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1

SMEIF:2011年,外资在中国医药流通业的动作频频,尤其是全球医药商业巨头英国联合博姿和南京医药将成立合资公司一事备受业内关注。您是如何看待这类问题的?

付明仲: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我国医药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外资公司进来势必会对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另一方面,有竞争才能够有发展,国内企业可以从竞争对手身上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或者服务理念,从而使行业实现加速发展。这就像家乐福和沃尔玛初入国内的百货业一样,实际上对行业整体发展来说是一项促进因素。

SMEIF:他们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付明仲:影响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外资公司进来以后会改变企业竞争的形态。我们说企业竞争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二种是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第三种则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业既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又有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还没有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这是一个趋势。而外资公司进来之后就会进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整合,加快这种趋势。国内企业要看清这一点。现在,国内已经有了外资的供应链集成商,他们可以对行业内所有的流通资源、供应商资源、医药资源进行整合,整合后就会出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SMEIF:国内企业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付明仲:这要求我们国内的企业必须做好转型的准备。现在国外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在转型,向服务转型,具体体现在对上游客户和下游客户提供了哪些服务,从而提升其在供应链上的服务价值。我们国内的企业需要对此深入研究,快步跟上。这方面的一个利好的因素是,《全国药品流通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行业结构”的任务,相关政策措施有助于企业搞转型,相关企业要把握好机会。

SMEIF:目前医药流通业的投资价值如何?

付明仲:有些投资者认为这个行业利润率比较低,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实际上这个行业主要依靠的是规模效益。举个例子,美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还达不到1%,但是美国前三大医药批发商的年销售额可以占到全美医药市场年销售总额的95%。美国药厂共有100多家,他们的年销售额基本都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的药厂有4000多家,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的有很多。不过,这涉及到一个战略定位的问题,美国药厂定位在全球市场,而我国的药厂定位在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所以两者还不能简单地拿来作对比。

单说国内,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医药流通行业的覆盖人群广,加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以及老龄化的到来,这个行业今后还会持续增长。不过,由于药价存在下降趋势,行业增速不会太快,所以这个行业更适合长期投资,投资的是这个行业的未来,而不宜追求短期收益。对于投资者,我还有一个提醒:医药流通行业现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点,投资者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前提下再决定投资方向。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2

近日,SFDA医药经济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医药流通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出现疲软,医药流通业步入微利时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了解,虽然目前一些大药房处于亏损的阴影中,却依然不断推出低价品种,而且传统的国有医药连锁企业和多数单体药店被迫降价跟进,一些城市医院的药品也大幅度降价。其结果是,药店、医院反过来打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其利润大幅下降。

医药流通:前景不容乐观

据资料显示,2004年,医药商业实现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上升,多数企业利润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05年,这种趋势将继续存在。她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医药市场利润将进一步趋于平均化,医药企业利润出现暂时的下滑是必然的现象。如去年7月份实行抗菌素按处方销售后,很多药店都因为无法得到医院的处方而损失了近20%的销售额,许多药店可能因此关门。有专家预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今年企业的盈利空间还将进一步缩小。一方面,今年我国对外全面放开分销业,届时本土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现代化跨国商业集团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将面临国家全面推行GSP认证的实施,药品降价的冲击以及卫生部门招标采购的压力。

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在经历了六、七年的高速发展后,现在已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全国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已发展至600多家,规模最大的拥有1000多家分店,而绝大部分在50~100家之间;批发企业1.2万家,规模最大的年销售额在4~6亿元,大部分则在8000万元以下。相比之下,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还是服务水平,都无法同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企业相提并论。

随着业态的不断提升,产业资本的介入,加上中国加入WTO,预计今年医药流通业的重组兼并将更加激烈。在未来几年,我国将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目前,各个行业的产业资本已纷纷进入到医药流通行业,其中以身居医药流通行业的上游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为最。如上海复星实业除了常规收购、特许加盟等之外,还与拥有1000多个连锁网点、国内最大超市经营公司联华超市联姻,合资组建了上海复星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依托联华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网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这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分配,无疑能迅速打造起一个资本雄厚的医药流通业品牌。

突围之策:优化资源配置

医药商业的利润被一刀刀削薄,这使得经营者初步感受到在市场逐渐成熟过程中所带来的阵痛。今年,国家对医药流通的监管更为加强,不仅对药品定价、招标等调控进一步加强,还对外资企业实行分销业的全面放开,使今年医药流通企业明显感受到政策和外资同行的双重冲击力。这些不争的事实要求医药流通业尽快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何谓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知识等皆是资源。资源不分有形与无形,资源无处不在。但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少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浪费资源,或者对身边的资源熟视无睹,让资源白白地流逝。

整合的功夫,就是不能让资源流失,不仅如此,它还要将各种有一定联系的和没有联系的资源,在一定的经营思想支配下,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让其产生乘数效应。医药行业各链条间是互动的、声气相通的,那种令资源处于零散、分割状态的想法和做法都极不明智。

医药流通企业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必须具备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多种应变能力,同时对上游生产单位具备反制能力,从而构筑起便利、快捷、高效、完善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利润结构。医药批发企业利润低,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物流成本在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太高,这要求医药批发企业谋求发展只有规模经营。因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与经营规模有一定关系,在固定费用的条件下,所经营的商品越多,平均每个商品所负担的费用就越少。要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做到加快商品流通、降低库存积压、加速资金流动。

目前医药商业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费用高、效益低的格局,制约了医药流通业的发展。而要打破这种格局,今后还需通过联合、兼并、关闭、破产等方式,逐步形成以区域核心批发企业为物流配送中心的医药商品流通主渠道。为客户提供全面、全方位的服务将成为批发商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技术角度看,不仅自身实现电子化,而且帮助药房开发药品计算机管理系统,帮助开发电子订货系统,帮助药房人员培训计算机使用方法等。通过这一系列优化物流网络,生产商、批发商、药店等企业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经营战略联盟。这有利减少渠道磨擦内耗,提高渠道运作效率,创造条件实现联合经营,增强对市场控制能力和渠道规范能力。

除此之外,医药商业企业必须解决发展中的两大瓶颈。

一是,专业人才缺口大。医药商业企业在连锁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数量不足。

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执业药师奇缺,尚不能满足目前零售药店的一半需求,有些连锁药店甚至只在总店配有执业药师,且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的配备缺乏统一规范。此外,在医药商业企业连锁化经营过程中,其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和有药学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更是微乎其微。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在连锁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不同经营机制和体制、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的碰撞和磨合。这使得高效率地对人力资本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成为中国医药连锁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所在。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流量经济;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流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药业又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流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医药物流业平台,如何构建基于流量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流量经济与黑龙江省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经济形式不断涌现,流量经济就是其一。流量经济是一种适合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是指区域中心城市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个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形成和扩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区域乃至更远地区辐射,达到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目的。物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流量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平台之一,直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流量经济对促进物流业务的规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又是推动资源要素实现流动的必需设施,是促进流量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地方经济运作过程中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因此,物流企业与流量经济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流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药业又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流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医药物流业平台。

2 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医药工业迅速增长使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在流量经济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目前已经有大型制药企业、国有医药批发企业、中国医药批发企业与外商合资建立的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医药物流领域。2011年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华润北药签署协议建立华润黑龙江医药有限公司,打造黑龙江省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省级医药流通平台,在哈市及周边地区投巨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辐射整个黑龙江省及周边省份。2011年3月,在牡丹江市建成黑龙江省第一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并交付使用,使牡丹江市一跃成为全省东部地区最大的医药招商产品集散地,为全市医药产业整合各种资源、拓展销售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到“十二五”后期,牡丹江市医药产业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全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区、市、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第三方医药物流在黑龙江省整体市场发展中还处于一个较低发展水平,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目前黑龙江省的医药物流行业还处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医药企业采用的基本上是分散型物流体系,在运作上主要依靠人力,医药流通企业科技含量低,技术和管理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

3 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新医改的实施,黑龙江省医药企业数量爆发式快速增长,但是传统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水平,导致医药流通市场交易效率低,管理机制不规范,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迅速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竞争力并推动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3.1 传统的管理理念制约医药物流业发展

当前,黑龙江省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有些医药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传统管理观念导致管理者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想制约着医药物流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

3.2 缺乏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

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我国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紧缺,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二十分之一。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在哈市及周边地区投巨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辐射整个黑龙江省及周边省份,急需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但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机制,人才培养计划不成熟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医药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导致管理及技术不协调,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缺乏合理化,难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

3.3 法制法规不健全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目前有关医药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

3.4 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有效整合

黑龙江省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许多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因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黑龙江省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配送网络单一,信息化能力低下,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4 基于流量经济视角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策略

黑龙江省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其他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对策,尝试从流量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整合医药物流资源,构建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指标体系及发展策略。

4.1 树立现代医药物流理念引进专业人才

医药行业树立现代管理观念,改变传统观念,从传统的“运输加仓储”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一切形式的活动和资本运行都是通过人来开展的,高素质的医药物流人才更是制约现代医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医药物流人才来适应新医改对医药物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从而进一步壮大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的力量。

4.2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保障科学规划基础建设

政府部门要从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保障,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根据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运营的实际情况,对阻碍医药物流发展的现行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必要调整和补充,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新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需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3]。

4.3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在黑龙江省各区域建立医药物流中心也是发展流量经济需要,搭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是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物质保障。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医药物流中心不仅自身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帮助上游、下游客户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跟医院、零售网点、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帮助供应商、医院、零售商供货、存货,提供服务,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降低医药物流的成本。

4.4 加快医药物流资源整合提高作业效率

新医改政策中提到“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提升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药品连锁经营,促进药品产销一体化的整合。”根据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实际情况促进医药物流企业的并购、联盟和整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优化企业物资供应渠道,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4]。

总之,黑龙江省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其他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对策,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黑龙江省自己的医药物流发展进行实际研究。根据流量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黑龙江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整合医药物流资源,构建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指标体系,探索流量经济背景下医药物流运营模式,增强医药企业竞争能力,促进新医改的深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明晖. 黑龙江省医药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10(17):67.

[2] 杨舒杰. 中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J]. 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103.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4

201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0.9%和18.2%。2011-2013年营业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6.44%和33.18%。同时毛利率稳中有升,净利润率维持稳定。

根据中国药店杂志公开的数据,自2007年起,公司销售额及直营门店数连续七年进入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十强,连续七年在云南省排名第一。在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的 2010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力排行榜中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二。

医药流通行业高增长

IMS Health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国是世界上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未来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20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

中国目前只有不到20%的药品是药店卖出去的,而超过80%的药品通过医院渠道销售。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推荐,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带来医药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

受益于行业体制改革的推动,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确立、社区卫生中心(站)的建立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的提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消费升级之下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逐步重视,预计今后几年,中国药品需求量仍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进而带动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2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商品销售额为3863.8亿元,增长率达35.7%,2000-2012年复合增长率 25.98%。

同时,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开始提高。2012年,药品百强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全国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64%。

公司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坚持以连锁药店终端业务为核心,通过以省级区域为基础的密集扩张策略,强化公司在云南省医药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大力拓展桂、川、渝市场,成为西南地区医药零售连锁行业的领航者之一。

“少区域高密度网点”形成了公司的区域品牌优势。公司一直坚持“少区域高密度网点”的发展策略,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较高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公司在云南零售药店已覆盖了省内大部分市县,门店数量超过1800家,具备了较高的消费者认知和品牌认可度。在保证云南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公司也加大了在西南市场的布局,按照多年积累的成功模式,不断加大在其他省级市场的高密度发展,实现公司安全稳定的成长。

工商业联动品牌共建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对部分产品进行贴牌和授权。生产企业使用公司商标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把减少的这部分费用让渡给公司,从而也使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3年12月底,公司厂商品牌共建品种1194 个,2013年销售额前100名的共建品种占共建品种总销售额的比例接近50%。方式主要是独家,在销售额前100名的共建品种中,独家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4%。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5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范文6

《中国联合商报》:“十七大”继续关注民生问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民生,尤其医药行业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领域,同时也是国家一直在重点扶持的对象,现目前的行业情况是怎样的?

李磊: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正步入政策调整高峰期,医药行业政策将越来越影响我国医药经济运行的发展轨迹。去年是医药行业的大风暴与分水岭之年,招投标、降价政策的持续推行,以及治理“一药多名”、“反商业贿赂”等行动的开展,在规范医药市场的同时,也打破了制药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全行业利润额只有400亿元,利润增长幅度为11.01%,低于全国全口径工业利润增幅20个百分点。而今年的数据依然不乐观,虽然有医改总体思路越来越明朗的利好消息,但医药行业的增长只是结构性增长带来的,国内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相对投入较少,这种增长方式是粗放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在净利润指标上相信不会有大的变化。

《中国联合商报》:目前的医药行业是“微利时代”?

李磊:应该说,“微利时代”对国人、企业、政府等行业相关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代。企业赚取适当的利润,让普通老百姓的福利趋向最大化,更多的价格让渡于消费者,行业竞争格局比较稳定,企业经营行为比较理性,完全按照符合经济规律的规则规范行事,但是目前医药行业牵涉的问题实在太多,“微利”时代却是不赚钱的时代。

中国医药有个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药厂太多,太小,庞大的美国市场上只有约200家流通企业,大的供应商不到10家,而中国有17000家流通企业、6700家生产企业。药厂多造成的问题在于,中小药厂为了求生存,会在低水平的药品上竞争激烈,整体竞争能力并不强。

《中国联合商报》:什么原因造就了目前医药行业的“微利时代”?

李磊: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和管理问题造成的。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不改变,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迟迟不出台,国家对医药行业创新投入不足等体制问题,是目前医药行业出现低迷的主要原因。而且,连续进行的药品降价也致使医药行业利润下降。此外,医药宏观调控部门的缺失也让医药行业失去了依靠。医药监管部门并不具备综合协调企业发展的能力,角色错位引起了医药企业找不到领头人。另外,随着医药企业的增多,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进一步挤压了医药企业的利润。再则是医药流通环节多,导致流通费用率高。在我国,从药厂出来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者,往往有5~7个流通环节,而在国外的成熟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为2~3个。流通环节繁多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和效益的损失,导致我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用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医药营销模式巨变

《中国联合商报》:医改方针出来以后,将给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好处?

李磊:“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中西医并重,实行医药分开,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的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必将使中国医药市场总体规模呈现极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也给中国医药行业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农村医药市场开发都将继续推动国内医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总之,新医改将成为推动医药行业走出寒冬的历史转机,医药行业的春天来了。

《中国联合商报》:刚才您在分析医药生产企业利润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时,提到了医药流通环节造成的影响,作为医药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来说,医疗体制改革后,会对医药流通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李磊:从医改政策可以看出,医改政策将向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倾斜,“十一五”期间将“培育5个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集团,10个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未来政府主导下以资本为杠杆翘动行业整合将成为医药流通业并购的主题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随着中间流通环节的压缩,医药商业企业以及药企的利润将会有所提升。

此外,医改的方向之一,就是渠道的阳光化,能够降低医药商业企业的成本。打击商业贿赂,整治医药购销领域秩序,将改变药品利润分配的价值链,医改有望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医生由谁来养的问题,一是国家加大投入,这些钱由谁来管的问题,医生的灰色收入将实现阳光化,而药品经营环节中的非法收益受到打击,让利与患者。同时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灰色支出,医药企业的成本必然降低。

但是所有的流通政策的核心改革是流通渠道的双轨化:计划线和市场线。计划线是国家要建立基本药物体系,对基本药物指定厂家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分销;市场线是对非基本药物的市场化营销。

《中国联合商报》:未来医药营销模式将发生那些变化?

李磊:新医改有一个目标就是:渠道的扁平化。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把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变成“哑铃”,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及行政手段,完成药品流通体系的“瘦身”。医改提速必将加快医药流通秩序规范的步伐,迫使绝大多数中小批发企业退出,将业务让与充当主渠道的大型流通企业。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新的医疗改革使政府成为医药采购的主题,医院的无约束行为将结束,药价和医疗价格将大幅度下降,医药经营企业将蜕变为物流;二是流通企业控制流通渠道的方式将会改变,医药生产企业可以跨过流通渠道,直接面对终端,价格的减低和规范及商业贿赂的严格监管将使传统的医院医药代表失业。

上下齐手再觅生机

《中国联合商报》:事实上,目前的医药行业不仅面临着政策的频繁变化,也面临着外资医药企业的强有力竞争,你一直认为中国医药需要民族医药工业,并把它比作国防,那么,目前我国的民族医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李磊:我一直认为医疗产业和国防事业有相似性,国防在于保家卫国,医药工业亦是13亿人“生老病死”的保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防是防止外界的入侵,是对外部的防御体系,而医药产业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是内在的防御体系。

关于民族医药工业,首先提供两组数据,2006年我国医药工业60%以上的利润由独资、合资企业贡献,民族医药企业面临着的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有20多家合资企业正在努力变成独资,并且从2001年到现在,20多家国外的医药巨头在广州、上海、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跨国制药企业已由单纯开发中国市场转为研发投资。而我们的民族医药工业则是艰难生存,自2000年开展GMP认证后,为顺利过关,很多企业是不惜血本,勒紧腰带凑集资金进行GMP改造,大部分药企都背上了巨额银行贷款,目前,民族医药工业自身背负的是3000亿元的金融机构贷款、3000多亿的生产能力过剩以及50%以上的生产设备闲置的巨大压力,行业亏损面还在扩大,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超过20%。可以说,民族医药工业已经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中国联合商报》:这还需要国家、企业、行业做什么?

李磊:无论是这个产业也好,还是企业的经营者也好,必须明确药品这个商品的社会定位,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产方式。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必须快速的进行转型。

国家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要敏锐和快捷的意识到民族医药工业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的投入,这是历史欠帐,但要找准投入的真正着力点和关键战略环节,医药技术的基础研究希望企业来投入是不现实的。同时国家应该有意识的对外资进入医疗行业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