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不均衡,各项支出的进度相对比较缓慢,很多支出是集中在年末才报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年末支出的进度加快,存在“突击花钱”问题;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不规范,预算质量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去进行合理预算工作,再加上预算编制的时间较紧,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使得实际的预算与编制预算相差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机制不健全,使得资产管理混乱,随意出租或者出借单位的资产,有些领导干部是人走,资产也跟着走,因为资产管理混乱,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符,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弱化,责任划分不清楚,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缺乏对行政事业单位拨款使用的监督与考核,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于因资产管理失误所造成的资产浪费,也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的浪费,资产管理的混乱。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措施研究

1.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在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坚持安全、完整、高效的评估原则;二是要查看资产的利用指标是不是达到了管理预期的总目标;三是要资产的获得成本是不是在资产预算预期之内;四是要遵循谁使用资产,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2.强化资产的预算控制机制

要强化资产的预算控制机制,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预算方案,从而达到整合资产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资源的目标,不断地优化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结构;二是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预算编制方案。

3.强化资产的合理化配置

要强化资产的合理化配置,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实行程序化管理;二是要按照资产配置的科学程序报批有关单位进行审核,并纳入有关部门的预算;三是对需要处置的资产要进行严格地审批,进行公开的处置,并将处置的经济收入上缴财政部门。

4.强化对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的监督管理

要强化对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的监督管理,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国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以及社会舆论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监督管理,对于一些不执行有关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令其限期整改;二是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运行程序进行监督,找出其中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语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2

引 子

在未来3年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成熟以及ERP等信息系统的普及,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预计,大型企业尤其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将逐步明显,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快速成长,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5%。与此同时,在财政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呈现大规模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0%,2008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4亿元。

2006年5月底,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公布的《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为了配合《办法》的实施,财政部首先将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政府需求带动和企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资产管理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资产管理信息化已处于成长阶段,2006年将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拐点,“十一五”期间,资产管理信息化将逐步进入成熟阶段。

公务市场需求旺盛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存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财政部2002年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为118299.2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占41361.4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超过30406.1亿元,约占25.7%,比去年增加4242.6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6.2%。2005年1月,财政部行政政法司司长李林池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举办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研讨会”上也指出“几年来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非常薄弱,流失几乎存在于各个环节”。

与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较为滞后,不论是从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从细节上的具体操作层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资产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如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最后是资产流失严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账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为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时期,从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计划经济基本框架下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初步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第二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时期,从1993年到2002年11月十六大召开。在这一时期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进一步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深入到政府内部的两重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等问题;第三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国家所有,分级行使出资人产权”时期,改革进一步深入到政府内部的产权划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宣布,“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2006年5月底,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公布的《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发生三个转变:第一是管理对象的转变:从固定资产管理向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的转变;第二是管理周期的转变:从单一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逐步向国有专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转变;第三是管理目的的转变:从固定资产基本管理和查询逐步向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转变。

新公布的《办法》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取得卓越的进步。资产管理办法从之前单一的财务核算到现在的资产动态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据计世资讯预测,在《办法》的推动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2007年将达到2亿元。2006~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呈现大规模增长。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主要由国内的软件厂商所占据。虽然国外厂商具有技术优势,但由于其受本土化因素的制约,以及对我国国情不了解,因此很难进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厂商主要有:金算盘、用友政务、久其、盛祺、山东国子、浪潮、新中大等。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金算盘、新中大、用友政务等厂商为首的资产管理软件第一阵营。

金算盘、用友政务是较早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SAM)的软件厂商,在其原有财务软件的基础之上,其产品(eAM)具有成熟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思想和模块,而且以上企业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作为较早涉及该领域的资产管理软件厂商,金算盘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相对其他厂商而言,金算盘采取的产品路线和其他厂商有很大差异。其他厂商目前采取的是项目运作制,以项目带产品。金算盘主要以通用产品的模式进入市场。

盛祺2001年开始涉足资产管理软件,其目标客户就是做当地行政事业机构的资产管理,并创造了“海南”模式等案例,在华南地区有一定的竞争力。山东国子在教育行业的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其与当地高校和政府广泛合作,市场规模逐年增加。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Gsoft)是依据现代公共财政管理先进思想,以“金财工程”的建设标准为要求,以财政改革的方向为指导,遵循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结合实际用户需求、实施经验而开发的先进管理软件。系统设计立足于大财政管理,为财政部门提供从日常办公到业务管理的全面管理解决方案。

此外,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Gsoft)以“金财工程”的建设标准为要求,以财政改革的方向为指导,遵循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结合实际用户需求、实施经验而开发的先进管理软件。系统设计立足于大财政管理,为财政部门提供从日常办公到业务管理的全面管理解决方案。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自1999年率先在国内推出后,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已先后成功应用于全国数千家各级财政用户,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政府需求的刺激将给国内资产管理软件厂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估计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资产管理信息化将进入成熟阶段,软件厂商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企业市场成长迅速

信息技术在资产管理与设备维护领域的应用大致分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简单的电子表格应用程序,记录设备台账和设备缺陷以及对设备缺陷的处理;第二阶段,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不仅包括设备台账,还覆盖了工单管理,通过生成工单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同时还包括维修人员派遣管理以及备品备件的库存和采购管理。这时期的应用系统被称为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或CAMMS(Computer Aid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第三阶段,不仅包括了CMMS的全部功能,而且还融合了设备管理领域的最新管理理论,如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nagement),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实现了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管理。同时还借鉴了ERP系统中对库存、采购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这时期的应用系统被称为EAM。所以,EAM是信息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两个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ERP和EAM适合的客户类型不同,在ERP中加入简单的EAM功能即可满足其原有客户群的需要,而在EAM中加入部分ERP功能,则可以让资产密集型用户不再需要ERP系统。EAM和ERP的互补性关系可以这样描述:在一个企业中,ERP给出了要在某一时间开动某一设备从事某项生产加工活动,并且适时调遣来了相应的操作人员、必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必要的辅助工具,但是到了规定的时刻,这台设备能否如期正常启动、投入工作,这就是EAM的事情了。EAM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保证设备资产处于高可用性状态。与ERP系统相比,EAM涉及部门较少(设备管理部门为主)、牵涉流程简单(设备的维护、备品备件的采购与库存等)、投资规模较小、实施周期较短、投资回报较快的特点。

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以资产、设备台账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

未来3年,随着ERP等信息系统的普及,大型企业尤其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逐步明显,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快速成长。据计世资讯预测,2009年,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9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

值得提及的是,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厂商主要为外资厂商。其管理思想成熟,产品功能强大,符合大型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目前,企业资产管理领域的主要厂商有:SAP、Oracle、MRO、Datestream(已被INFO收购)、金算盘、用友IFS、海顿新科技术有限公司、浪潮、新中大等。

在企业资产管理(EAM)软件领域,厂商已经形成了两个梯队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以MRO、海顿新科、SAP、Oracle等管理软件厂商为代表的阵容,他们能提供全面的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和产品,其综合竞争力最强。第二梯队是以用友、金蝶、金算盘、新中大等传统管理软件厂商为代表的以项目为依托的的厂商,他们的特点是自己本身并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软件产品,资产管理软件一般作为项目中的一个模块为客户提供服务,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从市场占有情况看,海顿最为国内资产软件厂商的代表,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其产品集中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对这个行业的规则的理解相当透彻。海顿公司与中石油、中石化下属各科研单位、分公司以及各大油田保持紧密的合作,在最前沿了解石油行业各项系统应用和业务流程。由于对行业的充分了解,海顿提供的资产管理软件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与外资软件厂商竞争的国内软件厂商,海顿新科又逐步涉足到化工、电力等资产密集型行业。

资产管理软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市场成熟度和国家政策。目前,我国企业经历了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阶段,但是ERP的普及时代并还没有到来。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前端信息化建设的完成,企业资产管理的需求将浮出水面,将成为企业在ERP平台基础之上的又一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当然,某些特定的行业可能只需要EAM软件就可以完成企业资产、资源的管理,比如电力行业。此外,市场成熟度是影响资产管理软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国外软件厂商(如CA、MRO等)从事资产管理系统开发要早一些,它们在20世纪末进入中国,并已经培育了一定的市场。国内一些厂商,也已经将目光盯在了资产管理上,并表现出显著的行业特点。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资产管理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在政府需求的带动下,整个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迎来新的。

图1 2006年中国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分布情况

图2 2006~2009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图3 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应用现状

链接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软件包括企业资产管理(EAM)、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SAM)软件以及IT资产管理(ITAM)软件。财务软件偏重于资产的类别和价值管理,资产管理软件除了反映类别和价值外,还要反映各项资产的使用人及其变动、存放地点及其变动、内部调拨和盘点过程、品种规格、数量、技术参数等方面的信息,是对资产进行全方位动态管理的专业软件。

EAM(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目前关于EAM概念的定义有不少,虽然各有区别,但其核心对象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即从EAM字面直接理解可体会得到:针对企业资产进行的管理,而管理核心内容是企业资产(主要对象是企业设备)使用过程的维护、维修管理,核心目标是设备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效益及投资回报率。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简述了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及表现形式、管理涵义,并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解决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国有资产是科学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其开展业务和其他活动的重要保证。近十年来,科学事业单位的投入不断加强,国有资产逐年递增,但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呈滞后状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学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合理整合科学事业单位资源,已是科学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及表现形式、管理涵义 

 

1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科学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目前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复杂化,具体表现为:(1)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形成科学事业单位事业费部分,目前仍为科学事业单位的主要来源;(2)不同投资主体拨付的研究经费;(3)以有偿服务或产品生产等形式创造的经营性收入;(4)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形成的国有资产;(5)其他形式。 

2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科学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财产、债权和权利。具体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从价值衡量看,有大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仪器设备,也有小到几元一册的图书;从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区分,有可量化的有形资产,也有无法量化的无形资产。 

3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但它是以产权所有为基础的,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身份是平等的,不具有超经济的强制性。 

 

二、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责权不明,导致国有资产的价值分离,管钱与管物脱节,管理体制上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从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具体工作人员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造成现在许多科学事业单位“事事伸手向上要,不怕摊子大,不怕东西多”,造成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严重,现有国有资产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 家底不清。(1)账实不符,且差距较大。财务资产核算不清晰,账面只反映资产总值,不按资产性质、类别设置明细账目,或者只记载金额不记载实物数量,甚至漏记漏登。例如,一些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但又未达到规定年限价值标准的大宗资产,多数未按规定记人固定资产;有的单位新建办公楼已使用两年,仍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因此,单位会计无法准确反映资产数量的多与少,难以核算资产价值的增与减。(2)资产价值不实。多年来,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一直是按购建成本人账,且从未执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加上相关核算制度不健全,目前不少资产现值已降至为零。还有一些资产虽然有效使用期限未满,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丧失使用价值,而在单位的资产账户中仍按原值反映,造成单位资产价值的严重不实。 

3 资金管理力度强于物。长期以来,我国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资金管理,而忽视了物的管理。大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造成了单位资产管理的不规范。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在重钱轻物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整的清查处置、报废等财产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采购缺乏采购计划和必要的审批制度,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自由采购、随意采购;采购后无验收、保管等制度,导致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或账外资产。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科学事业单位资产虚置,固定资产流失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有些单位还可能将闲置的资产用来对外出租、转让等等,并将取得的隐性收益用于账外循环,不纳入单位统一账户核算。 

4 尚未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体系。目前我国专门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还比较少,只有《事业单位财务细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均由财政部颁发,属于法律体系中的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偏低。而且两个暂行办法中的原则性规定比较多,对于资产的监管、处置等具体环节还没有细化的规定,这不可避免的使得两个暂行办法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许多地方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但是立法层次偏低,立法质量不甚理想,还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另外,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尚未出台相应规定,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

5 管理手段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绩效差。目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在于信息的录入,而对信息的管理、分析尚待加强。另外,由于现行的固定资产编码系统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资产信息的统计。科学事业资产的绩效管理尚未真正实施,科学事业资产使用效率低、绩效差。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产出收益难以量化,并且其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缺乏绩效评价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基本采用非成本核算的财务核算方式,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此种财务核算方式的低效性已显露无疑。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科目太过简单,导致某些经济活动无法进行财务核算,从而阻碍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展开,比如融资租赁设备等。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某些经济活动的收益不作账面反映,导致了账外资产的存在和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重估市场价值的做法使得某些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市场价值之间严重脱离,不仅不利于资产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收益,也不利于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所花费的真实成本状况。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解决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为全面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科学事业单位作为资产使用单位,应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进行账面和实物对比,彻底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利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的购置、变更、处置及时登记、处理,做到国有资产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包括资产入库、资产查询汇总、内部审批审核等。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包含国有资产的基本属性、卡片信息,而且要覆盖国有资产的预算、资产的购置申请、领导审核/审批、资产购置、入库、调拨、出库、配发,然后到捐赠、报废等,使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全周期、全过程的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资产的维修、模拟折旧等提供对应的功能。简而言之,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资产管理手段的提升,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的一个良好契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科学事业单位的刊物、广播、网络以及各种宣传教育途径和大众传媒,通过会议布置、媒体等多种途径,加深社会各界对科学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了解,使追求资产信息化管理成为全科研院所的共识,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参与到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来。 

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想顺利实施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国有资产的管理无论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标准化或者智能化,最终执行的都是相关的人员。而由于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重要的在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资产管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信息化才能健康发展。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吸取现代化的新技术,才能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3 拟订实施方案。资产信息化管理实施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2)建立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子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分析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支持;(3)确立资产管理业务工作规程,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4)建立资产预警信息系统,及时、自动提供预警信息;(5)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科学事业单位通过国库支付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完成资产申报、审批、查询等业务,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各单位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化。 

4 深入推进。将资产信息化管理与科技创新工作统一部署,纳入常规的科研院所工作,进入规范化工作程序。在培训与搭建系统运行环境、系统初始化、全面运行信息系统和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可全面推广应用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此期间,还要研究软件实施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全国科学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全面交付使用验收。 

5 后评估。根据系统建设、运行、试点和推广运用的有关晴况,及时评估项目资金使用等内容,并提出完善建议。项目后评估是科学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就资产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结束语 

 

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新突破。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将死的管理变活,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水平,使国有资产朝着资产配置科学、处置优化、运营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资产高效运营。 

 

参考文献: 

[1]耿新民.浅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ljl.安徽水利财会,2007(4).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账外设账;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如许多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近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建,部分单位办公用房拆除,开发商将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因未给原单位办理房屋产权证明,使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变为乌有,账面未能正确核算。政府转让或出让一部分固定资产涉及部门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造成账实不符。

2、“非转经”管理不善

    利益的驱动使单位加速行政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不仅增强了单位对国有资产尽可能多的占有欲望,而且由于分散管理运作“非转经”资产,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高、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非转经”后所有权虚位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是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而所创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经营效益低下。“非转经”后财务监督滞后,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四是收益分配中严重向个人倾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效益收入、租金收入均被提供这些非经营性资产的单位及其所属企业视为集体所有,甚至作为福利,进入单位的“小金库”,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3、资产利用率低

现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被人为地夸大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差别,而忽略了资产的共性。资产的购建、管理和处置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无法形成系统的责任制度。

4、国有资产产权模糊

    原则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目前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的购建预算掌握在各单位手中,造成资产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最大化地控制资产的相关信息。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取得实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帐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2、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

建立“非转经”资产专项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专项管理。坚持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实际占有国有资产的价值,收取一定的资产占用费。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营合同须经内部审计,产权转移必须严格报批。对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对经营性资产要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准确进行成本核算。自办产业的承包方案中要明确单位投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对完成承包任务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单位、自办产业和个人,要进行奖励,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经营严重亏损的承包人,要追究其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制度既可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为细化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直接依据,从而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作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设置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这一部分资产的产权所有人和授权管理人设置不明晰,不能成为完整的市场主体,严重地妨碍了这一部分资产进入市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势。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实行资产的产权登记和产权鉴定工作,负责资产流动的处置工作,负责资产营运的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工作等。

参考文献

1、方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透视及对策研究》,《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转企改制 “顶层设计”

一、前言

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进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顶层设计不够。因此,为成功实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其改革发展,事业单位方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策略,并最大限度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顶层设计的内涵

所谓的顶层设计,是指利用系统论方式,从全局视角出发,对综合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营造和谐关系和选择有效路径,推动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通过顶层设计方式,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借助政府发挥的作用优势,实现改革效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对“顶层设计”有着较大的需求,能够指引事业单位制定更为标准的改革计划,促进事转企改革的发展进程,为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奠定持续性基础。[1]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阻碍转企改制的发展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导致其思想基础相对不够稳定。事业单位受传统政治虚荣心、“双轨制”、传统税收政策与资源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未能对事转企有正确认识。其次,在事转企中,相关人员仍然采用传统摸索前进方式而推动改革实施,缺少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导致改革进程相对较为滞缓。再次,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如税收政策等,如果实现事业单位转企业,则需缴纳更多的赋税,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实现产生不利因素。第四,资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尤为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其评估能力较差,降低资产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文化领域事业单位而言,在发展中,其管理体制与企业层面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阻碍改革发展进程。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存在较多问题。[2]

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顶层设计策略

(一)顶层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有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为推动改革顺利实施而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以推动改革的发展进程。首先,在顶层设计之前,相关人员必须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以坚持客观的态度而开展顶层设计活动,使事转企改制更具前瞻性,为改革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例如,对事转企中的改革目标、改革模式、改革路径、配套措施等作出妥善安排,并形成书面资料,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其次,事业单位在开展顶层设计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策略,以推进顶层设计的实施,使改革方案更具权威性,对事转企给予正确引导。然而,在顶层设计中,相关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确保顶层设计的有效性。[3]

(二)给予政策方面的保障

在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程中,政府等部门有必要积极推出系列有效政策,为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既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提供充足动力,又为其提供保障。首先,政府为人员身份转换提供托底。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对事业单位职工人员保留身份和原有待遇,能够为事转企改制奠定基础条件,并提供动力。其次,积极对财政税收政策加以调整,以降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成本。长期以来,事转企改制后,其经济成本较原事业单位要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事转企的进程,为改革加大难度。最后,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快对原事业单位给予有力的资金扶持,帮助其不断强大。如推出税收减免政策等,可加快事转企进程。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存在着较多阻力,不利于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企业中的养老保险等待遇较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差,如若推动事转企,则对原事业单位员工利益有不良影响。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等部门能够为原事业单位员工给予充分的制度保障,能够减少思想阻力。另外,针对退休人员,应制定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其能够享有基本保障。对此,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消除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差异,对加快事转企改制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缺少资产所有权。尤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对资产管理的忽视,不利于事转企改制的发展。对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加强资产管理。以文化传媒领域事业单位为例,首先,对财政、文化行政主管、党委宣传等部门要加强有效沟通和协调,使其能够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对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在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时,应注重将其与公共管理职能相分离,受命于政府,有效行使国家的所有权。通过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发展。[4]

(五)实施管理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发展中,应对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改革。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加强正确引导,才能加快事转企的发展进程。因此,政府应积极转变自身的职能,对生产关系加以有效协调,还能充分赋予企业以经营自。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性作用,只有加快管理制度改革,才能对自身管理进行有效的定位,以把握市场发展的良好秩序。事业单位成功转企后,自负盈亏,在市场发展中成为独立的主体,而政府不会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在顶层设计的作用下,有必要加快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进程,以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深入开展。

五、结语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亟须得到有利的指导,以推动转企改制的发展进程。然而,从事转企发展现状看,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重重阻碍。因此,为顺利实现转企改制,相关人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给予政策方面的保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管理制度改革等,以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转企改制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顺利实现“事转企”的改革目标,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西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彭丰民.政府购买服务“连带纵向一体化”倾向分析――基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视域[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5(03):44-48.

[2] 魏娜,杨跃锋,徐晴.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导向――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3(08):90-96.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案范文6

要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进行规划,就必须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探讨。现如今,依据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进行探讨:第一,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除公益为人民服务之外,是否要把实现事业绩效最大化的问题加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之中。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中,大多数是选择使非营利事业单位的净收入达到最大化,当然,每个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方法不一样。例如,采取收支平衡的措施,保证事业单位的不亏本,并使其正常运行,然后在使净利润达到最大化;或者是采取成本最小化的措施,使其在投资中减小风险,并可以得到更高的利益。第二,要明确目标是绩效最大化还是净收入最大化。绩效是某一活动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效果。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所能选择的是绩效的最大化,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资金运转本就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根据他特有的运转方式。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

一个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足够的资金的支持,俗话说:“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资金对于一个事业单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社会发展了,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逐渐被利益所代替,因此原有的单纯的靠基金援助的筹资管理目标早已不在符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开拓新的筹资管理目标。例如,社会中一些慈善人士的捐赠,教育事业的收益,消费者的服务消费,以及事业单位的科研成果所得到的收入。另外,还可以向一些国外的银行贷款。筹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每种方法得到的资金的多少,风险,附加条款等都不同。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是对事业单位最有利且花费的时间少,得到的资金多。

2.行政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样只需单一的服务功能,就可以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行,在这不断进步社会中,站稳脚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其他行业项目进行投资,来增加事业单位的收入,来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且不被这复杂的社会所淘汰。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中现有的资金进行使用和投资,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对为长期股权投资。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突发因素可能会是致命的危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目标是降低投资的风险,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

3.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

现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在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达到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降到最低。在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都是高成本,低利益的模式,使得我国的资源严重浪费,且得到的利益非常少。基于这个原因,健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我国达到高收益,低浪费的主要方法。怎样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体系,是我国首要研究的问题。然而,降低事业成本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健全的成本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取得最大绩效。

4.行政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和其它企业是不同的,它不是属于某一个人或机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分配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美国在非盈利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方面,规定给于这些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资金者,不能要求获得资金的回报;另外,在这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存在所有者权益问题。我国国情与美国不同,所以不能借鉴美国的管理方式,这必须考我们自己,来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制定分配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各个员工的工作都得到应有的分配,而且,还可以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目标是降低分配成本,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措施

1.强化组织管理、制度保障与绩效考评三大机制

第一,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机制是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能够顺利的执行,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合理规划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并且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资产管理相互结合,同样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顺利执行并发挥应有的效果,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第二,制度保障。建立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应用进行详细的记录,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检测时,做到有帐可查,有章可依。第三,创立绩效测评制。测评机制是可以把实施效果清清楚楚的反应出来。绩效测评机制是一种双向测频机制,既可以测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施情况,还可以测评实施后得到的结果,因此,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国有资产的作用。

2.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