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1
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披露,2013年1至8月,以中国医疗企业为目标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74亿美元,同比增加35%,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瑞银亚洲并购部副主席彭菲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不少外国投资者都看好中国的医疗行业,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会较其他行业更快。
天图资本高级合伙人王岑近期在一个医疗投资峰会上表示,从2013年开始,医疗服务机构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圈地和并购的年代。2013年大部分基金都会把医疗板块作为一个主投方向,且这一领域将成为未来三年的投资热点。
以医疗器械为例,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约在170亿美元左右。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和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据市场调研机构Espicom预测,2013年至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继续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以人民币计算,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7%,使其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医疗行业之所以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和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现状、医保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认为,在全球市场不景气、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发展乏力的背景下,跨国医药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加快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逐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中产阶层的群体不断壮大,这个群体希望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这预示着中国的医疗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在这一预判下,国际医疗企业已经开启了抢占中国市场的竞争,美国企业是其中的重头角色。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近7年来的海外对中国医疗企业的并购交易中,美国企业为主要的收购方,今年1至8月的交易金额达至11亿美元,占比15.7%。
美国企业作为收购方竞争的典型案例,是史赛克公司(Stryker)和美敦力公司(Mamedtronics)的并购角逐。
2013年1月,美国史赛克公司收购国内骨科医疗器械生产商创生公司。瑞银作为创生公司的财务顾问协助其完成了此项交易,据彭菲力透露,此项并购交易的背景,是美国美敦力公司2012年11月收购中国骨科器械企业康辉公司。
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二者均为世界领先医疗技术巨头公司。而他们的并购对象创生公司与康辉公司,又分别是中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也是竞争对手。
美敦力收购康辉后,获得了康辉既有的销售网络和渠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史赛克备感压力,急于争夺中国医疗市场庞大的蛋糕。不到两个月后,史塞克便以总价59亿港元收购创生全部股份,溢价45.3%,迈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一步。
除了占领市场,可供收购的优质企业稀缺这一行业现状,也促使外资加快并购中国医疗企业。中国医疗行业中民营企业的规模大都很小,很多企业达不到并购条件,而国有企业基本不可能被并购。
彭菲力表示,医疗领域呈现“投资需求远远高于投资供应”的现状,这也是史赛克公司愿意大幅溢价并购创生公司的原因。
套取中国医保政策的“红利”,则是另一个吸引外资企业前来并购的诱因。
目前国内不少地区的医保政策,对国产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的报销比例规定约为7:3。外资企业收购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后,可使用合资企业的品牌,并以国产医疗器械的名义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2
电信运营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结合,确实充满想像。
在上海长宁区的一所高校内,有一间实验室,正在开展一项名为“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 Way)的试验。除了开展新一代网络的互联测试,这个实验室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是为下一代网络设计新的应用。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和就医服务,也是其正在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从他们目前所提供的许多研究雏形看,借助三网融合之后的网络,居民可以从家中点播自己爱看的健康频道、了解医疗资源、预约挂号、存储管理健康资料、查询检验结果、与医生进行视频会话等等。
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当地电信、移动手里攥着钱,到处找医院寻求合作――如何尽快结合医院的临床业务,让业务在移动网络终端上跑起来,在当地医疗圈里已经屡见不鲜。电信运营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结合,确实充满想像。
新医改的启动,对信息的高度重视,也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卫生行业信息化。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与以往强调信息技术在医疗临床上的应用不同,这波信息化更强调如何服务居民和患者。由此,也决定了与医疗相关的信息资源如何提升其对普通民众的可及性。有着最大用户基础的电信网络,在这一阶段切入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可谓水到渠成。
在个人用户资源日益瓜分殆尽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进军行业市场的节奏日益加速。毕竟,尤其在移动通信业市场,如何将无线、3G技术与行业业务深度融合成为可持续的拳头产品,一直是各大电信运营商孜孜以求的市场图景。
早在几年前,中国网通尚未合并之时,时任网通高层就曾会晤卫生部领导,就如何针对医疗行业开展基础电信和增值业务表达了战略合作意图。时隔不久,中国网通就与总医院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区域医疗协同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
其实,无论是健康档案,还是电子病历,在强调以人为本、对居民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背景下,仅仅个人健康信息的存储,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就充满诱惑。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3
与此同时,其他监管政策也一起将医药企业推到了更尴尬的境地。这些政策在2005年孕育哐酝酿成熟,必将对今后的医药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对药企而言,这些政策不单纯意味着危机,同时也蕴含了一些机会。
2005年并没有给医药行业留下太多的惊喜。过于频繁的政策和政策动向让企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然而,一些政策或政策动向却开始向经营者透露了新的市场机会。
政策1
机会:医疗领域投资将出现较大增长。
背景:1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
点评:“平价医院”是―些民营医院做宣传推广时的一张王牌。高强要求各地建平价医院,客观上支持了民营医院的地位。民营医院―直面临的税收、土地、人才晋升制度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有望改善,这将进―步刺激社会资本加大对医药领域的投资。
政策2
机会:社区医院的投资前景看好。
背景:今年年初,卫生部确定了2006年十大卫生工作要点,其中之―就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点评:片面注重大医院发展,忽视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表现。而卫生部提出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试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配合、双向转诊制度”,显然是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疗就诊制度。这一工作要点的确立,注定了社区医院的未来光明“钱”景。
政策3
机会:“新农合”助长第三终端的魅力。
背景: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明后两年扩大“新农合”(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范围,到200B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农合”制度;同时,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S出上再增加10元。
点评:随着“新农合”推进力度的加大,每位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可拥有40元的医疗资金(中央政府出20元,地方政府出10元,参保农民出10元)。按此保守计算,农村市场至少也有360元的医疗消费实力,这必将进一步刺激药企进军第三终端的脚步。实际上,最近两年,不仅国内中大型企业纷纷踏入第三终端,甚至连外资企业也成立专业小组开始研究所谓的第三终端市场。
政策4
机会:国产医疗设备的“意外”机会。
背景: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日前印发《关于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非营利性医院制定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时,要按照不盈利的原则,并要求各地及时降低偏高的检查治闻价格。
点评这是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首次为国产医疗设备表态。进口高档医疗设备,从而争取到检查费的医院自主定价权是促使医院热衷于购买外资企业产品的重要原因。该《通知》的出台,将促使院方考虑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医疗设备。国内医疗设备生产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地获得了―个卫生部和发改委联合赠予的大“礼包”。
政策5
机会:“网上药店”的更大获利空间。
背景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从2005年12月1日起.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个人提供药品交易。
点评:“网上药店”获准开张,为药品零售商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因为,无店铺经营模式节约了大量的零售店面成本,“网上药店”可以借此成本优势适当返利给消费者,增加竞争优势。目前,北京首家网上药店已经开张,多家公司开始申报网上药店的经营资质。
政策6
机会:“首仿药”将享受较高价格。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 跨学科 应用
1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1.1信息技术发展背景
信息技术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缩写,是管理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的综合,该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理论基础来设计、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处理系统,所以一般也将该技术称为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数据或者是信息需要处理,所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及工程实践领域。
1.2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相较于传统的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来讲,当前很多科学领域研究均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研究问题,现代跨学科研究涉及更大的跨越难度、类型复杂、规模巨大,在学科之间,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专一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增多,这不得不使得跨学科研究开展跨国合作,并越来越成为合作的趋势。因此,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模式,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多样化特征,它的科技创新主要是结合不同的学科和不同领域的联系点上,因而滋生出了一部分前沿的新兴跨学科,例如当前较为火爆的生物信息工程学、医学信息学等,总之多数是在信息学基础之上加入其它学科的名称,演变成新的跨学科。
2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应用
2.1内交叉
物联网利用复杂的通信技术将一系列的物品和人员通过一种方式将彼此联系起来,使得人物、物物能够相联,从而实现网络通过远程控制进行管理,让网络管理更加智能化。然而,物联网能够兼容所有互联网中的应用,但比互联网更具私人化和个性化。世界各国都重视对物联网的应用开发,我国将物联网规划入新兴战略发展产业,由于其带来的经济性和科技性的变革,使得物联网成为世界第三信息产业革命。物联网技术囊括了通信、软件、感知及信息处理等技术,具有较大的融合性。如今,物联网研究正迅速发展中,其作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市场潜力和效益巨大,根据《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物联网产业在2010年的中国市场规模总量为1330亿,次年为2600多亿,就在今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2014年,我国的物联网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马凯主席强调,着力将物联网应用于各行业,加强对工、农业、商贸、能源环保、交通、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进行物联网的示范性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加强对物联网相关法制建设,培养健全的多样化的人才机制。这些举措加快了物联网这类新兴学科发展进步。
2.2信息领域与生命学科的交叉
当前,医疗电子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被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世界各国都遇到同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医疗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医疗需求,新兴医疗电子为医疗带来变革,医疗电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用化的电子设备,对偏远地区的病例诊断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偏远地区、老人、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需求。现代医疗电子种类较多,例如助听器、血糖仪、脉冲仪、胰岛素注射笔、CT扫描仪等,很多微小型仪器已经家用化,成为家庭医疗护理设备。在生物识别方面,现在的识别技术种类较多,有指纹、语音、面部等特征的识别技术,由于这些识别技术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安保、鉴别等需求。
2.3信息与工程应用的交叉
当前很多重大工程如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核技术、机械工程、电力工程等,其计算设计和应用等都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进行模拟操作,从而形成了一批新兴的IT交叉学科,使得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推动着各行业大型工程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电子行业来讲,如今已经进入智能、网络化的计算领域,早期汽车是偏向机械的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工程领域进入了机电化时代,汽车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机电化领域,早期汽车修理是依据纯经验,现在的汽车修理较为复杂化,但修理较为简单,均是靠机械智能化的修理,汽车内部有多个电子元部件组成,汽车线路的修理由各部门分工协调合作完成。因此,早期汽车主要与能量转换有关,现今汽车主要是对整体电子元件的控制。例如汽车的点火装置,在较早的时候,汽车点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将线圈制作的变压器进行电压点火,而这一技术原理仍用于现代汽车,然而现在已经变为多个电子元件组装构成。点火装置首先依据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作一个运算和分析判断,再次是点火和调节,最大限度地节省燃料,达到环保。另外,在最新型的发动机的电控装置中还有智能化的控制和诊断操作功能,有的发动机电子技术还能对其排出的废气进行搜集和循环利用,在怠速过程中进行节能控制,对多个汽车元件进行功能的自我诊断,从而发出警报和提示。在交通工程方面,铁路运输已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例如现代的地铁、高铁等工程的应用。
2.4信息与环境地学的交叉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卫星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位应用,通过发送信息,以定位终端设备用户确切的方位和经纬度数据,为用户提供定位需求服务。当前全球定位系统共由24颗卫星构成,分别位于6条不同的轨道上,以确保定位需求,该定位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并且定位精确,具有良好的价值应用功能。各大通讯运营公司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便捷,为移动用户增加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方便用户的生活出行。例如GPS定位查询、导航服务、智能交通服务、广告服务等。对于无线传感器来讲,其低消耗、微小的体积是最大的优点,利用无线通讯原理自组网络,能有效地探测多种数据,例如收集和探测地质信息、地下矿井和水文环境数据,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监测数据,以减少环境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5信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而与人文社科和教育等进行交叉更是平常,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随处可见,例如于管理、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交叉,形成信息管理学、信息教育、经济信息等领域的新兴学科,使得各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更加联系紧密,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更加平凡。就社会信息这一新兴学科来讲,是对社会上的信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总结的一门学科,它基于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化为对象,将计算机与信息政策、社会学等的部分理论联合,寻求共通之处结合成的新兴跨学科。
3信息技术在跨学科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认识上存在差距
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最大的障碍就是认识上的问题,由于不论是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学者或者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从事和信息技术领域交叉学科的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针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比较熟悉,而对于不属于自己认识的领域却存在着很大认识上的问题。一般来讲信息技术是一种处理其他领域中信息和数据的工具,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处理能够得到一般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如果信息技术掌握不好或者是所要跨的学科掌握不好的话就会存在很大应用上的问题。
3.2应用上存在差距
正是由于上述存在的对于自身不熟悉学科认识上的差距,所以才导致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在很多的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受到其他领域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制约以及信息技术领域人员对于其他行业知识的不了解最终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深入。
3.3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在各个行业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还受到基础设施以及运行机制的制约。在各个行业中由于资金问题或者是相关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得很多学科中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学科的作用,所以没有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其他学科中也没有设置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这都是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
3.4人力不足
信息技术在新型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问题,也就是缺乏既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又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人才。只有充分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技能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应用。
4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建议
如果要实现信息技术和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最为关键的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比如对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学生来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并将信息技术领域应用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其次,对于其他新兴学科的学生培养来讲,可以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或辅修信息技术相关的第二专业,促成信息技术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第三,对于高校来讲,可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加强专业群建设,努力推进与企业的融合发展。第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得信息技术能够在各行业开花结果。
5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探索,而跨学科领域正好能填补一些空白科技领域,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科研创新研究只有将更多的学科领域连接在一起,才能探索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7).
[2]陈思铭,刘长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3]李馨.基于Wiki的跨学科知识共享[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5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译者:张南/魏薇/何雨师
“医疗”与其他任何行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研究的对象是“人”本身。作为一名传统医学院校的学生,他们首先需要经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培养,还要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成为真正医生后,一生都要接受继续医学教育。随着人类在分子、基因、蛋白质等各组学上基础研究的突破,通过系统生物学、转化医学的衔接,从“微观”到“宏观”的贯通正在影响整个医学范式,医学知识也呈现爆照式的增长。1998年底前,一名全科医生收到的各种指南合计重达22公斤。如今,一个内科医生如果想跟踪更新知识,每天需要读19篇文章。以前,一个医学大师,可以掌握80%以上的医学知识,医生具有绝对权威;如今,医学知识分散在不同专家头脑中,尤其一些生物学数据库(如基因组库)已经放在云端遵循开放原则供全球调阅。因此,作为现代病人,他面对的是一个网络化的信息库和知识库,而不仅仅面对单个医生。
现代医学越来越依赖于具体数据的采集和判断。随着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对“人”的信息感知,已经打破了空间(从宏观影像到分子基因,从医院到家庭到随身)和时间(从离散监测到连续监测)的限制。医学诊断正在演化为全人全程的信息跟踪、预测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病人的“参与性”和“选择权”的重要性会愈加显现。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6
医联体强调一个“联”字,但10年实践工作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单凭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或一个机构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医联体的内涵可以用5个链条来概括:健康维持链、知识技能成长链、医疗分工整合服务链、大数据支撑数据链,和政府与民众的共识链。
10年实践让我们看到很多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首先,就构建知识技能成长链来说,医护技从业人员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大学培养的医学生很多,但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仅有5%。中国大学鲜有设置医管类专业,这就导致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多为非医管专业,医院管理水平低下。此外,医学生毕业后教育,重理论研究,轻服务技能。
其次,在构建医疗分工整合服务链方面,需要对病种严重程度进行分工。只有分工明确,才能突出岗位胜任、机构能力胜任的建设内涵。县(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的建设要有针对性,同时需要支付政策的支持。
再次,就构建健康维持链来说,慢病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多维度整合防治模式,包括以下6个维度:虚拟矩阵式机构间整合(联盟),疾病病种的专科与全科团队整合(伙伴),专病团队内多学科人员整合(共识),慢病防治工
作内容整合(防控治),在位与在线工作方式整合(防治、教育),慢病防治与全科教育培训整合(基地、师资)。
再次,在构建医联体内部的动力链方面,主要挑战来自于积极性。除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业者的积极性,也需要管理者的积极性。县医院并不一定欢迎现在的很多联合模式,因为大医院进入后实际上带走了患者。若不能解决共赢问题,内生动力就很难形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多部委的顶层设计与投入。帮扶下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可作为管理者的业绩认定指标之一,政府要制定管理者任期内机构能力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