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教育 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教育历经了跨越式发展,从建国初期设有会计专业的大专院校53所与5500在校生,到2005年508所与571539在校生。在571539在校生中,高职高专(以下简称高职)353734人、本科生208145人、硕士8745人、博士915人。高职人数占当年的总人数达61.89%,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是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截至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持证会计人员1200万人,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是由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环境多变化、需求差异化和竞争白热化等趋势的加剧,会计人员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能否应变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这是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检测,也是对我国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检查,尤为突出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严峻考验。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系列发展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会计教育和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教育目标及对策李心合(1998)对我国会计教育现有目标进行了定位和评价,并就西方会计教育目标演进、层次差异、毕业生质量特征作了研究。林昊(1998)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多层次的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W.SteveAlbrecht(1998)提出了帮助会计教学在高速变化环境里生存的对策。王光远等(1999)对会计教育培养通才与专才之争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培养专才。
(二)会计教育发展前景杨有红(2000)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分析影响会计的因素着手,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演化的世纪,这种演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能够满足以高素质为依托的综合分析与判断的需要,而这种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方式的变革。石本仁(2000)进一步分析了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孙铮和王志伟(2002)指出了我国目前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刘永泽和池国华(2008)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总结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的成就,分析了会计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相应对策。
(三)会计领域教育迈克尔,戴尔蒙德(2005)认为,新兴经济要求会计教育和科研工作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会计实务的需要。会计课程应该成为商学院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教学、科研在与实务界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同时,应该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扩大研究成果对实务工作的影响。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对革新的推动有助于会计学术研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继续发挥关键和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定位不准确我国现行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沿用本科教育模式,学生人校就进入“生产车间”,进行“标准件生产”。高职院校没有对专业、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发展定位不准,职业性和专门性不强,缺乏针对性;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现有会计教育无法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难以培养出操作技能强、理论过硬和实务操作水平高的毕业生,从而导致“会计学习难、会计操作难、会计就业难”的恶性循环。高职会计教育理应区别于本科教育,重心应放在能力培养上。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学生学习三年,一般校外实习在半年以上,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半,而会计教育仍存在传统大专办学理念,公共基础课面面具到,目前大多数学校开始基础课和专业课近三十门,对于英语和数学等课时开设过多,过分强调基础教育。因课时有限,无法保证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观念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忽略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层次教育理念。没有从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需求出发,对于一些对会计岗位没有实际意义课程,是否应该被对企业会计岗位更有价值的课程所取代,数学、英语课时能否适当减少,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育是否适当加强,应做到理论够用即可,着重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突出会计专业的特色,重视专业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法与税务会计等。
(三)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依然沿袭中职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传统,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显然不能与目前会计教育环境相适应,无法实现会计教育应有的培养目标。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缺乏兴趣和耐心。重复听课、作业、考试“三点一线”的模式。这种以“填鸭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事倍功半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严重影响了会计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与社会需求、实践、学生就业脱节;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教师写板书或者PPT演示、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的这种模式,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更不能锤炼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实验实训体系层次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会计教育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套先进、科学完整地试验实训体系作保证,才能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会计人才。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对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这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忽视了试验实训体系,在这方面投入甚少,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不仅在模拟实训的时间上不合理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另外实训的内容单一,仅侧重于工业企业日常核算的处理。同时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短缺,无法开展有效地会计实训,对于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设备等会计仿真实训则很少。
(五)教材建设开发薄弱“三改一补”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四条发展路径。一“改”是改革高专,将高专办成规范化的高职;二
“改”是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三“改”是通过现有职业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提倡联合办学;一“补“是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办高职班。高职院校底子薄、起步晚,财政支持的力度也不够,导致课程体系的构建、教材的建设都滞后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发展,各学校要么在中专会计教材的基础上增添部分理论;要么采用会计本科系列教材,以此作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教材。在离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下,面对新的教育使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阻碍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是学校发展的“软件”,也是发展的“硬件”。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师资结构、教师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因而高职院校需要一大批具有双重能力的“双师型”人才,但在高职院校中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能工巧匠”更少,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很少,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明确会计专业定位专业定位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当务之急要明确专业定位。通过近期对就业市场和企业调研,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认为应以培养小型企业会计人才为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具有实战型、一专多能、独当一面的特点。具体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能力、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能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处理纳税问题和报税实务的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五项是小型企业会计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会计专业和小型企业会计需求相关性分析,认为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分别是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外交流、人际交往与书面文字方面的基本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协作是最重要的。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高职会计教育应突出能力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一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等;二是专业主干(核心)课,选择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税法等几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三是公选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课程。建议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搞特色化,如会计班:会计方向、审计方向、税务方向,甚至可以开设重点班(综合方向),不但要求会计人员是专才,而且需要是通才。同时也是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关键,也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教师“指挥者”的角色为“引导者”角色,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从教师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观点出发来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要求学生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知情感、学习的自我成就感以及将对求知的欲望融合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内生机能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相融的教学方式。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以及计算机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概括性,同时也能使远离实践环节的学生感受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注重知识接受的同时更要注重操作能力,可采取如案例分析报告、讨论发言、实验设计、总结报告等多种的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大实训投入力度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应将会计模拟实训作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保障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由于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会计类人员从业人数有限,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引入会计事务所和记账公司,为学生创造实训条件。在试验实训教学环节,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实践教学可以穿插在平时的理论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实践性课时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人手,剔除那些与本专业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选择那些在实际中使用频率高且比较重要的内容。并且还要拓宽会计模拟实训内容,改变单纯的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让学生熟悉并进行以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贸企业等为模块的实训,同时加强学生相关税务申报知识的学习和锻炼。这样使学生针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会计核算进行模拟实习,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
(五)开发特色专业教材为适应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弥补高职会计教材建设的空白,众多的高职院校纷纷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会计教材,但与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突出实训和操作技能教学,结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法规要求,编制―套难易程度适中的专业教材。在高职会计教材建设上应做到以下方面:(1)教材的开发应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能及时根据知识的更新调整相关内容,体现经济发展和会计实务发展的要求。要以“够用”为度,删减掉那些证明、演算及推导的过程,而应增加些实例,通过实例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材的内容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教材的编写可有会计教育界和会计实务界人员的共同参与。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材的理论宽度和深度,又能反映会计实务处理要求。可以在每一章节设有开篇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出学习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任务或案例引入,进行分析后引出章节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习能够有的放矢;在主体内容中尽量和实务做好对接,增强教材的应用性;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课后还有实训或案例分析,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开发以就业能力和实训技能为本体的立体化教材。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既有丰富教学阅历、又有较高实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因而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此,应鼓励教师参加社会上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教师业务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调整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会计教师可以兼职做会计工作或前往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在会计教学中,保持一定量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2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 应用 改革
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有力工具,已被各中、高职院校广泛采用,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作对象相结合的方案”。 仿真包括操作过程仿真和操作环境仿真,即通过计算机模仿会计各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通过创设模拟公司,仿制公司经济业务各流程原始资料,让学生通过转换会计岗位各有关角色的模仿操作,掌握会计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外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来源于两个公司:一是厦门网中网软件开发公司,二是北京用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都是通过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教学。
厦门网中网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出纳实务教学平台、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财会分岗实训教学平台、税务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电子报税模拟教学平台、会计综合实习平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会计作业平台、虚拟实习等几个模块。它的特色是按会计工作岗位角色进行相关业务模拟实训,从而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整体流程、会计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然后通过虚拟实习平台,把会计工作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进行衔接,达到掌握会计总体工作内容的目的。
用友软件主要是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按工业企业岗位工作模块设置了公共档案、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库存模块、核算模块、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往来管理、现金银行、项目管理等模块,从单位基础资料设置到岗位人员分工、凭证录入与采集、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分岗处理、报表编制等一一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电算化会计工作业务的整个流程。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特色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而这势必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教学平台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也是促进学生“学”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它的特色体现在:
1.简单实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简单,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
2.图片资源丰富
传统的会计教学因会计工作票据的缺乏或仿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进度,也影响了学生认知、分辨的能力和质量。而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内含大量的仿真会计票据和相关资料,既减少了教师制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实际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3.不限时空性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4.多向互动
在多媒体网络中,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一方面是通过课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一个软实体)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这种本质上也是教师经验的总结。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可以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多媒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的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
以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引领的网络教学平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改革了教学方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创新了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的内容与结构的设计改善了教学活动的环境和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确立了会计专业教学的“三个中心”――项目中心、学生中心、实训情景中心,解决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法”和“学法”的问题。
1.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教学效率要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教学效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大、教学情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多、教学信息更新快等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丰富了信息量,从而实现了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4.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的交流方式。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BBS、E-mail、QQ、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问答天地、疑难解答、视频会议系统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零距离沟通。
总体上讲,使用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生对网上资源的使用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对其涵盖的学科领域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时,有时因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知识的相对枯燥乏味或对会计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迷失方向甚至由于信心不足而出现放弃等情况,还有学生反映网上资源更新不够及时等。
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不足
1.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设计。网络教育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是非常容易的,多数学生不能把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应用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环节。
2.网站建设和网络资源需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重点突出教师的互动性、师生的互动性。
3.网上教学的力度不够,教学录像的录制及上网工作需加强。
4.立体化教材建设有待完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课件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如何实现交互式教学、大小班如何结合更有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5.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在如何监控学生学习状况、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避免学生放任自流等方面,仍存在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足。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改进。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尺度上把握不够准确。
五、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革设想
1.网络教学平台动态情境的视频创设,体现网络教学平台的联动性、情境化
虚拟教学平台虽然有各业务流程的动态画面―――把静态的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如职业情境化、企业氛围、业务场景,但缺乏连贯性。如工商、税务、银行、企业一体的流程图,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企业开办初期如何到工商、税务办理合法证件,提供哪些资料,如何在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在企业的正常运转期间需到银行办理哪些业务,怎样办理?到国税、地税部门如何缴纳相应税款……企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到哪些部门办理何种手续?视频应向教学内容情境化、交互方式多样化、导航系统便捷化方向发展。
2.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库
这主要是指按我国高校中现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教案,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演练所学习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知识,进行会计实验的模拟操作。当前我国网上的“立信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库”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视频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的同时,为了方便使用,开发人员还应从资源库的可操作性角度加强设计,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弄清如何获取、在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等。而且对于重要知识点,可以通过链接、提供相关内容、参考文献、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学习材料。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会计”这个概念,提供给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几个网站,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感到好理解,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网络教学平台的更新换代
政策变更后的系统升级和维护、数据更新问题――政策性、及时性。
【参考文献】
[1]赵美惠,张祖鹰.谈计算机网络教学培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06).
[2]孙厚钊.多媒体网络教学浅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5) .
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3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会计实验 课程改革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企业获得并保持可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长期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学科重要的核心专业之一,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均面临着如何基于学科的发展及行业的需要,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能够参与决策管理的高水平创新型会计人才这一重要课题。
一、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从会计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早期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为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会计核算,包括记账、算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发挥向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基本职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外部竞争的加剧,会计职业被赋予了更多新的职能和责任。
第一,在国际化、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业务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不同行业新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层出不穷,例如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房地产、企业并购、关联交易等业务,扩展了会计核算的内容。同时,为了应对国际化的需要,我国会计准则、税务筹划、报表编制等法律性、规范性较强的制度和相应的核算要求正逐步与国际趋同,会计人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基于新出现的业务和活动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习惯。
第二,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强,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在不断加快,更多的会计人员能够有机会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向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分析性信息,参与决策从而帮助管理层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现代会计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管理层重要的战略参谋,会计的管理职能在不断增强,逐步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因此,在获取全球资讯、业务能力、风险预测、管理沟通等方面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第三,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会计角色、职能的不断拓展,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具备深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税收筹划和管理等本专业的知识,以及基于较强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核算、预测分析及综合协调的能力。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还必须熟悉相关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掌握法律、金融、管理、网络信息等知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会计改革和会计教育的前进,迫切需要具有系统思维能力、财务基础扎实、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财务人员。从目前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将会计人员大致分为操作型会计人员、管理型中层会计人员、决策型高端会计人员三个层次。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和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会计人员数量剧增,但总体结构不平衡,基础性会计人才数量众多,高端会计人才严重缺乏,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待改善。为了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人才的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财政部制订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各企事业单位应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实验课程是会计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实验课程有助于对理论课程进行验证并加深理解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首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好的会计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转化,充分理解会计的核心、内涵以及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机制。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均基于核心的会计理论课程,例如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基于理论课程的基本原理,从企业实际运营的环境出发,通过设计具体的会计任务,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使学生从事会计实务操作,从而达到全面、系统掌握会计理论课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验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能力
会计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学科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核心内容相互关联,同时会计活动也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经济、法律环境,需要借助一定的金融、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一方面,必须不断丰富会计专业知识、精通会计业务,对会计核心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环境知识,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积极参与经济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理论课程的时间及授课内容安排的限制,往往专注于单一内容的讲解,缺乏一定的关联性。虽然案例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此方面的缺陷,但在可操作性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性会计实验课程不仅弥补了系统性的缺失,还能够使学生在对现实环境进行剖析的思考中,系统性地完成多重的会计任务,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思维和能力。
(三)实验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具体现实情境模拟的会计实验环境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实验任务,学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传递给相关各方。还需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方案,与团队内其他人员相互沟通,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通力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中每个人均应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判断,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设计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客观评价,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多次实验过程中实现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简单、会计实验教学课程不受重视等,无法与最新的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相结合,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无法满足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现有会计实验课程中存在的缺陷,本文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完善会计实验课程展开设计。
(一)夯实基础实验课程
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实际操作规范,通过设立独立的实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以及会计工作环境的感性认知。基础性实验课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来龙去脉,为进一步的会计数据分析、管理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基础会计实验课程,在课程整体设计方面,教师应综合考虑每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根据实验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课时量,将传统业务和新出现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相结合,即将当前企业实务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核算内容,例如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房地产、并购重组等渗透到实验课程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核算方法的同时,还能够掌握最新的会计理念和会计核算方法,使教学与企业实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培养学生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
(二)设计情景类型实验课程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培养目的和要求,教师需要设计并安排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在学生对会计工作形成了整体的框架和认知之后,针对一些较为灵活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任务,还应考虑在高年级学生的会计实验课程中设计一些情景类型实验课程。例如在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等课程中设计一定的实验任务可以锻炼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专业判断经验。由于这些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可以选择典型性的实验任务,设计具体的情景实验。情景类型实验要求学生主动地获取背景信息,甄别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通过自己的理解解读所面临的企业环境,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总结的方式强化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
通过设计特定的实验情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同时还可发挥学生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在情景类型实验课程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也可借助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对情景的修改和变化,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
基础会计实验和情景类型会计实验主要针对各门核心课程进行专门的训练,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如何设计涵盖整个会计专业知识框架的综合性实验是会计实验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会计实验课程不仅应针对核心课程单独设置,更应在核心课程完成之后设置系统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学科整体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考察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总体情况,还可作为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入职教育,为其顺利进入职业生涯提供一定的保障。
在企业整个的运营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决策、会计核算、出纳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筹划及报税、财务分析及经营评价以及审计等,这一系列过程涉及会计专业的各门核心课程。综合性实验是对现实环境的大型情景模拟,教师可以根据本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综合性实验的具体内容,确定实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可使用市场上许多软件公司提供的大型模拟软件。在实验过程中可涉及企业的运营、财务、管理、涉税等多项业务活动,通过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在综合性会计实验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自的工作岗位和职责,通过对企业实际经济活动各个具体环节的操作、判断、决策,综合锻炼学生的运营决策能力、会计信息应用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税收筹划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构建综合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的热情,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实践的乐趣。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Z201201214;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基于学校及专业层面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成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段雪峰,李姣芬,蒋英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2.何玉润,毛新述.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2012,(24).
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4
关键词:职业发展 高职 财会专业 课程教学
一、财会工作的职业特征
(一)就业岗位特征:就业岗位的泛化性
无论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和资历长短,都必然需要专业财会人员来审核并记录经济业务,分析和汇报业绩情况,以保证正常的生产和运营。财会职业的岗位类别大致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其他会计等;专业财会人员可从事的具体岗位类型为出纳、记账、会计核算、预算、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税务会计、审计稽核、仓储仓管、统计、评估、投资、经济分析、法务会计、债款催讨类公共关系、薪酬、人事管理等。在具有基本财会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特点后,一般都能胜任基础性财会工作。因此,财会专业职业具有行业的社会性和就业岗位的广泛性。
(二)工作性质特征: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
会计运作的对象是资金信息,主要提供基于会计假设和会计惯例、数据平衡的资金信息。财务运作的对象是资金实体,研究如何进行筹资、投资和决策,如何降低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与财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将其统称为财会工作。经济实体运行中,成本和费用计算,预算制定和执行,部门业绩考核,资金运用和投融资风险分析决策,企业并购和资本运作,监督评估企业资本等,都是财会工作的内容。财会工作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财会部门是综合性的信息部门,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时也是以人、财、物信息为管理对象的业务管理部门,是基于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需要非模式化和非程序化处理的管理工作。财会工作已从核算转向动态管理,管理观念从关注企业到关注供应链,管理对象从有形要素转向无形要素,管理模式从层级式转向业务协同集中式。财会工作性质上体现出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财会工作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特征,意味着财会职业有更多机会向更高级的管理层次迈进,为财会从业者提供了不断变化并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发展机遇。
(三)职业发展特征:职业通道的层次性
许多职业以技术水平代表其能力价值,即技术职称的高低体现其技术水平高低。财会专业职业发展通道的层次性比其他职业更为显性,其职业成就因其工作性质上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特征,更多的以管理权力体现的层次高低来反映,层次越高管理权力越大、水平越高。具体的层次划分从低到高依次为职员、主办、主管、经理、总监即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的范围从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税务处理、编制报表、内部控制,到全面预算、融资活动、产品定价、成本控制,再到资本运营、绩效考核、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财会职业通道上的层次越高,需要的知识就越广,要求的能力也越强。当今经济社会中,风险因素对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影响日益增强,基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跨国公司中首席执行官从财务总监晋升的比例越来越高。
二、财会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一)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
随着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处于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环境中的现代财务工作,已超越了原来的界域,会计目标从提供有用信息发展到决策有用性,发展方向呈现出综合化、边缘化趋势。面对市场和模型的局限性,财务工作需要质疑假设、前提和新出现的模式,财会工作中技术知识与更高级的管理知识融合,包括投融资决策、项目管理、管理学、金融学、公司治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营销、企业文化等,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密切。
(二)知识整合力
对于财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通过发现和界定问题,收集归纳和提炼海量数据,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测试及改进各种设想等方式才能得以解决。这不仅是“知”事实、框架和理论的过程,还包括“行”技能、能力、技巧的过程和“省”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过程,缺乏相匹配的“行”技能,“知”就不具有价值,如果不能通过“省”来审视和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理念,那么在“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执行不力、迷失方向;“知”和“行”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简单攫取,“省”是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的整合。整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逻辑过程,是有序线性地运用多个视角或观点的能力,以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中心的视角。只有对浩瀚的财会书本知识进行整合,才能使其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
信息、资本和贸易往来日益全球化,未来的市场、服务中心和制造基地在变化,为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度、商业惯例和社会规范,财会工作需要更深的文化认知和更高的文化敏感性。在隐藏动机和争议的环境中,财会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本着全局观界定问题,需要在观点相左时进行决策,在混乱不清的情况下的分析与判断力。在非结构化问题、模棱两可的数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信息泛滥面前,财会工作需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衍生思考和横向思考能力,需要好奇心与想象力。此外,还应注重严格控制风险,财会工作需要了解导致决策失误的来源以及防范其发生的组织保障,了解防范社会危害的监管措施与鼓励创新和效率的市场激励机制之间的冲突。在财务工作中,减少定式思维的束缚、超越专业的局限性,需要的是望四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站在高处的智慧
在财会工作中,了解其他部门和人员的真正需求,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为整个企业创造价值。管理必须通过人员和组织来执行和落实,管理要解决工作中组织政治、中层经理小团体、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等诸多非模式化非程序化困境问题。例如如何与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完全不同的人共事;如何适应他人、为人着想;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他人、影响他人;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如何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工商、审计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联系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指导和支持;如何协调财务部门与所有者、债权人、关联者的关系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如何赢得别人的信赖尊重、树立威信。在财会工作中仅掌握管理方面应有的专业技能、协同理论和战略一致性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解决问题需要商业技能,更需要商业头脑,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灵活性与适应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等,这些都是财会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一种站在高处的为人处事的智慧。
三、现实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存在的矛盾
(一)课程内容上交叉学科知识要求与技能知识主导现状间的矛盾
财会人才市场并不单纯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选择人才,在关注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规范的同时,还关注人才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以及人才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姿态,加之财会就业岗位的泛化性,使得人才市场中存在降格使用现象。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财会理论知识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样需具备相对较多的财会知识广度和深度,应具备一定的广博性、深度性、复合性和系统性的交叉学科知识面,才能在可变性和流动性的职业生涯中有转换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现实中,高职财会专业不但在设置上存在将会计专业方向细分为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投资理财等窄化专业的趋势,且在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探索的“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通、职业导向、学期项目等课程模式中,课程内容以技能为本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与分析能力等“硬”技能知识为主,而缺少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软”技能的交叉学科知识,使得定位与层次均较低的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从培养目标到评价机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教学方法上引领式要求与灌输式现状之间的矛盾
默会知识论论证了知识的本质是默会的,所有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根植于默会知识,各类符号表达知识的意义都是由认知者的默会认识所赋予的。默会知识具有情境依附性的特征,通常是在个体实践过程中不自觉地显现出来的,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自由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激活个体默会思维因素。默会知识论说明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先进教学方法的理念可理解为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学习的引领,而非技能知识的简单攫取与满足。在高职教学中,虽然已经摆脱了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财会岗位技能操作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进行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未能较好地兼顾职业发展要求,出现了偏重操作技能灌输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及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姿态,具有功利化、工具化倾向。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技能操作型的转变,但缺少激活个体默会思维因素的引领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方式。
(三)顶岗实习理论上的期望要求与实际上的形式化之间的矛盾
作为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顶岗实习,理论上是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技术快速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转轨、制度尚存在缺陷、充满竞争性和市场风险的社会中,顶岗实习相关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或有效的制度和立法保障,甚至无相关法规的配合,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可能影响正常生产所需的实习生实习,这并非市场经济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的法律责任。此外,财会岗位泛化,财会工作内容涉及商业机密,单位的财会岗位有限,时间长而分散,财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际上多流于形式。
四、对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增加课程的跨学科内容
高职教育打破了根植于学科分类的课程体系,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但内容上没有兼顾学生职业发展中跨学科、跨专业思考,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财会工作的综合性特征,要求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内容应包含综合管理观点的跨学科整合性知识与批判性分析思考知识。美国MBA教育项目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开发个人潜能和多视角的跨学科整合性课程模式,较为值得借鉴。构建让学生自主进行整合学习,围绕整合性思考技能组织的跨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是财会专业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财会专业教育特色的要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默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仅仅依靠案例教学、实训教学远远不够。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方法目前还缺少多样化,应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从管理角度讲授概念和框架,激发学生更多的目标感和认同感。强调理实交融,重在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美国MBA教育中的反思讨论、实践练习、体验式学习、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及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批判性分析思考”项目、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的“制造流行”项目、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跨学科行动”项目等,以及北京大学财务高层研修班的综合性专题讲座式教学方法,都值得高职财会专业教学借鉴。
(三)多样化实习方式
单位的会计岗位有限,顶岗实习的时间长而分散,难以管理与考评,实习劳动报酬与安全等合法权益难以有效保障,而且即使是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其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些共同形成了高职财会专业实习问题中的难点。在杜威的教育观点中,教育能通过沟通进行传递,教育方法要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目前,对于高职财会专业而言,能使学生真实接触企业财务工作的财会工作现场观摩、财会实务工作经验座谈与交流会等体验式方式,应在实习中多多探讨。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5
关键词:改革;实训;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1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是相当不错的。我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这些成果是和我们学校实施的教学改革分不开的。
一、我校教学改革之初学生实习分配状况
教学改革以前,我系学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部分学生最初走向工作岗位心里有恐惧感,不自信。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比较大。致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流动性比较大,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二、针对就业现状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校本着“教学为就业服务”的宗旨,针对学生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使课堂理论与实训密切结合,并将其渗透到各个工作岗位;结合会计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化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进入相关岗位,为学生拉近课堂和就业岗位间的距离。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以下侧重点:
(一)充分做好企业调研
我们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取得不同岗位的就业资料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职业素质强、能够直接上岗的、业务熟练的实用性人才。
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学生就业初期会出现工作流程不明确的现象,出现对岗位环境的不适应、技能的不熟练、实际操作生疏的情况。
我们对这些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深入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了解财务岗位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明确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为教学改革找到了最直接的依据。
(二)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
经过大量的基础调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应重点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在具备了会计认知能力后,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出工作过程,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系统的会计综合业务实操训练。
1.教材的整合。目前会计综合实训教材是按照不同模块设计的,比如会计认知、商品购进核算与管理、商品销售核算与管理、会计业务综合模拟等多个模块。从结构上看,能够满足不同岗位训练的需要,但是从工作过程上看还需要做进一步调整,教材的整合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基础,以职业任务为逻辑依据,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借鉴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式的职业教材理念,将会计核算流程与岗位结合,将每个模块进行再整合。比如将商品购进与销售模块整合,按照实际业务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编制,再现工作情境,突出实际操作。
2.教法的选用。根据会计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模块,恰当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中,除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传授之外,主要是通过符合实际工作的行为方式来训练。“行为导向”教学理论是一种围绕某一问题或项目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使教与学的过程在一种行为情境中实施,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行为导向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任务为内容和以活动为方法的特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完成实践行为的过程中主动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际上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效。例如: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大部分知识模块的教学就非常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而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为了更好地突出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效果显著。所以会计专业课的教师要注重教法的正确选用。
3.增加实训比例,突出实际操作。会计专业课原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现在会计实训课占会计专业课总课时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65%左右,实训量大幅度提高,包括出纳、会计、银行柜员、报税员、中小企业综合实训模拟等多方面的系统训练,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和实际接轨的实训课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将教学改革重点落在会计业务的实训操作上,使我们的课堂与实际工作越来越近。学校课堂与工作岗位近可能地缩短距离。增强学生适应性,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毕业生直接上岗。
(三)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加大实训量后如何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会计模拟综合实训的课堂设计。
(1)岗位角色的设置。会计模拟课堂综合实训中要按照财务工作的岗位设置角色,不同的财务工作,设计的岗位不同。教师要按照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模块设计岗位,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岗位角色。
(2)工作过程中体验。在岗位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充分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操作行动进行导向的同时,通过互动形式,请学生演示并一起制作流程图。
(3)引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对不同模块在区分角色的前提下进行完整业务操作。在业务操作中以小组为单位。
①小组内合作,在完成自己所担负任务的同时,体会自己的任务环境。各小组以单据传递为主线,展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不同技术点的衔接性,将能力点与技术结合,在操作中明确责任,认知每个模块内的工作过程,完成业务操作。
②引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接受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任务及所涉及到的不同的工作环境。教师的行动导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所布置的任务要以实训操作为目标,并且突出能力训练的典型性。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四)改进教学评价的方法,引进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必然带来其考评机制的改革,建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上,其传统的考核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如何进行考评机制的改革是会计教改的重要内容,根据综合实训课的特点,应该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包括学生学习表现、过程记录和成果展示等内容,学生自我评价落实在总结收获,展示成果和需改进的方面。小组评价重点要求学生考虑,出现的错误如何承担责任,组内团队意识如何进一步增强等等,按企业财务部门的责任制规范和评价小组内部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和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责任的重担,获得健康发展。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同,使学生明确只要努力,只要进步都能达到的要求,顺利就业,从而加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就业自信心。
如何将考评工作渗透到教学改革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认知考评的作用。考评的作用表现为:通过考评达到反思行为、了解状态、肯定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弥补。
2.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估任务。在考评过程中,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使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相结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过程很关键,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完成这项任务:包括评估工作效果、评估工作内容、评估工作表现、评估工作效率和能力等。在评估过程中,除自我评估外,组间评估与教师点评也十分重要。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使每位成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能够进行合理定位,找出不足;最后的教师点评是总结归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成果展示,完成整个行动导向,对每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科学评判,制定下一阶段的努力目标,同时也要将这个环节的任务进行总结,既作为前项工作过程的结束也作为下一项工作过程的开始。
会计专业的机遇范文6
一、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差。
在目前人们普遍非常注重学历的时代,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而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年龄小,过早步入社会家长不忍心,中职教育成为了这些难圆大学梦的学子的首选。这些学生大多不爱看书,存在厌学情绪,不愿学习,也不知该如何学习。
(二)教育教学观念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检验,注重老师讲、学生听,产生了老师走、学生扔的现象。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时候懂了,老师走了,又忘了,课堂教学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讲、写,学生听、记,教材一章一节地编,老师一章一节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高深的理论知识,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专学校任教,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困境,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应对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会计理论知识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评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又要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随着中专学生招生环境的变化,中专生的入学门槛变得较低,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相符,学生在学习时很吃力,而且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但从总体上看,中专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校可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培训措施和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提高专业素质;启动名师工程,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动手能力,或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鉴于职业中专在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的不同,对未来的规划纷呈各异的情况下,我建议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设计,采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1.开设自考班。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专毕业证书较难适应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需要,老师应该尽到指导学生发展的义务,把学历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宣传到位。然后,让他们选择成人教育开展的学历教育,或是选择自学考试。对于选择参加自考的,我们可以开设自考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在校期间,中专毕业证和大专毕业证一起拿,增强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