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资金的管理

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1

摘要:以项目促发展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壮大,国家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也随之加大,投资来源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项目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完整、准确的各类分析数据,以有限的投资,最快的建设速度,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 :气象部门;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系统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因此项目资金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安排的资金,是有其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本文是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项目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些许建议和对策。

一、现状

1.预算不规范,缺乏合理假设。个别立项单位只注重项目落地,仍然停留在编制预算就是做的越大越好,盲目拼凑数字,虚报计划,对项目支出缺少科学的论证。比如项目有无必要立项、项目完成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资源、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具有价值等等,都没有附测算依据或是申报材料过于简单等等,使资金和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脱节。

2.财务人员参与度不够。财务人员没有机会参与项目前期工作,不熟悉项目建设内容,不了解各分项工程概算,不了解具体的工程建设情况,造成财务上不能如实地反映工程进度、投资完成等情况。

3.监督管理作用发挥欠佳。财务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的作用。在报销审核中,财务人员只注重审查票据是否真实,签批程序是否完整,对项目资金是否被截留挪用,是否随意变更,建设期严重拖后、实际执行与预算偏差较大等关键问题审查力度不够,财务人员成了名副其实的记帐先生,使得对项目管理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

4.资金使用缺乏绩效管理。各单位只注重项目争取放松了项目在执行中的实施和管理,遇到赶预算进度的时候都不顾可研规划,只管把钱从国库列支出去,至于项目带来何实际效益缺乏监管,还停留在收支平衡、不超概算等阶段。

5.项目资金下达进度与项目开展进度难以保持一致。由于项目投资计划下达与预算不同步,导致预算执行难度加大,增加了执行中的调整;年度追加投资时间较迟、资金额较大,直接影响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重点工程项目批复、核概周期长,项目资金下达早于概算批复,导致项目投资下达内容不同于最终批复概算确定的规模和内容,实际执行与批复内容存在无法弥补的差异。

二、原因分析

1.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深度达不到、测算没依据、内容重复报、认证欠认真。导致部分单位出现了无预算执行、超预算执行、扩大范围使用财政资金等问题。

2.领导认识尚未到位。由于领导认识偏颇和财务人员自身原因,财务人员没有参与或较少参与项目管理过程,加上财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的衔接、沟通不够,导致在项目建设中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相对缺位。

3.财务人员参与不够。财务人员对项目计划编制和工程预算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控制。项目计划的编制一般应在财务人员的参与下完成,但目前一个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实施,财务人员没有参与或较少参与项目初步设计论证、投资概念等重要工作内容,缺乏对计划编制依据应有的控制,未能做到事前择优选项。

4.事中的财务监督的弱化。工程预算是确定招投标的合同价格的主要依据,但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胜任或忽视对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预算、招投标文件有关条款、合同签订等具体事项的审查,严格的监控更是无从谈起,弱化了事中的财务监督。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财经纪律法规及《气象部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气象部门项目论证和评审工作办法》、《气象建设项目审核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必须认真编制项目资金预算,贯彻“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预算;严格管理、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等原则,切实做好项目入库及可研报批,要求申报的可研必须成熟、规范,避免反复,影响审批进度;按批复的可研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或初步设计,按时间进度要求做好项目执行;需要调整预算或预算下达单位的须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履行有关手续,确保项目执行进度。

(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和监督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从建设项目提出到设计直至决定开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它是项目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长期以来前期工作一般都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很少会同财务人员的意见,项目在效益上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可行等等基本上是空白。正是这种长久以来习惯性的做法,使得项目前期工作的财务监督流于形式,使得个别项目容易出现预算超概算、没有履行招投标、项目随意调整、项目建成后效益不佳等情况。

(三)加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建设项目能否在国家批准的概算投资内按质按量完成是检验项目管理好坏的标准,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加强。

1.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必须要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根据工程进度及合同约定,在预算范围内及时支付,争取项目如期完工,尽早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严格按项目批复内容进行建设。对已批复的项目,在实施中,不得随意变更事先设计好的建设规划。对于确需在项目建设中需要有变动的,建设单位必须提供专业机构出具的证明,逐级进行上报,直到批复完成通知到原建设单位可以实施时再开始执行。

3.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按招投标的规定进行招投标,对属于额定标准上限的,必须实行公开招标;对属于额定标准下限的,可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政府采购方式,但必须事先进行上报,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4.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管。严格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履行支付审批程序,严格按规定列支管理费,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监督管理。

(四)要提升财务人员对业务项目的熟悉与了解,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项目建设中的指导性作用。

1.配合项目建设部门做好项目建议书、编好可研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好项目设计单位,真正做到为本单位的未来发展着想,为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财务人员应参与工程项目前期的立项考察认证,了解施工合同与设计文件、年度投资计划的内容是否一致;与供货或生产单位签订的采买、购销合同,是否是工程项目建设所必需的,杜绝不合理开支。

2.从财务角度出发搞好项目概算的审查。控制工程经费专款专用、控制好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性支出,实行概算控制,对超计划、超规模、超标准投资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3.严格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严控工程预付款的比例,留好工程质保金,杜绝不符合要求的票据和白条现象。

4.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办理财务竣工财务决算。

竣工财务决算能全面反映基建项目成果,投资构成、工期、工程造价以及投资计划预(概)算的执行情况,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又是建设单位向使用单位办理接管进行资产移交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决算编制前,要做好竣工财务清理,主要包括档案归集整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清偿债权债务、账务处理清晰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决算编制。

(五)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由省级单位对下级预算单位整体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进一步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设定、资金落实、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和效益实现等进行跟踪评价。

2.完善绩效执行监控方式。结合气象部门业务项目特点,充分利用各类气象基本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平台对项目运行绩效加以监督控制。

3.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列入财政部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在申报下一年度预算时,委托第三方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评估;项目执行完毕后,第三方根据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价。对于气象部门内部开展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以及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应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价评估。

4.完善评价结果的公开和应用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在当前财政体制下,气象部门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既要适应国家体制改革和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又要严格加强管理,防止部门正当的经济利益受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所以要求我们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把项目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彦.试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监管[J].社科纵横,2006,06.

[2]薛云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01.

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机推广项目;资金管理;使用

一、前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的就业机会也有所增加,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需找就业机会。这种现象造成农村大量的耕地空置,缺乏劳动力。农用机械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特点,因此,农机推广部门应加快农村农机推广的速度,使耕地得到有效利用,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对农机推广事项的专门资金要能够进行更好的管理和使用,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才能够促进农机的普遍使用,加快我国农村发展的步伐。

二、现阶段农技推广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力度较小

我国的农机推广项目始终是由当地政府机关来进行安排和领导的,因此政府是农机推广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地。然而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就比较缓慢,再加上不同地区的资源产量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水平也不一致,这种现象使得各地的农机推广项目资金也有所不同,许多地区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将农机推广项目有效进行,是当地的农业发展更加落后于其他地区,从而又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推广和示范农业机械的财政得不到保障。

2.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

在推行农用机械使用的过程中要将资金落实于每一个环节,才能够促进农民对新机械的了解和掌握,然而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管理不到位,使得大量资金没有按照规划应用到各个环节当中。挪用资金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某些部门当中,用于满足个人的利益,甚至有些部门将用于推广农用机械的资金投资于其他工程当中,有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最终导致国家资金的严重浪费。

3.缺乏绩效评价机制

国家下发的财政资金是保证农用机械推广项目有效进行的基础,然而这部分资金在进行利用的过程中长期处于低成效的现状。相关部门在进行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是不计成本的,而且资金用光之后,就意味着农技推广工作的结束,而这部分资金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这是农机推广工作过程中缺乏绩效评价机制造成的。应该在利用资金的过程中加强资金利用效率的考核,提高利用效率,坚决杜绝浪费现象,使资金能够利用到可以对农机有效推广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农机推广项目的管理与使用

1.完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推广项目,工作成果并不明显,究其主要原因是农机推广项目资金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为了加强农机的推广,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完善农机推广项目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促进农机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的推广项目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系统当中,要确保农机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每一个单个的环节进行制约和保障[2]。首先,在农机推广项目的初始阶段,要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规划,对出现的风险和不利进行预测,将使用资金的环节事先预测,建立资金使用标准,再交由专业人员对该规划进行审核,严格的审核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其次,实施当中的项目资金使用,应加以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情况。

2.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农机推广项目中及时加入资金使用率考评机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层面对农机推广项目中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考核。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考核,调查在进行资金投入之后,农机推广项目给当地农民和区域经济带来了哪些发展,从农业活动的效率提高情况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当地的新农业技术和机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社会效益方面进行考核,考察项目在进行过程中相关制度遵守的情况和项目目标实现的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就要加强对项目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下提高资金的正确利用率;从生态效益方面进行考核,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注重农用机械在使用中是否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的考察,因为生态环境是保证当地农产品产量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农机的宣传和使用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才能在发展当地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使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持和谐。

四、结论

农机推广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加强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农机的有效推广能够促进增加效率,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是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农机推广项目属于公益事业,其主要自己来源于国家的补给,因此要加强对农机推广项目资金的管理,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健全的资金管理力度和较高的资金利用率是保证农机推广项目不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建宁.浅议农机推广项目的资金管理[J].农机科技推广,2009,10: 47-48.

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3

[文摘]本文阐述了BT工程项目的概念,采用BT方式的意义,并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例,重点介绍了BT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

[关键词]工程项目 BT 资金管理

一、工程项目承包模式简述

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模式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基本的承包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部就班地实施建筑工程项目,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下一阶段才开始。随着工程管理发展,这种模式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基于承发包模式演变和发展,原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阐述了推行工程总承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参照国际惯例新版FIDIC合同的文本,明确了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具体意见。这表明建设主管部门,也在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由不同主体的施工总承包向以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方向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优越性就在于:能够把生产要素和资源最佳的配置在工程项目上;减少管理环节;真正体现了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建筑工程总承包将传统上彼此独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统筹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缩短建设总工期,降低工程投资。目前在我国,有许多承包企业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建筑领域运用比较成熟的总承包模式的主要有两种: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DB模式)和设计—采购—建造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模式)。

二、BT工程项目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1、BT的概念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是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建设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2、采用BT方式的意义

和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相比,采用BT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1)采用BT方式可为项目业主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

(2)采用BT方式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BT项目由建设方负责工程全过程,包括工程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建设环节,因而可以有效实现设计、施工的紧密衔接,减少建设管理和协调环节,实现工程建设的一体化优势和规模效益。

(3)BT方式一般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可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转移业主的投资建设风险。

(4)BT项目回购资金有保证,投资风险小。BT方式通过设置回购承诺和回购担保的方式,可降低投资回收风险,其投资回收期限较短。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BT项目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渠道,通过BT方式参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既有利于避免与中小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又能发挥企业自身技术和资金的综合优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采用BT方式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如广东省湛江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广东省第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项目(约40亿元)及海滨大道改造项目(约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某展览中心工程(BT项目)资金管理实例

(一)项目概况

展览中心项目是某公司总承包的一个BT工程。业主是C市人民政府,建筑总面积约6.6万㎡,结构类型为框架钢结构,工程合同总造价5.1亿元。该工程于2008年10月14日开工,2010年10月竣工。

(二)项目资金管理模式

展览中心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即:由该公司总承包投资修建,发包人(C市市政府)分阶段连本带息对工程进行回购。项目投资利息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5个百分点计算,利息自资金投入之日起计算,按季支付。

按照甲乙双方BT协议规定,对乙方投入的工程款,从工程竣工之日起分四次还本付息。截止2010年11月甲方已按合同约定支付了二次工程款,合计收回工程款28100万元及相应利息1800万元。剩余工程款收款日期分别为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

(三)项目资金管理措施

1.科学设定分包合同中的资金条款

紧紧围绕总包合同收款日期,签订分包合同的工程款付款日期,确保先有收入来源,后有资金支出,形成一个可循环的资金链。由于承接的是BT项目,资金是由公司自行筹集,那么签订分包合同时,在“工程款支付方式”这一条款中,对不同的分包项目签订不同的付款方式。如劳务合同的付款方式是按照每月实际完成工程进度部位并验收合格支付不低于80%的劳务费,确保劳务费不拖欠;专业分包合同的付款方式是先支付20%~30%工程预付款,根据总包合同的收款日期确定后几笔付款日期,从而减少公司垫资的资金压力。

2.实施严格的资金计划管理

每季度编制一次资金计划,每月再按照实际完成情况编制月度资金计划,在编制资金计划时由预算部、工程部、财务等几个部门共同制定,具体编制资金计划流程是;首先,由工程部按照生产计划提供季度或月度各分包单位预计完成情况,然后由预算部门按照工程部提出的计划,估算出各分包项目完成产值情况,最后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分包合同相关付款条件,编制季度或月度资金计划,上报公司财务处。当资金下拨后,不是盲目的按照资金计划全额支付,而是要看各分包单位是否保质、保量按照生产计划完成各自的工作量,按照实际完成情况予以付款。

3.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实现资金在各工程项目之间统一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组织、计划、协调资金的合理使用。展览中心项目工程投入资金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公司内部借款、还有银行专项借款,再加上按BT合同约定到期应收回的工程款,对这些资金来源实行集中管理,即由公司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资金,根据项目编制的资金计划,按照时间顺序或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程度安排支付日期,使资金流出得到有效控制,即降低了财务风险程度。又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确保了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例如:对于劳务分包,我们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按期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绝不拖欠,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施工环境。而对于专业分包项目,我们要考察分包单位,在货比三家后,选择资金实力强、信誉好的厂家,这样在签订合同同时采用债务法延长付款期限,使银行贷款额度和公司垫款的资金减少到最低,利用资金收与支的时间差,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这在BT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对于向银行贷款的资金,由于资金管理到位,资金计划编制合理,资金管理得到有效控制,8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提前一个月还款,节约贷款利息36万多元。

通过项目资金集中管理与有效控制,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既缓解资金压力,又降低了财务风险,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确保工程有较高的利润点。

4.加强监控力,健全内部约束机制

严格执行总承包资金管理制度及施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定期编制年度、季度、月度资金收支计划及年度预算费用计划。在此基础上健全内容资金管理审批程序,项目资金管理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共同参与,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和资金收支计划,最终由财务部门审核并实施。

(四)项目资金管理成效

通过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已完工的展览中心BT工程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将近6个亿的工程,通过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措施,最终只占用企业内部资金1.8亿元的资金,该工程就顺利竣工,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任何经济纠纷事件。工程款回收率达到100%。工程利润率预计在5.1%左右(最终结算未完成),投资利润率预计占工程总造价的4%左右。

(五)经验与建议

在我国现有的体制环境下,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的领导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的管理内容。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是企业和项目的血液,要加快血液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分散占用和在局部的沉淀。

2.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金管理要以资金流管理为中心,资金流管理要以工程款回收管理为中心。

3.要将项目资金管理形成制度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收入有来源,支出有计划,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和项目经理部的资金使用效率。

5.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职能,杜绝一支笔现象发生,坚持集体决策原则,确保资金流向与控制不脱节,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6.在BT模式或其他相关的模式中,紧紧围绕资金管理创利润,这是提高企业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方向。

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财政资金,项目,造价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财政投资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投资重点投向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是城市现代化的最大推动力,是社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资金来源的主力军。但是也应该看到,财政投资项目中的低效率低效益、低回报、高浪费、高风险等问题,一直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通病,尤其是经营性领域财政投资低经济效率、高浪费问题,一直是财政投资的难点和焦点。

2、财政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客观问题

2、1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三超”依然存在

虽然目前财政投资项目造价控制正在逐步加强,但实际执行时,仍有部分项目存在初设概算超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设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的“三超”现象,这其中虽有属于国家政策性调整、材料设备涨价等诸多客观因素,但也存在部分不可忽视的主观原因。

2、2财政投资工程工期普遍均较短

主要是由于一些主观原因的影响,如向国庆献礼或向元旦献礼等,不论何时开工,一般在项目建设前,竣工时间早已确定,且不得有任何变动。但是,现实中,往往会遇到为满足“非常”工期的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则采取相应的“非常”措施,上演“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办手续),或者减少施工过程中各工艺流程所要求的时间,违反质量管理条例,导致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竣工后返修率高,维修量大,最终增大资金投入。如:园林绿化部分,因工期太紧,施工组织安排的栽种时间,往往并非植物的自然种植季节,但为满足工期要求,必须反季节栽种。造成施工难度加大,死亡率增高等现象,最终结果仍是加大工程造价。

2、3工程责任单位较难确定

项目业主多为机关单位或指挥部、建设办公室等临时机构,而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违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且管理经验不丰富、无固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无力承担工程项目的管理,亦无力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无法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创造出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品,无法减少浪费,节约投资,使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绝大多数工作只限于图纸上、办公室中,往往“四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处于静态控制阶段,通常只强调竣工结算,而忽略事前、事中的控制与管理,特别是事前管理。

3、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方略

3、1加强决策阶段的管理

加强决策阶段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见,决策工作务必超前,不可滞后。避免遭市民唾骂的失败工程“的产生,政府应花大力气,按市、划要求、人大提案和下达的任务、指标等,提前一年充分论证各个设计方作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可行的项目再制定出第二年的建设计划和完成计明确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委托设计单位根据可研报告和方案论证的宗旨图深化设计,报计委下达建设工程立项和投资计划批复,提前作好建设前备工作。

3、2招投标活动中预防滋生腐败

招投标的实施,通过竞争,使基建投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招标过程中应把握好:(1)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对清单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也即对清单编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招标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内容应全面,科学、且有针对性。我区对招标文件还实行了会审制

3、3推行项目管理制

凡财政投资工程均应全权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工程管验、信誉良好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业主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安全、工期、合同和造价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前期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和后理验收、维护、移交等工作,形成真正的“交钥匙工程”。过程中责、权、确,监督到位,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事后审计、考核,势必事半。目前无任何激励机制,公司和监理公司的收费标准皆是以工程实际总投资为计费基数,项目造价控制越好,投资越少,费越低,不利于公司管理人员和监理公司工程师的积极性,对造价控制不利。

3、4科学推行限额设计招标

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目前,设计阶段招投标开展得还不够广泛,设计市为混乱,挂靠设计、业余设计等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因此,推行限额设标,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比选、于加大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节约财政投资。

3、5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

提倡和鼓励概预算编制人员深入现场,搜集现场一手资料,掌握市场动态,了解最新工技术,避免漏项、缺项,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反馈造价信息,主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而委、财政局在审核概预算时,亦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臆断,既不高估冒算,也不能过分压质压价,使工程达不到设计效果,科学、准确地下达投资计划,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依据。

3、6强化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控制

一方面要按照工艺流程和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在工程确需变更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变更的审查和管理。在变更内容的审查过程中应本着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原则来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变更后的总造价原则上应控制在投资计划的范围之内,不得随意提高档次或扩大工程范围、增加工程内容,增大政府投资额,导致超概现象的发生。

3、7加强合同管理,推行担保和保险制度

(1)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应完整、准确,公平、公正,双方权力、义务应对等,合同条款中不得有违背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其承诺的内容、结算原则,特别是新增项目的结算原则在合同中务必要明确,以免结算、审计时发生纠纷。加强合同管理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2)政府工程应率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快各种担保和保险制度的推行。投标担保、履约担保、支付担保、低价中标风险金等。使合同的活动处于利益、风险共承担,权利、义务均等的和谐环境。

3、8不断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观念,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力度,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特别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的学习。

4、结束语

由于财政投资的社会效益难以量化,因而财政投资低经济效率问题往往被实物增量所掩盖。为了提高财政投资效率,应从投融资体制改革人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规范政府行为,培育市场主体,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同时,建立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总之,只有通过参建各方充分合作,共同努力,加强全过程造价控制,特别是事前、事中控制,才能减小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确定、有效控制,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实现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永桥。浅谈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预算项目;核算;财政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115-02

一、实行预算项目辅助核算的现实意义

1.是深化财政资金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政府公用支出也更加公开透明,老百姓的参政议政意识更加强烈,纳税人希望对自己缴纳税款的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想了解政府是怎样将纳税人的钱花出去的,政府依法理财已经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共识。经验告诉我们,规范政府的支出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体制,法定的预算管理是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

2.是人大、审计等部门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

通过对照预算,有利于人大、审计部门对单位执行部门预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当前实施的责任风暴、效益审计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审计机关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同时,对单位编制的年度部门预算计划,会计核算部门在履行事中核算控制和事后财务成果信息反馈的职能过程中,也要求财会部门按预算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并且成为单位预算执行的一部分。

3.会计软件的开发,为项目核算提供了技术平台。

在过去的手工记账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会计科目、预算项目二维的数据采集、计算工作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前的财务软件已实现了这种辅助核算的需求,完全可以按会计科目、预算项目分别生成相关的账簿、报表,为部门预算项目核算提供技术支持。

二、会计科目、预算项目核算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作用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或用途所作的统一分类。每一个会计科目都要规定一定的名称、编号和核算内容,也是设置账户和归集、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按规定分为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及净资产五大类。

2.会计科目的主要特点是统一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均由财政部负责统一制定,总账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码必须统一,各单位不得自行更改。会计科目的统一性,保证了国家预算执行中,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及可比性。

(二)预算支出项目

1.财政预算项目是由财政部按支出的“功能分类”统一制定的,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如20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4公共安全支出、205教育支出、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0医疗卫生支出等,并且按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个科目级别。

2.部门预算项目。部门预算项目是各单位根据人员、机构情况和业务特点,在未来一年里为保证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单位收支计划。是在功能分类的“项”级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是费用支出的具体分解,由预算单位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而具体设置的基本支出以及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项目名称。

3.政府部门预算项目的设置。(1)基本支出,属刚性指标,是根据单位的定编人数和相关费用定额标准来确定,从优先保障人员经费需要的实际出发,财政部门一般不会削减此项预算。(2)项目支出,属弹性指标,是根据单位特点和实际需要发生的支出来确定,财政部门对一般消耗性支出可能会压缩。在此项目下设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三个大的类别。

4.部门预算项目的特点是行业性。部门预算项目具有明显的行业部门特点,每个单位在具体的支出项目及金额都不完全相同,以便真实地反映各单位的费用支出内容,通俗地说就是:财政给的钱花到哪去了。

两者的区别:会计科目是用统一的科目标准来归集费用,而预算项目更多体现的是个性、特殊性的具体经济内容。对同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哪个会计科目,一般由财会人员根据有关规定确定,而记入哪条预算项目,应由单位会计根据本单位的部门预算来确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又要熟悉本单位的预算编制情况。

(三)会计科目、预算支出项目的联系

1.会计科目要与预算科目相适应。预算支出科目表示的内容,有的要用相应的会计科目与此相对应,并且会计科目所记录和反映的内容要与预算执行情况作比较,以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科目是按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来设置的,但会计科目不能完全代替预算科目,因为经济分类科目的细化虽然为管理的细化创造了条件,但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宜一味强调越细越好。

2.有的部门预算是会计科目的明细化。如项目支出“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下面设置的明细项目,实际上也可看作是相关会计科目的明细账。如果财务软件没有辅助核算的功能,也可以在相关会计科目开设明细科目来实现简单的预算管理。

3.部分会计科目与部门预算一致。如:有的单位在业务费下面列出了水电费、物业管理费、邮电通讯费、课本资料费的预算支出项目和金额,在人员经费中列有雇员及离退休人员经费,这些费用项目,财会部门在会计核算中都设置了专门的会计科目来反映。

4.两者以不同的核算形式来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必须服从预算管理的要求,在财务管理上,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和费用支出的管理,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就能把住财政资金的支出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强各单位严格执行部件预算的自觉性,督促各核算单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四)财会部门的账务处理方法

财会部门对部门预算作辅助核算,是建立在人大、审计对部门预算细化的要求基础之上的,财会部门如果只注重按会计科目的分类归集费用,而不对部门预算项目进行核算,就很难达到对各部门预算项目进行监控的目的。准确地按预算项目归集费用,对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反映单位的经济内容,满足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一般来说,财会部门应采取两套科目同时核算的方式。

三、现阶段预算项目辅助核算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不够明确细化。

有的单位预算项目比较模糊,不够细化,有的项目没有列入预算内容;有的一个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也没有在备注栏进行说明;有些预算项目虽然在备注栏中注明了相关的经济业务内容,但没有各项目的预算金额。在进行记账时,会计不能确定在哪个项目进行归集列支,执行起来有困难,超预算支出时有发生。

2.财会人员对单位整个预算缺乏全面理解。

按预算项目核算,要求财会人员对本单位的预算项目、预算内容非常熟悉、清晰,对各个职能部门拨入的专项经费还应登记备查账,以保证专款专用,避免挤占财政资金。但在实践中,有的会计对本单位的部门预算所核算的内容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的项目了解不够,经常出现经费支出放错预算项目,之后又调整预算项目的情况,影响了预算项目核算的真实性、及时性。

3.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预算。

有的单位在预算执行中,执行不够严谨,随意性较大,发生费用之前,没有对照预算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有的项目超预算、超范围支出,挤占其他项目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财政预算批复滞后影响预算项目的及时归集。

通常情况下,财政部门在每年四月份的人大会议之后,才能将各单位的全年预算项目和预算指标核定下来,然后按进度每月下拨到各单位。在预算核定下来以前,即每年4月份以前,按预算项目核算往往只能参照上年的预算项目和指标进行,或者全部暂记入正常经费项目,待当年的预算下来以后再予以调整,影响预算项目的及时正确归集和编制项目统计分析表,从而不能有效及时地指导各项工作。

四、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单位要强化预算约束的意识,预算编制要更为合理、科学,并且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以保证预算项目核算真实、准确。

2.单位要与财政部门多沟通,向财政申请追加的预算,应及时告知相关财会人员,并登记备案。对超预算项目支出,相关部门应履行监督的职能,按规定拒付报账,提高预算的约束能力。

3.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部门预算

(1)简明实用,项目清楚。部门预算项目的设置,既要能全面系统反映预算资金的具体用途,又要尽量简化,力求含义确切,简明扼要,科学实用,对单位价值小的项目可以适当合并成一个大的项目。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体现稳健的理财观念,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的前提下,各专项支出按事业发展的轻重缓急和财力的可能,确保重点,择优排序,合理安排。单位领导、科室成员要积极参与,提出项目计划,会计人员应全程参与,全面了解项目内容,避免在费用结账时弄错预算项目。

项目资金的管理范文6

(一)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含义

财政涉农又称农业财政投入和支出,是政府为克服市场缺陷,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农业发展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总和。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业生产资金、农业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本文的财政涉农项目主要有工程类和非工程类两大项。工程类涉农项目,主要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非工程类涉农项目,主要是指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等。

(二)财政涉农政策的种类和主要管理部门

财政涉农政策主要有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防灾救灾政策和资金以及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两大类;涉农项目和资金的管理部门主要有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财政局、扶贫办等,涵盖了大部分政府管理部门。

二、X镇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申报缺少科学管理

1.项目申报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程序。基层乡镇涉农项目的申报,缺少科学的程序。X镇各行政村在项目申报时也遵循“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也通过“两委会”充分酝酿和讨论,但这些程序大多流于形式。当基层党员、群众对促进本村未来发展的关键项目有不同的意见时,仅凭几个村领导就决定了拟立的建设项目,使村民失去了主体地位。

2.涉农资源“散”,缺少统一管理。财政涉农项目之所以名目繁多的原因是各个部门分别掌握各自的涉农资源,这些项目和资金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散”,部门散、资金散、项目散、去处更是散!这就难以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也不可能把有限的财政涉农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最优的项目上。同样因为“散”,基层乡镇只能分别各个相关机构申请涉农项目和资金,缺少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

3.涉农资金缺口没有保障机制。由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短缺,村领导只能靠个人关系,向上级机关争取或向乡村在外创业成功的“能人们”“讨米下锅”,但这些资助只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涉农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如X镇T村2012年、2013年的村级建设项目中,虽然从外面争取的资金达100多万元,但也仅够总需求的20%左右,这种“讨米下锅”的做法不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涉农项目的审批缺少科学的制度

1.涉农项目立项缺少科学论证。有些村为更多地享受到“优惠”政策,通过种种不当手段去争取,这必然干扰涉农管理部门正常的工作程序。如X镇A村、B村、C村,经常有各种项目得以立项;而F村、H村、M村等,两三年也没有一个项目。这就使基层干部群众怨声载道,导致出现“党的政策虽好,我们享受不到”、“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怪象,参见下表案例分析。

从2011年至2014年3月各村合计涉农项目奖励、补助资金看,A村达1161.8388万元;B村在缺少2011年补助资金数据的情况下,其三年合计也达908.0785万元;C村合计达869.4305万元,而M村和H村却只有67.293万元和21.612万元。

2.人情关系影响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审批。基层村镇,人情关系错综复杂,大家都碍于面子。曾在该镇某区域任职的一位领导,担任镇部门领导后,在资金、项目等的安排上,会更多地向这个村“倾斜”。并且,这种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多“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多“面子工程”,少“里子建设”。从该镇A村、B村、C村2011―2013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看,已经很富裕了,但“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却还常有其“份”,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些村。因为这些贫困村的主要领导与上级机关沟通、协调不足,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信息比较闭塞,“跑镇”不够,有的村甚至还“不认识”有关领导。所以,分配不到各种涉农资源。这从表1中,A、B、C、M、H村所得到的项目类奖励和资助资金的多寡已经可见一斑。

从排名情况看,A村和C村的各种收入一直名列前茅,而H村和F村等几个行政村的各种收入,在该镇所有行政村中,一直排名靠后,但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关涉农资源的分配,参见如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人情关系影响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审批

从上述表1-5中可知,H村和F村的各种项目类奖励补助资金远少于A、B、C这三个富裕的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跑政进金”,不愿意找领导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同时该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相对偏远。用该镇一位部门领导的话说:“我都不认识这些村的书记、村主任,那么,我们的涉农项目放到他们村里去,我能放心吗?”。这足以说明,在基层村镇,要得到涉农资源没有人情和关系,不跑机关、不找领导,得到的资源就少,甚至没有。

3.领导结对的村,涉农资源来源广。与贫困村联系结对是各级领导一项重要的帮扶工作,如C村在地理位置上虽然远离中心城区,但因为是市领导联系村,近几年得到的名目繁多的各种外来资金和涉农项目络绎不绝,使C村的财政扶收入从2011年的49.75余万元、排名第13位,突然跃居到2012年的415.06余万元、排名第一,2013年虽然退居到第三位,但其绝对值从415.06万元增加到了431.62万元,年增长率为3.99%。虽然三年来C村的外来资金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平均高达95.82%以上,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外来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那么该村的发展仍将是不可持续的,参见表4、表5。

三、促进涉农项目和资金科学管理的政策和途径选择

(一)成立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综合管理部门

1.设立涉农项目和资金综合领导机构。根据《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部门,项目由发改委负责,资金由财政部门负责。建议宁波市成立涉农项目和资金监管领导小组,与“三农”工作相关的涉农部门的行政正职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设立涉农项目和资金科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农项目的申报、审核、审批等工作相互通报;涉农资金实行“一支笔”审批;对涉农项目实行专家审核、科学评审、部门协调、党委讨论决定的管理机制。

2.实行信息公开,克服“钱”出多门。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从申报、评审、审批、招投标、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全程公示,包括在各级政府网站、报刊媒体和项目所在乡村公告,并在各级财政预决算报告中公开资金去向、用途和详细清单。按照“科学规划、集中投入”的原则,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源,建立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信息横向互通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运作规范、资金整合,杜绝因职能交叉重叠造成的漏洞,克服“钱”出多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涉农项目的程序化管理

1.规范项目立项的科学程序。加强涉农项目的科学管理,规范项目和资金的申报程序。首先,由村“两委会”酝酿、讨论,提出拟立的涉农建设项目,报镇党委和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其次,由市(县、区)涉农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涉农部门共同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充分酝酿、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是否给予立项。再次,对初步确定的拟立项目,报市党政机关和人大常委会,由书记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立项的项目及资金安排,并由分管的市(县)级领导一支笔审批。

2.加强科学论证,实行科学管理。按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理论,要加强对拟立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方案、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立项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保养和基层乡镇的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科学论证,以决定是否给予立项。加强项目施工的科学管理,要聘请思想硬、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进入项目领导班子;建立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做好项目的评估、测算。要提高生产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要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好项目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3.加强跟踪验收,做好后续管理。建议由市和乡镇涉农部门和纪检机关,对全市(县)在建项目进行经常性的跟踪检查,对非工程类的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工作,也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颁发相关的资质证书;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要责成有关负责人落实好补救措施或重新建设;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三)统筹发展规划,主导资源分配

1.集中资源,竞争择优。以X镇为例,各市(县、区)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与分配过程中,要强化绩效理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性分配;要实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原则,项目申报、评估审查到使用监管等环节、办法和标准要公开、统一,要公正、透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和人情关系,杜绝“能人村”、“关系村”、“强人村”跑“政”进“金”。

2.突出重点,统筹规划。财政涉农资源的使用与分配,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切实做好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发挥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实现规模化发展。对高山村、空心村、无力村、落后村要通过退宅还田、退宅还耕、退宅还林,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要加强中心村、文明村、生态村、重点村、专业村建设,加大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这些村的建设水平,起到示范、榜样和引领作用。

3.加强调研,掌握主动。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发改办具体负责,加强调研,切实把握涉农项目和资金分配的主导权,克服“能人”项目、“关系”资金等现象。通过运用好财政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与分配工作,达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产业延伸、重点突破,从而促进X镇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稳步协调发展。

几点说明:

(1)数据来源:X镇人民政府一般预算及基金专用账;2009年―2014年X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2013年各村收入统计表。

(2)2011-2013年X镇涉农财政和新农办给予各村收入数据按年份排序情况表,只选取了其中排名最前和最后的五个行政村;

(3)(4+5)/总收入(%),指该村外来资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比例;

(4)因财政统计年度的局限,部分为不完全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