发生的例数,鼓励护士主动报告,定期组织护士交流,分享经验与教训,起到警示作用。②畅通信息渠道:安全员每个月根据事件大小选择时间段向护理部汇报,护理部定期将各个护理单元的信息进行汇总。对没有异常信息的科室进行重点关注,跟踪检查,以防止瞒报。
评价方法:各科室护理安全员负责收集护理隐患、护理缺点、一般护理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纠纷并及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将所有差错和非差错事件进行定量与分类统计,统计强化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实施前(2009年)、实施后(2010年)异常事件的发生与上报情况。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结 果
实施强化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前,护理安全事件后发生及上报情况,见表1。
讨 论
医院安全管理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是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如何减少或控制护理差错事故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强化护士长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安全文化及其相关概念的传播,使护理管理者更新了风险管理理念,形成非惩罚性的安全护理文化氛围,避免以问责为主要手段来管理差错事故。当差错发生之后,护士长要考虑系统因素,因为个人只是系统的一个部分,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可在系统中找到根源。然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患者创造了安全的就医环境,使我院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3.
2 刘义兰,张亮,王桂兰,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27-829.
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5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并探讨了安全风险识别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风险管理 防范
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①临时性强,工地的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及一些建筑物都具有临时性;②流动性大,项目部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便迁至另一个工地;③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平面布置以及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都不一样;各个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条件、作业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动;④人员组成复杂,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分包单位的,他们的工种、文化程度及专业素养也不同;⑤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及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施工。以上的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的安全风险也较大,因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如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过程中,因为结构失稳导致坍塌、倒塌意外,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物料提升机安装或运行过程中造成意外;高空作业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运过程中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以及撞击人员等事故;焊接、金属切割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事故或局部火灾;工程拆除、人工挖孔及隧道凿进等爆破,由于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建筑及设施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气体中毒或人员窒息事故。
2.3 工地饮食卫生条件差,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识别
3.1 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识别。施工企业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如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的识别,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卫生队负责职业病方面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运输物资部门负责车辆交通、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识别。以上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做好审核工作。
3.2 注意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分别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3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这3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信息加以考查和识别,并紧密结合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所有的设施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保证对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3.3 合理采用科学地识别方法。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事故树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现场访谈、观察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采用适当的辨识方法,如可采用现场访谈和观察、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危险源辨识工作既迅速又全面地开展。
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过去30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很多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伤亡事故。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眼下最紧迫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国际法律法规和相关惯例,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4.2 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利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安全事故的危害,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
4.3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建筑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相关人才,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
4.4 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结构混乱,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把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各种劳保用品,设立专人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对防护用品进行细心的保养;此外,还应对高层建筑施工、临边作业及洞口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4.5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降低了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后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5)
现场安全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供电企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其发电、供电以及居民用电是同步进行的,因为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设备较差、设备所处的自然环境也不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较低,因此对县供电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安全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通过识别风险,运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科学的技术手段及时处理这些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推动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居重要地位
供电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生产部门,县供电企业作为基层群众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生产部门,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的正常生活。现在,电力影响到县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照明、抽水、灌溉、工厂生产等。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2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998年以来,国家“两改一同价”政策不断深入,县供电企业的体制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生产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县级的供电企业的供电范围一般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县城以及乡镇、乡村。
首先,县供电企业系统管理思路不明确。在县供电企业中,一般人数较少,存在职责范围不清楚的现象,没有专门工作人员担当安全生产的责任;哪里出现问题就派人解决,这种工作方式,不具有系统性,且只解决了表面或暂时的问题,电网的深层次以及长远问题得不到解决。
第二,县供电企业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这种问题是指,县供电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认识不深刻,并不主动去解决,而是等到事故发生后,采取挽救,并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因为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所以安全管理一般都只是事后管理,缺少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
第三,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不稳定,变化性比较大。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常随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变动而变动,人为因素占的比重较大。不同的领导对安全分发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会相同,所以只要领导一换,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就要发生变化;“救火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当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安全指标考核了,县供电企业就抓紧处理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考核过去了,这项工作也就放下了,“亡羊补牢”却不考虑长期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实际生产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第四,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随意性较大,没有确切的衡量指标,横向比较(县与县之间)少。市电力企业管理部门一般对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没有进行统一,因此,县供电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对象、工作内容、业绩标准等不是很清晰。
第五,县供电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由于网络结构薄弱、线路老化、企业工人专业技能赶不上使用的先进设备等原因,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经国家电网统计,2003~2012年,县级电网发生事故1506起,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到25亿元。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性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鉴于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在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存在的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动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2.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程序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的、高效的管理方法,以“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为理念,结合我国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结合传统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涵盖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主要采用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的P(Plan策划、组织)、D(Do 执行)、C(Check 检查)A(Action 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
2.1P:组织策划
任何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一套提前设计好的完整而实用的方案,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在此方案中,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安排、工作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工作周期目标、资金投入预算、绩效标准、管理规章制度等各项内容。同时,在此阶段县供电企业还要进行教育培训,即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制定培训计划,让每一个员工对此体系有明确地了解。企业可以邀请上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很好地与上级风险管理体系衔接,有利于很好地完成上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考核目标;亦可以邀请横向的县级供电企业中安全风险体系建立比较成功的企业来进行培训,减少培训资金的使用;可以邀请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缩短构建周期。每一种培训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县供电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以最优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如县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两抓一建”活动-“抓执行、抓过程、建机制”安全风险管控活动,由安监部门重点对开展“两抓一建”安全风险管控活动进行现场宣贯;对历年来公司系统的安全事故通报进行回顾学习,就如何提高安全学习活动质量,提炼安全关键词或利用“周安全员”制度展开分析讨论,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营造“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生技部、调控中心可针对现场规程的修编、设备异动管理、调度系统的正确使用、检修申请流程、配网图的修编管理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和交流,经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拉近职能部门与生产班组的关系,使每位员工都能了解和掌握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D:执行
执行是指县供电企业根据体系构建方案开始实行风险管理。在此阶段,要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这是体系构建的关键之处。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受到人、物、环境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在风险识别时要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安全风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用大小或者等级来衡量的,因此在风险评估中经常采用PES半定量分析法,准确评估现场作业人、物、环境、管理的的风险情况,并釆取正确的控制措施。以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为例,定期扫描风险,由安监部门每周抽查及安全大检查;开展风险评估,实行企业安全风险亮灯制度;评估信息,通过安监管理系统每周;持续监控评估,也就是整改闭环及下一轮的安全检查。
风险控制是风险评估结果的具体应用,根据评估结果,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方法,将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从而保证人员、设备以及电网的安全。
2.3 C:检查
PDCA管理程序应用到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C(检查)就是指风险效果评价。在风险控制完成后,我们要对其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目的是规范以后的工作流程。通过检查现场作业记录或者现场作业观察等手段,对此次风险的现场数据如实进行收集。再结合体系建设方案中的绩效标准、管理规章制度等,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较为成功的经验要积累,并记录在案;对于不足的地方或漏洞要及时进行弥补,取得有利于现场执行的效果,并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
2.4 A:处理
PDCA循环管理体系中的“处理”是指标准化和进一步提升。这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阶段,具体分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征求上级领导、企业工作人员及专家等各方的意见,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形成闭合管理,并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县供电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为保证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群众的正常生活,降低安全事故,供电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最短时间内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方法,将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从而保证人员、设备以及电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敏,陈文戈,王磊.发电企业“质量、安全、健康、环境”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电力,2009(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