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1

一、安全生产费用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般施工的企业都是具有危险性质的,为了保证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国家有关部门就明确规定,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施工的成本,从中提取一些费用作为安全生产费用。但是由于这项规定,企业在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时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会计核算方面,一般施工企业都是采用三级或者四级核算的方式,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再到下面的二级三级分公司这样的核算方式,总部往往不能及时的掌握资金的整体动态,在安全生产费用上面,更加无法掌握它的动态。

施工企业在对安全生产费用处理的时候,需要企业能够符合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按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对于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企业需要接受国家的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部门的监督。

在企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时候,遵循“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国家对待一些高危企业的施工,比如建筑施工、矿山开采、以及危险品的生产等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在这些的具有危险性质的行业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危险事故,危及人的生命。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做好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企业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对企业将会造成长远的、不利的影响。

二、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的改革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施工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需要先把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扣除,并且必须用在指定的范围内,不能够挤占,甚至挪用。按照财务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对于当年结算时剩余的资金应该供第二年使用,如果安全生产费用不足,必须按照正规的手续对超出的资金列支。总部集团也可以通过内部政策会议,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统筹化的管理和使用。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财务管理,应该摒弃传统的三级或者四级核算的方式,应该转换由总部集团和其下分公司两级会计核算。让分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计提,并按照总部规定的时间内汇到总部集团用于安全生产费用的账户之中,总部集团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考核按照返还比率返回给下层公司。通过使用这种方法,让总部集团内部容易审计,也有利于总部集团的领导对下层公司进行监督核查。施工企业要履行安全生产的职责,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体系,提高施工企业抗安全事故的免疫力,杜绝安全生产事件的发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做好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精确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有利于施工企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在安全生产费用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核算制度。明确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的范围,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这样既能保证企业在施工过程当中安全费用的管理。实时掌握安全生产费用在项目当中的使用情况,并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合理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升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的管理能力,同时又可以节约企业的资金。

做好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工作,能够直接反映出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上安全生产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也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考察一个企业和企业项目是否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会计部门能够系统的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做到位,以及对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资金去向也能够全面的了解。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财务的负担,降低了安全风险。施工企业的主管部门在对施工项目现场考察时也可以针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以及落实安全生产的工作是否做到位,避免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被下层公司挤占或者挪用,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能够真正的投入到项目工程当中。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2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符合条件的企业多能取得匹配的科技项目经费。但随着国家对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在实际研发工作中此类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科技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靠创新,这对科技型企业尤为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因此针对不同企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国家通过项目贷款贴息、奖励、拨付配套资金、税收优惠等各种方式进行扶持,其中以拨付配套经费方式较为为普遍。科技经费的投入提高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明显增强,在生产领域科技开发的积极性也增强,从而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然而企业在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企业科技经费财务管理现状

从目前科技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情况看,大部分单位财务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严格,使用开支比较合理,有独立的科技经费收支台账,对科技经费的拨入款项均能做到单独立账,明细分类清晰合理,经费使用审批手续齐全,财务的相关合同协议等资料完整。但也有不少问题出现,主要表现为:

1.重项目立项,轻项目管理

项目申报企业对立项时的工作非常重视,集中本企业力量,甚至寻求外部机构援助,力争获得国家扶持和享受优惠政策。但由于匆匆上马,导致在批复后的项目实施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工作计划变动频繁,造成项目启动迟缓,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

2.经费支出分配不够合理

有些企业在收到匹配扶持资金后,认为经费管理就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不再重视,常常出现支出超使用范畴,列支不规范不合理,甚至出现挤占挪用等问题。

(二)企业会计经费会计核算现状

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国家拨入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对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不了解、不熟悉,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例如有的企业在收到经费时列入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有的虽入账正确却没有按项目不同分别核算;有的相关支出无明细科目归集,从而无法从会计资料中获悉经费的实际使用方向和支出情况,有的甚至在项目验收结束时经费专户还分文未动。

二、企业加强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1.财务管理应加入到立项前的论证,完善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

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编制项目概算,财务人员也参与其中,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以从财务角度结合本企业财务情况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2.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科技活动具有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科研的需求也是复杂的,而且不同领域、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其经费预算需求都会不同,因此除明确管理费的提取比例外,其他预算科目不作固定数值或比例的限定,而是根据课题的性质灵活分配。

3.建立经费支出自查监督机制,提高全员管理意识及经费使用透明度

经费的支出与各个部门都密切联系,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应全员参与。既要结合政府项目管理中心的跟踪监督工作建立自查机制,贯彻合理支出、分工明确、控制进度及相关资料要完备的思想意识,又要充分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技经费财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防止挤占挪用等科技失信行为的发生。

三、规范企业科技经费会计核算的建议

根据规定,企业收到国家拨入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对于符合《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确认条件的则通过“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核算。具体会计核算方法总结如下: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的核算

(1)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购置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的核算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2)其他研发费用核算

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核算。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费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3.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而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的情形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

4.项目完成验收后结余资金的处理

(1) 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的情形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2)按规定上交部分的核算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拨款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应报省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处理所得资金按规定上交

借: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贷:银行存款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收到政府非货币性资产或货币性资产且符合《准则》中的政府补助的确认原则时,分别按以下情况核算: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

(1)购置、摊销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的核算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借:研发支出―××项目

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

(2)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核算

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核算。

借: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

未形成无形资产: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形成无形资产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资产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形成无形资产后摊销的会计处理比照固定资产折旧。

3.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的情形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营业外收入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4.项目完成验收后结余资金的处理

(1)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2)按规定上交部分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应报省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处理所得资金按规定上交

(1)处理所得资金大于资产净值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2)处理所得资金小于资产净值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

6.用于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营业外收入-××项目―××市、县配套

企业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是国家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经费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中的会计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使扶持资金与本企业配套资金统一口径和标准,可避免科技经费投入的重复统计现象,维护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既能够控制资金投向,又减少了投资风险,从而发挥科技经费的最大经济效益和政策引导效应。

参考文献:

[1]张纯.关于加强我国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中国市场.2011年第39期(总第650期).

[2]雷晴霞.浅谈企业科技经费的使用管理现状和会计核算.大众科技.2008年第12期(总第112期).

[3]廖明军.权责发生制下科技经费之会计核算.财会月刊.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目标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这里所说的非营利目的,包括宗教、慈善、科学、公共安全实验、文学、教育、促进国家或国际间业余体育竞赛和防止虐待儿童和动物等。所以,非营利组织涵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扶贫、环保、弱势群体保护等许多方面,但慈善组织占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组织,因此又被称作“第三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一起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作为营利组织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与投资的管理。然而,非营利组织的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的财务目标,以及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上述财务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一)降低动作成本,提高动作效率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的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符合科学宗旨。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

(3)防止腐败。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的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和合法性。

(二)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信度

(1)争取减免税。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2)预防危机。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可以确保组织发展的资金基础,预防和化解财政危机,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公信度。只有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增加捐赠人对组织的认同,从而获得更多的捐赠。

四、目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制度、管理等还相对滞后,具体到财务管理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非营利组织尤其是公立的非营利组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像企业那样追求营利,因而非营利组织应排斥营利精神和商业行为,也就不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较低,不像企业组织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布其财务报告,按期接受政府或社会审计的监督。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对各种筹资方式资本成本的比较分析工作做的较少,没有充分考虑、仔细权衡由于筹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合理筹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非营利组织财务人员习惯于墨守成规,将主要精力局限在日常琐碎事务之中,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难于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相应对策

专家学者要认真分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借鉴营利组织及国外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逐渐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特点的理论方法体系。非营利组织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科学制定、重点落实、贵在监督。非营利组织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做好充分、科学的预测,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努力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非营利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适应非营利组织高速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五、对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嵌入型思考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76-02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1]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从拓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2]。但是,通过调查及有关资料显示,中国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财务工作不够规范,有的小型企业甚至没有建账,或类似于收入、支出的流水账记录,给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对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极为不利。

一、非公有制经济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不全,会计人员流动频繁,会计责任意识普遍淡薄。据调查,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限于家族式管理方式,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及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虽然为了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聘请具有会计师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会计进行月末记账,至于业务的真实规范性,会计人员一般不予追究;同时,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没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缺乏适当的决策核准程序和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会计职责划分不明,部门间、岗位间缺乏相互监督机制;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不少民营企业只有纯粹的记账式会计,没有建立起计划、预算、统计、信息、审计的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管理工作极为不利。二是会计账簿设置不健全,会计科目设置及原始凭证使用不规范,不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一些小型企业费用支出白条入账现象较多,而且现金使用量较大,影响了成本及利润核算的真实性,不利于企业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潜力。三是存在账实、账表不符现象。四是违反财经制度规定,擅自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会计制度执行难。近年来,由于新的会计制度频繁出台,非公有制企业会计人员知识更新跟不上,少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不执行新制度“游戏规则”,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会计制度执行难。违反财经法纪,编制不实财务信息进行偷税、漏税。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增长,不仅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每年的企业工商年检中,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上报的会计报表很大一部分都显示亏损。然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上报年检的企业尤其是亏损企业中,很多企业财务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改变成本结转方法,调节当期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通过编制虚假合同,少计交易金额,减少营业收入,少交流转税;通过虚列成本和负债,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进而转移资金;通过承包等方式,少交或不交增值税等有关税收,损害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的利益。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组织难。财政部明文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接受培训每年累计学时高级和中级不得少于20个学时,初级不得少于24个学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非公有制企业的会计人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一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非公有制弹性较大,操作起来缺乏强制性。

4.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审计监督部门监管不力。中国审计分三部分,即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缺少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部门没有对其行使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审计监督的部门则是社会审计机构。中国有关法律规定了企业设立、工商年检等环节以及年度会计报表均需社会审计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鉴定。但是,由于社会审计的体制机制问题,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是同一主体,社会审计机构为了争取客户,以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甚至有些审计人员政策及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思想意识不够健康等,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常常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审计行为,出具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因而给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5.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约束力不强。中国《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的范围限于各级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企业以及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等。同时,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府从企业管理淡出后,对企业的财务监管随之弱化;此外,政府等有关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财务监管主体不够明确,监管力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也给企业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财务行为提供了条件。

由于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有关财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从企业角度看,不利于加强财务管理,考核成本费用支出及利润率等重要经济指标,进而不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支出,降低成本,达到资本利润率的最大化;对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资本利润率,进行扩大再生产极为不利。从财政投资管理的角度看,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不利于财政考核其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财政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影响财政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银行贷款角度看,不利于考核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并作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不利于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税收征管,影响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加强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法规建设。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财务监管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相关审计责任,进一步修改《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扩大政府审计范围,强化社会审计责任,对于社会审计机构,实行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相分离,并由各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相应的适合当地非公有制经济财务监管的有关法规、规章以及制度办法,加大监管力度,细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手段,明确监管内容,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管,帮助非公有制经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对会计咨询及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管,对违反财经制度及审计法规的机构及从业人员加大处罚力度,确保会计咨询及社会审计机构作用的发挥,以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

2.加强会计执业资格监管。由于会计专业人员的相对缺乏以及非公经济对财会人员需求的日益增加,近年来,会计咨询等记账机构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为非公经济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很大方便。为此,应加强会计执业资格检查,严格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财会人员以及会计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具备一定规模的经济组织还要有会计师人员担任会计,督促非公有制经济财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便于做好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为管理者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3.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及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或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派驻财务监管人员,帮助他们制定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以利于企业内部加强管理,进行科学决策。

4.加强企业注册、年检指标的考核管理。建议工商、税务和社会审计机构等单位在办理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会计咨询等记账机构注册登记、发放营业执照、进行年检时,把审查企业以及会计咨询机构的财会人员资格作为一项注册、年检考核指标,以督促企业选好财务人员,规范财务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以利于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于目前中国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的物质基础和现实需要,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行为规范,推动企业观念的转变。通过政府引导、法律保障、社会监督、企业自身规范等手段,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制约那些只追求经济利益、不讲社会责任的企业,严格对非公有制企业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制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引导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主导作用,并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取向上增强对讲诚信、关注社会事业的企业的激励。

6.加强政府扶持等项目的考核监督。在政府扶持及银行信贷支持等方面,凡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甚至是有偷漏税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企业,在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方面,给予一票否决,以促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严格执行财经法纪。

参考文献: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5

科研经费是医院科研人员从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获得的用工医学相关课题的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与科研经费相关的三个主体分别是课题组、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这三个主体在整个科研活动中的工作重心不同,承担着各自的职责。课题组主要负责课题的申报,并对申报成功的课题具体实施,进行课题研究;科研部门主要负责各项课题经费的审批和下达;而财务部门主要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各课题的经费使用要求,对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审核和会计记录。这样一来,医院如何合规合理的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工作重点。下面从财务角度,结合目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事前控制

在课题申报阶段,课题组要填写项目申报书,书中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支出做出详细的预算。按照常用的预算项日,科研项目支出主要分为几类:仪器设备费、实验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实验室改装费、科研协作费、管理费等。这样,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每笔支出都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中所填写的经费预算来执行。

而在实际工作中,当课题组发生某笔支出来财务部门报销,财务部门一般仅是单从财务角度审核票据的真实合法性后便予以报销,并没有审查该笔支出是否在项目申报书中做过预算,以及花销金额是否在预算内等内容。而对于课题组来说,一般也只是对支出总额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具体的各类支出项目已花费多少,还剩多少预算并不十分清楚。这样就很可能发生课题组盲日报销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课题组更有效率的使用经费,还容易使实际报销情况与预算不符,进而影响到项目的顺利结题。

2.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缺乏统一管理

课题组根据课题的需要购置资产,而医院对该类资产的管理并不到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如试剂、办公用品等资产,通常并不是由采购部门来执行,而是各课题组白行购置的,一般只要求课题组履行物资管理的入库、出库手续,医院并未进行实质的管理。而科研经费购置的电脑、数码相机、图书、设备等价值大的资产,虽然多由采购部门购置,但购买后一般由课题组白行保管使用,医院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一方面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出现医院已有类似设备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国有资产监管不严,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科研经费管理无成本和绩效考核意识

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还未实现精细化,一些间接费用,如科研工作开展所要用到的房屋计提的折旧、消耗的水电等费用都没有合理计人到科研成本中去,这样统计的科研课题的支出并不全面完整,也就无从准确评估各科研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而在现实中,有些项目投入很大,但效果甚微,造成严重浪费。此外,没有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来激励科研人员按计划完成科研项目。

二、科研经费管理改进的途径

1.建立全面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经费的使用做好事前控制

建立起科研经费的信息平台,对所有科研项目进行编号,并把各个项目的预算情况、经费下拨及经费使用情况依次进行系统录入,使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信息化、系统化。

这样,课题组在每次报销时,财务人员可以迅速在信息平台中查到该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各类支出项目是否超出预算等详细信息,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对超出预算的资金使用不予报销,做到经费使用的事前控制。同时,给科研部门和课题组增加信息平台的端口,使相关人员都能进行查看,既方便课题组成员及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也起到各部门间相互检查和监督的作用。

2.科研购置的同定资产由医院统一审批并管理

医院对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应该与医院自有资产“一视同仁”,甚至更为严格。

在资产的申请购置及采购环节,由财务部门审查该项购置是否符合预算,不符合预算的资产购置一律不能用科研经费支付,查看医院自身是否有相同或类似资产,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在资产的保管和维护环节,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为购置的同定资产建立同定资产卡片,使其有迹可循,并对该类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还要与医院白有资产一样,对科研购置的资产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3.对科研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引入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理念

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6

过去,西方人信奉一句格言:"知识就是力量"。如今,国人形成一个共识:"知识就是财富"。从"Power"(力量)到"Wealth"(财富)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价值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化。在现代社会的诸要素中,知识要素较之资金、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出于这种探索与追求,笔者从90年代中期以来,提议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形态所产生的权利,从而回应现代技术与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需求。

一、私权领域的非物质化革命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

知识产权法是近代社会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知识产品财产化与知识财产法律化带来了财产权的"非物质化革命",这是罗马法以来私法领域中的一场深刻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可以说,传统的物与物权制度,即是物质化的财产结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财富的构成中,出现了所谓抽象化、非物质化的财产类型,即表现为知识、技术、信息的无形财产。黑格尔认为,上述知识产品,"可以成为契约的对象,而与买卖中所承认的物同一视之。此类占有虽然可以像物那样进行交易并结契约,但它又是内部的精神的东西。"因此,知识产品是独立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的另类客体,对此类财产的保护,无法简单采用罗马法以来的现存权利形式。知识产权制度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获得财产的新方式"(马克思语),它以知识、技术、信息等精神产品作为其保护对象,是一个属于私法范畴但又独立存在的崭新的财产权制度。概言之,知识财产是一种新的财产,它不是以往对物进行绝对支配的财产,而是"非物质化的和受到限制的财产"。"非物质化"的结果,极大地拓宽了财产法的适用范围,在很多情况下,法律保护的对象不是有形的财富,而是无形的财富,财产遂被定义为"对价值的权利而非对物的权利"。"非绝对性"的意义在于对新财产权利的适当限制,其目的是防止权力过于垄断,以保证知识的正当传播。在现代社会里,以知识为对象,以产权为表现形式的无形财产在社会财富的构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知识产权体系的窘境与新的无形财产权范围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