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1
一、引言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独有的经营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的落后、操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性,在业务受理和贷款管理环节,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更加难以控制。换句话说,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效地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便会对银行的竞争力和经营绩效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会关系到银行的资产安全和生死存亡。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概述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在企业或者个人的信贷中往往存在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等,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风险中虽然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但是最为突出的部分仍然是信用风险。和大型企业相比,很多中小企业在信用方面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在偿还银行贷款方面显得随意性比较大,很多中小企业的信贷负责人往往会因为忙于公司经营而忘了偿还贷款,另外,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畅,也很容易出现不能按时按量偿还贷款的现象。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格局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话,势必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商业银行在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过程中,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和缓释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风险的积累必将演变成危机。因此,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还缺乏健全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它们往往只注重于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很少在整体上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把控。而且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还普遍存在着层次不明确的情况,审批和业务部门相脱节。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后管理不到位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贷款后管理是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因为,在信贷批准之前,中小企业很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信息去获取贷款,骗取商业银行的信任,而如果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后就放手不管,而是等到规定的还款日期再去联系,这种做法必然会放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但是本文通过对很多商业银行的调研情况来看,这种现象还比较突出,这样就会给商业银行埋下信贷风险的隐患,而且在贷款后管理中,商业银行也要注重对中小企业情况不断动态变化的掌控,以降低信贷业务风险为银行带来的影响。
四、针对当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防范体系
我国应该倡导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体系,尤其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避免商业银行出现信贷危机。而且银行之间也需要加强资源共享,共同对监督机构进行执行。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它们也要建立起一套可行有效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包括商业银行统一客户准入标准和全行审批制度,实行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测,避免出现不同分支行为了争抢一个客户而出现多头授信的现象,要真正能够做到审贷分离,分级审批,以保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专业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二)加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后的管理
中小企业贷款后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在贷款之前的审批阶段。而本文通过作者的实践来看,渐进策略是商业银行进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贷款后管理风险防范的最为有效措施。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在拨付中小企业贷款时,应该按照企业实际使用资金的情况分步给予,在这种方式下,商业银行可以有效确保了解到企业的资金用途,还可以对下一步资金的发放提供借鉴。如果中小企业按时履行贷款合同,而且进展顺利,则银行可以继续给予贷款补助,否则,便可以终止下一步的合作,使的银行免于承担资金风险。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信贷后的管理,就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给银行资产带来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不断获取回报、发展前行的巨大金矿,而随着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面对日益突出的信贷风险,我们要做的不是胆怯退步,而是不断加强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中的水平,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02:76+397
[2]龙正清.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5,06:140-142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动力,大型企业在扩展业务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不次于大企业,因此,商业银行信贷成为了我国大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一种途径,但资金问题虽得到了解决,信贷风险却日益增加。商业银行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成为了商业银行与大中小企业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进行分析,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一、商业银行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在进行商业银行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分析过程中,充分了解各个风险因素是提出防范对策的基础前提,只有抓住了商业银行在大中小企业中信贷风险出现的原因与问题,才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政策、措施的调整,从根本上防范信贷风险。
1.外部风险要素
(1)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管理水平相对于中小企业较强一些,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大中小企业同样都面临着银行信贷风险加剧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投入过多资金对企业管理技术进行改造,再加上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影响,这些中小企极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
(2)区域因素
在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区域的自然、金融、经济、地区政策等情况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各地区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企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地方政府的干预、地区政策的制约、执法部门的保护主义、银行自身管理不当等原因都是造成我国各地区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剧增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干预,也是银行信贷风险行业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各级机构设置受制于当地政府,不能摆脱政府干预。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又寄希望于银行贷款。同时,在政绩观的驱使下,放任银行贷款,不作为许多不合理的款项,进一步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3)行业因素
我国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对于那些正处在孕育或衰退阶段的各个行业存在着很多经营风险,同时,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未知性,银行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支持存在很大风险。
2.内部风险
(1)财务风险
我国很多大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济发展情况,在银行进行信贷审批时常常发生道德风险,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与流动,使企业扩大生产受到资金限制,企业经营过程中,合格的资产很少,在银行进行抵押担保时无法落实,大大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2)管理风险
我国大部分大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权责不够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管理人员约束力差,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抗风险能力低下,影响企业经济发展。
(3)银行自身风险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管理水平和能力方面与国外银行存在很大差距,在银行信贷实行过程中,重贷款而轻管理、不重视企业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剧增。而我国银行业的恶性竞争也是另一个重要风险。各银行间为了抢夺客户,不择手段占领市场,致使金融秩序不稳。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使信贷风险大大增加。
二、商业银行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1.高度重视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我国的大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获得商业利润的至关重要的增长点,商业银行要主动地相应我国的金融政策,在实践中为自己寻找利润增长点,充分重视起大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业务,把企业信贷作为银行发展的重要业务,选用专业技能强,业务素质高的信贷办理人员进行银行信贷办理工作,真正做好我国大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工作,有效降低和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2.加强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组织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专门的大中小企业信贷管理部门,并不断进行健全和完善。形成银行信贷的专业化管理,针对各个企业的不同情况展开信贷业务,做好企业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工作,真正地落实好我国大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工作,做好信贷风险防范措施,降低信贷风险。
3.创新担保方式
商业银行要在信贷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担保方式。要在重视人保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采用群体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政策性担保等方式,在实际信贷管理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担保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做好信贷风险防范工作。
总结
我国大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信贷是我国大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在各大中小企业进行银行信贷业务时,信贷风险日益增加,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与大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不足之处还望指正,希望可以为信贷风险防范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孟夏,邢剑琛,王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研究[J].北方经济,2010,10(02):120-122.
[2]傅子能.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研究[J].经济师,2012,03(02):140-142.
[3]岳凤荣.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探析[J].现代商业,2011,10(018):160-163.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3
关键词: 风险管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1-052-02
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融资难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把握其特征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将信贷资金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特征
(一)客户结构。从各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结构来看,其客户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本行开立主要结算账户的小企业客户;二是由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推荐的客户;三是由本行的其他企业客户推荐的。其中,第一类客户占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绝大部分,而且从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客户经理熟悉度和掌控度等方面来说,都具有相对较高的客户价值。同时,从信贷风险防范角度来看,第一类客户的信息把握程度更高,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更容易开展。而第二和第三类客户由于是各商业银行的新增客户,因此在其经营和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掌握较少,潜在风险较大,但通过提供信贷支持,可以将其转化为忠诚度较高的优质客户,因此潜在的综合收益也较高。
(二)产品结构。通过对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需求调研情况看,中小企业对200万以下的非抵押类信贷产品需求较高,占调研企业样本的30.2%,其次是200万-500万的抵押类信贷产品,而1000万以上的信贷产品需求较少。而实际业务中,对于需求200万以下非抵押类信贷产品的此类企业,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从商业银行发放产品的角度看,其更倾向于发放500万以上的抵押类授信产品,因为此类产品对应的客户实力较强、管理规范,具有较高价值的抵押品,风险程度相对较小,同时此类企业对财务咨询、企业理财等方面服务有一定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在发放信贷产品的同时开展相关中间业务,具有较高的效益附加值。
二、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潜在的风险因素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是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潜在的最大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企业的规模与信息可得性成正比,企业规模越大,关于企业的信息可获得性越高,反之则越小。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同时很多企业还带有创业者的个人特征或家族特征,而创业者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不愿意将企业的相关信息毫无保留地提交给相关金融机构,因此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全面把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对信贷资金的风险。
(二)抵押品不足是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安全的主要风险。目前,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方法是引入抵押机制,将包括资产、股权、声誉、品牌、第三方担保等在内的抵押品纳入贷款组合。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本身缺少抵押品,其自身品牌和声誉尚未建立,这就必然会出现由于抵押品不足而导致商业银行惜贷和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之间的矛盾。
(三)企业实际控制者的从业经验不足或信誉问题将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威胁。大中型企业一般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有一套合理的企业决策制度和程序,因此创业者自身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作用有一定限制,而中小企业往往由一个股东或背后的自然人在控制,经营决策由实际控制人一人拍板敲定,信誉完全取决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誉,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更多地反映在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能力和经验上,企业偿还信贷资金的意愿也更多体现在实际控制人的信誉上,因此企业实际控制者的从业经验和信誉问题对信贷资金的安全显得非常重要。
三、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与行业地位。分析国家相关行业政策、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市场地位是防范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风险的基础保障。第一,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国家政策,要重点关注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出台的对各行业提出的鼓励、限制或淘汰政策,以及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先进性、资格准入、环保标准、区域政策等条件进行的行业准入限制规定,准确衡量政策对具体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第二,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市场地位方面,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在专业特色市场中的地位;在大型核心企业上下游中的卫星小企业群体中的地位;在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的行业地位;在小品种产品市场内的地位。有些产品市场容量比较小,大中型企业考虑到规模效益和产量的因素,对小品种产品不重视,一般由小企业生产,这种情况要分析小企业客户在小品种产品市场中的地位。
(二)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担保措施。担保措施对小企业信贷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首次接触的小企业客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对授信决策至关重要。从信贷审批的角度看,对于初次申请的中小企业客户,担保措施在审批时占全部因素的权重应在40%以上,如果企业担保的措施不够合理,则此笔贷款不能发放。
对于担保措施的选择问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取专业的担保公司提供的保证担保;二是对于由商业银行优质客户、世界500强企业或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的稳定供销、协作关系的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卫星型小企业贷款,应由以上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三是对于供应链业务中的中小企业,可要求相关的优质核心企业提供保证担保。
(三)详细了解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背景及从业经历。针对中小企业往往由一个股东或背后的自然人实际控制,企业的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及信誉更多地反映在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能力和品质上的特点,商业银行在评价中小企业时,要着重关注和分析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能力和品质,详细了解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背景及从业经历。第一,对于实际控制人的从业经历,应要求其在本行业有一定的从业年限或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通过对众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企业,基本都是实际控制人在本行业中多年的工作和经营而发展壮大的,然后再逐步将自己经营的产品向深层次和行业的上下游延伸。第二,对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誉,应从商业信誉、融资信誉、工商信誉、税务信誉等方面进行调研和了解,当前,最具有参考价值也是最容易获取的是实际控制人和企业的工商和税务信誉。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且当前仍没有消除的,要拒绝审批其贷款需求;当前已经消除的,应区分原不良记录是故意造成的还是客观原因所致,在完善担保抵押措施的基础上谨慎决策。
(四)完善中小企业风险评级制度。由于中小企业存在信息透明度差、资料不完整、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单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价不足以支撑其信用的可信度。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效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制定不同于大型企业标准的信用评级标准,使信用等级体系能够合理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信贷部门的信贷审批提供有效支持。
(五)建立有效的机构和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基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单个客户金额小、客户分散和评审工作量大等特点,分支机构对其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对机构的考核中,要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市场占比、客户数量及利润贡献等作为单独考核指标,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体系,并配套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核定专门的业务发展费用,配置专项贷款规模,从机制上调动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要建立风险防范与绩效奖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将信贷人员的奖金与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业务量、贷款质量及效益等综合指标挂钩,引导信贷人员自觉约束经营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4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环境下,个人消费信贷也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金融业务。通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定的盈利,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旦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出现风险,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的正常流通,威胁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在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要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避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存在,从而获得更好的盈利。
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现状
所谓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就是指银行采取信用、抵押、担保等方式向个人提供资金借贷的一种金融服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可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开始注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达到了15.4万亿,同比增长18.4%,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19万亿,同比增长23.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消费信贷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借款人不按时偿还本息,使得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承受着较大的风险,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三、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没有按照合约要求偿还本息而造成银行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时候,由于不能对借款人的信用程度进行准确、全面的判断,一旦商业银行将资金贷给那些信用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违约问题,借款人会借各种借口来推脱还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旦贷出去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因管理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中?在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以至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事件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8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9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9%,较上年同期上升0.4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14年的273%不断下降,到2015年9月末为191%,部分银行在160%左右,已经接近监管红线150%。这些数据表明,商业银行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出现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相关商业准则的行为活动。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相匹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那些失信违约的行为还没有具体的惩处办法,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失信违约行为越来越猖獗,使得商业银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工作人员在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风险。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由于工作人员对业务流程不够熟悉,能力不足,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进而造成贷款风险。如工作人员在输入数字的时候,时常会出现少输或者多输数字的问题,而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四、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有着双向性,即盈利性和风险性。在现代社会里,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可以获得更多的盈利,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这种经济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将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一旦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出现风险,意味着银行贷出去的资金不能及时的回笼,银行资金运行就会受阻,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针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这种金融活动,商业银行要想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盈利,就必须积极做好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工作,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避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发生,从而保证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进而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五、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增长,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也格外重要。法律法规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保障,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结合我国当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性法律立法建设,缕清相关制度脉络,确保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有根有据,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于那些违法、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完善金融安全体系,建立备份机制,防止业务数据的丢失,从而维护各方利益不受损害。
(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首先,要全面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个人征信系统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及相关要求,确保个人征信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信贷消费业务提供依据;其次,要对个人信用信息做好实时更新,确保个人征信系统中呈现出来的个人信用信息是最新的,同时,在更新个人信用信息的同时,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规范查询行为,避免造成信用信息的泄露、窃取;再者,商业银行要善于应用多种工具来增强客户信用还款服务建设,当客户还款日期即将到期时,要及时推送相关还款信息,避免客户遗忘而影响客户的信誉,同时要完善业务流程,保障处理渠道的通畅性,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
(三)加强内部管理
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内部管理是降低管理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当高度重视银行内部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全面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的监管;其次,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再者,要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严格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流程管理,要全面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监测与监督,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另外,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引导工作人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做好风险预防与管理工作。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等都是引起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而要想降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发生,商?I银行就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能力的训练,让工作人员熟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流程,避免因个人操作失误而引起贷款风险;其次,要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培养一支综合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队伍。同时,要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避免操作失误。作为工作人员,更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强化自己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五)进一步落实实名制
所谓实名制就是在办理业务时需要提供能够证明个人身份的资料或证件,并填写真实姓名。实名制是针对网络的匿名问题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可以更好地规避网络风险的发生。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实名制执行力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为了防范风险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在实名制的约束下,可以将责任追究到具体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违规、违约现象。
(六)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现阶段来看,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信息化操作,但是商业银行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价值,现阶段的信息化系统也仅仅是用来存储信息。而在网络化环境下,银行信息系统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使得重要的信息被窃取、篡改。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银行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市场信息;其次,要建立客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的财务、账户信息以及与客户相关的财务信息;再者,要建立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将那些不良贷款信息、违规贷款信息等全部纳入到信息系统中去。另外,商业银行还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加大安全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银行信息系统受到恶意攻击。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5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财务分析重点非财务报表而在表外
小企业经营者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市场开拓追求利润生存上,忽略了财务制度的建设。大多财务人员是业主亲属,专业素质不高。加上会计政策变化随意性大,纳税因素的考虑大于财务报告系统的规范性。因此小企业三大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基于三大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这种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的财务分析在小企业财务资料信息披露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局限性尤为突出。而银行基于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信息为主的信用评级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资信情况。银监会领导曾说过,小企业信贷不看财务报表,要看“三表”和“三品”。“三表”指电表、水表、报关表;“三品”指人品、产品、压品。总之,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财务分析重点在表外各方因素的综合评判而非财务报表简单的比率分析。
二、商业银行小企业有效信贷财务实战分析的指导原则
1.全面核实原则
我国银行法律要求资金供方为规避风险要详细核查资金需要方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由于小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反映信息有限,加上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聘请专业机构审计又不能满足银行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小企业信贷财务分析需要银行信贷人员本身从各个方面对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核实。方法包括通过行业和客户的盈利模式比较,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企业成立年限,实际控制人发展历程和家庭经济实力,独立的第三方信息与企业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来综合判断。独立三方信息包括:贷款卡信息、人行个人征信系统、水电费单据、员工社保缴纳、上下游的商业信誉、资金结算流水量与上下游合同的对应关系、网络信息、各项财产权利登记平台,法院等权力机构通报以及行业圈内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评价以及其他银行对申请人的授信条件等因素。
2.结合立足的核心要素判定财务优劣的原则
由于小企业千差万别,其财务报表在计算各项比率指标上存在缺陷,不能简单和以大中型企业财务数据为参考依据的行业标准值来比较。由于小企业存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的“根植性”。即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的核心客户以及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在银行信贷实战中,可以根据小企业业务发展所在区域市场,结合区域经济、行业特征分布等因素同类企业比较差异化分析。通过研究某一商圈、产业集群、特色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实行一区域一策略,一供应链一模式。通过进行区域或特色市场的名单制销售开发模式,围绕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商圈、行业协会、优质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核心供应链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简单的概括,小企业财务优良要结合其所处的特定区域市场或供应链所处角色来参考判断。结合小企业在区域、特色市场细分立足的核心要素相互比较,分析财务优劣变得更有说服力。
3.抓核心资产防风险的原则
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信贷市场经常出现“跑路”的情况。而银行管理及追缴成本较高。为了防范风险,贷前把握小企业违约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银行往往对于不同风险状况的区域、行业的小企业采取差异化的授信政策。通过使用适合客户生产经营特点,能有效控制企业物流和现金流的金融产品,增加抵(质)押、担保,结合资金账户行为保证结算归行等增信措施来多途径转移和降低风险。因此,通过财务分析,研究小企业资金流、货物流、贸易流,灵活利用产品组合控制企业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商圈渠道、银行回款等核心经营资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控制了小企业得以生存的核心资产,提高小企业主的违约成本才能降低银行信贷的违约风险。小企业财务分析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小企业核心资产防范信贷风险。
三、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财务风险实战分析技巧
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遵循“授信六真原则”,做到“真公司、真资产、真业务、真现金流、真需求、真偿债”。作为银行信贷员,主要从“望”、“闻”、“问”、“切”四个“三板斧”做贷前财务风险调查:
1.三“望”
“一望”公司停车场,看公司员工而非企业主的私人交通工具多少好坏,可以间接反映企业效益情况;“二望”公司财务人数多少,可以间接反映企业业务量大小和管理精细程度;“三望”公司财务岗位设置,可以间接反映企业财务规范性及报表的可信度。
2.三“闻”
到企业了解情况要做到“三闻”:听出纳说,听销售说,听工人说。听出纳说企业的资金充裕情况,了解企业融资需求是否恰当,资金回笼是否及时;听销售说企业的产品市场美誉度、销售量、立足特定区域市场细分的核心要素,可以间接反映企业利润表的真实性;听工人说企业的生产繁忙情况,与出纳及销售反馈的信息核对,勾勒出企业的真正运营情况。
3.三“问”
“一问”公司股权结构,了解公司实际控制人及企业背景及资金实力,收集企业软资源及银行可控核心资产信息;“二问”公司上下游客户及其结算期,了解公司市场供应链情况,反映企业供销渠道业务连续性以及资金回笼及时性;“三问”企业商品单价库存与交货期,结合市场情况和同业信息核实,反映企业市场销售可持续竞争力情况。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如今我国大小型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一般,其所面临的是越来越高的风险。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风险,它贯穿于整个银行业务中,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对商业银行有着重大的意义。管理者应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以及银行实际发展情况,分析风险原因,解决现阶段问题,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研究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所谓信贷风险,并不是一触即发没有因果的突发状况,而是一个又开始有发展的渐进过程。信贷风险高、收益突出,风险一旦发生,银行往往会受到巨大损失,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有着重大的意义。信贷风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没有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只要有信贷就会有风险,所以信贷风险不会随着人意志而转移或消除。
(2)可控性。信贷风险是可以被识别、预测、防范、化解的。因此银行需要采取手段预测风险进而防范风险。
(3)扩散性。信贷风险极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影响的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
(4)隐蔽性。信贷本就具有不确定性,而它的风险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被掩盖。
(5)易变性。信贷易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等影响,从而其风险也会难以确定。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类。信贷风险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市场性风险与非市场性风向两大类。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市场条件、生产技术等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风险;非市场风险则是由自然因素或是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等不可抗力因素所起的风险。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它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中间业务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存货业务是主要业务,以此为基础进行期货、托管等中间业务,在越来越激烈的银行竞争环境下,银行的盈利空间大大提升。
风险资产管理理论为各种不同的风险设置了不同比例和最低资本充足率。
信贷配给理论则认为信贷成功比率是有市场决定,它是借款人逆向选择的结果。银行应该合理运用利率选择实现盈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银行自身原因。第一,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低,风险分析不够深入,客户资料管理缺乏经验,市场调查不足导致缺少对风险管理现况的了解;第二,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因此造成对借款人审核不足,甚至收取贿赂,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银行损失。
借款人原因。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尚未发达,大多数的企业会通过银行贷款来周转资金,一些企业往往隐瞒自己真实业绩,故意逃避债责,造成了银行损失,形成信贷风险。
客观环境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以至于信用的缺失越发的普遍,而当今法律的不健全将银行信贷风险进一步加深。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增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意识。增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意识,树立坚定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首要条件。第一,管理者不能盲目的追求企业飞速发展,必须树立稳健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者的道德约束,对银行内各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第二,管理者在推出信贷业务时要考虑到业务的推出会得到如何的社会效益,要树立安全正确的竞争理念,扬长避短。
2.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如何健全商业信贷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则需要制度、技术、团队三个方面。合理可靠的制度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严谨的技术则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体系靠它得以运转;高质量的团队在其中运作管理,才能高效防范风险,降低损失。其次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也是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分为识别、计量、检测、控制四环节。要结合我国银行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风险管理流程,及时发现信贷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提升银行竞争力。
3.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结构。银行应该优化股权并调整信贷结构,以提高中小股东比例减小大股东股权。同时还应该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提高防范风险效率。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员工实行绩效评价,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银行经营目标。除此之外,银行还应该培养信贷管理者整体素质,一个合格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是能够高效积极完成自身使命,银行需要具备信贷风险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此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四、总结
衡量风险、接受风险、管理风险是银行永远的任务。对于管理者来说,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经营,防范风险管理风险则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管理者更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加强自我约束,做好信贷每个环节并在其中相互制约督促,及时对信贷业务动态管理以应对突发信贷风险,做好防范准备,从而降低银行损失。总而言之,风险是伴随信贷而来,有信贷则有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任书敏.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