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

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范文1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科学化管理和内部控制,一直是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税务师事务所的实际出发,对税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组织机构、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内部管理的阐述,希望对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税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 内部管理

我国的税务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1992年《税收征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税务的地位。自此,我国税务业务开始迅猛发展。我国税务师事务所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壮大,税务师事务所从之前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几千多家,税务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税务师事务所的增多,彼此之间为了争抢业务,“明争暗斗打价格仗”的情况此起彼伏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也影响了税务师事务所行业的健康发展。加上1999年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税务行业脱钩改制,税务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从市场角度来看,税务师事务所的竞争对手是那些业务相同或者功能相近的同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决定了当利益趋于一致时,竞争对手也可以联合。因此税务师事务所之间,要“化干戈为玉帛”,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总之,强强联手是市场并购的趋向特征之一。

近年来,国际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靠“大”靠“强”打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市场。目前我国职业注册税务师的队伍相当薄弱。我国税务师事务所想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将事务所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战略性联合兼并重组,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风险;发挥各自长处,走专业化道路,互惠互利,化反作用为动力。虽然税务师事务所行业的联合兼并比其他行业困难很多,但是强强联合已经成为目前条件下税务师事务所的发展机会。通过以上税务师事务所行业发展格局和行业外部环境分析,不难看出,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是激烈市场竞争下税务师事务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根据税务师事务所的内外环境情况,现提出如下措施来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观念

税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承担着经济鉴证的责任,这就要求税务师事务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事业务时,必须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维护企业形象,用诚信打造税务师事务所口碑。此外,税务师事务所要有做大做强的气魄,要有远大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计划,与时俱进进行内部管理的调整和改革。

二、做强核心业务

根据《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税务师可以从事审查纳税情况、纳税鉴证、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等九项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注册税务师的业务与注册会计师有部分重叠,税务师事务所无论从发展历史、发展规模、人员素质等方面讲,都不占优势。以上情况,要求税务师事务所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纳税签证、纳税申报等核心业务,将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较好的纳税规划业务划入核心业务行列。

三、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目前来看,我国税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两种组织形式。采取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税务师事务所,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规范化的法人治理机构。凡是涉及重大事项,诸如事务所章程修改、股东出资变动、主任税务师的聘任和更换、事务所经营方针政策的变化等,均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另外,主任税务师的产生,要根据事务所章程规定,根据提名任命主任税务师、副主任税务师和各部门经理。在摸索中建立符合税务师事务所自身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采取合伙人组织形式的事务所,应该按照《合伙企业法》的要求进行管理。合伙协议或合伙章程是事务所的核心,以质量控制为 中心,以职业人员为主体,以章程为标尺,保证事务所的内部各项管理有序进行。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管管理,涵盖了人员招聘、培训、分工和考核各个方面。在人员招聘方面,要注意拓宽招聘渠道,招聘同业有执业经验的注册税务师;聘用有会计经验或者在会计事务所有执业经验的人员;吸引年轻的税务同行加盟本团队。在人员培训方面,要注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应该通过内外广泛交流和组织员工参加后续教育,提高员工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人才分工方面注意避免两种情况:低人高用(事务所工作无法推进,管理成本上升)和高人低用(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在人员考核方面,从业务数量、业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综合考评,对优秀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注意将其调到高一层次,使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

税务师事务所的利益分配制度是最重要的内部治理制度,在发挥激励作用的方面具有最直接的效果。利益分配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资等级制度。事务所应根据规模大小和财政状况,从所长、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助理人员、工勤人员等按照等级进行岗位工资、学历工资、职业资格补贴、司龄补贴等分配,按岗分级、按级付酬。工资晋升制度。每年组织对事务所各类人员的专业晋升能力进行检查,对通过检查的职工进行增薪。效益分配制度。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每期或者每年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按照贡献大小进行量化分配。股权分配制度。用于股东分红的税后利润,应该按照股东享受的权益进行量化,进行分红和积累并举。

六、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税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包括事务所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控制力的强弱等。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分为业务质量内部控制机制和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业务质量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业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要注意覆盖接受委托、实施业务、撰写工作底稿、复核和出具报告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和实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从而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于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机制,应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计算盈亏,特别是对于外地设有分所的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应该做到“统一承接业务、统一执业标准、统一出具报告、统一计算盈亏”四个统一相结合,特别是统一计算盈亏。否则,会造成税务师事务所的松散管理。

七、强化外部风险控制意识

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不仅对税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进行控制,也要注意强化外部风险的控制意识。外部风险主要是委托单位的内部控制及信用状况、同业竞争、社会监督和法律诉讼威胁等方面。事务所要注意强化外部风险控制意识,不能把内部控制单纯理解为事务所内部事务的控制。

结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将是税务师事务所的必然选择。税务师事务所的最大资本就是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事务所内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事务所团队的活力。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要从经营观念、核心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分配制度、内外部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陶惠英.浅谈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与行业发展格局.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2]岳曲.浅议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企业会计.2008(12).

[3]崔纪红.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激励机制.科技信息.2011(19).

[4]高玉荣.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财会研究.2011(09).

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范文2

第一部分 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逐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尽管遭遇雪灾和震灾,但我国消费市场依然保持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见图表1、2)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0%、25.1%和29.1%。其中,粮油类增长33.1%,肉禽蛋类增长28.9%,服装类增长25.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5.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0.8%,日用品类增长1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32.3%,化妆品类增长21.2%,金银珠宝类增长43.9%,通讯器材类增长3.5%,汽车类增长3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下降1.8%。

二、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增长

分地域看,上半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819亿元,同比增长22.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6224亿元,增长20.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城市2.1个百分点,比2007年扩大了0.5个百分点。(见图表3、4)

三、批发零售业增长20.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3068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见图表5、6)

2008年以来,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增速持续减缓的态势,在2月份投资增速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的39.2%后,前6个月累计增速下降到21.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5个百分点,也是一年来首次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见图表7、8)

四、住宿和餐饮业持续高增长

上半年,我国住宿与餐饮市场持续高增长,零售额达到7207亿元,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住宿与餐饮市场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国住宿与餐饮业尽管受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企业经营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餐饮市场仍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住宿与餐饮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8家,同比下降19.5%;合同外资金额14.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餐饮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上半年餐饮市场主要特点:一是“农家乐”餐饮倍受青睐。首次出现的“五一”、“清明”两个小长假,带动“农家乐”休闲餐饮大幅增长。二是婚宴现象突出,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婚宴消费增长较快。根据餐饮市场运行规律,预测下半年餐饮市场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特别是在第三季度,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国住宿和餐饮消费需求明显增加。预计第三季度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3800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15380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国人均餐饮消费支出将达到1158元,同比增长23.9%。(见图表9、10)

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7.45亿元,同比增长30.6%。虽然今年以来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呈下降趋势,但与批发零售业相比,降幅更趋平缓。(见图表11、12)

五、价格因素拉低 城、乡居民收支增速

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490元,同比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528元,同比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880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农民务工收入人均785元,增长19.3%。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1080元,同比增长22.1%。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人均336元,同比增长10.5%。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71元,增长24.0%;转移性收入人均144元,增长40.1%。(见图表13)

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1~6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9%。其中,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8.6%;食品类价格上涨20.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6%,衣着类价格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8%,居住类价格上涨6.9%。 5、6月份,CPI连续两个月涨幅回落,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CPI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然而,上半年生产价格涨幅扩大,受国际原材料、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6%,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且涨幅呈逐月攀升态势,令人堪忧。下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见图表14、15、16)

七、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1,比上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为90.6。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为96.5。(见图表17、18)

八、企业景气回落

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4.8,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5.8和8.3个百分点。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5.0、169.0、132.9、133.4、133.6、131.9、139.0、118.4、123.1、159.2和124.6。

第二部分

部分省市商业发展状况

一、各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20%的省(市,自治区)达到了24个,除自治区外,增速最低的上海市也达到了16.7%,显示全国范围内的销售市场快速发展。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商业一度陷入低迷,但各地特别是灾区商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迅速恢复商业零售网点经营,另一方面启动了一系列促销活动,逐步恢复了市场人气,既保障了居民基本购物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销售。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4 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虽然比一季度略有下降,但仍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见图表19)

二、北京商贸备战奥运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拉开序幕,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从奥组委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大家都在为奥运的胜利召开做最后的准备。与其他各行业一样,京城商业企业在筹备奥运的进程中始终不遗余力。在奥运日益临近之时,京城商业在升级服务水平的同时,采取了多项举措确保在奥运期间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商超企业为适应“限行”提前备足库存、家电市场为避开高峰淡季变旺季、“绿色出行”观念催热自行车租售成为京城商业的三大特点。

特点一:适应“限行”,提前备足库存。北京迎奥运交通管制规定(以下简称“限行令”)的条款开始实施,家乐福、沃尔玛和京客隆、物美等超市日常的食品等备货充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一些超市的备货量比往常明显增加,超市的经营秩序井然。家乐福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尽管家乐福本地供应商占多数,但仍涉及外地配送货物问题。自限行令颁布,家乐福就已经开始加大了库房储备。 沃尔玛(中国)公关部经理黄里表示,沃尔玛根据每家商场的销量已经提前做好了预算,此前未开新门店的货物将补充到现有的商场内,所以限行期内沃尔玛可以保证足够的商品供应。由此可见,京城超市为了应对限行提前备货的措施起到了作用。与超市一样,限行令给餐饮业带来的挑战同样不小,但是京城的各大餐饮企业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涨价问题。比格比萨的工作人员表示,比格已经采取提前备货、增加夜间收货速度等措施,不会因为限行令的出台涨价。不光是比格一家,京城的餐饮企业普遍采用提前备货的方法应对限行令。不光超市,京城其他商业企业也都祭出了增大备货量这招“杀手锏”。面对即将到来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商业专家表示,商业企业在增大备货量方便消费者的同时,还应实施一些其他更有效的措施。比如在几大卖场之前设立临时车站, 里面配备单号和双号的班车方便消费者购物。

特点二:避开高峰,家电淡季变旺季。根据往年资料显示,7月、8月一直是京城家电市场的淡季,销售不温不火,惟一的销售点是空调、电扇等时令电器。但是今年情况有所变化,从国美电器了解到,最近时令电器的销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不少,这些电器的销售也带动手机、数码产品、电脑等3C家电的销售。

特点三:支持环保,自行车租售火爆。面对奥运会,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主动选择了“绿色出行”。调查发现,京城的自行车店又火了起来,不少有车族已经逐渐养成骑车上下班的习惯,北京街头又重现众多“骑车族”。据一些自行车车行介绍,近些天销售情况非常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 不仅是自行车在热卖,它的衍生产业自行车租赁同样生意不错。据了解,针对此次的限行令,北京多家知名的自行车出租网早已开始“打擂”。贝科蓝图宣告在北京二环沿线的地铁站已布点完毕,无论包月还是包年,均可在网点取车存车。康多、自由鸟等租车公司,也都各出奇招。

三、上半年四川省零售业结构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四川各市(州)按照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西部商贸中心的要求,围绕省商务厅下达的目标任务,克服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努力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全省零售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呈现出经营规模化、业态多样化、组织方式连锁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

(一)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受汶川地震影响,全省零售业一度陷入低迷,各地特别是灾区商务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迅速恢复商业零售网点经营,另一方面启动了一系列促销活动,逐步恢复了市场人气,既保障了居民基本购物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销售,减轻了震灾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全省零售业销售总体上仍呈现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4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市场引领零售业发展,市(州)实现零售额增长20.8%,县实现零售额增长19%,县以下实现零售额增长14.8%;大型零售企业增势强劲,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60亿元,增长24.7%,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6.1个百分点。

(二)零售业态更加丰富。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趋势,零售业态进一步向以现代流通新业态为核心的多业态发展。一是百货店业态加速向二级城市发展。中心城市百货店趋于饱和,时尚精品百货店相继涌现。摩尔百盛、北京华联、西单商场、人民商场、重庆百货等国内知名百货店加快向经济较发达的二级城市发展。二是超市、便利店等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业态,由导入期转向快速发展期,红旗连锁、互惠商业、三八商场、WOWO便利店等一批企业呈现经营规模与经营业绩同步扩张的良好态势。三是消费热点围绕家电、住房等不断升级,居民消费进一步向品牌龙头企业集中,带动以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百安居等为代表的家电、家居建材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强劲发展。

(三)连锁经营向纵深发展。由于各市州把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作为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连锁经营加快朝多领域、跨地区的方向纵深发展,涌现出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型连锁企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旗连锁、互惠商业、老邻居等一批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向灾区调运方便食品、饮料等救灾物资,三八商场等22家大型连锁企业采取流动售货、开设帐篷或板房商店等形式,深入到14个重灾县5073个乡村恢复经营,既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市场供应,又扩大了销售。伴随大型连锁企业销售额不断增长,全省连锁率稳步提高。据各市州上报的数据,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商贸流通服务业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398.3亿元,占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连锁率)达到18.2%,比2007年底提高3.7个百分点。

(四)外资企业发展提速。随着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加快了抢占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业态的步伐,沃尔玛、好又多、家乐福、统一优玛特等一批国际知名零售企业,呈现加速向二级城市延伸的趋势。一是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快速增加。据统计,1~6月,四川省新批外商投资批发零售业合同外资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6.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倍和8.7倍;实现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二是销售额进一步扩大。1~6月,全省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实现零售额105.3亿元,同比增长24.2%,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5.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四、河南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

河南省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14.77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3.3%。2008年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热点消费不断扩大,消费环境趋好,支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加之物价在高位运行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延续了2007年的繁荣活跃态势。上半年,河南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河南省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平稳增长,当月增速除5月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外,其余5个月份的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在0.2~6.3个百分点之间。上半年河南省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及特点突出表现在:

(一)批发和零售业增幅提高,住宿和餐饮业平稳增长。河南省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14.77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3.3%,增幅比2007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39.92亿元,增长22.5%,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2.87亿元,增长27.7%,增幅减少2.1个百分点。

(二)城市市场保持活跃,农村市场发展提速。2008年上半年,城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4.03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4.0%,增幅比2007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0.75亿元,增长22.3%,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县城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0.73亿元,增长25.6%,增幅提高8.8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城市1.6个百分点;县以下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0.02亿元,增长19.7%,增幅提高6.5个百分点。

(三)河南省消费品市场销售热点集中在衣、食、用等类商品上。

第三部分 行业热点问题

一、上半年千家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20.1%

据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商品零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20.1%,高出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6%,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19.1%。

上半年核心零售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20.6%,增幅高出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核心餐饮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18.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金银珠宝、家用电器等体现消费结构升级商品销售保持快速增长,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食品、烟酒、饮料、日用品等商品销售增幅较去年明显提高。具体地看,上半年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38.9%,增幅居各类商品之首,食品、家用电器分别增长26.2%和20.5%。饮料、烟酒、服装、日用品、化妆品、家具、汽车涨幅在17%至20%之间。食品、烟酒、日用品增幅较去年分别提高6.8、3.9和3个百分点,通讯器材同比增长8.9%,增幅较去年回落11.4个百分点。“一站购足”的消费观念流行,大型零售购物场所发展迅速。上半年,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零售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5.8%、21.2%和21%,增幅居零售业态前三位,专业店、专卖店增长20%左右,超级市场、便利店分别增长17.4% 和14.1%。

上半年,中部、西部、东部地区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3.3%、22.6%和18.4%,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出东部3.7和3个百分点。上半年,内、外资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0.5%和21%,外资企业高出内资企业0.5个百分点。 股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居民消费,但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带薪休假、黄金周调整等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逐步发挥效应,以及奥运会召开对零售市场产生巨大需求,预计下半年核心商业企业零售额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二、“五一”黄金周假期缩短对市场销售影响不大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是我国调整假期的第一个小长假,假期由7天改为3天,整个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促销手段丰富多彩。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65家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五一”黄金周(5月1日~3日)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22.24亿元,同比下降0.136%;零售额实现22.18亿元,同比下降0.135%。在统计调查的65家大型企业中,同比销售出现下降的企业有10家,最大下降幅度为0.88%;其他55家企业销售同比均有所增长,但增幅较低,仅有3家超过1%。2008年的“五一”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假期缩短,对市场销售影响不大。虽然2008年的假期由7天缩为3天,但从以往经验看,假期消费的80%主要集中在前三天;此外,由于假期缩短使很多市民放弃远游计划,改为购物、休闲和餐饮度假,所以假期的缩短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不大,商场消费未出现大幅度下降,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二)促销方式有所调整,内容丰富多彩。受节日天数缩水影响,商场促销方式也有了很大调整,促销不再仅集中“五一”的几天假期中,周期开始延长到2周至3周,且起始时间提前。促销活动也更加缤纷多彩,打折、买赠、加入会员、积分等等,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多的实惠和快乐。

(三)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今年的“五一”期间,在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下,积极组织假日市场价格的监测,从整体上看,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没有因节日的来临价格突然出现上涨现象。

(四)商品市场亮点突出,消费结构升级。随着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已经从生活必需品更多地向享受型产品转移,如高档化妆品、品牌服装、高档家电等商品,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节日市场一大亮点。

(五)婚庆和奥运拉动市场消费。今年是婚庆高峰年,同时又是奥运年,因此带动了很多相关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奥运纪念品在“五一”期间销售火爆。

2008年“五一”期间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

一是食品类零售额同比有所增长。尽管今年“五一”期间食品价格基本没有波动,但从去年开始粮油等食品陆续提价,导致“五一”期间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在0.3%左右,其中粮油类同比增长约为1.1%。

二是珠宝首饰销售保持增长。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珠宝首饰作为一种保值商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今年又是结婚的高峰年,马上就要进入结婚的最佳月份,珠宝首饰保持增长。统计显示,珠宝首饰零售额同比增长约为0.2%。

三是服饰类商品销售有升有降。由于今年服装类商品的促销时间提前,且周期延长,因此“五一”三天的销售增长并不明显,约为0.23%。分地区来看,东北部地区,今年天气冷于往年,服装销售下降明显,如哈尔滨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一”三天服装类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88.19%,河北地区5月3号受到暴雨袭击,当日销售欠佳;南部地区受夏装销售带动,服装类整体上升。从各类服装看,女装仍是消费的主力军,T恤衫、运动服销售呈现上涨,而男装销售下降,主要是由于男性顾客一般不太喜欢扎堆购物,其次童装下降也比较明显。此外,一些季节性服装如羊绒羊毛衫、羽绒服、皮革服装等均呈下降趋势。

四是化妆品销售增长较稳定。化妆品作为女性每天的日用品,销售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在季节交替时期增长尤为明显。随着天气变暖,夏季护肤品和防晒品成为热销产品。“五一”期间化妆品类同比增长约为0.3%。

五是通讯器材类销售有所下降。近几年,我国手机单价整体下调,导致整个手机销售额呈现下降,“五一”期间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0.14%。此外,办公用品、照相器材、健身器材类等非节日性消费商品,由于促销力度不大,销售也呈现下滑趋势。

三、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首次超50%

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型酒店最新的行业调查数据显示:在品牌排行榜中,如家、7天、锦江之星、莫泰仍位居四强之列。7天更以153家开业分店的规模超越莫泰,在开业分店排名中位居第三。另外,截至2008年第二季度,经济型酒店在广州区域的客房总数达到9154间。其中,7天连锁酒店在广州区域拥有分店27家,客房总数近3000间,占该区域总客房数的30%,继续保持广州客房供应量最大的酒店品牌。

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排名前五位品牌的市场总份额首次超过50%,达到52%,较上季度32%增长了20%。这显示出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加速,市场正逐步被行业主要品牌占领。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进行整合,新进入者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四、零售行业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零售行业景气高企

(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唯一亮点

上半年,我国实现GDP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GDP增长10.1%,增速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进一步减速的趋势明显。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滑是造成经济增长下行的主因,而消费是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唯一亮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出现了同比上升,对经济减速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上升6.0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速为12.5%,也比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从整个上半年来看,剔除春节和雪灾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的趋势,从单月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比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速14.9%,比5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

(二)我国商品零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商务部了上半年对千家商业企业零售指数的监测数据,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20.1%,高出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6%,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19.1%。上半年核心零售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20.6%,增幅高出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

(三)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零售行业景气高企

分商品类别的消费数据显示,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比较明显,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0%、25.1%和29.1%。体现消费结构升级的高档商品如汽车、金银珠宝、家具、家用电器、化妆品等商品销售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43.9%,增幅居各类商品之首,汽车类增长33.4%,家具类增长32.3%,化妆品类增长2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

五、餐饮连锁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随着物价上涨,餐饮行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成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华永会计事务所合作,对全聚德、肯德基、小肥羊、小天鹅、德庄、仙踪林、真功夫、德克士、毛家饭店、西贝等近30家不同业态、区域的餐饮连锁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了访谈调查,内容涉及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调查显示,尽管CPI指数在短期内难以回落,给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会持续增加,但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餐饮行业发展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企业的经营压力将得到逐步缓解。当前,餐饮连锁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是人工、原材料和房租金的成本不断增加。据了解,两年多来餐饮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加了1.5~2倍,原材料增加3~4倍,房租金更是年年涨。尽管如此,被调查的多数企业表示不会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改变既定的发展战略,也不会直接通过涨价来解决经营压力问题。“在企业内部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扩大经营规模,增加销售额”、“挖掘原材料使用价值,降低原材料损耗”、“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零售渠道”等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六、外资零售攻入二三线城市,本土零售借力突围

外资零售在华扩张再度加速。最近,吉之岛、乐天超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国际连锁零售企业纷纷宣布,未来3年将加紧扩大在国内的开店规模。吉之岛的母公司日本永旺株式会社向外宣布,在今后3年的集团战略中,要特别加大对中国这一成长市场的重点投资。计划未来3年内的店铺数量将增至100家,其中,在华北地区将积极开店:除在山东烟台开一家购物中心外,秋季到北京开首家店铺,2010年夏季将在天津首次开店。 2010年以后,将形成“以华南为主,销售网点扩展到东北地区”的格局。据悉,目前永旺株式会社在中国拥有39家店铺。其中,综合超市19家,大部分位于香港、广州市及深圳市等地区。韩国乐天集团也宣布,旗下的乐天玛特超市已完成对原万客隆8家门店的整改工作,在北京的3家门店也同时开业,今后将在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地区广泛选址,积极研究对国内现有流通企业的进一步收购,从而实现“10年内在中国开设300家乐天玛特大卖场”的目标。

除此之外,目前在中国有174家超市门店、世界排名第一的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将在东莞开出第四家分店,并密切关注石碣、樟木头、厚街、塘厦等镇一级的区域。沃尔玛方面声称,今后25 年将再开300家分店,未来5年在华再招募员工15万人,取代家乐福成为中国超市老大。仅2007年初至今,沃尔玛就在21个城市开设了22家新店,其中有17个城市是沃尔玛今年初次进入。而最新资料显示,家乐福目前已在中国的38 个城市开店超过100家。而此前家乐福还宣布,未来将保持在华每年新增25~28家店的发展速度。德国麦德龙也表示:未来5年计划中,仅在北京就要增开5~6家现购自运商场。去年沃尔玛已开了20多家店,绝大部分是在二三线城市。其新开拓的17个城市分别是:宁波、衢州、娄底、襄樊、泉州、佛山、茂名、大庆、大同、齐齐哈尔、廊坊、绵阳、杭州、景德镇、西安、湛江和常州。可以看出,其中多为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线城市。家乐福新增门店亦如此。相关资料显示,从去年4月以来,家乐福新开的6家门店中,有4家分别位于长春、苏州、绍兴、株洲。家乐福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国伟曾坦言,家乐福在中国40%的店位于新区域,比如中部、北部。

据国家商务部开展的市场调研统计结果显示,从2005年起,跨国零售商加速向内地二、三线城市扩展投资。目前进入中国大陆的欧美日韩及港澳台知名零售商集团已近300家,在各大中城市开设经营点1400多个,甚至开始进入20万人口级别的小城市。

第四部分

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集散功能愈益增强,各地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7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跃居为第一,商品交易市场也呈现出成交活跃、繁荣兴旺的发展态势。

一、总体发展态势

去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在总体发展上呈现出规模继续扩大和增速有所减缓态势。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市场总体规模继续扩大。截止2007年底,分布在全国的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共计4121个,比上年增加245 个,增长6.3%;年末摊位数量为268.2 万个,增加了15.4万个,增长6.1%;年末营业面积为1981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42.3万平方米,增长9.6%;全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44085.1亿元,增加6947.6亿元,增长18.7%。二是市场平均营业面积、成交额和摊位成交额增加。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在总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平均市场规模也有所扩大。从单个市场营业面积看,平均市场营业面积为4808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455.9平方米;从单个市场年成交额看,平均市场年成交额达10.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1亿元;从单个摊位年成交额看,平均摊位年成交额达164.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7.5万元。三是市场增速有所减缓。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规模继续保持扩大的趋势,但增速出现减缓现象。与上年比较,市场数增速由16.6%降为6.3%,减少了10.3个百分点;摊位数增速由12.4%降为6.1%,减少了6.3个百分点;营业面积增速由37.5%降为9.6%,减少了27.9个百分点;成交额增速由23.7%降为18.7%,减少了5个百分点。(见图表20)

二、市场结构特点

(一)市场规模结构

去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以下结构特点:

特点之一,1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所增加,超大型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有855家,比上年增加了112家;合计成交额为34349亿元,增长22.4%;合计成交额占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成交额在10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商品交易市场71家,比上年增加18家,实现成交额为13989.7亿元,增长39.3%;合计成交额占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特点之二,超大规模市场数量少,成交额比例高。2007年,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10亿元以下的市场有3266家,其数量占全部亿元以上市场数的79.3%,但年成交额比重仅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22.1%;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0亿元以上的市场仅有71 家,其数量占全部亿元以上市场数的1.7%,但年成交额比重却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31.7%。(见图表21)

(二)市场行业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易市场已从过去的小商小贩的聚集地向大批发商、大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转变,批发类市场的比重快速提高,零售类市场的比重有所下降。2007年,全国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2366个,零售为主的市场为1755个,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2.3%;摊位数量分别增长9.2%和1.3%;年成交额为分别增长20.9%和10.1%。随着批发市场发展壮大,全年各项主要指标中批发市场的份额均占到全部亿元市场的50%以上,其比重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见图表22)

(三)市场类别结构

去年,按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类别统计,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为辅的格局。全国共有综合型商品交易市场1140个,专业型商品交易市场2760个,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4家和235家;综合市场年成交额9521.9亿元,专业型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3137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和19.4%。在综合型商品交易市场中,经营工业消费品的市场增加了15个,经营农业消费品的市场增加了19个,市场年成交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8.4%和16.3%。在专业型商品交易市场涵盖的23类市场中,市场数量增加超过20个以上的有:金属材料市场、建材装饰材料市场、机动车市场和食品饮料烟酒市场,分别增加37个、30个、28个和27个。年成交额增长在三成以上的市场有:肉食禽蛋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粮油市场、煤炭市场和金属材料市场。

(四)商品分类结构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增长,在以汽车、住房、教育、旅游、通讯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热点的强力拉动下,工农业生产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在极大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的商品品种、类别达到了空前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市场发展的方向。

从所占份额看,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占比重较高的商品类别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共成交11455.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达26%;金属材料类商品成交8996.4亿元,占2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成交7737.1亿元,占17.6%;其它成交额超1000亿元以上的商品类还有汽车类、建筑装潢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日用品类、五金和电料类等。

从增长速度看,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比上年增18.7%,高于总成交额增速的商品类有: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9.3%、煤炭及制品类增长34.3%、金属材料类增长32.1%、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23.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6%、家具类增长21.7%、日用品类增长19.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6%。

以上商品类别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带动了房地产、汽车等产业及相关消费品的高增长;另外,由于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加,促使消费更加强劲,直接带动了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吃、用、娱的部分消费品成交额的快速增长。

三、地区发展分布

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及规模与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相对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看,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年成交额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山东,市场数量分别为608个、501个和483个;年成交额分别为8210.7亿元、7345.8亿元和3941.1亿元,三省年成交额共计19497.5亿元,占全国总成交额的44.2%。市场数量上百家的地区有13个(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河北、湖南、辽宁、福建、河南、上海、北京、安徽、湖北);年成交额上千亿元的地区有11个(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河北、广东、辽宁、北京、天津、湖南、安徽);单个市场平均成交额上10亿元的地区有8个(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北京、河北、重庆、辽宁)。

从东、中、西部区域分布看,整体分布状况趋于平稳。东部地区市场数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的68.6%和79.1%;中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5%和12.9%;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10.9%和8.1%。从三大区域的年成交额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2007年,东部地区成交额348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中部地区成交额5675.4亿元,增长10.7%;西部地区共实现成交额3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从三大区域单个市场年成交额看,东部地区平均市场年成交额仍居最高,为12.3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中部地区平均市场年成交额为6.7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西部地区平均市场年成交额已经超过了中部地区,为7.9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西部地区商品交易市场的逐步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央对西部地区经济政策的落实。

四、2008年趋势展望

去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市场数、摊位数和营业面积都较上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由于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商品交易市场在国内商品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成交额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商品交易市场这种特殊的商业存在形式在发展中所蕴涵的巨大生机与活力。在过去一年中,商品交易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诸多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