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农田合理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农田合理化建议范文1
【关键词】引湖灌区;节水改造;改造成效及经验
1.引湖灌区基本情况
引湖灌区位于东平县西北部,地处鲁西南低山丘陵和平原接壤地带,涉及老湖、梯门、大羊三个乡镇,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98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4万人;总耕地面积为14.5万亩。该灌区是解决三乡镇山区农业灌溉以及补充地下水源的重要基础工程,更是我县北部山区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该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对改善我县北部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充地下水源解决日趋严重的人畜用水难题,促进区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动东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工程状况的日趋恶化,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灌溉面积衰减,工程效益得不到全面发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引湖灌区节水改造成效
为充分发挥引湖灌区的水土资源优势,在水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对灌区进行以节水高效为中心的节水改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东平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灌区的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对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的重要历史机遇,于2010年全力做好了引湖灌区末级渠系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该项目涉及老湖、梯门、大羊3个镇,4.7万人,规划面积5.6万亩,总投资2686.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湖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新修斗渠52km、农渠41.84km,维修渠道27.3km,建设桥涵闸建筑物682座,测水量水设施168座。项目实施后,灌区内达到了 “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年新增节水能力可达588万m3,新增灌溉面积4.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6%,能达到71%;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3.3%,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215万kg,增产值2065万元,水利分摊系数取0.5,来自水利工程的增产效益1032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19.5元。三是生态及环境效益显著。通过斗农渠的节水改造及自动化测量水设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灌水定额,减少灌溉水渗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地下水污染,同时进一步改善下游河道、渠道内的水环境条件和水质。特别是在该县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面前,充分发挥了抗旱生力军的作用,有效缓解了灌区干旱缺水严重的问题,增加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优化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四十年老灌区展新颜。
3.主要经验做法
3.1强化领导促实施
县委、县政府对灌区改造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富县强镇目标的重要举措来抓。为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水利、农业、开发、财政、审计、发展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二十里铺引湖灌区改造项目的领导小组,并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思想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同志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督导、协调工作;各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积极协调处理好辖区内的工程建设,特别是妥善处理好施工占地、用水用电等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2多方筹资保投入
东平县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两年来拉动内需的众多项目上马启动,使得财力本就薄弱的东平县各方资金更加吃紧。面对灌区改造建设的历史机遇,东平县狠抓配套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县级财政2010年拿出500万元用于灌区改造专项资金配套,较往年有大幅提高。二是引导群众投入。农民筹资投劳是灌区改造建设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均把此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以落实。凸显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按照“项目民议、方案民定、资金民筹、工程民建、质量民督、支出民审、管理民营、效果民评”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设,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在东平县2010年灌区改造建设中农民投工投劳已高达400多万元。
3.3强化监管保质量
针对灌区改造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东平县在积累多年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开展建设,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施工程序化、检验标准化、资料系统化”,有力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还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全县实际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一是突出政府监管职责。坚持把领导督办、会议督办、专人督办、媒体督办作为项目建设管理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同时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将建设内容、资金投入、完工时间、监督电话等向社会公开,起到了很好的公示公告、社会监督的作用。二是落实社会监理责任。通过招标聘请水利工程监理公司派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监理工程师,长住工地跟班作业,对设备材料及工程质量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报告。强化监理职责落实,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合同和设计图纸要求狠抓质量管理,实现了所建工程质量优良、工艺精美的良好效果。三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项目区受益村推选人大代表或老党员为本村项目建设的群众监督员,及时在施工现场提出合理化建议,调处各类矛盾,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高标准农田合理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盐碱地;林木;现状;绿化;天津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24
多年来,天津市在盐碱地造林科技研发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大面积实施盐碱地造林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盐碱地造林仍属世界性难题,造林及日后管护仍靠高额的资金支撑,我们只能在造林构成、布局、树种、方式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并满足造林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创新适应盐碱地造林的体制机制并出台相关政策。为实现绿色天津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搞好全市的造林绿化工作,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天津市林业局针对当前天津市造林绿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土壤盐渍化程度等自然条件,对滨海新区、东丽、津南、静海、宁河的盐碱地造林进行了调研。
1 调查背景
2008年下旬,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绿色天津的意见》,并批转了《2009—2012年绿色天津林业建设规划》,当年秋季,在天津市开始实施大范围、高标准的造林绿化工程。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绿色天津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土质较好的区域已基本达到了绿色天津建设目标要求。但是,由于受造林用地及造林技术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天津市西部和北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域造林发展空间在逐年缩减,东部盐渍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林木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
为解决上述天津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性矛盾,按照市长黄兴国的批示要求,天津市林业局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天津造林绿化规划》,确定了造林重点东移的林业发展格局,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提出了造林规划具体目标。这次盐碱地造林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有关造林绿化的决策和部署,针对下一步造林绿化的布局、目标和建设任务,对盐碱地造林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树种选育、优化推广进行广泛调研,并对盐碱地造林的方式方法、盐碱地造林管护以及管理机制、补贴政策提出建议。
2 盐碱地林木基本现状
本次调研的范围确定为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和宁河县、静海县。
2.1 林木资源情况
区域土地面积为55.8万hm2,其中:耕地面积15.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8%。有林地面积8.1万hm2,其中:经济林2.7万hm2;灌木林0.14万hm2;四旁折合0.42万hm2,林木绿化率15.5%。与当前市林木绿化率22.1%相比,低6.6个百分点。
在实施绿色天津建设前的2007年底,上述7个区县有林地面积6.0万hm2,其中经济林2.6万hm2;灌木林0.13万hm2;四旁折合0.40万hm2,林木绿化率11.8%。目前的林木绿化率与2007年底相比提高了3.7个百分点。
2.2 土壤情况
林木资源呈现西部较多东部较少的不均匀分布,主要原因是土质由西向东盐渍化程度越来越重。总的土壤条件可以概括为:土壤盐碱,肥力不高,普遍缺磷,土质粘重,结构不良,耕性较差,耕作困难,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旱易涝。没有经过治理的盐碱荒地,只生长碱蓬、柽柳、黄须、盐蒿、芦苇等耐盐植物,有的甚至是寸草不生的光板地。
根据《天津市盐碱地造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盐渍化土壤调查情况(表1),5个区县盐渍化土地面积12.9万hm2,其中:轻度9.2万hm2,占71.23%;中度3.4万hm2,占26.01%;重度0.36万hm2,占2.76%。
2.3 造林情况
2008年以来,天津市共完成沿海防护林造林面积3.52万hm2,其中:道路绿化0.86万hm2;河道绿化0.21万hm2;园区绿化0.32万hm2;片林1.08万hm2;经济林0.17万hm2;农田林网及村镇绿化0.89万hm2。
目前经济林面积与2007年底的数据相比基本持平,说明经济林面积增加的同时,农户根据市场情况也有复耕的情况。
3 盐碱地造林研发与推广情况
2002年,天津市林业局利用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进行科技合作的机会,与该院共同进行了耐盐树种的研发工作,在大港设立了天津市耐盐树种繁育基地。经过多年的研发、示范和推广,通过对现有各类耐盐碱乡土树种生长适应性指标的调查和分类评定以及对耐盐树种的引进和筛选,形成一系列成功的盐碱地造林栽植技术,为天津市大面积盐碱地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另外,开发区20余年的盐碱地造林成功经验以及泰达海林园艺公司在大港中塘镇等地盐碱地造林试验成果和近年来竹柳等耐盐碱树种引进所积累的经验也为今后盐碱地造林提供借鉴。
4 推进天津市盐碱地造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4.1 制定新的造林用地政策
重要通道两侧绿化带所需造林用地,除建成区、功能区以及水利、交通等部门绿化以外,对农民在自己承包土地上营造林应采取较长年限租地方式,并由市级财政分年度支付土地补偿;经济林及片林采取3年土地补偿政策,3年后,视经济效益情况还应制定相关补偿政策。
4.2 提高造林标准
在中、重度盐碱地上,造林要增加沥盐排盐设施,提高整地标准和栽植、抚育质量标准,并增加混交林比重,实现树种多样化。
4.3 提高造林财政资金补助标准
重点造林绿化工程要实行财政重点扶持,中、重度盐碱地段要适当提高整地和栽植财政补助标准,并明确资金筹措比例。建成区、功能区以及部门绿化按原有投资渠道解决,其他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应全部纳入市、区两级财政支出预算。
4.4 建立健全林木管护机制
天津市财政在原有重点地区生态林管护补助资金3 000元·hm-2的基础上,盐碱地地区生态林管护资金应适当调增标准,补助政策实现区域差别化对待。同时应制定管护标准,建立专职管护队伍。
4.5 加快对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的研发
充分利用天津市援疆合作项目平台,优选和田地区红柳、沙棘等抗性强的树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选示范地段,在引种驯化的基础上进行栽植。通过挖沟垫土,先栽灌木熟化土壤后再栽植乔木等工程试验,着重对降低整地、林木栽植、抚育成本等实用造林技术进行重点研究,以取得可持续的大规模造林绿化成果。
4.6 多部门联动
充分发挥天津市绿化委员会作用,协调水利、交通、功能区以及工矿企业等部门绿化,在全市造林绿化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区域和部门造林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整体绿化效果。
4.7 完善各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职能
环城四区林业职能有的在农林局,有的在种植中心,有的在农委,在同一部门的林业职能有的还分开管理。滨海新区的林业管理更复杂,涉及建委、市容园林、农业等部门以及3个管委会。
下一步,要强化环城四区林业行政机构和职能,将林业各项业务整合;滨海新区功能区以外的造林绿化业务统一由滨海新区农业局管理,3个管委会一体办涉林业务归口区农业局统一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武,马作国,华玉鑫,等. 中新天津生态城盐渍土特征与绿化技术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143-145.
[2] 申焕芝. 城市园林绿化现存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8(6):78-79.
[3] 梅付春. 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模式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4-6.
[4] 张金龙,王振宇, 张清,等.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绿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147-151.
[5] 阿拉坦其其格,高建民,刘敏,等. 浅谈呼和浩特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农学报,2004(S):164-167.
[6] 赵志仁. 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应注意的问题[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03-122.
[7] 李燕. 构筑津沽沿海生态屏障 推进滨海新区生态建设[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8(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