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1

关键词:企业 税收筹划 资金管理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价值管理系统是运用一系列严谨的,进行资产的购置、融资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或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的合法行为。由于税收筹划在客观上可以降低税收负担,因此,税收筹划又称为“节税”。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税收筹划的外在表现就是“缴税最晚、缴税最少”。

一、税收筹划的特征

1.合法性。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政府为了某种些经济或社会目的,依据经营者、消费者希望减轻税负,获取最大利益的心态,有意识地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规定差异引导投资者、经营者实施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的经营行为,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税收筹划在考虑税收利益时,还必须顾及其他法规、经营条件、投资环境等问题,使其选择的纳税方案与国家法规相符合,起到有效筹划的作用。可见,税收筹划不仅合法,而且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这是最本质的特征。

2.目的性。税收筹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尽可能地获取得税收利益。税收利益有两层意思:一是减少纳税的绝对额,即直接以减税免税形式减少应纳税数额;二是延迟纳税时间或获得税务的时间价值,以减少利息支出,或减轻税收负担,改变纳税时间有可能降低纳税人边际税率等。投资者进行税收筹划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和商业道德的基础上,做出纳税优化选择,使税收负担的最小化来达到所得的最大化,以增强市场法人主体的活力。

3.方式多样性。各税种在规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纳税地点、税目、税率及纳税期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各国税法、会计核算制度、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差异,这就给纳税人提供了寻求低税负的众多机会,也就决定了税收筹划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存在和形式的多样性。就税收筹划实施的方式归纳起来就有两大类:一是单个税种的筹划,如个人所得税筹划、商品与劳务税筹划等等;二是围绕经营活动的不同进行的筹划,如跨国经营税收筹划、公司融资管理税收筹划、企业功能管理税收筹划等等。税收筹划的内容也具有多样化,既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运用,也有财务、会计、税收等方向选择性条款的比较运用。

二、税收筹划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企业税收负担较重

(1)税率偏高。影响税负的因素有两个:税率和税基。税率是影响税负的第一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率的高低决定税收负担的轻重;税基是影响税负的第二因素。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税基大小决定了税负的轻重。当纳税人新增加的收入的大部分被政府拿走,常导致纳税人的抗拒心理,因而想方设法减轻税负。中国社科院专家王松奇也认为,目前,企业33%的所得税偏高,应该有减少5到6个点的空间。

(2)双重征税。双重征税,使纳税人承受更大的负担。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的规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计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通过折旧的途径成为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当该产品以含税价格进入到以后生产经营环节时,则造成以后各生产经营环节的重复征税。货物再加工和流通次数越多,重复征税也就越多。

由于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减少,导致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特别对那些原材料消耗比重小,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的企业更为不利。故使纳税人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减轻甚至逃避税负。

2.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采取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想方设法降低产品成本,在竞争中以廉价取胜。税是一种费用,它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税收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开加快税法建设,建立完备的税法体系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是在原有税制的基础上,经过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逐渐完善形成的,共24个税种,按其性质和作用分为七类:流转税类,资源税类,所得税类,特定目的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农业税类,关税。首先,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缺少一部税收基本法,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用以统领、约束、指导、协调各单行税法、法规,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通常称为税收领域的母法。其次,我国现行税制过分倚重增值税等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简单且不完整,尚未开征国际上通行的社会保障税、遗产与赠与税、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等直接税种,这使得我国的所得税等直接税收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税收筹划的成长空间有限。因此,我国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建立税收“母法”的经验,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特点,从健全税收法制和实现税法的统一出发,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基本法,以强化税法的系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开征一些直接税种在内的单项税,最终建立一个以税收基本法为统率、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并驾齐驱的税法体系。

(二)强化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对伍

税收征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利,其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税收环境。目前,我国少数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越权执法、滥用权力和管理松散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不严格履行执法程序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少数税务人员与企业进行钱权交易,使有些企业不必进行税收筹划也可减轻税负,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税收筹划在实践中推广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着重加强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和强化监督工作。对于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我国制定了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并已付诸实施。

(三)提高人员素质,积极开展税务业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税法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税制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全社会纳税意识会不断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更多的跨国公司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事务所将涌入中国,他们不仅直接扩大税收筹划的需求,而且会带来全新的税收筹划的观念和技术,促进我国税收筹划的研究和从业水平的提高。为了能够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提高从业能力,抢占国内市场,在将来外资从业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能够与之展开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要服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纯经济利益大于零时,税收筹划才有意义,否则只能降低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对企业对国家都有害无益。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使之能够成为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利因素,而不应排斥或予以取缔。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使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腾翔,唐向.税收筹划[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投资和理财活动.

[2]王兆高,税收筹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2

【关键词】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企业税收策划 分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财税方面,我国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税收体制与会计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明显。具体在财税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如在核算企业的存货和固定资产折旧时,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在各种核算方法中任意选择,而在进行税务会计处理时,必须要依据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准则来进行,严格受税法的约束。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基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不同,实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模式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开来,不仅能监督企业税务资金的变动,还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分析企业税务因素,帮助企业合理避税。

(一)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使自身的竞争力得以提高,就要通过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使利润提高的方式来实现。而所得税在企业的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只有将企业的税务从财务中分离开来,进行科学细致的会计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利润的提高,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强化了企业的自身管理

企业的纳税筹划是企业进行自身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且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切实理解并熟练掌握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才能在税务筹划时有合法的法律依据专业知识做支撑,才能使税收筹划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合法地达到避税减少企业损失的目的。而财税分离的模式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专心致力于税务会计或是财务会计方面的研究,对这两方面的管理就更加细致而专业。

(三)提升了企业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革,实施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模式,能使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制度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也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这样在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就能依照相关规定和准则来进行,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摒弃掉过去模糊的工作形式,用以清晰合理科学的方式来取代,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涉水风险,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自身形象。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们在评价、监管和选择企业时会更加严格,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挑剔。而良好积极的企业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在政府、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等外部机构的印象,能博取更多的好感和依赖,这样自身的市场机会就会大大增多,有助于公司的发展提高。

二、财税分离模式下的企业税收筹划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能使企业税收收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案,再依照方案筹划出具体措施进行相应的活动,是企业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应做的内容。

一方面,企业依据税务会计准则进行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能使企业的税收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从而取得税收收益,实现税收利润的最大化。这不同于偷税漏税的税收欺诈行为,它是以企业的长期利益为出发点,在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加强企业税务方面的核算和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和运行企业在纳税上的各类事宜,来使企业的纳税筹划更为科学、规范,对减少企业的纳税损失、提高企业税收利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选择纳税方案时,可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选择能使企业税收成本有效降低的最优方案。

另一方面,财税分离模式下的纳税筹划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还能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升自身竞争力,得以良好发展。纳税筹划并不是早就存在的,相反在过去,社会还是比较排斥纳税筹划,特别是税务机关,会将纳税筹划以避税相提并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逃税避税,不应该对此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提高,社会和各种机构部门也逐渐认可了纳税筹划,认同了它为企业和社会以及税务部门带来的积极作用,这是纳税意识普遍提高的一种表现,是由当前社会发展进步下,实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而对税务有了更为细致科学的研究和管理来决定的,它符合各项法律法规与准则的规定和约束,应在全社会予以提倡。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来看,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税收利润,企业具有了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就能脱颖而出。同时企业的利润提高了,相应的应纳税款也会增加,这样不仅不会使国家的税收收入减少,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税收,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值得推广和提倡。

三、结束语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3

一、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的税收政策

企业在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到所得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处理。

(一)涉及的所得税政策

1.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政策根据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发生合并,都应当按照清算进行所得税的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合并企业不得结转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但是,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一是,存在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二是,在企业合并发生时企业股东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大于或等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五。特殊税务政策规定:合并企业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来作为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合并企业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所涉及的所得税涉税事项;被合并企业亏损的允许合并企业可以弥补的最大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用合并方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来确定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企业在吸收合并过程中,如果企业在合并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并企业在合并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所享受的优惠金额按照存续企业合并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计算。

2.企业分立涉及的所得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及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企业在发生分立过程中,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分立出去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存在以下情形时:一是,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收益进行处理。二是,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规定不得相互结转弥补企业分立企业的亏损,按清算进行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处理所得税涉税问题。分立企业在确定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时应按照公允价值予以确认。企业分立时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分立和被分立的双方企业再不改变原来实质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如果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分得被分立企业的股权(按照原持股比例),同时取得股权大于或者等于支付总额的85%。特殊税务政策规定: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分立企业所接受的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分立企业承继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涉税业务;如果企业在分立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分立企业在分立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优惠金额按该企业分立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乘以分立后存续企业资产占分立前该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计算。

(二)涉及的契税政策

依据国税发[2009]89号以及财税[2008]175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重组合并的,并且保持原投资主体继续存在的,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由合并后的企业承受的,享受契税免税的税后优惠政策;企业如果发生分立,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其性质相同的企业,不征收新设方、派生方承受的原企业的房屋以及土地的契税。

(三)其他涉税政策

依据《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在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务债权、及劳动力时,转让过程中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应当征收增值税。依据《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整体转让产权的,其转让价格与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通过资产价值来决定企业产权的转让价格,此种整体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应征收营业税。依据财政部与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纳税人通过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被投资企业的,纳税人参与并接受投资方进行的利润分配,与投资方共同承担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按照税收相关规定不应当征收营业税。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也不应当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

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应当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负,考虑企业合并后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增值税的筹划。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高于一般纳税人税负率,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方式,改变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反之则宜采取控股合并,保留各自的独立纳税主体。

2.契税的筹划。宜采取吸收合并方式,享受免税政策。

3.企业所得税的筹划。通过吸收合并亏损企业并选择股票加现金(债券)方式,并使非股权支付额(债券或现金支付)低于15%,这样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亏损弥补、继续税收优惠等政策。当然,合并时不仅应考虑税收因素,还应该结合合并的主要动因,全面分析合并的成本和收益,单纯为了节省税款进行合并是不可取的。

(二)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1.增值税筹划。

(1)混合销售的分离。根据税收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货物的生产、零售或着批发的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企业性单位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同货物销售,对其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为非应税劳务销售,不应征收增值税。通过筹划将销售和劳务分成两项不具有从属关系的行为,从而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减少税负。

(2)免税或低税率项目的分立。购进免税农产品或县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计算可抵扣得进项税款。这为企业通过分离进行增值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在对特定的增值税免税或低税率产品进行涉税处理时,通过将其生产归类于独立生产的企业,可以避免在进行税务处理过程中因模糊核算而使用了高税率,由此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税负。

2.契税的筹划,企业分立时,尽量保证属于同一投资主体,享受免税政策。

3.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企业进行分立时的思路是:应尽量使非股权支付额低于15%,并且不改变原经营活动尽可能通过分立使企业成为微利企业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20%的优惠税率。

三、小结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4

一、本书的核心思想

(一)税务筹划的本质

盖地教授认为,“一部税收史,同时也是一部税收抗争史。”纳税人的税收抗争意愿实际上就是税务筹划思想。税务筹划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应该与企业财务目标并行不悖,或者说,应该服从、服务于企业财务目标。但税务筹划同时也与会计系统紧密相联,可以视为“根据税法中法律法规的课税标准确认核实范围,并且将其数量化的一种会计核算体系”。

(二)产权框架下的税务筹划思想

科斯定理揭示了产权关系、资源配置及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产权关系影响着企业边界和企业税负。因此,产权安排对税收筹划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影响税收负担,其根源在于交易费用的变化依赖于企业边界的变化,而企业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安排的,产权调整、产权交易都会引起企业边界的变化。而税收筹划通过对企业规模、产权结构及组织形式等的调整,做出适当的税收安排,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边界的变化微妙地影响税收。

产权安排的实质是对财产权利的分配,产权安排的调整有多种方式,其中对税收及税收筹划有着重大影响的是一定条件下的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活动。导致产权安排发生变化的最典型的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是企业并购、企业分立以及组织形式选择等行为。企业并购、企业分立或组织形式调整都是资源优化配置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产权关系,甚至还会打破原来的企业边界,实现资产的转移及产权结构的变化,而资产的转移和产权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税收筹划战略。

(三)税务筹划的治理模式

基于委托关系的契约安排和公司治理相互配合,影响和制约着税收筹划在企业微观层面的运作,也决定着税收筹划运作的效率。可以说,在权力制衡、成本约束、行为博弈角度,契约安排、公司治理对税收筹划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是极为微妙的。在税收筹划的治理机制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建立一套对人的激励机制,以规避人的隐蔽、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

税收筹划契约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从契约的签订角度分析,达成一份完备的税收筹划契约需要付出更多的签约成本,追求完备的契约安排可能并非最佳选择;从契约履行的监督角度分析,契约的监督成本因信息不对称和契约天然的不完全性而极为昂贵;从契约履行的激励角度分析,契约天然需要激励成本的支持。上述与契约相关的三个成本中,契约的监督成本与激励成本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契约的监督成本与激励成本之和又与契约的签约成本呈反向变动关系。实际上,通过逐步分析契约的一系列相关成本,总能够找到契约总成本的最小值。

(四)税收契约的签订与税收筹划

利用税收契约开展税收筹划,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政策性税务筹划,即从税收契约签订的源头上进行筹划,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变革性的税务筹划模式。一般政策性税务筹划适用于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种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税收契约关系变革下的税务筹划,一般需要重点筹划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债权人、股东、管理层及职工之间的税收利益关系,建立一种满足节税需求的税收契约。因此,税务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企业契约各方的经济利益。

(五)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

在税务筹划中,税收成本和非税成本是相生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税收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非税成本,而非税成本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前收益。因此,税务筹划需要纳税人必须在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之间进行选择。

二、本书的方法论价值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5

1.概念。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适用税收政策和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为前提,采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政策选择机会,对自身经营、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实现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2.产生背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企业作为纳税人,其税收的支出属于企业资金的净流出,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依托税收法规、运用各种财务手段,使纳税人税收负担最小化,企业经营目标最大化的一系列财务活动,就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筹划。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纳税筹划已经成功的应用于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之中。在我国,税收筹划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与完善,税收筹划工作必将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纳税人在理财或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项内容,有如下几个特点:

1.合法性。企业或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筹划,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由税收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与不当避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不同,税收筹划行为是对税法和税收政策合理、有效的贯彻和实施,本质上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法选择纳税方案的正当行为。

2.筹划性。作为纳税人的一种管理职能,税收筹划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的事先规划、设计和安排来实现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不同纳税人和不同的征税对象,税法规定的政策不同,使纳税人有机会可以选择低税负决策的机会。

3.目的性。税收筹划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使收入最小化、费用最大化,实现免除、减少纳税义务,或者递延纳税义务等的目标。概括说,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税后收益。

4.综合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项税收筹划方案是多种方案的优化选择,随着一项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受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因此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造成的机会成本,只有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费用和机会成本时,这个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风险节税,即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既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要考虑风险因素,从而客观的选择税收成本最低的方案。

三、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1.纳税筹划与资本结构。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筹资行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制约企业的风险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税负和税后收益。

2.筹资方式的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预期收益和税负水平。企业筹资一般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权益筹资包括用留存利润和发行新股等方式,具有风险小、成本高的特点;相对而言,负债筹资更具节税功能,具有风险大、成本低的特点。因此,税收筹划不仅在确定资本结构方面,而且在具体确定筹资对象上都是有作用的。将税收筹划应用于企业的筹资活动能使企业在确定筹资成本时,找到最佳的资本结构。

3.租赁方式的选择。租赁方式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其中融资租赁的节税收益要优于经营租赁。融资租赁不但可使企业获得所需资产,保存举债能力,更可以将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租金中的利息和相关手续费还能税前扣除,双重减少了计税基数,起到少纳税的作用。

(二)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1.投资地和投资行业的选择。国家为实现调整全国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对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特区和保税区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诸如减免税收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地及投资行业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对地区、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区域性、行业性的税收倾斜政策,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尽可能将自己纳入优惠范围内,合理减轻企业税负,获得最大的节税利益。

2.组建形式和注册资本的选择。

(1)组建形式的选择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如较大型的企业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相对于合伙企业、独资企业这种小型企业,它的税负较重。另外,投资单位在设立企业时,还可以在创立初期采取分公司的形式,使亏损转移到总公司,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等企业步入正轨,再改为子公司。

(2)企业按投资来源的不同,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两种类型。相对而言,外资企业享受的减免税收优惠范围更广、优惠政策也越多。而且国家为鼓励外资持续投资,减少外商投资的短期行为,在经营期限、再投资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3)在投资总额中压缩注册资本的比例,通过增加贷款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所支付的借款利息可以列入期间费用,从而得到财务杠杆利益,节省了所得税的支出。

3.投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一般来说,由于直接投资需要考虑企业缴纳的各个税种,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在纳税筹划方面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三)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式,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节税效果的折旧方法。通常来说,在比率相同的税率下,若所得税率有上升的趋势,就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若相反则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在超额累计税率下,则一般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

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存货成本,从而影响当期利润,因此,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要考虑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当材料价格上涨的时候,要采取后进先出发来计价,这样提高了本期销货成本,降低了期末存货成本,减少了税前收益和本期税负,提高了税后利润;反之,当材料价格持续走低时,则宜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当材料价格上下波动时,则采用加权平均或移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价,以避免由于成本的波动造成利润的波动。

3.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企业的销售收入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其收入确认和纳税的时间也会不同。直接收款销售货物以收到货款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为确认收入的时间;托收承付销售货物以发出货物并办好托收手续当天为确认收入的时间;赊销和分期收款销售货物以合同约定日期为确认收入的时间;订货销售和分期预售销售货物以交付货物时为确认收入的时间。通过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企业可以调节收入确认时间,筹划合理的收入归属年度,达到延缓交税的目的。

4.费用列支的选择。在会计核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及时列支当期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采用预提的方式入账,尽可能速度按成本费用的摊销期,以达到递延纳税时间和得到少缴所得税的税收利益。另外,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技术改造项目的费用在税法规定中也有筹划的空间。

(四)利润分配中的税收筹划

1.税前利润分配。由于企业的以前年度亏损在一定期限内可用税前利润弥补,因此企业应该力争在期限范围内弥补亏损,达到节税的目的。

2.税后利润分配。企业的利润分配一般采取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方式进行分配,根据税法规定,取得现金股利需要交税,而取得股票股利是免税的,因此企业发放股票股利既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也减轻了股东的税负。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股票回购的方式替代现金股利,这样股东只有在实际卖出股票并获利的情况下才需纳税,对股东更有利,对企业也能起到调整股权结构、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总之,企业在分配税后利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税收筹划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税后净收益。

(五)资产重组中的纳税筹划

1.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按法律程序组合成为一个企业的行为。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在吸收合并时,合并公司可采取现金支付或证券支付的方式对被合并公司进行补偿。如果合并公司采用现金支付或公司债券支付的方法,被合并公司需要立即纳税。但合并公司采取股票支付的方式的话,被合并公司可以等股票出售时才计算损益,即可享受推迟纳税时间、减轻税收负担的优惠。

2.企业分立。企业分立是指将一个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分化为两个或以上企业的法律行为。由于国家对一些低利润、小规模的企业实行优惠税率,导致不同企业存在税负差异,因此高税率企业可以通过分立的方式享受到优惠的税率,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3.企业清算。企业清算是指企业宣告终止以后,除因合并或分立的原因,了结终止后的企业法律关系,消灭其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税法规定,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应按规定缴纳所得税,而清算期单独作为一个的纳税年度来计算纳税所得。合理选择确定清算期,可以将清算期内可能发生的费用前移,以抵消经营期的盈利。

(六)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的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范文6

【关键词】 战略税收筹划; SWOT分析; 内部条件; 外部环境

现代企业面临着激烈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人们更加关注税收对企业盈利和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这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具体方法的探索上,应借鉴战略管理的思想来审视和把握企业的税收活动,企业战略税收筹划便应运而生。经过持续研究与发展,税收筹划的战略思想已逐渐树立,理论框架已初步形成。战略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需要我们熟悉并广泛运用一些分析工具,本文将对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税收筹划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一、SWOT分析法的含义

战略税收筹划是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税收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就其纳税计划所作出的全局性的安排和策略。税收环境分析是战略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在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之前,应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明确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外部条件的机会和威胁,根据税收环境的情况及变化,适时选择和实现战略税收筹划方案。SWOT分析法正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税收筹划的战略目标,给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

SWOT由英文单词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Threat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表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将企业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在战略税收筹划中运用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明确企业可利用的税收机会和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并将这些机会和风险与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税收筹划的不同战略措施。

二、SWOT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SWOT分析法首先应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寻找“S”“W”“O”“T”,在综合分析战略税收筹划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方案。

(一)内部条件分析,确定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指能使企业处于一种相对优势地位或主动态势的因素;反之,能使企业处于一种相对劣势地位或被动态势的因素即为劣势。由于优势和劣势这两类因素来自于企业内部,处于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个企业都应定期检查自己的内部情况,明确优势与劣势,才能在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时做到扬长避短。

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所面临的税收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流转性质的税收,又有所得性质的税收,还有诸如房产税、印花税等其他性质的税收,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具有“税收链”的观念,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虑整体和全局的税收利益。

2.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必须对企业整体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组织结构、高层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

3.由于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概念,因此必须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才能发现和确定它们。

例如,上市公司在资金来源上具有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的优势,但由于股利从税后盈余中支付,相对于债务筹资方式,股权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因而,上市公司从筹资税收筹划的战略考虑,应根据其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制定各种资金组合方案,比较其税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确定适当的负债比例,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二)外部环境分析,确定机会和威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将对企业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因如此,外部环境分析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职能。外部环境分析涉及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的变化。要全面掌握企业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应对经济、技术、法律、竞争、物质和社会人口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将有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税收筹划战略。

机会是企业业务环境中重大的有利形势。诸如政策变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进步、供应商良好关系、银行信贷支持等都可视为机会。威胁则是环境中构成企业业务发展障碍的重大不利因素。企业所处的环境中随时都存在机会和威胁,只是它们对不同企业的作用不同而已。例如,自2008年开始,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以产业优惠为主的新的优惠格局。这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环保与节能项目等是一个机会,但对原享受外资和区域优惠的企业又构成了威胁。

(三)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

一旦确定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将企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管理者即可着手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该方案应能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尽可能避免内部劣势和克服外部威胁。

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税收筹划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税收筹划与战略管理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只有在战略管理的框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当企业战略决策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或某个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该市场或行业的潜力如何,而不是税收筹划。比如,在我国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后,仍有许多外国投资者考虑投资中国,其看中的并不是中国的税收优惠待遇,而是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发展空间。再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达到扩大市场、击垮竞争对手、减少投资风险等战略经营目标,从低税区向高税区转移利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战略是税收筹划的导向,税收筹划要为企业战略服务。

以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为例,SWOT分析法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SWOT分析模型的方法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劣势+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劣势+威胁(WT)组合。对于不同的组合来说,总有一些税收筹划战略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有一些特定的税收筹划战略可供选择。图2表明某些税收筹划战略与不同的SWOT因素组合之间的关系。在图2中,横轴表示内部优势和劣势,纵轴表示外部机会和威胁,横、纵两轴把平面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优势+机会(SO)组合,第二象限为劣势+机会(WO)组合,第三象限为劣势+威胁(WT)组合,第四象限为优势+威胁(ST)组合。

(一)优势+机会(SO)组合

在图2中,最有利的情况当然是第Ⅰ象限,即优势+机会(SO)组合。在这一区域内,企业具有某些方面的内在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了有利机会,可以采取增长型的税收筹划战略。增长型战略是一种发挥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比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从事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可以趁机增加投入,增强自我改造能力,应该采取的战略是提升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以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要求,使优势与机会能充分结合并发挥出来。

(二)劣势+机会(WO)组合

图2中第Ⅱ象限为劣势+机会(WO)组合。在此区域中,企业存在一些外部机会,但由于其内部弱点而妨碍了机会的利用,使得环境提供的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不相适合,企业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所以,企业应采取扭转型税收筹划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来克服内部弱点,促使企业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的战略。例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某企业的弱点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新增的利润不足以弥补新增的税收负担。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考虑把该企业进行分立,组成几个小型微利企业,来减轻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负担。分立后的每个企业经营某一方面的专业业务,其年应纳税所得额、职工人数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小型微利企业的临界点。但要权衡企业分立所花费的各种成本与节税效益,以及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战略,慎重决策。

(三)劣势+威胁(WT)组合

图2中第Ⅲ象限为劣势+机会(WO)组合。当企业内部劣势明显且外部威胁巨大时,企业就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此时,宜采取防御型战略,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例如,自2004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小汽车消费税减税问题作出调整,对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的小汽车停止减征消费税,达到欧洲Ⅲ号标准的小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这对投资不符合新达标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构成了很大威胁。若一家企业年产过5万辆汽车,就意味着每年要多交上亿元的税收,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当税收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时,成本压力迫使很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通过提升引擎标准来回避成本方面的劣势。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无法达到环保汽车的要求,收缩或退出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四)优势+威胁(ST)组合

图2中第Ⅳ象限为优势+威胁(ST)组合。在此区域中,企业具有较强内部优势,但也面临较大的外部威胁,使得企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应采取多种经营战略,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上所述,欧洲Ⅲ号标准的出台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价格下降;燃油税开征、油价上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性能要求的大幅度提高等,都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汽车,不仅能够享受到减征消费税的优惠,还能获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的好处,从而回避外部威胁的影响。

四、结束语

SWOT分析法运用于企业税收筹划战略分析可发挥企业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将企业税收筹划战略建立在对内外部因素分析及对竞争势态的判断等基础上。总之,SWOT分析通过对各项业务所面临的税收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分析,形成一种相应的税收筹划战略的合理框架。

【主要参考文献】

[1] 蔡昌.财税名家蔡博士精解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8-2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