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类行业分析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1

自4月中旬大盘步入调整以来,医药板块可谓是一枝独秀。然而,一系列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硬生生把医药板块拖下水。据媒体报道,湖南省某医院1盒芦笋片出厂价不过15.5元,批发价也才30元左右,但湖南省药品管理部门设定的指导价达136元,零售价更是213元,利润高达1300%。与此同时,发改委公布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药品定价给出了具体标准。多种因素影响下,端午节过后医药板块遭遇跳水。

从今年以来的表现来看,医药板块是5月唯一保持上涨的板块,而医药板块顺利跑赢了沪深300指数,也大幅跑赢整个A股。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医药板块之所以能一枝独秀:第一主要是因为大盘的大幅下跌,大量资金因避险需求而寻找避风港,而医药行业良好的防御性早已经是市场的共识,资金推动使医药板块出现普涨的现象。二是医药有真实的业绩支撑。

而从估值来看,在所有的行业中,医药板块2009年的静态市盈率为43倍,高于沪深300整体的17倍,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7位。医药各子行业中,生物制品制造业为33倍,化学制剂为37倍、医疗器械为64倍、医药商业为70倍、中药为50倍、医疗服务为101倍。

湘财证券分析师叶侃表示,根据《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少上市公司由于期间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超标而将受到不利影响,化学药类康芝药业(300086)、信立泰(002294)等影响最大;生物药类双鹭药业(002038)、华兰生物(002007)等影响最大;中药类红日药业(300026)、奇正藏药(002287)、沃华药业(002107)、上海凯宝(300039)等影响最大。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医药院校 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备行业特色的营销人才。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医药行业急需一大批具有医药背景的营销人才。而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设置恰好吻合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具备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医药的相关知识。市场营销专业本身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通才”的素质,医药行业又要求毕业生具备“专才”的素质,这也吻合了目前国家对毕业生“通才+专才”的要求。如何才能实现“学得好――就业好――进的好”的良性循环呢?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进。

一、医药类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分析)

1.优势。(1)医药类教学资源丰富。作为医药类院校,在培养面向医药方向的营销人才时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因为医药方向的营销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营销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医药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医药类院校不管从师资、实验设备还是实习条件各个方面都能满足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2)师资队伍年轻化。因为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大多属于新专业,专业历史不长,师资队伍相对比较年轻,如某医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35岁以下占比84.6%。年轻老师相对具有活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容易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出来的营销人才普遍具有性格开朗、富有激情的特点。

2.劣势。(1)营销师资相对薄弱。作为一个历史不久的专业,而且是在医药类院校的营销专业,因其知名度不高,提供的薪资待遇有限,很难招到非常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师资队伍的年轻化虽然对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益处,可由于年轻教师科研水平的局限性,因此在继续深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2)生源质量不佳。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普遍存在就业与招生的不对等,即招生难招、就业好就的现象。医药类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为了学医或者学药的,主动报考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多,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专业调剂而来的,因此在就读营销专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影响到人才的培养。

3.机会。(1)对医药类营销人才需求增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使得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药企业想要盈利,就要依赖于医药营销人才,因此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就业对口,而医药类院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属于具备行业特色的营销人才。医药类院校本身与医药类企、事业单位等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来医药院校招聘营销人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就业方面与其他营销人才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

4.威胁。(1)来自重点院校人才的竞争。在就业方面,仍然要面对来自重点院校营销人才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医药类院校医药专业人才的竞争。有句话叫做“学得多,不如学得精”,因此,有些就业单位在招聘时就会倾向于学得精的营销人才或医药人才,而不是学得多的医药类营销人才。(2)国家政策不支持。随着国家出台相关的一系列的政策,如基本药物制度的“零差率”销售、医药分离等,使得医药类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就业面减少,并承受着未来不确定的压力。

二、医药类院校营销人才培养方向分析

1.医药营销人才的专业性分析。近几年,已有很多医药类的营销教材面世,但在目前的出版市场环境中,出版的相关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想要找到理论先进、适用性强、比较有针对性的教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导致很多医药类市场营销的专业课主要采取主讲老师根据质量较好的教材加上医药类营销的特点进行讲述,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此外,中国的营销起步较晚,很多理论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但就医药营销来说,中国的医药营销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因此,要考虑怎样把国外的理论很好地移植到中国来。

2.医药营销人才的实践性分析。虽然大部分医药类院校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从医药代表起步,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大区经理、营销总监,因此,实践的培养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发展。一是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组建相关的学生社团。二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3

【论文摘要】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医药行业的绩效和营销渠道模式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在医药行业里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并不存在固定的适用于该行业的渠道模式的结论。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医药行业目前的营销渠道治理决策对企业绩效是没有多少影响的,二者之间相关性很弱。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我国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大力推动其发展,其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也迅猛扩张,其增速为全球药品市场场增速2-3倍,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医药行业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性行业。该行业的技术垄断性强、进入壁垒高、预期利润高决定了其如下特点: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投资的风险和利润大等。具体来说:高技术要求:生物医药行业专业要求高,必须具有高知识的人才才能够从事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知识技术型企业;高资金投入:前文也提到,医药行业的科研周期长,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从而保证其研究的顺利进行。长回报周期:较长的科研周期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回周期也较长,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变成生产力之后才能看到回报;投资风险大:新药物研发成功率很低的结果。投资收益高:新药物一旦被成功研发,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新生药物在投入市场的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其前期的研发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药物甚至还同时产生数倍的广阔利润。与此同时,充足的资金对于生物药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物医药的研发在耗费时间的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当今社会技术更新换代又快速,若因资金的缺乏导致生产设备或者研发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研发能力便不能够提高,高精尖人才便无法进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没有资金,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可能无法进行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因此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心头大患。

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日渐形成

十年之前,产业资本及其投资者,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但2006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专业的跟踪并投资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中小板、创业板也逐渐走向成熟,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尽管当下对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融资结构越来越丰富,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上。

(二)银行融资难

大多数企业在融资时首先会找银行,生物医药企业也一样,但我国的银行却几乎不会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支持,能够在银行得到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很少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我国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方面是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长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风险,使得银行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另一方面,研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放贷信心。还有,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资产集中在研发人员的智力资本和设备,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相应的抵押财产来担保。此外,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贷款政策来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使得银行对生物药企业的贷款持消极对待的态度,积极性也不高。

(三)股权融资艰难

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条件,其中有一条为:“开业时间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连续盈利。”这对我国不少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较为苛刻,很多企业前期基本为不断投入,能够持续盈利的很少,这是由生物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四)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资本投资开始踊跃

从2007年开始,各类风险资本逐渐进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生物药企业,特别是中小生物药企业,对风险投资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机后也开始逐渐从传统产业和行业退出,进入医药类等新兴行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开始大量筛查生物医药开发项目,评估其风险和投资收益,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论证。

三、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首先,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结构,政府在拨款支持的同时,政府的自筹资金也能够顺利投入支持;国内各种金融贷款存在的情况下,允许国外有资质的投资也能够进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须在基础性的研究方面要相应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一些大型技术创新基金来支持,或者也可以出台政策向相应的生物药企业提供无息的贷款、差额担保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设备更新费用的抵扣税款比例等方式来提供支持。

(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在市场上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不断扩大融资范围;同时要辅之以积极的保障措施,倡导社会上的资金管理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参与投资,同时努力吸引国际上合法合规的资本风险投资。与此同时,积极开创新的融资模式,使融资市场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适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希望我国的医药企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融资,从而为企业的研发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张仕林 郑磊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春青.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和判断.商业现代化,2008.2.

[2]彭熠,黄祖辉,郭红东.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科学研究,2006.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5

运用2003~2012年江苏省医药制造业“三废”――废水、废气与固体废物排放数据与化学制药、中药和生物制药三大类产业总产值分别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借此提出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并促进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事业的稳健执行

关键词:

江苏;医药;产业结构;“三废”排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06

0 引言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的生产需要多种原材料及多重化学反应,因此,制药行业“三废”――即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巨大且成分复杂。

产业结构调整是优化经济和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Torvanger利用指标分解法并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九个成员国在1973~1987年间的数据分析后发现,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原因;Lantz和Feng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后发现,加拿大在1970~2000年间的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呈现明显的“U”形关系,即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

国内学者同样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赵海霞等(2005)从实证出发,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工业结构中技术水平及高污染行业的相对比重对环境有着直接影响;李玮、赵国浩(2010)对陕西省34个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化发展、引导发展、限制发展四种不同的结构优化策略,从而为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上述分析角度大多较为宏观,对具体地区和行业的深入分析较少。江苏省医药产业近年来保持着2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各项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对其结构调整与“三废”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将运用回归分析,探究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废”排放量的影响。

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与“三废”排放现状分析

1.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现状概述

江苏省医药产业主要门类包括: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械、中成药、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和制药机械类。表1主要选取江苏省医药总产值中占比较大的化学制药大类(原料药与制剂加总)、中药大类(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加总)和生物制药大类进行产业结构分析。

2012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90.7亿元,同比增长27.6%,约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化学制剂等子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由表1分析可知,2008~2012年工业总产值方面,化学制药由2008年占比62.46%下降至2011年占比58.05%,2012年回升至60.73%,总体维持在60%左右。中药大类由2008年占比8.23%下降至2012年占比7.74%,总体维持在8%左右。生物制药大类由2008年占比8.05%上升至2012年的10.63%,体现出该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相似,化学制药和中药大类占比有所下降,总体分别维持在60%、8%左右,2012年生物制药占比超过10%,与2008年相比占比增长2.15%。利润总额方面,化学制药由2008年占比71.48%下降至2011年占比5900%,2012年回升至63.60%。中药由2008年占比6.47%上升至2010年占比9.06%,之后降低至2012年的7.14%。生物制药总体为上升趋势,由2008年占比8.02%增长至2012年占比9.88%。

1.2 江苏省医药产业“三废”排放现状

江苏省正面临工业化高级阶段的门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环境质量的变化,而污染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工业“三废”的排放方面:2003年,江苏省医药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是4913.31万吨、41.34亿标立方米和18.59万吨,而到了2012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则变化为5076.5万吨、114.8744亿标立方米和11.24737万吨。

具体分析来看,工业废水排放量前期处于上升态势,2005年增长速度一度高达22.09%,2007年废水减排21.10%,此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阶段性波动,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工业废气2003~2005排放量有所下降,2006~2008排放量极速上升,2008年甚至达到228.96%的增长率,经历了2009~2010减排控制,2011年开始排放量上升势头越发明显。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的减排幅度达到4%,尤其2011年,排放量下降35.96%。江苏医药产业“三废”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各异,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变化幅度较小,整体平缓,而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大起大落,这与2008年江苏省医药企业数量剧增(总的增加了251家,化学制药大类增加了68家)以及废气包含种类繁多等因素有关,同时说明医药企业对废气处理有所疏忽。

2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废”排放的影响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本文选取2003至2012年度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化学制药大类、中药大类和生物制药大类的产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来自《中国医药统计年报》、《江苏省统计年鉴》。对获得数据进行取对数与差分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操作性。

2.2 数据分析

2.2.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产生的影响

对废水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756751,F值为4.148026,显著性水平为0.1,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来看,中药和生物制药大类的弹性系数分别在0.1水平和0.05水平上显著,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1.12%,这与江苏省中药产业规模较小,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的现实情况有关。因此,中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加速了废水的产生。生物制药产业总产值每增长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3.39%,这是由于生物制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限。化学制药产业虽然弹性系数不显著,但可以看出其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有正向影响。

2.2.2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物产生的影响

对固体废物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931149,F值为18.0323,在0.01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具体来看,化学制药和中药产业的弹性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生物制药产业的弹性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化学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就减少6.35%;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将减少329%;生物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将增加12.49%。化学制药及中药产业对工业废物排放增速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却带来了工业废物排放量的高速增长。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中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而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包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过程中的母液和培养基废物等。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废物的排出,对环境产生了较差的影响。

2.2.3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气产生的影响

对废气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82617,F值为6.3371,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来看,中药和生物制药大类的弹性系数并不显著,但不难看出这两个细分产业对于废气排放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其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较大。化学制药产业与废气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高达3.3323,说明化学制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废气排放量整体上扬的趋势负很大责任,这与化学制药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耗费严重以及废气产生较多等特性有关。

2.3 结论分析

总的来看,中药产业排放的废水是一类含难降解物质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正向影响较大,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则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废物处理方面,江苏省中药产业以及化学制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更加熟练、高效,化学制药产业的作用尤为突出。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废物排放量的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工业废气治理程度相对较低,化学制药产业与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较强的正相关,中药产业与生物制药产业对废气排放的抑制作用还不够显著。

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建议

3.1 区别对待细分产业

由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产业分别对废气、废水、废物排放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治理,达到减少结构性污染的目的。在中药产业方面,建议加强GAP、GMP、GSP等认证监管工作,从药材种植源头抓起,保证周边水质,做到及早防范、及早治理。化学制药行业应注重企业的兼并重组,督促企业技术升级,促进原料药生产企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度的制剂产业发展,重点规范废气排放标准。生物制药产业是江苏省未来医药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方面,应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提高其在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母液、培养基废物等的中和方法,促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3.2 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2014年1月24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也正式。江苏省医药产业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淘汰“两高一低”产品和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达成相关目录指标。江苏省医药产业应依照产业实情制定并严格实施产业指导计划,以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为基础,同时参考税收率、就业贡献率等指标,制定产业指导目录。

3.3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对于符合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高技术企业和优势企业,制定鼓励和引导性的政策,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相对劣势企业,制定鼓励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或退出的系统性政策;对于“三废”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应禁止投资接受新项目,规定最后期限,实行强制淘汰。《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更多地关注医药企业废水以及废物排放治理情况,在废气排放方面未多涉及,因此,建议江苏省采取积极政策加大对工业废气排放标准的制定以及创新监管,从而抑制其增长势头。

参考文献

[1]Torvanger A.Manufacturing sect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nine OECD countries,1973-87:A Diviia index decomposition to changes in fuel mix,emission coefficients,industry structure,energy inten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ructure[J].energy economics,1991,(3):168186.

[2]Lantz,V,Feng,Q,2006.Assessing income,population,and technology impacts on CO2 emissions in Canada:where’s the EKC[J].Ecological Economics 57,229238.

[3]赵海霞,曲福田等.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环境保护,2006,(2).

[4]李玮,赵国浩.基于环境约束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5]逯元堂,吴舜泽,马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6972.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6

雏形阶段

日前,由2014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论坛的《2013中国医药电商数据报告》(简称“报告”),让广大的网民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电子商务分会理事长龙岩表示,截止2013年11月30日,CFDA共发放194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5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10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132家,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超过80家。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有医药电子商务类型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截止2013年11月30日已有132家企业获得药品互联网交易C证资格。B2C电子商务模式是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模式。尤其是近四年,医药B2C市场每年都维持在200%以上的增长规模。

据《报告》统计,目前医药B2C发展将分为技术类比、线下货源和营销类推广这三种模式。技术类比的模式是通过网站优化SEO精准推广等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获取流量,这种模式相对成功的典范是康爱多。除此之外,还有以发展线下来获取流量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成本极高,已逐步被淘汰。

其实目前在市场上最广为流行的模式――营销类推广。这种模式将通过网站联盟、关键词推广,依靠品牌借助大公司品牌流量优势,获得引起巨大话题来吸引流量。本次《报告》针对骨干O2C产品,在销售排名以及品类销售排名进行监测。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医药行业能够选择适合本土发展的电子化商业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并在同行业竞争中显示出足够的优势,成为现在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关键。龙岩认为,通过对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广大的从业者对中国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清晰的分析,促使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行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龙岩强调,医药电商的发展要求药店由传统的药品配送商向医药综合服务商转变,这需要跨界管理和多学科专业的融合。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组织构架和营销体系,比如做电商的管理人员要懂医、懂药品,而营销人员中也要懂电商,在整个流程中,不仅涉及采购,还要涉及医药、仓储、物流、销售等多方面专业问题等,这就好像一辆车,不是发动机好就是好,而是所有零部件的集合。他希望整合上游发展商和下游供应商,采取联盟合作方式,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实现技术的实施互联、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龙岩认为,纵观整个医药电商市场,第三方平台从交易规模上来看,医药电商从技术及运营的情况来看仍处于雏形期。现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也是医药电商亟须解决的问题,“要打造服务型电商,医疗产品不同于其他商业产品,安全是第一位,信息沟通环节至关重要,要从被动电商转化到主动电商上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如何扩张

当前传统的零售业态向新兴的零售业态的转变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国外来看,美国目前35%的药品零售额已经转入线上,消费者开始在药品消费中占据主动地位,消费者渴望占据更多信息,倾向于“主动选择”而非“倾销”。

随着全社会健康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社会药品零售额在2013年的增长幅度预计将超过15%。国家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认为,在销售额保障的同时,传统的药品零售业态向新兴的零售业态转变不可逆转,药品零售企业在线上销售必须提早布局。

近5年来,医药电商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200%,从每年的数千万,上升到2013年的近15个亿,甚至有乐观的分析师认为到了2020年全社会网购规模将达到4.5万亿,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0%。

对于传统的零售业者来说,向电商的转变无疑是痛苦的,更何况是更为专业、监管更为严格的药品零售行业。温再兴建议,在现有环境下,医药零售业者要做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自有平台与超级平台相结合,在与传统电商巨头合作的同时不放弃自身平台的建设,通过超级体验店加社区便利店加网上购买为一体的全新消费架构。

回过头来看,第一代医药电商前辈大多在懵懵懂懂中“摸着石头过河”。要么自建网站,要么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药品销售和推广,药房网算是较早吃螃蟹的了。它的模式是设立网上药店,消费者在网上挑选药品,下单后药房网8小时内配送上门。由于受制于物流配送能力,药房网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作为根据地,建立了一批直营店和配送中心。

此后的医药电商,基本复制药房网营运模式。医药电商市场快速膨胀的蛋糕,也让资本大佬眼热。2012年以后,这股浪潮更加汹涌澎湃,以天猫医药馆开馆为代表,包括京东商城、1号店等巨头在内的传统电商纷纷进入医药行业。今年1月23日,阿里巴巴更是砸下超10亿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54.33%的股份,被外界解读为“马云准备当药代”。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医药电商企业几乎都没有盈利。目前,网上售药大多是OTC药品,单价低,毛利不高。与其他电商一样,医药B2C也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导致医药B2C入不敷出。记者了解到,线下药店的毛利是20%~25%,网上药店的毛利率是10%~15%,有的电商的毛利甚至是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