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主任医师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主任医师论文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1

关 键 词:现实主义 油画艺术 审美拓展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和自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和再现,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所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诚地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作为流派和运动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是从西方产生和发展而来。在西方美术史上,主要指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以及巴比松风景画家的艺术创作,历史上的卡拉瓦乔、伦勃朗、维米尔、夏尔丹、列宾、谢洛夫、怀斯以及当代英国王家弗洛依德的绘画都可归为现实主义艺术。一般来说,只要真实表现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们都可称之为现实主义艺术。中西文化各有侧重,但中西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是一致的,由此,油画才有“汇中融西”表现的可能性。

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家重视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美、发现美、认识美和表现美,同时,他们不回避丑,对现实中丑恶的现象敢于正视,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中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wwW.133229.cOM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艺术一般采用写实的方法,注重细节的真实,并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达到艺术之美。因此,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画家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对生活的认识活动。 它具有人文精神、可解读性、开放性和民族特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当前社会的新观念,要求画家的作品内涵应当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对立,对山水、花鸟的生存,以及自然生态美的维护等,都透视出当代的人文精神和风貌。可解读性是指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满足当代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要表现民生、民情、民意,要创作出能反映时代题材和社会生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大众喜爱和欢迎的作品。开放性是指吸纳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现实主义不是封闭的,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发展性的品格,从而使其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民族特性是指我国艺术特有的“意象”体系。构成艺术作品的三个要素是客体的形和神、主体的情和意、本体的形式语言,三者处于辩证统一之中,无论侧重于哪一方面,都不应忽略其他要素,要在形神兼备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

现实主义要以其独特的现实针对性,崇高的人文关怀、品格,审美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创作思想为准则,以现实的审美视角,赞美人生,并把劳动人民作为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特征总是要求审美主体站在群众关怀的高度对现实进行精神俯视,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为意识典范,以忧患、崇高、悲壮为这种意识的审美形态。现实主义艺术的审美主体必须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作为艺术创作的经典原则,现实主义不仅承认美在于审美客体,而且充分强调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提炼、升华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决定了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只有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语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统一,才是现实主义艺术语言、风格和个性形成的根本,“真、善、美”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境界。

艺术创作是画家对美的不断追求、探索、创新的过程,成功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有其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它是日积月累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不断探索、逐渐发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一般是用现实主义原则来要求写生。写生需要深入生活,认识生活的特征,捕捉一些细节和有关创作的素材,最重要的是运用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原则和典型化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真实性就是要求创作素材反映现实特征,典型化则要求我们超越生活的现象,去捕捉代表生活理想的因素,把理想化的东西从生活中提炼、发掘出来。但作品内核都是由美术家按照自己的艺术特长和逻辑来构造的,是具有当代文化特征与品格的新现实主义,同时也要符合当代人对于图像的接受要求。

油画作为西方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移植到东方文化土壤中,它所吸收的是这一特定地域土壤的营养,应该诞生出带有鲜明东方地域色彩的油画艺术。带有地域浓重特色和这一地域长期形成的审美倾向和习惯的作品,才会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油画,才能赋予油画艺术鲜明的风格与个性。我国著名油画家罗工柳创作的《地道战》《哥萨克老人》《报告》等,以真实、质朴的手法再现了作品的主题内容情节,并将我国传统的写实艺术和欧洲的写实技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创作境界。董希文的《山歌》《拉萨河边》等创作,真实而又具体,生动而又细腻,他在油画中引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手法”,实践了他所追求的油画民族化道路的艺术风格。靳尚谊创作的《医生》《画家》和《塔吉克新娘》,既有古典油画技法的艺术语言,又有现实主义艺术的内在成分,以具体的结构代替了简单的概括,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和逼真的写实艺术手法,充分显示出画家特有的个性审美倾向,蕴含着鲜明的东方地域特色。

从这些著名画家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不同的追求导致了不同的油画表现技法,使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展现出较为多样的个性风格面貌。画家对生活的熟悉和热爱造就了绘画题材的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中国艺术是意象、意境、象征、观念及符号性质的主客观结合的艺术。作为我国的写实艺术,也是这个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关注社会人生的倾向,在当代油画创作中有其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根本方法,具有永恒性和不朽性,它不仅仅是再现客观存在的真实,还要能揭示现实中民族、时代的本质精神,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善和美的原则,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应该是既具有美好的物质状貌,又有健康真善的内在精神实质;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现实生活的典型性。艺术家应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看到的世界,再用自己的技法描绘所看到的又经过自己思考的世界,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是现实主义。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如,罗中立反映乡村农民生活的系列组画,孙为民的朴实无华、充满情趣的农村题材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陈坚和艾轩的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等,优秀画家在总的现实主义方向上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技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同时,每个画家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艺术观念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也有阶段性的侧重,因为艺术需要博广,也需要专深。

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当代既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不能将其单纯归结为一种艺术样式,一种艺术语言系统,一种艺术主张,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面向人生的精神,有着永远的价值,它采用便于大众理解的直接写实手法,作为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方法。艺术家要研究现实,还要如实地反映现实,真实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现实主义中的“现”就是强调其当下性和时代性,而“实”则是强调其真实性,不对生活加以美化和粉饰。 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造型方法来丰富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扩展了中国绘画的语言内涵,使之呈现出一种与时代息息相通的审美面貌。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范畴,面对新的历史局面,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观念与实践上有效地拓展现实主义绘画。求实、实证、人文、独立、自信和无畏精神的集合与弘扬是现实主义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最大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 《艺术发展史 》[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10)

[2]章文熙 《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

[3]吴葆伦 《油画技法与鉴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8)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人文主义 康德 人为自然立法 人为自身立法 主体性

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发生了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打破了天主教会封建神学在文化领域的一统地位,重新恢复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传统,把人从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性的解放。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称为“人的发现”。文艺复兴和随后的兴起的启蒙运动汇集成了一股统一的思潮,康德哲学就是在这股潮流中形成的,他充分发挥了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觉醒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思想,将这种主体性融入人的认识领域和道德实践领域之中。使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得到了彻底的升华。

一、人为自然立法

在认识论领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康德强调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他认为以前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所以造成僵持不下的二律背反,就是因为各自的片面性,只有重新对人类理性做一番考察,从人的本身去寻找认识的客观普遍性依据,才不至于陷入唯理派的独断论和经验派的怀疑论泥潭。康德在对人类理性进行考察时,将人的主体性置于首要地位,把传统认识论中认识应符合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确立了“对象必须与认识符合”的根本原则,实现了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的主体能动性思想是借助他的“先天综合判断”命题来发挥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的一个重大发现,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应该是先天的,即独立于经验的,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同时也应该是综合的,即这类判断应该能增加或扩充我们已有的知识,知识即不是来自感觉经验,也不是普遍必然于理性之中,而是先天的认识能力(形式)去整理后天的感性经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是杂多的感性的感性材料变为普遍性的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核心思想就是主体先验的具有一套用于综合整理来自感觉经验的能力。唯有理智运用先验范畴将来自直观的感觉材料加以规定和改造,能形成知识。知识就是主体能动作用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人创造了现象界。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在认识领域高扬了人对自然的主体性,“人为自然立法”的根据就在于人的先验的自我意识,没有认识主体及其先天的认识能力,也就没有客观的知识,认知者的理性构成了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思维的主体,就没有思维的活动,也就没有知识的对象。因此,他认为必须按照理性的计划进行科学研究,不能让自然牵着鼻子走,否则就不能形成任何客观普遍性知识,数学与物理学的成功,哲学的困境原因都在于此。康德从先验认识原理方面突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主体性,这就是人文主义的一个纵深的发展。

二、人为自身立法

康德通过“人为自然立法”在认识论领域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康德认为,人的主体性主要不只是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性,而是作为实践主体即道德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出来。在道德领域,康德提出了“认为自身立法”的命题,即道德的立法者不是上帝,也不是异己的统治力量,而是我们自己,我们之所以服从道德法则,并非为了上帝,而仅是为了我们自己,在康德以前从来没人敢把人类彰举到如此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程度。康德认为只有道德的主体才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境界,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人为自然颁布法律,从而显示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但人在为自然立法的同时又“内在于自然 ”,即人作为现象界的一部分,不得不受自然因果律的支配,因而人的主体能动性收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在实践领域,人为自身立法,即遵循意志的自律原则,人在道德上可以不受万物和自己的摆布,而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来思想和行动,达到理性自身的自由。康德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最高点就是道德实践理性的自由意志。

康德所讲的“自由意志”就是让主体自己决定自己的思想动机,自己造就自己的道德要求,每个人根据自己心中的善良意志来安排自己的道德实践。这就说明了一个中心问题――自由,自由就是理性给自己立法。人之所以为人,关键问题就是自由意志,自律就是自由的直接表现,这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批判哲学中的人的主体自由特征。在他那里,人的自由使人超越了现象界的必然性而进入本体世界,而这种自由不是任意的,而是自律,即意志为自己颁布道德律,并把它作为绝对命令加以执行。这样,自由的概念既强调人的意志的能动性和自我强制的主动性,就是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工具,因为每个人都把别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把别人当作工具,那么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平等。康德通过“人为自身立法”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深处的人文主义关怀,就是对于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渴望。

三、结语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把班主任工作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进行总结,概括出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应具备的几种意识,并对这几种意识进行了分析性的阐释。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班主任就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学校的经常性德育工作和制定的德育目标,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进行和落实的,因此,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好这个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位班主任应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一、师表意识

班主任居于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因此,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无不带有影响性和教育性。人们常说班主任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充分表明了班主任的师表作用。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美好的师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影响学生,将道德说教用自身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身教与言教相互渗透,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者形象,感到可敬。一个班主任博学多才,就自然为学生所敬佩和信服,也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优势。班主任应是长者的形象,让学生感到可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应像长者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关心、体贴和爱护。平等是爱的基础,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别不能歧视后进生,相反要给他们更多友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位班主任熟知的道理。站在讲台上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以自己人格作为手段从事教育的,我们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照射在教室里的一束灿烂阳光。班主任还应是朋友形象,让学生感到可信。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尽量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从而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配合,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二、管理和服务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如何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高低和成绩大小的主要标志。班主任怎样把一个松散的班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有一个组织、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建立班集体不仅是班级授课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可通过集体教育集体,集体教育个人。这是因为,班集体是教育的对象,它一经形成,便又成为教育的主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和领导核心,有严格的组织和很强的集体舆论,还有融洽的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这样必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积极影响和熏陶,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同化力和约束力,所以,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紧密配合班主任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民主,倾听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避免“一言堂”和“长”作风,确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班干部管理的动性和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教育班干部要有奉献精神,树立服务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

三、协调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是班主任的职责之一。班主任是连接学校各方面关系的梁和纽带,教育成果也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形成教育的力,给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健康和谐的环境,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处理好班主任学生的关系。如果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则班主任与同学的关系应该是40+1的关系,而不是40∶1关系,班主任应将自己置身在班集体之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相处,经常找学生谈心,增与学生的沟通。二是处理好班干部与学生的关系。教给班干部管理的方法,教育班干部树立为同学务的公仆意识,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主动热情地关心帮助同学。三是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教育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互相了解的基上相互理解,使班内保持一种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四是协调好本班学生与各科任课老师关系。班主任一方面要经常主动征求科任老师对班级管理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班级情况的反映,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配合;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尊重科任老师,指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对教中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应通过分析,将合理意见通过合理方式反馈给有关科任老师,并积极协助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而不应在下面随便议论,而影响师生关系。五是协调好平行班之间的师生关系六是要协调好同学校领导及主管部门、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目标是一致的,但果缺乏整体和全局观念,或不进行经常的必要的沟通联系,也容易产生分歧。只有与学校管理部门的体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四、竞争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正确的指导思想,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参与竞争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素质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安于现状,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班级作就会平平淡淡。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的动力,只有互相竞争,才能使先进者不固步自封,后进者不安理得,才能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更要重视活动的过程,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锻的过程,即使一些活动没有取得成功,也培养了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懂得应付失败,并从挫折和败中也有所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内在潜力,但在竞争这个问题上,班任应正确地引导和把握。因为过度的强化竞争,容易削弱同学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影响同学之间的人关系,因此,教育学生除了学会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合作。

五、科研和创新意识

班级教育是个丰富的、活跃的、动态的科学领域,许多教育规律尚未揭示出来。针对当前生源差实际,我们要面对新情况,探究新问题。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就是进行科研的基础。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都源于对学生的研究。我们应真学习教育理论,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发现和研究学生的需要点、闪光点和薄弱点,创造新的教育式和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避免工作的盲性、一般化和简单化。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 主体感悟 培育模式

[作者简介]王夏强(1979- ),男,江苏如皋人,南通大学校长公室综合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人文教育。(江苏 南通 22601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课题“浅论主体感悟式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模式”(课题编号:2014SJB612)、2013年江苏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课题“浅析医学人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项目编号:13SQC-073)和2010年度江苏省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医德现状研究”(项目编号:JSYRKJ2010-A2-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83-02

近期,温岭、合肥、沈阳等地接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杀医、伤医恶性案件,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医疗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 正式实施后,医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纷纷采用防御式医疗方法,加剧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缓解医患矛盾,重拾人民群众对于医生“救死扶伤”的信心成为医学界必须严肃考虑的重要问题。要消除医患之间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因素,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这对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要肩负更为重大的使命。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1.医学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一词源自拉丁文“humanists”,意即人性、教养,主要指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包含、文化知识、道德法律乃至风俗习惯等人类文化现象。人文精神则是人类发展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的文化传统,是对人类普遍性价值的肯定,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其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而医学人文精神存在于以医学科学技术为中介的医学实践过程中,是医学的灵魂,是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敬畏生命、崇尚健康、维护尊严、抚慰心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人文理念和人文实践,具体体现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医学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理念层次,即是以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和幸福为主旨,把人的发展完善和精神自由的信念深植于心;另一个是实践层次,即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2.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医学人文精神是古今中外医学的共有属性,“医乃仁术”“ 医者意父母心”,中国传统医学处处充满了对他人的同情、关爱与帮助的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生命情怀。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指出:“我将尽我所能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由此可见,无论古今中外,医学人文精神才是医学真正的灵魂,主导着医学的发展,驾驭着医学的方向,其真正价值存在于医学实践的过程中。在医学实践中发扬医学人文精神,能帮助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激发极大的生命热忱,迸发出伟大的创造力,提升主观精神境界。

3.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是指对医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训练,使其真正自发地以人类的最大利益为前提,崇尚健康、敬畏生命和维护尊严,关注人类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往往忽略了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淡化了医学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虽然具体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整体医疗满意度却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我们,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1.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医学人文精神弱化的内在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主流社会价值导向悄悄影响着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对追求真理等高尚情怀的漠视、缺少道德楷模、不懂得敬畏自然和生命等现象在校园内屡见不鲜。调查研究表明,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的大学生占34%,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好像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出现了不该有的过度迷失和彷徨。

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医学人文精神弱化的社会原因。医学人文精神在当前的医学实践中往往显得有心无力,究其原因在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理论学者、医院医生和临床患者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学者和医生难以达成共识,医院和患者各有侧重,医学人文精神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的导向作用微乎其微。现行医院管理制度以营利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医患关系简单商品化、医生业务行为的趋利性等医学实际现象,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要求相去甚远。医疗实际中形成了医学人文精神高置理论神坛、医学实践我行我素的局面。加之医学人文教育内容中“远、大、空”的理论部分较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潮影响下的医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结合不紧,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使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医学人文教育滞后是医学人文精神弱化的现实原因。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起步较晚,在普遍重视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轻视人文知识与素质的培养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组织落实千差万别,效果参差不齐。2011年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8.7%的院校没有专门承担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研究机构,7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专门教材。有研究表明,我国84 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 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达10%~20%的课时占比相差甚远,且多数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相关研究也表明,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医学人文学科建设较缓慢、课程设置欠合理、师资队伍力量欠缺、人文环境人文氛围不浓郁等。

4.忽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是医学人文精神弱化的直接原因。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因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惯性,直接把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知识灌输给医学生,却对实用性、实效性和实践性重视不够,这与人文教育所提倡的行为模式的示范与切身体验的实践有较大差距。医学人文教学过程中错误地将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培育相提并论,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课程考核手段单一,形成医学人文课程“走过场”的现象。学生为应付考试和修完学分,缺乏对人文知识感悟内化的过程,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应用只停留在感性认知的浅表层次,远不能形成医学人文价值理念,因此难以从中真正受益。

三、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施方案

1.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要以医学生为主体。在当前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医学生仅是单纯受众,造成教师上课满堂灌,而学生兴趣索然的现象。因此,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发展需求。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医学人文教育实际,把学生与社会大众关注的医学实践困扰纳入教育视野,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的层面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生自我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之情,增强医学生实践医学人文精神的自觉性。学生自主选择、分析、反思,教师只是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自身的主体意识,使其不断反思,最终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2.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要以体验感悟为主。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课堂讲授,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将客观知识和个人的人格特质相融合内化为一种具有个性特点的人文理念,体现为医学实践中的思想自悟和行动自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自觉地处理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培育的关系,不把教学目标停留和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医学生树立同情弱者、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观念。因此,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自身感悟,广泛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及学术研讨,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念,教师还可通过情景剧的表演、互动的讲座、直接的角色示范等活动,使医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人文价值理念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

3.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加强社会实践。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磨炼。鼓励医学生多与社会、病人接触,多了解病人,熟悉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才能“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没有深入了解,仅凭医学专业知识,很难真正地做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亲身体验的过程,又是反思总结的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初步理解通过实践再认识,奠定医学生把医学人文价值理念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境界,使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培育出符合当代医学需求的医学人文精神。

4.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要营造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独特的优势,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理论知识所无法替代的。校园的自然景观、学校建筑、学生宿舍布置等都具有相应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和师生活动等都渗透着学校德育内容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形成了一个感情丰富、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校园氛围会逐渐使医学生的医德态度、言谈举止和人际沟通趋同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操守。因此,应加强校园整体人文氛围营造,强调校园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布局的人文教育理念,着力体现学校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意图。

[参与文献]

[1]杜宏.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6).

[2]葛剑雄,朱永刚.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4]杨小丽,刘晓村.重塑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

[5]庞引巧,张京.医学人文视域下的医患关系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6]宫福清,戴艳军.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5).

[7]孙靖靖.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

[8]张大庆,陈琦.中国医学人文教育:历史、现状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9]苗洪霞.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7).

[10]马静松,孙福川.医学人文精神:失落探源与回归求解[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5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风格;新闻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137-02

20世纪90年代初,受港台电视传媒影响。《上海早晨》《晚新闻》《阳光直播室》等“说新闻”形式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相继开播,替代了过往“播新闻”的形式。不少播音员主持人虽然尚未完全适应这种由“播”到“说”的转变,然而播音员主持人相对轻松的表情和语言却已经成为了当时街头巷尾的议论焦点。我国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开始着力关注国内外新闻主持的风格与形式,电视文化也迎来兼容并蓄的重要时期。

一、播音员主持人风格形成的渊源

以第一代主持人赵忠祥、沈力等为代表,正襟危坐、字正腔圆,严谨的主持风格是他们的鲜明特点。这种“播新闻”的形式也影响了一代人对新闻的阅读和审美。然而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这种风格显然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相比,“说新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通俗化,较之于过往严肃的播音主持方式,主持人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在语言上亦竭力表现得轻松、幽默,语言魅力得以充分彰显。随着电视媒介功能的转变,主持人的风格也更趋于个性化。

二、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征

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较之于一般节目的风格固然有相同之处,却也存在自身独有的特征。主要有传播性、审美性、以及生动与创新等特征。作为传递新闻于大众的节目形式,这种传递的过程自然带有传播功能,无论是新闻现场抑或主持人的转述,所述事实必然是真实存在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对客观事实的传递,而主持风格的差异则是为求以更加生动的形式传播于受众,增添活力。从某种意义而言,电视节目同样是一种文化产品,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贯穿于节目,不可避免的为受众欣赏品评。因此,审美性成为了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重要特征。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美感成为了受众评判这档节目是否“好看”的重要因素。此外,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生动、创新也尤为重要,他们既要保持对鲜明事物的关注,又应保持对新鲜新闻语言的敏感,这也是时展的必然需求。

三、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表现类型

(一)新闻型主持人

新闻型主持人,其实是播音员到主持人的一个中间阶段。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借鉴杂志的编排方法,将各种类型的新闻节目串联起来,形成了杂志型新闻节目。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迅速吸引了观众眼球,也使得水均益、敬一丹等新闻主持人成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他们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成功塑造了稳健深邃、朴实诚挚、客观权威的形象。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实话实说》栏目,采用演播室现场由主持人与嘉宾、观众进行直接对话的方式,栏目播出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主持人崔永元在现场的灵活应变、幽默的调侃不时赢来观众热烈的掌声,他的平民化形象和平实质朴的语言为广大观众所认可,形成了新一代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鲜明形象。《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表现,将中国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主持方式和主持技巧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能与观众产生一定的互动,在活跃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观众产生逆反心理。主持人的思维介入思维评析,显示了求真的理性思辨美。

(二)主播型主持人

在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多元化的时代,诞生了主播这一角色。主播型主持人,对象感、交流感更强,语气亲切平和,节目效果是播音员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新闻播报式,新闻节目主持人单纯的个人感悟,均不及主播型主持人给人带来的求真理性的思辨美。主播型主持人介于播音员与主持人之间,是两者密切结合的产物。正因为广大观众的需要、期望,诞生了主播型主持人,使受众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个性化传播的优势。此类节目的代表有海霞的《现在播报》,元元的《第七日》等。

(三)采编播合一型主持人

在记者型主持人日臻成熟的今天,兢兢业业做电视、做新闻的媒体人不再满足单纯做记者的那些积累,而是要真正达到电视理念的实现,于是开始大胆的尝试采、编、播合一,独立完成一条新闻的制作,把采访的事实真实地呈现给观众,把新闻背后的价值挖缺出来,展现在观众面前,采编播合一型主持人应运而生,从根本上实现了记者向主持人的转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高丽萍曾在山西电视台当过播音员,后又当过记者、编辑,她从1986年开始尝试着走一条采、编、播合一的新路,并很快获得成功,她以现场采访见长,善于评论,提问得体,言简意赅。

在国外,许多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仅是节目主持人,而且还是编辑,甚至制片人。从一条新闻的选材、策划到后期编辑,他们都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决定着新闻的播出权,而且有权对新闻播出的先后顺序做出调整。这给了新闻主持人更大的创作空间,主持人能更好的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使受众如临其境。

四、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类型

(一)沉稳简约型

沉稳简约,指的是新闻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力求精确、简练,且有处乱不惊、沉着稳重的气质。谈及央视新闻主持,邢质斌的播音高亢正义,大气磅礴,行云流水,掷地有声,是这种风格的鲜明代表。作为资深的新闻女主播,无论是突发事件的播报,还是重大政令的,她均能从容不迫的应对。并以端庄大方的形象、字正腔圆的播音特点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在某个时期,她几乎成了央视新闻的代名词。此后,主持人所持有的端庄稳重大气的荧屏形象,一时间也成为后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形象标准,字正腔圆、吐字清晰、不参杂个人感彩等要求也成为后来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一个基准。

(二)纪实故事型

纪实故事风格一般见于纪实新闻和故事讲述的新闻节目中,它以通俗、质朴的语言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主持人的气息较浅,吐字、发声接近日常口语状态,把稿件的长句变为短句说出来,使用惯用词和听觉易分辨的词,使受众易于接受。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充分体现了电视传播的人文关怀意识。这一特点在新闻纪录片以及民生类新闻表现比较突出。

(三)幽默诙谐型

较之于其他风格类型,幽默诙谐类主持人极易受到欢迎。这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鞭辟入里,现场调控驾轻就熟、灵活应变,这往往与主持人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和生活阅历密不可分,丰富的经历使得这类主持人的观察更为敏锐独到,语言更加睿智颖慧、幽默凝练,驾驭节目张弛有度。如齐鲁台《拉呱》栏目中的主持人小么哥,以山东方言为主要语言,用生动活泼、真实自然的形式向受众讲述一个个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故事,他的幽默诙谐为受众所津津乐道。

(四)犀利哲理型

这类主持人多为学者型,以谈吐的深刻和逻辑的严谨著称。这类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富有新闻敏感,能随时嗅出真正的新闻、识别新闻、扑捉新闻,还要具备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目光犀利,见地深刻,同时还要熟练掌握采写技能和出众的口才。白岩松可以说是这类主持人的代表,有人称之为中国的 “迈克・华莱士”,他非凡的口才和极具深度广度的思想让他在任何领域都可以驾轻就熟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评论有理有据,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实际上我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特别是评论类的新闻主持人也有这样的趋势――从媒体从业经验丰富的记者中挑选新闻节目主持人。当然这不是否定播音主持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他们在有声音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加强新闻的实践和积累,融记者的优势于一体,也能成为非常优秀的新闻主持人。

播音员主持人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关系到播音员主持人的自身条件,又关系到播音员主持人所处的外界环境,由于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感情、生活阅历、审美情趣及知识层次的不同,在理解和表达上也必然各不相同,再加上时代的需要,民族的习惯及生活的特点,必然会对播音员主持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独具个性的主持风格。播音员主持人要准确把握节目的定位,了解节目的宗旨、内容范围,形式风格特点等,尤其要注意到自己主持的节目与同类节目的区别,其次,还要清楚节目的服务对象,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全面地了解自我、剖析自我,知道自己相对于主持的节目有何优势和不足,再结合之前的认识,强化自己适合于节目的优势,才能使自己的主持风格与节目更好地融为一体。

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风格的形成和差异是时代的产物,这诚然给了播音员主持人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创作空间,相应也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在整个节目生产链中,播音员主持人处在最后的关键一环,同时又是传递给受众的最前沿,“把关人”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责任则更加重大,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担负着辨别事实准确、把握政策分寸、舆论导向、坚守文化品位的重任。因此,应该在研究主持风格时不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品位格调,这也是观众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1(9).

[2] 黄雯.“播”新闻与“说”新闻[J].青春岁月,2011(10).

[3] 周浩.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7).

[4] 李莉.中美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差异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3(2).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6

一、栏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

目前,电视节目的受众素质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达到很好的效果,主持人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将自己的语言组织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主持人和受众传递信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就是语言,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语句是否准确,是否让受众喜爱和接受,这对于直播节目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节目主持人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语言。

主持人的普通话必须要达到一级甲等水平,这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同时也是主持工作的基本原则。主持人使用简单、易懂的普通话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果语言内容较为复杂,语音语调比较特殊,这对于电视直播节目来说,是很难让受众接受的。电视直播节目是针对所有人民所开放的,而受众的文化层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想使节目得到大众的喜爱,就必须严格的规范主持人的使用语言。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语言对大众会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并且语言的规范化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语言结构和素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多,而群众对于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主持人语言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主持人必须规范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电视直播栏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运用

(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言当中

艺术的生命便是情感,而对于主持人来说情感是他们的灵魂,只有富有情感的语言才会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喜爱。主持人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在语言当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要对节目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节目的主题要做好充分的研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融入到节目当中,才能让受众与节目产生共鸣。除此之外,主持人要对自己的主持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根据节目内容以及不同段落安排自己的语速和语气,只有这样才能与受众做到更好的交流。主持人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播技巧,营造出节目的独特风格。近几年,情感类的节目非常受欢迎,对于这种比较多元化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用真实感情与嘉宾进行沟通和交流,要站在嘉宾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讲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才会使节目更加精彩。

(二)树立独特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能够体现出主持人的独特个性。主持人在节目创作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一个节目要想真正得到群众的喜爱,不能只靠绚丽的舞台去吸引观众,那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一个直播节目来说,其核心便是主持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及舞台的指挥者都是主持人,只有主持人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节目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一名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会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创新思维、独特见解以及理性构思等。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要将自己全部心思投入到节目当中,用心去感受生活,让受众感受到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使节目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和关注。

(三)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名优秀的直播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对节目的进程进行全面掌控,要注重与群众的互动,使观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节目当中,从而对群众以及嘉宾起到引导的作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嘉宾以及群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是一些直播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地位,不可以给嘉宾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保持自己与嘉宾的平等。一般情况下,部分观众更愿意听嘉宾的故事,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控制好节目的节奏,要对节目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灵活的掌握每个环节,同时要与嘉宾做好充分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更吸引受众。

结束语:

主持人驾驭直播节目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言艺术。主持人的语言素养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以及效果。因此,电视直播主持人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及语言能力,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陈立强,马君姝.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群集”现象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