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特点范文1
一、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1.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
温州地处浙江一隅,一面临海,三面环山,历代战乱的大批难民南迁于此后便居住下来,导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少”的问题一直困扰温州人。1978年,温州全市人口561.26万人,农村劳动力157.25万人,耕地总面积只有298.02万亩,人均耕地0.53亩,每个农村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仅为1.9亩,土地难以养生,温州人只能远走他乡,在农业以外的工商业求生存,求活路。
同时,温州作为海防前哨,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温州投资很少。有资料显示,自1949到1981年的32年中,国家对温州的投入总共只有6.55亿元。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只有自发地形成了“以商带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温州,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众多的中小企业分散进行。大家分工很细,如打火机,一个小小的产品由几百家企业分头生产,有的企业只生产打火机的弹簧,有的只生产外壳,然后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组装。这种生产模式造就出温州家族民营企业的辉煌,也酝酿出浓郁的家族文化。
2.温州人性格特点的影响
温州人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既聪明又肯吃苦;他们从小就确立了赚钱致富的目标,立志要当老板,成为能够真正挺直腰杆的有钱的中国人等等。
但是,温州人有他们的弱点:(1)排外性。精明的温州人的思维具有开放性,也拥有封闭性、排外性。温州人可以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将发展视线瞄向整个中国版图甚至国外,他们能突破正统的思维,突破计划经济体制,这是难得的开放意识。同时,三面环山赋予了温州人的封闭性、排外性,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来务工人员本能的排斥。例如:2004年9月,温州著名民营企业美特斯邦威集团发生重大事件:陶卫平、邓力副总经理带领多名下属集体离职事件等,无不表现出温州人的排外性。(2)自恋情结。当历经坎坷的温州人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资本时,经济上的优越没有让温州人形成更高层次的追求,却无端地产生了强烈的精神优越感,陷进了可怕的自恋泥潭。例如,很多温州人喜欢在外地人面前讲述温州人辉煌的故事,也喜欢把温州“五马街”作为评价其他城市商业街的标准。
3.本土永嘉文化的影响
温州民营企业的文化是历史上“永嘉文化”的折射。永嘉是温州当时的州府所在地。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它的精髓是反对空谈,讲究实效,主张义利并举。它倡导事功之学,实际就是一种“经世致用”的生存哲学,它自始至终追求一种价值取向:“知之则必用,用之则必尽”。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功利并举”、“农商并重”的永嘉文化对温州人影响深远,它成为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文化精髓,它使温州人更早地有了市场经济的文化底蕴,激发着温州人为了生存而自己创业的欲求。无疑,这种文化也孕育了温州民营企业的唯功利性特征。
4.温州民营企业老板素质的影响
2000年5月,温州当地一家传媒做了一次《温州百姓心目中的温州企业家》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温州企业老板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其中有47.15%的受访者最讨厌温州老板们的“文化素质”。认为温州老板应该“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以提高素质”的受访者高达总数的79%;45%的受访者对老板提出批评。批评比较集中于温州企业老板的素质。约31%的受访者认为温州老板“修养差”、“像暴发户”,直接以“俗”做答的受访者有8人,而一位学历为研究生的中层管理人士更是将老板形容为“富裕的农民”。
2002年在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江浙地区,有关部门也曾对温州276家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68.5%的温州民营企业老板是由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的,91.5%的人在成为个体工商户之前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很低,小学或小学以下文化占3.86%,初中占40.3%,高中占38%,大学专科占14.1%,大学本科或以上仅占3.1%。
二、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设计
1.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以人为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企业员工为本。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朱勒认为:一个公司的成功,越来越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机器的性能,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种环境,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那些卓越的企业之所以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其要诀之一就是依靠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企业员工的作用,实施人性化管理。即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把员工当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充分认人、选人、育人来展开,企业其他资源都是围绕服务于人来配置。企业每一个员工都享有企业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全方位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正如海尔集团始终坚守的信条那样: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首先要爱员工。实现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完美统一。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心理倾向,并且这种心理要求是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在管理过程中,温州民营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以便他们把最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技能发挥到工作中去,使每个员工都能把其内在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出最佳效绩。
温州民营企业必须考虑到客户的利益。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客户的基础上的,企业创造的所有价值都必须在市场上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实现。
2.树立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树立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是企业行为规范的要求。过去,有些温州民营企业抱有只要自己赚钱就好的思想,它们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因而它们的某些行为足以危害社会,最终危害企业自身。
树立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温州民营企业要把保护消费者利益看成是头等大事.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保护消费者利益实际上就是保护企业自己的利益。我们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由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业集团之一奥康集团的老总――王振滔和浙江省、温州市领导在杭州市郊将从全国收缴的假冒温州鞋付之一炬的那把火,它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为奥康鞋正了名,为温州鞋正了名,这把火永远载入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史册。
3.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目前,温州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坑蒙拐骗,见利忘义,恶性竞争,拜金主义,信用危机等现象很普遍严重。诚信缺失导致了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从而也造成一种严重的社会缺陷,这反过来也影响到每个民营企业自身。一些民营企业既是正常市场经济的破坏者,又免不了成为受害者。诚信文化的缺失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羁绊。
温州民营企业加强诚信文化建设,首先要塑造“诚信就是生命”的企业精神,要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价值观,要塑造信用高于一切的企业形象,要形成内在性诚信理念,更要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接着应把“诚信为本”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举措中去,要让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员工都懂得“以诚信为本”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是应该恪守的原则。
4.强化企业的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特点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新生代;农民工;管理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及上一代农民工的年龄的增长,我国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内部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内部间新老农民工的新老交替也在不断进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上一代农民工成为建筑企业的中坚力量。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对我国建筑业企业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对建筑也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一)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学历层次较高、工作技能较低的特点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普及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农民已具有初中文化学历、达到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上一代也有显著提升。因此,相对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较高的文化程度使他们具有能迅速接受新事物、见识和视野较开阔、更易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等特点。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刚从学校出来进入城市,不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具有比较丰富的农业生产活动等经验,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还尚未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更没有传统师傅带徒式的技艺传受过程,从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总体相对呈下降趋势。对此不少农民工只能从事普工,而非技术工种的工作,入职还需接受专门培训。
(二)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目标追求较高,工作吃苦性较低的特点
目前,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远远没有上一代农民对土地和农村那么具有浓厚和强烈的感情,他们与城市同龄人更接近,非常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他们不仅追求较高的薪酬,同时也对职业发展、体面工作、精神生活及休息权等有更高的追求,赚钱不再是“打工”的唯一目的。此外,新生代农民工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从小生活物质条件相对优越,他们缺乏吃苦的经历,自身也不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在工地,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更是非常不适应。因此普遍较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三)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维权意识较强,敬业精神弱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在法律知识、平等观念和维权意识上比一代农民工显著增强,维权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的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此外,在敬业精神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的培养空间。这些往往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比较容易体现出来,比如遇到暴雨及下雪等不利天气,新生代农民工的出勤率则明显降低;每逢抢工期的攻坚时刻,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都会抱怨,甚至不愿意加班加点工作。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出现有些新生代民工干脆不辞而别,走也不提前通知的现象,比较缺乏责任意识和合同意识。
(四)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接纳意识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特点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尽管作为地道农村人的实质没有改变,但绝大多数已基本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对于他们而言,当前既不太适应传统农村的生产作业和生活习惯,也不能真正融入他们所向往的城市生活。原因在于当前不少城市的政策和制度原因对农民工还有排斥,不能完全接纳。与此同时,在城市又难以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使得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城乡两端都处于难被接纳的边缘化状态。此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与城里人相比,他们往往也把自己看着城市人,与此同时由于他们从小生活道路相对顺利,遇到的挫折不多,社会阅历尚不丰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后,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会变得强烈,导致不少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幸福感。
二、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工程建设主力军作用的策略
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建筑行业建设的生力军,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是建筑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持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一)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完善也是一个事实,当前页不可能一步到位,需有一个改善的过程,作为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主力军地位及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要设身处地考虑农民工的真实需要,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待遇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寻求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特别要把消除农民工进入的各类限制、制定有利于统一城乡劳动力的政策法规及完善欠薪保障及工资支付等制度列为重点工作,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企业成员,让他们能安心、放心和舒心工作。
(二)建立规范的新生代农民工队伍
就建筑企业而言,建立一支能听指挥、服从管理,有团队精神并能吃苦耐劳的工作队伍非常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突出新生代农民工主人公地位的重要体现。对此作为建筑企业:一是对农民工可大力推行劳务管理的“1+X”模式。由企业成立一个自有劳务公司或劳务管理机构,实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能更好地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新生代劳务用工管理。坚持按要求执行项目劳务用工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劳务人员准入机制,对在项目现场作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坚持做到上岗前须经过上岗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则必须是百分之百的持证上岗,强化对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
(三)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在考虑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应结合面对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农民工队伍结构和素质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保障、培训机构建设、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农民工党员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和施工项目生活保障等方面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如制定《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督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意见》,以规范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管理,同时尽可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得意解决,让他们不带情绪地安心工作。
(四)注重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素质
一是要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力度。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的,相关建设工作经验和安全知识比较缺乏,对此,做为建筑企业有条件的可以组建民工技校或独立开班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并且在培训时间上应有一定的规定,确保每一个新生代农民工都能接受到教育或培训,并掌握一项专业操作技能,为了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对表现较好的农民工或考核成绩优秀的农民工可实行提高技能津贴或薪酬待遇制度,也可以实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制度。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自身学习的潜力。从而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操作技能相当、道德素养良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农民工队伍。二是加强技能等级鉴定和上岗资格培训取证工作。建筑企业可以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特种作业教育培训中心,深入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培训,除了提高建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能外,还可以调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技能、钻研技能、提高技能的积极(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14页)性。三是采取多形式的方式提升技能素质。建筑企业可以经常性地开展技术大赛、岗位竞赛、技术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各类比赛和评选活动,既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激发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
(五)注重维权和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既是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突出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建筑企业建立稳定施工队伍的重要手段。由此对于建筑企业,一是要强化《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力度。建筑企业应大力宣传劳动合同制度,明确要求劳务分包企业必须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及时办理农民工录用备案手续。各企业还应为新生代农民工办理了商业意外伤害险和工伤保险,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障力度,解决农民工的部分后顾之忧。建筑企业每年应至少进行一至两次集体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和集体协商,执行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工资发放及拖欠等情况实行分级月查、季查、半年查和重点检查的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的工资保障机制。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明确新生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责任主体,实行了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发放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制。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明确规定项目部无力支付的必须由分公司负责解决,分公司无力支付的必须由子公司负责解决,子公司无力解决的必须报请集团公司负责解决。与此同时应建立企业内部工资拖欠电话举报制度,要求在项目现场显要位置设立欠薪投诉电话和地址公示牌,畅通了农民工投诉渠道。
(六)注重关爱及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满意度
关爱新生代农民工,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帮助他们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如此更能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热爱企业、努力工作,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对此,一是要尽可能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作为建筑企业尽可能实行宿舍、食堂、浴室、厕所、活动室与项目生产区域同规划同建设同检查,促使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生活设施基本实现能按标化建设和标化管理。二是建立生产一线的慰问制度。建筑企业每年可通过发放高温慰问金、举办中秋联欢会、组织开展体检、打亲情电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全方位的关爱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并上升为一项企业制度,来不断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三是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帮扶帮困制度。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可成立了帮困基金会,将困难新生代农民或其家庭有特殊困难列入主要帮困对象,尽可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韩振方.论新生代民工的特点与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
[2]刘军.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9).
民营企业特点范文3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而言,投资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相应的收益,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做好投资决策管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投资决策需要在深入的研究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决策管理,深入分析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避免投资风险。融资是民营企业突破自身资本的限制的关键,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合理地进行利润分配、充分发挥利润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从企业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的市场反应敏捷、经济活力强劲,具有较强的获利。从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1)以短期投资为主,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长期投资具有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因此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是以短期投资为主,而且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自身资本能力较弱,所以一般是在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采用短期投资行为;(2)融资能力有效,民营企业的自身资本有限,而且民营企业的诚信相对较低,获利能力有限,所以融资能力有限,融资渠道不足,当前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来自于投资者追加、企业内部积累等来源;(3)更加注重利润管理,民营企业的特点是市场反应快,财务管理更加注重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的控制,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水平不足
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一般的经营者就是所有者,主要是采用集权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集权式管理为主,财务管理水平严重不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1)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大多数为企业管理者的亲戚或是好友,受到管理者的影响较为明显,而且专业水平不足,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投资可行性分析、风险控制方面的控制不足;(2)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3)内部控制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严重不足,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意义不明显,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会计职责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与核算程序不完善,无法对财务进行严格管理。
(二)融资渠道有限,融资能力不足
融资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与质量已经不断发展,但是相应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具有融资费用高、规模相对较小、自身资金不足、每笔费用金额偏小等特点,导致融资困难。除此以外,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不透明、贷款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因此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数额较小,难以满足企业对贷款的需求,而且贷款业务难度大,需要对抵押进行评估、登记、公证等,程序复杂,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多,所以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除了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之外,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获得股权融资、集资融资等融资的难度较大,制约了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三)投资盲目,经营风险较大
投资决策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大,而且投资的时间长,则所面临的风险高。对于民营企业发展而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一部分原始资金之后,会因为急于扩张而影响投资决策。以太阳神集团的发展为例,1988~1993年期间,太阳神集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为保健品市场的变化,公司开始涉足酒店、汽车、化妆品等多个行业,盲目进行投资,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企业元气大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足,投资决策相对盲目,而且主要是受到企业家经验所影响,对于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不足,导致经营风险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确定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有家族式管理的色彩,企业内部的家族文化严重、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规模等因素,导致财务管理薄弱。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家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带有明显的家族式企业发展的印记,虽然家族式发展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具有任人唯亲、专业素养不足等因素,限制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以亚细亚商城的发展为例,企业大量采用家族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结果造成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资金占压,最终在市场竞争中破产。除了家族式管理的影响之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而且企业的规模有限,无法吸引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加盟,从而导致财务管理薄弱。
(二)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因为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抵押贷款能力不足,而且企业的贷款成本加高、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在商业银行贷款意愿不足。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而言,中介担保发展不健全,而且当前的证券市场进入难度大,所受限制较多,因此获取融资的难度大。虽然国家已经为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但是缺乏财税、融资、信贷以及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外部环境不利于融资之外,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破产比例大等导致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不高,而且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因素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投资盲目的原因分析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不均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的原因与企业内部的愿意,我国政策对于民营企业的准入有所限制,因此民营企业的投资结构不均衡;而且民营企业的规模有效,其资本、技术与管理水平有效,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民营企业往往注重短期的投资回报,而且因为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不全,信息分析能力有效,导致盲目投资增多。
四、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财务人员水平,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是直接影响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家族式管理的框架中跳出来,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取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入,加强培训管理,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投资管理
为了减少盲目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投资的可行性分析,重视企业的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同时对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投资的审核与管理,设置投资退出机制,定期监督企业的经营情况,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三)改进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改善外部融资条件,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融资创新。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构建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员工持股实现内部融资创新,完善融资管理。
民营企业特点范文4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即资金来自企业内部,是主要来源,企业将自身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余资金、固定资产变形资金转移、折旧准备金、应付账款等;外源融资即企业向其他经济机构或主体筹集资金,例如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银行贷款等。
权衡风险和收益是融资的基础。风险对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具有重要影响,风险的直接表现是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自身的收益、风险特点也反映出其融资的特点:第一,融资费用高。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融资需求量大,但资金需求随机性大、周期短,民营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时,银行花费的人力、财力较多;第二,实现贷款担保和抵押困难。担保和抵押是减少贷款风险、提高企业信誉的重要措施,但民营企业的经济信息透明度低、较为离散、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使企业的抵押品和担保不符合规范;第三,融资具有阶段性。民营企业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不同。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及原因
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并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革,所以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实际上是集中在一起的,加之企业管理松散,导致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强;而且很多企业不具备上市所需的大量资金,因此几乎不可能依靠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此外,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通过非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外部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融资渠道单一。但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还贷能力不高,降低了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额度。而且,民营企业的资产、经营信息披露不完整,财政缺乏透明度,不良资产占较大比例,有些企业甚至存在偷税漏税、财务报告不真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影响,提高了银行贷款的成本和风险,银行贷款困难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银行贷款风险
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对民营企业提供的贷款的经济风险相对较大。国有企业的规模大、拥有大量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充足、还贷能力强,导致银行形成呆账、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市场需要的资金量大,银行更愿意为国企提供贷款而不是选择民营企业。此外,现有金融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的信贷业务大多是短期的,中长期信贷供给不足。
3.外源融资成本高、收益低
我国民营企业的地域分布不够集中,贷款频率高,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范围较大、花费较多。而且企业申请的贷款量小,虽然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成本高,银行获得的净利润少。而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紧密,银行对国企的放贷业务不需要繁琐的审查,加之国企贷款量大,银行能够取得更高收益。商业银行制定信贷计划时期授信额度更多地向国企倾斜,这也是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4.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
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时,考虑到风险和成本,通常需要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但我国的信用担保行业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收取费用较高,发展进程缓慢。所以,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缺乏有力保障。
5.信息不对称
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通常不会向外界公布,所以企业在外部筹集资金时无法证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民营企业为了成功获得银行贷款,会对需要披露的信息进行选择,披露的信息并不全面,而且,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存在账务混乱、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同时,我国也没有建立其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民营企业缺乏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对其实际信用水平实施准确评估。这是导致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风险,而信息不对称成为风险根源。银行不了解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潜在资金能力、信用情况、偿还能力等,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会更加慎重,相应地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更大。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
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降低融资难度、通畅融资渠道的主要手段。民营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核心竞争力,规范经营和管理。根据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增强实力和信誉,有利于资金向企业流动。首先,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界定,打破家族管理的传统模式,向职业化、专业化管理过渡,根据实际的产权结构,分析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其次,企业要加大信用建设力度,完善信用制度。企业要树立强烈的信用意识,实施严格的产品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社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贷款申请提供科学依据,并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成立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重视信用控制,防范信息风险,及时对企业信息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和内容,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增强资本实力。
2.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
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法律体系,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制定相关法规,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人才、信息、产权、内部管理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针对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在其进行银行贷款时可以给予财政补贴,对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给予政府担保,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为民营企业成功获得贷款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政府设立相关咨询机构,免费为民营企提供融资咨询服务,为银行承担一定的贷款申请审批任务,减少银行成本。
3.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专门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制度,转变传统观念,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简化贷款程序,建立安全、高效的工作机制;对民营企业增加专门的贷款种类,提高抵押物的种类,对满足信贷条件的企业,可采用联合授信和循环授信的方式提供贷款;在立法基础上成立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机构,为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支持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总结
综上,民营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境,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倩薇,杨惟舒.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相应对策[J].中国商贸,2011,(05):117-118.
[2]尹全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57-60.
民营企业特点范文5
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特点不适应。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的信贷管理体制,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县支行放贷受到严格控制。这种授信授权政策,对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形成了刚性制约,使基层行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上缺少直接贷款权,无法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二是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多地表现为争相“锦上添花”,而缺乏“雪中送炭”的主动性。大多数处于创业和启动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尤为迫切,但其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加之对信贷人员“零风险”的信贷考核机制,使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对贷款发放的把握过于谨慎。三是金融机构为保障贷款安全,企业申请贷款必须提供必要的担保或抵押。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很难提供银行认可的有效的担保,房地产、生产设备的评估手续繁琐,评估费用高,加大了借款人筹资成本,而金融机构也无发放信用贷款的可能。银企之间的信贷供给与需求双向操作出现梗阻。
民企自身缺陷制约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多以资源为导向,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比较注重短期利益,因而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严重,而且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管理阶段。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更少。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获得信息的渠道,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生产经营出现风险甚至倒闭,并最终转化为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披露行为不规范,甚至提供虚假信息。金融机构从企业获得的综合信息不足以支持其信贷扶持的安全性,因而影响了贷款的发放。
缺少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缺少完善的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配套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一是缺少规范的中小民营企业资信评价制度。二是急需建立为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组织机构,解决企业融资中担保难的问题。目前仅有的少数贷款担保机构不能充分体现担保机构的优势,缺少与金融机构沟通配合,而无法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担保后金融机构放大比例的信贷支持几无可能。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影响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限制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
金融创新不到位
民营企业特点范文6
【关键词】 小规模民营企业; 和谐审计环境; 攻克难题
自《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和中小企业板块正式启动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审计尤其是小规模企业审计成为必然,也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如何搞好小规模企业审计,中注协也出台了相应准则和指南。但是由于小规模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审计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给注册会计师执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阻碍着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小规模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宽松、和谐的生存与发展机会。推动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注册会计师的一项历史使命,为此,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纷纷不断努力寻求各种解决途径。
一、小规模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
(一)小规模民营企业规模小,会计账目简单
小规模民营企业通常经营规模较小,主业单一,经营区域有限,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低。会计账目简单,会计人员较少,且大多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记账和纳税。
(二)小规模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缺乏
小规模民营企业仅有一个或几个业主,业主一般都直接管理,身兼数职,或由家族成员分散管理,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和监督,且业主私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混淆不清,公私不分。
(三)小规模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记账与纳税主要采取委托的方式。小规模民营企业一般只设一名出纳,出纳只要能够辨别真假钞票,收付款不出差错即可,所以出纳大多由业主或家人兼职,而非专业会计人员,有的连会计上岗证都没有。他们对企业因发生业务而取得的各种原始单据的真实、合法与否不大关心,从而给会计记账和审计都造成许多不利。
(四)小规模民营企业存货等资产核算不实
小规模民营企业在供求关系上往往要考虑资金和税收问题,从而产生实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情况。供销业务的核算与生产经营的发生也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
以上特点,导致小规模民营企业容易存在一些舞弊、违法行为,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了许多风险。
二、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难点
在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常常遇到以下审计难点:
(一)可审性难以判定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小规模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当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充分关注其可审性,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在实际操作中,注册会计师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和判定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可审性,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小规模民营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不存在类似会计咨询、管理咨询等业务往来关系,彼此之间缺乏了解。由此,在短时间内,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调查业主(经理)的品德以及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或重视程度,但调查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有效情况是有相当难度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在调查了解不够清楚的情况下作出接受审计的决定,就意味着存在不可避免的较大的审计风险;如果不接受审计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将会失去一个客户,两者都将给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而修改业务约定书条款往往使审计业务的开展失去意义;提请企业补充、完善会计资料,只是拖延审计时间而已,最后企业拿出来的仍然是不够完善的会计资料;扩大测试范围,势必增加审计费用,是审计与被审计人均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二)现代审计技术运用难
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被贯彻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通过对小规模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及对管理层整体控制水平和诚信的判断,能从宏观上充分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区域,在会计报表的相应项目上找到风险的集中反应区域,从而使得审计人员能更清晰地把握工作重点和分配审计资源,高效完成审计任务。
但是由于小规模民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不健全以及快速发展与扩张等问题,使其风险区域分布广泛,会计报表的许多项目都反映着这些风险的存在,从而使风险评估成本加大,审计工作效率得不到意想效果。
(三)业务循环审计难
现代审计一般都是按照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等业务循环进行审计。小规模民营企业业主(经理)出于交易对象的性质不同、纳税筹划的需要等因素的考虑,对经营业务的处理经常进行人为调节,导致资产的实物流与业务流、实物流与资金流、发票与实物等不相符合,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难以按业务循环进行审计,不能按照业务流程、流量来推测、证实该企业的报表数据;且实物的盘点与核对、往来账项的核对等都难以获得确切数据,对会计报表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公允性确认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四)收入与支出确认难
小规模民营企业一般都处在发展初期或扩张初期,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为了获取充足的资金用于发展或扩张,他们除了采取借贷款外,还会在税收方面做手脚,如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现金收入不入账;物物交易收支不入账;将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合理、合法化等等。小规模民营企业往往生产的是一些可比性比较差的产品,且品种多量小,生产加工时间不确定,业务量大时加班加点,无业务时可能停工停产,人员变动频繁,加之内部控制混乱,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很难通过其生产能力、购进存货数量来判定其销售量的大小和收入以及相应支出数。
三、创建和谐环境,攻克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难题
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虽然有难度,但是如果注册会计师做好以下几点,与小规模民营企业共同努力,仍然是可以打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市场的。
(一)发挥服务功能,帮助小规模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作为中介服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其经营宗旨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服务。作为目前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力量之一的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其中不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支持,尤其是在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是需要得到注册会计师的帮助和指导。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利用自己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人才优势,为小规模民营企业提供会计、经济管理咨询业务,帮助他们寻找经济管理漏洞,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使其逐步走入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行列,促进其发展壮大,也为今后的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笔者认为,当面临小规模民营企业存在不可审问题时,注册会计师不应首先考虑拒绝接受审计,而是应该考虑逐步接受审计,因为每个事务所都持拒绝审计的态度,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事业必将走向死亡,对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发挥服务功能,帮助小规模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攻破小规模民营企业审计难点的最有力方法。
(二)与小规模民营企业管理当局沟通,共同提高可审性
帮助小规模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不是注册会计师一厢情愿的事情,必须有小规模民营企业的配合。要得到小规模民营企业业主(经理)的配合,注册会计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改变小规模民营企业业主(经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提高对其重视程度,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规模民营企业业主(经理)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其对内部控制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在他们眼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时间,这有悖于他们经营的目标,而且由于企业成员大多是家族成员,对自己人管理太严不利于和谐相处,反倒有许多麻烦。为此,注册会计师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管理当局多沟通,通过一些事实来说服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好处。每个小规模企业主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兴旺发达,当他尝到甜头的时候,自然会不惜代价地来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企业内部控制。目前,一些小规模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经营和发展秩序,不断发展扩张,最后达到在股市上公开上市,走向国际市场,就已经说明了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小规模民营企业会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
注册会计师可以先从为小规模民营企业提供会计咨询、管理咨询业务,规范会计核算、合法纳税筹划、规范存货管理等方面入手,使其在管理上逐步规范化,然后帮助其不断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并使之运用有效,从而提高其审计的可行性。
(三)合理设计和逐步运用现代审计技术
在审计技术的运用上,注册会计师不应当照本宣科,一味追求采用现代审计方法,而应该从与小规模民营企业长期真诚合作的目的出发,要给予小规模民营企业一些耐心和时间甚至更多的关注和服务,帮助其形成采用现代审计技术的环境,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接受审计的开始几年应当更多地采用详细审计。通过详细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熟悉其经营管理特点,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小规模民营企业不断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渐形成良好的审计环境;然后从账项基础审计逐渐过渡到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综上所述,我国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小规模民营企业服务,通过审计促进其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其经营管理,形成良好的审计环境,以推动小规模民营企业及其审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淑芳,马过清.关于小规模企业审计的几个问题探讨[J].西安金融,2000(9).
[2]陈文仙.中小民营企业年报审计工作的特殊性[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10).
[3] 巫孝文,罗时华. 新《公司法》实施后小规模企业审计策略探讨[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