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研究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研究论文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18.6岁,病程1~38年。上述患者经一般的脑电图检查无确诊病理类型,不便于临床治疗,故采用视频脑电检测。

1.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Bio-logical公司生产的32导联全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测系统;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1],安放参考导联与双极导联相结合进行描记,电极安放在额-前额,前额-中央,中央-顶、顶枕及耳垂等处[2]。通

过摄像头将患者录像信号与脑电波同步记录下来,用电脑硬盘储存数据,供医师对照分析,做出诊断。

2护理方法

2.1检查前

2.1.1心理护理

由于大部分患者病程长,复发率高,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或缓解,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发作时意外发生率高,精神痛苦并产生心理障碍,对诊断及治疗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介绍视频脑电的现状及发展,告知检查无痛苦及创伤,介绍检查经过,介绍进行该检查的必要性和优点,请检查完毕的患者现身说教,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家属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2.1.2病人准备

所有患者均需预约检查,检查前三日停服对脑电图有影响的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至停服镇静催眠药物及抗精神药物。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发作的性质、时间、规律及是否有诱因,如发作时间在白天,预约日间检查;发作在晚间,则预约在晚上检查;如果发作有诱因,检查前尽量给予诱发因素。检查前一日将头发洗干净,不用护发素,不能涂抹发胶、摩丝等定型剂,避免油脂等影响电极导电性,必要时剃发或涂拭电糊来减少头皮电阻值[2]。入室检查前要询问病人是否正常进食,以防发生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嘱病人脱去化纤衣物,但要防止受凉,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需要做睡眠剥夺诱发试验的患者,嘱咐检查日前夜禁睡5~10小时。对小儿和精神病人等不能合作者,可在检查前给予适量的快速催眠或镇静剂,常用10%水合氯醛,待病人安静或入睡后在做脑电图检查。检查前应先排空大便。电极帽松紧大小选择要适度,过松时电极容易出现伪差;过紧时容易影响血液循环,使检查者感到头晕不适,进而引起脑电波的变化。

2.1.3环境及仪器准备

打扫房间卫生,拉上窗帘,检查空调是否能正常运转。确定脑电图机工作正常,电极帽完整无缺,电极线无断裂脱落,摄像头前无物体遮挡。

2.2检查中

2.2.1病人护理

要求患者检查时尽量保持卧位、安静休息状态,应力求舒适、精神安宁、肌肉松弛、自然呼吸[2]。定期探察患者头部电极是否脱落或松动,如有及时告之医师并按原部位粘贴上电极。指导帮助病人床旁解大小便并及时给予清理,在检查床上进食时要避免食物掉落弄脏床被。检查过程别要问及患者有无头痛、恶心、抽搐发作及其他不适症状。遇到被检查者抽搐时及时告之医生,并解开病人领扣,取出活动性假牙。使用舌钳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同时取平卧头侧位,擦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遇到牙关紧闭者用纱布包着压舌板,塞入臼齿处,防止咬伤舌头。切勿过度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位。同时可掐人中、合谷穴促患者苏醒。注意保护头部电极线,避免患者扯断或拉脱电极线。遇到连续发作时应告之医生予以镇静止痉治疗。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前给患者作过度换气动作示范,不合作的患儿可在嘴前悬吊纸条或玩具,鼓励患儿尽力吹气,诱导过度换气动作。陪人不能挡住视频摄像镜头视野,尤其是发作期,陪人应充分让发作行为被摄影记录,以便医师与脑电同步分析。

2.2.2维持稳定适宜的环境

调整室温18~22C,湿度50%,注意光线强弱[3]。温度过高,病人出汗,头皮上电极极易松动,脑电基线漂移,产生伪差;温度过低,病人寒冷肌肉收缩而致伪差增多。湿度过高,在安放电极线时粘胶不易干、粘不牢[2]。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不要在室内喧哗或频繁走动,尽量使患者进入完整的睡眠周期状态,以减少伪差。

2.3检查后

清洗被检查者头部的导电膏和耳垂的橡皮膏,检查电极线是否断裂或者损坏、丢失,遇到此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清理床被,开窗通气,保持检查室内整洁舒适。门诊患者通知其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及地点,留下病人电话及详细详细地址,以便定期回访。

3讨论

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是对被检查者行长达12~72小时的脑电录像监测,操作方法简便,伪差少,是鉴别癫痫发作类型及性质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癫痫综合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系统具有记录的脑电波型清晰,资料可重复回放,可精确分析临床发作和脑电之间的关系,定位准确,可提高临床癫痫的诊断水平,并为临床鉴别一些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帮组。但是,由于检查时间长,而且有些受检者具有发作表现,甚至伴有意识改变。所以,检查前、中、后整个过程的系统护理工作是保证完成此检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准确记录脑电波信号,避免和减少伪差的可靠保证。我院通过明确的整体全程护理,所有受检者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感受舒适安逸,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完整顺利的检查协助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减少癫痫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的误诊、漏诊率。

论文关键词视频脑电检测;癫痫;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癫痫与发作性疾病患者在行视频脑电监测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对150例患者检查前、中、后进行的全程护理。结果:在全面科学护理下,患者能良好的配合和完成视频脑电检测检查。结论:人性化全程整体科学护理是顺利准确完成视频脑电检测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JOHN.R.HUGHES,主编.临床实用脑电图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谭郁珍,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10.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2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后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知常而达变”,精心护理患儿。①详细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以区别泄泻的寒、热、虚、实,分别护理;②密切注意神态、唇色、呼吸、皮肤、四肢、苔脉及体温的变化,作好各项记录;③便前腹痛,尿布浸湿,卧位不适,饥饿惊吓等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要及时找出引起小儿啼哭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2.2加强基础护理①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服,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②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5%鞣酸软膏,以保护周围皮肤。③对伴有呕吐的患儿,要注意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及时作好口腔护理及卫生处置。腹泻患儿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2]。

2.3严格隔离措施对患儿严格进行床旁隔离,其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换下的尿布在现场直接丢入袋中,并封好拿出室外。被大便污染的非一次性尿布、被服、便盆、地面等,均应作相应的消毒处理。接触污染的尿布和衣物后要清洗双手。病儿用的奶瓶、,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洗手。护理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4做好饮食护理因泄泻患儿脾胃运化失司,又因小儿饮食不知自洁,故应注意加强饮食调护,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稀释奶液,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减轻胃肠负担。人工喂养患儿,暂停喂牛奶,可改喂脱脂奶、酸奶或米汤。吐泻严重者禁食6~8h,禁食期间要静脉补液,饮食应逐渐恢复,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5改善给药护理①小儿服药常不合作,汤药以浓煎为宜,丸膏散剂型,药量宜少,先将药用温开水化开或调在乳汁内、口服补液盐水内喂服。一般宜空腹喂药,分少量、多次喂入。注意喂药宜慢,慎防引起呛喉,药宜温暖。有恶心呕吐者,可在喂药前,在汤药内滴几滴姜汁,以缓解呕吐;②配合捏脊疗法以巩固疗效,注意手法轻柔,用力均匀,应在每日晨起或饭前进行;③若久泻不愈,可针灸三里、气海、阳陵泉等穴[3]。

2.6注重情志护理中西医都十分重视精神护理,但因小儿具有易睡,易醒,易哭,易惊,易饿,易兴奋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所以护理工作更要细致入微。①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护士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勿惊吓患儿,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对熟睡的患儿勿轻易唤醒;②对1.5~3岁的患儿,应多予以哄导、诱导、鼓励,态度要和蔼可亲,通过关心与爱护与她(他)们建立感情,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

2.7预防并发症①防口疮:进食或呕吐后,可用清热解毒草药,如金银花、甘草液洗口腔;②防臀红:保持局部干燥,如已发生臀红,局部涂以油膏或鸡内金外敷;③防肺炎:患儿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吸入性肺炎。

3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破坏肠绒毛导致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双糖酶及其钠/钾ATP酶缺乏,造成肠道内水、电解质转运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的腹泻。通过对小儿泄泻的临床护理,我们体会到:首先只有了解到小儿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才能对患儿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护士在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修订辨证施护计划,使护理密切配合治疗,促使患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参考文献】

[1]余孝良.儿科诊疗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护理;并发症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我院1997年至2005年全肺切除共18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龄56岁~74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肺癌患者,男15例,24岁~71岁,平均年龄51岁,吸烟者14例,其中12例为中心性肺癌患者,3例外伤后主支气管断裂,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气管胸膜瘘,于术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经随访1a都能达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护理

2.1心理护理在创伤早期患者往往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并受剧烈疼痛的折磨,经常回忆受伤时恐怖情景,心有余悸,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语言,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1]。也有的老年人担心预后不佳,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利用相关知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职称重点了解该患者的特点及预后情况,主动热情地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2]。

2.2术前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戒烟酒,进行呼吸锻炼,练习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防止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术前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注意口腔卫生,如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及时治疗。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经常复查血气,并对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道有分泌物要及时处理,以便达到有效给氧,并进行给氧护理,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经常测定,以利输血、补液速度及量,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9kPa~1.18kPa(6cmH2O~12cmH2O),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每日补液量不超过1500ml,补液滴速以(20~30)滴/min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减轻心脏负荷,预防急性肺水肿。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4

[关键词]唇裂;整体护理;观察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1]。在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们对46例幼儿唇裂患者行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Ⅰ度6例,唇红部裂开;Ⅱ度28例,上唇部分裂开,但未及鼻底;Ⅲ度12例,上唇、鼻底完全裂开;Ⅱ度、Ⅲ度患者同时伴发牙槽裂12例,腭裂14例。麻醉方式:基础麻醉+局部麻醉;手术方式:Tennison法11例,Millard法35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唇裂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多较自卑,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与患儿亲密接触、抚摸、拥抱、引逗患儿,给予其情感满足,消除陌生及恐惧感,为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唇裂患儿心理、社会行为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及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的打击很大,患儿家长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与家长交流、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伴发腭裂的患儿的语音功能稍差外,其智能指标大多正常,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以正常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2术前护理

2.2.1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等,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常规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应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术前健康教育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属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其最佳手术时机为单侧3个月~6个月,双侧唇裂6个月~12个月。唇裂患儿喂养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窒息或梗死,母亲应有耐心。患儿吃奶时宜取半坐位,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会吞入大量空气,应常拍其背部助其打嗝,吃完奶后再喂少量水冲洗口腔。术前2d~3d指导家属停止母乳喂养,停止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改用小匙或滴管喂奶,以便为术后喂养作准备,因术后初期吸吮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2.2.3监测体温,注意保暖

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术前使体温不低于36℃,否则影响患儿血液pH值,不利手术;体温不升时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放入保暖箱或空调房内。

2.2.4术前准备

术前2d开始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鼻;术前1d或当日给适量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可喂食10%葡萄糖注射液30ml~50ml,以免因术后患儿饥饿哭闹引起伤口出血、裂开等。

2.3术后护理

2.3.1回病房前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垫起双肩约15°,使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备吸痰器,随时吸出口、鼻腔内血性渗出物和痰液,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口唇颜色,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

2.3.2回病房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立即用夹板固定双肘,关节制动,以免输液针头脱落及用手搔抓伤口,待其完全清醒后可喂少量糖水,以免饥饿引起哭闹致创口张力增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减轻疼痛。嘱家长不要刺激患儿,避免其大声哭闹或嬉笑;看护好患儿,防止跌跤、坠床碰撞创口,引起伤口出血、裂开。

2.3.3伤口处理

患儿术后回病房未清醒前,可给予局部冷敷,减轻局部疼痛、出血、肿胀。有血痂伤口先用3%双氧水清洗血痂,然后用75%酒精清洗消毒,无血痂伤口可直接用75%酒精消毒,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消毒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了减少上唇张力,有的患儿需戴唇弓减张固定,唇弓一般在拆线1周后去除,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及皮肤压伤,如有应予以调整。为减少患儿啼哭,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伤口裂开或产生明显瘢痕。为使鼻翼塌陷畸形和Ⅱ度以上唇裂患儿术后鼻孔保持良好的形态,可用大小合适的橡皮管支撑患侧鼻孔,凡士林纱条及橡皮管应于术后24h取出,以免导致伤口感染。术后5d~7d分次拆除缝线,红唇内侧及黏膜的缝线不必勉强拆除,可令其自行脱落。拆线后因伤口系初期愈合,尚不牢固,家长要看护好患儿,避免摔倒碰撞使手术伤口裂开。

2.4饮食护理

完全清醒后,协助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勿过烫,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切口或加重疼痛。合并腭裂患儿,口腔与鼻腔相通,口腔清洁差,每次进食后喂患儿几口水,起到漱口作用。

2.5出院健康教育

患儿术后1月内勿吸吮,仍采用汤匙喂食。嘱要让其伤口痂皮自然脱落,切忌搔抓,术后3个月复诊。合并腭裂患儿,指导家长待患儿1.5岁~2岁时手术较为合适,因年龄小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年龄过大影响矫形效果,妨碍语音功能恢复等。患儿年龄增大后,唇、鼻部往往又会出现新的畸形,需二期手术治疗,鼻部畸形在14岁后基本稳定,此时手术治疗矫正,可获得最佳效果[2]。

2.6定期电话随访

了解创口愈合情况,唇部的功能状态以及患儿心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讨论

现代医学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护理模式也从单纯的重视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发展为全面重视病人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整体护理。护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通过护理程序,不但使病人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病人还能够掌握促进健康的方法。

幼儿唇裂修复术,手术前后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生长代谢旺盛,早期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地恢复上唇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并可使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伴有牙槽突或腭裂患儿,唇裂整复后在正常位置有肌肉活动,可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及腭部裂隙逐渐靠拢,为后期整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幼儿期进行唇裂修复,可减少喂养困难,并减少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心理刺激。唇裂患者(包括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面临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在护理上应重视患者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患者成为一个生理及心智健康的人。由于唇裂畸形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唇裂的护理也要重视护理的连续性、程序性和综合性,强调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全方位,不间断而又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护理方法,以不同治疗阶段的医院内护理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综合院外咨询和健康教育使患儿获得全面的治疗与康复。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文化要素;文化护理

HowtoConductCulturalNursing

Abstract:Alongwiththedeepeningdevelopmentofthewholesidednursing,satisfyingthepatients''''culturalrequestandconductingculturalnursinghasbecomeanimportantmissionofclinicalnursing.Withconsiderationtothecharacteristicsofculture,someproceduresareputforwardinthispaper:Completelyevaluatethepatients''''culturalbackground,includingtheirrace,sex,occupation,religion,economicsocialstatusetc;Makedefinitetherelationbetweenculturalfactorsandhealthproblems.Basedontherelation,culturalfactorsareclassifiedintothreetypes:harmfulfactors,beneficialfactorsandirreleventfactors;adoptthecorrespondingnursingmeasures,thatis,interferingtheharmfulfactors,promotingthebeneficialfactors,letalonetheirrelevantfactors;Reevaluatethepatients''''conditionstojudgethenursingeffectandmakenextnursingplan.

Keywords:Culture;Culutralfactor;Culturalnursing

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生活中形成、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的总和,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行为准则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其中价值观、信念与信仰、习俗等是文化核心要素,与健康密切相关[1]。文化护理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依据护理的定义可将文化护理看作是针对引起个体生理心理不适的文化要素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以减轻或消除不适的全过程。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将成为临床护理的主要目标,但目前我国护理学教育中缺少人文知识内容[2],临床护士知识结构欠合理,人文知识缺乏,再则,医护、护患比例的失调,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等因素,难以对患者开展个体化文化护理。虽然医院在患者入院病历中有包括患者种族、职业、学历等文化评估内容的记录,但护士并未将这些资料用于患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而仅限于按照程序对患者进行的入院宣教、药物和疾病知识宣教等单方面、表浅的文化传递上,不懂得如何对患者进行文化护理。根据文化现象的民族性、继承性、积累性、获得性、共享性、复合性等特点将文化分为两种类型: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文化的物质外壳,“软文化”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在文化冲突中,文化的深层结构不易改变,最难改变的是深层结构中的“心理积淀”部分[3],如:许多移居海外的华人虽然早已习惯了西餐、西装等西方生活饮食文化,但在培养子女方面仍习惯于中国的传统方式,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将子女供养到大学毕业直至就业,而西方社会的孩子年满18周岁后家长就要求其自立,家庭一般不再提供生活资料,上大学要靠自己勤工俭学来筹措学费。这是因文化现象的深层结构差异造成的。基于以上特点,对患者进行文化护理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全面评估包括种族、性别、职业、宗教、经济、社会地位等内容的患者文化背景

一般资料可通过询问患者获得,而对于价值观、信念、信仰以及习俗情况,应通过观察和患者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获取:通常情况下什么对你最重要?遇到困难时你是如何看待的?一般从何处寻求力量和帮助?你参加什么组织吗?对你来说,健康与不健康各指什么?通常你在什么情况下才认为自己有病并就医?你认为导致你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健康问题对你的身心造成了哪些影响?你认为你该接受何种治疗?这种病你最怕什么?你平常进食哪些食物?主食为哪些?喜欢的食物又有哪些?有何食物禁忌?你认为哪些食物对健康有益?哪些食物对健康有害[4]?

2要明确文化要素与健康问题的关系

根据二者的关系将文化要素分为:对健康有害的、对健康有益的和与健康无关的三类。如:一般认为探视不仅可以表达亲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可以满足患者被尊重、被爱护的心理需要,但有研究显示,不适宜的探视术后患者会影响患者的休息与健康[5],适时探视对患者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不适宜的探视则对健康有害。再如:有些信仰佛教、鬼神学的患者,当患病后不寻求医疗救助而求神拜佛时,其信仰成了对健康有害的文化要素;如果他虽相信鬼神,但在患病后仍能寻求医疗帮助,则信仰与健康无关;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他运用宗教的力量使情绪稳定、心境平和,有利于疾病恢复,其信仰便成为有益于健康的文化要素。由此可见,相同的文化要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注意不要将文化要素贴上固定的标签,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以上分类采取干预有害因素、提倡有益因素、放任无关因素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3.1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应根据各影响因素与健康关系的密切程度将其排序,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学说,首先干预可能危及生命的或影响疾病治疗护理的因素如痴迷的高血压患者不按时服用降压药,有引发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的危险,甚至在生命垂危时仍拒绝医疗帮助,此时其信仰为首位有害因素,应立即干预,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而有的患者虽然认为身体的不适是由鬼神附身引起的,但并不拒决医疗救助,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情况下,不必立即纠正患者的看法,可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通过普及科学知识,逐步使患者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对于有利于健康的文化要素护士应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使其得到保持和发扬。对于一些对健康影响不大或无影响的文化要素,如患者的饮食习惯,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可不加干预。

3.2在采取护理措施时,要理解文化深层结构的不易改变性,采取渗透性干预措施,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引发患者的文化休克如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其高血压知识成正相关,且高血压知识和患者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6]。那么临床上护理文盲的高血压患者就不能简单地告诉患者要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而应先介绍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介绍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这样才可有效改变患者的认知结构,使其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3.3适时与患者沟通采取护理措施前,原则上应先与患者沟通,取得其理解后再进行,同时在措施实施过程中也应与患者随时沟通,了解其感受,避免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引发医患关系恶化及患者文化休克的发生。

3.4重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在疾病恢复中,受过健康指导的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中起重要作用[7]。例如在降低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的护理方法研究中,2例干预效果不佳的肥胖儿童均是由于祖父母的溺爱影响了干预方案的实施[8]。另外,有些生活习惯是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我国部分地区居民因喜食腌制食品而易患食管癌及直肠癌,由于患者与家属长期共同生活,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如果只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一则不利于出院后的长期坚持,二来使家属继续充当该病的高危人群,不利于全民保健。

4每个阶段护理任务完成后都应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以评价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找出新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步护理计划做准备,评估方法同第一步通过以上步骤,使患者获得完整、连续、个性化的文化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护士操作及护理管理人员检查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565.

[2]梁立,李冬瑛.对大专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6848.

[3]梁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3169.

[4]徐文花,王瑛.术后患者探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40141.

[5]郜玉珍,程金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74775.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6

1特需病房的特点

1.1收住对象

特需病房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病房,是医院为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病人对医疗护理较高要求而专设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有外资、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也不乏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对于国内一般社会阶层来说,在总体上,所收住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

1.2环境要求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如:宽敞、独立成套、清洁整齐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娱乐,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

1.3技术要求

1.3.1全科性综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种的多样性,包括血液、肾脏、消化、心血管内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医疗护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综合性。

1.3.2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设只有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并不断进取,努力创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

1.4病房应具有较强的人文氛围病房管理中既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有关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应更多地为病人着想,适应他们的需要,为病人的治疗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和文化氛围,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动、病人伙食、来访接待、家属陪伴、代办事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特殊病房护理特色

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特需病房更应努力满足病人对医疗护理高质量,广泛多样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在创造护理服务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护理

全科就是护理服务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规的、共性的基本内容外、还应有各专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要严格认真贯彻医嘱,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使病人对病房的全科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且各专科无固定医生在病房内,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着无疑给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但也最能体现护理质量。有一位香港百岁老人,因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机体因严重失血而致肾功能损害,脑组织缺氧,全身皮肤由于重度失血营养循环障碍而致褥疮等,对这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高龄病人,全科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抢救,经70天治疗护理,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2.2全程护理

全程就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我们的护理服务让病人得到身心两方面优质护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每位护士对所负责病人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不放过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使病人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到任劳任怨,冷静地对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善于观察进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关工作,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如从病人入院时的接机服务甚至是外籍病员不治而亡的尸体托运回国等系列服务就是全程护理的一个缩影。

2.3全方位护理

全方位护理是既要为患者,也要为其家属;既要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疗过程中;既有涉及院内,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项联系服务,都要努力尽可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指导,及时解除后顾之忧,满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担任着不同社会角色,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应注重病人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以现代先进护理观和技术为指导,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如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导医、导购、导游、做礼拜、参观寺庙等信息。

2.4护理服务艺术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对象的特殊性,面临这样一些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群体及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怎样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过多年护理服务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不、情、忍、乐、全、换”六字服务艺术。“不”即不断提高对病人及家属说一个不字,想方设法解决所提出的困难和疑问。“情”即真情相对,情义无价,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忍”即对过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让在先。“乐”即千方百计让病人得到满意、快乐。“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换”以心换心、换位思考,以适应不同层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几年来,由于护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满意率100%,病人周转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与历年同期比较:1998年较1997年增加30%,1999年较1998年增加70%,1999年较1997年增加了120%,连年来,特需病房多次获得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卫生系统“共青团号”、市“十佳特色班组”等光荣称号。

3体会

3.1特需病房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扩大医院知名度,充分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提高办院效益,并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空间,具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