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1
为推进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系统作用,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信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信用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依法采集、向全社会提供准确、全面、及时、权威的企业信用数据,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防范商业欺诈,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推进信用系统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信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20**年决定由省工商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建设我省企业信用数据管理中心和网络平台,20**年省政府颁布了《**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5号),建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工商局设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公室(简称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同时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认真执行《**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5号令),加强信用系统建设。
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作用,拟订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规划,根据省政府第195号令制定信用系统管理、维护相关制度,对信用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参加信用系统建设的各省级部门)认识,要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决定,履行省政府第195号令规定的职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把信用系统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方案和措施;及时与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沟通,协商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维护企业合法权利,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向信用系统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分工协作、有序联动,提交数据、准确及时,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是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管理,组织实施信用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加强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掌握动态,通报情况,帮助各单位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各单位落实省政府、联席会议确定事项并就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和建议。
二、突出重点,狠下功夫,限时破解难题
(一)扩充数据数量,提高数据覆盖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整合集中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制。按纵向归口集中,横向比对、交换、整合的原则由各部门自下而上逐级归集整合数据并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及时、准确地向省信用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提交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参加信用系统一、二期建设的部门,对属本部门所掌握的应提交但还未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整合集中,于10月30日前完成数据的全面整合集中和提交入库工作。特别是数据源在国家部委局机关以及未实现省、市(州)、县数据大集中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按时完成。对确实无法按期完成的,要提出专题报告,说明原因,拟订数据入库时间表,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省政府。
(二)严格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数据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企业信用信息须包含与企业营业执照完全一致的企业名称、企业登记注册号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所含企业名称不完整、不规范或缺少上述要素的,信息提供部门要在10月30日前进行补充完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省质监局要尽快将“组织机构代码”提交到信用系统资源中心数据库。
(三)及时准确上传数据,确保数据按时更新。各部门要加强对提交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对企业的行政许可审批、实施监管职能等所发生的变化及动态数据予以适时更新。其中企业基础信息、组织机构代码等应及时更新,其他信用信息具备条件的也应及时更新;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根据不同情况,按年、季、月更新,应在每月25日前提交上月更新数据。确有困难的,须提出数据项的具体更新时间安排及理由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并备案。
(四)加强数据采集设备管理,保证信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系统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保管维护。要保证数据采集前置机等相关设备正常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保证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和与**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中心的网络畅通。
三、加强基础建设,确保信用系统持久运行,功能发挥
(一)加强制度建设。随着系统建设两期工程的结束,数据的更新、系统的维护越来越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及时研究拟定“数据提交制度和纪律”、“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经联席会议审定后实施;要建立系统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工作通报制度。省政府将不定期对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阶段性任务进行督查督办和工作通报,适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范围。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主动会同省监察厅、省政府督办室做好信用系统建设有关工作。
(二)制定《**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牵头协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政府监管需要和法制原则,加紧拟订《**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形成我省企业信用征信数据指标体系,为信用系统数据全面、完整和规范提供保障。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字】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信用制度
一、概述
1.1“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概况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之而来的企业信用问题也伴随着企业风险意识的提高而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我国正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健全的市场信用管理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为建立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提出了要建立“金信工程”,到20__年底建立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1.2“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特点
目前,我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在建立各地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良好:各级工商管理部门是组织管理各类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注册并实行监督管理的机构,掌握着企业的各类信息,信息优势明显;
政府支持:各级政府都十分支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相应出台了有关规定和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北京为例,20__年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该条款的实施给“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供了支持;
多方协作:由于企业的身份和信用信息不仅仅由工商部门独家掌握,因此多部门的合作是影响该系统能实现目标的关键,从目前各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看,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是比较理想的。
1.3“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提出
20__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无论是在价值取向、模式设计还是制度创新上,均对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根本的突破和彻底的改革,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和市场价值的全面回归,对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原有的道路运输行业审批事项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这使得政府仅靠“审批”管理企业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职能必须转变,需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发挥加强行业市场的监管与引导行业市场规范发展的作用。
为此,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对建立行业的“信用信息系统”进行酝酿,而道路运输行业作为与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行业,其从业企业、车辆、人员的信用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出行质量。以出租车为例,如果给某城市的出租车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不仅可以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同时这些信用档案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自身形象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达到规范市场、净化市场的目的。因此,“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已经逐步得到部分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建设。
二、“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概述
2.1系统定位与建设目标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是“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主要面向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的所有行业的企业,而“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则主要针对从事道路运输行业的企业,它即有“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通用特点,又有与道路运输行业息息相关的特殊性。
根据现阶段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实际情况,“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为:通过建立适合各地区道路运输发展需要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支撑政府与运输企业所需各种应用的规范化、高效率开发和运行,以及应用之间的紧密集成。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与各个部门实时、可靠的信息交互,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运输市场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不断加强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能力,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全网联动,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加速实现道路运输业的现代化。
具体而言,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各级运输管理部门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相关数据库等资源,辅以必要的程序设计和开发,建立数据汇集、采集、融合及数据分析、对应甄选平台,实现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目标,建立起以现有信息资源为基本构架的交通信用信息资源网,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交通信用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信息基础结构,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交通业信用信息服务。
2.2系统总体结构
图表1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2.3系统特点
先进性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新型的信息系统,能够从过去没有重视到的方面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管理,赋予运管行业崭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较高的起点上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专业性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是建立各运管部门自身办公系统的基础上,以道路运输行业相关数据为处理对象的信息系统,是专门针对道路运输行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开发的,符合运输管理行业要求的辅助系统,其功能、内容有别于“工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道路运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点在于:需要监管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工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所针对的企业,还包括车辆、从业人员、经营站点、线路等特殊的监管对象。比如货运行业的处罚主要针对货运车辆及其驾驶员的违规行为,这种违规既可能是企业行为,也可能是个人行为,如果把这些违规统统算作企业的不良信息,不但有失公允,而且不利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不但应该管理行业企业的各种信用信息,而且应该能够管理从属于企业的车辆、从业人员等其他相关对象的信用信息,并使这些信用信息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功能是专门针对道路运输行业所开发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可操作性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充分考察了本行业及相关行业已经运行的各类信息系统,吸取了这些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4系统的建设内容与思路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考核指标体系”与“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软件”两方面。而前者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与前提。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考核指标体系”相对于原有的市场审批制度、考核制度以及评价体系是一个新的概念。伴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政府开始向监管与服务型政府转变,道路运输行业原有的市场准入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伴随着政府审批事项的逐步减少,如何加强市场监管已经摆上日程。通过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考核指标体系”达到考核企业信用的目的,为新的市场准入机制的建设奠定基础。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考核指标体系”是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考核指标体系,信用信息系统仅仅是对企业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的简单归集与,管理者只能了解企业发生了哪些信用信息,确不能根据这些信息对企业进行处罚或处理,更不能进一步影响到该企业是否有资格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经营。因此,率先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考核指标体系”是建设“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关键。
2.5意义与作用
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及其“考核指标体系”是建立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商部门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重要补充;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是对我国原有运输行业管理体制的一次创新,是一种新的运输行业管理方法;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必将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市场准入机制提供重要的支持,同时也可为行业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提供高级决策支持;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共享系统,它可以把与道路运输行业相关的交通、公安交管、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的信息进行融合,经过挖掘展示在各级用户面前。因此,该系统能够为道路运输行业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从而为真正做到行业监管与服务提供支持。
三、“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3.1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的信用制度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国内率先启动的企业信用系统是以工商行业为背景建立的,而道路运输行业的信用制度还尚未建立。但浙江省和北京市的运管部门率先在国内进行了“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建设。
浙江省运管部门依靠其完善的网上办公和稽查系统为依托开展“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的研究,并以此研究为依据开展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北京市运管部门则率先进行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同时开展“信用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从而建立完整的“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运输管理中业务审批系统(行政许可)、运输行业基础数据库等建设还十分薄弱,部分地区甚至还未建立,这给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带来较大困难。作为基于行业基础数据库和业务系统之上的信用信息系统若得不到底层系统完善的数据支持,其发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因此,要建立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信用体系尚需时日。
3.2应用案例
“北京市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是北京市运输管理局负责建设并实施的。该系统的定位是:基于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原有办公系统,通过各种方式采集局内外有关“户、车、人”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等输入到“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经过自身流程,总结、分析、处理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在不同层面上的公示,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对运输企业日常监管与决策支持的目标。同时为运输管理部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过程中,监管和引导行业市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典范,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政府为应对新的管理模式,必须改革原先的管理体系,而“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政府监管行业市场的重要手段,而道路运输行业在全国率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资料】
1.《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行政许可法将带来哪些变化?》李薇薇工商时报
3.《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试行)》浙江省运输管理局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信用**”建设,加强企业诚信教育,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营造诚信发展环境,维护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基本内容
**市企业信用平台是由市政府牵头或授权,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经济户口信息为基础,以政府各有关单位和各级司法机关提供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以及企业自报的信息为内容,以科学监管观为指导,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实施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进行信用监管,建立企业信用联合监管的工作系统。
三、总体目标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成一个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监管对象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信用格式为内涵、以信用评价为杠杆、以信用资产培育为目的的工作管理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各部门监督管理企业行为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四、基本原则
**市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原则;信用信息平等交换原则;信用信息标准统一原则。
五、工作任务
**市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分二期进行,一期建设参与单位为我市信息化程度高、数据相对重要的工商、国税、地税等12家单位,以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相关部门。
一期建设目标:以政府内网为平台,以12家单位信用信息为基础,在2008年底建成企业信用平台。
二期建设目标: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单位从12家扩展到全市各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同时建立**市企业信用外网,向全社会提供我市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接受企业或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状况的举报、投诉和建议。
企业信用平台一期建设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2008年4月底前):讨论出台《**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成立**市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办公室,制定相关制度。
(二)需求分析阶段(2008年5月底前):组织有关单位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基本完成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等工作,初步实现数据提取和转换功能。
(三)服务器、网络设备招标采购以及设备调试阶段(2008年6月底前)。
(四)各单位信用数据采集阶段(2008年8月底前):采集各相关单位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
(五)软件设计开发阶段(2008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信息网络建设,完成各相关单位需求调研和软件开发工作。
(六)试运行阶段(2008年9月底前):初步形成企业信用平台并联网试运行,对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修正,实现信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七)正式运行阶段(2008年底前):开通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正式运行。
六、职责分工
**市企业信用平台信用数据采集范围:企业基础数据信息、企业资质资格信息、企业经营状况信息、企业荣誉信息、企业违法违规信息、企业经营者信用信息、企业其他与信用监管评价及统计分析有关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周期为一个月,时间定为每月20日至30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进行数据实时更新或每日定期更新。
各相关单位提供的信息范围如下:
(一)市工商局:企业登记信息、企业法人信息、分支机构信息、企业年检记录、企业动产抵押登记记录、企业商标信息、处罚信息、获得荣誉的企业情况等。
(二)市国税局:税务登记信息、欠税公告情况、企业受税务部门行政处罚信息、提请吊销信息、纳税表彰信息等。
(三)市地税局:税务登记信息、欠税公告情况、企业受税务部门行政处罚信息、提请吊销信息、纳税表彰信息、拖欠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情况等。
(四)市法院: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违法犯罪受司法裁决信息、企业被申请执行的信息、司法建议信息等。
(五)市公安局:企业公安登记信息、企业受公安部门行政处罚信息、获得荣誉的企业情况等。
(六)市人劳社保局:企业参保信息、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信用等级年检信息、劳动保障部门处罚信息、企业劳动仲裁情况等。
(七)市卫生局:企业卫生许可证审批信息、企业受卫生部门行政处罚信息、获得量化分级管理信誉等级的企业情况等。
(八)市安全监管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登记信息、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企业受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信息、获得荣誉的企业情况等。
(九)市环保局:项目环保审批、排污许可证、企业受环保部门行政处罚信息、获得荣誉的企业情况等。
(十)市质量技监局: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质监年检信息,国家、省、市及外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和计量器具监督抽查情况、获得荣誉的企业情况、许可证情况、认证情况、查处违法企业信息等。
(十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企业药监登记信息、企业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信息、获得荣誉的企业情况等。
(十二)人行**市中心支行:企业逾期不履行金融债务信息、企业逃废债务信息、企业资信外部评级信息等。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企业信用平台建设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提升我市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县(区)、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把企业信用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首批参与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12家单位负责人和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具体承担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日常工作。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7日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指导下,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中小(微)企业、农户融资发展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征信作为兼顾专业性和独立性而存在的客体机构,通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收集、记录以及合理评估、判断企业和个人的相关信息,进而帮助个人和企业形成各自的信用档案,这种档案有助于我们合理评价其履行信用责任的能力,因此可以说它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近些年中逐渐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它的稳健成长对于我国整体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感染力。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稳定性差、信用观念不强、可供抵押的实物资产少、发展规划不明确、资信度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这导致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资本,流动性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广大学者的研究发现,信用信息的不完善是目前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输入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我国当前急迫需要利用企业征信系统,尤其是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完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让该系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那么,如何通过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完善来有效解决其融资难题,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一)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央行作为我国征信业发展的监督、管理单位,同时也兼顾着征信的责任。央行最初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组织建立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随着后续发展逐步形成了电子化的三级联网运行系统,再经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后,于2006年完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的构建。同时,我国央行开始在国内部分省市试征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通^对试点问题的改进最终在企业的基础数据库中建立了中小企业这一单独的部分。根据国家文件,2013年央行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合并并改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近十年间,全国企业系统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入机构数1,724家,其中接入小微型金融机构1,179家。截至2015年底,该系统共收录了全国超过2,10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其中的1/4存在着信贷记录,全年日均查询次数达到24万。2016年末,我国基本建成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一步实现了企业信息互联互通。
(二)我国征信服务机构。目前,我国的征信机构主要分为三大类:首先,以政府牵头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这类机构是政府为响应国家号召而设立的征信机构;其次,社会征信机构,这类机构规模上并不大,且其发展水平在各地区表现不一,主要担任企业信用服务的职能;最后是信用评级公司,纳入我国央行统计范畴之内的信用评级公司的数目已超过了70个。从业务和规模上来看,我国征信业逐步呈现一种多头垄断的局面,少数几家征信机构,比如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美国邓白氏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等,他们的业务覆盖范围达到了全国市场的绝大部分,而其余的征信企业根本无法与它们相比。
(三)企业征信法律法规。近些年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依次颁布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来推进征信行业达到并维持其运行上的高效发展,比如2012年国务院颁布并于2016进一步完善的《征信业管理条例》,2013年央行颁布实施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以及2015年颁布的《企业征信服务机构自律公约》。虽然我国在企业征信的法律体系建设上一直向前迈进,但是目前我国依然缺乏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相关体系的建设和健全仍然需要引起关注。
三、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发展困境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信用观念薄弱。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中屡屡出现缺乏诚信、不守信用的现象。一方面中小企业大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而忽略了信用问题,一些企业中甚至存在着许多逃债、偷税、漏税、弄虚作假的情况,因此信用信息的披露可能会因此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所面临的破产危机较大,他们会担心信用信息的披露会外泄商业机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不会主动上报信用信息,为我国的征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缺乏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说,投资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小企业自身以及其融资项目的具体信息。由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视度明显不足,仅有个别企业设置了单独、专业化的信用管理部门。在他们的财务资料中也存在着要素不全、数据缺失、财务报表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小企业先天的信息缺失。还有许多企业中连最基本的财务制度都是不健全的,这加大了征信工作中信息收集的难度。
(二)中小企业征信监管力度不足
1、法律基础薄弱。本文在前面也提到截止到目前,我国最新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其中上升到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的仅有《征信业管理条例》一部,而其余两部――《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和《企业征信服务机构自律公约》均属于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范畴,约束力较小。并且,这些文件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征信业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推进了我国企业征信系统的发展,然而他们并没有对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做出任何具有针对性的规定。此外,尽管《合同法》和《公司法》等法律中对于企业诚信做出了一定约束,但是仍然没有专门用于中小企业信用的有效规定。所以,目前我国在中小企业信用和征信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几乎是空白的,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过程缺乏真实有力的法律支持。
2、监管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现在我国的政府部门在征信机构设立时一般按照信息咨询企业的标准对其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和管理,在市场准入上未能对征信机构的技术水平、准入资格和行业标准等实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这就使得现有的征信公司间水平差距较大,各个公司良莠不齐,进而导致征信机构缺乏信誉,降低了公众对征信行业整体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在行业规范层面,我国目前仅采取分市场监管模式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初步评级,没有对企业的信用登记、信用担保以及信用治理等给出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
(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协调统一难度大。企业经营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包括工商、税务、法院、财政、技术监督等多个单位,同时也涉及到许多非政府部门,包括银行、电信等多个单位。各个机构部门都有自己独有的信用信息系统,采取的信息采集标准也不尽相同,且为保护客户权益,这些信息通常不便于公开。这就导致我国目前亟待一个全国通用的信用信息平台。此外,除了央行设立的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各个地方政府也都牵头建立了许多不同的征信系统,信息的重叠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造成使用者信息查询的不便。
四、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信用机制。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中内部人T的诚信意识,还可以通过政府鼓励政策来正向引导中小企业积极自主申报企业信用信息。另外,还需要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的信用监督治理机制,推进中小企业财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同时可单独建立一个信用信息监管部门,大力培育相关优秀人才,从而提高信息质量。
(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需要明确的是,目前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为保障未来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要从征信数据公开、使用和保护的角度对其进行法律强制力约束;二是加强“第三方征信”法律制度的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措施。在监管体系方面,加大包括银行、工商部门、社区、公用事业收费单位、劳动部门、司法部门在内的其他部门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三)构建协调统一的中小企业征信共享平台。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规定统一的、系统的征信标准来协调和整合全国各部门、各机构所搜集的征信数据,建立全国通用的中小企业征信共享平台;其次,通过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到征信系统的构建中来。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成为热点,逐步实现央行征信系统与网络资源的对接,用大数据的科学方法计算互联网中数量繁多的变量,能将更多其他的有用信息也归入征信系统之内,对这一平台的应用将带领我们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征信共享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崔学军.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北方经贸,2015.12.
[2]文彬.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征信,2013.4.
[3]李连恒.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有效破解融资瓶颈[J].对外经贸,2014.9.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127-01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得“信用”者得天下。企业的信用风险的管理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越来越重视降低信用风险,整体上实现诚信经营。所有这些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都与工商管理的驱动分不开。实践证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要构建成熟的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件不易之事,而且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工商管理体系成为监管企业信用的重要依据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开始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并建立企业经济户口。到21世纪初,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我国很多工商管理部门先后建立了“经济户口”管理系统,方便了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经济户口”的信息,也大大的缩短了调查经济户口的时间。
当前,工商管理部门为每个企业登记注册和日常监管等建立“经济户口”,不时把脉企业发展情况,在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监督职能。企业 “经济户口”记载着工商行政机关对企业监管的凭证,实时跟踪企业信用信息,并为打击企业的尚失诚信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 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采用主动式工具和管理方法,已在整个社会良好的发展系统范围内建立起来,社区资源得到了充分使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透明的监督机制和高效的管理体制。然而,必须承认,在目前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企业还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要构建完美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不利因素,规避这些因素带来的不利冲击。根据总结和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具体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各部门、环节协作能力不足
由于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不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的独立部分。在企业信用管理,涵盖了各方面的信息,使企业必须协调信贷管理部门和信息沟通和协作能力的各个方面,以避免不当造成的协作矛盾,从而制约了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冲突。这种缺乏沟通和协作管理,最终导致的消失和信息管理不准确,肯定有管理不善,导致错误的引导决策,不仅不能达到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中的作用,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2 缺失明确法律规章的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称得上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管理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各项措施和行动有法律根据,以确保实施的所有措施在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中运行。然而,由于整个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制度和信用法规没有建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漏洞和不足,将导致相关矛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制度的相关业务是非常有必要的。疏通各部门,必要的措施来清除相关部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声誉,以弥补缺乏原始的有关责任的唯一途径,完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
2.3 体系建立受到信息化程度发展不足的制约
复杂性和综合性因素在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影响整个管理过程,涉及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所有部门和各个方面都制约着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因此,信息和所涉及的数据量是相当大的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我们需要对整个管理过程信息与数字技术作出规范,以保持管理的步伐,不会因为后面的数字化发展而造成信息技术缓慢,导致个别数据不能被更新,影响到整个信贷管理系统。我们要坚定信心,制定一个长期的宏观工作方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解决这个问题。
2.4 缺乏统一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建立统一、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施,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评价机制肯定会限制发展过程中的信用评价和管理有效性。如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就会破坏科学和商业管理,没有具体的数据和信息以供参考,在信息的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过程中,它会导致所有不健全的标准不统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综合性的企业管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信用管理体系,影响了整个管理过程有序进行。
3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途径
如何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有待研究的重大课题。结合之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对于整个大楼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建立宏观发展思路,然后在微观层面实施的具体的措施。在你想要做宏观层面的,你需要整合信贷资源,方向和路线整合整个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部门,与自己的工作出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和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的领先型,并加强业务监管的整体能力,在维持现有管理流程的时间,良好的发展。在微观层面,我们需要看具体落实发展的各个方面:
3.1 推动政府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建立主导地位在制度层面
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应争取重视和支持,以及系统的优势发挥专业培养健全的信用管理办法,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制度,逐步推进信贷管理系统。
3.2 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把握好征信环节的主动权
近年来,公司秉承以一个统一的系统,性能的原则,充分发挥了经济账的企业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抓住建设信贷的主动权。
3.3 领先的工业和商业部门对待一个双赢的关系,抓住
行政关系的主动权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资源都非常珍惜,一度被认为参与了征信管理系统,这些资源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除了依靠政府推动,工商部门必须放弃自私部门主导并妥善处理的工业和商业部门和共赢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机制,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分配制度的利益,逐步形成商业信息数据交换中心,集中的信息交流,从而以信用信息共享的相关部门,提高监管效率,增强信息的价值,形成信用监督部门在一起。
3.4 进行信用监督,掌握主动权的实际应用
企业信用信息收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引导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二是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三是服务社会的信贷需求。工商部门信用评价体系应该加强协调,明确企业的信用评级;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等级,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表彰信用好的企业,开展信用宣传,完善行政监督权;开拓信用数据库的查询功能让企业信用参数来服务社会,让社会共同监督企业的信用管理。
3.5 把握好重要的信用信息,占据一大优势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工业和商业信用管理的控制和管理信息,以掌握更有利的信息,更好地开展整个管理过程。
3.6 监测企业信用的执行情况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建立后,如何保持这一制度的良好运行和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堂.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J].中国外资,2012,(9).
[2] 王秀云.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2,(11).
[3] 李邦熹.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J].现代交际,2012,(1).
[4] 郑东晖,李雪梅,荆礼碧.企业信用管理涉及的主要矛盾和治理机制建设[J].会计师,2009,(2).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范文6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也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信用信息数据的积累。二者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评级、尽职调查、管理咨询以及信用方案设计等。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评级;合作
1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特点
融资租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目前,全球近15%的投资都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其租赁渗透率已超过30%,进入成熟期。而在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渗透率一直较低。2007年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自1997年被强行退出租赁市场后重新获得该牌照,工行、国开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1月,6家银行租赁公司的平均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只用了一年就大致占据了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业务的半壁江山。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业务,是一种将金融、贸易、工业结合起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交易,其法律实质是出租人按承租人对租赁物与供货人的选择取得租赁物再出租给承租人。
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依赖于自有资金,也需要资金提供方的融资支持。它既接受银行提供资金的服务,是银行信贷信用的受信人,又是向承租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的授信人。
金融租赁公司如何为承租企业设置融资租赁信用条件与融资租赁公司能否满足资金提供人的信贷信用条件,融资租赁公司的未来租金收益与融资租赁公司未来应付资金提供人本息是否相匹配,是保证融资租赁业务流程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中,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这是因为租赁业务收入是目前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承租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仅直接决定了金融租赁公司租赁业务的收入与风险,同时也决定了其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
2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质量等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如何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承租企业信用风险,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加强承租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独立、客观地揭示承租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提高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即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承租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状况、产业政策,承租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财务实力等,需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金融租赁公司借助外部评级机构历经多年所建立起来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专业判断对承租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其对承租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的不足,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外部评级机构以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开展承租企业信用评级,能够不受委托方和被评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影响,评级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有较大程度的保障。
2.2实行资产五级分类,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需要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现行监管政策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同时应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并提取规定的呆账准备金。外部评级机构对承租企业的评级结果可为金融租赁公司基于信用风险的资产分类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计量提供依据。
2.3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监管的加强,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必须迅速提升信用风险定量识别和控制技术,建立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从单纯的业务扩张逐步转变为风险计量、风险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从而实现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经营目标。借鉴外部评级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和信用风险管理咨询经验,有助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方式
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特点和信用特征,信用评级机构可在以下方面与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提高承租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承租企业进行主体信用评级;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针对承租客户的尽职调查服务;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3.1承租企业信用评级
承租企业的信用评级是对受评企业按时、足额偿付约定租金的能力及意愿的评价,其核心是充分揭示受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源以偿还其到期租金,并以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主要分析要素包括经营环境、企业的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管理素质、财务状况、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及特发事件风险等。金融租赁公司应首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开展业务。
3.2承租企业尽职调查服务
尽职调查是评级机构通过专门的征信方法、渠道和程序,对拟承租客户真实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股权结构和关联企业、经营历史及现状、主要管理人员、法律关系及其所面临的机会以及潜在的风险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核实。
尽职调查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现状、财务状况、特定债务、涉诉事件、经营者个人诚信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简要分析等。该报告可帮助金融租赁公司判断承租方的经营、管理实力并甄别经营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3.3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咨询
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将始终面临着必须不断扩张信用以扩大市场份额和争取客户,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信用风险,提高赢利水平的两难困境,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信用评级机构可协助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解决好客户选择、融资方案制订并实施、加强应收融资租赁账款的管理等问题,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降低风险的预期目标。信用评级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管理诊断、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及人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信用管理政策制定、业务流程重组、资金营运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
3.4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融资租赁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实践证明,承租企业的经营方式、机构实力、交易的机构组合、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与否以及二手设备市场的设立都将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企业信用条件的设置。针对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关键要素方案时,应根据承租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结果,进行具体优化设计。信用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对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的租金收益、余值处置收益与金融租赁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现金流压力等是否匹配。在针对大型服务运营商客户时(如电信、电力、供水、供气运营商),除考虑当前的信用等级外,信用评级机构还将对该类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并根据设备余值风险的定价和处置能力综合设计融资租赁方案;而面对一般生产加工类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或大型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需求时,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优势、设备的通用性、历史信用记录以及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措施均成为融资租赁方案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