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与防范
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构架没有实质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来说,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形式上基本健全了“三会一层”及相关专业委员会,但是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要求,“三会一层”运行质量不高,风险监管部门未能真正有效履行职责。董(理)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对本机构与风险相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外的其他类别风险知之甚少,所以,要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相当困难。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将组织构架没有健全,只重形式,没有实质。
2.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薄弱
(1)风险监管的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时间相对较短,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2)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由于目前大多数机构的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尚处于未规划或初始开发阶段,数据积累匮乏,难以满足有效风险控制的适时、精确、高效的需求。
(3)风险监管的文化建设落后由于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大多数机构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以机构风险支撑个人业绩、以未来风险支撑眼前利益的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存在的风险
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是银行经营最为重要的三要素。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欠缺的也恰是这三要素,这些正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所在。
1.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偏低,容易导致经营危机
按照信贷资产无级分类,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偏高,资本金不足。再者,受区域经营限制及业务拓展水平等因素的困扰,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化解、资本积累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单凭积累资本增长,难以跟上风险资产增长速度,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此外,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能达到外部监管、内部风险缓冲的要求,因此,一旦出现较大额度非预期损失,就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本覆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决策不力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框架虽然已经建立,但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职责分工不明晰,影响风险管理执行效果。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权威性、独立性不够,审计过程中合规性检查多,内控、风险稽核少。
3.内控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效能低下
农村商业银行某些业务缺乏操作细则,内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滞后于业务和形势的发展,尚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内控制度动态管理机制等。有时表面上各项制度齐全,但实际执行中控制效果差,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效能低下。
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1.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
由于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整体性过剩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管理首先应转变观念,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再增加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种类,然后制定适当的信贷制度,设计出符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同时要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投入,并且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
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农村驾驭风险的产品、建立灵敏的信息和预警系统,能够从整体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
(2)创新农村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
第一,根据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2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并在全球蔓延开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遭到了极大程度的下降,是二战后对实体经济最为沉重的打击。尤其自2009年的下半年以来,对于我国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逐渐恢复了平稳的状态,全球经济也顺利摆脱了金融危机而逐步走进了“后危机时代”。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发现,鉴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于资产证券化经营的业务仍然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以及我国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所带来的波动,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新的信贷风险问题,为此,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仍然是一项重点课题,农业商业银行也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二、后危机时代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新的信贷风险因素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加大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信贷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冲击的问题,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分别就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采取了实际性的措施,以求确保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并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而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农村商业银行承受起较大的信贷风险。另外,相关的政策批准中小企业能过通过专有知识技术、商标使用权、许可专利和版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但是存在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无形资产的变现能力相对较弱,农村商业银行并不像处理有形资产那样,能够通过拍卖、租赁和转让等多种渠道对资金进行及时的回收,同时,还存在贷款抵押形同虚设的隐患。
(二)信贷风险加大
我国政府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采取了适当的货币宽松政策,尽管在2009年我国经济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增长,但是对于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对开展信贷业务方面的风险比较大、与此同时,我国一直都是以间接融资的方式为主,间接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直接融资的规模,这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体系在其经营过程中会承担起更多的信贷风险。据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水生产、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供应行业等五大行业中,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在这些行业中承接较大的信用风险。鉴于篇幅有限,本文简述房地产业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由于该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也就是说其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房地产行业自我积累资金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其健康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鉴于对房地产行业给予过度的金融支持会容易引起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尤其对于长期宽松的信贷政策而言,实行较低的利率政策会对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带来不断的刺激,从而增加了房地产的消费性需求,也伴随着投机行为频繁发生,金融风险不断堆积,一方面给房地产行业造成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工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基于我国在住房抵押货款还没有实现证券化,所以不良贷款的风险就由农村商业银行来承担,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转移及相关方面的工作承受了较大的阻碍。
三、后危机时代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从外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组织上的设置来看,其主要是通过采用条块互相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对于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存在纵向的总行-分行的专业线管理层次之外,对于横向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纵向管理上存在着链条过长、横向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尚未明确确立等问题。同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专门的信贷决策机构,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工作效率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提高。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近些年来关于其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信贷管理组织机构在结构上仍谈是不够合理,同时也引起了管理方面工作的新问题。
(二)信贷文化建设未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
由于信贷文化是基于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信贷工作而建立起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成文的习惯性做法与价值观念。近几年,信贷文化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信贷文化才能对信贷风险予以有效的防范和保障。从历史的角度看来,在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都存在过分重视罚款而轻视管理、重视对外放宽而放松收款的力度、重视存款而忽视贷款等弊端。当然,这些粗放性经营行为的存在,与农村商业银行中的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偏低,所以才导致了违规贷款和人情贷款问题的普遍存在,并进一步演变成不良贷款。
(三)农村商业银行缺少风险管理专业型人才
由于信贷风险所需要的知识水平较高、技能要求强,所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想从根本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就需要银行内部配备具有综合素质较强的风险管理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但对信贷风险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有将信贷风险防范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运用。但是就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而言,在这方面的风险管理人才还是相当缺乏,而金融科学家或者金融工程师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内部的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的水平、管理的理念和管理的能力等方面上远远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和经济方面上的种种需求。
(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量化水平偏低
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中所带去的风险度量方式可以进一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具体的方法,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采用定性的方法为主,常见的典型方法就有5C要素分析法,但是该方法在信贷风险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和较强的主观性,因此也受到极大的争议。从定量的方法来考察,农村商业银行通常都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比例分析法等静态分析法,并没有很好地结合信贷风险量化测量工具的使用,缺乏一套科学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现代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对整个贷款进程实行动态监控,也就意味着无法时刻注意到信贷风险的动态变化。
四、强化后危机时代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能力的建议
(一)完善信贷组织机构的建设
笔者建议,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部门来对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负责并管理,其中涉及资产分析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信贷政策制定的部门和风险审查部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各个部门之间不应该相互孤立,而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做好本分工作,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监督的工作方式来加强彼此之间业务上的交流和协作,从根本上转变旧体制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部所存在的“一统”信贷部业务的形势。同时,在开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审贷分离制度的实行,将贷款前调查、贷款时审查还有贷款后检查等三项工作彼此分离开来,由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独立的人员承担起相应的工作。
(二)营造良好的信贷氛围
基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缺陷,笔者提出建议应当加强银行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围绕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强化信贷人员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和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与此同时,要时刻跟进贷款后的管理工作,把握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实时对信贷风险进行了解和控制。
(三)打造一支信贷风险管理的专业型队伍
鉴于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方面的要求,一个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应当综合具备财务、计算机、金融和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注意做好防止人员流失的工作,将其进行分散化,应对部分人才流失对于整个信贷风险管理队伍所产生的冲击。
(四)改进当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尽管从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较传统而言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家社会上的大型银行逐渐关注定量分析的运用。但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起步比较晚,难以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直接通过采用国际模型的分析,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贷风险定量评价模型。因此,需要对当前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做出调整,努力争取控制风险的主动权。
五、结论
在当前后危机时代,农村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在其融入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农村商业银行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和课题。农村商业银行要在健全内部引用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好当前市场信息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罗芳 李政 单位:1.江西服装学院 2.江西省芦溪县政府
参考文献:
[1]王霆.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7).
[2]王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2,(12).
[3]尹丽艳.后金融危机时代探寻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3
文/许云东 山东青岛农商银行
今年以来,青岛区域内的大宗商品贸易骗贷、民营担保圈集体违约、中小企业主跑路失联、房地产企业违约等问题逐渐显现。在外部形势整体困难的情况下,青岛农商银行在风险管理流程中加强“四个结合”,不良占比逆势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成为青岛金融同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风险识别:及时识别与准确识别相结合
通过持续盯防和定期排查,提高风险信息的及时性。完善预警信号传导机制,打通总行、管辖支行、二级支行之间的风险报告渠道,加快了风险信息的传递速度。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加大风险提示强度,每月通报欠息企业和贷款逾期企业,并针对行业风险、单一客户风险、担保方式风险、财务报表识别等及时编发风险提示和风险专报,切实提高防范风险的警惕性。针对风险等级的不同,围绕重点区域、风险行业和高危客户等风险领域,建立潜在风险客户名单,制定专项贷后检查计划,加大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频率,确保第一时间获取企业风险信号。同时,对大额贷款客户进行逐户梳理,做到每旬一检查、每月一督导,始终掌握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对集团客户和关联企业进行专项排查,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主动规避集中度过高、预警监测不及时导致的信用风险;对公司类客户进行集中检查,全面摸底排查公司类贷款的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借款人经营情况、对外担保情况等,提前化解风险贷款19笔、金额3.25亿元。
通过流程再造和预警分析,提高风险信息的准确性。积极开展信贷流程再造工程,设立审查中心、审批中心、放款中心、贷后检查中心和档案管理中心五大信贷管理中心,推行独立审批人与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双签”审批、授信评审委员会审批、授信审批委员会审批“三级审批”制度,并对公司类贷款实行扁平化、集中制和贷前调查分级制管理,实现了审查、审批及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有效提高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关键风险预警和重要风险提示的落实督导和信息反馈,由总行明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措施、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管辖支行将风险监测的重点具体到行业、客户和产品,确保客户风险评级授信管理、合作机构转入退出管理、关联交易和统一授信管理、新业务新产品评估管理等核心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地。针对经济形势下行和区域风险频发的实际,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专项调研政策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及时组织业务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研判和管理调整,制定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指导性意见,引导管辖支行主动调整和科学决策。
风险预警:纵向预警与横向预警相结合
青岛农商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尚未上线运行的情况下,通过畅通预警传导渠道、拓展风险信息来源等措施,搭建起了纵横结合的预警体系,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在纵向预警上,建立了总行政策传达和基层信号反馈的双向预警传导机制。一方面,由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年度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制定主要行业的准入退出标准,确定各个行业的授信控制目标,明确不同行业的风险防控重点,确保基层支行提前掌握业务发展导向和规避风险隐患。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环节的风险动态,及时向全行印发风险提示,提高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管辖支行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对存在高风险隐患的客户实施名单式管理,按月进行贷后管理和监测预警。同时,坚持审慎的风险评定原则,本着预警信号“宁可放大、不能缩小,宁可错报、不能漏报”的导向,突出基层支行了解客户和市场的优势,建立自下而上的风险信息报送机制,指定专人收集业务辖区内的风险信息,及时向总行传递风险预警信号。对于未及时报告风险信息、错过最佳处置时间的,相关责任人员要承担信息传递失职和信贷资产损失双重责任。
在横向预警上,搭建了总行部门之间和相关机构之间的预警信息共享平台。与风险管理部门相比,具体业务部门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上具有更加明显的便利条件。青岛农商银行在突出风险管理部门预警作用的同时,加强了业务条线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预警协作,专门建立了跨部门的风险信息预警机制和风险决策协调机制,覆盖了客户现金流量、结算频率、账户余额、担保关系、经营状态等信息,实现了事前风险识别、事中风险监测、事后风险分析的全流程管理。与此同时,青岛农商银行将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方式,主动对接监管机构、金融同业、行业协会、司法机关、工商税务等单位,定期交流风险预警信息,随时通报重大风险事件,有效拓展了风险信息的获取渠道,提高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风险处置的主动性。
风险处置:事前控制与事后处置相结合
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青岛农商银行力求尽量缓释风险。一方面,提高风险行业的审批权限和放款标准,将产能过剩行业融资、民营企业信用融资、大额贸易融资等高风险客户的审批权限上收至总行,仔细甄别风险客户的增加授信需求,审慎介入他行退出的信贷客户,严把贷款准入关口。另一方面,持续跟踪潜在风险客户,按月进行贷款检查和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涉及民间借贷、关联关系复杂、资金流动频繁、提供异地担保等高风险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始终保持高度的风险敏感度。同时,针对押品评估价值虚高、实际风险敞口超限的风险贷款,通过追加抵质押物等措施,增强风险缓释效力;对于无法追加合理抵质押物或无法找到合适担保公司的风险贷款,则制定明确的贷款规模压缩计划,直至风险敞口降至客户偿债能力和风险可控范围之内。加强对贷款分类偏离度、迁徙变化和不良贷款余额的监控,密切关注客户经营动态和贷款风险动向。
针对风险已经暴露的,青岛农商银行力求尽快清收处置。扎实开展“不良贷款清淤攻坚”活动,通过现金清收、债权转让、追加担保、司法、经侦催收等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力度,努力减少风险损失。
文化构建: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4
【摘 要】联保贷款,原本出自于农户联保贷款,是指中小企业或者社区居民向贷款机构提出申请,由贷款机构向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
【关键词】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控制
随着中国金融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虽然融资需求高,但由于其自身资产规模有限且无法提供担保抵押等原因,在金融机构一直很难获得贷款。此时无需抵押担保、联保小组成员之间承担连带责任的联保贷款模式的引入,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突破。然而联保贷款制度规定的联保成员之间相互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但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却为资金融出方带来了风险。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门槛高、非正规融资渠道门槛低但融资成本极高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资金链断裂,违约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联保贷款作为一种中小企业新兴融资方式出现,既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机遇,也是融资机构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风险控制难题。
2009年,三峡农商银行推出的“商户联保贷款”是一款将农户联保贷款改良升级的不需要任何抵押担保的信贷产品。根据联保成员关系的不同,分为了“同商圈联保贷款”“同行联保贷款”“同市场联保贷款”,具有无需抵押、手续简单、费用节省等优点。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成立了几十个商户联保小组,融资金额达上亿元。经过几年的发展,联保贷款在三峡农商银行的各个网点遍地开花,成果斐然,其他融资机构也跟风开始发展这一新的信贷产品,使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大大降低,但风险也日益凸显。2012年至2015年,宜昌的中小企业经历了发展调整期,大浪淘沙下许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负债,违约跑路,甚至出现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经过发展的阵痛后,三峡农商银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应对:
1.在加强其风险管理中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定期开展客户贷后检查,及时检查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机制薄弱的问题,可通过严查其银行对账单、水电费、税费等避免疏漏。同时,要将风险管理渗透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地反馈贷款风险潜在或实际的信息,做到真正高效的控制风险。
2.推进特色产品创新,以风险组合为补充金融创新是指突破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明显的变革创新。金融机构不断推出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是解决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效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可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客户的经营特点,量身定做融资服务方案,丰富中小企业服务渠道。
3.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增加专业担保机构介入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物不足以及获得信用担保难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探索符合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的抵押担保方式,结合中小企业资产和业务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出既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又能适应中小企业现实情况的担保抵押办法。提倡经营合作或互助圈内的群体担保,可有效减少筛选成本、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鼓励运用应收账款抵押、仓单抵押、产成品抵押、出口退税单等多种担保方式。同时要大力发展与担保机构的合作,相对于银行来讲,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层次较少、决策更灵活、对市场反应更迅速。中小企
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全面、深入、细致、踏实地了解当地企业情况,能较好地克服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降低金融风险。银行在担保机构的考核和准入条件上严格控制,建立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机制,贷款到期,由担保机构协助银行收回贷款。出现不良贷款,银行只需要承担部分L险,实行风险分担原则,减少了银行借贷的风险。
4.推进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建立和谐银企关系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目前已成为全球银行业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正如三峡农商银行在“联保贷”款业务中所运用的细致缜密的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在风险控制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目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格局下,开展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严把内部评级。由高素质评估人才运用全面缜密的信用评级模型,对重点对象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估,对符合某一级别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可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授予信用可靠的中小企业某一范围的信贷额度,减少多次调查评估工作量。二是重视外部评级的重要性。缺乏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用是目前我国银行对风险控制措施的一大空白,大多数银行都是从头至尾自己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评级。银行可以通过专业可靠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相关信息来了解贷款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从而不仅了解了贷款企业的资信状况,而且降低了银行信息调查和收集成本。同时要使银行充分信任专业评级机构的信息,信用评级机构要准确、公正、客观有效地评价企业信用级别。加强评级程序的科学性、严密性,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信用级别,增强评级信息的可信度和评级机构威信。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5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分析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监管层态度的逐渐明朗,渴望做大做强的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在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之后纷纷迈开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但不是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要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才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成功的基础。
(一)并购重组
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三种形式。
(1)吸收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合并,其中一家银行吸收了其他银行而成为存续银行的合并形式。在这类合并中,存续银行仍保持原有的名称,而且有权获得被吸收银行的资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债务;被吸收银行不复存在。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市商业银行中合并时间最早的徽商银行。合肥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吸收合并芜湖等5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六安等7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徽商银行(杨家才,2006)。对于徽商银行而言,因为存在着存续的部分,一些原有的资源可以继续利用,合并过程中的风险相对于新设合并而言较小一些。
(2)新设合并。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通过合并成立一家新银行,参与合并的银行全部消失,新设银行接管了参与合并银行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或其他责任。
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合并的代表是江苏银行。江苏银行由江苏省内无锡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根据“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的总体思路组建而成。
(3)收购。与参与多方地位较为平等的合并相比,收购则是一种以强食弱的模式。2006年,南京银行收购了山东日照市商业银行约1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收购抚顺市清原、新宾两县的城市信用社并设立分支机构。2009年,北京银行将出资1.275亿元持有廊坊商业银行19.9%的股份。
虽说收购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要求相对较高,且需占用大量资金,但在收购对象、收购数额以及收购方式上的选择却较为灵活,能够很好地切合收购方的战略计划并能较为方便地控制规模。对那些效益良好、目标明确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快捷易行的模式。在银行发展历程中,收购往往是兼并的前奏。
(二)单个城市商业银行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这种模式是依靠单一银行自身的发展,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后突破地域限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对设置银行分支机构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能够以自身的力量去设立并运营多家异地分支机构的还不多。截至2009年初,作为第一家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已在宁波、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分行。而北京银行亦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及杭州设立了分行。
与并购重组相比,新设分支机构需要银行在资金、人员方面的大量投入,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新设的分支机构会在起初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给总行的总盈利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新设分支机构会使总行没有接受其他银行资产以及重新配置他行人员的负担,分支行在企业文化方面也能更好地与总行相融合。
并购重组亦存在着利弊两面。并购重组能够使银行快速地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并能通过参与重组银行的原有客户及资源优势,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占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银行在处理并购过程中的清产核资、确定并购成本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若是处理不当,容易留下隐患,并且银行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及人员的精简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扩张模式之外,设立村镇银行也成为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选择。自兰州银行第一个尝试之后,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对于在中小企业信贷以及市民存款方面经验丰富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设立村镇银行是双赢之举:既能给银行自身增加盈利与经验,作为突破地域限制的一种方式,又能服务三农,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周雪平,2008)。
二、城市商业银行推进跨区域经营的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长久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地域内经营,跨区域发展对其而言是从未接触过的方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对于迅速扩张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仅仅是作为化解地域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对曾经局限一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之前就贸然跨区域发展,其结果只能是风险的扩散。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应该:
(1)转变不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合理的业绩目标,不冒进,优质、健康地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把风险管理与业绩进步放到同等高度来对待,在银行内部进行全员风险文化教育,做到风险控制人人有责,并进行合规文化建设。此外,制度建设作为道德约束的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
(2)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不仅仅要覆盖信贷风险,还要覆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不同风险、不同业务、不同地区进行差别化管理。
(3)引进先进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借鉴成功的风险量化模式,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进行基础性的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4)培养或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城市商业银行应吸纳懂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风险管理经理队伍。对于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高薪揽才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分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应亚于总行,尤其是设立初期的分行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此时,应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分行运作架构,直接派驻风险经理部和稽核监督部,对分行进行风险与稽核的垂直管理应是较优选择(延红梅,2007;王新宇,2008)。
(二)完善公司治理
在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初期,出于化解地域风险的考虑,国家曾允许地方财政以一部分预算资金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入股的最高比例为总股本的30%,同时对企业和个人入股进行了限制。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地方财政的影响之下,公司治理制度建立晚,“三会一层”曾形同虚设(朱科敏,2008)。近年来,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突破地域的限制,各种治理机构相继建立,产权主体也逐渐多元化。但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是一项并不轻松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1)优化股权结构。银行应该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更加谨慎地筛选股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的途径使股权进一步分散,在提高股东质量的同时,形成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以防止独大的股东过于关注个体的利益。此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还能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2)完善董事会结构,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健全董事的提名机制,使股东大会能够在董事的任免中起决定作用。在组建董事会、提名董事人选时,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让中小股东也拥有话语权。不仅要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还要提高独立董事的质量,使董事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3)健全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令银行各岗位各人员权责分明。强化对经理层的制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实行股权激励,将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4)及时、完整地披露银行信息,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受众面,强化市场监督及约束作用。
此外,与独立董事相应,监事会也应引进外部监事,健全监事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使城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逐步达到上市银行的要求。
(三)合理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在分析其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以及特色之后,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明确所服务的目标群体。对于处在扩张初期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在技术能力、产品设计、资本规模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处于劣势,城市商业银行如果要在不具优势的业务领域去与强于自己的对手勉强进行竞争是不理性的,因此现有的市场定位还不应贸然做过大的改变——应该作为跨区域银行而不是全国性银行继续发挥在中小企业融资和个人金融业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引入新业务时,城市商业银行要和自身所处的阶段及规模相适应,进行科学的市场划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营销战略的制定,引入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客户档案,开展数据库营销、善因营销等,并进一步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李富军等,2007)。树立城市商业银行本行的品牌形象,开展品牌营销。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银行的创新能力。建设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并购;重组
由于单一城市制制约着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可突破的限制并且面临着较高的、无法化解的地域风险。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明确鼓励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联合、重组、并购及跨区域发展。随着徽商银行的破茧而出,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分行的设立以及东北银行、晋商银行等的筹建,更名之后进行跨区域经营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种发展趋势且正愈演愈烈。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分析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监管层态度的逐渐明朗,渴望做大做强的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在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之后纷纷迈开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但不是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要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才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成功的基础。
(一)并购重组
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三种形式。
(1)吸收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合并,其中一家银行吸收了其他银行而成为存续银行的合并形式。在这类合并中,存续银行仍保持原有的名称,而且有权获得被吸收银行的资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债务;被吸收银行不复存在。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市商业银行中合并时间最早的徽商银行。合肥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吸收合并芜湖等5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六安等7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徽商银行(杨家才,2006)。对于徽商银行而言,因为存在着存续的部分,一些原有的资源可以继续利用,合并过程中的风险相对于新设合并而言较小一些。
(2)新设合并。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通过合并成立一家新银行,参与合并的银行全部消失,新设银行接管了参与合并银行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或其他责任。
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合并的代表是江苏银行。江苏银行由江苏省内无锡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根据“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的总体思路组建而成。
(3)收购。与参与多方地位较为平等的合并相比,收购则是一种以强食弱的模式。2006年,南京银行收购了山东日照市商业银行约1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收购抚顺市清原、新宾两县的城市信用社并设立分支机构。2009年,北京银行将出资1.275亿元持有廊坊商业银行19.9%的股份。
虽说收购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要求相对较高,且需占用大量资金,但在收购对象、收购数额以及收购方式上的选择却较为灵活,能够很好地切合收购方的战略计划并能较为方便地控制规模。对那些效益良好、目标明确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快捷易行的模式。在银行发展历程中,收购往往是兼并的前奏。
(二)单个城市商业银行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这种模式是依靠单一银行自身的发展,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后突破地域限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对设置银行分支机构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能够以自身的力量去设立并运营多家异地分支机构的还不多。截至2009年初,作为第一家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已在宁波、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分行。而北京银行亦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及杭州设立了分行。
与并购重组相比,新设分支机构需要银行在资金、人员方面的大量投入,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新设的分支机构会在起初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给总行的总盈利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新设分支机构会使总行没有接受其他银行资产以及重新配置他行人员的负担,分支行在企业文化方面也能更好地与总行相融合。
并购重组亦存在着利弊两面。并购重组能够使银行快速地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并能通过参与重组银行的原有客户及资源优势,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占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银行在处理并购过程中的清产核资、确定并购成本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若是处理不当,容易留下隐患,并且银行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及人员的精简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扩张模式之外,设立村镇银行也成为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选择。自兰州银行第一个尝试之后,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对于在中小企业信贷以及市民存款方面经验丰富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设立村镇银行是双赢之举:既能给银行自身增加盈利与经验,作为突破地域限制的一种方式,又能服务三农,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周雪平,2008)。
二、城市商业银行推进跨区域经营的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长久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地域内经营,跨区域发展对其而言是从未接触过的方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对于迅速扩张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仅仅是作为化解地域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对曾经局限一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之前就贸然跨区域发展,其结果只能是风险的扩散。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应该:
(1)转变不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合理的业绩目标,不冒进,优质、健康地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把风险管理与业绩进步放到同等高度来对待,在银行内部进行全员风险文化教育,做到风险控制人人有责,并进行合规文化建设。此外,制度建设作为道德约束的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
(2)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不仅仅要覆盖信贷风险,还要覆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不同风险、不同业务、不同地区进行差别化管理。
(3)引进先进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借鉴成功的风险量化模式,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进行基础性的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4)培养或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城市商业银行应吸纳懂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风险管理经理队伍。对于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高薪揽才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分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应亚于总行,尤其是设立初期的分行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此时,应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分行运作架构,直接派驻风险经理部和稽核监督部,对分行进行风险与稽核的垂直管理应是较优选择(延红梅,2007;王新宇,2008)。
(二)完善公司治理
在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初期,出于化解地域风险的考虑,国家曾允许地方财政以一部分预算资金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入股的最高比例为总股本的30%,同时对企业和个人入股进行了限制。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地方财政的影响之下,公司治理制度建立晚,“三会一层”曾形同虚设(朱科敏,2008)。近年来,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突破地域的限制,各种治理机构相继建立,产权主体也逐渐多元化。但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是一项并不轻松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
(1)优化股权结构。银行应该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更加谨慎地筛选股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的途径使股权进一步分散,在提高股东质量的同时,形成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以防止独大的股东过于关注个体的利益。此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还能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2)完善董事会结构,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健全董事的提名机制,使股东大会能够在董事的任免中起决定作用。在组建董事会、提名董事人选时,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让中小股东也拥有话语权。不仅要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还要提高独立董事的质量,使董事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3)健全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令银行各岗位各人员权责分明。强化对经理层的制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实行股权激励,将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4)及时、完整地披露银行信息,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受众面,强化市场监督及约束作用。
此外,与独立董事相应,监事会也应引进外部监事,健全监事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使城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逐步达到上市银行的要求。
(三)合理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在分析其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以及特色之后,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明确所服务的目标群体。对于处在扩张初期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在技术能力、产品设计、资本规模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处于劣势,城市商业银行如果要在不具优势的业务领域去与强于自己的对手勉强进行竞争是不理性的,因此现有的市场定位还不应贸然做过大的改变——应该作为跨区域银行而不是全国性银行继续发挥在中小企业融资和个人金融业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引入新业务时,城市商业银行要和自身所处的阶段及规模相适应,进行科学的市场划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营销战略的制定,引入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客户档案,开展数据库营销、善因营销等,并进一步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李富军 等,2007)。树立城市商业银行本行的品牌形象,开展品牌营销。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银行的创新能力。建设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可以或都应该按照这种趋势前行。在确定发展战略之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而对于已经形成跨区域经营格局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跨区域经营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需要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李富军,孙峰. 2007. 浅析crm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应用[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3):21-22.
王新宇. 2008.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4-97.
杨家才. 2006.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83.
延红梅. 2007. 制定战略 管好风险 发挥特色 稳步推进跨区域发展进程:访上海银行董事长、行长陈辛[j]. 中国金融(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