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1
摘要: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中的主体,是整个企事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业务、新规则和新方法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并对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素质提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逐步复杂化、多样化,对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财会制度的变革一刻也没有停止,财会制度的改革对会计人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财会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对财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涉及账务核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评估、财务预测与计划、成本控制、业绩评价等多方面的工作。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工作内容上看已远远超越传统意义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拓展了财务工作的空间,使财务工作由事后的反映、监督转向事前计划、过程控制、事后反映监督、分析评价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财会人员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使其能够充分体现聪明才智。面对现实,广大财会人员应积极应对,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企业会计制度的变革对财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会计核算改革力度较大,如2001年正式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条例、准则,在2007年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 2006年颁布的《企业财务准则》,2009起已在各类企业中全面正式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原来会计制度相比有许多新变化,相应的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新的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标准实质上的转换,把许多的会计核算政策的选择权下放给了企业,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职业判断能力。首先,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需要职业判断,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计工作的发展,保证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可靠,《企业会计准则》对有关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和阐述,因而增强了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例如,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的确认时必须按照资产确认的新标准,关键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未来的经济效益,否则不能确认为资产。由此引出“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全面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人员必须为进行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积累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阅历才能做到合理判断和预计。其次,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需要会计职业判断。新会计制度针对各个经济业务事项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哪种方法核算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公司、企业经营情况,需要会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做出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再次,进行会计估计时需要会计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增加。新会计制度为适应公司、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估计事项的范围,从而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时间,进行职业判断成为财会人员一项重要工作。
二、企业财务人员如何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众所周知,美国的“安然”, 中国 的“琼民源”、“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都与会计人员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有关,因此,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教育 ,并结合各项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加强道德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2.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像通过提高公务员工作来避免执行公力时不廉洁现象一样,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能够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使会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业务素质,也不会因经济利益而轻易踏过道德防线,更不能轻易和法律对峙,会计人员素质会大大提高。
3.抓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利用讲座、研讨、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等基本素质,促使会计人员更新思想观念、拓宽视野,调整知识结构,加大信息的采集量。使会计人员真正成为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税务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相关知识,既了解当前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实务和经验等相关知识和信息,又掌握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理财能手,而不仅仅是不懂管理记账员、报账员。
4.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改变目前会计监督弱化的状况,财政等执法部门应切实担负起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责,加大查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对违法、违规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追究其应负的法律、行政责任,不手软、不姑息,才能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促使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保证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5.实行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会计人员较长时间内从事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有其连续性和熟练性等特点,但这样做不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应定期对内部岗位分工进行轮换,使会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促进相互交流,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2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变革;应对策略;会计人才
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会计行业,德勤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RPA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运用。这一科技创新将帮助会计从业人员从许多重复性、标准化、流程化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新型会计岗位,给会计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会计变革,究竟会带来何种变革,会计从业人员该如何应对会计变革是文章探讨的关键问题。
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它试图通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构建出一种新的能模拟人类意识和思维模式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知识表示与自动推理、机器学习与知识获取、自动编程与智能化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发展到集成四个阶段。人工智能应用于财务领域始于198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简介》,后来国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开发出相应技术与专家系统解决财会领域的分析决策工作,目前主要是运用模型化的财务管理理论,将匹配后的数据导入信息库,据以分析得出企业财务报告,形成战略经营建议。财务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在于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两个方向,着重模仿人类的财务操作和判断,多应用于业务收支预测、风险管控、税务优化等方面。
2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企业管理的模式注入新的理念,传统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会被财务机器人替代,会计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会计核算流程的再造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新型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都将推动企业会计模式的变革。
2.1人工智能实现会计数据质的飞跃
数据是会计核算的起点,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处理系统中整合和分类;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其潜在价值,数据的质量随之提升。会计人员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利用信息自动集成技术,自动将各种会计信息记录到会计系统,避免了以往财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于采集和录入数据信息。随后利用人工智能自动核算功能进行账务处理,智能分析系统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避免了会计从业人员处理大量的基础核算工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预测、分析与决策工作中去,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2.2人工智能促进会计信息互联
在会计核算方面,大量企业采用PRA,其被普遍认为是业务流程自动化软件,结构化、常规化会计流程均由自动化机器人来执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动生成各项报表,及时快速,灵活准确。人工智能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使企业与其客户、银行、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广泛互联,实现上下游企业沟通、银企对账、网上报税等。财务智能系统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利用会计数据和模式,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揭示隐藏在财务数据背后的价值,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大幅提高,提高企业决策效率。
2.3人工智能催生新型会计岗位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财务人员日常主要完成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基础性工作。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日常的标准化、流程化的基础核算工作可由财务机器人完成。财务机器人高效低耗、精准可靠、快速反应的优势相较于会计工作人员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机器人间无须回避职务职能的利害冲突,这些都降低了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运营管理的重要地位。未来财务领域对基础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减少,会计人员岗位需求结构面临变革。管理会计人才是集财务会计、法律、财务管理、计算机等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并具有数据分析思维和预测思维,国家倡导的未来的管理会计师应同时是价值分析师。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分析未来,是对未来会计岗位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
3会计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应对策略
3.1提高思想认识
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是必然趋势,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将财务人员从烦琐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会计核算职能向管理决策职能转变,同时也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财务人员应在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新技能,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研究,以顺应时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不论是信息化系统,还是财务机器人,仅仅起到辅助决策作用,仍由人类进行开发、使用和维护。因此会计人应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全面认识人工智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兼具财务知识和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的驾驭财务机器人的复合型人才。
3.2实现管理会计转型
2014年10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5年之内提升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刘红薇在2018年5月世界会计论坛上表示:管理会计已经在全球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和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财务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会计信息的标准化流程化处理,会计核算职能逐渐被财务机器人取代,这种以技术手段革新形式带来的会计职能的变化,释放出大量基础会计核算人员,他们必须综合学习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以及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管理会计的视角,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编制预算计划,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为企业发展和治理提供指导,以适应时代变化,成为多元化人才。
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新型企业的产生必然伴随着会计业务的更新,因此财政政策不断变更和完善,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教材及教学培养目标未能及时随之更新,导致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会计岗位实际业务有很大的偏差,使得中职学校毕业生具备的会计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开展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现状
1.生源状况
学校生源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基础相对较低。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中考分数相对较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②自制力普遍较弱。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也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会直接导致学习盲目。③知识理解能力欠缺。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教学内容理解有欠缺,难以消化。
2.校方培养状况
一方面,很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之后直接任职,极少教师有熟练的实践操作经验,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实践性的薄弱;另一方面,有的学校设立了会计实训室,但侧重理论学习,实训室使用率较低,对提高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帮助较小。
3.学生就业状况
截至2016年6月,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就业情况仍不理想,大部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仍然很难就职本专业。针对此情况,对往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不能迅速就职会计岗位,有很大部分学生会就业会计边缘岗位,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企业就业概率非常低。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
三、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企业招聘会计专业人员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以及社会实践经历。其中企业最关注的职业素质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责任感、积极乐观、态度端正、团结合作以及自我W习能力。
四、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1.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合理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培养对象的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职业素质才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立足点。以企业为出发点,了解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构建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以及部分涉税会计实务等主要课程教学;同时可以在高年级开展能力拓展的会计课程。
2.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应当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各单位的财务人员数量不多,而且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学生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会计实践情况控制困难,因此学校可以模拟企业运营模式。会计专业组可以联合学校其他相关专业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联合实训,使学生在模拟实际工作中得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双重提高。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4
关键词:基层央行;国库业务;风险防范
一、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会计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一)国库会计管理的风险点。一是制度风险。近年来,国库会计业务上线运行新系统较多,原有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和风险控制措施跟不上业务变化的要求,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导致业务操作影响的制度约束和行为规范。人民银行内部制定了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只能作为人民银行内部的规定,而对财政、税务等征收机关在拨款和退库方面缺乏约束力,各县(市)支行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不尽相同,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不利于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也不利于相关部门进行业务监督、检查和评价。二是人员风险。银行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说到底就是人的风险,再好的业务制度、最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均须业务人员去执行和实施。在人员配置方面,县支行的矛盾尤其突出。如商洛基层国会股专职从事国库业务的人员仅有2人,与国库制度最低要求(按一岗一人或合理兼岗至少8人)差6人,如此状况,只能是兼岗兼职,但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纳税单位的增多,国库业务量逐年增长,同比增长48%。对比之下,国库人员配备不足难于适应国库业务的发展。AB角的配备存在困难,一旦出现人员临时离岗外出或职工休假现象,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很难杜绝不合理兼岗现象的发生。三是操作风险。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不认真执行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容易形成操作风险。具体表现在:业务公章、个人名章随意放置,离开操作系统不及时签退;修改操作口令密码不避他人;报单打印完毕不及时入柜;录入、复核完毕的凭证随意放置;授权流于形式,业务处理缺乏控制;部分网点及其人员认为日常业务没有风险,只要事后监督把关即可,忽视自身应该承担的事前、事中审核责任等等,充分说明严格执行制度的观念和意识薄弱。
(二)系统本身潜在的风险点。目前,县(市)支行国库会计是全行操作系统最多的部门,国库业务系统有TCBS、TIPS、TIMS、国库报表综合、国债管理系统等5个业务系统。系统的稳健安全运行,是确保基层央行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不正常的操作极易给系统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一是操作系统控制风险。系统操作界面无操作员强制退出功能,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一旦操作员离开忘记签退,容易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二是业务人员不按制度规定使用业务用机,容易造成系统故障,影响业务的操作。三是部分业务用机的老化,极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甚至造成业务用机的毁损,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事后监督滞后产生的风险点。事后监督本身具有滞后性,使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不能及时被发现。近年来,由于国库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国库加入大小支付额系统使国库资金汇划方便、快捷,可在瞬间完成,实现了财政收入直达入库,财政支出即时到账。先进的资金汇划清算方式,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库监管工作的难度。一是资料传递较慢,导致监督滞后。《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中明确规定:“核算部门应不迟于每个工作日上午将上一工作日的纸质会计资料或被监督数据信息传递至监督部门,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送达的,应有核算部门说明原因并经其主管行长批准后,适当延长时间。监督部门应于收到会计资料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监督。”但在国库业务操作中,由于系统平台和操作模式不尽相同,会计资料的传递环节较多,及时性往往难以保证,如商洛市国库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是通过支付系统传输数据核对后划款,商业银行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划款清单送达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由于商业银行网点较多,收齐纸质清单集中后于次日下午才能送达中心支行国库部门,国库部门再将国库会计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中心,遇到拨款等业务较多时、长假前一工作日等特殊时段,事后监督中心难以在当日及时完成监督工作。二是监督手段落后,导致存在监督盲区。目前,事后监督中心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还是采用人工监督方式。国库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沿用传统的手工勾对核查凭证、报表、账表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遇到拨款、退税高峰期,监督员通常超负荷工作,甚至当日难以完成全部监督业务,同时,随着国库业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工监督存在一定的盲区。目前,国库业务涉及会计核算系统、横向联网系统、国家金库管理信息系统、集中支付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国库综合业务报表系统、TIMS综合信息系统、会计报表等八个系统,国库核算业务大多数在各系统中操作进行,国库资金划拨量大,事后监督仅从纸质凭证上无法监督业务操作的过程,如:财税部门在一些征税科目上的更正,事后监督只能在更正通知书上核查科目的更正情况,但对系统上的调整情况无法及时监督。
(四)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乏力带来的风险点。县(市)支行对国库会计监督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的现状。一是会计监督基础薄弱,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与新业务的要求不匹配,工作的主动性差,对现代化核算系统技术性操作的变化不能很快适应,对系统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二是县(市)支行的监管部门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加之县(市)支行的监管人员大多为兼职,对国库会计监督内容了解不够,很难对国库工作的实质性业务风险进行监督,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和权威性不能充分发挥,难以起到有效的纠偏纠错和控制风险的作用。三是内部控制监督手段落后,且手段单一。目前县(市)支行会计监督形式主要为会计部门负责人的日常监督和监管人员的不定期检查,对会计业务的监督仅限于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传票账簿的装订情况,监督方法大多是看看制度,翻翻传票,手段单一,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事后监督,但不能真正从账务原理出发,设置相应的事后监督系统,缺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这样势必影响事后监督工作的效果,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四是风险管理滞后。目前国库监管特点是重检查轻处理,检查内容全面,而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潜在的风险隐患未进行彻底暴露,排查,存在安全隐患。五是责权定位不清。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国库部门对与国库相关业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权,对财税部门如何实施监管的规定不明确,对财税部门的监管停留在票面审核阶段,国库监管难以落到实处,国库资金的风险难以从源头上防范。
(五)国库会计业务应急预案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从近年开展几次会计国库应急演练的结果来看,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对国库会计业务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重视不够,一是应急意识缺失。首先是思想上对危机意识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很低,对上级行布置的应急演练被动执行;其次是畏难心理,认为系统安全属于科技部门工作范畴,对系统操作仅局限于机械的数据录入、账平表对,对系统的某些功能操作不熟悉,缺乏必要的技术钻研,不能明确具体的系统安全工作要求,对各种异常情况的跟踪、监控及应对能力不足。二是硬件设施缺乏。一方面缺少电力保障,因不可预测、不可抗拒的灾难性事故会导致电力中断从而会导致通讯基础设施中断,继而影响国库核算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缺少手工核算载体。国库资金汇划渠道越来越依赖支付系统,国库业务系统面临的风险面进一步集中,作为国库会计核算的最后保障方式,原有手工核算账务中的账簿、凭证等已经停用或上缴,未作应急储备,一旦系统出现重大灾难,手工核算因介质缺乏将无法实施应急处置。三是协调机制缺位。基层国库业务系统涉及面广,首先在纵向关联上,涉及总、分行、中支三级机构;在横向关联上,涉及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外部单位;在人民银行内部需要会计财务、营业部、科技、后勤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目前国库会计核算应急预案的建立只有针对内部业务应急处理机制,协同外部关联单位进行灾难性演练还停留在空白状态,而外部关联单位的配合参与也直接影响到国库业务应急处置能力的发挥。
二、对防范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会计业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制度控制。一是建议上级行组织人力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修订,统一规范下发执行,保证制度的严肃性、统一性和规范性,以利于制度的检查评价和落实。二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根据县(市)支行实际,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分工,严格印章及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使用,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杜绝因会计人员不足而存在的相互兼岗、顶班替班和重要岗位人员长期不轮换、越权越岗处理业务等现象。三是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分管领导、会计主管及监管人员必须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柜面、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计监督,对不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切忌检查流于形式。监管人员切实担当重任,要敢于碰硬,监督检查应突破简单的表面上的账平表对,要把重点放在制度落实情况上,突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达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的目的。四是对国库业务和监督各岗位的风险进行排查,明确风险责任范围,掌握有效控制风险的操作方法,严格落实监督要求,最终有效地遏制和规避国库资金风险。
(二)加强人员控制。对人员的风险控制应成为各类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强化警示教育,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及案例通报,观看反腐倡廉录像等,将警示教育经常化,筑起防范案件的思想防线;加强对要害岗位人员的管理,对会计人员定期开展要害岗位行为考核,并建立《要害岗位人员八小时之外活动情况报告制度》;加强法制教育,把普法教育与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消极腐败思想的影响和诱惑。二是从源头抓起,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对每一次系统版本升级、新的规章制度以及业务规章制度修订后的新变化,都能及时组织培训,按章操作,确保会计人员能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三是建立健全报酬与劳动相结合、利益与风险相对称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系统控制。一是健全业务授权机制,特别在人员代班或休假等临时变动情况下要及时进行业务授权,明确责任。二是加强口令管理。口令的设置要缜密合理,不能过于简单,要经常更换。操作员临时离开,要及时签退,以防止他人操作,造成风险。三是业务用机要明确专人负责,增强工作责任心,严禁在业务用机上安装其它无关软件,严禁业务用机内外网互联,严禁移动存储介质内外网互用,确保系统安全稳健运行。四是改变事后监督手段落后及事后监督与实时业务操作脱节的弊端,加快自身电子化建设,在《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增加事后监督子系统,实现人机并行的双重监督,合理有效地对整个国库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提高事后监督的实时性、有效性。四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资源,规范应急流程,增强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应急协同能力,检验备用服务器的可用性,健全国库业务系统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国库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守应.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环境下事后监督的难点和建议[J].西部金融,2011,(4):56-57。
[2]韩翠瑜.国库会计规范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1,(9):21-23。
[3]蒋留新.基层国库会计内部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1,(32):32-34。
[4]王晓华,吕飞,李晶晶.人民银行县支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模式研究[J].甘肃金融,2011,(9):39-41。
[5]赵立军.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5):48-49。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Risks in the State Treasury and
Accounting Business of County-level Sub-branches of the PBC
ZHAO Shaoying HE Yi HAN Wenqi
(Shangluo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5
关键词:家庭环境 会计专业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 职业选择
一、前言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客观上有社会环境变换的原因,但大学生主观存在的职业定位不清、职业选择不当,对应聘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了解等,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聘工作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代大学生在应聘单位、应聘方式乃至应聘结果方面都有相当的自由选择权,可以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在人与就业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在就业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应看重人在这个交互过程中所能起到主观能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员工的主动,因为主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而且它也会影响组织绩效。当前就业难的现状要求大学生更具主动性,了解自身性格特点和优势,了解应聘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扬长避短,积极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者们的研究莫衷一是,本文基于人职匹配理论,以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为例,探讨了家庭环境下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选择适配性。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会影响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主动,也会影响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培养和锻炼,即使是不同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也完全可以在大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主动性意识,主动,进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性人格。
二、人——职匹配理论和主动性人格概述
会计行业的认知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顾名思义,它还是企业会计的一部分,但是它与一般的财务会计不一样,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汇总与核算,它更加关注的是“针对会计的管理”,即立足财务会计提供的一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分析报告,进而为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企业业务开展提供规划与指导,旨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它是一个贯通财务预算、实施、结算、评估的一个能动的过程,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货物运输行业是在市场经济分工精细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整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它是代表客户处理运输作业、但本身并不是承运主体,是托运人和承运方对接的一个中间媒介,因此它的财务往来除了企业内部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托运方、承运方、仓储方、物流合作方、保险公司等相关方。在这样一个相对庞大的企业供应链里面,如何做好财务成本控制、保证资金健康流动、促进企业有效决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需要管理会计这一工具。然而就目前而言,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应用管理会计,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阻碍,急需探索相应的应用机制。
一、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价值
(一)对内: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是管理会计的核心服务理念,而这种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正是通过会计管理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货物运输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企业传统的单纯的财务会计审计,把“管理”的概念融入财务会计当中,把财务会计和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企业对财务会计的合理性进行考核;通过管理会计又能够把企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沟通,进而达到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管理会计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的超前性和预见性,通过财务管理(上一年或者前几年)与行业分析,能够总结出货物运输行业操作规律,为企业提供超前的、可预见的战略性规划和决策依据。
(二)对外:增强行业规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障碍是客户的信任问题――怎样让客户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信心和认可度。导致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胡乱收费、物品损坏、索赔困难等状况层出不穷。通过管理会计的实施,不仅能够让货物运输行业的财务会计更加公开透明,而且有利于整个行业在各个操作流程是更加规范、可信、可靠,进而提高客户对货物运输行业的认可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管理会计应用带来的这种价值,看似没能直接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包括各个企业)来说,它的影响才是最深远的。不管是对内价值还是对外产生的价值,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困难
(一)对管理会计应用价值缺少足够认知
就目前而言,管理会计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但是在货物运输管理行业当中的应用不管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比较滞后。导致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应用困难的很重要一个体现就是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没有足够的认知。一方面,对财务会计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只需要保证账面没有出入就可以了,没必要把企业的财务搞得过于复杂;另外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相脱离,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高高在上”,只有别的部门找它的时候才办理事务,没有结合整个企业及各个部门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即使运用管理会计,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于是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应用上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二)管理会计实行中重“会计”而轻“管理”
货物运输企业在使用管理会计的过程当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换汤不换药”,即已经开始运用会计管理,但是并没有理解会计管理的本质,呈现出重“会计”而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会计区别于一般的财务会计的重要表现是参与到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当中,并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它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过程,可以说它是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战略于一体的有效工具。然而,目前,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这一工具时,还是只停留在财务这一单一对象上,还是更多停留在数字的核算上面,并没有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至于在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控制企业成本、促进管理决策制定等方面基本没发挥作用(最多只是停留在经费预算――甚至是不合理的经费预算)。
(三)管理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欠缺
作为一种相对复杂、技术难度比较高的管理工具,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运用一批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货物运输行业管理会计操作人员的能力相对欠缺。一是基本财务管理能力的欠缺,部分企业并没有聘用专职的会计人员,只是聘用兼职(甚至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保证企业财务账目清晰,并容易导致财务漏洞;二是数据分析能力欠缺,企业的会计人却缺乏针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的能力,不能进行很好的总结、提升;三是宏观把握能力的缺失,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只具备“会计知识”,而没有“管理知识”,而要发挥管理会计参与战略规划、决策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宏观把握能力,这是目前很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所不具备的。
三、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建议
(一)改变思想认知,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推行环境
要在货物运输行业中推进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知的问题,首先,必须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货物运输行业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它不是生产直接的产品,更多是一种资源性地服务行业,要树立自身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那就需要从成本控制入手,所以必须把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其次,要改变管理会计脱离操作的观念,只有把管理会计应用到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意义上降低操作成本;最后,要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经验,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建立在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信心,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广管理会计的良好环境。比如京东的“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就是一个运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京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成果的全球的网络零售商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概念,以即时库存管理为前提,建立独特的、高效的物流网络,通过提高公司运作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以及降低各个环节的运作成本两个方面,将成本管理的概念融合进去,并采用针对性地风险防控手段,全方位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十分值得借鉴。
(二)发挥多种功能,促进行业管理会计体系化建设
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就要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业务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建立起自身行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一是在战略规划层面,作为一个以资金为支撑的行业,货物运输行业必须对自己的资金状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依据实际资金状况规划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二是在业务开展方面,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和效益考核指标,不能只是简单的“预算经费――申请经费――审批经费――结算经费”,而是要把“管理”的概念融入到货物运输的各个运用环节当中,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在财务管理上,除了最基本的会计工作,应该建立项目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投资增值的理念,思考如何让企业的财务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提出财务管理层面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计划。只有建立起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体系,并与企业业务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管理会计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中航工业集团就是紧紧围绕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通过各种措施推进改革落地,特别是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注重把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计划管理、业务实际和考核指标相结合,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管理、提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加强能力建设,确保管理会计落地实施
引入管理会计工具之后,要确保落地实施,还需要专业人士去推进,而且需要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管理会计应用人才。一是引进专业专职人士,货物运输行业的管理会计应用必须招聘专业的员工进行操作,至少保证操作人员具备最基本的会计操作、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把会计工作和货物运输行业相结合;二是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管理会计的操作是给予财务会计的一手数据,因此管理会计操作人员需要具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再应用的能力,把一般的数据转换成具有参考价值和建议性的分析报告,进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培养“会计+管理”的能力,在管理会计框架下,操作人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而是机构的一个管理层,它必须具备企业在内部管理、业务运作等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把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
四、结语
作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维持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当中的运用,不仅有利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促进企业自我发展,对于整个行业也有重要的规范、提升作用。但在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可借鉴经验比较少的情况下,更需要货物运输行业积极去探索、去总结,只有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土化管理会计应用机制,才能够真正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艳红.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以现有企业案例为例[J].会计之友,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