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民国时期;传统酿酒;销售;促销
1.引言
通过民国时期四川的经济、文化发生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酿酒业作为一种传统手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么,在民国时期,四川酒类行业是怎么样进行销售的呢?营销过程中由什么特点呢?他们在销售过程中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的呢?是否注重品牌与包装?所有的这些问题,对于民国时期川酒的发展、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对此作出初步探讨。
2. 市场与销量
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省内政府开始大兴公路,疏浚河道,这就为省内商品经济的扩展,城市之间经济的共同发展奠定了条件基础。在此基础上,四川的传统酿酒业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酒类的销售市场也开始扩大。
在民国时期,四川80%的城乡县都在进行生产酒。对于那些非主产酒的地区,个体酒作坊基本上就是就地销售,其影响范围能够涉及邻近数县。此外,随着酒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四川开始出现了几个较大的酒类销售市场,主要是重庆、万县、涪陵、内江、成都、金堂赵家渡。除省内销售外,部分川酒还外销,销售地主要包括省外和国外。但是,民国时期,由于清末民初各省实施厘金制度(即本省商品销售到别的省份需要交纳税赋),相当于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形式,且酒类过省、过境必须重复纳税。因此,当时川酒外销仍然很困难。
3.销售方式
酒的销售方式,可以分别从生产方和销售商两方面来考察。公卖制时期,无论生产方还是销售商,销酒颇受制约,包装要按规定进行,售价有政府限制。那时,更多的是采取官督商销的形式。废除公卖制后,酒的销售方式才逐渐灵活起来。生产方可自卖,也可委托商、零售商卖。正是由于生产、销售酒有利可图,因此在民国时期其它很多行业开始不断向酒转移。20世纪30年代,重庆允丰正股份公司20个发起股东中,1/3的股东来自酒业。
酒类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流动小贩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酒类的销售,促进酒业的生产和流通。销售商就是渠道商,渠道领域的变化必将带来生产领域的深层变革。销售环节的分工,可充分反映市场的竞争需求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生产商则可以更专门地把精力放在提高产量和质量上。
4.使用广告、促销与获奖
民国时期,一些大的酒销售商十分重视销售,开始为自己的酒做广告。泸州老窖陈列室,收藏了一个泸州爱仁堂酒瓶,其上面刻有“爱仁堂”,这个字有三百余年历史,其主要目的就是以“老字号”招徕顾客。
民国时期,四川酒类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定特点(如:促销)。在当时,泸州爱仁堂生产的花果酒使用的祖传秘方,其酿造的酒芳香四溢,甘爽可口。起初,这个酒厂为了拓展销路渠道,店方不惜贱卖沉香丸(消饱胀),并且在门口免费试尝小吃摊,这些都是为了招揽生意。然而,这种销售的方式在如今我们成为促销,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
随着抗战酒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酒行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从而在四川出现了一批广为熟知、声誉较高的名牌酒,如温永盛、五粮液、谭氏百花璐酒等,今天川内的“六朵金花”,其中有四朵在民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四川传统酿酒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营销也有着特点的时期性、阶段性,而且在酒类销售推广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四川省内形成了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销售市场。再加上当时四川由于因战时经济以及国防的需要而成为酒的消费大省之一。
在省内,各类酒作坊都开始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自己的规模,那时候主要采取坐等买主上门、定产销售、与酒精厂约定等不同方式进行销售,部分酒厂还会外出联系销售,甚至在外地自设销售窗口,这些措施及销售方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四川酒类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当前销售途径及手段较多,但是这些方式在民国四川酿酒业中基本上均已出现,这足以充分说明民国时期川酒的发展潜力。所有这些广告及促销行为进一步促进了酒类销售,扩大了厂家的知名度,增加了川酒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一批四川名酒得以产生或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祝义.季克良.希望依法保护和推动白酒品牌[J].中国品牌,2011(4):66-67.
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2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而言,投资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相应的收益,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做好投资决策管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投资决策需要在深入的研究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决策管理,深入分析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避免投资风险。融资是民营企业突破自身资本的限制的关键,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合理地进行利润分配、充分发挥利润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从企业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的市场反应敏捷、经济活力强劲,具有较强的获利。从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1)以短期投资为主,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长期投资具有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因此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是以短期投资为主,而且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自身资本能力较弱,所以一般是在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采用短期投资行为;(2)融资能力有效,民营企业的自身资本有限,而且民营企业的诚信相对较低,获利能力有限,所以融资能力有限,融资渠道不足,当前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来自于投资者追加、企业内部积累等来源;(3)更加注重利润管理,民营企业的特点是市场反应快,财务管理更加注重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的控制,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水平不足
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一般的经营者就是所有者,主要是采用集权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集权式管理为主,财务管理水平严重不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1)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大多数为企业管理者的亲戚或是好友,受到管理者的影响较为明显,而且专业水平不足,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投资可行性分析、风险控制方面的控制不足;(2)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3)内部控制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严重不足,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意义不明显,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会计职责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与核算程序不完善,无法对财务进行严格管理。
(二)融资渠道有限,融资能力不足
融资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与质量已经不断发展,但是相应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具有融资费用高、规模相对较小、自身资金不足、每笔费用金额偏小等特点,导致融资困难。除此以外,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不透明、贷款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因此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数额较小,难以满足企业对贷款的需求,而且贷款业务难度大,需要对抵押进行评估、登记、公证等,程序复杂,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多,所以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除了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之外,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获得股权融资、集资融资等融资的难度较大,制约了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三)投资盲目,经营风险较大
投资决策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大,而且投资的时间长,则所面临的风险高。对于民营企业发展而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一部分原始资金之后,会因为急于扩张而影响投资决策。以太阳神集团的发展为例,1988~1993年期间,太阳神集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为保健品市场的变化,公司开始涉足酒店、汽车、化妆品等多个行业,盲目进行投资,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企业元气大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足,投资决策相对盲目,而且主要是受到企业家经验所影响,对于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不足,导致经营风险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确定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有家族式管理的色彩,企业内部的家族文化严重、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规模等因素,导致财务管理薄弱。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家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带有明显的家族式企业发展的印记,虽然家族式发展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具有任人唯亲、专业素养不足等因素,限制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以亚细亚商城的发展为例,企业大量采用家族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结果造成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资金占压,最终在市场竞争中破产。除了家族式管理的影响之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而且企业的规模有限,无法吸引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加盟,从而导致财务管理薄弱。
(二)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因为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抵押贷款能力不足,而且企业的贷款成本加高、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在商业银行贷款意愿不足。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而言,中介担保发展不健全,而且当前的证券市场进入难度大,所受限制较多,因此获取融资的难度大。虽然国家已经为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但是缺乏财税、融资、信贷以及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外部环境不利于融资之外,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破产比例大等导致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不高,而且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因素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投资盲目的原因分析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不均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的原因与企业内部的愿意,我国政策对于民营企业的准入有所限制,因此民营企业的投资结构不均衡;而且民营企业的规模有效,其资本、技术与管理水平有效,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民营企业往往注重短期的投资回报,而且因为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不全,信息分析能力有效,导致盲目投资增多。
四、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财务人员水平,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是直接影响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家族式管理的框架中跳出来,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取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入,加强培训管理,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投资管理
为了减少盲目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投资的可行性分析,重视企业的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同时对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投资的审核与管理,设置投资退出机制,定期监督企业的经营情况,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三)改进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改善外部融资条件,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融资创新。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构建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员工持股实现内部融资创新,完善融资管理。
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特点;防范对策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3月,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1374.88万家,同比增长0.61%,民营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民营企业一直本着尊重知识、重用人才,但由于观念落后,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不能仅凭个人或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引进技术人员、普通员工乃至管理人员。民营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容易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限制企业的发展与规模。
一、人才流失的特点
(一)人才流失率高
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特别是核心人才流失率较高。优秀大型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大约在10%~15%左右,而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接近62%,甚至有些竟达到了72%,其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项针对人才流失情况的专项调查反映,离职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些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市场资源及核心技术,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的重置成本,不利于企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人才流失外倾性强
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主要外流至其同行或同业竞争对手之处,这种外流会直接造成商业泄密。实际上,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不满而具有流动的倾向;另一方面是同行业企业或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才流失的外倾性格外严重。
(三)人才流失集体性大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集体性的人才流失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民营企业高级人才跳槽而诱发的示范效应,造成民营企业内部职员争相效仿;其二为民营企业内部因其特点而容易形成小的团体,当这个团体中部分员工对企业待遇或政策时,在部分人的带动下,出现集体性的人才流失。集体性的人才流失对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较强的威胁,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防范对策研究
(一)加强本企业实力
一个企业的实力对于企业招揽和留住核心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能为企业在核心人才的利用上达到可持续性。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是人人所向往的。为此,加强企业实力是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
(1)加大企业资金的投入
企业的资金雄厚,可以加固业务,稳定军心,从而可以招聘到更好的人才,加强公司运作能力。因此,公司需要募集资金,加大资金流动以缓解员工的不安,增强企业业务能力。
(2)加大企业的技术投入
当今的企业拼的是人才和经营质量,企业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施装备创新工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尽早将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宽松、民主、和谐的企业环境,是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的根本。企业的文化可以分为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内部文化指的是涉及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而外部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处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可通过增强公司执行力,提高生产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业绩,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和荣誉感;其次,公司的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对员工要富有热情,业务精通,经验要丰富,要相当敬业,给员工起了一个表率作用。
(2)重视企业的团队合作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及意见,并及时传达给各处员工,让员工对企业团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逐渐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领导或管理者应多主动了解员工工作、生活情况,适时交流思想,以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同时,在任务分配时,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特点选择相应人才,组建强有力地团队,在工作中增进团队合作。
(3)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
企业所重视的不应该仅仅是创造收益,还得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为员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如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在干部提拔同时,在方案设计与选择时,应认真对待员工的意见,并适时采纳好的提议,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能让员工感到被企业重视,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分析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具有流失率高、外倾向性强、集中性大的特点。为了防范人才流失,民营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从加强企业实力和企业文化的角度,调整公司人才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公司核心人才流失及防范体系构建的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2]王雅洁, 马树强, 高素英. 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动因研究[J]. 管理学报, 2013, 10(4): 552-557.
[3]杨秀清.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2: 027.
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融资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了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在部分沿海地区,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超越了国有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些年来,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如何突破制度的束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完成家族式经营向社会化经营的转变,已经是民营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然之路。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与民营企业融资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
一、金融市场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服务平台
1.国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体系
通过研究欧美地区的经验可以得知,金融服务的完善可以让民营企业得到高速的发展。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担保品价值不够、信用等级不够、抗风险能力不强。考虑到这些因素,国际上常采用的方法为:专门帮助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有些是政府组织的,有些是民间组织的,还有一些是普通的商业银行。
将证券交易市场对中小企业开放。意大利的的做法是:以证券交易法为大原则,制定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交易办法。在税收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促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证券交易市场所带来的便利。
建立柜台交易市场。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柜台交易市场相当发达,为中小企业的上市大开方便之门。以意大利的情况为例,中小企业哪怕是处于亏损的境地之中,只要是被评估仍然具备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还是可以被批准上市。
2.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
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即时面对国有企业的竞争也可以不落下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的竞争环境已经悄然变化,民营企业同强大的跨国企业相比,已经呈现先天不足的劣势。民营企业想要实现突破与发展,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创设民营企业发展需需要的金融服务平台是有必要的。这是一个必然的条件。
(1)克服融资障碍是创设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表层动因
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运营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部支持。因此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关乎民营企业的生死。为保障民营企业有足够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由于民营企业在数量上过于庞大,所取得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金融体系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特点。
(2)体制跨越是创设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深层动因
将融资问题解决掉,是打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枷锁的一个很表面化的问题。从更深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想要获得新生,应该着手体制的改革,需要从传统的家族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历史原因造就了民营企业家族化这一特点。有些民营企业,表里不一,外表看起来是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核心部分仍然由家族掌控,家族式企业的弊端导致外部融资困难、内部管理混乱。制度落后是导致家族企业裹足不前的障碍。
二、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构架
1.间接融资体系
建立专门的商业银行体系对民营企业提供对接式的帮助。民营企业应该抓住商业银行改制的良好机遇,将民间的闲散资金收拢利用。同时还应该建立更多的商业性银行和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帮助。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这些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利率标准,以满足其需要。
2.直接融资体系
对民营企业开放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权利,这是创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举措。资本市场体系应该分层化,像金字塔机构一样,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拓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路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鼓励具备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二、利用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三、合理有效运作民营企业的债券市场。
3.市场运作的资信项目评估体系
为了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金融市场长期稳定的运作,评估企业资信的标准和机构是需要被建立的。对企业的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有助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策略的制定,降低风险,获得收益。还要有一定的监督措施,保证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防止恶意竞争。
参考文献:
[1]经济视点报记者 左瑞丽. 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企业发展[N]. 经济视点报,2011-08-25(019).
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5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increasing revenues, improving employment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bu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limited, the financing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bottleneck which restricts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ng status quo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paper innovates financing mod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im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current financing state;credit community;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0-02
0 引言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融资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尽管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规模,陆续出台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然而,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诸多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融通资金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在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聚拢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成为了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自有的资金、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等渠道,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有“急、频、小、险、高”的特点。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信用急剧下降,使得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信誉偏低,在借贷方面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面临着资金可获性难度大、资金需求弹性大和资金回笼慢的困难,民间资本利率高、风险大,也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困难,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当前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加强信贷资金管理,进而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往往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规模大、资产雄厚的企业中。
2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信用机制缺乏,导致融资渠道不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上,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表现为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对守信者激励不够。使失信者的获益大于失信成本,造成对企业行为的不良诱导。甚至出现了违规操作,更有甚者通过转移企业资产,扰乱金融秩序,恶化了融资环境。由于企业信用制度缺少和滞后,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乃至银行惜贷,投资者惜贷。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破产、兼并等活动,导致大量的债务问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由于信用意识缺乏,很多即使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却不及时偿还,如故意拖、赖、逃,甚至贷款一到手,马上人间蒸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2 银行方面因素 商业银行服务的重心为大企业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现象。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实施对象倾向于国有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贷款的75%-80%分配给了国有企业。银行将给大型企业贷款视为“批发”,风险小,效益高,成本低,规模效益明显;而将给民营企业贷款视为“零售”,认为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且缺乏规模效益。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信用识别是银行最为困惑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高级形式。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民营企业信用很难准确区分,只能采用担保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导致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数量非常有限。
2.3 信用担保服务不到位,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少、资金缺、风险大,仅有的也只是一些地方性信用担保机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现有征信机制权威性不足,以致双方互不信任,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效率较低。中小商业银行机制灵活、能够提供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优质服务,也非常适合民营企业特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3 基于信用体系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
近几年来,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产生了很多的金融创新,如基于信用共同体的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有效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高风险特点和商业银行低风险偏好之间的风险收益匹配问题。这一金融创新将融资关系由原来“单一银行与单一企业”发展为“单一银行与一个由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组成的共同体”,即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主要包括互助担保、互助联保、风险金信用共同体、网络联保、伞式/箱式信用共同体等。但从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来看,信用共同体融资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互助联保(图1)和互助担保(图2)。其基本要素包括成员企业是否缴纳担保费、是否缴纳风险基金、是否存在管理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组建形式、成员企业的规模实力、团体的抗风险能力、成员企业的违约责任分担方式、成员企业的数量构成、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如何设置反担保措施等。
实践表明,根据各利益相关方(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部门等)所处的特定环境,围绕会员企业的互和非盈利性,通过对互助联保、互助担保提供的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创新出若干种信用共同体融资模式。一般来说,互助联保形式(图1)的共同体具有企业规模小、无固定的组织形式、团体内成员数量较少、团体运作费用低、与银行的谈判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主要适应于小型、微小型企业、聚集区的商户等。互助担保形式(图2)的信用共同体偏重于企业资金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强、有固定的管理机构、团体内成员较多、与银行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能获得优惠利率、有一定的运作费用、可通过有效的反担保措施对违约成员施加惩罚等特点,主要适应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民营企业。
为实现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高还款率,应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设置相应的条款,具体应包括为会员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惩罚会员企业的能力和措施、会员企业如何实现横向监督的措施、搜集会员企业的私有信息、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和管理程序等。
4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政策建议
①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信誉积累,切实履行横向成员间的监督责任和缴纳风险金的义务,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按期归还银行借款,积极尝试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以缓解融资难问题,通过与相同类型或业务有关联的成员企业组成信用共同体,获得银行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同时,提高贷款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创新应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争取得到利益相关者(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的高度关注。③商业银行应建立有针对性的独立风险管理、借款审批等良好的机制,积极开展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并分担一定比例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④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要利用信用共同体融资的社会监督职能、低成本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联系企业、银行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地运作和服务平台。⑤政府应该强有力地行使“支持之手”之职,让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更大的“媒介”或者“当事人”的作用。为提高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抗风险能力,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扶持基金充当风险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分担一定比例的的信贷风险,避免风险扩散。总之,积极开展基于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一方面要具备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另一方面也要能利用这一组织形式本身具有获得会员企业各种信息成本较低的优势,增大借款企业的造假成本的能力、低成本横向监督的能力、惩罚借款企业的能力、为借款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的能力,这也正是信用共同体融资运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9).
[2]刘倩薇,杨惟舒.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相应对策[J].中国商贸,2011(05).
[3]邹高峰,熊熊,冯绪.试论以互助担保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之重建[J].现代财经,2009,29(6).
[4]王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财经政法资讯,2010(04).
[5]杨鹏.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新型融资模式的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5).
民营企业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家族企业;多元化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较短,却发展迅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具有如下特点:
1、 企业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
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2、 以家族企业制度作为企业运作的主体
当前我国民营家族式企业大多数推行的是一种单方面的治理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民营家族式企业的老总既是企业财产的拥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拥有剩余索取权、经营管理权等企业的这些重要权利,而他们的家族成员往往也被安排到企业各个重要岗位任职。
3、 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是最大化,有将其利益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4、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的扶持,而它们需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具备强劲的竞争性。与之相适应的,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分配等各方面就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没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体质与制度可以灵活调节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1、民营企业主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由于民营企业业主在物、财、人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控制支配权利,自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大多数民营企业老总受家族式管理模式和经验管理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刻,家族式企业的各个机构分支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亲情关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经济责任关系模糊不清,上下级之间互相包庇等等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理论指导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而相关的研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理论的发展却相对较慢,造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缺乏对应的相关理论指导,民营企业只能简单地套用国有企业或国外企业的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审计方式非常的传统、僵化,审计手段严重滞后于会计工作的发展,导致审计理念、目标和范围和国际内部审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政府相应的指导和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是企业完全基于本身的效益而采取的一种主动的效仿行为。所以,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限制于投资人即企业主。从而,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通常会大打折扣,审计人员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工作的自由度都可能会受到相当大的制约。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有些是企业的重要机密,所以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让家人以外的人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使得民营企业在聘用人才人上受到相当大限制。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而在目前民营企业的大多数内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不甚熟悉,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了会计资料的简单复核和检查,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当中的重要价值。
5、内部审计手段落后,范围狭窄
由于目前尚未制定出民营企业的审计规范和操作准则,只能参照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一些做法,操作上缺乏程序性和规范性,审计手段落后,好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之上,审计效率低下。随着企业经济规模,投资范围的扩大,企业的审计仅采用在财务审计的方法,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 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化企业主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建设
要不断深化民营企业主的认识,引导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大多数民营企业内审机构都是由公司总裁或总经理直接进行领导,这破坏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得朝着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多极化的管理方式等方向发展。而内部审计就是通过独立的监督检查分析职能来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民营企业主应该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建设
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重点改变当前理论研究严重落后的局面。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和科研单位合作,创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空间,使理论研究成果能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审计依据匮乏”的现象,对此应着重加强法律宣传,在实践体系结构和审计理论框架上给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一定的空间,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囊括到国家审计业务指导范围之中。
3.合理设计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采用何种审计模式的重点在于保持审计机构的客观性和相对独立性。其关键在于应该符合企业的形式、管理体系、经营规模等。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应该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将业务交给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企业需设立内部审计主管来监督审计工作的执行。对于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采用双重内部审计机构模式,通过审计委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其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经理层负责。这两种审计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
4.引入合格内审人员,提高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应该多元化。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税务、外贸、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还应非常熟悉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民营企业应该从多个渠道、多个专业中挑选审计人员,并且加大一些专业人员比如工程技术、管理、法律专业的人员比重。
5.合理确定审计范围,改进审计方式
在客观上内部审计的内容也应该从以前的“查错纠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也应把以前重点进行内部检查和监督转向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分析方面。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审计的职能,积极开展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以帮助企业减少和规避风险,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的内在价值。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方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首先定位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配备合格的审计人员,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该由单一向多方面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也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发展,内部审计人员也应由查账型向复合型发展。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使内部审计更好的适应民营企业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大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载于《当代经济》2011年18期
[2]杜巨玲:《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载于《会计之友》2011年第7期
[3]沙莉:《浅谈单位内部审计作用及现状》载于《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