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行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行业研究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1

【关键词】医疗行业 信息管理 云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技术已被普遍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医院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使得传统的医疗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国家关于医疗制度的改革政策的出台,使得医院面临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激烈竞争。这就要求医院改进其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医院资源的配置利用最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即HIS,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医疗行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医疗系统的成型。现代化医疗系统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医疗体系低效、烦琐、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今医院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本论文叙述了我国医疗行业实现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并探讨了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与应用水平,本文提出了基于云技术的医疗行业信息管理应用的建议。

一、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卫生以及医疗事业,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医疗事业也应当抓住契机努力发展。具体而言要在有关的医疗机构中应当注重对一些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因为通过该系统,可以更加科学的对有关医疗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以及迅速查找,以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同时还能够建立起完整的医疗档案记录。目前,医疗项目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因此,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以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使得医院在信息和资源管理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医院管理的成本,同时也大幅度的压缩了医院的资源成本,节省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的效率,加快了患者就诊速度,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许多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也从根本上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信息化不仅为医院节省了资源,更为医院争取了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只有信息化才能整合和共享更多前沿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医院来说,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一个医院想要实现高效率,低消耗的目标,信息化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二、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现状

信息时代背景要求医院进行数字化的建设,同时信息化的医疗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医院必须加大对数字化的建设步伐。具体来看,我国目前在医疗以及卫生事业领域的有关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举措之一的“金卫工程”正在稳步展开。为此,医院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信息管理有关网络系统,具体而言,该系统由包含了几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集成化的网络动态模式的管理。对这些子系统的介绍如下:

(一)有关临床的核心业务管理系统(LIS以及HIS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几大功能,其一,为对药品的三级帐目信息管理;其二,能够使挂号进行一体化的收费,显著提高窗口的有关服务质量;其三,能够协调运行有关的医生工作站以及护士工作站;其四,能够对药品,财务,临床等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协调各个科室的工作;最后对HIS以及LIS进行联网,完成对化验的全程监控。

(二)对财务以及后勤进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后勤以及财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起诸多功能:能够有效整合医院有关资源,简化管理;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而提高医院的有关营运效率;对医院的经济营运状况进行完整的管理监督;实现对医院有关设备的动态化管理,从而使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奠定了为施行全成本管理的牢固基础,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对影像进行传输以及存储的PACS系统

当前国内的一些PACS系统其主要的应用共有三个层次:其一,医疗设备中就已经附带对单个机器进行管理的PACS系统;其二,在科室范围以内即应用于局域网络的PACS系统;其三,全院范围内的PACS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有关的信息孤岛,能够在全院范围内实现对有关的图像以及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够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集中的存储,从而有效减少的了一些成本以及投资。

(四)对全成本进行核算的有关管理系统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对医院进行经济方面的核算的系统,主要由如下几个模块组成:首先是医院的收支情况,该收支情况不仅仅是医院收支的总体情况,还包括各科室收支情况的详细说明和汇总,同时,收支情况不仅仅体现在收入和支出两个模块,通过对不同收支情况的汇总分析,还可以得到医院的成本方面的各种信息。最终实现医院的资源充分利用。

三、提高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与应用水平的建议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距离国外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说,我国正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迈进的一个阶段,也就是上文所述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虽然,我们医疗行业信息化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但是,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显著,同时,信息化脚步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越来越小,也正是因此,我国对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是十分迫切的。

云计算提供发展动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在“孤岛效应”、大数据量存储、信息共享等方面。在云计算模式下,可以将数据统筹起来规划,集中存储,有效地解决孤岛问题。随着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将成为下一个新兴市场。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2

关键词: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折旧方案

一、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应计提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二)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的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原值减去已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各年净值根据原始价值减去前几年累计计提折旧总额。

(四)累计折旧

大型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等情况,其价值会逐渐减少,对这种价值的减少需要进行计算来计提折旧,累计折旧就是已发生的计提折旧累计起来的总和。

(五)折旧残值

设备的折旧残值是指其在报废时拆除清理后残余的材料、零部件等价值,这些可以通过返回厂家或者变卖来实现价值。一般计算按可算作原始价值的3%-5%。

(六)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应该与设备的实际损耗基本符合,既反映设备的有形磨损,又反映设备的无形磨损。一般来说,折旧年限应根据医疗设备使用的时间、强度、使用环境及条件来确定。

二、医疗器械行业几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解析

(一)年限平均法

1.概念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它只有满足以下各项条件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忽略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维修费用在整个设备使用年限内固定不变;(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相同;(4)使用设备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以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

2.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设备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这种方法具体的计算操作简单,但是没有考虑到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损坏不一的这一实际情况,易形成前期效益大时未能更多地回收成本,而后期效益差时又回收比例太高,造成折旧收费困难,容易出现提前报废的现象,对医疗器械企业不利。

3.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二)工作量法

1.概念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2.计算公式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适用范围

实际工作中,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三)年数总和法

1.概念

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2.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额

3.适用范围

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因此,年数总和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四)双倍余额递减法

1.概念

双倍余额递减法,同年限平均法相同,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即在不考虑医疗设备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设备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医疗设备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医疗设备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10年折旧年限的为折旧年限到期5年内,这个可以根据实际折旧年限和设备原始价值具体设定),将医疗设备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折旧。

2.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3.适用范围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三、折旧方案的比较和相对合理方案的选择

(一)比较

在医疗器械行业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平均折旧法存在很大缺陷,它没有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回收成本,而是将成本平均到预计的折旧年限里,致使使用部门在前期收益好、设备状态好的时候没有更好地回收成本,而后期仪器处于老化报废期时还要提取相同的折旧,从而降低了使用部门的积极性,使其不能很好地使用、维护机器设备,从而加速了设备的报废,导致成本无法回收。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

(二)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上述折旧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武断性,而且其所依据的数据,如现金流量或净收入是相当难于计量的变数,因此,折旧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可考虑使用的备选方案是:

(1)不需分配而以每期期末的市价来计量剩余资产的价值;

(2)以现金流转和资金流转表代替收益表,避免折旧分配;

(3)侧重于使用能够预测的统一折旧方法,而不管其逻辑性;

(4)尽量采用折中的分配方法。

从本质上讲,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前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实现,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是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来讲,计提折旧都是必要的,企业要根据各类折旧方式所适用的条件,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

参考文献:

[1] 鲁亮生.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 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阎达五.高级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SCP理论;医疗器械;供给侧改革;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导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连接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我国的医药卫生系统中保障临床治疗活动有效、安全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政策导向之下,由于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措施陆续出台,加之医疗器械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多、小、散、乱”格局,政府干预不当和企业经营费用率高等问题,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议。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2.1产业规模分析

根据Evaluate MedTech的统计,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规模从1200亿元增长到3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仅为1.90%,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并已经成长为拉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

2010年至今,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数量始终维持在1.3-1.6万家之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数量明显偏多,市场呈现出离散化竞争特点,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IMS Institute)。

2.2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分析

行业集中度指标CRn表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其公式为:

CRn=∑ni=1Xi/∑Ni=1Xi

经济学家贝恩(Joe S. Bain)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依据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和CR8,将产业结构类型分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竞争型)6个等级。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集中度指标CR3、CR4和CR8分别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国市场整体上的原子型结构没有改变(如表1)。对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的前3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3)明显偏低。

数据来源:商务部《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加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且地域广阔,医疗器械市场并非是全国统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及税收,为本地药品流通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视外地医疗器械企业为掠夺市场资源的“搅局者”。典型表现是在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中标企业必须选择当地经销商进行配送,一些地区甚至规定只有成立县级医药公司才能获得该地医疗器械的配送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器械领域为完全竞争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但随着市场按照行政区域分割,本地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也随之增强,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了医疗器械行业资源整合最大的体制机制障碍。

2.3产品结构分析

根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从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如图3所示。而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外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4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为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产生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和法律规制等。医药行业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特性,即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前,对于单位产品(服务)将付出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两项行政许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台的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被称为“史上最严”,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软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最严格的政策法规壁垒。

2.5产业政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装备被确定《规划》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同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在政策上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性能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这无疑将χ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利好。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增速下降、市场集中度低、行业进入壁垒提高等情况。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医疗器械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征,行业未来必然走向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因此,推进医疗器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应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入手,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然而,由于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仅依靠企业自有资本积累开展行业的兼并重组必定困难重重,必须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资源的整合。在“新医改”政策完善落实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利用医疗器械领域刚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投资者关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谋求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企业做大做强,使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成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可借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资本,逐步形成企业融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成本节约-效益提升-吸引投资的良性发展循环。

应破除一切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应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性贷款,并通过实行市场化重组和企业破产等方式加速淘汰行业的落后产能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孙乃强.医疗器械行业等待政策助力[J].中国卫生产业,2005,(10):3033.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8.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4

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对医疗服务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医疗器械,很多疾病是无法被诊断和治愈的。所以,当下研究并生产先进的医疗器械已经成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该行业技术研发人员将现实需求作为基础,了解人们的实际需要,用优质的医疗器械产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行业发展角度思考问题

笔者:张女士您好,非常荣幸能够与您面对面交流。我们都知道您在医疗器械技术研发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您最初是为何选择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呢?

张淑纯:您好。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并走上技术研发的道路并不是偶然,一方面是源于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是我对这个行业非常看好。

我认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必须将医疗器械领域作为依托,产品越先进,可靠性越高,功能越全面,医疗服务能力就越强。这些年我非常关注行业动向,了解市场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并将此作为依据确定技术研究方向,争取推出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产品。

当然,由于中国在医疗器械研究方面相对落后,很多理论尚不成熟,经验也不够丰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为一名技术研发人员,我有责任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生产出最好的医疗器械产品,为医疗事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笔者:您研发的微创手术给药方面的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治疗中,对此您怎么看?

张淑纯:经我研发的技术能够获得国家专利,我感到非常高兴。一方面感觉自己多年的付出很值得;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中国专利管理部门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从业者应该树立信心,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将自身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推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笔者:当初是如何想到研究有关微创手术方面的医疗器械设备的?

张淑纯:当然出于对医疗市场需求的考虑。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创手术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这种手术方式风险低、效果好,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小,适用于骨外科、胸外科、胃肠科、肝胆胰腺外科、头颅乳腺外科等医疗领域。

通过对市场的研究以后,我发现微创手术不仅对医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对相应医疗设备的要求也非常严苛。如果设备不可靠,或者是功能无法满足需求,一些疾病的诊疗就会遇到瓶颈,延误病情,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出于对以上现状的考虑,我开始研究这方面的技术和装置,最终获得了成功。

细节决定的不仅仅是成败

笔者: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您都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最终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张淑纯:研究有关微创手术给药方面的装置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参考资料。尽管之前也有一些企业生产过相关产品,但是无论是在可靠性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我们研究了大量国外文献,对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思路。任何一个细节我都会非常关注,不允许有一点马虎大意。研究完成以后,我和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反复修改细节,最终才将其推广到医疗市场上。

笔者:您刚才强调了关注细节,能具体解析一下吗?

张淑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技术研发工作来说,这是不变的定律。而对于医疗器械的研究,我会说,细节决定的不仅仅是成败,还决定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无论是对我自己还是对团队成员,我一直在强调一定要重视细节,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损失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这是由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每一位技术研发人员必须具有一种责任意识,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负责。设备投入使用以后,我们还会对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马上分析原因,为产品的改进以及升级换代做充足的准备。

敢于投入才能有所收获

笔者:您研发的装置获得国家专利以后,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张淑纯:没错,专利产品在市场推广方面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长期以来,受到研发水平的影响,先进的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给人们形成这样一种印象:进口才是最好的。国产医疗器械在市场推广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专利技术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种现状。我们研发的有关微创手术给药方面的装置获得专利以后,似乎被贴上了“可靠”的标签,市场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销量急剧上升,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获得经济效益可以说是市场对您的技术产品认可的最直观的体现。您是如何分配利用这部分收益呢?

张淑纯:企业的收益源于优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则源于技术创新。敢于投入,才能有所收获,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进行重复性生产,竞争优势就会逐渐减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无论公司发展到什么程度,产品如何受欢迎,我们都不会停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笔者:您的专利产品被应用于临床实际中以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张淑纯:研发、生产高品质医疗器械产品,最终目标就是为医疗领域提供服务。产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说明其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对诊断或者治疗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使用者的高度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技术研发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看到这种局面我感到非常欣慰,希望在我和团队成员的持续努力下,可以实现公司的健康发展。

笔者: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您是如何规划的呢?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5

关键词:职业资格;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法规

作者简介:郝冬梅(1967-),女,山东济南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水才(1964-),男,江西九江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ER2011-B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25-02

一、研究背景

生物医学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生命科学中实际问题的学科。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与维护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辅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医疗改革。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国内企业大多生产或经营中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而发达国家企业几乎垄断了高端医疗器械的国内外市场。[1]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专业对口、创新型的人才不足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涉及面广,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不突出,还不能满足产业要求,整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学本科教育片面追求研究型教育,缺乏结合医院医学工程岗位实际需要的综合训练,理论与实践还存在差距。[2]研究生由于从事过科研工作,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就业状况要远好于本科生,这提示本科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专业化、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

国外的办学经验值得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大学完全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集中修满学分,其他时间则可以去公司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了较清楚的感性认识,毕业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职位。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建立了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日本根据医疗过程中的需要颁布了《临床工学技士法》、《临床工学技士学校养成所指定规则》,规定了培养临床工学技士学校的基本条件、学制年限和教学计划等内容。建立了临床工学技士的国家资格考试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4,5]英国不断更新职业,在一个行业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岗位,要求人人都获得职业资格,通过学习、培训适应新的职业岗位。2000年后,爱尔兰和芬兰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是这两国分别从美国引进新技术并且加快职业培训,通过提高全员技能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GDP增长,促进了国家医疗发展水平的稳步上升。

目前,我国很多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就使得大批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职位,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职业能力教育应成为连接在毕业生和企业间的桥梁,是提高职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6]当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医学装备执业工程师制度);二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较为落后。国家劳动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职业规划。[7]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和社会求职者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定向求职上岗,以满足行业需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8-10]目前,国家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和逐步完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将受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目前在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较多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对医疗器械整个行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因而有必要扩大他们的认知空间,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1.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规的研究

为了使学生在就业前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和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首先对国内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分类整理,对医疗器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考核、审核员的培训和认证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条款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欧美国家医疗器械的产品标准和注册过程进行整理、分析。

2.在教学中引入职业培训模式的探讨

为了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引入职业培训的内容、时间、师资和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和可行性。

3.获取行业职业资格的实践环节的研究

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包括医疗设备引进的选型论证、标书撰写、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维修、维护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等。

医学仪器研发工程师需要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检验、临床实验、产品注册、技术服务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力争在研发阶段就能按照产品注册标准进行设计,以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安排学生到生产企业和医院进行生产实习、就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是较为有效的途径。需要学校、求职者和雇主共同转变观念,研究其实施和管理的细节。

三、研究的创新点

1.注重职前教育,打造实用型人才

将用人单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在高校期间完成,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获取职业证书,培养专业人才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6

关键词:五力模型;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五力作用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行业结构分析的工具。利用此框架,对我们分析医疗行业业结构会很有帮助,五种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了医疗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一个医院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对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竞争战略。下面将五种竞争作用力结合医疗行业实际分别论述。

一、替代品的威胁

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存在本质的区别,其他服务可以通过价格来调整替代品和被替代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医疗服务方面如出现替代品后,替代品就会完全取代被替代品,因为医疗服务的替代品往往是高端技术服务,具有准入门槛高、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创伤性小的特点。如超声内镜的开展,使之前需要开胸开腹的手术,直接在内镜下进行操作,但在一定区域内能开展该项技术的往往只有极少数几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或三特医院,使其他一般医院开展常规手术的业务需求变为零。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少数高等级医院提供的高端技术服务具有完全替代其他医院开展的技术服务,形成天然的技术垄断。

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采取分级管理,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分为三级十等,同时要求各级医院之间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本来,患者方便就医的要求决定了医院服务的辐射范围,由于医疗行业先天性的经济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零散竞争格局,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期望值的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高等级医院的就诊量剧增,高等级医院承担很多低等级医院的任务,同时使少数高等级医院的规模急剧扩大。

高等级医院规模扩张过程中,投入巨额的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本,使其在提供高端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仍然愿意承担中低端的医疗技术服务来消化自己的前期的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本。而医疗需求市场的增长相对缓慢,使中低等级医院的就诊量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资产专用程度高,退出机制模糊等原因致使退出壁垒高,迫使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继续留在行业内,使其在中低端技术方面进行剧烈竞争。

三、进入威胁

对于医疗行业来讲,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进入壁垒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规模经济。一定区域内,少数几家高等级医院可以自己的品牌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有效地整合其成本,获得高额利润。例如,地区性大医院托管县里的一些医院,凭借大医院的品牌优势,只需很少的投资便可利用它的品牌等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

2.客户信任度。高等级医院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地区内甚至在全国都具有非常大的声誉,同时高等级医院往往具有医学高等院校为背景,几个因数使患者对其忠诚度和信任度极高,使高等级医院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3.医疗技术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技术采取分类管理,根据技术的安全性、风险高低、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二、三类技术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准入门槛高,很多高端医疗技术只有少数几家高等级医院能开展,其他医院根本不可能进入。从进入壁垒分析可见,少数高等级医院存在天然的垄断。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提供给医疗机构药品、器械、设备等生产企业,数目众多,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没有对医疗行业形成高的转换成本,并且在产品销售上对医疗行业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医疗行业对供方有强大的控制力。特别是大医院对供应商的控制力更强,甚至可以要求提供附加在产品上的其他额外服务,如免费的产品使用指导,产品特殊包装等。

五、客户的议价能力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知识,在医疗服务的数量、价格、质量上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医疗行业的独特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大小在不同等级医院的体现是不同的。在医疗行业中的医疗机构由于处在不同的竞争地位,对患者的控制力截然不同,那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医院对患者没有多大控制力,患者可以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高等级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由于技术和数量的垄断,患者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也没有多大选择的空间。

从五力分析模型可以体现出医疗行业竞争的现状:

医院的分级管理,将各级医院在整个行业里进行定位,促其进行有序的竞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级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且高等级医院本身存在天然技术垄断的优势,使一般中高等级医院被高等级医院挤压被迫参与中小等级医院的竞争,出现中低端医疗服务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资产专用程度高,退出机制模糊等原因致使退出壁垒高,迫使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继续留在行业内,容易引发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邵伟,刘军.战略环境分析工具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2(03).

[2]宋喜国,刘瑞林.论公立大医院规模扩张与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冲突[J].中国卫生经济,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