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19-03
1 研究背景
1.1 发展现状
198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增长。然而,我国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6%,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现代服务业主要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依托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极具竞争力的部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逐渐显露出来。先进制造业包括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也包括采用更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改造后的制造业。根据国标行业分类,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行业列为先进制造行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荣晓华(2006)提出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的研究在国外尤为盛行。
Daniels(1985)通过对英国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研究,认为投资成本是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功能水平[2]。而有关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则最为丰富。
Miller(2001)的研究表明大伦敦区聚集了全英国最重要的服务业集群、伦敦市中心的商业集群、伦敦市区的金融服务业集群、伦敦区的电影、电视等媒体制作集群[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抢占技术高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S.E.Gouvea da Costa(2009)认为企业因为同竞争对手竞争的需要而谋求技术进步,但也应当根据自己本身的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先进制造技术[4]。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分析方面:龚唯平(2008)认为先进制造业是市场网络组织体系、生产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具有先进性的制造业生产系统[5]。
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评价方面:郭巍,林汉川(2010)选取北京市2008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评价各个制造业行业的先进性程度[6]。
由上可知,虽然国内外对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相关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是国内文献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来总结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采用数学模型、经济模型和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和预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研究较少。
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定量分析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我们对数据的研究主要从相关性及因果性出发,主要有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保证相关细分行业的相关性分析,我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2十年间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武汉市统计年鉴》。
现代服务业(S)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S2)、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S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S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S8)、教育(S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1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S12);先进制造业(M)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通用设备制造业(M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医药制造业(M6)
本文,我们选取各行业的增加值,并分别对其进行GDP平减。另由于本文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按1994不变价计算,用GDP价格缩减指数除以现价GDP,便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价格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2.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
2.2.1 相关性分析
根据1994~2012年的相关数据,武汉市生产业与制造业走势趋势大体相似,因此初步判断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运用SPSS相关性检验,我们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Pearson相关性达到0.992,因此可以认为两者高度相关。
2.2.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从定量角度说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互相推动,共同促进武汉市GDP的增长。
2.3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2.3.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1。
表中,现代服务业(S)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相关性系数为0.662,其他各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角度,我们可以认为,S与M各细分行业高度相关。
2.3.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以外的其他细分行业均互为因果。
2.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由于相关性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建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上才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对现代服务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细分行业,通过这些细分行业相关性与因果分析,探究具体情况。选取的细分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现代服务业这六个细分行业统计口径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数据具有连续性;②这六个细分行业总体GDP占现代服务业总体比重较大。
2.4.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
上表显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8、0.986、0.986、0.980、0.961、0.995,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存在显著相关。
2.4.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同样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在滞后为4时,导致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但是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整体GDP的增长,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没有关系。
先进制造业(M)与金融业(S3)互为因果,同期共同影响。先进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没有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明显、持续的单向影响。
先进制造业(M)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滞后期为4时,教育(S9)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交叉影响,滞后期为2时,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先进制造业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3时,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推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如此反复。
从相关性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存在显著相关。
2.5 细分行业间的关系
通过整体现代服务业GDP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GDP,整体先进制造业GDP与现代服务业部分行业GDP相关性与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大部分变量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和不同滞后期的因果关系。将先进制造业(M)与现代服务业(S)各细分行业相关性、因果关系分别分析,得到更明了的结果。
2.5.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
上表表明,S、M各细分行业间相关性系数大部分都在0.90及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各细分行业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5.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
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在滞后期为1时,都显著促进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增长;
在滞后期为3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促进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金融业(S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滞后期为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影响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GDP的提升。
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
在滞后期为3的时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是金融业(S3)GDP增长的推动因素,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GDP增长推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进步。
在滞后期为1时,它促进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其他行业的GDP增长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发展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③通用设备制造业(M3):
滞后期为1-3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房地产业(S4)都促进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反之则不成立,即这种影响只是单方向的;
在滞后期为1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而在滞后期为3时,通用设备制造业(M3)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通用设备制造业(M3)与教育(S9)的GDP增长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滞后期为1时互为因果。
④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
仅在滞后期为4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发展;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与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
滞后期为1-3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均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而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3时,推动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GDP的增长。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在滞后期为1时,导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进步。
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分别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GDP增长互为因果,在1-3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业(S3)的进步,而反过来,房地产业(S4),教育(S9)在滞后期为1-3时,影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增长。
⑥医药制造业(M6):
在滞后期为1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医药制造业(M6)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4时,医药制造业(M6)反过来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的发展;
医药制造业(M6)仅在滞后期为3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滞后期为1-3时,房地产业(S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均促进医药制造业的进步;
滞后期为1和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医药制造业(M6)的GDP增长;
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1时,促进医药制造业(M6)。
即医药制造业(M6)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没有必然的互为因果关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不同的滞后期对现代服务业某些细分行业有一定的单向或者交叉影响。
3 结 论
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细分到各个具体行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行业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从整体层面,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整体GDP增长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并且这种互为因果表现为同期影响,融合发展。
通过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六个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GDP增长与现代服务业GDP没有必然的同期因果关系外,先进制造业的其他五个细分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均在同期与现代服务业存在着显著的同期互为因果。
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整体与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都表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到各个细分行业,如果影响,整体层面的因果关系是由哪些细分行业之间的互为因果、单向因果或者交叉因果导致。通过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具体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整体行业间细分行业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 荣晓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 Peier W.Daniels.Sevice industries:a geographical appraisal[M].New York,1985.
[3] Miller,P.et al.Business clusters in the UK-a first assessment,Volume1,Main Report[R].Dept.of trade and Industry,2001.
[4] Sergio E.Gouvea Da Costa.Strategic selec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MT),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vision[J].IJCAT,2009,(27).
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医药制造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1-0045-04
医药制造业是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行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大幅上升。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规模较小,仅占全球医药市场2%左右的份额,但增长速度达28%,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据统计,2004年世界第一大药品市场的美国,其销售额达248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额的45%,而中国仅排在全球药品市场的第9位,销售额仅为9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额的2%。可见,中国的医药制造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SCP框架来分析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该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度
中国的医药制造业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小,集中度低。2004年中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风潮并未对行业集中度产生较大影响,行业市场集中度依旧较低。从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来看,2004年医药制造业中前5企业占市场份额的10.40%;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药制造业前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为42%,世界医药市场上前20强占据全球市场66%的份额。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200强制药企业排行榜中,位列23位的“辉瑞”同期销售额为525.2亿美元,位列194位的“安进”同期销售额为105.5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制药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同期销售额仅为9.74亿美元。
(二)产品差异化
中国的医药制造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目前在中国的药品市场上,一方面,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药品大量过剩,造成了同行业的过度竞争,引发价格战;另一方面,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药品严重不足,造成国产药的空缺。正是因为中国医药制造业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价格竞,争上,其产品多为仿制药,独创性差,产品质量、技术差别化竞争不明显。据统计,2004年中国医药产品市场结构中仿制药的比重高达67%,如全国生产克拉霉素制剂的厂家有35家。
(三)进入和退出壁垒
按照施蒂格勒的观点,进入壁垒是指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医药制造业是竞争性行业,相对于自然垄断行业而言进入壁垒较低,但其经济壁垒较高,经济壁垒主要是产品的差异化,药品的技术含量高,要求新企业比老企业提供疗效更好的产品。中国的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较低,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关于医药方面的立法和制度不完善,受市场失灵和地方、部门利益影响,人为地降低医药制造业的进入壁垒,许多企业盲目上项目,造成“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众多的不合理市场结构;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医药制造业原创药较少,大部分为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基本不存在药物研发成本,同时药品差异性较小,生产的技术要求较低,因此,企业进入的成本壁垒和技术壁垒均较低。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相对于自然垄断行业而言,医药制造业的退出壁垒较低,特别是行政法规壁垒更为宽松。近年来,中国的医药制造业多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再加上药品需求过旺和地方、部门利益的影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退出壁垒被人为地降低,造成了中国药品市场的混乱。
二、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企业行为
(一)定价行为
中国普遍存在药价虚高现象,“看病贵、看病难”是老百姓关注的切身问题。据统计,2003年,中国患病人次数为50.8亿,与1993年相比增加7.1亿人次;因病就诊人次数为48亿,比1993年减少5.4亿人次。城乡居民48.9%有病不去就诊,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在城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比例为30%,成为第一位的致贫原因。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在于:(1)药品价格体系和药品定价政策尚待完善,由于中国尚未建立成本制约机制,因而所定药品价格未能反映药品生产经营的真实成本。有的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改换药品包装剂型或名称等形式,打着所谓“新药”的幌子变相提价。(二)药品生产企业竞争激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在终端促销上,导致药价攀升。(3)长期以来形成的医疗机构以药补医体制,药品收入仍占医院收入的较大比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为增加收入开大处方、用高价药,药品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4)药品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由于只是在医疗机构内部实行分开核算,医疗机构仍可以通过销售药品获得15%以上的加成收入,(5)医疗机构执行国家定价,同时医保定点药店数量十分有限,一些低价位疗效好的常用药不在医保范围内。
(二)广告行为
医药制造业本身是一个竞争性行业,广告行为是其在市场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非价格竞争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广告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信息披露。当然,广告既可以传达一些确凿的事实,也可以为企业、产品和品牌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医药制造企业也不断地增加广告支出,这在提供必要信息减少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药品的主观差别化程度,有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又影响了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绩效。如2001年底,医药制造业共有3488户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24.4亿元,广告费用支出61.1亿元,每万元销售收入的广告费用为317.7元,恰好是工业平均水平的9倍。但同时,中国医药制造业虚假广告问题也较为突出。据统计,2004年1月~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了50个电视台(频道)的41281次药品、医疗器械电视广告,违法率为59%;2004年6月~8月共监测98份报纸的7315个药品广告,违法率为95%。可见,为了追逐利润,中国医药制造企业一方面纷纷通过加强广告的投放量来移动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另一方面也有着严重的刻意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兼并行为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兼并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整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商业规则。中国医药业的最大问题在于制药企业数量多但是单个企业的规模很小。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巨型制药企业的竞争,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亟需改善,并购与整合是切
实可行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大制药企业之间收购合作之风盛行,目标主要是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占领市场。2000年初,英国制药两大巨头――葛兰素威康与史克必成宣布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集团。2004年,中国医药企业并购市场异常火爆(见图1),出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整合,大量资本在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对手或不同区域的企业间流动。一方面,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加剧,制造业领域并购重组普遍加快;另一方面,医药产业属于高增长产业,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对资本流入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医药产业属于国家政策支持并购重组的主要产业,为提高医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格局,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并购重组将进一步升级。
三、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绩效
中国是世界第九大药品市场,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持续上升,经营效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据统计,200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387.29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1388.39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200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13亿元,同比增长16.80%,但和国际水平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200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产品全部销售收入不及美国第一大制药公司――辉瑞销售收入(525.16亿美元)。200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306.38亿元,同比增长11.74%,增幅大幅下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中国医药制造业整体效益和发展能力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药品价格下降、出口退税降低等因素影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还处于较高水平(如图3所示)。
四、促进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中国的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进入壁垒不高及产品差别化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采取了变相压低产品价格的措施来扩充自己的市场份额。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整个行业内企业利润规模有限,在有限的利润规模下,企业难以拿出足够的财力从事创新研发,只能进行重复生产和模仿创新产品生产,这进一步导致行业内的低水平竞争、创新研发能力弱的竞争格局。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推进医药制造业的并购和重组
中国医药制造业具有“一小二多三低”的特点。一是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企业数量多,产品低水平重复多;三是大部分生产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是实行大企业战略,一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基于市场的并购和重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制药企业6000多家中,大型企业只有300余家,还有1000多家企业仍在亏损中挣扎。此外,世界排名前25位的跨国制药公司有20家已进入了中国。由此可见,中国医药制造业必须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加大医药制造业的R&D投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但目前,一方面,中国新药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新药研究预期回报率低;另一方面,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这些都造成中国医药制造业普遍存在着R&D投入不足的问题,生产的药品基本上都是仿制药,如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中国的7倍。2001年,中国投入的医药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因此,中国医药制造业必须提高R&D投入和加强R&D经费的管理,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拓展技术能力的获取途径。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来解决当前的R&D能力不足,二来逐渐培养核心能力,促使研发活动内部化。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的政府管制
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3
1 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其持续扩张的能力,可通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来反映,具体测定方法参见文献1。
1.1 市场上风:全国排名第七,呈减弱趋向(见表1)
表1全国前7位省市产业品市场占有率 单位:%
附图
资源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有关数据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版。)
1.2 竞争上风:全国排名第十,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亦呈减弱趋向(见表2)
表2全国前10位省市产业竞争上风系数表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1.3 竞争力综合分析
1.3.1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向。河北省2000年产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上风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竞争上风低于市场上风。从整体看,和1999年相比,2000年河北省产业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位未变,但尽对数下降了0.13个百分点;竞争上风系数降低了1个位次,下降3个百分点,说明我省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都有所降低,潜伏竞争上风更低于显在市场上风,竞争后劲不足。
1.3.2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和先进省市的差距正在拉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近三年的竞争力指标计算的标志变动度显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上升趋向,表明我国各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离散程度正在加大。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和先进省份的差距也正在加大,(见表1,表2)
1.3.3 占全省产业产值4/5强的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偏低。从河北省产业的竞争力结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上风系数为1.61,均远远高于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但公用业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垄断上风获得的;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高于河北省产业整体市场占有率,竞争上风系数为0.92,和全省产业整体水平相当,但采掘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资源上风获得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上风系数为0.88,均低于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而制造业的竞争力基本上是靠市场竞争获得的;从河北省产业的构成看,2000年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7.38%、84.45%和8.17%;因此,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上风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产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见表3)。
表3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结构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编《河北经济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统计出版社,2001年。
注:公用业指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给业。
2 河北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2.1 市场上风:全国排名第八,落后于本省产业(见表4和表1)
表4 全国前8位省市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 单位:%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全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各地区制造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离散程度高于产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见表5)
表5 中国地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标志变动度(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2 竞争上风:全国排名第十,低于是全国均匀水平,亦低于本省产业(见表6和表2)
表6 全国前10位省市制造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3 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分析
2.3.1 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低,竞争后劲不足。河北省2000年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为3.69%,略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8位,比产业低一个位次,指标值比产业低0.38个百分点;竞争上风系数为0.88,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和产业排名相同,但指标值低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竞争力低于产业,而在制造业内部,潜伏竞争上风低于显在市场上风。
2.3.2 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相对落后,适销性较差。影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是产销率因子较低,为0.96,全国排名第23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二是增加值率因子较低,为0.91,全国排名第19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落后、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3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分析
3.1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水平分析
3.1.1 市场上风分析
在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中,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同行业省市区均匀水平(3.23%)的有16个,占行业总数的57%;按市场占有率降序排列,依次为: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10.29%)、医药制造业(6.92%)、食品制造业(6.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6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23%)、造纸及纸制品业(4.93%)、饮料制造业(4.81%)、金属制品业(4.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40%)、纺织业(4.38%)、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4.32%)、橡胶制品业(3.77%)、专用设备制造业(3.7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55%)、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3.53%)、食品加产业(3.44%),上述16个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上风,尤其是前5个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市场上风明显。但上述16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等9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低于全国均匀水平( 1.00),处于竞争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0.46%)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0.58%)两大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二,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应选择重点产品突破口,加大拓展市场的力度,进步其市场份额,提升其市场上风。
3.1.2 竞争上风分析
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进行降序排列
,高于全国均匀水平(1.00)的行业有8个,占29%,依次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54)、食品制造业(1.2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23)、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1.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1.16)、食品加产业(1.01)、造纸及纸制品业(1.09)、橡胶制品业(1.00),上述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上风;尤其前5个行业,竞争上风系数高于全国均匀水平10%以上,竞争上风明显。但上述8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呈现市场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影响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42)和电子及通讯制造业(0.61)两大行业,竞争上风系数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三,在全国同行业中明显处于竞争劣势,有关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力办法,重点培育这些行业的竞争上风。3.1.3 规模上风分析
在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也应该是在本区域内有一定产出规模的行业,只有一定的产出规模,才可能在全国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行业发展才可能形成公道的规模经济,并在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终极增强本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带动整个省区的经济竞争力提升。
我们用省内行业增加值构成来反映行业产出的相对规模,河北省制造业29个行业中,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均匀水平(3.45%)的行业有11个,依次为: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19.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96%)、纺织业(7.32%)、医药制造业(4.41%)、金属制品业(4.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86%)、食品制造业(3.65%)、饮料制造业(3.54%)、普通机械制造业(3.54%);其中,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4个行业的产出构成超过5%,可称得上河北省制造业的支柱行业,规模上风明显。但在上述11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呈现市场劣势,它们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9%)、普通机械制造业(2.71%);上述11个行业中,除了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外,其余9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反映了我省制造业的生产及结构存在着较大的新题目,即生产规模较大的行业,竞争上风普遍较低。若长此以往,则原有的规模上风也/!/会丧失。
3.1.4 竞争力综合分析
我们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从市场占有率、竞争上风系数和产出的构成进行分类,编制成三维象限表(见表7),以对河北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
表7 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分类表(2000年)
附图
注:带*者为构成超过全省行业均匀水平(3.45%)的行业。
第Ⅰ象限:同时具有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的行业,有7个,占行业总数的25%,依次是: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产业,这7个行业是河北省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属于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中首选的上风行业;其中,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同时具有市场上风、竞争上风和规模上风,是河北省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但需注重,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总量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行业增长空间较小,但高技术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高质量产品的开发是进步其竞争力的关键;食品制造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上风,且随着人民收进水平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市场容量空间较大,应扩大其规模上风,进一步进步竞争力;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上风,从发展趋向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进步,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且具有明显的出口上风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对该行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进步和名牌效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上升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第Ⅱ象限:竞争上风系数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但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均匀水平的行业,有9个,占行业总数的32%,依次为: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上述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上风,但竞争上风较低,应重点培育竞争上风。尤其是,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上风和规模上风,竞争力的进步具有良好的基础;其中,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业,随着人民收进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进步和医疗保健需求的进步,未来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向,因此,应捉住市场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竞争上风;纺织行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总量过剩,但高质量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应把竞争上风的培育重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和高质量、高档次产品的开发上。 第Ⅲ象限:竞争上风系数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但市场占有率低于全省均匀水平的行业,只有1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
第Ⅳ象限: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的行业,有11个(见表7),占全省行业总数的39%。值得注重的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母机且作为河北省支柱产业的机械制造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行业,除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以外,其余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都低于全国均匀水平,明显处于市场劣势和竞争劣势;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无论是市场上风,还是竞争上风,在全省都排倒数第一至第三。这种状况,不仅对我省当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将对我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现代化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从市场占有 率、竞争上风系数和产出规模三方面综合考虑(市场占有率或竞争上风系数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且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均匀水平),河北省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上风行业是: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产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12个行业;上述行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总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对这12个上风行业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征,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进步其竞争力,以带动全省制造业竞争力的进步。而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固然目前竞争力较弱,但由于这些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也应给予较多关注,选好突破口,培育竞争上风。
3.2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现将2000年作为报告期,1993年作为基期,对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以观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向。
3.2.1 市场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4.07%,同1993年的4.08%相比,变化不大;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3.69%,同1993年的3.86%相比,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上风呈下降趋向。在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上升的行业共有12个,占行业总数的43%,不足二分之一。按上升的百分点降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制造业(3.43)、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2.7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9)、医药制造业(2.20)、饮料制造业(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0.85)、食品加产业(0.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7)、纺织业(0.20),造纸及纸制品业(0.1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3)。在河北省制造业水平分析中提出的12个上风行业中,除了橡胶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制造业、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6个行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上风上升明显。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河北省上风行业的市场上风变动趋向。(见图1)。
附图
3.2.2 竞争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9257,比1993年的0.87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8783,比1993的0.8654上升了1.29%;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竞争上风系数上升的有20个,占行业总数的71%,超过三分之二,表明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上风有所上升;按上升率(百分比)降序排列,超过10%的行业有13个,依次为: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1.92%)、食品制造业(73.49%)、食品加产业(39.3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3.35%)、造纸及纸制品业(29.2%)的进步。而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固然目前竞争力较弱,但由于这些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也应给予较多关注,选好突破口,培育竞争上风。
3.2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现将2000年作为报告期,1993年作为基期,对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以观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向。
3.2.1 市场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4.07%,同1993年的4.08%相比,变化不大;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3.69%,同1993年的3.86%相比,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上风呈下降趋向。在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上升的行业共有12个,占行业总数的43%,不足二分之一。按上升的百分点降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制造业(3.43)、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2.7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9)、医药制造业(2.20)、饮料制造业(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0.85)、食品加产业(0.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7)、纺织业(0.20),造纸及纸制品业(0.1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3)。在河北省制造业水平分析中提出的12个上风行业中,除了橡胶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制造业、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6个行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上风上升明显。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河北省上风行业的市场上风变动趋向。(见图1)。
附图
3.2.2 竞争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9257,比1993年的0.87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8783,比1993的0.8654上升了1.29%;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竞争上风系数上升的有20个,占行业总数的71%,超过三分之二,表明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上风有所上升;按上升率(百分比)降序排列,超过10%的行业有13个,依次为: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1.92%)、食品制造业(73.49%)、食品加产业(39.3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3.35%)、造纸及纸制品业(29.2%)、饮料制造业(25.7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24.2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3.95%)、纺织业(17.6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6.71%)、金属制品业(15.77%)、家具制造业(14.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20%),上述行业竞争上风上升明显。在我省11个上风行业中,除了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下降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都上升了,其中,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6个行业的上升率超过10%。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河北省上风行业的竞争上风变动趋向。(见图2)
附图
3.2.3 竞争力综合动态分析
将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的变动综合起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市场份额2000年比1993年降低了4.4%,竞争上风系数上升了1.48%,因此,从总体看,河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得到提升。从制造业内部各行业来看,按性质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见表8):
表8 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动态分类表(1993-2002年)
附图
注:带者为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上风行业”。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竞争力的目前状况、动态变化以及横向对比等实证探究,可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4.1 从总体看,河北省2000年产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上风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从纵向看,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竞争上风系数进步了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有所进步,但近三年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均处于下降态势;从横向看,和邻省山东、和东部沿海先进省市差距较大且有扩大趋向;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尽对竞争上风处于下降态势。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加速河北省产业化进程确当务之急。 4.2 从河北省产业的竞争力结 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上风系数为1.61;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竞争上风系数为0.92;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上风系数为0.88;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上风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产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制造业的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是进步河北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4.3 从制造业内部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新题目:
其一,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上风行业,主要分布在冶金、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低的传统产业中,而分布在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高或未来具有高速增长趋向的行业很少,这是导致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长期以来难以进步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制造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是进步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其二,作为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母机的机械电子产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且呈动态下降趋向;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在全省28个行业中分别为倒数第一、第三,其竞争上风系数尚不足全国均匀水平的二分之一,明显处于竞争劣势,这不仅对当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推进河北省产业化进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选好产品和技术突破口,加强和***13所和54所的合作,发挥省所合作上风和环京津上风,使其融进京津同行业的产业链中,着力培育行业竞争上风。
其三,河北省支柱产业中的医药、建材、化工、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从而对全省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这些行业的竞争上风。
4.4 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深进发展使得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面临深刻的战略性重组,凭借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阵地。能否顺应便全球化的浪潮,捉住WTO的历史机遇,制定相应策略,推进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是影响我省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我省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转移,进步制造业的技术和治理水平,使其切实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现代化的主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上风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目经济技术经济探究,2001,(5).
[2]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产业竞争力报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1).
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4
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进行分析,投入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产出主要采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指标进行分析。
(一)R&D投入分析
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9.18%。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29.69%,年均增长率最低的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只有10%左右。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为了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资力度。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属于国家垄断性的大型企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动力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投资,导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所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局面。在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所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64%,年均增长29.69%。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现有研发经费发展规模还是增长潜力方面都占很大优势,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及发展空间的行业。同时也应注意到新产品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要想提高R&D产出效率仅靠增加投入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考虑产出方面的问题。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虽然它所占比重还不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3,但是因为有着较高的年均增长率,所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具有的规模与增长优势仍是不可忽视的。至于其他三个行业,所占有的比重几乎相差不大,只有医药制造业所占比重偏低,然而其年均增长率却胜于其他两个行业,总体来说这三个行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方面还存在不足。
2.R&D经费内部支出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了64%,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17%,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到2%,而且近年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对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全部R&D内部经费支出的比重很低,年均增长率只有17%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行业。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风险大,回报率低,对于大部分大型企业来说,远不如技术引进和研发外包来得迅速,所以才会出现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缓慢、占比低下的现状。
(二)R&D产出分析
1.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一个重要的R&D产出指标。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高的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R&D效率来说,投入高、产出大,也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达到了高效。
2007年比重分析也可以看出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少的也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说明,产出和投入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多的产出高;反之,则产出低。
2.专利申请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专利申请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达到50%左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仅次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数大,虽然年均增长率低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可是在数量上仍远远高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是由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早,发展速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快。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很快,可是起步较晚,较高的研发投入也产生了较高的研发产出,使近年来专利申请数迅速增加。增长率排在第3位的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申请数也取得了迅猛增长。最低的是医药制造业,由于其基数较大,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前期发展较为迅速,当发展达到一定速度,即使增加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也增长缓慢。再者,医药制造业近年来出现的无序的市场秩序,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大量模仿复制的出现,使大型企业没有动力从事研发活动,这可能是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增长率较为缓慢的原因。增长较为明显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余4个行业增长速度大致相同。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所有专利申请数中,占比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到了80%以上;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远远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不到10%;其余3个行业的总和仅相当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2007年专利申请数的占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行业。
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5
1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其持续扩张的能力,可通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来反映,具体测定方法参见文献1。
1.1市场优势:全国排名第七,呈减弱趋势(见表1)
表1全国前7位省市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单位:%
附图
资源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有关数据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版。)
1.2竞争优势:全国排名第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亦呈减弱趋势(见表2)
表2全国前10位省市工业竞争优势系数表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1.3竞争力综合分析
1.3.1河北省工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河北省2000年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优势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竞争优势低于市场优势。从整体看,与1999年相比,2000年河北省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位未变,但绝对数下降了0.13个百分点;竞争优势系数降低了1个位次,下降3个百分点,说明我省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都有所降低,潜在竞争优势更低于显在市场优势,竞争后劲不足。
1.3.2河北省工业竞争力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正在拉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近三年的竞争力指标计算的标志变动度显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的离散程度正在加大。河北省工业竞争力与先进省份的差距也正在加大,(见表1,表2)
1.3.3占全省工业产值4/5强的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偏低。从河北省工业的竞争力结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优势系数为1.61,均远远高于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但公用业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垄断优势获得的;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高于河北省工业整体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为0.92,与全省工业整体水平相当,但采掘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资源优势获得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优势系数为0.88,均低于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而制造业的竞争力基本上是靠市场竞争获得的;从河北省工业的构成看,2000年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7.38%、84.45%和8.17%;因此,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工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见表3)。
表3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结构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编《河北经济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统计出版社,2001年。
注:公用业指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河北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2.1市场优势:全国排名第八,落后于本省工业(见表4和表1)
表4全国前8位省市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单位:%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全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各地区制造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离散程度高于工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见表5)
表5中国地区工业、制造业竞争力标志变动度(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2竞争优势:全国排名第十,低于是全国平均水平,亦低于本省工业(见表6和表2)
表6全国前10位省市制造业竞争优势系数(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3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分析
2.3.1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低,竞争后劲不足。河北省2000年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为3.6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8位,比工业低一个位次,指标值比工业低0.38个百分点;竞争优势系数为0.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与工业排名相同,但指标值低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竞争力低于工业,而在制造业内部,潜在竞争优势低于显在市场优势。
2.3.2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相对落后,适销性较差。影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是产销率因子较低,为0.96,全国排名第23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二是增加值率因子较低,为0.91,全国排名第19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落后、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3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分析
3.1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水平分析
3.1.1市场优势分析
在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中,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同行业省市区平均水平(3.23%)的有16个,占行业总数的57%;按市场占有率降序排列,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10.29%)、医药制造业(6.92%)、食品制造业(6.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6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23%)、造纸及纸制品业(4.93%)、饮料制造业(4.81%)、金属制品业(4.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40%)、纺织业(4.38%)、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4.32%)、橡胶制品业(3.77%)、专用设备制造业(3.7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55%)、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3.53%)、食品加工业(3.44%),上述16个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尤其是前5个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市场优势明显。但上述16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等9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处于竞争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46%)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0.58%)两大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二,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应选择重点产品突破口,加大拓展市场的力度,提高其市场份额,提升其市场优势。
3.1.2竞争优势分析
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进行降序排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的行业有8个,占29%,依次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54)、食品制造业(1.2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6)、食品加工业(1.01)、造纸及纸制品业(1.09)、橡胶制品业(1.00),上述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前5个行业,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竞争优势明显。但上述8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市场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影响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42)和电子及通信制造业(0.61)两大行业,竞争优势系数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三,在全国同行业中明显处于竞争劣势,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培育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
3.1.3规模优势分析
在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也应该是在本区域内有一定产出规模的行业,只有一定的产出规模,才可能在全国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行业发展才可能形成合理的规模经济,并在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增强本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带动整个省区的经济竞争力提升。
我们用省内行业增加值构成来反映行业产出的相对规模,河北省制造业29个行业中,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3.45%)的行业有11个,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96%)、纺织业(7.32%)、医药制造业(4.41%)、金属制品业(4.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86%)、食品制造业(3.65%)、饮料制造业(3.54%)、普通机械制造业(3.54%);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4个行业的产出构成超过5%,可称得上河北省制造业的支柱行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在上述11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市场劣势,它们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9%)、普通机械制造业(2.71%);上述11个行业中,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外,其余9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了我省制造业的生产及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即生产规模较大的行业,竞争优势普遍较低。若长此以往,则原有的规模优势也会丧失。
3.1.4竞争力综合分析
我们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从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和产出的构成进行分类,编制成三维象限表(见表7),以对河北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
表7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分类表(2000年)
附图
注:带*者为构成超过全省行业平均水平(3.45%)的行业。
第Ⅰ象限:同时具有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有7个,占行业总数的25%,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工业,这7个行业是河北省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属于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中首选的优势行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同时具有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是河北省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但需注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量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行业增长空间较小,但高技术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高质量产品的开发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食品制造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优势,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市场容量空间较大,应扩大其规模优势,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且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对该行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名牌效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上升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第Ⅱ象限: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有9个,占行业总数的32%,依次为: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上述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竞争优势较低,应重点培育竞争优势。尤其是,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竞争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基础;其中,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未来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应抓住市场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竞争优势;纺织行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总量过剩,但高质量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应把竞争优势的培育重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和高质量、高档次产品的开发上。
第Ⅲ象限: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市场占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只有1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第Ⅳ象限: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有11个(见表7),占全省行业总数的39%。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工业母机且作为河北省支柱产业的机械制造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行业,除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处于市场劣势和竞争劣势;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无论是市场优势,还是竞争优势,在全省都排倒数第一至第三。这种状况,不仅对我省当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将对我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现代化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从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和产出规模三方面综合考虑(市场占有率或竞争优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河北省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12个行业;上述行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总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对这12个优势行业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提高其竞争力,以带动全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虽然目前竞争力较弱,但由于这些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也应给予较多关注,选好突破口,培育竞争优势。
3.2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现将2000年作为报告期,1993年作为基期,对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以观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势。
3.2.1市场优势动态分析
河北省工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4.07%,同1993年的4.08%相比,变化不大;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3.69%,同1993年的3.86%相比,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优势呈下降趋势。在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上升的行业共有12个,占行业总数的43%,不足二分之一。按上升的百分点降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制造业(3.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9)、医药制造业(2.20)、饮料制造业(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85)、食品加工业(0.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7)、纺织业(0.20),造纸及纸制品业(0.1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3)。在河北省制造业水平分析中提出的12个优势行业中,除了橡胶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6个行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优势上升明显。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河北省优势行业的市场优势变动趋势。(见图1)。
附图
3.2.2竞争优势动态分析
河北省工业竞争优势系数,2000年为0.9257,比1993年的0.87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优势系数,2000年为0.8783,比1993的0.8654上升了1.29%;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竞争优势系数上升的有20个,占行业总数的71%,超过三分之二,表明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有所上升;按上升率(百分比)降序排列,超过10%的行业有13个,依次为: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1.92%)、食品制造业(73.49%)、食品加工业(39.3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3.35%)、造纸及纸制品业(29.2%)、饮料制造业(25.7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2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3.95%)、纺织业(17.6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6.71%)、金属制品业(15.77%)、家具制造业(14.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20%),上述行业竞争优势上升明显。在我省11个优势行业中,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都上升了,其中,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6个行业的上升率超过10%。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河北省优势行业的竞争优势变动趋势。(见图2)
附图
3.2.3竞争力综合动态分析
将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动综合起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市场份额2000年比1993年降低了4.4%,竞争优势系数上升了1.48%,因此,从总体看,河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得到提升。从制造业内部各行业来看,按性质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见表8):
表8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动态分类表(1993-2002年)
附图
注:带者为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优势行业”。
4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动态变化以及横向对比等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4.1从总体看,河北省2000年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优势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从纵向看,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竞争优势系数提高了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但近三年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处于下降态势;从横向看,与邻省山东、与东部沿海先进省市差距较大且有扩大趋势;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竞争优势处于下降态势。因此,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竞争力,是加速河北省工业化进程的当务之急。
4.2从河北省工业的竞争力结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优势系数为1.61;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竞争优势系数为0.92;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优势系数为0.88;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工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制造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是提高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
4.3从制造业内部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其一,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优势行业,主要分布在冶金、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低的传统产业中,而分布在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高或未来具有高速增长趋势的行业很少,这是导致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长期以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制造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是提高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其二,作为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母机的机械电子工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动态下降趋势;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在全省28个行业中分别为倒数第一、第三,其竞争优势系数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明显处于竞争劣势,这不仅对当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推进河北省工业化进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选好产品和技术突破口,加强与信息产业部13所和54所的合作,发挥省所合作优势和环京津优势,使其融入京津同行业的产业链中,着力培育行业竞争优势。
其三,河北省支柱产业中的医药、建材、化工、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的竞争优势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对全省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
4.4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面临深刻的战略性重组,凭借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阵地。能否顺应便全球化的浪潮,抓住WTO的历史机遇,制定相应策略,推进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是影响我省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我省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其切实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现代化的主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5).
[2]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1).
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6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河北省作为京畿大省,建立创新型省区势在必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很多,已有文献大多数侧重于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少数是对区域企业创新特征、趋势和能力的研究。由于行业种类各异以及数据获取的困难性,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的定量研究较少。
笔者依据河北省企业创新调查的翔实数据,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探求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结构特征,挖掘出影响不同行业间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为河北省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河北省企业创新基本情况分析
创新指本企业推出了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或工艺,或采用了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或营销方法,具体包括四种类型: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其中,产品创新指企业推出了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工艺创新指企业采用了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或辅活动。组织(管理)创新指企业采取了此前从未使用过的全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涉及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或外部关系等方面。营销创新指企业采用了此前从未使用过的全新的营销概念或营销策略,主要涉及产品设计或包装、产品推广、产品销售渠道、产品定价等方面。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的调查说明,此次调查的范围为国民经济中创新活动相对活跃的部分行业,主要是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未包括第一产业,服务业中有部分细分行业也未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规定行业范围内的企业法人。本课题组依据河北省统计局提供的调查范围内有关数据,对河北省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范围与调查范围一致。
(一)两大产业的企业创新总体情况分析
此次河北省统计局提供的调查数据范围,从产业看,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又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两个大类行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在各大行业类别下又可再细分为多个子行业。笔者首先对两大产业总体的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见表1。
表1显示,从总体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实现创新的企业个数较多,所占比重较高,企业创新能力较强;第三产业实现创新的企业比重较低,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实现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但其分母基数很小;工业中实现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略低于建筑业,但其分母基数很大,因而,工业是河北省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从整体上来看,河北省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为41%,还不到一半,说明河北省企业创新能力总体水平还偏弱,有待提高。
(二)细分行业的企业创新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产业分类标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可细分为96个子行业(三级分类)。由于此次企业创新调查的范围为国民经济中创新活动相对活跃的部分行业,而非全部行业。因此,笔者只针对进行了创新调查的69个三级子行业进行分析。
对69个细分行业的原始数据加工处理的结果显示①,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总数所占比重高于全省总体平均水平(41.01%)的行业有40个,占行业总数的58%,超过一半;在这40行业中有27个行业属于工业(其中有26个属于制造业,1个属于采矿业),在40个行业中占了70%;有3个行业属于建筑业,8个属于服务业,比重分布见图1。
细分行业中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总数所占比重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0%),货币金融服务(89%),保险业(70%),烟草制品业(6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7%),医药制造业(6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4%),专用设备制造业(58%),食品制造业(57%),仪器仪表制造业(57%),上述10个行业中第一个属于采矿业,第二和第三个属于服务业,其余7个都属于制造业,这些行业是河北省创新能力最强的行业,但需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只有2个企业,烟草制品业只有3个企业,行业规模太小,比重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其行业创新能力。
细分行业中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总数所占比重排名后十位的行业依次是:管道运输业(0),资本市场服务(0),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0),道路运输业(18.4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1.05%),装卸搬运和运输业(21.58%),仓储业(22.35%),批发业(23.31%),商务服务业(23.4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4.51%),这10个行业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2个行业属于采矿业,其余8个行业都属于服务业。
上述分析表明,工业的总体创新能力高于服务业,工业中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又高于采矿业和电热水气制造业,制造业子行业多,规模大,对全省创新能力的影响巨大。因此,有必要对制造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制造业31个子行业中,有26个子行业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总数所占比重高于全省总体平均水平(41.01%),而在这26个子行业中,比重超过50%的子行业有13个,依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6.67%),烟草制品业(66.67%),医药制造业(65.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3.58%),专用设备制造业(58.50%),食品制造业(57.46%),仪器仪表制造业(56.99%),家具制造业(56.29%),汽车制造业(55.2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54.30%),化学纤维制造业(53.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51.3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1.25%)。上述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共5个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31个子行业中,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总数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子行业只有5个,依次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30.77%),纺织业(36.2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7.2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8.18%),纺织服装、服饰业(39.61%),其中排在最后一位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的比重仍高于服务业平均比重。上述情况反映出河北省制造业的总体创新能力高于服务业,而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更加突出。
(三)企业创新的费用投入和产出成果分析
企业创新首先需要有人力、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这些投入是实现创新的物质基础。对于创新产出,学界一般认为应包括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两方面,其中,直接产出主要指申请的专利和发明创造,间接产出则主要是指新产品的产出情况。由于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中没有人力和设备的投入资料,也没有间接产出的数据,仅有费用投入和申请专利的企业数。因此,本报告利用这两个指标对不同行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分析的产业口径与上文所指的69个子行业一致。
整理后的数据结果显示,河北省2014年将近500亿元的创新费用全部用于工业,其中制造业的创新费用占84.6%,建筑业和服务业没有创新费用。从创新的直接成果看,工业中申请了专利的企业数为1 729个(其中,制造业1 669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2%,占全省申请专利的企业总数的90%(其中,制造业87%);建筑业中申请了专利的企业数为59个,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1%,占全省申请专利的企业总数的3%;服务业中申请了专利的企业数为135个,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2%,占全省申请专利的企业总数的7%。上述数据表明,制造业无论是创新费用的投入还是创新的直接产出比重都超过80%,从而对全省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原始数据进一步加工整理后的结果显示,创新投入在工业内部各个子行业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创新费用最多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创新费用为125亿元,占全省创新总费用的25%;创新费用最低的是烟草制品业,创新费用为146万元,占全省创新总费用的0.003%;最高是最低的8 550倍,行业之间差异悬殊。其中,创新费用超过10亿元的行业共有10个,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5亿元),汽车制造业(53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9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8亿元),医药制造业(28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5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21亿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8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11亿元);这10个行业的创新费用之和占全省创新总费用的73%。创新费用不足1亿元的行业有8个,行业依次是:烟草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家具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这8个行业的费用之和为2.4亿元,在全省创新总费用中占比不足0.5%。
上述分析中,排在前10位的行业都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5个属于装备制造业。这种情况反映了河北省的创新投入主要倾向于钢铁、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医药、建材等主导产业。
从创新产出看,有18个行业申请专利的企业比重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9%),但其中有些行业企业数很少,如烟草制品业,总共只有3个企业,有2个申请了专利,比重(67%)虽然很高,但在全省创新总产出中所占份额只有0.1%。为了避免有失偏颇,笔者将各行业申请专利的企业在本行业的比重和在全省申请专利企业总数中的比重结合起来,两者综合起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28%,12%),通用设备制造业(18%,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7%,7%),医药制造业(37%,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3%),汽车制造业(14%,4%),仪器仪表制造业(39%,2%),食品制造业(15%,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4%,2%),这10个行业是河北省创新产出效益最好的行业,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6个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与创新投入相对应,创新产出效益好的行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第一大产业――钢铁,创新费用最多(125亿元),比重最大(25%),但创新产出的效益较差,申请专利的企业比重仅为8%,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而其申请专利的企业数在全省总数中所占比重也只有3%,这种情况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综上所述,无论是创新活动、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河北省不同行业间都具有显著差异,制造业实现创新的企业数所占比重较高,创新投入较多,创新成果也较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行业;服务业实现创新的企业数较少,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产出较少,总体创新能力较弱。
(四)企业创新类型构成分析
创新类型具体包括四种: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原始数据中是将上述四类合并为两类,对原始数据加工整理的结果显示,工业中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为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也大大高于服务业的比重(16%)。工业中有组织(管理)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比重为36%,服务业的比重为20%,前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而后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述内容是针对单一类型的创新进行的分析,进一步地将产品或工艺创新、组织(管理)与管理营销创新这两大创新类型结合起来,以全省平均水平为标准进行二维列联表分析,由于篇幅所限,69个三级细分行业的表格过大,因此,笔者给出12个二级子行业的结果(见表2)。
表2将12个细分行业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和有组织(管理)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比重同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4个行业,这4个行业的企业创新类型丰富,各种类型比重都较高,是河北省创新能力最强的行业;第二象限为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组织(管理)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个象限只有科学技术和技术服务业1个行业,是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但应在产品或工艺创新上有所提高;第三象限为左下方区域,这个象限没有行业;第四象限是表2的右下方区域,这类行业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和有组织(管理)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比重同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共有7个行业,这些行业无论那种创新类型都较少,是河北省创新能力最低的行业,这7个行业中除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这2个行业外,另外5个行业都属于服务业,反映出服务业总体创新能力较低,但结合原始数据看,这些行业管理和营销创新比重略高于产品和工艺创新的比重,这是和服务业的生产性质相吻合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象限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很快,企业数已达989家,在河北省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将近5%,已经具备主导产业的规模,但这个行业无论是那个方面的创新指标都很低,这种状况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需求。因此,该行业应从各种创新类型入手,着力提升其综合创新能力。
二、不同行业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
(一)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前面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各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但企业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很难由哪一个指标单独表现,而是由许多方面通过错综复杂的关系组合成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反映。
要综合评价各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离不开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各级指标的确定,其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密不可分,而正确认识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对其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参考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中选取的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可比性、简洁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笔者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显示的指标体系由两级22个具体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主要从比较宏观的方面考虑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省统计局调查中设计的指标体系,笔者选取了产品与工艺创新、创新活动、创新费用、创新合作、组织(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程度以及保持和提高竞争力采取措施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都是复杂的、多角度的,因此,每个一级指标又由不同的具体的二级指标组成。其中,创新活动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这里选取了8个二级指标来具体反映;保持和提高竞争力采取措施这一级指标也是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笔者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信息,选取了7个二级指标来具体组成。这些指标体现了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企业创新的各种投入,也包括创新的活动过程和创新产出。
(二)基于因子、聚类的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研究相关阵或协方差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它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内的相关性较低。利用因子分析,实质就是在一定水平下,综合所有评价指标的影响,重新建立比原始指标少的变量,进而评价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共22个,KMO检验,其值>0.8,因此满足因子分析模型的使用条件。
聚类分析是根据实验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定量特征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以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使分类更具客观性,并能反映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聚类的目的在于通过把原来的对象分成相似的组来获得数据的某种内在规律性。结合企业创新指标,将企业创新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行业或地区归为一类,有利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有的放矢的控制。
1. 不同行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因子分析。在三级分类的69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的多项指标数值为0,缺失值过多会导致数据处理失真。因此,将这19个行业剔除,这部分是针对50个三级细分行业分析的。由于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相同,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实现数据的可比性,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22个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一步处理获得各个因子的方差解释表(见表4)。
表4解释的总方差给出了提取的公共因子的个数即能够综合反映所有指标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共提取了3个主因子,显示第一个主因子的信息量达到了47.6%;提取二个主因子信息量累计达到了67.3%;提取三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7%,已经超过了85%,达到了一般理论规定的提取公因子的数量界限,表明所提取的公因子基本上反映了指标的全部信息。因此,选定因子个数为3个。
表5给出了旋转后的成份矩阵。成分矩阵表示这三个主因子对22个指标的代表系数。系数值为0~1,越接近于1代表性越强,即对指标信息利用的越全面。
从表5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主要反映了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数、有内部的R&D企业数、有外部R&D的企业数、有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数、有相关培训的企业数、有市场推介的企业数、有相关设计的企业数、有组织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数、申请了专利的企业数、申请了注册商标的企业数、申请了版权登记的企业数、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企业数、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企业数和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企业数这14个指标的综合信息,也充分说明这14个指标是高度相关的。
第二个主因子主要反映了有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的企业数这个指标信息。第三个主因子主要反映了外部R&D活动经费支出、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和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数这4个指标的信息。第一个主因子主要是综合了创新活动方面的信息,称之为创新活动因子;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综合了外部技术方面信息,称之为技术因子;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综合了经费方面的信息,称之为创新经费因子。因此,提取出来的三个主因子基本反映了全部指标信息。
根据提取出来的三个主因子,根据有关公式进一步计算的因子系数得分矩阵列于表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示在主因子与全部指标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基础之上,每个主因子和全部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三个主因子F1、F2、F3得分:
F1=0.041X1+0.043X2+0.034X3+0.038X4-0.194X5+0.027X6+0.042X7+0.231X8+0.074X9-0.043X10-0.001X11-0.001X12-0.109X13-0.050X14+0.073X15+0.200X16+0.245X17+0.076X18-0.038X19+0.106X20+0.129X21-0.152X22
F2=0.084X1+0.057X2+0.042X3+0.065X4+0.425X5+0.104X6+0.092X7-0.254X8+0.020X9-0.010X10-0.080X11-0.0880X12+0.127X13+0.002X14+0.027X15-0.228X16-0.287X17-0.024X18+0.202X19-0.038X20-0.077X21+0.396X22
F3=-0.025X1+0.005X2+0.045X3+0.010X4+0.036X5-0.019X6+0.092X7-0.052X8-0.034X9-0.014X10-0.229X11+0.236X12+0.186X13+0.002X14+0.245X15-0.020X16+0.013X17-0.034X18-0.013X19-0.025X20-0.077X21-0.051X22
因子得分模型为:
F=αiFi=47.593%F1+19.712%F2+19.653%F3(i=1,2,3)
其中,Fi为各因子得分,αi为其相应的方差贡献率。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和模型,可以计算出50个三级子行业因子得分和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于行业众多,这里只列出排名前10位的细分行业,见表7。
在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除了批发和零售业属于服务业之外,其他9个行业全部属于制造业。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下游行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仍然保持高创新能力,但制造业的不同分类行业之间也是有差距的。例如,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创新水平较低。在50个细分行业中,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名后10位的行业依次是: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制造业,建筑安装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上述行业中只有建筑安装业属于建筑业,其他行业都属于工业。工业当中,大部分行业创新能力较强,但是仍然有一些行业创新能力较差。这也充分说明,工业在不同行业创新能力上有很大差异,工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协调。另外,不同行业的创新特征不同,即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不同,根据实际含义,不同行业对创新方面有所侧重,各有差异,如烟草制品业只有3个企业,但有2个企业成功实现了创新并申请了专利,但在其他方面指标数值都很低,因而综合得分较低。
2.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根据不同行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对各个行业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的结果见图2。根据图2聚类结果树状图,按照表8的分类标准将不同行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具有高创新能力的行业,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第二类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第三类是创新能力较低的行业,除了上述两类列出的行业,其余都属于第三类,由于行业众多,不再一一列出。
表8显示了行业创新能力的聚类标准,因子1为创新活动因子,因子2为技术因子,因子3为经费因子。第一类确定为高创新能力水平的行业,三个因子的均值分别约为2.002 437、-0.019 936、-0.083 090;第二类为较高创新能力水平,三个因子的均值分别为0.175 241、3.039 201、1.254 532;第三类为低创新能力水平,三个因子的均值分别为-0.433 221、-0.165 810、-0.236 504,均为负值。
这里,因子1即创新活动因子共包含14个指标信息,因子2即技术因子只包含一个指标信息,因子3即经费因子包含4个指标信息。高创新能力水平的创新活动因子均值为2.0,远远高于其他类创新活动因子的均值,技术因子和经费因子小于0,为负值,但由于技术因子和经费因子所代表的指标信息量少,所以处于第一类的行业创新能力仍然是高于其他分类行业。第二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因子均值大于0,创新活动因子低于第一类,从总体来看,第二类行业创新能力稍大于第三类分类行业。第三类各因子均值为负值,即低于平均水平。从聚类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行业聚在第三类,属于低创新能力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1. 从总体上来看,河北省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为41%,不足一半,这表明河北省总体创新能力还较弱;但在不同行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2. 从行业大类角度来看,工业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数量最多,所占比重也较高,尤其是制造业,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占河北省70%以上,综合创新能力较强,是河北省创新活动的中坚力量;建筑业虽然企业总数较少,但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比重最大,创新能力最强;服务业是21世纪的新兴行业,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但目前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较低,创新能力急需提高。
3. 从细分行业来看,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多数分布在制造业,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0个行业综合创新能力最强,建筑行业是一个围绕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包括建筑业本身及与之相关的装潢、装修等。随着经济的繁荣,精神文化追求开始得到高度重视,对于房屋的类型、装修等方面要求开始多样化,建筑业创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个行业的创新能力较强。但是,服务业大多数行业处于较低创新能力水平,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具有规模优势,但其综合创新能力很低,这种状况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需求。因此,该行业应着力提升其综合创新能力。
4. 河北省的创新费用主要投向钢铁、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医药、建材等主导产业;与创新投入相对应,创新产出效益好的行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益较好,成为创新的主体行业;服务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产出较少,总体创新能力较弱。但是,河北省第一大产业――钢铁,创新费用最多,比重最大,但创新产出的效益较差,申请专利的企业比重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这种情况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5. 不同行业创新类型和创新特征有所不同。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行业(如制造业)注重开展创新活动、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创新类型上丰富多样,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重。创新能力较低的行业(如大多数服务业)与其他企业的交流、合作不够,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二)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行业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 从政府角度而言:(1)加强人才和知识支持政策实施力度是核心。只有人才和知识才是一切技术和创新理念的来源。所以,人才、知识战略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2)加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持政策实施力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之间企业创新能力差异显著。为了缩小行业创新能力差异,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积极诱导各个产业创新的能动性。从研究结果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最强,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数比重最高。服务业除了批发和零售业之外其他行业创新能力比较低,行业内差异显著。为了缩小产业间创新能力的差异,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服务业创新能力提升。(3)加强金融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力度。该类政策主要作用是可以减少企业创新资金短缺和经费不足现象的产生,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充足物质基础,保证企业引进R&D技术和机器设备等创新活动的进行。
2. 从企业角度而言:(1)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企业要持续发展,创新是根本保证,强化人才培养,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包括很多方面,如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识度和企业对外部资源的认识度等。(2)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活动包括技术研发活动、机器设备研发活动、相关培训和其他创新活动等。企业要发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光有理论,没有行动,是没有成果的。光有行动,没有理论,创新活动不可持续。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才能实现,企业才能发展。(3)注重创新合作与交流。企业得到创新与发展,不能停滞不前,要不断学习其他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战略,包括国外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创新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4)维护企业创新成果。整个市场环境是复杂的,企业要有维护自己产权和专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