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和竞争欲望。而迄今为止,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巨头们所垄断,除了知名的老牌厂商,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三星携手全中国的社区医院,全面打造“健康产业”;而器械商喜来健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200余家体验中心,覆盖了30个省、市。外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培育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十年时间。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新生产企业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的增长很快,表明境内企业产品被国内医疗市场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

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的环勃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和呼吸麻醉机在内的数字诊断治疗设备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高质量、一次性的医疗器械用品及耗材畅销国内外,小而全是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特点。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中国市场形成紧密联系。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2 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医疗器械产业占整个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份额在不断上升。其中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产值达7亿元,年产各类助听器93万只,居全国第一,其中耳背机65万只,为全国第一;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3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福州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1.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在看到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医疗器械企业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行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厦门市医疗器械企业情况分析,全市共有54个医疗器械企业,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据统计,2005年总产值约11亿元,这11亿产值主要是由“麦克奥迪(显微镜)”、“柯达(数码影像)”、“瑞声达(助听器)”三家外企贡献,其余51家企业的贡献甚微。54家持证生产企业,注册产品128个产品的种类,但能列为仪器设备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除少数几家的产品外,难称高档医疗器械。但我省诊断试剂目前起步较好,其中三大宗产品(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技术较成熟。同时,激光技术及激光器我省也有发展优势。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传统产品促进升级换代,要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

3 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政府的战略,要在全球医药产业的格局中进行策略研究:

3.1 借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崛起和发展的经验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它们虽然具有的条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产业聚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它们的崛起和发展,对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借鉴作用。如: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国际化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显然,这一区域形成与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经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是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

环渤海湾地区诊断治疗技术引人注目,是由于几年来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势头强劲,潜力不可小觑。

长三角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国际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声望。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给福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福建产业基础,挖掘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三大产业集聚区中吸取发展经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

影响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产业政策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政策环境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省内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二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大科研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到福建投资办厂。对于产业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3.2.1 加大专项投入,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设立省、市两级政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强化前瞻性产业技术研发。一是用于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省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企业技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性研究、中上游技术创新。三是对于开发国家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和为新医疗器械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及临床试验,给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支持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植的,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地的企业。

要通过建立省内企业医院医药见面订货会等形式扶持省内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对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根据采购制度采购支持。

科技、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要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将地产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各地药监部门要严格把关,凡符合采购要求的地产医疗器械,必须优先购买。

3.2.3 管理职能接轨,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上对创新产品和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系列开发的新品种上市审批应缩短时限、简化程序,重点扶持已具规模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促进龙头效应,加快其发展。

工商部门着力打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合法厂商的市场地位。纪检监察部门则大力整肃有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腐败现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由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转变。

3.2.4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我省正努力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优势,通过与海峡对岸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上要有作为。如与台湾企业建设“研发―生产”模式,在金融服务上,与台湾企业建立“融资―生产―出口”三角模式。

3.2.5 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名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医疗器械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和以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强势品牌群,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医疗器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争创更多的福建籍医疗器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

3.2.6 引进嫁接打造医疗器械行业航母

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医药工业前25名跨国公司都在我国合资办厂,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整体提升了实力。各级政府应站在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高度,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在我省进行大规模投资办厂。

3.2.7 引导培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一是倡导强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企业,利用他们的壳资源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界开展工商联合,可以使生产企业利用商业企业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作业反馈系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保证质优、价廉的货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3.2.8 依托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要给予孵化器园区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让落户企业生产的新药械优先进入省医保目录,力争使园区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创新平台对工业集中区的服务和依托,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

3.3 建设福、厦、莆、宁、泉五个产业基地

3.3.1 建设福州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具有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产业基地,创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创新研发、产业链完善和市场配套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发挥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激光技术及激光器、助听器、口腔治疗仪器等六大宗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到2009年,成为全国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3.3.2 建设厦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与电子、光电技术融合的新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要抓住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的契机,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成为全国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33亿元。

3.3.3 建设莆田全国民营医院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莆田在全国民营医院网络优势,建成集医药器械药品研究、开发、销售、应用和服务相配套的医疗产业,成为全国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4 建设宁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宁德市要立足港口、区位、开放口岸和医疗保健按摩器械产业群体优越,整合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国际医疗保健产品接轨,开发建设保健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具有医疗保健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5 建设泉州传统提升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泉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的契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泉州工业产业基础。通过与港台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2

中医药的特点及知识产权现状

中医有完全不同与西医的医疗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从现代科学上讲中医体现的是系统科学中整体性、联系性的观点,这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甚至政治观点相关。而西医的特点与西方还原论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强行的要求中医现代化、西医化,无视中医自身的诊治特色,这样并不能够结合中西医的长处,往往是对中医理论思想的一种篡改,结果实质还是一种西医。中医的发扬光大只能在自身体系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而从西医的角度对其改造不是正确的道路。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在2008年1月8日宣布:为遵循中医药规律,体现中医药特色,鼓励创新,该局正式颁布实施《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该规定表示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经过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要求再进行以动物试验证明药效的评价模式,也不再要求进行临床研究。”

另外,西医治疗的强项是治疗急症。而中医经过中国人民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经验的检验,其中一些观点,比如说上医治未病、重视调养,对于保证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贡献和显著的优点。同时中药比西药价格低,较为普通群众所接受。现在中医衰落,不受重视,边缘化的现象是受西方文化侵略,民族虚无化的影响。这对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国家中医药界一定要扶持中医的发展,让古老的中医继续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虽然中药在包括海外华侨、东南亚,日韩的中华文化圈有固有的市场,但是要打开欧美市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如属于中国人数千年智慧结晶的一些疗效显著的中药药方往往没有国人愿意投资开发,从而不能使其符合安全有效的治疗标准而获得产业化。相反常常是外国人抢先投资,然后,高价返销到中国境内。典型事例比如将银杏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抗癌药物,是在德国做的提取物并通过FDA标准,并在世界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要让中药符合欧美的标准,并占领欧美市场,可以将中药作为一种植物药,通过提取来发现中药中有效成分。因为欧美人从药物质量及经济等原因出发,不喜欢中药复方。搞清一种中药已够困难的了,更何况几十种,像银杏叶产品就是一种药。而经典名药“六味地黄丸”含六种中药,据说能治200种疾病,再加上产地等多种影响因素,分析验证起来就很困难,更难控制质量,专利保护也不容易。虽然中医喜欢强调中医药应用的个性化,但是,作为药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就更应强调其共性。首先应争取落实“安全、有效、稳定,可控”这一国际通用标准。

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目前,开发成功一个新药平均耗资3亿美元左右,平均需要12年,从8000~10000个化合物中才能有一个化合物最终被批准上市。国际上大型制药公司一般都拿出销售额的10%~15%用于新药开发。但是无论是新药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研究水平、研究条件,还是研究人员数量,我国与西方国家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这些是无法设想的投入,不但在目前乃至可预见的将来也是我国新药研究工作所难以承受的。因此,就整体而言,我国新药创制不可能直接进入以技术领先性创新为主的创新阶段,必须经历模仿性创新阶段,先易后难,首先开展“me―too”药,即仿制药的开发,逐步过渡到技术领先性创新阶段。

要在我国大规模开展“me―too”药开发,还必须做到:第一,改变观念和机制,不要过分追求技术领先性创新,过分追求出成果,出论文,而以能获取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第二、由于基金支持有限,“me―too”药的开发必须走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的道路,增大企业投资力度,解决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成果共享逐步过渡到企业成为新药研究的主体;第三,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或者其他途径(包括“me―too”途径)研制出来的新药进行分子改造,寻找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并在治疗上具有某些特点的新药。这包括:(1)对无专利保护的新药(如紫杉醇等)尽快进行结构改造,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2)对有专利保护的新药,可对专利保护范围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不侵犯别人专利的前提下,进行专利边缘创新,也可有意识地改变局部化学结构,比如,对前药的开发,增进水溶性或脂溶性,将有助于生物利用度的改变,阻滞体内代谢转化,将延长药物的药效,这样将有可能获得药效强于母体的新药;(3)重视手性药物的开发,如将过去的消旋药物进行重新研究,有可能开发成功新的“me-too药”,如日本对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吡啶的再研究,开发成功巴尼地平和比尼地平两个手性“me-too药”。总之,如果我们现在就一味追求技术领先性创新,从研究水平、实力、资金,研究条件来看并不符合实际。就整个国家而言,我国新药研究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模仿性创新为主的策略,通过模仿性创新进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必要的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同时,随着技术力量和经济的增强,逐步向技术领先性创新过渡,这包括利用全新的作用机制和全新的结构进行药物设计。但即便到那时,开发“me―too药”仍不失为多快好省研制新药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实现了5%~6%的增长,市场销售规模达到7350亿~7450亿美元,全球有年销售额约20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数额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其中Risperdl.Fosamax、Topomax、Lamictal和Depakote等产品在多个世界主流市场结束市场独占期,这促使仿制药市场以14%~15%的速度增长,达到700多亿美元。2008年美国处方药的三分之二以上为仿制药。德国新实施的政府合同计划以及日本、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的教育项目,使仿制药在上述市场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此外,葛兰素、阿斯利康等跨国公司已将产基地向我国转移,不少跨国公司继续在华设立更多的研发中心。在全球医药制造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带动下,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仿制到期的专利产品,更多地承接原料药制剂等产品的国际生产、研发外包、开展药品

委托临床试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更加细化。如无锡的药明康德集团就是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起来,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和丰富的科研人才,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公司。

生物制药研发与化学类新药研发的情形相似。由于生命科学的复杂性决定了生物医药的研发不可能像机械、电子通讯行业的研发那样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这点从生物化学的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就可以看出其与机械,电学类的差别。生物化学类的专利必须要有实施例,涉及微生物的发明还必须提供培养物的保藏证明才能算充分的公开,而机械电学类说明书只要说清楚形成创新点的各部分组成及其逻辑关系,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实现,实施例不是必须的。这是因为生物医学类的发明往往不是数理逻辑所能完备解释的,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实施例的实验条件才能将发明重复出来。所以,生物科研现在还处于理论研究的阶段,很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成果还止步在专利文献阶段。中国从事生物医药上游研究的时间相比西方国家还很短,一些上游靶点的研究能通过后续研究成为新药的可能性很小。要实现产业化,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人类疾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市场上成熟的生物药的品种,还是抗体、疫苗,干扰素等几个传统品种。

总体上看,金融危机对成品药医药行业的影响较小,因为首先医药是一次消费品,跟经济环境关系不大。其次,药企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不依赖银行,不是靠资金来推动,不会受银根紧缩的制约。再次,和其他依赖出口的行业相比,医药工业出口占比非常之少。入世后中国向海外制药巨头放开了市场,医药行业的主战场在内而不在外,所以,海外市场变化对于国内药企影响不大。而且随着医改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果实现全民医保覆盖,医药行业未来增长是非常庞大的,相信在未来乃至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医药行业将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

此外,金融危机还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不仅仅是市场准入难得的机遇。由于海外不少中小医药研发机构,因为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希望寻找投资方合作,中国有实力的药企要抓紧研究和评价具有前途的项目,购买有价值的研究专利,此时还可以以低价引进欧美、德国和日本药企的生产总监、高级管理人员,还有他们的管理技术,这是提升自身的绝好机会。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对策;安徽亳州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74-01

近年来,亳州市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实现税收7.88亿元,增长40.18%;完成固定投资87.3亿元,增长18.9%,达基地年度投资任务目标的101.5%。

1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

1.1 产业集中度提高

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年新增规上药业工业企业60家,累计达178家,同比增长50.6%,其中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达149家。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占比25.9%左右,行业贡献率28%,居各行业之首。

亳州市制定出台系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快基地骨干企业培育进程,组织安排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九方制药、为民药业、修正药业等12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的申报。积极构建亳州市药品品种转移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药品品种生产技术转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产值超1亿元的药业企业83家,同比增加20.3%;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亿~10亿元的企业7家,2亿~5亿元的企业23家。形成了同仁堂饮片公司、济人药业、源和堂药业、广印堂药业等26家龙头骨干企业。

1.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促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在亳州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政策分析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芍花堂药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安徽亿安股份有限公司在植物消毒液和抗(抑)菌研发领域共同设立院士工作站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全市共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普仁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自动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科技厅备案[1]。2016年,全市药业企业申请专利1 534件,其中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涉药专利78件。芍花堂药业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团队开展“药膳素”系列产品开发;源和堂药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药品研发创新技术平台”;为民制药与安徽华康科技公司合作从事400个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工作;敬道药业引进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团队建立了青蒿素提取生产线。目前,全市已有8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2016年又有3 000余名考生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1.3 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

亳州市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5项,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研究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完成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安徽中药材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知母栽培技术规程》《紫菀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已实施;新修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桔梗》和《白芷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白芍初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已通过评审,即将实施。

2 亳州市推进中药材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

2.1 促进药材种植新提升

2.1.1 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有经验的药农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企业、种植示范村,推动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1.2 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科研实验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搜集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操作性强的大宗道地药材种植规范,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心,集中培育一批具有中药材种植资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种植专家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外种植合作,输出中药材种植技术。

2.1.3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和支持知名药企来亳州市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种植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市、县(区)级政府配套资金,推进亳芍、牡丹、桔梗、白术等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亳州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申报“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高道地药材生产附加值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培育“亳药”种植品牌[2-3]。

2.1.4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亳州市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对亳州种子种苗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有l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壮大3~5家基础条件好、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扶持其选择10个大宗地产主导药材种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 333.33 hm2以上,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2.2 发挥中药流通新优势

2.2.1 完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导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健全完善中药材、香料、种子种苗、保健食品、中药花卉、药包材及中药机械等细分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产药材市场、中药材初加工等分类市场的专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支持涉药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会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2.2.2 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施一批流通a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流通产业基地、园区。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企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

2.2.3 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积极申报中药材商品交易所,发展中药商贸新业态。

2.2.4 完善中药材价格指数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实时监控中药材价格变动情况、着力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使广大药农、药商和药企合理安排种植、生产和经营,增强其在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中的权威性。

2.2.5 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地药材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记录种植、加工、检测乃至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追溯查询的信息平台,帮助消费者“眼见为实”,以提升“亳药”知名度。

2.3 完善中药工业新体系

2.3.1 促进地产药材初加工规范化发展。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企业。研究出台初加工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初加工产品范围,制定初加工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规范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4]。

2.3.2 提升中药饮片加工业竞争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在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致力饮片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入驻亳州市,引导鼓励亳州市现有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饮片加工炮制、贮存运输、生产器械、包装材料等技术及设施设备的研究;积极参与全国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增强亳州市在全国饮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2.3.3 促进中成药制造业壮大。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中成药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将中成药制造列入药业招商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坚持项目带动,吸引全国知名制药企业进驻亳州市,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亳州市中成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成药项目建设;培育中成药大品种,以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内涵,加强品种规划、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引进和开发,充实和储备优质品种资源,积蓄持续发展能力[5]。抓好重点项目,增强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国家、省、市支持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中药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推进存量项目扩张、对增量项目加以培育,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4 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茶、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等的生产;着力加快开发和生产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积极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器械等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

3 参考文献

[1] 刘峥.基于产业集群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产业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15-119.

[2] 王超.提升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60-61.

[3] 王园园,刘超祥,訾少峰.亳州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79-82.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4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好的人类生活应当是:在宇宙中恰如其分地扮演人类应该扮演的角色,并从中学会人要成为人应当如何去做。曹禅正不断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学会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

不停歇的追求

“我是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但我不会说中文,这是有原因的。”曹禅说。

曹禅的父亲是广州人。1938年,在曹禅的父亲八岁那年,曹禅的祖父母被杀害,那以后,他的父亲离开中国,一直在南美生活。“父亲不想让我学中文,而且他给我取了一个很难叫的名字,别人一听名字都以为我是个僧人。”曹禅笑言。

在曹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生活重担全都落在白人母亲身上,他还有一个妹妹,三个人相依为命。曹禅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觉得正是这种苦难培养了他的创业精神,加州的阳光更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

“为了生存,你必须更有创新精神,有更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贫穷让我变得无所畏惧,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依然能够昂首阔步向前。”曹禅表示。

1989年,出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考虑,曹禅选择进入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南卫理公会大学读书,主修电子工程和生物医学电子工程。大学期间,他曾在医疗设备分析公司做分析师,也做过餐饮行业咨询和外包服务公司的总经理。

1993年,曹禅大学毕业,后于1995年开始攻读耶鲁大学公共与私营企业管理硕士(MBA),主修风险投资与创业。在耶鲁,他遇见了未来的妻子凯蒂・瑞伊(Katie Rae),她的父亲是非常有名的耶鲁大学教授。毕业后,曹禅加入惠普公司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开始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在那里我学到了真正的VC是怎么工作的。”

在此期间,曹禅与凯鹏华盈(KPCB)、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Mohr Davidow Ventures、Benchmark Capital等硅谷最有名的风司联合投资高科技新业公司,妻子瑞伊则协助硅谷传奇人物艾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建了Zip2公司。Zip2成功上市后,马斯克才建立了贝宝(Paypal)、特斯拉(Testla)、SpaceX等公司。短短几年内,曹禅夫妇在硅谷高科技领域掌握了深厚的人脉资源。

1999年,曹禅和妻子决定把家从硅谷搬到波士顿,“我们想让孩子们在那里长大。”于是他辞去了在惠普的工作。在波士顿,曹禅与贝恩资本创始合伙人建立了NetVenture创投基金,专注于软件、互联网消费和临床医疗科技的早期风险投资。同时,曹禅通过与美国VC界元老乔治・多里奥特(Georges Doriot)合作,加深了对波士顿地区风投环境的了解。瑞伊也在波士顿通过与微软公司的创投部门合作,建立了美国最有名的孵化器TechStar。短短五年内,TechStar孵化了80多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几乎每家公司都非常成功。瑞伊自己也创立了风投基金公司Project 11,并参与了波士顿市政府多项与高科技行业有关政策的制定。最近,瑞伊还在与她的早期投资者、现贝恩资本合伙人史蒂夫・帕柳卡(Steve Pagliuca)一起推动波士顿主办奥运会的草案。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整个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寒冬。“当时我还是一个经验比较少的投资人,我想投资,但是资金渠道少,很多项目都不能做。”曹禅深有感触地说,但那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医疗领域的热爱。

曹禅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花了整整九个月的时间频繁与人沟通,最终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合伙人。

2002年6月,曹禅和四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huguang Zhang、Alan Grodzinsky、 Robert Langer及Alex Rich联合创立了一家生物高科技公司,即3D Matrix Medical Technology,他本人出任公司CEO。

“我把自己的钱也放在里面,我的老板贝恩资本创始人Adam Kirsch以个人名义投了我们170万美元,这笔钱一直带着我们走向IPO,现在公司的市值是12亿美元。”回首这段往事,曹禅很自豪。

2008年,3D Matrix和一家日本的合作伙伴合并;同年12月,曹禅卸任公司CEO;2011年10月,公司在日本JASDAQ成功上市,短短几年内市值已翻14倍。目前,3D Matrix与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强生等大公司以及超过60家国际再生医学实验室都有合作关系。

2008年,曹禅出资建立风投基金Accelerated Medical Ventures,专注于投资早期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公司,已投项目包括电子药房PillPack、医疗影像诊断讨论应用Figure 1、生物医药私有云平台Curoverse、体感识别数据应用公司BitGym等等。

2010年,曹禅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创建了维斯机构,帮助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投资机构接轨,将其更快地引入市场促进临床治疗。在此期间,曹禅协助哈佛大学著名的遗传学教授乔治・切齐(George Church)创建了“华大基因”(BGI);帮助全球闻名的基因学科领域先锋张峰博士建立了“Zhang实验室”(Zhang Lab),并引入资金成立生物医药公司Editas Medicine。

为了培养未来的医疗企业新秀,曹禅还从2011年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兼任医疗创业专科教授。

“我很幸运,可以找到出色的企业和科学家,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创造了数亿美元的价值。”曹禅表示。

从波士顿到北京

“波士顿有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在我办公室周边的两公里内,不光有各种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大型的高科技公司,还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全球最有名的哈佛附属医院集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曹禅说道。

在19世纪,波士顿是美国工业革命的中心;20世纪,波士顿的128号公路(Route 128)成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代名词。128号公路是波士顿郊外一条108公里长的半圆形高速公路,沿线聚集了大量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机构与公司,是美国科技企业的殿堂。在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人才、技术、资本等因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市场调整和环境适应之后才最终形成。

1946年,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卡尔・康普顿(Karl Compton)、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主席梅里尔・格列斯伍德(Merrill Griswold)、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尔夫・佛朗德斯(Ralph Flanders)和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多里奥特(Georges Doriot)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成立该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出自美国大学的先进技术提供发展资金,并为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服务。公司的灵魂人物多里奥特被后人称为“风险投资之父”。

128号公路地区的发展,也与波士顿的高等院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波士顿地区的大学数量比硅谷还要多,这里每十万人中就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坐落于此。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教师和毕业生纷纷走出校园,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该地区独立创办了一批生物技术公司,使128号公路成为全美著名的生物技术走廊,推动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

“波士顿与中国之间有着独特的信任关系。”曹禅介绍。102年前,位于波士顿查尔斯河畔剑桥地区的洛克菲勒集团建立了协和医院和中华医学基金会;中国的前任卫生部长陈竺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的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去年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这是该校378年历史中金额最大的单笔捐款;哈佛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萧庆伦博士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参与中国的基层卫生工作,现在仍在为中国卫生部提供政策咨询。

“所以,波士顿和中国有着深厚的互信,中国的决策者和教育家都会到波士顿来交流。不久前我接待了来自复星医疗集团和腾讯的人士,他们到波士顿来学习新技术,并希望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中国。”曹禅表示。

2011年,曹禅结识了在波士顿居住多年的临床医疗信息行业华人企业家李琦。李琦在上海出生,在波士顿五大名校之一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获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他曾在一家由凯雷资本投资的美国高科技新兴企业中主导全球临床信息产品策略,其中也包括中国医院市场的拓展。他于2011年带曹禅第一次来到中国与国家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大医院直接交流。曹禅正是从那时起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加快了相关新兴企业的建立。

在曹禅看来,现在是投资中国非常好的时机,中国市场已经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其中包括大约6.5亿网民,这是培育创业者的丰腴土壤;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除了被合称为BAT的百度、阿里、腾讯三大派系外,京东、360、小米等企业的崛起也使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政策方面,医疗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市场上也已经有大量医疗基金出现。所有条件都具备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代。

“清华的学生令我印象深刻,他们有很好的技术和能力,也有很好的梦想。他们可以成为BAT的员工,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不过在中国创业可能会更加困难一些,除了要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还要对抗来自BAT的压力。BAT太强大了,创业公司可以被其轻而易举地消灭。”曹禅颇有感触地说,“我相信,能战胜BAT的是真正的好想法。专注于一点,抓住真正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新风口:数字医疗技术

“医疗是一个很高尚的行业,技术也正在不断革新。尽管医院本身的变革速度非常慢,阿里、腾讯这些大科技公司正在改变医疗行业,但阿里、腾讯这些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改变医疗行业。”曹禅表示,现在医疗行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会。“医疗不再只与医生有关。我们可以把它分解开,然后再把它整合起来,而科学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曹禅亲自创立了麻省理工医疗创业研究院并担任系主任,他授课的内容就是多方联动的临床科学与技术项目。

曹禅认为,传统的治疗方式考虑的仅仅是医药、医药器械、植入治疗等等医疗手段,但现在更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让患者参与进来,教会他们一些知识,衡量并改变他们周围的环境。以前被认为是单一症状的疾病,其实跟社会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肥胖症,如果一个人的配偶或朋友很胖,自身患肥胖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肥胖症其实是一种可传染的病症,再比如吸烟,这也是一种可传染的习惯。

“无论是空气质量、引起哮喘的花粉还是家人抽烟,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健康,其中有些因素的作用比药物的作用还大。”曹禅说,“在美国,我们发现,如果你真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身边的环境,由此产生的影响比使用新的药物要大,而且人们愿意为此买单。”

“以前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关联方都联系起来,现在有了移动设备,有了技术的突破,这一切都可以实现。”曹禅说,现在数字化医疗正在革新患者的医疗体验,在这方面起领导作用的将是高科技公司。比如在百度平台上,每秒种都有千万个AB test(AB test是一种新兴的网页优化方法,可以增加转化率、注册率等网页指标)进行广告投放。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区域经济;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园区规模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园区的建设通过技术优势、功能整合以及规模效益,可以有效避免城市交通堵塞,消除物流系统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国外学者借助货物供需模型、物流园区物流现有模型、物流园区物流预测模型来得出物流园区有关物流的相关数据并预测园区规模;国内有学者用货运量以及物流量来代替物流规模构建基于经济约束下的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现有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未将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一、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区域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从长期来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也将促进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长。邢台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间存在密切联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邢台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加深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分工,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园区内物流系统的改善,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构成反馈环。在适当的条件下,两者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环,使双方协同发展,共同向更高水平演化。首先,作为区域经济与邢台物流园区,其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强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因为物流走廊是完成区域经济系统的物质生产要素和产品等空间位移的主要载体,功能提高后的区域运输系统可以强化区域经济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加大和提高系统开放的程度和效率。其次,邢台物流园区的建设会使运输系统结构改善和功能提高,可以加大区域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运输的功能提高后,可以带来运费降低、区域可达性等直接效果,并引起区域产品成本下降、产品市场扩大、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增强等一系列良性的间接效果。这样,随着区域间接运输系统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加强,区域经济系统内分工协作就愈加明显和集中,其主导产业得到加强,有助于强化区域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作用机制。最后,邢台物流园区的建设能改善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物流产业以及邢台物流园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定位分析

(一)邢台周边区域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邢台市北临石家庄、衡水,南接邯郸。其中石家庄、邯郸都是河北省物流枢纽城市。

1、石家庄物流枢纽。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政治、科教文化中心,是全省重点建设的首善之区。石家庄市是全国二级铁路枢纽和京津冀3大铁路编组站之一,铁路货运量居全国第3位,公路客货运量居华北第3位,是全国2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城市工业以医药、纺织、食品主导型加工制造业为主,是辐射华北南部、影响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商品市场成交额居全国前10位。依托交通便利、人才集中、产业发达等比较优势,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商贸流通等物流需求易于释放的产业,石家庄市以培育第三方物流为重点,以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优惠政策为支撑,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园区和商业物流、医药物流、农产品物流、中储物流、航空物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物流等6大物流中心。使得现代物流业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和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体系,将大大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功能。

2、邯郸物流枢纽。邯郸市为连接晋冀鲁豫的历史文化名称,是全国著名的钢铁、纺织基地。该市依托冶金、纺织、能源、建材、农产品、食品加工和现代商贸等产业基础,建设中的北方重要的工业品物流中心,将成为晋、冀、鲁、豫4省货物集散枢纽。为永年标准件生产基地、邯郸纺织品基地、馆陶金凤禽蛋基地及周边省市货物中转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加工等全程物流服务。2005年邯郸市道路货运量为8000万吨,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77.397%。长期以来,邯郸市是一个以钢铁、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经济结构和铁路运输运能不足等特点决定了道路运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钢铁、煤炭、建材、矿石等大宗散货为主,货物运输量大。目前已形成了以钢铁、纺织、医药、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与之相适应,道路货物运输以由传统的大宗、普通散货为主的单一运输服务逐步向为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提供服务的快运、物流、集装箱、危险品等专业化运输服务方向发展。虽然邯郸市的物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从邯郸市物流市场需求分析来看,邯郸市的物流业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部分传统的货运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理念,加强管理,拓展业务范围,向现代物流企业方向转化。目前邯郸市的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有华仁物流公司、九鼎物流公司、顺达集装箱公司、成安物流公司和以及邯运五分公司涉县、邯郸市二运公司和神龙物流有限公司等。

(二)邢台经济发展以及物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邢台市现有物流运输企业和规模运输货运站20多家,网店几乎遍布全市,2004年完成货运量7215.23万吨,货运周转量793675.34万吨公里,全市开通连接城乡、通向全国的货物信息网络,货运市场发展很快。现有规模物流企业3家,年货运量约为70多万吨。未来一段时期邢台市物流市场需求发展的总体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物流市场总体需求规模庞大,为邢台市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邢台市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明显扩大。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1584元,比上年增加1543元。经济增利和人均总量均为历史最高,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邢台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带动全社会物流服务需求总量的快速扩张。根据《邢台市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统计资料》,2006年邢台市仅公路运输方面就完成全社会货运量达3456万吨,货物周转量371543万吨公里,其中营业性货运量累计完成2943万吨,货物周转量330563万吨公里。铁路方面,2006年全年货运量212万吨。这些货运量主要来自于邢台市的一些支柱产业,如煤炭、钢铁、石材等行业。显然,如此庞大的货运需求规模及其伴随的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增值物流服务,必将为邢台市物流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和现实的市场基础。

2、邢台市是国家东部地区南北向交通大动脉的通过城市,便捷的交通为邢台市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邢台市是中国北方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北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东距济南,南距郑州均在400公里以内。距北京、石家庄、济南、郑州飞机场,天津港、黄骅港也在半日车程之内。境内京广、京九铁路纵贯南北,京珠、青银、邢临高速形成“井”字交叉结构,106、107、308国道和邢德、邢左、邢和等11条高等级公路纵横全境,是连接东部沿海、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邢台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分析

根据上述对邢台市物流市场需求发展态势的特点分析,结合邢台市发展现代物流,建设新型物流园区的条件和现实基础,邢台市物流园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可以确定为:立足桥西区、服务邢台市、辐射廊坊、邯郸等周边地区、通达全世界,以铁路公路为核心载体,充分发挥公铁联运优势,重点发展以钢制品、服装、食品、医药器械等物资为主的枢纽转运型物流服务,同时积极培育生产配送和都市消费配送型物流服务市场,努力成为河北省重要的以中转物流为特色的大型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具体来讲,重点要突出把握以下两点:

1、在服务功能上,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中转物流服务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生产配送服务功能和消费物流服务功能。中转物流服务方面要依托邢台及山西的煤炭、钢铁等资源,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生产配送服务功能的实现要依托龙岗工业园区、沙河紧固件等制造产业园区,为其提供仓储、简单加工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商与产品销售商。消费物流服务方面要依托拟建的建材、钢铁、汽车等各类大型专业市场而规划,为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

2、针对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硅材料、冶金装备制造、建材、煤化工等主要行业构建6条专业物流供应链体系。食品医药供应链、煤炭化工供应链、新型建材供应链、冶金装备制造物流供应链、纺织服装物流供应链、硅材料物流供应链将涵盖邢台市主导行业的国内销售市场以及进出口贸易,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其提供仓储、流通加工、运输等物流业务。

三、邢台物流园区规模测算

本文利用基于产业关联的物流园区规模理论方法研究,考虑到物流园区规模确定影响因子建立如下模型,Dd为进驻到物流园区中物流量,S2为总占地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i为所考虑产业的物流需求量;tj为物流园区承当的交通方式;fp为物流流向。因为规划中确定工业产品输出物流一个流向,消费品输入以及流通中转物流量一个流向,为计算方便,对于工业企业设定为0.8,对于消费品系数为0.7。aq为物流外协比,是指给此行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中独立的物流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进驻到物流园区中的系数,这里取0.08;(1+v)n表示时间性的常规变化,这里v为0.1。λ为单位货物需要作业面积,此系数可以根据运输流向和方式不同而确定,这里取值为30m2/t。计算结果(2010年):Dd=2594380吨,S2=341178平方米,即到2010年邢台物流园区规模约为34万平方米。

四、总结

综上所述,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物流园区的规模确定必须以一定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为前提。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良好的物流园区及相应的系统、设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于资料的限制和认识的局限性,本文只是在宏观上分析了邢台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并借助现有模型测算了园区建设规模,但对于邢台物流园区平面布局方案以及评价体系,都未具体分析,希望在今后能得到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ecision.In multi-nationa;logistic

network:a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modeling iss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0(7).

2、耿勇,鞠颂东.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的规划方法[C].中国物流学会学术论文集,2006.

3、彭荣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及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

医药器械行业分析范文6

1.1“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对“互联网+”这一概念的理解,因行业、群体的不同而诠释各异。在医疗健康领域,国家卫健委在2015年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较为权威地界定“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2]。事实上,“互联网+医疗”的应用远比概念的提出早得多。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医疗”最先以远程医疗的形式问世,利用通信、电子、多媒体等技术,发挥大型医疗机构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为农村及边远地区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指导,同时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专业的咨询共享和技术交流平台。21世纪,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激发互联网与行业交叉开花结果,创业者进军医疗行业,比较有名的如“寻医问药网”“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搭建起主要基于PC端的病理查询、药品搜索、医生和医院信息库、简单的医患交流、患者在线预约挂号等平台,使得患者看病流程得以简化,传统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也得到减轻[3]。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出现,“互联网+医疗”开始由PC端转向移动端,借助移动医疗App和可穿戴设备,力图打造从诊前的健康咨询、挂号导诊,到诊中的问诊购药,再到诊后的随访跟踪的医疗闭环。无疑,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势必会为医疗行业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从而优化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1.2“互联网+医疗”优化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1.2.1在线诊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长期以来,传统就医模式因挂号难、候时长、排队烦等原因,严重阻碍患者就医效率,而备受民众诟病。互联网恰好把握住患者渴望获取便利快捷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构建在线诊疗平台,帮助患者实现自诊、问诊,以省去传统就医流程的繁琐。当前,类似“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发展较为成熟的在线医疗平台利用其拥有的海量疾病及症状数据库,并整合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医师、药店、药品等综合信息[4],搭建起医疗健康信息搜索引擎。对轻微及常见病患者而言,只需输入相关病症、体征,即可获取全面、专业的解答实现自我诊断;而针对病情略微复杂或严重的患者,平台还设置了求医问诊服务,患者可将其不适症状编辑成文字或将其异样体表特征拍摄为图像上传至在线医疗平台,通过平台智能分诊传送至专科医师处,进而提供线上诊断,甚至是治疗建议。此外,对于那些有必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的患者,部分平台还提供了预约挂号、网上缴费、手机查看检查报告等服务,以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可见,在线诊疗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就医模式空间和时间的壁垒,切实化解群众“看病烦”与“就医繁”问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1.2.2可穿戴设备普及促进量化式健康管理

医疗设备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部分诊疗服务从传统医学模式中依赖医生的望闻问切、触视叩诊逐步转化到借助健康数据的量化处理[5]。可穿戴设备作为当前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的新兴产物,通过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最常见的是为慢病患者提供体征监测,由可穿戴医疗设备持续性动态采集病患的各项生理指标,通过传输到相应配对的移动终端进行二次加工,将指标数据以连续变化的曲线直观呈现给患者,以实现自我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记录。不仅如此,数据的云端存储和使用还方便了患者家属及医师及时获取患者健康数据,一旦离群值出现,异常信息将以短信邮件等形式即刻传送给患者本人、家属及其主治医生,提醒患者及时就医[6]。此外,类似智能手环、手表等广受欢迎的日常使用类的可穿戴设备,也可同时支持运动计步、睡眠监测、心率读取等数项人体数据,并经大数据分析提出健康与运动管理建议,可满足大众的自主健康管理需求。

1.2.3社交平台搭建实现医—医、医—患、患—患多向沟通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医方、患方信息交流不畅的局面,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还有利于患者医疗决策能力增强及医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众所周知,传统医疗环境下,医患交流主要集中在就诊过程当中,缺乏医师随访和患者反馈机制。互联网向医疗行业渗透所衍生出的社交平台则为医患提供了持续性沟通的桥梁,医生只需将患者添加到个人平台系统,即可进行随访,提出后续治疗建议或保健指导,而患者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咨询,大大减轻了病患奔波往返于医院的不便,且同一名医师的连续性的复诊也更能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疗效。另外,平台中的病友帮、医生社区还为医、患两个群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与情感支持。一方面,患者借助社交平台分享其所患疾病的医疗信息,介绍经自身佐证过的康复方法,帮助同类型病友抵御疾病;另一方面,虚拟空间中同病患者匿名分享经历、宣泄痛楚,有利于患者疏解压力并获取内在心理支持[7]。对医师群体而言,利用社交平台的互联互通,他们可以与同行分享医学知识、诊断经验、解析病例,在拓宽自己行业内社交人脉网络的同时,获取了更多优质、前沿的医疗咨询。

2冷思考:“互联网+医疗”中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伴随着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及大众健康管理意识不断觉醒,“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传统医疗体制的制约、监管体系的滞后、技术稳定性欠佳等原因,互联网医疗的崛起在优化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2.1优质医师资源缺乏的问题

尽管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使得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但真正走向互联网医疗的多是小型公立医院及私立医院的临床医师,他们为吸引更多患源、树立个人品牌、增加个人收入积极投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然而,与传统的线下就医需求一样,绝大多数患者希望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医疗服务的多是拥有过硬专业技术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良医、名医。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的优质医师资源都集中在大型三级医院,他们每天要忙碌于供职医院的临床、科研、教学等事务,闲暇时间本就不多;与此同时,医院在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为医生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也使得他们对互联网医疗没有太大的参与动力,即便有少数名医在各类医疗平台注册,活跃度往往也不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更多大医院的优质医师参与互联网医疗发展成了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2在线医疗的安全性存疑

互联网医疗依赖载体所具有的虚拟性,导致其提供的健康讯息或问诊服务存在一定的准确性、安全性问题。由于设置的准入门槛较低,当前互联网上线的健康咨讯机构数量众多,所医疗知识、健康建议质量也参差不齐[8],有的甚至将推送虚假或非法广告与真实信息混淆展示,诱导患者购买伪劣设备或到资质不完备的民营医院就医。而患者因其对医疗健康信息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有限,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引导产生错误判断,进而浪费金钱且贻误最佳治疗时期。此外,由于在线问诊终究缺少传统医疗实践中的“面诊”环节,医生无法对患者的精神面貌、形态体征、行为动作等健康状态进行观察,故而难以作出全面、确切的咨询建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安全风险。讨论到互联网引发患者医疗安全风险增加的问题时,随之带来的法律安全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仅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发生医疗事故的责任界定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等问题作了相关规定,那么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中一旦有医疗争议产生,责任应该如何认定?由于医院不可能为医师的网络坐诊执业行为所导致的医疗问题承担责任,那么患者应该向谁讨责也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9-10]。

2.3患者信息与隐私存在泄露风险

互联网向医疗的强势介入在营造开放大数据环境的同时,也使得患者信息与隐私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无论是浏览医疗健康网站获取医学讯息,还是通过移动医疗App、可穿戴设备传递生理体征数据,亦或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就医体验,患者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与隐私,而网络渠道的交流互通及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又恰好为患者信息的公开提供了条件。当前一些医药器械生产经营者甚至是违法分子,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入各大医疗健康讯息平台,窃取患者的个人资料、地理位置、就医需求等信息以便为己所用。例如,通过电子信箱、短信、电话等对患者进行一系列“专业”的医药产品推销或是网络诈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与一般的个人信息不同,若患者的医疗信息,尤其是当中的隐私信息未能得到恰当保护,一旦遭到披露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例如,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因医疗信息泄露而受到他人的歧视产生极大的精神痛苦。

3对策建议:应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困境

3.1巧借多点执业平台,促进优质医师积极加入互联网医疗

要想激活优质医师资源在互联网医疗中的普遍参与度,须打破传统格局,将医师从现有医疗体制中适度解放出来。例如,国家自2009年开始制定并出台政策研究探索的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便是一大进步。根据相关规定,医师多点执业需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这对于促进优质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颇有意义。更加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由国家卫计委的《医师执业管理办法》将医师执业地点由过去的某一家医疗机构更改为某一行政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医师的自由身份[11]。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本身具有的跨地域、跨人群、跨时间等优势,让其为医师多点执业的执业地点提供更多元的渠道,促使更多名医、良医参与线上医疗,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注入强心剂。其次,兼顾医师利益诉求,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如将医师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科普医学知识、健康贴士等工作时间折算成医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时间,与其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等挂钩,以此来推动优质医师对互联网医疗的全力支持。

3.2加强法律制度监管,确保网络医疗服务安全

首先,构建合理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准入机制,使每一个医疗健康类网络平台经过严格的专业测评后再投入上线,从根本上确保在线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三级风险监管体系经验[12],对那些仅宣传健康知识、提供保健教育的低风险医疗网络平台,采取较为宽松的标准,通过常规检测即可开放其上线;而对于专业性较强,涉及到求医问药、诊断治疗的医疗服务平台,则需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组织医疗、法律专家审查其医师从业资质、医疗服务范围、健康信息数据的应用等,并及时向社会大众公布监测结果,引导广大患者正确辨别医疗健康讯息,以维护互联网医疗市场的质量和秩序。其次,就互联网医疗可能引发的医疗争议问题,我们认为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政策规章将医疗事故的责任界定、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移步到互联网医疗平台,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下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行政刑事处罚以及赔偿等悬而未决的问题予以明确的法律支撑和保护,使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争议时有法可据、有法可依[13]。

3.3多方联动,建立健全患者隐私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