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控
0前言
民用航空项目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民用航空工作人员提出更高技术的工作要求。因此相应人员,需借助现代技术,强化民用航空专业知识吸收,根据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时了解当前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处理好安全隐患,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当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人员自身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未意识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比如在日常管理中,某监管人员未及时树立正确的安全控制意识,未形成安全管理思维,因此在平时监管中,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意见,无法运用安全意识指导风险管理工作,这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质量[1]。专业指导不到位:监管人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平时管理的过程中,未第一时间发现部门工作存在的不足,无法及时给予基层人员引导意见。当基层人员遇到问题,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引导,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教育不够,造成安全事故出现。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掌握专业化的安全管理知识,没有主动学习安全管控知识的意识,片面化的以为,安全管理需要基层人员共同努力,只要大家一致努力就可避免隐患发生,自身掌握的专业内容不足。
2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风险管理措施
2.1构建安全管理机制
体现风险管控的权威性,根据民用航空工作现状,及时构建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以此实现对基层人员的有效约束和控制,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能力。科学的管控民用航空的风险问题,及时展开安全评估工作,主要对各项工作涉及到的风险、危险程度等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基层对民用航空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控建设,制定完善的风险排查机制,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能力,比如在风险问题检查环节,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风险控制,还要注意法律风险,科学评估可能发生的隐患问题。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将管控制度完善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结合起来,使其在民用航空发展中发挥出很好的安全控制作用,以联动机制调动人员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便于全面把握管理工作的要点[3]。
2.2强化风险检查
定期开展风险排查活动,以专项活动的形式扩大风险排查范围,以此提高全部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真排查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对各项成本控制、资金投入等的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以有限的资金广泛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强化成本管控,确保民用航空的健康运行。积极分析市场风险,考虑民用航空在市场上发展的潜力,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注重分析管理中的资源成本和人员因素,了解各项资源对管理工作起到的作用,以便有计划的推进安全管控工作。
2.3安全管控的案例
某民用航空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事故演习制度,通过演习形式增强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分析飞机着陆中的安全隐患,从网络了解近几年发生的飞机坠机事件,明确飞行部所处的环境和温度要求,根据安全管理现状,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同时将班组人员与基层人员组织起来,定期进行安全隐患专项检查[4]。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基层人员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日常工作监管,积极执行安全管控措施,构建安全管理、定期演习、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管理体系,让员工加强对民用航空安全知识的了解,同时利用大屏幕展示飞机坠机的事故现场,播放飞行中安全管控的过程及相应图片,注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增强安全管理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某民用航空为例,通过介绍安全管理问题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然后分析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通过将管理理论有培训教育相结合,提升安全管控效果。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需以人员安全为主,及时展开安全评估工作,以专项活动的形式扩大风险排查范围,分析管理中的资源成本和人员因素,落实主体责任,从而深化民用航空安全管控。
参考文献:
[1]杨舟,范丹红.基于D-S证据理论的民用航空情报原始资料上报工作风险评价和安全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02):628-635.
[2]刘俊杰,赵永正,张丽娟.基于知识地图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事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02):640-645.
[3]崔刚.民用航空器维修中的风险管理方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279-279.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2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铁路建设
中图分类号:U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58-03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铁路现代化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把安全风险管理这一理念引入铁路施工建设,满足了铁路现代化建设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改建铁路漯阜线增建第二线工程LFSG-2标段,起点里程为K99+400,终点里程为K195+700,标段全长106.349公里。安全风险特点:线路里程长、营业线并行地段多、线路站场改造多、桥梁特殊结构物多、平改立多。通过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有效实施风险控制降低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积极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施工运输两不误。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制度;组织对项目工程进行安全风险的危险源辨识、评估,划分风险等级;组织编制、审查、验算安全风险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应急措施方案;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知识的教育培训;建立动态安全风险管理台账,信息管理和现场检查、监控及督导考核等工作。项目部下属的各部门或单位同时设立组织,明确职责,从而建立起健全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 准确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
项目在开工前先做好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估、划分风险等级等基础性工作。
2.1 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辨识,邀请工程经验丰富及理论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一起参与,其中采用专家对风险辨识的信息特别重要。首先利用风险调研表或检查表建立初步危险源清单,对现场进行风险勘查,系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清单中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危险。其次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危险进行整理,并筛选与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风险,删除其中与活动无关或影响极小的风险因素及事故,并进一步进行识别分析,确定是否有遗漏或新发现的危险点。在危险识别和筛选的基础上,以表单形式给出详细的危险点,列出已辨识的危险因素清单。最后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对危险进行等级评定、风险排序与风险决策。我部就识别出危险因素261条,如表1所示。
2.2 划分风险等级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工程建设控制难度和风险划分的具体要求(一般各建设管理部门也有自己具体的划分标准和要求),将各项工程安全风险划分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等级评价为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的工点统称高风险工点。划分后的各风险工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并公布,以便全面掌握,如表2所示。
3 实施安全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3.1 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对列为风险工点的施工工点,在施工前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先由项目内部审查,再报相关上级部门审批后实施。一般专项方案的编制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和相关图纸七个方面。其中安全保证措施包括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检测监控等内容。有涉及结构安全的临时结构时,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验算确认,一起附在安全专项方案内,作为审查的依据。
3.2 专家论证
对列为高度和极高度风险等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邀请专家组对方案的完整可行性和科学合理性、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论证审查。评审后按专家意见修改并完善方案。如钢桁梁的拼装、拖拉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就经过专家三次审查,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的方案组织施工,为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确保了施工安全顺利的完成。
3.3 人员的管理
组建架子队,便于人员管理。现场施工基层作业队按架子队的模式组建,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为主要组成人员。主要作业人员为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他们具有相应的作业技能,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再持证上岗。主要管理人员由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的正式职工担任。该管理模式有利于现场的施工管理,也保证了安全措施的落实。
3.4 做好安全风险培训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全面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升施工作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关键。架子队的安全风险教育培训从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论证通过后的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印制关键工序要点控制卡片,发放至架子队的作业班组,并进行讲解学习,有利于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细化实施;二是将有关风险控制措施、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向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说明,并跟班作业落实;三是对参与风险工点施工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风险防范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四是教育作业人员,按照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作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这样确保施工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免遭或减轻安全风险带来的危害;五是通过安全座谈、板报、事故案例、安全知识竞赛、考试等方式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5 危险源公示和包保跟班盯控
危险源的公布和公开,有利于施工作业人员对现场危险加强戒备和预防。在高风险工点明显处设置危险源安全公示牌,公布存在的危险源、可能产生的事故、明确控制措施和预案、指定责任人等。责任人一是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跟班作业,二是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责任人包括现场指挥和包保人员,时刻关注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同时在现场设置检查指导本,记录各级包保人员检查风险工点时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整改复查情况,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立即整改;发现有危及行车或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及时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应急抢险。危险源的销号必须在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才能实施。通过跟班包保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6 落实责任、加强考核
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明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责任到人。同时,还加强检查考核,尤其是表彰奖励先进,惩罚处理后进。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全员安全意识。
在安全考核实施上,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考核管理办法,作为每月考核的依据;二是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员工执行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觉性;三是奖惩严明,在实际考核时不偏不倚、公开公正,确保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多树立先进个人和安全标兵,发挥“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的激励作用,形成人人争做安全标兵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
3.7 应急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大举措。如消防、防洪、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等基本应急预案,还有爆炸、食物中毒、营业线事故等重大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危险源的具体条件,针对各风险工点的危险源和危险目标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的制定对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应急救援提供了保障。
4 结语
目前漯阜增建二线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通过推广安全风险管理,对现场施工采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控制及事故应急救援等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现场施工基本安全平稳可控,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效果良好,为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漯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办法[S].2012.
[2] 刘铁民.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事故、发生危险,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 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风险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工业生产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
一、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来源
1、高处作业
现代建筑其高度越来越高,深基础的使用也较多,施工难度大,强度高,施工作业人员长年累月在相对的高处露天作业,会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各种事故,因此对高处作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完好的身体素质和娴熟的高处技能并持有作业上岗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而目前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这一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建筑伤亡统计数据来看,高处坠落事故也是中居首位。
2、地理条件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负荷增大,深度越来越深,深基础,人工成孔桩使用也较为普遍,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周边土层由于受到地面各种设施的干扰,地表水的侵蚀以及自然气候、环境等影响使原状土受到扰动,稳定性遭到破坏等这一切使基础施工工程中有诱发坍塌事故。
3、环境条件
建筑施工是在露天作业,同时又是不断流动的,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现场条件的影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带来人员中暑等现象。
4、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规模、类型的不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品种、型号而不同,机械设备品种繁多,而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场地施工条件和专业技术的限制,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机械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
5、成品材料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较多,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体型笨重几何尺寸各异的材料在运输、吊装、堆放上都有特殊的困难,因而控制不好会出现失稳、坠落、翻滚、撞击的危险。
6、人员因素
建筑工程是一种多专业、多工种的群体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施工固有的风险性和环境的多变性,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现场安全意识有较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对专业施工熟练程度、身体的好坏、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建筑生产的安全性。
二、防范与控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风险的有效对策
1、抓好安全教育思想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
应使各施工单位最高管理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领导和工程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能否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人,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凡是背离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都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2、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能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工人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 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第三,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优化施工技术
首先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 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 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其次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同时要加强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控制某些技术参数,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从而避免事故。
4、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员,都要自觉地培育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一是把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是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加强内部培训,解决安全责任人员对规范、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要进行案例分析,从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训,在有针对性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安排时间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
5、实行工程安全保险措施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率高,危害特别严重的客观情况,施工企业在做好防范与应急措施的基础上, 还通过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安全风险。通过投保,工程项目可以说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6、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
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每月要填写伤亡事故报表,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并认真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调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安全工作的违章情况、评估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
7、提高先进科研成果运用能力
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含量,用于减少和弥补人为的错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调整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状况, 避免员工在情绪低落时出现失常行为,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程程.论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和班组管理[J]. 门窗. 2012(11)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4
【关键词】国际化;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RWE集团是德国第二大能源及公用事业企业,也是德国大型综合能源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该集团成立于1898年,总部位于德国埃森(Essen),集团业务范围涉及发电、输配电、电力贸易、煤炭、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等多个领域,主要业务分布在德国、英国及中东欧,其交易机构遍布全球多个地区,包括伦敦、新加波、日内瓦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也是RWE业务关注的重点,已在中国开展二氧化碳减排项目的开发与购买等业务。通过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投入,不断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
二、国际化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企业国际化管理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成功推进的关键要素。RWE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坚持围绕核心业务,适度拓展国际化业务范围和领域,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1)适应环境变化,调整发展战略,防范发展风险。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基础。作为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世界经济环境、能源发展环境与企业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对RWE国际化经营的影响越发显著。为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把握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有利机遇,RWE集团通过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更加可持续、更加国际化和更加稳健”的三维发展战略,以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防范集团国际化发展风险。更加可持续:集团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将从2011年的8%增加到2020年的20%;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11年的0.79吨/MWh下降到2020年的0.62吨/MWh;提高发电厂的效率,促进用户节能。更加国际化:确保在德国、英国和荷兰等核心市场获得稳定收益,在中东欧和东南欧市场实现有机增长。更加稳健:保持目前在能源领域的完整价值链,将一体化业务模式作为稳定收益的基础;保持在管制业务(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和非管制业务(发电业务)间的平衡;将创造价值作为投资增长的原则。(2)聚焦核心业务,优化业务领域,防范业务风险。RWE集团业务范围涉及发电、输配电、电力贸易、煤炭、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等多个领域,早先还涉及电信、土木工程等领域。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RWE不断优化调整业务领域与经营范围,逐步将业务聚焦到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领域,增强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目前,RWE集团旗下拥有RWE电力、RWE新能源公司、RWE供应与贸易、RWE能源服务等子公司,业务范围贯穿了整个能源价值链的所有环节(表1)。同时RWE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企业经营情况,不断优化传统电源业务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对企业业务进行动态优化调整。
表1 RWE主要业务分布图
(3)参与全球交易,丰富产品种类,防范市场风险。产品交易的国际化,是RWE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RWE防范要素价格风险,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手段。RWE是欧洲能源交易市场主要参与者之一,其能源产品交易主要由子公司RWE供应与贸易公司(RWE Supply&Trading)组织管理(表2)。RWE拥有欧洲最大最尖端的能源交易大厅,附属网络运营中心分布在伦敦、新加波、日内瓦、荷兰登博斯等地。其交易产品种类包括电力、天然气、煤炭、货运、石油、气候、排放权及可再生能源,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
表2 RWE Supply&Trading 核心业务分类
(4)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产配置,防范经营风险。根据欧盟相关法令要求,大型能源企业需要将网络业务与发电、批发、零售业务分离,并对中间环节的传输与配送业务实施反垄断监管。RWE燃气和电力的网络运行管理机构(TSO)是欧盟监管的重点,为适应政府监管要求,RWE于2009年将其天然气TSO机构出售给独立的第三方。对输电网的运营,RWE通过设立内部相对独立的TSO进行管理,该TSO在法律形式、组织和决策方面独立于集团的其它业务,以适应欧盟监管,防范经营风险。作为与经济运行结合紧密的能源基础设施产业,近两年RWE集团受欧债危机及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收入及利润明显下滑。为有效适应外部经济形势变化,RWE不断优化资产配置,通过出售盈利能力较低资产,提升国际化经营业绩。2011年至2013年间,RWE集团先后出售电网公司Amprion74.9%的股份,剥离油气公司RWE Dea以及部分地区配电和售电公司的资产,剥离柏林水务公司Berlinwasser和Rostock燃煤电站的股份,出售天然气管线子公司NET4GAS等。通过优化集团资产配置,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5)加强研发投入,注重新产品开发,防范技术风险。近年来,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业务领域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并逐步成为企业新兴利润增长点。RWE逐步加大在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投入,并继续增加对传统化石能源及新能源使用技术研发投入。2011财年,RWE集团研发投入1.49亿欧元,比2009年增加投入3900万欧元。专门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规模也逐步扩大。RWE在德国建立了500多个充电站,与20多个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为其提供电动汽车和充电站设施。
三、案例启示
分析RWE集团国际化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举措,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如下启示:(1)风险防控是企业国际化发展重要基础。积极防范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关键领域风险,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是保障企业稳步推进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降低风险,即是增加效益。RWE通过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的不断优化调整,有效规避了市场经营中的一系列风险。尽管相对于其他特大型能源企业,RWE的排名不算靠前,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也并不突出,但正是凭借其稳健经营的理念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举措,使其有效规避了历次金融危机与能源变革对企业的影响,并经历百年发展,逐步成长为全球综合能源企业稳健发展的典范之一。(2)交易的全球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交易,丰富市场交易产品种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是RWE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RWE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设置、能源生产销售、参与国际能源市场交易等多方面经营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大型能源集团一体化经营与多元化发展的优势。针对不同环节不同领域,RWE通过成立专业化公司实施运营管理,充分发挥集团化运营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优势。如通过RWE供应与贸易子公司,统一参与欧洲能源市场交易、对集团资产进行统筹优化,以市场为基础,引导与调整能源生产企业日常运营,降低集团整体成本,提高集团整体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鲍明铭等.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模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5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85-01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为了合理、经济的利用资源,并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电力系统逐步变为巨大的互联系统,然而大电网存在着高风险。一方面随着电力系统的互联化,配电网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尤其是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线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由于电网互联,一旦某处发生故障,很容易影响到其他系统。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配电网的异常状况,对其进行高效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文对电网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1.电网安全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受到随机性扰动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配电网出现异常,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系统失去稳定、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扰动对配电网造成影响的程度与扰动的强度、性质、持续时间、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和自身抗扰动能力等因素有关。配电网进行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扰动如何影响配电网,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消弱扰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提高配电网的抗扰动能力。然而配电网中扰动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属于一种类型的风险,因此配电网的安全问题可认为是配电网不安全的风险问题。大电网涉及环节多、学科广,在整个系统的任何环节、任何工作人员、任一处的扰动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所以大电网安全性风险属于基本风险范畴,要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从风险管理角度进行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
2.基于风险管理的电网安全管理过程
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电网进行安全管理,其具体管理过程包括下述三方面:事故前的预防、事故时的控制和事故后的补救。
2.1.事故前(预防控制):首先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对电网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引发电网扰动的潜在因素进行预防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扰动发生的概率。事故前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种:合理规划、潮流计算、防误装置等。
2.2.事故中(保护隔离、系统承受、紧急控制):对于通过预防难以消除掉的潜在扰动,可通过采取保护装置将其进行隔离,防止扰动的进一步扩大;对于难以成功隔离及无需进行隔离的小扰动,可通过电网自身承受能力进行吸收,通常用于提高系统抗扰动能力的措施有备用设备、稳定装置、PSS等;若电网中扰动过大,采取的措施难以对其进行预防,则很可能造成电力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紧急控制切除故障区域或者设备,防止故障持续扩大而导致整个电网崩溃,通常用于处理这类紧急故障的措施有切机、解列等。
2.3.事故后(恢复控制、经济补偿):故障发生后要及时进行排除,尽快恢复系统正常供电。通常采用的措施包括线路重投、并列等。同时,对在事故中断损失的市场成员进行赔偿。
3.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总的来说,电网的安全管理是对人、设备、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消除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基于此,电网在进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控制方法能够提升电网的安全管理水平。
3.1.风险控制基本原则
电网的安全管理属于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在强化、规范安全管理、尽量减少故障的同时,作为企业,还要考虑成本、可行性、效益、新技术等多种因素。所以,在运用风险控制方进行安全管理时,务必遵循下述几个原则:合理原则、可行原则及最低原则。合理原则是指在电网的安全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要符合实际性需求;可行原则是指采取的风险控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低原则是指采取风险控制的综合费用最低。
3.2.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
进入21世纪后,电力系统发生巨大改革,但不论进行何种改革,都必须坚持电网的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扰动具有瞬时性和难以预知性,因此一旦发生异常,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配合、统一行动。基于此,必须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和规划,而这些都要确保整个电网既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才能实现。
3.3.确保经济投入
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经济投入是最基本的,然而由于电网扰动的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要确保足够资金的投入,可以设立安全投入基金,设立了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后续费用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受到传统重发轻供不管用思想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总是处于亏损状态,没有更多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改造,对电网安全管理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价的管理,确保既能为国民经济服务,又能确保电网的良性发展。
3.4.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
一直以来,国内电力企业都比较重视电力故障的防范,但是对于出现电力故障后的应急处理却重视不够。如相关应急处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等不完善,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可通过下述两方面加强应急机制的建设:第一,国家政府要足够重视,将其列入到社会危机管理范围;第二,电力企业在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黑启动”方案;第三,电力企业在出现大范围停电后,要及时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3.5.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
目前,对电网安全性造成破坏的外部因素之一是电力设施的破坏。相关部门要制定和推动加强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对于偷盗电力设施的,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加强和公安部门的联系,尽量减少由于受到外力破坏而发生故障的概率。
3.6.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
在对电网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极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先进手段进行全过程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电力企业的运行带来效益,也能带来别的方面的效益。例如:为了增强安全管理,对电网结构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减少了电力故障,同时也可能带来电量销售等其他方面的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示,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电网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相关部门对于电网的安全管理要引起重视,对引起扰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出更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赖业宁,薛禹胜.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7(12):18-23.
[2] 汤振飞,于尔铿.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市场安全服务定价,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5(24):11-14.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6
人事档案是单位在人力资源、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管理活动过程中以及个人形成并经组织审查或认可、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及德才表现等情况、以个人为单位组卷、按照有关规定整理、由组织集中保存以备查考的文字等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考察和了解员工的重要依据,是影响个人就业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主要凭证和重要资料。因此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综合现今的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一套符合要求的人事档案风险管理体系。
一、现今人事档案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信息资料的质量普遍较低
在现在的人事档案资料收集中,由于工作量巨大,工作内容繁琐枯燥,个别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之中易产生消极心理,很容易造成工作疏漏,例如个人信息资料的收集不全面、缺乏有力的证据、信息模糊等不利因素。而受到信息资料收集情况的影响,在人事档案资料的形成过程之中很容易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影响档案材料质量。这些人事档案资料在以后的利用之中,其资料缺乏实际价值;有些人事档案在个人经历、学历等不重要的内容所占的份额太多,不能够突出重点;或者有些人事档案资料编辑的内容缺乏客观性,只是叙述个人的内容。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档案的损坏率高
所有的人事档案资料在编写完以后,都需要进行各层次严格的审查。由于企业在职人员众多,其人事档案资料的审查工作亦是十分繁重,资料的审查工作往往需要花费数个小时,甚至要花费数天时间去完成;人事档案资料在完成之后不能够及?r的做好保存和备份工作,如果出现一些严重的突发事件,很容易完成人事档案资料的缺失,并且在损坏之后难以恢复;档案资料多采用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如果是长时间的保存,字迹难以保持清晰程度,而且纸张质量要求亦是很高。档案资料在保存之后,在经常性的查阅过程之中很容易完成资料的缺失现象,从而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管理压力。
二、人事档案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注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1.加强领导责任态度的培养。所有的工作的核心都在于领导层次,如果在管理层次不能够重视,做到尽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带头作用,那么在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最终造成整个工作的不利发展。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的好不好的根本原因在领导者,必须加强领导层次的责任态度的培养。
2.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培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信息方案越来越复杂重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要求亦是日益提高,逐步地趋向专一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应该加强工作态度的培养,加大相关培训工作的力度,开拓工作人员的视野,及时的做好企业工作体系的改革工作。不仅如此,档案管理工作还包括业务管理,在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业务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检测,从而实现工作模式的全方面发展和延伸。积极地做好时事的关注力度,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做出最恰当的档案管理措施。
3.注重人事档案的独特性。由于企业中人事档案材料的独特性,工作人员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粗心、不认真完成任务等不良现象,而且所填写的人事资料亦是存在内容不新颖和模仿的状况,对于这些普遍性的问题,有关负责人和部门应该多加关注人事档案内容的特点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特长描写。具体而言,一方面人事档案资料应该具有客观性,从客观的角度评价个人的各方面工作能力,例如领导能力、健康状况、个人素质;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规定对人事资料进行分类、编排、整理,使人事材料形成规范的人事档案,有利于人事档案材料的保管和保护,也方便人事档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