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1
>> 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依托共享经济的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 基于O2O视角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从商业模式的演变窥视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析及构建 基于共享经济的共享型办公空间商业模式研究 绿色经济视角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初探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网络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共享经济如何颠覆现有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钻石珠宝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前景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的网络金融分析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创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及发展现状 论传媒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根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7月5日。
Meeker Mary:《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2015年7月1日。
Botsman R, Rogers R.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HarperBusiness, 2010, p300.
责编 / 马冰莹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2
【关键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创新思考
引言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全球第二,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70%[1]。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就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中,政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传统商业模式不适用于当前市场环境,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加快电动汽车市场化推进步伐。
本文对电动汽车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回顾与总结,全面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思考,最后强调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保证电动汽车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分析
现存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主要有:车电销售充电模式、车销电租充换模式和整车租赁模式。
1.1 车电销售充电模式
“车电销售充电模式”是“汽车思维”的鲜活体现。从全球几十年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没有真正将电动汽车市场化,其核心原因就是普遍采用了类似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传统汽车产业只要功能领先、技术创新就可以赢得市场,但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短期内无法在性价比上超越传统汽车,因此沿袭同样的商业模式,是无法体现其商业价值的。
电动汽车无法超越传统汽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池技术,其影响因素有:1)电池价格高,车辆捆绑电池销售,是同级别传统汽车的两倍;2)电池充电时间长,若采用普通充电的方式,一次充电大约需要6―8小时[2];3)续航里程较短,普通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约100―150公里[2];4)电池使用寿命远低于油箱和整车使用寿命。
因此在现有电池技术水平下,车电销售充电模式无法帮助产品形成竞争力。也许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上述影响因素都会消失,那时电动汽车市场运作才能回归“汽车思维”。
1.2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即裸车销售,把电池从整车中分离出来,用电池租赁和充换电运作,组建新的服务平台。该模式将汽车的单一成本,分解为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两个部分,降低了整车销售价格,同时让企业通过销售和服务赢得利润。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似乎打破了电动汽车价格昂贵的制约,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池租赁模式推广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协调困难。2)换电模式需明确技术标准,涉及车的制造路线、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这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3]。3)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的核心,电池租赁模式是电池供应商和电网公司把电池的全部利益垄断。厂家只能按照电池的标准规格进行车辆设计和生产,无法实现消费者的个性选择需求,而且无法形成对电池供应商的优胜劣汰,垄断供应不利于电池技术的提升[3]。4)电池的安全性责任归属不明,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电池的设计和车里的布置,需要很多精细的工作,不能把涉及安全的问题交给运营商去做。
1.3 整车租赁模式
“整车租赁”似乎可以中和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首先,该模式可解决电动汽车购买成本高的问题,将买车的一次成本分摊到租车的使用成本上;其次,该模式使用户不必面对电池充电、换电、维护等一系列“麻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都由电动车租赁运营商承担;再次,租车站分布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区域,无形中也解决了用户的停车难问题。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以杭州为例,2012年8月12日,杭州首批100辆两座电动汽车开始接受市民预约,短短几天时间,预约人数就达上千,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提供汽车租赁的杭州电动汽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却迟迟没有动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换电站不足[4]。除了充换电设施的匮乏,电动车租赁模式另一个问题出现在利益分配上[5]。整车租赁需要中间商购买电动汽车和电池,建设具有充换电设备的电动汽车租赁点,进行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管理和维护,以上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多是面向车企、电池企业和购买电动车的个人,对租赁运营商却鲜有支持。
2、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因素有很多种,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政府的支持和定位
回顾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政府对其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起了主导作用,但电动汽车个人消费市场却迟迟未实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电动汽车产业太过依赖政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基本靠政府扶持度日,电动汽车产业成了“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灵活的商业模式不易形成,无法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2)普遍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作为指导。各地政府在选择商业模式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选择充电或换电模式,较少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等环节的关系。3)技术、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目前几乎所有的车厂都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从而限制了大规模生产、跨区域销售和使用,也给最终用户带来不便。当前,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备、市场竞争力弱的时期,由政府主导推广有其必要性。但一味依靠投入,刺激消费是无法达成预期市场化效果的,政府的定位应从主导者逐渐向制度、环境、配套的建设者转变,把资源配置的任务更多的交由市场来主导[6]。
2.2 关键技术成熟度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开发全新产品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和大量资金以及技术资源的投入,并需承担极大的竞争风险。以燃料电池为例,真正能够应用于电动汽车估计还需要10年乃至15年以上的时间[7]。
在现阶段,电动汽车正处于关键技术成长期,但迅速扩张的国内市场,让试图缓慢进行技术积累的中国厂商无法淡定,面对市场机遇时也很难继续保持谨慎的态度,这并不利于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会阻碍汽车产业的进步。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引导科研院所与电动汽车厂商组建产学研结合的产业联盟,逐步形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创新机制。
2.3 电动汽车售后市场服务
电动汽车售后市场服务是指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售后服务网络的布局和服务以及使用阶段的定价。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土地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或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制定分时段的充电价格定价机制,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充电时段,逐步形成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市场化、社会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在私人购置电动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方面,目前基本还是空白。由于在动力构型和使用环节上有别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4S店式的服务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动汽车。此外,形成稳定可靠的售后服务网络的重要保障是具备质优、耐用和通用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供给,而国内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通用性、经济性、批量化生产工艺、生产准备周期等都有待提高。
2.4 消费者的购买动因
2011年4月,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行业组了关于电动汽车的全球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分析在中国有93%的消费者有兴趣购买或租赁电动车,早期购买者通常为在城市居住,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年收入逾40万元人民币的男性[8]。然而实际情况是,2011年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不足万辆,多数一、二线示范城市未能完成预期销售指标,反而是作为三、四线,且非示范城市之列的山东临沂和盐城却把电动汽车产业开展的红红火火,这显然与德勤的调查结果相反。
中国市场非常特殊,消费人群也非常复杂。国外的普适模型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不仅与个人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年龄段有关系,还受到价格、消费习惯、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便利性、政府导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又存在很大的地域特色和消费特点。因此在进行电动汽车推广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构建出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消费者所接受。
3、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思考
3.1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性
自2001年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开始,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这个引人入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暴露在聚光灯下,但是积聚了庞大资源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发展却未能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快速发展。是技术落后吗?美国能源部为实现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在2011年,公布了三大举措:一是价格激励,将抵税政策改为直接返现;二是通过新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三是通过竞争性拨款激励社区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9]。遗憾的是,2013年初,美国能源部公开表示,这一目标无法实现。如果说中国的电动汽车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那么无论是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产业环境,还是政府推动力度都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何在电动汽车规模化市场发展上举步维艰呢?问题出在哪里?回到20多年前的中国,家用座机电话刚刚开始普及,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话就是由电信运营商建设线路,用于通信的工具。而后,砖头手机大哥大面市,虽然当时的技术与今天相比天差地别,但是在当年的技术水平下,围绕“手机”搭建了适合移动通信的商业化平台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了通信变革与信息革命。现在以手机为终端的平台已经超越了“通信”的外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照电话和手机,电动汽车产业也是如此。电动汽车是能源革命和汽车变革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依靠汽车产品的技术革命去重新创造什么功能领先的产品。设想如果手机一直只是具备通话功能,而又存在待机时间短,潜在辐射危害的缺点,它还能成为现在的“必需品”吗?实际上,和手机的通信功能一样,电动汽车的“行驶”功能并没有改变,只是能源供给从油能源变成了电能源,其核心就是要围绕这点建立一个新的能源供应体系,让能源供给与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把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消费者有效地整合进来,组成一个有机的商业系统,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消费链,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实施策略。
3.2 电动汽车创新商业模式设想
如前文所述,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必然是一种创新型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要进行综合的考虑:
1)城市里会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电动自行车的改善型消费者,另一类是已有一辆汽油车的环保型消费者。如果电动车价格下降,加上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那么第一类消费者将成为购买主力。
2)由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特点,电动汽车更加适用于城市内短途行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城市内用车的主要目的是上下班,因此行驶线路固定,停车场所固定,行驶和停靠的时间长度也相对固定。
3)在目前的电池水平下,建设类似传统汽车加油站性质的充换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集中式能源补给的方式并不实际。
4)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过高;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采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含电池销售,但电池价格按一定比例收取,不收取全价。在停车场设置可刷卡充电桩,除电费外收取一定服务费,将电池成本分摊到运行动力成本上;消费者可在上班时间或夜间休息进行慢充,同时解决停车问题。这样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整车价格降低,可以刺激批量销售。对于电池企业来说通过服务费用实现成本回收,创造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成本降低,使用成本虽然相比支付电费增加了,但是却节省了停车费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实质必须要政府、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能源供给企业组合起来通力合作。
4、结语
根据美国学者MarkW Johnson等人的观点,在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创新企业首先基于潜在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形成一个初始商业模式。接下来,创新企业将通过与新兴产业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互动来进行初始商业模式试错。在试错过程中,创新企业的初始商业模式不断完善。当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向潜在消费者提供大批量新产品时,表明其商业模式成熟,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完成[10]。
近十年来,从政府到民间,至上而下都在探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商业模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种积极的“试错”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只有通过不断扩大试错的范围和强度,才能尽快找到正确的初始商业模式并促进其尽快成熟。
参考文献
[1]电动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Z].百度文库,2010:4
[2]国内对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探索[Z].大比特商务网,2012
[3]换电模式或已死,充电式电动车胜出[Z].人民网-汽车频道,2013
[4]杭州发展电动汽车租赁还需再等待[Z]. 浙江在线(杭州),2012
[5]杭州电动车租赁项目能否拯救电池业[Z].高工锂电网新闻中心,2013
[6]叶强.关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的理论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2:44-45
[7]佘沛亮.从电池技术进步看我国电动车的发展[J].中国自行车,2010:48-49
[8]德勤.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需求强劲[Z].盖世汽车综合,2011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3
摘要: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之下,移动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移动电子商务俨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基于电子商务发展而来,指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从事的各类商务活动,根据发生对象的不同,移动电子商务的对象包括B2C、B2B、C2C、M2M几种类型,本文主要分析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创新应用模式。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创新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变革,移动电子商务也迸发出了新的生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应用模式,并实现其创新性发展也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基于电子商务发展而来,指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从事的各类商务活动,根据发生对象的不同,移动电子商务的对象包括B2C、B2B、C2C、M2M集中类型,其实现的方式是3G网络、WIFI、短信等等,在沟通与交流技术的发展下,微博、微信等新型沟通工具也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实现方式。移动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的网络移动业务,与网络移动业务相比而言,移动电子商务有着更大的发展机遇。移动电子商务有着如下的特征:
第一,实时性
移动电子商务有着实时性的特征,适宜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交易与商业活动之中;
第二,移动性
移动电子商务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只有有网络,就能够进行交易;
第三,便捷性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商业交易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公交系统、加油站、超市的手机支付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第四,私密性
移动电子商务有着良好的私密性,可以承担手机登机牌、手机银行等一系列的私人身份类业务,因此,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二、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同,在传统电子商务产业中,互联网成熟度更高,所有的基础服务都为一个有机组成的整体,参与到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中的内容仅仅为支付认证、物流与支付,而移动电子商务则不然,导致该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网络成熟度的影响
在网络技术的成熟下,商业模式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在电子商务中,其影响因素并非仅仅是技术因素,而是涵盖到了所有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在这一背景下,影响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因素就呈现出一种复杂性与多元化的特征;
第二,移动语音服务的影响
语音与信息服务是手机应用的最大特点,这就可以有效防止固网的出现,这也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利润来源控制与技术因素的影响下,移动运营商控制了电子商务的话语权,对其他主体的利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应用的创新模式
(一)推广全套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种种问题,可以推广一站式的全套解决方案,服务内容需要涵盖到企业营销、电子商务平台、个人服务与企业管理几个方面,使用这种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之后,只要访问网络即可实现对企业的营销推广、移动应用的管理、业务的协同,这就有效摆脱了电脑的限制,实现了移动终端的电子产业发展。
(二)加强移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
在移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中心开始逐渐的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中,同时,物流管理模式也步入了移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要通过手机终端、条码扫描与GPS就能够快速对产品进行定位,这对于物流查询控制与人员调度管理都是极为有利的。
目前,淘宝网、京东商城的移动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都已经非常的成熟,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到产品发货情况、中转情况、配送人、配送时间等信息,也能够直接通过POS机来扫描信息,追踪起来也十分的便捷。此外,用户还可以下载手机客户端,这还可以实现网络库存的实施对接,拥有收藏、浏览、购物车、查物流等功能,这就能够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捷。
(三)推广销售终端服务POS
销售终端服务POS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易,在未来阶段下,可以大力的推广这种销售终端服务POS,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管理统一起来,并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服务。
(四)加强客户沟通服务
通过信息与邮件的方式将优惠活动寄送到客户邮箱已经成为移动电子商务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与客户进行沟通,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例如,手机旺旺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移动电子商务通讯软件,手机旺旺能够实现与电脑旺旺之间的互联,客户可以用过手机与电脑来接收商品与卖家信息,对于卖家而言,他们可以使用手机终端与客户进行沟通,这就能够同时满足卖家与买家的双重需求。
(五)提升移动银行的服务质量
目前,手机银行服务已经得到了普及,客户在安装好客户端后能够随机通过手机管理自己的账户,可以开展查询、理财、管理、转账、账单查询等活动,在账户发生变动与交易之后,会收到短信通知,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移动银行的服务质量还不够人性化,在下一阶段下,需要研究新型数据加密方式,加强对手机号、账户号、专项金额的安全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之下,移动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移动电子商务俨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种模式下,移动电子商务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我国手机群的大幅增长则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移动电子商务尚未完全普及,但是相信在物流跟进、安全保障、支付模式的成熟之下,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与理论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也会成为一种主流电子商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鑫,汤思源,廉子龙,杨学成. 基于系统动力学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0)
[2]张超,张权. 快消品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Osterwalder参考模型视角[J].情报科学.2011(09)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4
关键词:广义价值链 企业商业模式 创新
引言
在长期的竞争实践中,各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几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背后都有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明确指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在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潜在价值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也变得日益迫切。而广义价值链视角将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从而创新出更多有更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来助推企业发展。研究广义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状况,为维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而设计出的一系列方案和计划安排”。
前面已经指出,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目前对商业模式研究最流行的主要有四种视角:企业运作视角、价值链视角、系统论视角、业绩与财务视角。本文主要从价值链角度切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并简要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形成了很多非常成熟的理论。而不同的学者所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罗氓教授等(2003,2005)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制度结构,它是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一定的前提下,用于整合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翁君奕教授(2004)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三维空间,它为商业模式的创意思维和决策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他通过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体系,以此来获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程愚(2004)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不仅仅是价值创造活动,而且是一种交易活动,可以从“交易-价值”的范式来认识研究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和创新问题,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企业运行效率。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定位和企业价值链活动。
安纳利·萨克森宁(1994)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和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组织结构。詹姆斯·弗·穆尔(1999)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包含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方法和消费者划分等一系列内容。欧洲学者Timmers(1998)在对电子市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产品、资金、信息的运作机制。Venkatraman和Henclerson(1998)将商业模式和IT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商业模式。他们认为,知识运用在商业模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客户互动、资产组态共同构成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沿着这三个方向设计战略的协作计划。Amit和Zott(2001,2002)从电子商务的背景研究商业模式。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内容、结构和治理进行设计,以此来创造商业机会,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很早就开始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文献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上,而忽视了企业商业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针对这一研究局限,从广义价值链角度对整个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进行了研究,重点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分析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与维护途径分析。
广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改进与创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环境分析是建立有效商业模式的基础。企业是由土地、资本和人力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组合而成的,任何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都会与外界进行互动,因此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都以产业链的形式存在,单个企业是广义价值链中的一个单元,价值链上任何一个单元的变动都会造成整个价值链的变化。只有通过对广义价值链的环境,包括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交易方式、产品创新方向等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才能为明确企业在广义价值链上的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单个企业的发展总是受制于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只有认清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才能认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对企业发展作出明确定位,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雇员等。根据博弈论的理论知识,企业发展过程实际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只有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获得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全面考虑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维持利益平衡来维持系统稳定。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5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合法化战略;中介效应;新企业绩效
一、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能给社会带来强大的变革力量。携程、华为、苹果、淘宝、雅虎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对成熟企业来讲,企业适当的商业模式能促进自身的成长[1],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价值[2,3],能为企业带来先行优势,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绩效[4]。那么,对新创企业来讲,商业模式模式创新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克服新进入缺陷, 实现其快速增长[5]。近年来也有些学者提出,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不一定能从中获益。那么,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为什么有的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成功并实现了企业的高速成长,而有的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沉沙折戟?本文从制度理论视角,以合法性为中介,沿着“商业模式创新―合法化战略―企业绩效”的理论逻辑,以天津、青岛、上海等地收集的135家新创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依据Barron和Kenny以及温忠麟等学者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主要回答下列问题:在非市场力量起重要作用的转型制度环境下,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时是否把合法化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面对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制度环境压力,企业创新的成功是否遵循了“商业模式创新―合法化战略―企业绩效”的主导逻辑。
二、理论阐述和假设提出
(一)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视角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分类和构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大都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提升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作用。Markides 和Charitou(2004)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企业能够通过商业模式获取竞争优势,新颖有效的商业模式能促进企业卓越的价值创造。Zott和Amit(2007)通过对190家美国和欧洲的新创上市企业研究认为,以效率和新颖性为中心进行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Giesen和Berman等(2007)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或者提高企业在现有市场中的效率,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价值[2]。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中介,商业模式通过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之间的动态转移、选择以及过滤,最后封装成一种新的结构来面向市场,为企业造福[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结论认为,业绩出众的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频率要高于业绩欠佳的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营业毛利增长上高于竞争对手达5%。全球69%的CEO表示他们极为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几乎所有
CEO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商业模式创新,且业绩出众者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彻底。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二)合法化战略的中介效应。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性特征,企业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与领域内的既有企业相比,由于顾客对产品确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认知度较低,顾客可能更理性的忠诚于既有品牌,使创新企业遭遇合法性约束。另外,新企业在利用市场机会形成先动优势的同时,由于其所隐含的大量不被人了解的隐性信息导致市场的合法性偏见,使企业面临较低的市场合法性,造成先动性与企业成长间的鸿沟。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克服先动性带来的合法性约束,企业必须要进行合法性构建,实施合法化战略,努力寻求提高人们感知的企业合法性水平。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合法性水平的过程,即为合法化。Aldrich 和Fiol (1994)的研究结论认为创业活动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创业活动没有市场潜力,而是没能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关系,没有得到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制度环境的支持等合法性问题,通过合法性构建提高合法性,新企业能够提高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国内学者李雪灵等(2011)研究认为新企业要想跨越合法性门槛,实现企业增长,应当谋求适当的合法化战略,战略合法性可以从对创新性偏见的纠正和合法性缺陷的弥补两个方面解决企业的合法性缺失问题,发挥合法性对企业成长的积极作用。Haunschild 和 Miner(1997)提出,因为组织之间的相似性更易于使组织获得合法性和声誉,为了克服先动者的合法性缺失,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成功企业的行为来构建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战略学者也研究指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制度组成的社会因素比理性效率因素更能影响组织的行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在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获得资源拥有者对企业资源的投入,所以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当积极的实施合法化战略以提高自身的合法性水平,这样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获取,促进绩效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2:合法化战略在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关系之间起
着中介作用
三、数据搜集与数据分析
(一)样本和数据搜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是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问卷的发放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协助发放问卷,二是电子邮件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向一些熟悉企业的总经理等高管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反复联系收回问卷。本研究样本取自于青岛、济南、天津等地的新创高新技术企业。此次共发放问卷 420份,回收 152 份,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为13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32.1%。根据已有文献对于新企业的年龄界定,本研究样本企业的年龄均不超过4年。
(二)数据分析与发现。本研究用回归模型对合法化战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根据Barron和Kenny所提出的中介效应验证方法。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1是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对中介变量合法化战略的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0.703,P=0.000,F=130.072,P=0.000,R2=0.494,校正后的R2=0.491,说明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合法化战略有着显著驱动效应。模型2是控制变量(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其F值为1.427,P值为0.238显著大于0.1,说明模型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对组织绩效不具有解释力,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模型3是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对因变量新创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其β=0.560,P=0.000显著小于0.01,F值为15.527,P=0.000显著低于0.01,和模型2相比模型3其R2提高了0.291,说明模型3的整体效果较好,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H1得到验证。在模型4中加入了商业模式创新和合法化两个自变量后,F值为26.224,P=0.000显著低于0.01,R2=0.181,发现商业模式创新β=0.155,P值在0.1水平下显著,其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显著,但显著性水平明显降低,而合法化β=0.622,P=0.000小于0.01,其对组织绩效影响也表现为显著,即H2得到验证,并且和模型3相比,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的β值明显降低(由0.560降为0.155),综合模型
1、模型3和模型4的实证结果,说明合法化在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的假设成立,并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合法化战略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135家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获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
(1)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显著。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加剧的背景条件下,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实现良好的企业绩效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收入的主要来源。该结论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
(2)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法性约束的解决途径。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性、创新性和风险性特征往往使企业面临着“合法性门槛”,因此,要想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实现企业成长,就需要跨越“合法性门槛”。为解决新企业面临的合法问题,新企业在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应该积极的进行合法化管理策略。进行积极的合法化管理,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提高自身的合法性水平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环节,对商业模式的成功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聪,谢洪明,李金刚. 供应商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与结点活性――美的空调的案例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2(04)
[2] 程聪,谢洪明. 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嵌入与关系绩效研究:基于关系张力的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 2012(04)
[3] 郑晓博,吴晓晖. 创业投资治理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一个中介模型及讨论[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02)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6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42-02
当今时代,信息化膨胀、高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瞬间变化,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地发生颠覆性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企业要想把握市场机会,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重要。
一、商业模式的界定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1]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脱颖而出,必须不走寻常路,设计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最主要的是创新。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40年后(20世纪90年代)才流行开来。
2002年,琼・马格丽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项帮助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而进行的活动;[2]2012年江晓兴认为,商业模式是指准确判断产品链利润区所在,并且根据利润区的转移迅速调整战略,将客户群的选择、价值的获取、产品差异化和业务范围的确定等各方面的战略措施,都围绕最高利润区来进行配置。[3]
随着商业模式实践的广泛应用,企业不断的对商业模式进行动态维持和创新设计,商业模式渐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目标所形成的一个系统和活动集合,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一)实效性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要具有实效性的特征,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如果提供全线的服务或产品,对于企业的产业领域,开创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同时给企业提供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加持久的盈利能力。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竞争者不容易模仿,这样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经济效益,同时能让企业持续时间更长,对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非常有利,商业模式的时效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盈利模式。
(二)外向性
一个存在多年的行业,规模越大、越景气,固有的市场规则就越难打破。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思考设计企业的行为,注重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企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一个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具有外向性的特征,外向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外向性常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起点。
(三)整体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整体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又一亮点,企业其他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很大区别是整体性。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限于一个单一要素的变化,往往是整个企业多个因素的一个集成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企业的工艺、产品、服务、运作流程、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化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多表现在服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组织形态、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商业模式要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变化,成功的商业模式要与众不同,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成功的商业模式要具有独特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规划
巴菲特说:“未来的竞争不是服务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对于一个成功企业来说,依赖产品和服务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价值链,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打破行业原有规则
每个企业都会关注市场、战略、管理执行、竞争策略等,但如今一个新金融时代,传统的规则已经被打破和颠覆,在传统的商业模式设计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要想长久生存,就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企业家要打破固有的传统理念,对企业进行重新的构建,打破原有的行业规则,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第一、企业要注重商业模式设计能力和增强软实力;第二、企业需要有效的解决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道德危机、固有商业模式等问题,以减少管理协调监督成本和管理环节;第三、企业要通过动态合约设计,与利益相关者形成收益激励、风险分担、违约惩罚等动态合约,使商业模式系统优化;第四、企业要把利益对立转为利益一致,力求做到企业股东、利益相关者、客户皆大欢喜,合作共赢。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既然商场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要颠覆吃独食的思维,善于分享未来收益。[4]
(二)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培根说:“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里眼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定位非常重要,战略定位最主要是从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角度入手,去发现市场价值、开发出独特的价值主张同时寻找企业商业系统定位的过程。新的商业模式下,战略定位是商业模式的企业点,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一定要分析好企业所对应的目标客户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