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1
从历史上看,民营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是出口创汇和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活跃市场、推动市场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发展中,民营企业将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有必要也应当成为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现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跨国企业之间的强强联盟和大中小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都客观地将许多民营企业推向了国际竞争的前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不得不走出国门,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从经济学理论上看,参与国际分工是有效利用生产力,使得国际化分工更为合理,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
用。因此,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二、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
1.民营企业优势分析
(1)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对信息的共享程度高。
(2)信息传递速度快,反应敏捷。
(3)决策层的决策迅速有效,对市场机会把握能力较快。
(4)容易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意识。
(5)经营方式灵活,适应能力强,转变速度快。
2.民营企业劣势分析
(1)获得资金的途径少,一般难以获得像国有大企业那样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
(2)产品一般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研发力量不足,技术改进能力差。
(3)没有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低。
(4)个人决策较多,难以有效利用资源和避免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3.民营企业的机会分析
(1)通过开拓国际市场避免单一国内市场经营带来的风险。
(2)利用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延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求新的增长点。
(3)有利于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同时通过国际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4)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
4.民营企业的挑战分析
(1)国际市场竞争较国内市场更为激烈。
(2)国际化竞争必将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3)国际市场的跨文化差异和政治、法律因素不确定性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
(4)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生产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人才素质都是巨大的考验。
从以上民营企业的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民营企业在加入国际市场竞争时必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战略和策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必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启示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针对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的对外投资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出的,理论前提是贸易壁垒没有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其代表人物是费农。该理论将国际营销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①新产品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是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出现,创新国企业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垄断新产品的国际市场。
②成熟产品阶段: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定型、技术扩散,国内外出现众多生产商,产品进入成熟阶段。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这一阶段中,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趋标准化,创新国技术优势已经丧失,生产成本因素开始起主要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国际产品的竞争优势随着产品从创新阶段经成熟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相应地表现了从知识技术密集型优势到资金密集型优势再到劳动力密集型优势的发展过程。
(2)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不仅要以本国市场状况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可能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该理论对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与启示:
①进入目标市场区域时,善于利用产品国际市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之间的技术差和时间差。
②加强技术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③结合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
2.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战略营销理论
战略营销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研究和归纳提出,他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用的基本战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即企业试图变成行业内的低成本生产者。如果一个企业能获得并保持一个整体成本领先地位,并能以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或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来为其产品定价,那么它将成为行业中高水平的经营者。
②差异化战略:努力在被购买者认为极有价值的某些行业方向上做到高于其它企业,获得并保持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会成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先进经营者。
③集中战略:实施此战略的企业以选择行业内很小的竞争范围为基础,选择行业中的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通过实施此战略来挤走其它竞争者。
(2)战略营销理论启示
战略营销理论要求企业在选择进入目标市场时,应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或组合战略,而切不可简单地选择价格战,而是更多重视和借助于非价格因素。
①对本公司产品应有清晰的地位,并对企业产品进行设计,使其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②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从自身资源出发,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优势的项目上,在局部战场中形成相对优势。
四、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策略
1.市场准入阶段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在开始涉足国际市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要进入国际市场;(2)进入哪些国际市场;(3)以什么产品进入目标市场;(4)如何进入目标市场
只有在准入阶段思索、探讨并通过实地调研认真地分析和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才能稳健地开拓国际市场。
2.市场占有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经过市场准入阶段之后,已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已选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产品,下一步是通过多种策略占领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市场填补战略:选择易于被大部分企业忽视,但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拾遗补漏,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打击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2)市场集中战略:即民营企业集中其有限资源集中到某些或某类产品上,做到“小而精,小而专”,使其在局部市场中占有强势地位,占据市场份额。
(3)协作联营战略:即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上往往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限制受到发展上的制约,可选择协作联营战略,与其它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形成联合优势。
(4)技术创新战略:由于民营企业无法像国际大公司那样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创新,但可以注重对批量小的专用产品或适用性技术的开发,并采用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保护,在产品上做到差异化技术创新。
3.市场稳定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过市场占有阶段后,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必将受到其它竞争者的冲击。因此,维护现有市场,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场防御战略就十分重要。
(1)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民营企业在市场稳定阶段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应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在稳定阶段的民营企业,已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注重对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减少竞争对手的加入。
(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该策略应为民营企业稳定市场份额的最为长远的策略。民营企业在稳定阶段,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为此,应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对产品的技术创新,唯此才可提高产品的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已迫在局睫,民营企业唯有主动出击,苦练内功,方能在“与狼共舞”中做到游刃有余。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2
1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1经济环境
基于经济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具体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市场营销。针对消费品市场进行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较高的国家对于市场的产品款式、性能以及特色方面存在品质竞争以及价格竞争。二是市场规模。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主要是关注国际市场的规模,对商品服务总量以及购买力进行分析。换言之,即人口以及收入方面的规定决定市场规模。三是消费结构。开展市场营销需要基于国际市场方面的各项消费因素进行分析,保证市场消费状况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1.2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的内容能够对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法律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进入到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当中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同时法律内容主要是由不同环节当中的法律构成,促进国际营销的顺利开展[。
1.3文化环境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含艺术、信仰、知识、法律以及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其他方面能力及习惯的总和。文化内容能够渗透在营销活动当中的各个环节,开展国际营销的主体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能够评判市场营销的具体效果。因此,正确运用文化差异性能够实现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展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
2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2.1国际市场调研
海尔公司有一句名言“:市场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市场永远在变。”国内营销与国际营销方面存在本质的不同,即两者市场营销环境存在差别。在开展国际营销策略制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制订符合国际市场发展规律的营销措施。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既应该对微观方面进行调查,还应该考察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关的宏观环境。如果对于出口市场方面的语言文字、、价值观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与相应经济层面的因素不够了解,将导致国际市场的开展失败。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制订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国际市场调研,保证对直接以及间接影响市场的因素进行分析,满足占领市场的营销目标达成。
2.2强势推广品牌
品牌是国际市场营销开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是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对于品牌的创建方面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将传统出口产品当中的低附加值、低价值、低质量、低自主的品牌进行摒弃,以此迅速占领市场,保证国际市场方面改变对我国产品的传统认知。因此,在强势推广品牌,打开国际市场方面,需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市场细分与产品细化。在传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对出口的产品,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造成产品众多但其中无精品的状况产生,面临尴尬局面。就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将国际市场进行细分,有效总结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具体优势,推广能够快速并且长期占领市场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提升品牌优势。想要在目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过程中占据优势,其根本因素是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以及品牌效应,能够具备优势品牌以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占领国际市场的标志。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品牌战略是拓展市场的根本选择。因此,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实施品牌战略,运用品牌的号召力吸引消费群体,实现国际市场的占领以及强势推广品牌战略。
2.3规范网络贸易
随着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被应用在各个市场竞争环境当中,网络贸易的方式也逐渐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人才以及技术水平的缺乏,造成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并没有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相差甚远。同时,网络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空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网络安全也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交易安全性、网络贸易的征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电子合同纠纷等问题屡见不鲜,相应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制定完善的标准以及法律法规,健全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积极培养高级计算机人才,为我国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的开展奠定基础,拓宽海外市场。
2.4政府引导下的优势整合
在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中,企业是整个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主体内容,但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整个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际贸易方面,政府根据我国国际市场营销的状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在国际贸易往来当中的积极作用,全力帮助企业面临国际贸易市场的状况与挑战。企业想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与政府支持密不可分。企业与企业主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每一个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单独的企业在现代贸易环境下单独完成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有限,如果将企业进行优势整合,能够有效地打造一支高质量的营销团队,这样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能够取得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因此,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方面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政府因素。只有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优势,才能够促进区域内部的资源整合,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达成共识,致力于开发良好的合作渠道,优化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内容,建立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竞争的贸易环境。
3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经济逐渐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整体。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方面也必将得到推动,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市场网络营销方面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国在网络国际贸易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培养高级计算机人才,满足国际市场营销的根本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构建属于我国的网络国际贸易营销体系,保证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更加完善,市场的拓宽面得到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市场中出现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无形价值方面进行充分关注,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各项因素进行妥善处理,为我国占领国际贸易市场提供保障。
4结语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3
关键词:新环境;医药市场;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药卫生市场的逐步开放,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快速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买方市场,导致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投入其中,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场在及资源配置作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营销完成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营销策略探究。
一、基本市场环境分析
(一)现有市场环境分析。医药生产行业作为一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产品取得盈利前就必须进行大量研发与市场推广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在完成从产品到商品“惊险一跳”之前,其回报率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形成市场占有率,产品回报率却比较高。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市场互动也越来越频繁。现在国际市场增长率约为每年7%-8%,但是以北美欧洲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被稳定供货人,而中国市场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人们手中支配财富的迅速增加,对于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也越加苛刻,继而药品市场增长度也快于国际市场,尤其目前中国人均用药量人仍旧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并且在广大后发地区以及一部分先发地区的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与自身收入水平相匹配的购药用药常识,这意味着在现实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医药产品推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市场占有,实现资本回报。
(二)未来市场环境预期分析。对于未来市场环境来说,首先,最明显的是国际国内联动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质量问题,随着新闻无国界状态的形成,消费者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最高意识”即其标准瞄准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标准较国内更为严格,所以未来市场环境国际国内条件将逐模糊,甚至于国际药品风波,会在一夜之间传到国内形成公关危机。其次,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大大扩大,并且在将来五到十年内形成中国药品市场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布局,在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但是随着城镇化过程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从医院到消费者还未形成自己固定的消费习惯,但是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其基本的消费习惯形成只是时间问题。第三,传统非处方药市场扩大,随着人均用药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增长方向是可预期的即为非处方药,故在未来市场整体分配中非处方药是其中发展重要方向。
(三)市场环境整体作用分析。市场环境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起到先导与基础作用,在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中,市场环境就是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对于市场环境未来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未来营销策略未来的着力点,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自身市场定位实现企业营销策略的实际化、有效化,通过整体市场研究课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市场定位,是保证企业资本回报率重要的方面。
二、在之前市场环境下竞争策略分析
(一)原有策略以及发展阶段研究。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完成基本回报的根本手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药品从产品变成商品需要通过基础生产机构到中坚流通环节到最终销售终端,而这三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九十年代初形成“卖方市场”而进行的“饥饿营销”,到之后的质量营销,再到现在初具模型的公关模型营销。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的变化营销策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同时市场也在通过自身规律进行营销策略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半统制经济下,政府政策转向对于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政府工业化策略的变化,与价格双轨制的废除,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对于药企营销策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策略积极性研究。三个阶段策略都满足了当时市场发展方向,同时适应了当时市场发展状态,以90年代初为例,当时药品缺额很大,尤以胰岛素为最,所以当时药品生产部门都加班加点积极下进行生产,满足了市场“量”的需求,实现“有”的状态;质量营销则是面对当时重复生产状态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为了完成市场需求的有一次改变,提高了药品市场质量,进行了较有效的末位淘汰;公关营销,一方面大规模药企技术与产量已经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当时市场已经基本分成完毕,想要实现企业盈利就需要通过市场广告与公关,通过信息轰炸实现知名度,在药效大致相等的状况下选择本企业产品,但是通过此种营销侧面上促进了药品市场的扩大以及基本医药知识的宣传。
(三)策略消极性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策略明显带有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长时间发展方略,仅仅是跟随市场趋向起舞,由此造成大量不必要营销支出。在之前两个阶段,营销支出并不很突出,但是在第三阶段浪费就十分明显,同时也导致企业在第三阶段缺乏质量精神,大量依赖于宣传与营销,典型就是前些年充斥于电视的虚假药品广告,这些手段一方面降低了企业作为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对于药品市场营销的逆反心理,同时也助长了市场上的无序竞争,造成市场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这些营销手段大多建立在“坐商”基础上,对于自身的推广停留在“借力”上,对于现在网络以及自媒体缺乏利用,或者利用手段粗糙,由此可见较适应于原有的计划经济或班半计划经济模式,对于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颇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
三、市场影响下竞争策略再编制
(一)数字化发展方向研究。上文可知市场策略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现在网络时代里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产业方向,对于医药市场营销来说也不例外。所谓数字化,一方面对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进行数字化编组,做到消费者查询方便,价格透明,另一方面采用网络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机结合类似于小米手机的网络营销法,同时通过网络建立客户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在网络上进行产品质量调查,以八亿网民为基准进行自身产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取向研究,以及市场竞争力测试研究,以数据为支撑为企业未来具体市场营销活动打下基础。
(二)直观化发展研究。所谓直观化,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上传自身产品图片,让消费者能够了解自身产品及其功效,另一方面就是组织,通过网络直播以及组织车间参观团,通过此等手段建立对于企业的信息透明的信心,同时通过直观化的营销满足人们内心打破知识黑箱的渴望,满足人们猎奇心理。通过此完成医药产品市场推广。
(三)理性化发展方向研究。这是针对于之前盲目采用所谓明星效应进行广告宣传,同时过分看重于医院市场而忽视平价药品市场的状况而采用理性化营销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整体化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计划,并做到责任到人,合理计算成本收益,通过一线营销人员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营销策略适时而动的状态。
(四)整体化发展方向研究。整体化就是要求在影响策略有目的,有主从,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在市场营销过程分清楚主从关系,面对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瞄准新兴的平价医疗市场,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原有的销售渠道,通过公司产量以及市场占有整体化发展研究,完成销售策略整体化与专业化的转型,克服原来销售过过程中不成体系的弊端。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基本市场环境分析认为现在市场处于网络化内外联动的状态下而原有的销售手段由于其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存在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的特点,无法适应市场环境,而通过数字化、直观化、理性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医药市场营销有效性。
王丽琼(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4
科特勒(2001)阐述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有以下6个主要决策步骤和内容:一、观察国际营销环境;二、决定是否国际化经营;三、决定进入哪些市场;四、决定如何进入市场;五、决定国际营销方案;六、决定国际营销组织。本文此为分析框架,对中成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初步分析。
观察中成药国际营销环境
国际营销环境的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1、国际贸易体系。2、经济环境。3、政治法律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我国中成药出口已形成三个主要市场,其国际营销环境概述如下:
(一)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市场。历来是中成药最大的市场,除中成药进入该市场虽都需登记或注册,但除台湾外,限制不大,市场容量进入。该市场有最悠久的使用天然药物的历史,最多理解接受和喜爱中药的人群,深受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有深厚的市场潜力。
(二)欧美市场。该市场是天然药物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但应用以西方植物制剂为主,用现代医药学知识来研究和应用。民众对中医药认识和接受程度低,中成药目前尚无一个品种以药品的身份在美国市场销售,是以健康食品或食品补充剂的身份在欧美国市场销售,但进入也存在严格的技术和绿色壁垒。欧盟由2004年开始实施的统一的天然药物标准(2001/83/EC)《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指令从理论上为中成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提供可能性,但最低使用年限的规定却构成新的进入障碍。2004年,中成药对北美洲出口1174万美元,对欧洲的中成药出口下降,出口总值1118万美元。
决定是否国际化经营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规模实力、产品特点和是否有必要的从事国际营销的经验和人才,才决定是否进入国际市场。但从整个中成药行业而言,进入国际市场是行业成长和企业壮大的必经途径。原因主要如下:(一)传统药物国际市场快速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第55届大会在《2002年―2005年世界传统医学战略》指出:以传统知识为基础的世界草药市场每年达600亿美元。根据国际医学统计年报、PhytoPharm Consulting统计,2002年全球植物药及草药制剂市场达224亿美元,2003年市场达230亿美元,并以每年10-12%的速度成长。预计在2005年将突破260亿美元,2006年全球植物药物市场产值更将突破350亿美元。中国中药企业必须把握传统药物国际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机壮大自己。
(二)“洋中药”大举入侵,国内中药市场竞争状况的加剧。
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医药生产、科研、流通全面对外开放,“洋中药”(外国传统药物)加快进军国内中药市场步伐。很多品牌已成为领导品牌,如德国舒培的银杏制剂“金纳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2004年编著的《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医药制造业》的资料表明,2001年―2003年,我国中药产品的进出额均出现逆差。
(三)行业发展,企业壮大的需要
国家八部委联合《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至2010年)对中成药行业明确提出:要大幅度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近年,在国家和政府要求和扶持下,至2003年底,所有1062家中成药企业通过GMP认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但同时也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据2004年《国家医药统计年报》,2001、2002、2003年中成药工业产量/产能之比只有10%、47%、54%,中成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巨大浪费,目前的设备水平具有很强的低成本扩张能力。
决定进入哪些市场
中成药企业要完全覆盖所有的海外几乎是不可能,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药物的国际贸易存在诸多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壁垒,还受限企业发展的规模和实力。聪明之举应进行市场细分,由易到难:
第一步,先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市场。该市场民众认同和接受中医药理论,政府对传统药物的管制较为宽松,除台湾外,我国中成药进入较为容量。传统药物的应用以我国的中药占主导地位,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其中,香港是我国中成药出口和转口最多的地区。
第二步,以健康品或保健食品、饮食补充剂的形式进入欧美日韩等西方国家市场。由于欧美日韩对中成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设置非常严格的准入条件,健康产品(或饮食补充剂)由于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理和临床实验,只要标签符合规定即可,因而是中成药进入欧美日韩等西方市场的一条捷径。
第三步,对有条件的产品,可以以药品(传统药物)的身份进入日韩市场。长远而言,要正式以药品的形式通过美国FDA认可,打入欧美主流医药市场,进入发达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由于难度大、风险高,费用动辄高达数亿美元,我国还没有一个中成药获美国FDA认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
决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有三种:出口、合作经营、直接投资。对我国中成药企业而言,出口(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和合作经营是最主要方式。
间接出口。由中间人间接出口有这样一些优点:进入国际市场快、费用节省、风险小、灵活性大。这对刚进入国际市场,或实力小、没有国际市场经验,或偶尔出口的中药企业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直接出口。此时,投资和风险会大一些,但潜在利润也高。企业可几种方式直接出口:利用国外的经销商、商;建立本国出口部;设立驻境外分支机;直接供货给最终客户等。
合作经营 。中成药以出口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可能由于运输、关税或各环节导致成本过高、各国政府对药品食品日益严格准入限制而导致失败。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在海外设立合资公司和药店、生产基地,通过合资公司和药店进行直接销售、生产。虽然风险增大,但潜在效益也增加。以同仁堂为例,它已在香港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和新药研发和营销中心,至2004年,在十多个国家地区设有总或一般,
年来,同仁堂出口创汇额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4年出口创汇2018万美元,同比增加30%。
(二)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在不同时期、不同目标市场要有所区别。价格策略制定要考虑如下因素:如公司海外营销目标、分销成本、目标市场购买力、产品竞争情况、控制价格扬升、防止水货等因素。
以片仔癀为例, 1997年始,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中成药海外销售出现下滑。片仔癀在同类产品中由于价格最高,在经济不景气时,所受影响也相对较大。为确保片仔癀的市场占有率,片仔癀适时调低海外的供货价格,使片仔癀出口数量和金额呈现快速回升。后随着亚洲国家经济恢复,加之片仔癀的原料麝香资源受限,片仔癀海外营销策略转为利润最大化,从2002年起,片仔癀数次提高出口供货价,在保证一定出口数量的前提下,现出口价格已达历史最高水平。
(三)促销策略
广告定位要清晰,国外消费者很难认同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似的宣传。因此,中成药要根据国外市场的具体情况,宣传上要大胆取舍,体现出产品独特的卖点。广告还要注重市场的培养,特别是年轻一代市场的开发。广告要摈弃晦涩难懂的中医药专业术语,选择年轻一代喜欢的媒体习惯。如片仔癀,在海外宣传时集中定位于“片仔癀―您的肝病医生”。在香港市场,宣传中引入年轻人较为喜欢的卡通形象。
人员促销上应向德国舒培公司学习,组建了一支能够和世界范围医生、药剂师密切合作的医药销售队伍。营业推广范围要覆盖消费者,出口商、商及中间商的销售队伍,要重视赢得分销商“心灵占有率”。公共关系上中药企业之间要团结协力,共同培育市场、努力塑造行业良好的整体形象。要主动加入相关商会或中医药团体,增加沟通渠道,融入当地社会。
(四)渠道策略
分销渠道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异。对经销商管理既有适当压力,又有鼓励,要适时调整与改进。特别要促使经销商的经营思想由代销向营销转变。
终端销售渠道要选择优质主流渠道。如在香港,选择有一定规模连锁店或品牌店,如屈臣氏、万宁、华润、裕华。在欧美市场,要突破“华人圈”,或“老人圈”,以天然健康食品专卖店、多层直销(传销)、大型超市(连锁店)主要目标渠道。
决定国际营销组织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营销策略;影响因素
作为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市场营销策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我国企业界予以正确认识和关注,从而掌握市场发展的规律。
1当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观念的现状及原因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本身迈入国际经济市场的脚步较为滞后。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形成的是众多所有制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观念也互不相同,可谓百花齐放。1979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很多企业仍处于正在转型、转制期间,或是转型初步明确的发展阶段。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体制改革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商品经济体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至今,企业界还有许多正在面临的问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此外,我国还有很多企业管理层经营观念陈旧,甚至存在市场被动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买方市场必然长期存在的情况,企业产品竞争异常激烈,良好的经营观念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对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争取顾客和潜在消费者以及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切实帮助企业界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进一步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及开展相应的科学营销战略。
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因素
2.1消费者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对于任何组织、任何企业而言,消费者都是自身的一种对立面,如果消费者所了解的产品知识越来越多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主动权。也就是说企业比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产品知识,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营销主动地位。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市场经营者的众多企业很少能够控制住市场,而是更多的由消费者所掌控,消费者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获取了更多信息,而营销者的支配力量就越来越小了。加上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更多的国外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从而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我国企业界面对这种市场竞争环境,必然需要在营销策略上进行新的抉择。
2.2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营销环境的变化促使营销的观念、理论以及策略都要不断创新。首先,顾客价值模式逐步取代市场占有率模式是当今市场营销观念的必然发展趋势,企业必须更加注重顾客的长期价值,营销模式和具体实施策略将发生相应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旨在通过不断吸引新顾客来保持或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属于一种交易性营销,尽可能地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更大顾客群体中,所以呈现出的是偏重关注开拓新的市场而不去维护已得的顾客群体的局面。而顾客价值模式则是在强调现有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现代营销学认为,将单一顾客个体作为一种长期投资来看待,对其进行维护保持,要比开发一个新的顾客容易得多,也获利更多,一个企业的绝大部分利润实质上来自于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群体。如何以各种手段来说服现有顾客在面对众多商品选择时,更多地关注本企业所提品,是现代营销观念的重要思想。真正实现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企业在明确自身顾客定位的条件下还应有意识地完善与其的沟通渠道,注重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顾客对于本企业的长期价值。其次,大众化营销观念必然将会被个性化营销观念逐渐取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市场消费状况总体呈现个性化与大众化并存的局面。到了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消费水平整体提高,此时的消费者对于消费活动形成了更加复杂和更加理智的思维动态,人们的消费越来越注重时尚和自身独特性需求的满足程度,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消费。而适应这一消费趋势的途径,必然需要通过改变企业营销策略得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服务。比如,中国海尔集团首先实施了家电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战略,即遵循着“您来设计,我来实现”的生产原则。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来生产对应产品,从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大大提高产品的实用价值。个性化消费的普遍状况使得企业的营销目标市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倒置,也就是说,现如今的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就在于,不再是为了一个顾客群体来寻找符合其基本要求的一种产品,而是为了一种产品而在寻找与之相符的顾客群体。由此,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服务、个性化营销是对企业界营销策略制定和创新的一个巨大挑战。
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实施
3.1营销观念的创新
营销观念的创新是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的先导,唯有形成了领先的观念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领先地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接受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一方面也为我国企业界带来更加宽广的市场机遇。所以,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新形势,企业必须具有全球性的营销观念,着眼于全球的潜在市场需求,从而力争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断创造新的市场、维护旧的市场,在国际市场条件下积极走出国门,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营销观念上应着眼于全球市场分析,抓住具有时代特征的消费热点,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关于知识营销观念。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的深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二者相互碰撞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知识营销观念认为市场是动态而上升的,企业在进行生产、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要满足目标市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在一系列营销活动中,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掌握产品知识,进而偏爱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此外,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着企业全面开展知识营销。由于技术发展和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新产品大量涌入到市场当中,使得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知识产品的认识也十分不到位,因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不断增大,消费者对于产品知识的掌握速度本身跟不上确切的产品认知,具有滞后性。而我国企业界要想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当中,建立起知识营销的观念是营销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关于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在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中国人口众多,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绿色消费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但是面对国际市场,绿色消费的意识相对而言更为强烈,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形成,绿色消费已然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要想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使得我国企业和产品顺利走出国门,迈向崭新的市场环境,必须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3.2制定特色战略和联合战略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特色战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制定的,也就是面对一些企业的较为狭窄的经营范围,更有针对性得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贴近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专门设计出新规格、新结构的产品或是通过独特的技艺设计出老字号的产品等。通过这样的产品生产定向,能够使得企业产品在众多有关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给消费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以独特的优势占据一定的竞争主动权。个性可谓是企业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一旦企业在竞争的洪流中失去自己的色彩,便会在较短时间内被市场埋没而无法得以生存。因而,企业特色战略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要结合现有的市场环境,分析自身存在优势,生产出有实际价值并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并采用富有特色的营销手段进行市场营销,重塑企业市场竞争力。而所谓联合战略,旨在中小企业之间实施的合作战略。根据中小企业实力弱、技术水平差等特点,难以得到可与大企业相抗衡的规模优势,因而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进行联合,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以求得协同生存和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了发展和壮大,现在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小企业认清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生存之道,协同相关企业或是社会组织联合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4结语
我国企业界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条件以及消费者观念与营销环境的转变,必须认识到企业营销策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企业若想要在竞争中取胜,一定要生产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产品并制定符合自身经营现状的相关营销策略,注重以消费者作为产品导向,不断地去学习和创新营销策略理念,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建设成为真正优秀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陈朝晖,李炼.论低价营销策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企业出口低价营销策略面临多重阻击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40-44.
[2]刘秋华.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5,04:109-110.
[3]毛国勇,洪长青.全球经济紧缩形势下出口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15:54-56.
[4]吴聪治.从消费者心理行为变化趋势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策略选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1:115-118.
[5]叶月萍.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营销策略[J].中国市场,2008,52:32-33.
[6]殷志琛,孙瑞瑞.营销的民族文化特征与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5,02:109-110.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范文6
萌芽与复兴
1978年至1989年,12年间,中国经济市场化基本上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格局下展开的,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始。
在浙江奇正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孔繁任的记忆里,这一时期人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上出现了盲目投资,导致上个世纪80年代末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商品短缺依然困扰着中国市场。父辈们都知道,那时候,市场上的商品很少,什么东西都是供不应求,凭票排队购买,叫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依然是以生产为导向,缺乏战略发展眼光,忽视消费市场研究,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沿袭旧体制的一套做法。”上海毕越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乔远生说。
在这种背景下,生产观念盛行,致使增加商品供应量、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成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80年代中期,短缺经济得到了有效缓解,为了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企业不得不改变过去只抓生产不搞营销的状况,直接与市场发生联系,自己“找米下锅”,自谋出路。随即推销观念应运而生,推销员“满天飞”。
“随着推销观念的出现,并逐步走上国内企业经营的舞台,企业开始意识到产品销售技巧的重要性,公共关系在人们的非议声中逐渐活跃起来。”孔繁任说。
1988年,由于国人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导致“抢购风”席卷全国。经历过1988年抢购风的上海市民徐某回忆说:“当时的抢购主要是从‘三大件’(电视、洗衣机、冰箱)开始的,然后波及众多行业,所有的商品,不管是否用得上,买了再说,事后看来真是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盲从。”
这阵风刮过之后,又经历了1989年的相对萧条期,啤酒成了“疲酒”,除了啤酒之外的很多商品销售额大幅下降,库存积压严重。“此时的人们才意识到‘顾客就是上帝’,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在中国出现了萌芽。”孔繁任说。
对此,乔远生表示:“企业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的增强,使得最早的朴素的推销观念逐步转向市场导向观念,促进了早期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消费品市场结构的调整,以及西方先进广告理念的引入,国内广告业开始得到恢复与发展,一些企业将客户利益置于产品广告之中,例如上海飞跃电视机倡导的“飞跃”精神就是“一切为用户着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经营观念的一个巨大进步,也预示着中国的市场营销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躁动与探索
1990年至1995年,国内消费品市场开始从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换的过程中,与当时感性和冲动的消费行为相对应,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对营销的理解是非理性的。
1990年以后,借电视剧《公关小姐》热播之势,公共关系这门在西方已风行数十年的管理科学被引入中国,由南至北兴起“公关热”。孔繁任表示,虽然不少企业开始重视广告和公共关系,但是片面地运用广告、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人员推销等手段,不能将公共关系纳入营销的整合传播之中,而是孤立地将其作为应景的促销手段,有的甚至借公关之名,行欺骗之事,不注重各种营销手段的有机整合与销售渠道、企业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时期孕育出的一批企业,如爱多VCD、太阳神口服液等在当时虽然获得了奇迹般的飞速成长,但大多昙花一现,好景不长。在那个时代,也有一些企业如海尔、联想、TCL、华为、乐凯等,以其超前的眼光冷静对待自己的经营行为,默默无闻地从事着艰苦卓绝的营销与管理的基础建设,并获得了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骄傲。
1990年以后,随着“质量、品种、效益年”口号的提出和“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开展,国内企业的质量经营意识明显提高,质量竞争开始走上营销的舞台。
“但是中国的企业家大部分是厂长,他们只知道抓产品质量,稍好一点的知道抓产品创新。为什么一些企业就是长不大,是因为它们除了关注产品质量,对产品创新、产品服务、信誉、品牌、服务人员的心理动机处在盲区。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大部分缘于机会主义,没有多少必然性。机会主义经营者主要的能力就是抓机会,抓住机会,整合资源就获得了发展。这类企业往往表现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经营内容杂乱无章,表现出当初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的市场心态。”黑森林品牌顾问公司总经理郑新安分析道。
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各种西方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权力营销、高级营销等一系列营销学名词大量涌现。”
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外资在中国的投资,不仅加快而且扩大了中国市场营销实验阶段的节奏和范围。据悉,这一时期外资的投资范围从沿海向内地渗透,投资结构呈现多元化,产品从家用电器、化妆品到方便面、药品,从快餐、啤酒到汽车和飞机,境外知名消费品牌以独资、特许经营或合资的方式纷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但是也引发了商标抢注导致的名牌热。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大财团专找我国的同行业知名企业洽谈,在合资洽谈中对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多年来辛苦经营创下的著名商标不管是否作价购买,外方几乎都夺过了控制权以洋商标取而代之。”孔繁任说。
由于国内一些企业商标保护意识不强,一些著名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事情总有两面性,进入中国企业和实际运行的境外品牌,如中美史克、飘柔、大众、标致、波音、嘉士伯、麦当劳与肯德鸡,都开始在中国尝试品牌输出,它们将西方上百年积累的营销经验呈现在中国的经营管理人员面前,让他们不仅亲身参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消费者研究、广告和一系列促销策略的制定,而且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中国策划业出现了“点子热”,策划介入到营销领域。随着策划案的打响和相关书籍的出版,策划人出名了,这为中国本土营销咨询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舆论和事实的基础。
据保守估计,如今中国有1万多家专业策划公司,从业者为1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既有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员,也包括一般企业、广告公司、媒介等的策划人员。另外还有大量散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个体和非职业策划人员,如果把这些人也算上的话,这个数量就更庞大了。
另外,在这一时期,美国雅芳公司和安利公司以直销经营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由直销人员上门讲解并推销商品,引发了社会对这一新型营销方式的关注。由于我国市场培育程度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群众消费心理尚不成熟,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打着直销旗号从事非法传销和“金字塔诈骗”活动。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年底,全国从事传销的企业绝大部分属非法经营。这注定了传销只能是市场发育过程中的“早产儿”。
商战与纷争
1996年至2000年,居民消费结构处于重要的转型期。随着消费品更新换代节奏的加快,大众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形态,开始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层次化特征。此时的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战、广告战、品牌战精彩纷呈,各种营销手段被企业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土企业快速成长,逐步走向成熟。
从1996年开始,一些富有本土特点的中国市场现象开始出现,比如,价格战、广告战、品牌热、多元化发展、战略观念、追求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等等。正是经济和社会的双曲线纵横交错、剧烈变动和转型,使得90年代中后期成为当代中国企业营销史上最复杂、最有意义的阶段。
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暴利经营时代”业已过去,“微利经营时代”到来。由于“经济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加上“海外军团”的大举抢滩登陆,中国市场成了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由于中国企业尚未积蓄足够的市场创新能力,只能以最原始、最初级的价格竞争手段争抢市场。
价格战由此白热化。“除长虹外,格兰仕连续几次降价,爱多发动VCD价格战,上海桑塔纳2000型吹响汽车产业价格战号角,鄂尔多斯集团在羊绒制品行业率先大幅度降价。由于市场格局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价格战导致的企业损益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市场份额增大,有的企业市场份额减少,有的企业则被挤出了市场。价格战提高了行业内企业的整体素质。”孔繁任说。
当同类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降价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时,产品创新使中国市场营销竞争的起点提高到了与国际市场营销相接近的水平。这期间以海尔为代表的家电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研究被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企业市场竞争的武器不再只是价格,而是相继确定了以科技开发为重点的营销战略,这对于企业营销策略改变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摆脱了单纯模仿跨国公司的经营思路,在经营中注入了本土创新元素,如非常可乐,其经营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这的确令人鼓舞。”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指出。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营销工具的运用有一种崇拜的倾向,比如对广告的依赖。企业不惜重金聘请明星代言,打造产品品牌,通过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其中最典型的是汪明荃代言的万家乐燃气热水器,刘晓庆代言的TCL王牌彩电,刘德华、周润发代言的奥妮洗发水,成龙代言的小霸王学习机、爱多VCD,李连杰代言的步步高VCD,巩俐代言的美的空调,等等。
企业对广告的“崇拜”,引发了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争霸现象。“中国企业热衷单纯的广告战,跟中国企业大多缺少技术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缺乏,以及市场营销的知识和能力低下密切相关。”孔繁任说。
另外,这一时期,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一个概念产品的推广,成功进入一个领域,或者是扩大了市场份额。在2000年流行的概念中,纳米、补钙、保暖内衣和PDA榜上有名,这着实让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窃喜”。
上海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首席顾问韩志辉认为:“概念营销中的产品概念不是技术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消费意义上的概念。产品技术含量最高的点不一定就是概念点,最能体现出与竞争对手差异的点通常会成为概念点。”
而此时的中国市场营销格局发生了变化,外国品牌、合资品牌、民族品牌之间的市场竞争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在某些产品领域,已经完全演变为以境外品牌为主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除了采用常规的竞争手段,利用品牌并购成为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同时,品牌并购赋予市场营销以新的内涵,即营销不仅是产品的推广和目标对象的满足,资本营销也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预示着品牌化营销走向成熟。康佳、三九集团、广东科龙等企业相继通过低成本、快速模仿、收购和兼并,扩充了品牌的竞争实力。孔繁任表示:“土洋品牌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但国内企业敢于向国外品牌挑战,说明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营销实力已经获得了质的飞跃。”
由于产业发展越发成熟,规模扩张、多元发展、业界重组、组织再生等传统战略开始变得陈旧和失灵,中国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战略思维的方法、战略谋划的工具、战略实施的技术,突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得企业营销与战略挂钩,由此营销走进了战略时代。
多元与创新
2001年,世纪之交,通货紧缩得到了有效缓解,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和消费心态的日趋成熟,国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和营销技术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也从受教育阶段过渡到观望阶段。2001年,3721公司推出了网络实名服务,改变了中国人的上网习惯。当年便有25万中国企业使用了网络实名服务。
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的盈利,说明在网络上投放广告的越来越多了。但大部分企业在网络营销工具的利用投放上仍很单一。2004年以后,由于更多企业开始尝试着利用互联网加入到网络营销的行业中来,在历经寒冬和萧条之后,电子商务在沉默和积累中走过了3年,直到2004年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阿里巴巴、易趣等企业带动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新模式的出现,即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工具的厂商和经营模式的出现。由此一来,网络营销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百度、Google、Yahoo纷纷加入中国网络营销搜索领域;土豆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发力视频营销;分众传媒、亿动传媒等新媒介也相继应运而生。这些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的营销活动,是有史以来营销领域的最大创新。
如今消费者变得愈来愈挑剔,其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平庸的服务再也不能赢得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优质满意的服务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服务营销成为“王牌”。这也成为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营销的基本特征。
2002年以后,家乐福、欧尚、沃尔玛、百安居等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零售市场,主攻大型综合或专业超市,引发了中国零售市场“跑马圈地”,竞争如火如荼。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认为:“表面上看,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店铺有限,不足为虑。实际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大卖场等高端市场,外资所控制的份额占到5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是在低端市场扩张。随着高端市场份额的飞速增长,中低端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
与此同时,在直面消费者的零售环节,除了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还出现了便利店、专卖店、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网上订购等多种业态形式。
在传统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企业相对于渠道商具有高度的市场力量。随着这些超级终端浮出水面,公开和制造企业叫板,一些家电企业甚至要按照超级终端的订单生产,这是个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在王方华看来:“中国的市场营销将往‘深’处走,走向终端,IT时代很多消费者的行为都在数据里,可以通过数据库营销找出其行为的规律。未来终端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透明,但是终端企业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从被动地适应市场走向主动地创造市场的阶段。”
如今渠道成员关系已经不再是以往企业做主、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合关系,利益成为维系双方的纽带,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