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的缺点

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1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四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斌(1974-),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公共经济管理;栗泽武(1988-),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成本管理与纳税筹划。(江西南昌 330038)

本文系201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四双”人才培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1ZD020)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成果得到国家留学基佥资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就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为国家重点策略之一,并围绕着职业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范,如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的《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等。特别在201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别指出: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重视下,职业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2013年8月6日,教育部了《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12年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通高中13509所,占总数的51.6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663所,占总数的49.38%;高职院校1280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1129所,数量基本相当,已呈现出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职业教育学校的日益增多,对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视角下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基石,也符合国家对促进就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希望,

一、会计学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

我国中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都体现了“产业”“职业”双性的特征,从现有的中职目录19个专业大类,第三产业涉及的医药卫生、财经商贸等专业占的比重最大,为52%以上;而在高职专业目录中,第三产业涉及的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专业比重也高达48.4%,可见,会计学专业是第三产业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专业。

今年来,我国实施的职教改革方案,为会计学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提供多种途径和模式:

(一)“五年一贯制”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高职学院可以直接选拔初中毕业生,通过“3+2”(学籍或课程安排上是前三年按中职管理,后两年按高职管理)或“2+3”(学籍或课程安排上是前两年按中职管理,后三年按高职管理),五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高职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证书,该模式的优点:时间长,能充分规划五年课程体系,避免会计专业课程的重复设置;缺点:没有充分考虑分流和淘汰制度,一旦选定了会计专业,以后就不能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调整。

(二)“对口招生”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应届和历届毕业生通过数学、语文、英语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考试,升入相应对口的高职学院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该模式优点:重视文化理论课程和会计学专业技能课程双项考核,打破了中高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缺点:高职学院可能面临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混合编班带来的教学和管理困扰。

(三)“三二”模式

一所开设了会计学专业的高职学院对应几所同样开设了会计学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自主选拔中职优秀毕业生,升入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高职毕业证书。该模式优点: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充分运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优秀资源;缺点:中高职业教育缺乏对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等环节的普遍协调性。

二、中高职衔接视角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应该根据中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在从中等职业教育转换到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出现了以下衔接问题:

(一)培养目标衔接问题

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重点放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即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员、基层会计核算分析等。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在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如会计事务所、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分析人员。当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学专业存在“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不能为高职学院会计课程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衔接问题

由于中高等职业学校在设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协调、统一,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重复性较大。国家和地方政府缺乏对中高等职业贯通教材统一编制和管理,许多中高职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中都是依据本校的体系来进行,没有考虑前后贯通和衔接性。如某些中职学校的会计课程体系还是出现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高职学院高年级会计专业的课程;二是教学内容受限制。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在对中等职业学校选拔性考试中主要是针对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对没有对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中职毕业生的会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为高等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混班上课提出了难度。

(三)教学方式、方法衔接问题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倾向于“轻理论、重实践”,所以在会计专业课程和手工技能课程讲授时主要重视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动手能力,并配备了一定水准的会计手工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等,中职实验室软、硬件水平的配置远远超越了部分高等职业学,出现“倒挂”的怪像。但是评价中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会计专业毕业生是否得到了社会认可,中高等专业教育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把目标放在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多种证书的考核上面,较少考虑引入企业参与实际教学,社会对会计毕业生的新需求或新要求较少传递到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

三、会计学专业“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

根据2010年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1年)》的精神,高等学校与社会合作、联系得到了广泛关注。会计学专业隶属于第三产业,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四双”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摆到重点位置,形成校企“培养双主体”、校企“双导师”、职业技术理论和企业实践“培养双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评价”有效环节,从而为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另辟蹊径。

(一)“一个”准确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个”连贯、一致的,不仅要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有注重会计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延续性。首先,会计学专业的中职教育,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基本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加大对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高职学院重点拓宽学生创新、综合素养等方面知识,使之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在中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进行纵向沟通,而且邀请相关知名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加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不仅能实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而且也为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合作夯实合作基础,从而实现校企培养“双主体”。

(二)“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设置

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课程前后连续性,又要体现创新、发展性。所以,高职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调研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企业对未来毕业生的要求。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校内模块课程设置

在中高职业学校一般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将课程模块化:基础文化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认真确定每门课的属性以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由不同背景的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方向,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随着课程教学进程,逐步掌握专业知识,提供整体素质。

2.第二阶段:校外实践实训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即使是最新的仿真模拟系统,也还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双导师”制度,由校内实训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共同根据会计课程理论成绩和个人特长、兴趣分配实训计划和项目,如某同学计算机能力强,但是会计专业课程成绩不突出,可以尝试性把这位同学放置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在实训期间要及时跟踪、反馈和监控,毕业生可以通过切身体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自主调整学习方向。

(三)校企双评价体系

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不能完全模仿普通中学或普通高校的评价体系,单从理论成绩的高低评价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会抹杀职业学校“职业性”特点,为以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中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在建立校企双评价体系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需求,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考核:一是企业考核范围,主要考核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信能力、学习能力、诚信能力、认同能力等。做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严守经济机密、诚信做人是身为会计岗位人员必备品德,这些指标和考核方向可以在实训或定岗实习过程中在企业或社会上得到较好实施;二是校内考核,是围绕着课程成绩、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组织协调等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基础和专业素质所占比重比较大,可以考虑为60%~80%,主要包括会计专业课程成绩、文化基础课程成绩、公益劳动、心理素质、行为规范和体育成绩等等;创新创业素质可以考虑占据40%~20%,主要包括创新、组织能力、文艺特长(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对外交流(各国语言、计算机技术)等。

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教育;会计;教学模式

2015年07月04日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使“互联网+”的力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成果,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有别于传统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是以远程教育方式,实施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开放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各级电大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互联网+”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一般是讲授制的,以组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和老师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由老师来传授新的知识点,通过考试来测验和检查学习效果。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突出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原先的教学模式可以产生颠覆的效果。学生可以化“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并通过“巩固知识”达到“运用知识”最终转变为“实践创新”;老师可以将传统的“检查知识”转化为“互相交流”。

(二)差异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是无差异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学,而“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让会计专业课程更加的个性化,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教学提供条件。

(三)教学资源环境的改变

现阶段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主要的教学手段包括课堂授课、广播电视、互联网、双向视频会议等,各个手段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单一的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互联网+”能够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补充和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目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互动性不佳

目前各级电大、开放大学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使用的平台由于设置等原因,大多为非实时答疑,当学生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无法当场提问当场解决,这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很多会计专业的老师有丰富会计经验且高龄的较多,而对于网络技术熟练运用且年轻的较少,那么在网上对于学生问题答疑的方法往往比较传统,比较费时费力。

(二)内容上的不足

会计专业的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会计政策、法规和核算方式方法都有了不少的变化,而在现实使用中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上过于陈旧,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脚步,甚至有些章节与现有做法相脱节。此外,部分教材中所举案例代表性不强,对于实务的指导性不佳,从而使得整个教学体系不完善。

(三)实践环节过于形式

由于开放教育的经费有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往往流于形式,比如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环节,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在时间和考核方式难以把控,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没有达到成效、落到实处。

三、“互联网+”在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加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参考网上一些成功的会计网校平台,吸取其成功经验,进而改良教学互动。例如:可以设置实时回复模块,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参考网络上弹幕的方式,将问题展现在教学的界面上并回复,让更多人看到;或者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开放教育与现代网络生活结合,与时俱进。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前提。“互联网+”式的会计教学,可以将会计专业课程分成不同模块,采取循序渐进的过程,将课程体系分解。可以将课程分解为“基础知识仿真训练个性化选修技能提升”,并维护最新会计政策法规模块,科学设计不同教学搭配路径,形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三)建立“建、教、学、练、考”一体化模式

1.建立会计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建立会计专业课程“建、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通过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加强网络建设,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分析和考试分析,从而实现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学生的在线时间、浏览资源类型、浏览频率、发言情况、练习测试等进行综合评定,结合大数据分析,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发现不足,加强指导。而监控管理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也可以作为老师的考评,在线指导是否及时有效,沟通是否顺畅等都可作为参考。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机会。通过开放教育方式进行会计专业的学习将成为许多学习者终身受益的一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环境,顺应时代需求,进行“互联网+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严冰,吴国祥.WEB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0(3).

[2]乜勇,杨玉玉. “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和教育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6(1).

[3]郭绍莉.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会计课堂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3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调查问卷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已经在信息服务、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读懂财务会计报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已成为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工商类专业学生都要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会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在对非会计专业进行会计教育过程中,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问卷调查为手段,探讨了工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提高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以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大一在校学生为对象,主要涉及工商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工商类非会计专业。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见表1、表2、表3、表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采取了分散备课、统一考试、考教相分离、分散阅卷的形式。使用的教材为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编写的《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定位为会计基础,其侧重点是会计核算方法;3学分48课时,没有安排专门的模拟实训,老师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少量的案例为辅。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总结

1.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

表1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有42.5%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会计课程,绝大多数同学虽然并不了解其与本专业的关系,但他们认为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会对以后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也显示了他们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大多数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应侧重分析应用的辅助功能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反映部分老师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此外,有41.8%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教学有兼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必要,超过30%的学生参加过或打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要侧重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满足有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需求。

2.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

表2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生对待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上,只有9.9%的同学表明曾进行了预习和复习,而近90%的同学表示曾在会计课翘课,这反映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的轻视。学生如果没有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不能将授课内容很好的理解和消化,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加之会计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只有7.8%的学生反映听课效果非常好。另外,学生在会计学课程学习中会涉及到不少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税法、企业管理等,这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畏难心理。

3.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

表3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老师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反映了任课教师基本上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老师授课时没有兼顾到会计学课程自身的“讲授+练习”教学特点。同学们对如何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均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老师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有65.3%和52.8%的同学感兴趣的授课方式是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说明大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而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基本采用的是单一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所以很难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因为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但是也有22.2%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有必要很好的关注这一问题。

4.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

表4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有21.6%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而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会计课程难度大、吃力,他们认为教学不满意的原因是会计学课程专业性强,听不懂,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等。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目前所使用的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只有28.7%的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的教材选用是合理的。另外,可以看出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是以考证为导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侧重考证内容的教材感兴趣,更有30.5%的学生对“实务+考证”教材表现出明确需求。说明为了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任课教师确实有必要在选用会计教材时加以斟酌。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欠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相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侧重。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了解会计学与本专业的关系,重点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所以应该培养懂会计的管理人才,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会记账、算账、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基本是参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来教学,一般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任课老师采用简化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者删减理论性较强的章节的方式,而没有结合非会计专业特点来讲授,从而使得在教与学两个层面上都缺乏必要的认识,以至于其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信息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的会计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这样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难以达到。

(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欠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会计学任课老师没有充分考虑非会计专业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会计学课时较少等实际情况,仍然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味地“填鸭式”向其灌输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缺少互动,实际案例较少,必然使学生感觉会计学高深莫测,从而产生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此外,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存在轻视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情况,他们认为会计学课程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一方面,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认知程度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又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现象。

(三)教材选用不当,缺乏针对性

教材的选用对于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在合适的教材和正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不少高校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选用时,要不选用专业的会计考证教材,要不就是实务性较强的理论实务教材。但是,这两类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不太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也就不难理解。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会计学教材是专门为非会计专业学生而编写的,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科研项目已经逐步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非会计专业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对会计工作非常向往,在接受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希望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这一部分群体的学习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不容忽视。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会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无法保证后续教学环节的科学有效运行。那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还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其教学内容应侧重于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会计信息的分析,还是应侧重于会计核算?在教学时,为了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任课老师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侧重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服务。

2.调整教学内容。考虑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同时,侧重于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会计信息的分析,不应该重点强调会计核算。具体来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适当的淡化,只需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的一些衍生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等。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一般包括资金筹集、生产准备、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和财务成果及分配等,在主要经济业务流程中围绕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简单介绍会计核算的一般情况。在财产清查这一环节,应强调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确保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从而提高经营效果,尽量淡化一些比较抽象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报表部分可侧重讲解财务会计报告的阅读和利用,详细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与技巧,无需侧重讲授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要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看得懂财务报表,理解相关的财务指标,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推行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项目不断拓展和逐步推进来带动课程的教学,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有关实际案例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该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先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再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同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从而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够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形象逼真的会计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锻炼与提高其对会计信息的运用能力。推行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将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老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将抽象的会计理论与现实的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将会计学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还能够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利用会计信息提高其企业管理的能力。

2.创造性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会计学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枯燥无味,如何提高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困扰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任课教师的难题。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只有把这个概念摸清楚,才能做到最好。体验式教学并非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不是一种教条、程式化的教学流程,而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需勇于冲破原来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去采用更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教法上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喜悦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真正地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知识点上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确保其学有所获,充分体会到自己团队的力量,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担当,使其得到心灵成长,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思考,再由各组针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充分表达自己团队的观点。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启发,甚至是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等方法,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这样可以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从而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黑板”,相对于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会计学课程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黑板上逐步介绍,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可以板书进行详细说明。缺点是课堂的讲授容量较小,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通过板书很难对会计核算流程、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的介绍。

在教学手段上,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将理论与实物,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来辅助教学。为了使非会计专业学生降低对会计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增加其感性认识,获得直观印象,把会计课堂搬到仿真的现场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这些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将文字、动画、图表、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将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些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从而达到完善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三)改革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材,编写配套合适的“课证融合”教材

在选用教材时,一方面要兼顾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有考证需求的学生。所以,尽可能选用诸如“实务+考证”的“课证融合”类教材,即既适合课堂教学又兼顾考证要求的教材。考虑到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学配套教材,这就有必要组织高校教学、实践及会计从业资格培训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参与编写适合非会计学专业同时又兼顾有考证需求学生的“课证融合”类会计学教材。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其教材应适当降低理论难度,突出会计学的实际应用性质,尽可能选取相关案例、实务资料,最好能列示有关具体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境,若加上图片、知识拓展阅读或趣味故事等内容,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术语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会计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并使用会计信息的技能。当然,也要结合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大纲,尽可能突出教材中的相关考点,从而对部分有考证需求学生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

(四)精心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名会计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知识更新,不断的充实自己,才可以适应会计领域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同时,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相关知识,授课时以便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真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当然,会计教师还应加强社会实践,会计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很多会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一线,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更无法领会会计信息的利用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会计任课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才可以有效的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对于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知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会计通过提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来参与经济决策,所以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对于管理人员也就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加强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突出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真正能够理解、分析和应用会计信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迎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池州学院的调查与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2,6(3):145-147.

[2]芳,万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上:2009,1:130-131.

[3]王晓辉.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06-207.

[4]刘孙芸.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教学探讨[J], 财会月刊(综合),2008,9:91-92.

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资源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程度的提高,会计专业的应用能力愈加受到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的会计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财务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本文尝试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试图挖掘出当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探索出适合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

1 对课程实践的界定

在讨论课程实践这个话题之前,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个话题――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一般指的是纯粹的实际操作课程,课程内容几乎不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本文所述的课程实践是指相对于一门学科的理论学习来说,凡是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课程学习,既包括一部分理论学习加一部分实践操作的课程,也包括全部实践操作的课程,都称为课程实践。因此,课程实践讨论的范围要比实训课程要广。

开放大学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而产生,体现了全民的终身学习、开放学习的需求,最终实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在开放大学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中更加要重视课程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最受欢迎的知识。课程实践让教师教学相长,师生互为师长,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提高全民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

2 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2.1 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特点

由于开放大学属于成人高校,实行验证入学制。入学门槛低,拥有高中或中专毕业证即可就读会计专科,满足国家承认的专科毕业学历即可就读会计本科。开放大学办学体系采取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办法,满足一切想学习进步者的需求。因此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学生,均是利用晚上或者周末这样的业余时间来进行学历教育。据每届会计专业生源调查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班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所干工作与财务专业相关。因此对于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专业底子薄弱,所学非所用以及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的这些特点反映比较集中。

2.2 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开放大学基层分校只有课程的执行权而没有课程的设置权力。以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会计专业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均执行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的专业规则。专业规则中将会计专业的课程分为六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综合实践、专业延展课和专业核心课。为了满足学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东城分校专业责任教师在编制每学期的课表时一般会安排3~5门课程,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穿插开设。课程内容上体现会计专业知识的难易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本科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开设22门课程,其中实践课程只有《会计制度设计》、《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这3门,只占13.6%。会计专科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开设23门课程,其中实践课程只有《基础会计》、《会计操作实务》、《电算化会计》、《社会实践》和《会计核算模拟实验》这5门课程,只占全部课程的21.7%。

由此可见,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集中分布在综合实践和专业核心课程中,且所占比重较低,没有体现出成人学生重视实践知识学习的需求。课程设置上照搬普通高校本科、专科教学计划的现象比较严重。课程内容上理论深度跟不上普通高校的课程要求,实践知识方面也未展示成人高校的特点。

2.3 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资源及教学情况

目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资源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国家开放大学统一设置的实践课程,有统一的网上学习资料和考试平台。此类课程的实践资源由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责任教师统一布置实践任务,按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即可给予学生及格以上分数。比如《基础会计》安排两次会计基础实操作业;《会计制度设计》和《财务报表分析》是在国家开放大学形考平台案例分析的任务,学生完成每次分析任务即可通过实践考核过程;《电算化会计》是像玩通关游戏一样完成每次用友软件的模拟任务,一共完成15次模拟任务该课程即可通过考核。

第二大类是省级开放大学自主开设的课程,由省级开放大学该课程的责任教师负责组织统一的教学与考核。比如《会计操作实务》这门课,由北京开放大学课程责任教师牵头,组织5人形成该课程的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按统一的授课标准对全市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集中模拟实践,完成模拟小组的企业管理任务即可通过该课程考核。

第三大类是省级开放大学自主开设,在基层分校按课程大纲要求建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完成的实践课程。比如《会计核算模拟实验》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即是在基层分校自建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该类课程一般是会计专业集中实践环节要求的课程,替代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或者毕业论文。

3 现有教学模式运用效果分析

从实践教学的形式上来归纳,目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案例式,比如《会计制度设计》和《财务报表分析》;游戏闯关式,比如《电算化会计》;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式,比如《会计操作实务》、《会计核算模拟实验》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

案例式的实践课程教学在初始运用期是比较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但是经过了几轮成熟的运用之后发现采用的案例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偷懒现象发生,直接拿往届学生的分析结果来照抄或者当模板直接改编,没有发挥案例教学的最终作用。教师也会出现教学疲劳,没有任何教学创新。

而游戏闯关式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来说是比较受学生和老师欢迎的。拿《电算化会计》这门课来说,学生必须一个考试任务通过了才能做下一个考试任务,不能自行进行任务顺序的调整。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能让学生在挑战中认真学习该课程的知识。

最后说下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式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是所有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必定采用的教学模式。首先说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能节约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短期内足不出户就能提前体验财务各个岗位所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缺点是学习的压力过于集中,一旦前期相关专业课程没有学扎实,在进入实践模拟实验过程中就会压力,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相应的模拟任务。拿开放大学的《会计核算模拟实验》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这两门实践课程来说,这是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必须完成的实践课程。课程内容以国家开放大学和广州福斯特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软件为基础,完成手工做账环境下的全套账务处理流程中各环节的财务工作技能。需要学生提前学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核心课程。并且课时紧张,不可能让任课老师详细讲解这些实操任务所附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很有用,但是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掌握实操要领。而要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深入学习的要求增加课时的话,大部分学生又不珍惜模拟实验的机会,学习效率较低。因此目前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会计专业这两门实操课程目前只好也采取集中两天到三天的时间,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情况来灵活调整实践内容,尽量因材施教,让会计理论水平一般的学生能掌握基本实操知识,会计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生能有机会在有限课时内多操作会计实操内容。

4 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实践课程所占全部课程比例较低,不能体现成人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以在职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大学,学历教育上不能理论知识不深,实践知识也缺乏,这样会让开放大学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开放大学在社会上的口碑无法正名,永远处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位。

(2)案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新较慢,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团队在背后提供有效及时的教学支持。教学方法急待改进,某些专业课程的教材比较陈旧,没有及时更新。

(3)缺乏大教学的统筹观,没有把会计专业的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有效整合到每门专业课程中来。让学生在学习每学期的专业课程中适当接触点相关的实践知识,化整为零,等到集中实践环节实行岗位模拟实践的时候就不会压力太大。

因此,我们应该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开放大学的实践课程教学问题:

(1)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实践内容的比重。从国家开放大学设置专业规则开始,分析会计专业的每门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应该占据的合理比例是多少,修改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以及成人学生实际可吸收的程度来设计课程考核标准。从而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让学生学有所用。

(2)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我们的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实践知识的学习能力,多关注最新的资格考试学习,多向有财务经验的学生和老师学习,增加学生吸引力。教师之间也应该多交流实践教学的心得和体会,改进开放大学整体的实践教学水平。

(3)教学方式上要更加灵活多样。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研发,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与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快捷性,以及简便易消化。那么我们老师也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局限于师徒式的实践传授方法。比如最新的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教学方式能否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出奇效,也是值得我们老师尝试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8).

[2]帅先富.会计专业全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0(3).

[3]王书林.论加强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1(6).

[4]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09(21).

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5

1.会计课程特点导致的问题

(1)会计理论抽象导致难掌握。目前基础会计课程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不断演化而来,借贷仅仅作为记账符号,已经失去了其字面含义,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掌握。

(2)知识面涵盖广导致不理解。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开在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知识又涉及经济学原理、金融学、经济法、税法等知识,在没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虽然基础会计教师简要介绍了相关的知识点,但学生还是较难理解。

2.学生接受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仅有两年半时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课时少。笔者所在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2014级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开设基础会计课程,总共仅自觉性又不够,课上内容即便听懂了,课后也没有加强巩固。

3.学生不够重视

由于会计基础不是非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大多没有和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的案例,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也不知道自身完成基础会计课程对其专业发展及就业有何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改建议

1.根据定位调整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设置应当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读懂会计的相关术语;看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并且会使用会计信息做经济决策。因此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利用,适当增加这一章节的课时量和课后练习的数量。

2.根据课程特点调整专业培养课程设置

基础会计课程可开设在第二学年,在学生已学习了经济学原理、税法、金融学等相关课程后,相关知识点更容易理解。针对基础会计各项原理比较抽象的问题,可引入身边实际案例以增强趣味性,降低陌生感。

3.根据学生实际全面改革课程

(1)调整课程实施计划。制订课程实施计划时内容酌情减少,难度酌情降低,在有限的课时内争取让学生领会基础会计的主要内容。对于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课后习题、单独辅导等形式使其掌握更多知识。

(2)选择编排合理,难度适中的教材。目前市场上适用的教材编排上没有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掉某些章节,或者对某些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如果针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设计一些行业内的教学案例,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需要各个职业院校针对自身的行业特点,选用相关的案例教学,或者组织教师编写一些校本教材。

(3)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课程45分钟。“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远,而良好互动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目前基础会计课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因材施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多下工夫,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一些图标、漫画、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笔者所在的学院,年轻教师经常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多媒体课件比赛,对于优秀的作品,可通过教研活动推广其做法。

(4)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相结合,加深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解。应提高实训课时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可从综合实训、分项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三个方面全方位开展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第一,综合实训可根据专业选择相关企业的一个月的常用会计业务资料,让学生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整个流程。第二,分项实训可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例如将班级均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由老师或学生自行安排会计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完成相应的会计岗位任务。实训课程中,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会计凭证、账页和报表,老师多媒体示范,演示会计工作教程,学生操作,老师巡堂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第三,在多媒体教室能保证的前提下,在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结束后,可安排1~2周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各个流程的电算化会计操作,体会实际工作中基础会计的应用。同时课外练习也可采用软件辅助,相关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正确率,对于错题反复练习,达到最终掌握的目标。

会计专业的缺点范文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逐步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种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特别是大量小微企业的不断创立、快速发展,国家层面的减税扶持政策日益深人人心,创新、发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由此必然带来了对财务、会计、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井喷,因此带来的现实表现就是报考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逐年激增。但现实是会计专业虽然门槛较低,没有什么准入条件,但是要学好会计专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掌握会计业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要熟练掌握,懂得灵活变通,活学活用。学生们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动手能力、并能熟练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可能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为此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的会计系的教师们对会计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多方探讨、小心实践后,目前采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是创建一种互动的交往模式,强调并重视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并期望有机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且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因此在会计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特别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这样三个方面,即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这是一种相对来讲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

2.体验式教学法在我院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2.1考察体验式教学

在学生刚入校学习会计知识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院会计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局限于刻板的理论教学,教学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教室中,而是带领学生主动的“走出去”,到学院的实习基地――也就是各类型的企业或单位中去,体验具体的、真实的会计工作,通过这种考察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对各自的专业学习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明确的感性的认识,了解会计工作到底要干什么,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在考察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事前提出考察的重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重点、目的、任务去考察、学习、体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体验,使学生全面感受、感知会计工作,了解所学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重要性。

2.2岗位模拟体验式教学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因为我院分别在不同的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岗位模拟体验式教学。如在《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中根据教学进程让学生分组及轮换着体验出纳会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总账会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会计工作,使学生明确不同会计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及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会计资料,掌握会计资料的实际操作方法。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分别体验企业中不同的角色的会计工作。如在《企业会计业务核算》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别体验采购核算会计、费用核算会计、产品核算会计等多岗位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及会计业务操作中体验每一个角色在整个企业经济业务的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同样在不同课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的安排相应的会计岗位,对学生进行岗位体验式教学。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枯燥的以“教”为主导,而是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为重。岗位体验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在实际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责。

2.3综合演练体验式教学

我院在学生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即将完成时,对学生开展综合演练体验式教学工作。在之前的体验式教学中是分岗位进行的,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已经充分掌握,应当全面展开综合性的体验教学,为学生能够充分就业,在企业中能更快、更好的进入会计工作状态,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综合演练体验式教学中运用财会多媒体仿真实训系统让学生全方位的体验不同会计岗位的业务,如从出纳会计工作开始进行体验,分别还要体验税务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仓库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等多种会计岗位,全面体验会计工作的内容。在这个综合体验式教学中,还让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仅就是局限于在企业内部工作,还应该与相关的外单位进行业务沟通与联系。通过对已毕业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体会到综合演练体验式教学对他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忙,让他们在就业前能充分的掌握会计工作的实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