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课程设置 问题解决
谈起财务管理专业,外界都只是想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报表的制作和审核,但其实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财务报表的制作和审核,还包括着税收申报和风险管理等。而相比于其他方面,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而对于一门财务管理学科来说,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使得资本效益最大化。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这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但在这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发展,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频繁,企业与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不断的完善技术和产品的缺陷,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在市场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开设,是我国政府考虑到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人才,能够在我国各个行业的财务岗位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降低我国由于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或财务风险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金融领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在风险控制上要求较为严格,一般而言金融涉及到的财务问题较多,容易在涉及多方的问题上出现无法控制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了金融的健康发展,所以金融领域对于我国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际操作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际技术的操作,熟练掌握这方面的能力,从而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独立掌握财务管理方面技能,拥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论要求也较高,在面对经济形势和问题中能够有自身的冷静判断,不仅是需要严谨缜密的思维,还需要能够独立的决断力。由于经济发展中,各种财务问题错综复杂,没有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很难以驾驭财务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容易引发各种问题。通过确定好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根据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特色要求,从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教授的知识存在着时滞性
财务管理专业由于不仅仅包括财务方面的应用知识,还涉及到其他很多方面的知R,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更新要求比较强烈,需要能够与时代的发展联系紧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专业涉及金融和会计等方面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教学的方式,将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单调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所以包括的科目较多,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包括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教授过程中都是很单调乏味的,很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尤其是财务方面的知识,仅仅是通过教材的讲解或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也很难打动学生或者很难使得学生理解。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人才短缺
当前,在聘用教学人才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存在着经费紧张的问题,所以在高水平财务管理教学人才不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水平,这是由于目前的教学体制的因素导致的,短期内不容易改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以相关人才需要拥有多年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教学人才才能够真正了解财务管理这一职业,而这种拥有从事财务管理经验的人才并不会有心思真正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行列中,只能通过聘请作为讲座教授的方式经常为学校举办一些讲座,但这些所谓的讲座很难对学生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当前经济社会对财务管理类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这种大量的人才需求导致教师人才短缺,很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的财务管理人才。
三、改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措施
(一)强化教材的时效性
由于财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学校在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时效性问题,需要及时更新教材知识,从而使得教材知识能够及时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学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观。
(二)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操作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课程时间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在这方面,学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系统做出系统的安排,通过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充分研究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给学生安排合理的操作课程,并给予学生课外训练的机会。在这方面,学校需要为学生的实训提供相应的机会,包括实习等方面,只有充分的训练,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长海,郑姗姗,吴顺祥.基于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财会通讯,2012,(28):41-43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2
一、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在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应用理论的研究。这门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是财会专业学生在高年级才能够学习的专业课程。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涉及的财务理论,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了经济学、企业管理、会计实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学、财政学、经济数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才可以较好地领会和掌握的,因此,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高屋建瓴的作用,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了财务理论研究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由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受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还反映在财务管理方法上,所以,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包含了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对各类企业都有的通用财务管理业务适用的通用财务管理理论(如,投资理论、筹资理论、分配理论和只对特定时期、特定企业才有的特殊业务适用的特殊业务理论(如,并购理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跨国业务的财务管理。这些理论分别反映了财务管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层次,高级财务管理针对的是特殊业务理论和发展理论,居于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应用研究性很强。与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如,中级财务管理相比,高级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设计和安排的侧重点是那些突破了财务管理假设的有关内容。其内容更具有探讨性和研究性,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活动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完善,在本课程都得以很好体现。本课程的开设通常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对高年级学生确定毕业前论文写作方向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理论研究学科,在教学方面不可仅仅局限于目前通行的传授式言堂”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在有限的授课课时中讲授了丰富的知识,但是不符合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定位要求。所以,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加以改革,应在使用传授式言堂”方法之外,还需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认识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法等创新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采用该教学法的形式比较灵活,可随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就某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必点名让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后可即时讲出自己的想法。该种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听课,跟随教师授课内容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专业的课程中被运用得较多。该方法通常的做法1般是先由教师对某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讲授,然后给出学生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案例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不足之处表现为有的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不甚重视,对案例分析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来说,这种先讲授后案例分析的方法仍可运用,但不可频繁,避免学生得案例分析运用疲劳症。
考虑到修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都是大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财会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统计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等,所以,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另外一种可以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是先案例后讲授。教师可对某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先给出案例,让学生运用以前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先对案例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针对其不足,将本案例中所需要的本章节内容讲授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丰富的知识结合案例传授给学生,也规避了学生案例分析应付和知识内容重复、课堂时间浪费等问题。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并购管理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两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广泛,都各包含两章以上甚至三章内容需要讲授,其中的大量案例都是企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所以,并购案例和企业集团筹资管理案例、投资管理案例等都需要学生加以分析。笔者认为,这些内容应将先讲授后案例方式和先案例后讲授方式交替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认识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法
作为财务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出现的资金问题。所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1样,都要求学生在学修该课程后能具有很好的财务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应作出课时的科学安排,应给学生到公司财务部门顶岗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安排。这个实习任务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授课学期的前一个假期或授课学期开学之初,让学生对财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和企业财务活动有感性认识之后,带着对相关知识的渴求在课堂听课,事半功倍。
(四)授课方式与课程考试方式相结合
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知识注入式授课方式下对应的考试方式往往是考卷测试,但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只通过一纸试卷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显然有失偏颇。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测试方式,可以在学期内就同步进行。每堂课或每个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就可采用实习报告、学习心得、案例分析报告、问题论述、问题简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考核并计入平曰成绩,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测试、写小论文等形式对学生考核,对平曰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计算,最后得出学生的本门课程的总成绩。该种课程考试方式和成绩计入方式不仅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更是促进教与学、提高听课率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认真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3
【关键词】能力培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一、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课程面向的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是改革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通常涉及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等方面,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造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理解而不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中。因此,改革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是培养创新型、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会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政策,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实务性工作,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高级人才,这往往是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搜集、案例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内实践教学建设不足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操作不像会计课程的实际操作那样直观和程序规范,再加上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方式影响,部分学校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投入不足,没有可供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的专用综合实验室;有的学校仅使用简单的EXCEL来进行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此外,有的学校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综合实验设施,但没有将其与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造成资源浪费。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感受企业的实际理财环境,以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财务部门属于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学校与企业建立财务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难,很多学校缺乏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即使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学校,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财务工作,基层实习的学生也难以接触到。
(三)教师缺乏财务管理实践经验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既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但目前高校教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财务管理实际操作经验,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企业实际理财环境的变化及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认识不足。
(四)实践教学组织不合理
实践课程内容贫乏。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虽然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制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但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实践教学内容贫乏。如:有些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仅仅是案例分析,有的实践内容较少,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形成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仅对一些表象东西留有印象,并未深刻理解。
三、改进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校内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
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应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实验室,购买相应的财务管理硬件和软件,为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持。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尽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难度较大,但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各高校讲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组织、指导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可组织现有的有关教师进行财务管理的实地调研、咨询、挂职锻炼等,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引进财务管理课程教师时,应侧重于引进那些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可聘请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高级财务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或兼任客座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
(四)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在校内课堂教学上,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提前将拟实践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其提前按要求准备。课堂上教师模拟真实实践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习,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和感受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实践教学也可与各种商业计划大赛结合,以某一真实的项目为背景,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慧.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12,(8).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4
关键词:人才能力需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思考
中国分类号:G718.5
备注:本文系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以人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ZW2014008。
由于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推动,现代物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看到了市场上物流人才的匮乏问题,继而开始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但是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同时,并没有结合实践进行讲解和知识的传授,造成理论同实际情况的脱节,但是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各大高校开展物流管理课程发展的关键。
一、有关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
就现代物流系统而言,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承担从运输到储存,再到包装与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还要求其可以对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人、物、财、方法、设备、信息这六个要素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此同时,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很好地履行物流计划与质量控制的职能,并对技术支持与经济管理进行熟练掌握和控制。这就促使现代物流从业人员要具备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一)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能力
由于现代化与科技化的迅速发展,对于现代物流系统而言,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可以实现现代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办公,并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办事效率,可以对文字、电子表格、网络通讯软件等进行科学与熟练的操作。
(二)具有同从业人员职称相称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根据其工作层次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理论研究型、管理决策型、实际操作型、理论应用型。据相关统计与调查发现,实际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要明显大于其余三种类型的人才需求。近年来有170家物流企业进行320个岗位空缺的招聘工作,其中对报检、报关、单证人员的需求量为36个;对仓储经理与仓储主管的需求量为20个;而操作类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是169个。
(三)现代物流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强调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可以将现代物流系统的整合功能予以合理化的体现出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促使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要能够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和人际沟通与交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改良,使之能够推动现代物流系统的持续性发展。
二、有关人才能力需求同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阐述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要将人才能力作为课程培养的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会由岗位职业的分析着手,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并且能够对专业能力进行拓展和补充,构建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为主线的一套课程体系,促使课程的针对性比较明显,能够推动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求高校能够突出课程的适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与创新性。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与职业道德。在进行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对于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和创新。
三、有关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需要确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以过硬的操作技能面向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大潮。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为学生传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综合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使之能够社会中的各类物流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遵循四原则
1.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社会导向原则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提升学生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最为快捷与实用的方法就是同产业界联手配合。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不仅需要在课程中融入与穿插相应的企业案例,还需要通过社会企业中的专家讲座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观念和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
2.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
对于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要求高校科研通过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并做到以能力本位的思想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3.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交流中,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对课程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比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能动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选择上,需要对内容进行多方面的筛选。受到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想听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合理化选择,要将适应性和现实性、系统性与前瞻性融入其中,借助于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融入教学实践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能够依托于教学实践的展开,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予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实际应变与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适应新世纪对于优秀型人才的需求。
结语:
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校企结合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促使其能够有明确的提升自我的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投身于社会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朱庆伟,孙文军,訾波.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物流科技,2010(11).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校专业排名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共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点315个,到了2013年,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更是高达443所。
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需要的办学条件要求简单,办学的成本也相对低廉,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很多高校应运而生。众多高校也结合自身特点,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财务人员。然而,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理念滞后
现阶段国内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仍以专业知识的灌输为主,财务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大多数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明显不足。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我们应该变更传统观念,侧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定位模糊
由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在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方面,调查发现,即使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比例难以从实质上区分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不同(黄虹等,2007)。陆正飞(1999)比较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差异,发现差异并不明显。
在就业方面,黄虹等(2007)采用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尽管人们普遍看好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但市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无明显区分,认可度有时甚至不如会计专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明显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葛文雷等(2007)发现,实际中最好的财务管理人才往往来源于会计专业,而非财务管理专业,这无疑说明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3.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互相交叉延伸,在课程设计、研究范式、培养机制、执业模式和就业去向等方面互相融合重叠。多数高校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与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几乎没有差别,甚至合班上课。这也是导致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无法从实质上区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的尴尬处境,突破财务管理专业目前的瓶颈,需要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独有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如将财务管理核心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或者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等,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陆正飞,1999;刘淑莲,2005)。
解决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更新培养理念、构建前沿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从传统的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上来。随着人们的消费、理财理念等快速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苛,以前“一刀切”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灵活要求。因此,Σ莆窆芾碜ㄒ等瞬诺呐嘌也必须转变思想,更新培养理念,构建科学的前沿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出一流的财务管理人才,需要一流的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更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相辅助。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因此,高校的教学方法应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三)改革考核机制,构建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为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目前,国家对于高校传统的考核机制进行了长足有效的改革。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改变了过去“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对高校的评价体系这,这也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此次改革,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设计、专业定位和教学方式以及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更新培养理念、找准专业定位、采用更为合理的课程设计,改进人才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91-298.
[2]黄虹,章惠,张征,朱惠军.财务管理与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14:140-142.
[3]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