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1
我国四大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业务是互联网与金融业务融合的初级阶段,随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种类不断丰富、范围也不断扩大,尤其是2013年淘宝网创立的余额宝加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互联网金融从网络支付服务,全面介入到支付、融集资金、小额信贷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只有调整经营模式,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大配套支撑,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
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一般是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主要以以下三种业务形式存在:互联网支付模式、P2P模式以及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众筹模式。
1.1 互联网支付模式
互联网支付主要有传统金融在线化和第三方支付模式两种。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迁移到互联网中,通过互联网实现传统业务的网络化,方便客户,提升服务水平。目前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模式是以互联网企业主导的支付帐户模式,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如支付宝、财付通、盛付通等。互联网支付模式本质就是货币的虚拟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
1.2 P2P模式
P2P模式主要有担保机构担保模式、第三方担保模式的P2P网贷平台、“P2P 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以及综合交易模式所构成。担保机构担保模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网络交易模式,它是由出借人和借款人通过P2P平台进行交易,首先出借人需要将资金充值到虚拟的账户中,随后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以此实现交易;第三方担保模式的P2P网贷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将P2P引入了保险公司的担保;“P2P 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指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是通过第三方个人先行放款给资金需求者,再由第三方个人将债权转让给投资者。
1.3 众筹模式
众筹就是大众筹资,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或特定的公众筹集项目资金的新兴融资方式,其回报方式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非实物。只要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模式获得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众筹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便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各项法规以及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
①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其产品的创新性、发展的草根性、同时本身具有的环境复杂性,导致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其合法性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结果出现了一些没有金融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经营金融业务,而且他们的融资行为都是以非法集资为目的的。②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与个人信用而建立的,比如网络融资平台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资金的募集者承担信用风险,但是由于我国的信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一旦发生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很难对网络金融服务者进行信用控制。③互联网系统安全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依托于安全的互联网系统而存在的,一旦互联网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那么互联网金融客户的个人利益就没办法得到保护。我国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互联网盗窃用户资产的事件,如杭州“跑酷金融”上线6天就遭到黑客攻击,被迫关闭;“余额宝”先后出现账户盗刷、用户资料泄露等事件。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地位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中介角色带来了巨大的弱化风险:一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作为金融中介角色的银行服务需求也必然会降低,因为不同需求客户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直接交易。二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信息的对等性越来越高,而银行的中介职能是依托信息的不对等而建立的,一旦信息出现对等交流后,银行的中介角色必然就会弱化。其次互联网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支付地位。第三方支付模式的运行改变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导致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弱化。
3.2 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
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拓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银行的垄断支付地位被打破,银行支付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资产的主要来源,而随着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开展,银行的垄断支付业务被打破了,银行的中坚业务受到严重的威胁,比如传统的水、电、气等缴费,已经绕开银行而独立进行资产转移;二是银行的基本信贷业务格局也被改变。目前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业务模式非常多,信贷用户不再依托银行渠道而实现自己的融资需要,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贷手续,而且网络信贷业务的手续更加便捷,种类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因此基于互联网信贷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新形势发展积极变革业务经营模式。
3.3 促使商业银行进入多元融合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金融界的边线界定,传统商业银行开始向证券、保险租赁等领域发展。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的合作范畴与深度也越来越广泛,形成了金融与金融的业务融合。同时银行也在积极拓展线上与线下的业务融合,尽可能提供增值延伸服务。通过银行的多元融合,促进银行的良性发展,提高银行的发展质量。
4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
4.1 转变经营理念,挖掘传统优势
首先,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清楚的认识互联网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影响,站在战略高度正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银行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其对银行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认清银行传统业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的改进;其次商业银行要充分挖掘传统优势。虽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银行部门要借助传统银行的安全系数高、风险可控性强、信用体系完善等优势,提高传统业务的服务质量,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4.2 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发展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融资为突破口,积极推广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一是积极发展网上支付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只有掌握网络市场,才能取得利润的新增长点,因此银行要积极拓展线上支付方式的创新,在现有的线上支付方式基础上向以实现线上收单、电子账单支付、跨行资金归集为一体的支付结算体系发展。
二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功能的不断完善,需要银行积极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银行,智慧银行是以满足客需求为前提而进行的业务流程的重塑,以此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3 加大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撑
首先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提高对互联网系统的监管力度,保护客户的金融信息,避免受到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其次要积极培养互联网金融业务文化重塑机制,积极开展有利于金融业务拓展的思想大讨论,通过良好的内部协作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对互联网市场的敏感度,进而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最后要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具备综合素质人才,只有具备了复合型人才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
当然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措施除了上述的几种之外,还包括: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注重道德风险、建立行业自律,规范竞争市场环境等等。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观念,以互联网思维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各种冲击与影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快实施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及建立“智慧型”网络银行等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网络业务发展,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关正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2]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我国互网金融得到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不断改变着金融生态环境。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行为的综合,并根据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三部分:一是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的互联网金融行为;二是互联网企业进行的互联网金融行为;三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进行的互联网金融行为。本文分别探讨了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发展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企业;传统金融机构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逐渐在我国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那么什么原因促使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是什么?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定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学界与业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行为,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而进行金融行为的综合,其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必将促进金融创新,给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形成了众多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根据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业务性质不同,主要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企业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互合作开展的互联网金融。
现阶段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信息化金融机构,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金融运行流程进行改造,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管理的逐渐电子化,形成银行信息化、证券信息化、保险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企业积极涉足金融领域,互联网企业开展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其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第三方付支付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2,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互联网金融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即发起人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从而获取公众的投资。3,p2p模式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资金需求者通过网站平台找到适格的贷款者,双方形成借贷关系。这种模式具有门槛低、成本低、信息透明的优点。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互合作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门户,其是指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信息,汇聚、搜索、比较金融产品,并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机理
我国互联网金融形成机理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激1 1.基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形成机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为其开展网上业务提供了技术基础。网上业务的快捷、高效、低成本促使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互联网化,于是基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逐渐形成。比如证券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展的网上商城、非现场开户、手机移动证券等多种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方式。
2.基于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形成机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网民数量的激增,网上交易的快捷、方便、可选择性吸引大量的消费群体,从而促使网上购物快速发展,网上购物规模不断扩大。而非面对面的虚拟交易的风险性限制了网上交易的发展,为解决这种困境,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了买卖双方网上交易的同步进行,解决了虚拟交易的风险性,从而促使网上交易的进一步发展,网购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网上交易规模的扩大,第三方交易平台逐渐积累大量的资金存量,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将这些存量资金进行投融资,逐渐涉足金融业务,基于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就慢慢形成。
3.基于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形成机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之间、传统金融机构之间、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占据市场份额,具有资金空间再匹配相对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与具有资金时间再匹配绝对优势的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开始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监管建议
基于上述模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而随着其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作为新的金融模式,随着业务的繁荣,互联网金融“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导致的风险问题越发突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认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明确监管目的,鼓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金融业和实体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发展是大势所趋。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因此,对其监管的目的在于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3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信息收集及处理、产品交付与风险防范、增进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而我国伴随着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金融业也正经历着一场由互联网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运行模式和市场结构。对此,金融界、学术界以及政府当局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研究,到底互联网金融会对中国的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传统金融行业该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值得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建设性意见,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所有金融业务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主要包括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所开展的线上服务,以及各类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而从狭义上说,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众筹模式、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随着第三方机构对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基于银行业自身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其观点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业务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方面。刘澜飚等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国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表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中介的替代作用较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1]李有星等人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比较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是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选择。[2]孙杰等人通过对比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的本质差异与各自挑战,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思路。[3]曹凤岐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四种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认为其是一种革命性新型金融。[4]王锦虹通过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影响较大,对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影响较小。[5]李渊博等人利用我国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模式具有替代效应。[6]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关键在于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渠道,更好地直接对接传统商业银行价值链的上下游,主要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理财产品、贷款业务、负债业务等方面进行渗透,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主体的经营业态、管理模式。
31互联网金融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吸收资金价值链上游客户存款,它既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基础,又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的基础。据统计,传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一直维持在未低于两位数的较高增长水平,但自2013年6月余额宝货币基金上线后,在2014年却出现个位数增长。据2014年上市银行年报统计,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下降了348%。与此同时,16 家上市银行存贷比持续上升,2014年年底平均存贷比为7145%,多家上市银行存贷比逐步逼近央行规定的75%上限。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我国在其带动下的货币基金,也在其后一年多来急剧上升,2013年6月我国货币基金总额只有3042亿元,而2014年12月我国货币基金总额增长为20865亿元,增长了686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规模与互联网金融产品数量的反向变动具有相关性,说明互联网金融正逐渐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会依据其客户黏性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性来满足处在资金价值链上游供给者的各种需求,甚至通过大数据挖掘的帮助下直接匹配资金价值链下游需求者。在互联网金融的这种持续影响下,处在资金价值链上游的供给者将绕开传统的商业银行,寻找更具有投资潜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这必将给创痛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较大冲击。
32互联网金融缩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为资金价值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根据2014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报告》,银行卡办理、结算与清算、业务等成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首先兴起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主要代表,再到之后的阿里小额贷款,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卡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支付成本低、付款便捷、账户管理数量不受限制等优势,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支持与使用。据艾瑞咨询报告,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逐年扩大,至2015年年底超过3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26%,而2015年“双十一”传统商业银行网银支付比例已下降到不足10%。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涉及很多在传统商业银行中所未运行的模式,包括福利管理、代扣保险费、垫付式“流水贷”等方面,并渗透到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正不断蚕食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结算收入。
33互联网金融占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是满足资金价值链下游客户贷款需求,且贷款业务相对于客户资金需求显得供不应求,暂时处在卖方市场。据《2015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占比仅为1851%,可见小微企业从传统商业银行中获取贷款的能力较弱。而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80万家,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中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呈现出比较优势,其在客户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资金成本方面能更好地满足资金价值链下游客户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逐渐占据商业银行在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
4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综上所知,面对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一方面,立足自身情况和竞争优势,制定实施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发展计划,以此来发展快速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先机。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和经营业态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向智能化网络银行的转型,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经营环境下的综合实力。
41商业银行智能转型
商业银行应按照互联网金融机制要求进行运行模式转型优化,更注重市场培育,而不过多强调收益。第一,商业银行应明确其在发展互联网金融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现有的客户基础、网点网络、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且处理好与第三方机构的竞合关系,实现线上支付、线上融资以及移动金融等业务领域的突破式发展。第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设功能齐全和产业链完善的自助银行。借助信息挖掘技术,推进客户资源和相关信息数据的积累,实现网络精准营销,以期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为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实现信息同步交互共享和精细化客户关系管理,进而形成以物理网点与信息网络并行、线上线下同步的客户开发与贴近营销网点式的布局。
42商业银行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合理把握与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中间商等参与方的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赢。在进行融合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问题:首先,合作对象应匹配。商业银行应基于共同需求、理念、发展思路的匹配程度寻找合适的互联网公司,使合作更加有效;然后,注重合作排他性,即商业银行应集中资源有效配置,选择适当数量的合作对象,并通过签订排他性协议促使双方共同积极地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再者,注重合作深度。合作双方不应流于表面,而应切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即深入到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领域;最后,注重合作平台建设。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应共同建立互联网金融合作委员会,并借此平台将双方合作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确保合作依托平台得到落实。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金融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具备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从广义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狭义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涉及货币的信用化流通支付的相关层面,也即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称为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传统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无法高效地应对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客户的业务要求,导致金融排斥。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突破地域限制,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缓解金融排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交易信息较对称。传统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获得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能够较全面了解对方的财力和信用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当贷款对象违约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违约成本。
资源配置去中介化。传统融资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信息经常不匹配。资金需求方无法及时得到资金支持,资金供给方不能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不再需要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撮合,可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去中介化作用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长期影响
降低交易成本。商业银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产生了巨额交易成本。据银监会披露,2012 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利润1.24 万亿元,12家上市银行实现利润8489亿元,占A股所有公司利润总额48.6%。12 家上市银行的人均职工薪酬达到惊人的45万元,在所有行业中位居第一。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互联网金融采取虚拟运作方式,即互联网金融运作时不依赖一个又一个的实体网点,只需网络终端设备与网络,加上少量人员,就可实现资金的划转和借贷,其固定成本与人工成本远远低于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程度降低了资金融通时的交易成本。
降低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降低资金融通时的信息不对称。首先,交易双方可在同一平台上直接交换个人信息,无需通过其他中介,有效降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消耗和磨损;其次,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关键信息;最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会留下大量的交易信息与交易痕迹,这些信息和痕迹类似于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中的抵押和担保,降低了双方的道德风险,有效保证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持续性。另外,互联网金融有大众性更强、重视客户体验等特点,可以推断,从长期上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壮大将直接威胁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
(二)短期影响
支付领域。支付是商业银行最原始的业务,银行现行的存、贷、汇等业务都是从支付业务衍生出来的。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从支付业务发端的,这直接威胁到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商业银行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的主要表现是第三方支付组织,它在网上交易中充当了类似于现实交易中商业银行的角色,是类商业银行。截止2013年8月28日,共有250 家第三方支付组织获得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小微信贷。小微信贷业务是在支付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的又一领域。我国互联网金融小微信贷的发展以阿里小贷最为典型。截止2013年5月20日,阿里小贷服务小微企业25万家,仅2013年一季度就发放120亿贷款。互联网科技企业依赖其强大的技术优势率先进入该领域,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小微信贷领域产生不利影响。互联网金融进入支付领域更多影响商业银行的现在,而互联网金融进入小微信贷将影响商业银行的未来。
中间业务。2013年,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余额宝的推出。余额宝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收益率比活期存款高、风险小等特点,一经推出给我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余额宝的推出是互联网金融涉足基金代销业务的经典案例。基金代销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一项。中间业务是一项表外业务,不用占用银行资金,却能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已开展了充话费、代交水电费等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正一步步被互联网金融公司所挤占。
三、传统银行业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一)提升传统业务优势
不容否认,当今银行在经济调控、风险控制、社会征信、庞大的线下客户及专业服务等方面还具有强大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弱性和缺失。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不断提升银行的传统业务水平,改进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存贷款流程等基础性金融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
(二)开拓电子、智能、移动银行
银行要加快转型步伐,提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工具功能,依托移动通讯、互联网,改进和开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iPad 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家族”业务,提供客户远程服务,向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北京银行已推出“直销银行”,光大银行推出“智能银行展示中心”,广发银行推出了“智能金账户”,具备自动余额理财、自动申购赎回货币基金、自动还信用卡等功能。这些环节均需银行开放端口和数据,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还很难实现。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合作
互联网线上天量客户以及大数据优势,对传统金融偏爱的线下模式形成巨大冲击。银行要取长补短,积极把握与互联网企业及平台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量大的特点,把握客户信用记录,提高客户信用评级精确度,了解客户购买力与消费习惯,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方案。近期,民生银行已与阿里在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开启合作战略,以传统基础金融优势激发互联网金融的新能量。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大数据征信;长尾效应;垂直化发展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发展迅猛,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对于其是一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还是将互联网渠道与传统金融简单加和的“伪”新金融,学界对此众说纷纭。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国内学者中,谢平等(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吴晓求(2014)则强调了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金融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认为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构建的、具有金融功能链且具有独立生存空间的投融资运行结构。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谢平等(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谱系概念,涵盖受到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影响,从各类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是一个弹性很大、极富想象空间的概念。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普遍接受互联网在互联网金融中起到的渠道作用,但是对于这种渠道作用的地位,却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这也是造成互联网金融市场地位争论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互联网模式入手,探究互联网金融是否是一种“新”金融,还是仅仅只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叠加。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信息化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以及互联网信用业务。
1.信息化金融业务
所谓金融信息化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金融企业提供较传统的软、硬件系统更为互联网化、高效化的技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金融服务。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个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通过信息化实现新的业务形态。
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是对原有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升级,比如网络银行、ATM业务等;二是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的创新发展,比如互联网货币基金(余额宝)等;三是为传统金融业务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比如基金网。
2.第三方支付业务
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收单。
网络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网络支付又可以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等模式。从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构来看,互联网支付业务占比增速显著放缓,而移动支付业务占比则呈现激烈扩张的趋势。未来第三方支付的蓝海仍然在于移动支付领域,其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崛起成就第三方支付的黄金十年,O2O商业模式或将成为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预付卡是指发卡机构以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可在发卡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预付卡购物是继信用卡之后出现的交易形式,是先付费再消费模式。预付卡的商业模式使得预付卡在销售和使用完毕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在途资金,即备付金。
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签约银行向商户提供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收单业务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转接清算机构。2013年央行颁布的《特约商户手续费惯例表》对银行卡收单手续费率进行了指导定价,根据商户类别餐娱类、一般类、民生类和公益类,按照1.25%、0.78%、0.38%和0%的手续费率进行定价。从POS终端的覆盖率来看,我国人均拥有POS机数量远低于国外,市场空间广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实现200台POS机/万人的保有量水平,而我国在2014年这一保有量水平仅为 50台/万人。
3.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信用业务指的是使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基于网络信任机制在互联网上完成资金融通的网络贷款、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
P2P是广为大众所知的一种互联网信用业务模式。作为普惠金融的主要参与者,P2P 切实填补了小额借贷的市场空白,但风险控制及业务模式是核心问题,P2P亟待转型。
互联网信用业务的另一代表是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是指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在线(即没有或仅有很少的线下网点)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提供贷款、转账汇款、存款以及理财等服务。2015年12月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中开始允许尝试网上开立银行账户以及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核查,但是仍然没有允许电子网络渠道可以开立具备存取现金等功能的账户,因此我国的互联网银行暂时仍不具备吸储能力,这也是制约互联网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依靠资本金、股权融资以及同业资金始终会对互联网银行的业务规模形成限制,若网上开立银行账户政策能够完全放开,其便捷的开户体验、低廉的吸储成本(几乎没有线下实体网点)将允许其通过提高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吸引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再通过在自己“能力圈”与战略合作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场景、信息及数据共享投放信贷等金融产品并进行多维度交叉风控。
三、互联网信用业务的关键在于业务的平台化。
业务平台化是指在海量用户基础上,构建多种类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其前提是用户海量,其表现形式是可以叠加多元金融产品,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即赚平台的钱。早在2013年,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就已经开始发力互联网金融领域,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生态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进一步完善生态体验、吸引新增流量、刺激流量的价值转化与变现的必然选择。当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核心平台(淘宝天猫、微信、京东商城)发展到当前的已经较为成熟的阶段后,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消费金融、支付、理财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日渐增长的金融需求改善客户体验,吸引新客户并通过提供短期信用影响用户的时间偏好刺激其进行消费(流量的价值转化与变现)。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征信、覆盖长尾客户、垂直化发展模式这三大方面与传统金融有很大差别,从而赋予了互联网金融“新”的闪光点,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
1.大数据征信
2014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有8.57亿,而有信贷记录的人3.5亿,仅占四成左右,数据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信息、养老保险缴费、公积金缴存信息三大主要维度。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支付工具与通讯软件,购物需求、出游偏好、交友圈等海量生活化信息也能成为重要数据源,帮助更全面分析个人信用。
成熟的互联网大企业,如BAT、京东、腾讯等,服务范围含括电商、通讯、支付、理财、信贷等多个领域,可以便利地收集多元数据,而其用户数量又具备基数大、粘性高、增长快等优势,满足征信系统对大数据量的基本要求。显性登记如个人注册信息,与隐性记录如网购数据和浏览记录两方结合,协助全方位的评价用户信用等级。除了自身业务的协助,通过多端口对接,数据来源还可快速连接外部信息源,如神州租车、证、法院的信用黑名单、婚恋网站等。
2.有效覆盖长尾客户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长尾客户,例如中低端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尽管国家长期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传统金融仍将中小企业排斥在客户范围之外。究其原因,银行服务中小微客户在成本收益上不匹配。同时,我国高度管制的金融体系导致民营资本很难获取传统的银行、券商和保险牌照,尽管2014年以来有放开态势但是国资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这就为传统金融机构天然减少了竞争。而直接融资的核准制、间接融资的抵押担保制度(本质是征信体系的缺乏与落后)、利率及汇率的不完全市场化体制(基准利率的存在、国家对外汇、利率市场的干预)、信贷资源或多或少的政策化属性都导致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天生就偏好重资产、大规模客户的批发资金业务。对信用风险识别难度更大(因为缺乏抵押担保物)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零售资金业务有很大的排斥心理。
互联网金融利用精准的场景定位和客户定位,借助互联网的快速扩散能力、大数据风控、产品设计的便捷性、灵活性为中小企业、个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如小贷、理财、消费金融等),掘金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的长尾市场。
3.垂直化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其业务往往是大而全的,发展模式是水平化扩张而非垂直化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必须要进行垂直化发展,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避开平台型互联网巨头BAT的锋芒,实行差异化定位,构筑藩篱防止巨头携流量优势“模仿―超越”。其次,垂直化更容易切中细分行业要点,与客户联系紧密,同时通过新技术、新使用场景、风控技术极度优化,更为有效地防范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Hou X, Gao Z, Wang Q. 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banking market discipline: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2016, 22:88-100.
[2]Sun J, He C. Internet Finance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al Bank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Big Data[J]. Finance & Economics, 2015.
[3]陈志武. 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 新金融, 2014(4):9-13.
[4]宫晓林.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3(5):86-88.
[5]马轶群. 互联网金融[J]. 港澳经济, 2016(19).
[6]谢平, 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新金融评论, 2015(42):168-168.
[7]周宇. 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 探索与争鸣, 2013(9):67-71.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范文6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互联网金融模式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富通为代表;第二种是近几年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众筹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种,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直接面向资金的所有者进行,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对存款业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种为大数据金融模式,该种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大数据金融模式充分的使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2.互联网金融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而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直面客户,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企业使用大数据和智能Agent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馈,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客户的业务请求,并且能够使客户养成特定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金融集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3.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最初的发展中,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扩展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深入的认识,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并且,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追捧,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形成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基金销售模式和P2P信贷服务,尤其是余额宝模式不仅具有传统存款的特点,并且具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动性,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开展其他业务活动的基础,余额宝和P2P信贷服务的出现,不仅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并且因为存款受到影响,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开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P2P贷款和众筹模式。P2P贷款和众筹模式的出现,为潜在的贷款需求企业和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与商业银行复杂的贷款手续不同的是,使用P2P贷款和众筹的方式进行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的流程也大为简化,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我国政策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业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费用较低,而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业务,手续复杂,不同的商业银行间办理支付业务时还面临较多的困难,而互联网金融服务有效的克服了商业银行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转变经营理念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产生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势必会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当转变现在的经营理念,积极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对银行的影响,并对技术变革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是商业银行有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挑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2.调整经营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话语权不断减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未能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互联网企业有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调整现有的经营策略,调整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定位,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更新战略规划,主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调整经营策略的过程中应当主动进行经营创新,提出新的经营策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3.提升管理能力
与商业银行庞大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使用智能Agent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与商业银行较低的业务办理效率和较高的业务办理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要获得竞争优势,就不得不提升管理能力,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4.拓展业务渠道
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应当积极拓展业务渠道,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具体而言,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主动的“触网”,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借助自身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巨大优势,积极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互联网获得新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积极的开发潜在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针对潜在客户的服务需求开发相应的业务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