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护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护理论文

人文护理论文范文1

现代护理的关键是人的健康,具体包括四个部分:环境、人、护理及健康。然而护理人文关怀的思想核心为以人为本,这也是护理科实施人文关怀的精髓及核心。只同时也制约医院的发展。因而,内科护理人员应尽快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和护理技能,同时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建立和谐、稳定的内科互利环境,巧妙化解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有尊重患者的人格,以人文本,关爱患者生命,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学抚慰生命的善意,感受到人文关怀。

2在骨科日常护理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最终目的是实施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具有爱。医护人员的职责不只是口头的一个承诺,而是要认真做好每个动作,说好每一句好,注意每个眼神和表情,这些都可能带给患者不同的感觉。护士应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护理中,充分尊重和关爱患者。具体如:(1)进入病房前先敲门,随手关门,做到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声开关门以及轻轻操作;(2)在工作期间不在操作患者时接听私人电话,将贵重药品带到患者身边,以便需要时使用;(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选择合适的称呼。

3在骨科护理的各个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护理

3.1在患者住院到出院全过程体现人文关怀

在骨科住院的患者多为骨折患者,大多数受到外伤,在入院时就忍受着巨大的疼痛。特别是车祸等伤害,患者还未从车祸的意外中稳定下来,被送到医院,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以及周边的环境,心理产生不良的情绪,主要为恐惧、焦虑。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第一面就应该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

3.2患者住院后根据病情需要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以及牵引治疗

入院后患者并不了解如何检查,尤其是实施骨牵引的患者面对陌生的医疗器械,心理更加恐慌。护士应在实施操作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的步骤,选择简单易懂的语言,缓解其紧张的情绪,解除思想负担。骨科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即为疼痛,护士应给予同情和鼓励。

3.3围手术期的人文关怀

对患者实施术前指导,教患者有效咳嗽,正确呼吸,增加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告知术前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讲解术前禁食禁水的重要性。骨科患者在实施手术前需要根据病情需要及手术部位留置导尿、备等,一些患者存在抵触,不愿意配合操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其良好的沟通,讲解相关操作的必要性,解除患者的疑虑,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降低患者肢体暴露的程度,操作动作要轻柔,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

3.4术后护理中实施的人文关怀

手术完成后,患者回到病房时,护士应立即到床边陪同,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处理好各种引流管。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与其进行沟通,询问其感受,告知其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语气温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术后根据情况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加快患者恢复。

3.5患者出院时体现的人文关怀

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应提前告知其家属及其患者本人,指导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做好出院准备,对于从医院带出的药品要详细讲解服用方法,可单独书写用法用量。根据每个患者的骨折部位制定康复计划,患者离院时护理人员应起身相送,说一些祝福和关心的话语,让患者感受到在医院度过了一个温馨的诊治过程。

4小结

人文护理论文范文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维护,包括护理内部环境的人性氛围和护士的素质和品格等,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关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因此,我院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过程中,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了护理的全过程,这一举措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营造人文氛围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呢?通俗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我院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参与到以人为主体的护理活动中,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1.1 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 建立花园式的住院部:在病房大楼周围建造了喷泉、亭台供患者散步、锻炼。建立宾馆式的病房、开放式的护士站,便于护患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病房内设有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电话、沙发、浴室等,解除患者的不便,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可摆上自带的鲜花或其他植物。设立病房便民角,备有针线包、老花镜、纸、信封、笔等,供患者随时取用。

1.2 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实行首问负责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新入院患者送上第1瓶水、落实第1碗饭、协助第1次检查、指导第1次用药、做好第1次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床位医师及护士、病区环境、同室病友,为出院患者办好出院结账手续,联系交通工具,护送患者上车等。

2 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服务

我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体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制定了“五心服务”:接待患者热心、护理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专科业务、操作技能水平及语言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1 推行心理护理 制定心理护理路径,培养专门的心理管理人才,启用专职心理管理护士,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面对面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的康复。

2.2 加强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我院各病区均制定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除由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定时进行健康教育外,各位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及时、适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指导,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

2.3 延伸护理服务 笔者目前的护理服务已不仅是局限在医院内的患者,而早已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至家庭、社区至整个社会。我院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护理服务,如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街道、居委会挂钩进行定期社区服务,为大型企业的职工义诊等。

3 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

人文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士必须学会尊重、理解人,进而才会真诚的关心、体谅人,因此护士要懂得关爱患者,懂得道德规范,具有与人沟通的技能。因此,我院护理部开展了一系列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如学习《护理伦理学》、《心理学》等,使护理人员具有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爱护生命的淳朴情怀。 转贴于

人文护理论文范文3

1.1患儿

从患者方面来说,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

1.2患儿家属

随着人们认识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很是娇贵,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一旦医护人员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发泄到医护人员的身上。

1.3护理人员风险因素的来源

总的来说还是出自于我们医护人员本身,总结下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就难以接受,往往会引起矛盾纠纷。这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

(2)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法制观念淡薄。护理记录不真实,护理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依赖医嘱性强,一旦发生纠纷,这些现象都会使护理人员处于不利的位置。

1.4在医院管理方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这些都可以引起纠纷。此外,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在产生纠纷的时候不能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

2应对风险的干预措施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增强法制意识,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护理工作,这是杜绝护理纠纷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谨慎从事技术操作,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2)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病人的信任,杜绝矛盾及纠纷的发生。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4)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心理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对患儿在患病期间在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特点也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以便于找准合理的护理方式,还要洞悉家属的心理活动规律,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才能在工作的时候得到患儿及家长的认可。例如在患儿入院后,护士们就要尽可能及早向家长说明病情的特点,对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加以说明,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医疗护理处置更应首先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才能得到其配合进行操作,这样也才能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及矛盾。

3总结

人文护理论文范文4

研究对象的范畴既受心理因素制约,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

2护理心理与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关系

2.1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是一种社会角色,具有特殊的技巧和行为。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耐心,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熟练掌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要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最佳心理水平。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热爱生命的崇高情感,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且必须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护士不仅要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在承受最小痛苦的同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3提高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护理模式的变化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和延伸。在这种模式下,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掌握常规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掌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求。护士不但要具备快速识别反应的能力,而且要善于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心理学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要首先逐步培养和养成。平时要加强学习心理护理知识,不断积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可以调节情绪使心理平衡,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病人,达到安慰病人使病人解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的良好效果。

3护理心理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心与身”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身体疾害可以有心理转变,相反,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影响身心健康,消除不良心理刺激,可以防止心神疾病的恶性循环。例如,在医疗和护理损伤过程中,病人对护理操作如打针、洗胃、灌肠等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解释,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诚恳,耐心恰到好处,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因为恐惧可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使疾病不易得到控制和恢复[4];在用药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说明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手术安全性,护理人员要镇静沉着,能使病人感到温暖,减少情绪波动.护理操作要稳重敏捷,大方勤快,有条不紊,更能直接消除病人的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就能发挥药物或手术的最佳疗效。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赖程度得到了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把护理人员当亲人,常与护理人员促膝谈心,随时向护理人员反映问题。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使病人心理舒畅,自身免疫力能得到充分发挥,抗病能力也就加强。

4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4.1数据调查:根据对150例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数据,焦虑患者占92.4%;忧郁者占9.6%;担心者占83.4%,包括:担心收费过高者39.4%,担心医生不负责者占7.1%,担心术后效果不佳者20.2%,担心术后功能障碍者占18.5%。经过对同样的150例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后调查分析,患者的担心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焦虑者降至68.5%;忧郁者降至3.9%;担心者降至60.3%[5]。由以上数据看出,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重视心理护理:护理学科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将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由护理疾病转到促进健康,工作对象由患者扩大到全人类,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各个角落。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必须重视心理护理。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往往承受着身体的痛苦、精神的折磨和金钱的付出。他们更需要在医疗活动中得到关爱,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体会到家人般的温暖,所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加,许多不良心理问题必须得到早的发现和护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战胜疾病,使其正常面对生活,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心理护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其中因为护理解释不当或不到位,护患沟通缺乏引起的案例也有一定比例。大都因为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不满或要求得不到回复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甚至猜疑,以至激化矛盾。若在早期对其通过心理护理来进行护患沟通,解决这些矛盾,就会避免类似纠纷。

5结束语

人文护理论文范文5

一、妊娠期、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孕、产妇的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3方面,其中产力和产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产力的强弱可影响胎方位的改变。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所以,医护人员应该重视产妇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

1.1妊娠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孕妇对自己与胎儿关注的多,对别人要求的多,情绪易激动、焦虑不安且常伴有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惊恐。

1.2分娩期(1)紧张与焦虑不安:多数产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或临近预产期而无临产征象,因而出现焦虑、不耐烦、紧张等情绪。(2)惊恐或抑郁:有的产妇受家属或医务人员语言伤害或不利刺激,住院分娩所造成的陌生感,与家属分离的孤独感等等,均可产生不安、惊恐或抑郁等情绪。

二、紧张疼痛对分娩的影响

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处,其产生的一系列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

2.1疼痛进入产程后由宫颈扩张和宫缩引起的疼痛,从子宫经内脏传入神经,经脊神经、胸10、11、12神经的后段进入脊髓;分娩第2期,其痛源来自下产道肌肉、筋膜、皮肤的伸展、扩张、牵扯和撕裂,刺激信号沿神经传入骶神经2、3、4脊髓节段,并迅速上传至大脑。

2.2紧张孕妇的恐惧、紧张是产生疼痛的重要因素。恐惧可对宫缩的质量和宫颈扩张产生不利影响,恐惧增加紧张,紧张增加疼痛,疼痛反过来又增加恐惧和紧张,形成不良的循环状态。为此,英国医师迪克·瑞得提出了瑞得法,其原理为:恐惧会导致紧张,因而造成或强化疼痛。若能打破恐惧-紧张-疼痛的链环,便能减轻分娩时收缩引起的疼痛。

2.3机体反应机体对紧张、疼痛的反应可释放某些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内啡肽、组胺等。整个产程中与紧张、疼痛相关的许多激素在分娩期大都增加,这些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了产妇的疼痛增加,同时,也对胎儿心血管系统和酸碱平衡状态有不利的影响。

三、心理护理对无痛分娩的作用

无痛分娩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无痛分娩在应用药物的同时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护理是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妊娠与分娩等知识教育,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使其在医护人员的鼓励(或暗示)和帮助下,能顺利度过分娩期。因为心理护理是减少宫缩疼痛和消除产妇紧张情绪的一种非药物分娩镇痛的方法,通过减少大脑皮质对疼痛的冲动(或信号)的感应,很大程度上消除产痛,比药物镇痛更好。

心理护理的优点在于:能积极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力良好,产程缩短,避免了不必要的难产或手术产;同时,有效的减轻了产妇因心理高度紧张不配合而引起的疼痛,避免了药物镇痛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张向莉等阐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发现通过心理护理可使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产痛减少,产妇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的几率大大降低。

四、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中的几种应用方法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医疗上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妇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可造成心理性难产。因此,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中通过言语、表情、态度、姿势和行为可影响或改变产妇的不良情绪状态,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目前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现介绍如下。

4.1自然分娩法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自然分娩有利于母婴健康。1933年由英国医师提出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减轻分娩疼痛。使产妇以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过程的到来,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人性化、个性化的自然分娩法越来越受到产妇的欢迎和重视。

4.2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是以巴甫洛夫学说为基础的,主要是增加大脑皮层的功能,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产生良好的调节,分娩在无痛下进行。其重要内容进行孕期教育,训练助产方法。其优点是分娩时疼痛减轻,对母儿没有影响,难产降低,使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在不增加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加强对孕产前的教育和培训可达到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

4.3陪伴法产妇待产时,有丈夫或其他家属陪伴,有利于产妇的情感交流。罗伯特布莱德雷医师提出,在分娩过程中,丈夫可以鼓励产妇适当活动来促进产程,也可以指导孕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稳定,情绪愉快,产妇的自信心和忍耐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就能利用宫缩间隙好好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产生有利的宫缩,使产程进展顺利。

4.4全程陪护法就是有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陪伴产妇从阵痛开始至分娩结束全过程,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消除产妇的不安情绪,使产妇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并减轻疼痛。刘凤仁等研究表明实施了全程陪伴分娩使产妇能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分娩过程,从而有效的减轻了产妇的分娩阵痛。

4.5导乐陪产分娩法该法是当今心理护理的重要模式。

导乐式分娩由有分娩经历、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在规律宫缩开始后,对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持续性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以协助分娩。导乐可安慰产妇、消除疑虑、解除紧张与孤独、暗示或鼓励产妇增强信心,从而提高痛阈,减轻产痛。

研究表明100%的产妇要求医护人员在旁边陪护。

综上所述,妊娠分娩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母亲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历着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助产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还要用无私的爱心和美好的语言,去护理产妇,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在优美温馨的环境中,用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减少由于不良心理所致的产痛增加和产程延长等。提高产科护士的护理质量,让产妇享有生殖健康和无痛分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靳家玉。分娩镇痛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69.

2陈桂梅,陈冬梅,林薇。新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8):750-751.

3张向莉,刘文生,郭素平。心理护理在产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5):477-478

人文护理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有9例。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9.1±2.0)岁;观察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实际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其眼神、肢体动作等,若发现患者有难言之隐,则应及时主动与其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1.2.2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入尿管或手术后接受阴道填塞、留存导尿等护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或过激情绪,从病情康复角度劝导患者,促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

1.2.3随访调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进行走访调查,反复查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从微小处入手为人性化护理创造条件。并且,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之前病情,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记录,以进一步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引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

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97.5±1.5)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2±1.8)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89.8±1.2)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7.9±2.5)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妇产科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术前或分娩前会位的清洁、灌肠、导尿管的导入等,术后或分娩后导尿管的留置、引导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妇产科护理抱有抵触情绪,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妇产科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给予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详细地讲解手术知识,引用成功案例,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为后期手术奠定基础;术中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少暴露,动作轻缓,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负担减少,以获得产妇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强化护患交流:产妇分娩或手术的临床操作中,直接与护理人员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提高预后质量的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②实施预约服务:人性化护理强调预约诊断和治疗的服务,有助于节省就诊时间,并给予更加体贴、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产妇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