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成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成效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1

关键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措施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加强国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和责任。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高等学校己经形成相当可观的国有资产,合理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新课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观念缺乏

高等学校长期实行的国家高度集中的全收全支型管理模式,教育经费都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使用上也不核算成本。因此,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上的一种偏见,在管理观念上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2、产权观念淡薄。3、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些高校尚未建立国有资产专职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由各职能部门分块分片履行,这些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也无法综合和统一管理。有的高等学校虽已建立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没有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使其难以发挥其职能作用。由于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校内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衔接不紧密,相互脱节,有的环节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三、高校产业规范化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缺乏

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说,现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尚不健全。有的学校连《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都未出台;有的学校虽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未形成体系,未能系统构建母系统、子系统。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之间协调性、衔接性方面还有欠缺。

从管理制度涵盖的内容来说,管理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出现及时予以修订与扩展,形同虚设。校办各经济实体的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对资产的购入登记、使用监督、财产处置等制度不健全,导致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来说,没有使其真正落实到位,从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使用到维护、处置等环节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较薄弱

(一)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资产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几个部门兼管。由于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易造成账实不符。而且,出问题时往往是几个部门都去解决又都没有解决,造成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尴尬局面。

(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

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履行、管理制度的落实归根结底要依靠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很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既没有专职财务人员,也无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一遇到问题就不得不求助于其他部门,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在高等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过程中,明晰高校产业产权关系是建立健全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要求。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管理,学校首先过渡为资产管理者,企业逐步过渡为资本经营者,实现事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一、建立资产评估制度,做好产权界定,明晰产权关系

(一)严格“非转经”手续。

做好产权界定高校进行经营性资产投资时,要按照国家“先审批、后投入”规定投入,按照“先评估、后流动”的原则对学校投入资产(包括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严格执行非转经资产的审批制度。

产权界定是依法划分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力范围、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现有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明确产权界定范围,并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进行产权登记,发放产权登记证。

(二)加强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明晰产权关系

高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避风险,理顺产权关系,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是每个高校二次发展的选择。高校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主要是依托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对于这些企业无形资产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尤为重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确保学校既得利益不受侵害。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高校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校办产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实行经营性资产价值管理。

第一,要建立实行经营性资产专项登记管理和专项考核管理。学校要与经营者签订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以此来考核经营者的业绩。

第二,建立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资产经营者必须向投资者缴纳经营利润,资产管理公司要向学校缴纳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以此来理顺资产所有者、投资者以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建立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效仿财务总监委派制既能贯彻现代企业制度,又能使学校行使监督权,适应高校校企实际情况。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效益

高校产业国有资产的经营,最终运作方式就是资本金运作,就是把学校投入企业的资产进行产权管理和投资企业的存量资产管理以及资产形成的红利管理以资本金运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的审核与确认公布制度,促进学校对其资产经营状况实施有效监管。将考核结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人动、年终考核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明确投资方和经营方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承担的责任,最终完成责权利的统一。

高校对校办产业的管理,应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校办产业不能只顾收取不顾收入,校办产业不能只顾占有不顾学校的权益。学校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来管理和发展校办产业,还其市场主体的地位;而校办企业经营者则应明确参与企业管理的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黄英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探析[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第4期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2

关键词:中小城市;房地产业;风险管理;灰色关联度;廊坊市

在人们的社会、经济和科研活动中,会经常遇到信息不完全的情况。在控制论中,人们常常用颜色的深浅来形容信息的明确程度。艾什比(Ashby)将内部信息未知的对象称为“黑箱”。因此,“黑”表示信息未知,“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同样,可以系统区分为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用来反映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认识程度。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有效地控制灰色系统,20世纪80年代,灰色系统理论应运而生,并迅速在社会众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真正体现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动精神。

我国房地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其投资风险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有些学者已运用常规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如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贝叶斯方法、蒙特卡洛法、相关性分析等,就我国房地产业投资风险管理做了相关探讨。但是,针对中小城市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房地产业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河北省廊坊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防范策略及规避、减少风险潜在损失的具体对策。

一、对我国中小城市房地产业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

一般来讲,风险就是一个事件会产生人们不希望后果的可能性。房地产市场是一种资金量大、周转期长、且受政治、社会影响较大的特殊市场,所以在其投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风险。房地产投资风险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因对未来某项房地产投资的决策以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该项房地产投资的资本损失或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产生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房地产投资风险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本文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市场因素、自然因素、利率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并且在《中国房地产纵横》中也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其先后顺序依次为:政策因素、利率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由于本研究是针对我国中小城市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问题,该风险系统应包括上述五种风险因素。因为,除了常规的五种主要风险因素外,如市场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在内的这些因素并非可有可无;相反,由于中小城市特殊的具体情况,它们的影响反而会比较大,这在定量分析中会得到相应体现。

房地产业投资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是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而对某些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的评价也很难用定量数字来描述。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客观估计所要求的历史资料很少,在房地产业投资的风险分析中对各风险因素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常用主观估计来建立。目前,房地产业比较流行的是根据《中国房地产纵横》上的房地产论文的统计数据和对分析专家关于房地产投资的认识所做的调查,对各风险因素定性分析的评分等级标准,将指标等级划分为七级,其中“优”、“良”、“中”、“差”对应分值分别为4、3、2和1,指标等级介于上述两相邻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值为3.5、2.5和1.5。为了便于观察和计算,将上述七个等级的相应数值分别扩大2倍,即“优”、“良”、“中”、“差”对应分值分别为8、6、4和2,指标等级介于上述两相邻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值为7、5和3。

二、以河北省廊坊市房地产业投资风险管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廊坊市于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地处河北中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廊坊市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是河北省唯一获得全国“生态城市”殊荣的少数城市之一。作为我国中小城市的典范的廊坊市,市区人口约40万,作为支柱行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包括上缴利税、城镇房地产业投资总额增长速度、利润总额和商品房均价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之首。据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廊坊市共有143个企业,其投资额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96%,吸纳就业人数达6819人,上缴利税高达65631万元,对于优化廊坊市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经济繁荣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一)横向分析

1、给出原始数据序。通过对廊坊市区的几个典型楼盘进行走访,并开展详细的问卷调查,由此获得有关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与各风险因素关系的第一手资料。而后,本文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找出典型开发商,以此构建原始数据序列(见表1)。其中,X1-房地产开发商1,X2-房地产开发商2,X3-房地产开发商3,X4-房地产开发商4,X5-房地产开发商5,X6-房地产开发商6,并将X1即房地产开发商1数据序列作为参考序列X0,记作X0=(8,5,3,7,4,6,2,3)。

2、经计算可得灰色关联度:γ02=0.65238,γ03=0.55714,γ04=0.62381,γ05=0.55713,γ06=0.67619。

显而易见,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06>γ02>γ04>γ03>γ05。

(二)纵向分析

1、给出原始数据序列(见表1),构建参考数列,即找出各房地产开发商数列中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中最大值,记作X01=(8,5,8,8,8,7)。

2、经计算可得灰色关联度:γ01=0.91667,γ02=0.76389,γ03=0.47619,γ04=0.60595,γ05=0.51865,γ06=0.55139,γ07=0.51448,γ08=0.63869。

显而易见,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01>γ02>γ08>γ04>γ06>γ05>γ07>γ03。

三、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所得结果与《中国房地产纵横》中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的排序略有出入,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本文主要立足我国中小城市,特别是比较多的考察了廊坊市房地产开发商的具体情况,与全国房地产业发展情况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区域性和差异性,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目的之所在。

横向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投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与开发商1面临的风险程度相比,开发商6与之最相似,开发商2和4次之,开发商3和5最小。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可以借助成功的房地产企业投资的经验,来判断自己面临的风险情况,以提供有益的指导。

纵向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房地产投资盈利的风险因素大小依次为政策因素、利率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第一,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大。这一结论是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与时进的政策的指令性作用明显;反映这一点的是我国房地产波动周期与党代会的召开周期较吻合,一般为4年―5年。第二,利率的调节作用次之。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政府更多地运用金融、财政政策等间接调节方式来干预经济运行均和利率的调节作用。第三,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等影响也比较大。这是由中小城市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在中小城市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由于城市人口基数小、购买人群分布相对集中;同时,这些购买人群观念和习俗相对守旧、对楼盘的选址和房屋的设计格局等要求更为苛刻;再加上开发商自身在资金实力、管理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市场、社会和管理风险因素的影响反而会比较大。第四,自然因素的影响最小。这是因为廊坊市地处河北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偶有丘陵地带,少有高山,地壳活动稳定,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特大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四、廊坊市加强房地产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从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双方角度出发,分别提出相应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微观经济活动离不开宏观经济背景,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对房地产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管理,为房地产企业健康、正常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说来,地方政府对房地产风险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发挥协调作用。第二,调节房地产投资结构,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指导下,促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第三,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和科学决策。第四,完善房地产市场法规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第五,强化政务公开,减少政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第六,认真执行城市规划法,减少规划变更与调整的随意性,加强公众参与监督,减少因此造成的房地产投资风险。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要经历四个阶段,期间可能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在对房地产开发商提出阶段性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获得较高的盈利保障。一是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加强市场监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采用房产保险的方式来间接降低风险;灵活应用投资组合理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二是土地获取阶段风险的控制。在土地获取阶段前,必须对地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使用属性进行认真确认,以决定选择或放弃对某一项目的开发。在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既讲原则性,更讲灵活性,防止矛盾激化。三是项目建设阶段风险的控制。强化安全意识,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动态结合,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开发项目,减轻开发商所面临的未来不确定性。四是经营管理阶段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房地产商应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发展,了解需求状况,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降低营销风险;也可以通过营销,以充分利用人丰富的营销经验。

参考文献:

1、郭刚.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M].新西部(下半月),2008(4).

2、王林.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3、国家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2008.

4、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4.

5、李华.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3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实训环境、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计划资助项目“高级访问工程师” (编号:FG13①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多家电子企业合作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战实训环境,建设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经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在实训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线电技术等电子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陶在学院“新四块”课程体系中属于岗位能力课程。课程依据电子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专业所面向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课程以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依据企业调研、行业发展需要并参照“无线电装接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实践操作从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获得,注重操作规范、装配技巧和检测流程,充分展现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承担各类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通过电子生产与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理念。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引企人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自2009年起,学院与南京新联电讯仪器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调整原有的焊接装配实训室、调试与检验实训室和维修实训室,按照企业生产实训要求设立了产品装配生产车间、产品调试维修车间、仓库、管理办公室,由公司出资装修和营造企业氛围。

同时,企业提供了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扫频仪、失真度测试仪,数字存储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电子测量调试仪器设备59台套,总价值约320万元。“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院的教学任务,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同时, “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任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每年安排2-3名专任教师到“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截止目前已经有14名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习了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同时在基地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训任务,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引企人教,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根据“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学院派出H名专职实训教师、2-3名企业实践专任教师、1名管理人员,企业派出1名副总工艺师、3名助理工艺师、3名工艺员、1名助理工艺员、2名检验人员、2名管理人员、3名生产辅助人员,形成了一支20多名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 闽混编师资团队构成后,校企联合对混编师资团队进行培训,提升专任教师在实际生产流水线上的时间指导能力,提高企业技师,工程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在课程教学中,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装配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训等实战教学,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基本装配焊接技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等基础教学,两种师资根据各自优势,通过实训项目相互结合,协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并实施教学。通过深入南京新联电子、泰之联、爱立信、三宝科技等企业,与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访谈以及毕业生问卷调查,明确了电子制造类岗位对学生电子产品生产技能的要求,并确定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设,通过与企业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以企业真实典型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仪器设备)为载体,选取满足工程性、实战性实训要求的项目内容,将企业生产工艺及管理、调试测试知识融人教材,撰写校企合作教材。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实训类课程,总学时为56课时,实训2周。课程教学第1周安排在校内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主要进行电子产品装配技能的基础训练,第2周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及以企业真实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为载体的生产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战训练。

4.校企共评,完善课程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改变以往学校教师作为单一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核机制,形成校内教师考核和企业工程师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机制,问根据实训环节,按项目完成情况、操作规范性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不同实训环节进行评分,制定合适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并通过2年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比例的分配和考核指标的细化。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考核按阶段进行,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考核。第,周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实训的基础能力考核,占50%。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平时表现占5%,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考核占20%,焊接质量考核占加%;实习报告占5%。第2周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的综合能力考核,占50%。由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给出。其中,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占10%,安全文明生产占5%,装配工艺文件制作占5%,装配工艺过程占15%,规范操作占10%,交验合格率占5%。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通过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从校企共建实训环境、混编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4

近年来国内医疗事业发展迅猛,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且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也不断提升。能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对于现阶段医院综合发展影响显著。本文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国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医院综合管理体系中,固定资产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需要医院本身给予应有重视。但国内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实际管理成效差强人意,固定资产管理的诸多问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制约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与一般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构成上并无明显差异,在具体管理上,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做到科学管理并与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就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注重固定资产总体规模的清查,同时要做好各项固定资产变动的记录以及单位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具体管理工作。医院不仅要在新时期下继续发挥好自身“治病救人”的基本职能,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为医院综合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准确反映自身经营情况,有利于国家掌握医疗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不只是一项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诸如固定资产清查等具体管理工作开展都需要得到医院相关科室和部门的支持。而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开展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支持,孤立状态下进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实际的资产数据采集上也会出现多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导致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现象严重

国内部分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依然沿用较为陈旧的历史成本法,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这一做法本身不仅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较为严重的账面失真现象也会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使用时并不会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做法更是加剧了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失真现象。长此以往,医疗设备本身的老化程度及实际工作状态也无法得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状况也得不到有效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风险就会持续增加。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内部监督

当前国内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虽然进行了较多努力,但财务管理的相关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并未出台相关的监督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最终管理成果是否真实有效等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解决。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与控制环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用低下,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长期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完善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论医院规模大小都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确立,提升资产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重要性。此外,医院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建议国内医院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模式确立下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明确各个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关系,降低固定资产对于实际管理资源的消耗,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2.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加强会计核算

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掌握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选择。建议国内医院通过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的方法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其运用最新、最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此外,医院内部也应当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投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聘用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最终账面价值的准确性,也能显著降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依托科学且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诸如核算等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3.确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监督体系

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显著。可行性较高的评价与监督体系能从客观上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医院可以考虑通过聘请外部机构和人员对会计周期内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对此类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也能保障下一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医院内部可以考虑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一环,医院不仅要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效率的提升,更是要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资源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医院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不断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吕波.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财会学习,2016(14).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5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是一个涉及多部门、方利益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重复购置,浪费严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内控不足,管理无序等问题。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水平决定着学院资源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学院的综合实力。本文结合我院情况,阐述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现状并探索改善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改善思路

近年来,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及人才培养的方式转变,教学科研设备及后勤保障设备等国有资产采购与管理都发生变化。高职院校的资产是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院的规模及办学条件和水平。

一、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概述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一种。它是指该院校占有、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表现形式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对外资产和其他资产等。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性、非增值性、无偿性及财政分配性。它具有为高职院校师生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无偿使用占有及地方财政部门拨款等特点。

二、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高校财政职能的一种,通过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推动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确保国家各部门和各项社会活动的安全进行和健康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建设。我院目前主要采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形式,集中采购有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公开标、协议供货、邀请谈判等,分散采购方式主要由各使用部门自行采购。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虽然有很多具体的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但是归根结底,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本质上是对高职院校资产产权的管理,是高职院校对经济资源进行的优化配置[2]。目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购置周期长,程序复杂。目前高职院校的采购流程主要有使用采购论证、职能部门报批、院务会立项讨论通过、财务配套物资资金、确定采购方式。在招标管理过程中,使用部门往往为了论证参数更充分,在申购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经常会出现申报一周内就要使用的情况。一个采购项目从立项到签订合同送货,一般在45天以上。有些医科类、农林类等学校,其理论性、专业性、学术性较强,在申报过程中所花时间往往更长。环节中只要出现小问题,采购周期就会延长,影响采购效率。非常规的采购项目、小规模采购或小额设备会因参与供应商少而流标;人工成本和服务成本的逐年提高,使用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或是提高采购标准导致流标;采购需求不明确、标书编写不规范、评委专家问题、评标过程的失误,人员的短缺让资产管理人员疲于采购招标、资产日常管理与处置等事宜,这些都造成效率的降低。

2.高职院校国有资产在使用方面存在一些浪费现象。大部分学院的“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等现象仍然存在[3]。首先,在采购资产的环节就存在着隐患。在采购资产的整个系统中,缺乏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来保证所购资产的合理性。其次,在资产的使用环节中,由于管理疏漏问题,使得单位资产闲置的现象常常发生,前几年有一些设备买回来不能使用,使用效果不好而弃之不用。3.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处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而是随意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及其他相关工作。上文谈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前三个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还会涉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工作,这其中的疏漏和不合理问题给国有资产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三、改善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流失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不利于工作高效率开展,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现状,改善现行的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第一,制定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两者相辅相成,有效解决管理体系中的制度问题。此外,在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根据资产的管理成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效率。第二,对高职院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增强单位工作者的责任感,现有工作人员中,有些还保留着传统的管理观念,不能够从集体价值理念出发思考问题。第三,紧跟时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网络动态化管理。在现有OA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与自有办公系统的对接。第四,重视财政预算工作的作用,是提高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我院新施行资产管理办法自实施以来,各方面取得明显的改善,条线比较清楚,特别是内部管理,避免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内部控制管理已在学院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是国家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载体,保证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促进高职院校工作的有序健康进行,是实现高职院校工作有效开展的物质前提。合理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国家财政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有助于高职院校职能的发挥,加快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作者:卞存军 李洋 贾文圣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秀明.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感知和创新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137-139.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6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超过一年使用期限,在事业单位使用过程中符合规定标准单位价值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企业固定资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本质属于非流动资产,是事业单位长期使用并保证正常事业单位运转的实物。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受事业单位非盈利性的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及保值升值统计方式与企业固定资产不同。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由国家财政以及社会捐赠购置,因此固定资产的购置及使用审批程序与企业不同。

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配置不当,资产利用效率低以及资产损失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因此,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维护国家财政资产安全,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制度陈旧。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薄弱,缺乏单独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而且部分涉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以及措施,与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不适应,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2)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认识程度不足。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大多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购置,因此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其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固定资产购置、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

(3)资产审批不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虽然大部分是采取多层审批购置经费的方式,但由于大多是程序化的内容,难以发挥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管理,实行审批制度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

(4)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工作不规范,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资产管理现状,固定资产账目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

(5)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权责混乱。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均针对其资产管理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以及工作人员,但是由于管理机构的职能权责比较混乱,其管理职责难以明确。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全面认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权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保护国家资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的相关主管领导应全面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作为相关责任人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并加强对于管理人员关于固定资产方针政策的培训教育,明确管理职能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追究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保证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后,若不能保证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就会间接导致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价值不断缩水。因此,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也应重视实现其有效利用。首先加强购置流程的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均是处于内部正常运转的需要,避免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浪费。其次,应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处于安全有效的状态。此外,应不断拓展延伸固定资产的利用范围,特别是对于有关科研院所,更应该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资产管理水平质的飞跃。实现信息化的管理,首先应有效的整合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以及财务管理等部门的各项信息,实现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以及管理的有效监控。其次,应保证各项资产管理数据的准确以及及时有效,通过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得以实现。

(4)成立公证廉洁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必须依靠管理工作人员得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具有廉洁、尽职的职业道德。同时,应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进行必要处理。

(5)不断完善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可以准确的评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并能够及时反应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应重点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作为主要监督控制指标,并辅助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确保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核算可以落到实处。

四、结语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保护好利用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仅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可以避免国家宝贵资产财富的浪费。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总结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制度与措施的落实情况,这是避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子羽.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