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1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就是用来建设特定的项目,事业单位需要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将指定的资金应用到指定的项目中,这样才是符合国家拨款的初衷,也是将财政专项资金用到实处的表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一些事业单位反其道而行之,将财政专项资金应用到其他的项目中。这些项目并没有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这就是较为普遍的财政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失去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指定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进度,危及到国家的财产和社会的利益,更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可见,财政专项资金挪用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从目前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上看可以看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受到制度方面的影响较大。首先执行力问题比较明显,其中执行力不够使得具体的资金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只是管理者或者是领导者一笔带过,久而久之就会使得管理制度逐渐落后,降低工作的操作能力和管理制度的控制力。其次,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相关条款指代模糊或者是比较笼统,没有任何针对性和具体性。这样就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最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到位,直接导致管理形式和内容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是形同虚设。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加强财务控制意识

在事业单位业务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事业单位资金流的运作过程,通过财务管理可以明显看出业务工作中的资金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管理水平,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应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感,同时使财政专项财务汇报制度化、财政专项财务资金使用检查专题化。其次,加强财务对资金使用的控制职能。明确财务职能定位,实现全面参与到资金使用的控制与决策,规范财务部门内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最后,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控制意识,使其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参与到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并予以系统、全而的规划,同时应加强资金支持管理的控制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完善财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健全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更为规范与科学。同时应健全财政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及时、准确办理好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决算与验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程序,移交产权与财产物质并做好入账登记手续,进行资产统一管理。事业单位还应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审查与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单位内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三)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加强项目申报与立项审核工作。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前提下,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根据实际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将通过严格筛选与审核后的项目纳入到相应的项目库管理当中,并依据项目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进行相应的划分归类,以方便预算部门参考。

第二,明确各项项目支出范围及相关标准,同时编制项目的明细表,将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填列到明细表中,使预算合理化,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审计策略

1、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问题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比较的薄弱:很多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此种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没有足够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没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②没有规范地设置会计科目,没有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和准确;③没有严格地进行凭证审核,账目中的很多票据都是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是没有严格管理专项资金: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样各个乡镇就有了很多的专项资金,比如扶贫开发资金、民政救灾资金以及农田水利资金等。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并没有完善的支农项目管理体制,很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职能不明确问题,这样就无法集中有效地管理乡镇专项资金。

三是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乡镇财务人员职能交叉现象比较严重,没有明确分工,很多财务人员甚至不了解自己的职责权限。部分乡镇没有将会计和出纳分开,没有分离财务人员那些不相容的职务,这样就无法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内部控制的约束力的发挥也欠佳,需对其进行强化。

四是不能够规范管理固定资产:部分乡镇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样就会制约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首先是不了解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没有完整的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其次,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政府在对固定资产项目进行采购时,没有将相关的审批手续严格落实。调查发现,目前有很多的漏洞存在于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最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不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落实专人专岗的制度,这样就会削弱固定资产的价值。

2、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是要对会计基础进行加强:首先要对会计机构的设置情况进行完善,并且结合具体情况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在设置会计机构的时候,需要保证完整的机构和完善的功能,并且有满足需求的财务人员,对他们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分配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保证能够人尽其责、人尽其才,要注意提拔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为廉洁作风的工作人员。其次,要将会计制度严格执行下去,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其次,要对支出管理进行强化,将制定的现金制度以及其他纪律给严格执行。最后,还需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比如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需要将这些制度严格落实。

二是要大力建设财务人员队伍:要想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质量,就需大力建设财务人员队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财务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对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人事部门在调配财务人员时,需要注意选拔那些有着较好素质和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创造一些机会,完善相关的机制,来促使财务人员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定期经常的培训财会人员,促使他们接受相关的财政法规教育,培训后,还需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核,以便对培训情况进行良好总结。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构建约束机制,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三是对内控管理制度等进行健全和完善:首先,要将相关的岗位制度严格落实,分离那些不相容的职务,分开设置出纳和会计,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可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审批制度等进行完善,同时将其严格执行,责任人要限额审批那些处于预算之内的资金,如果资金超过了规定限额,就需要将集体审核制度进行落实。对各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特别重视那些没有预算的,如果收支项目涉及到较大的资金,或者有重大影响,就需要对这种项目进行集体研究。此外,还需要对各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比如现金管理、账务管理以及收支管理等等,将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还需大力管理往来账项,避免和问题的发生。

四是要对资产负债管理进行强化:首先,要大力管理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及时清理、核对债权债务,将债权债务底数澄清下来,要加大力度清偿债务,对于新出现的债务,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五是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要想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有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支持。因此,要想保证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进行完善,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健全,比如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等,对预算管理进行大力强化,将预算约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严格管理各项财政支出,将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对各项理财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对当前的各种债务进行及时化解。

六是要对乡镇财政财务监管体系进行完善:首先要对监督的范围进行扩大,实现理财制度的民主化,将政务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其次,要将监控深入落实,对监督机制进行健全,不仅需要事后审计,还需要做到事前监控和事中检查,这样才能将财务监督和干部管理有益的结合在一起。

3、结语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乡镇的财务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其充分重视,结合出现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彩芳.建平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2(8):123-125.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3

一、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企业人事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管理相关人员,涉及岗位规划,员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而是对各种事务的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岗位和环节应遵循指导方针,具体过程,具体内容,达到程度等。虽然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由人构成的,在管理者管理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管理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是:第一,规范化原则。对于一个大的系统来说,其最大的作用是对各种职位的企业员工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化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动态稳定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活动方面,项目管理标准的变化和科技创新制度的自身改变不能解释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必须要调整项目发展和变化的稳定性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标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阶段评估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效能化原则。由于各个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但取得的成果不尽相同,项目管理体系也必须不断创新,确保工作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是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合理化和科学依据的重要实践。随着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各种创新活动的实施,项目管理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将管理体系和主体的使用范围必须加强作用标准化不断创新的标准。

二、科研项目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科技微创新制度指的是涉及到科研课题、生产技术以及微型创新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相关报道指出,当前因缺乏制度导致技术活动无法落实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做成极大的消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监管,从而形成长效、合理的微创新制度、新规范,并在动态中不断修正、完善;同时,不断调整经费使用和硬件设施的配备结构,从而推动科技微创各项新活动的发展与进步,为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的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运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制定合理的支出制度。科研项目的项目立项和成果均有资金的支持,为企业消除资金方面的担忧。但是在没有立项和取得结果之前,技术研究是没有经济支持的,这对企业员工来说不利于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以科技型微创新项目为目标,制定适当的资金体系和使用计划,给予科技创新体系相应的财政支持,这不仅有利于科技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动员工作人员的热情,从而从人员上保障制度的运行。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政专项 项目管理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财政部门下拨行政事业单位专款专用的资金,用于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制,做好项目设立申报阶段的管理―合理规划科学论证、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位、项目验收阶段的管理―有效验收考评体制。在此基础上,强化专项支出项目管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现状及分析

1.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沟通

预算的编制工作只是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单独来做。涉及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总务后勤部门或者图书馆未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缺乏有效的衔接、协调、沟通,缺乏完善的系统制度支撑。这样造成预决算的基础数据不准确,专项支出安排不合理、随意性较大。财务部门在决算工作中只起到了汇总作用。

2.专项资金的预算与资产管理脱节,设备购置重复

专项资金的预算与资产管理脱节,缺乏统一的调控和规划,不同部门和课题组重复购置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忽视现有资产的合理配置,盲目购置,没用正确预测设备的需要量,使得资产闲置浪费,资源不能共享,使用效率低。有的教学部门或科研单位,片面追求设备的“高、精、尖”,脱离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造成严重浪费。项目完成后,部分大型精密设备闲置,没有人使用。

3.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

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配套资金是上级主管部门作为立项的条件,很多单位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做了不切合实际的配套预算,挤占、挪用另外一些专用经费,弥补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势必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从而制约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专项资金批复后,项目按照计划启动,由于财政拨款没有及时到位,影响了学校正常经费的运转,势必加重公用经费支出。

4.项目结余资金过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项目结余资金过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管理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够规范,形成资金长期结余。另一方面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影响项目进度和使用效益的发挥。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同时,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监督不力,挤占、浪费现象严重。

二、加强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科学的预算管理

科学的预算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有效措施的前提。严格把控项目立项关口,对预算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费用标准、预算的额度、控制比例等要有明确规定,把收支预算细化到具体支出科目和项目中来。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利用现代技术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规范相关的工作流程。改变以往重增量、轻存量,盲目、重复购置资产的倾向,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用制度规范项目管理

加强学院批复项目和财政批复项目的管理,明确职责,确保项目从立项申报、批复、招投标、项目实施、验收总结到资料归档过程规范化落实到位。对专项资金收支情况、各个阶段的支出结构、工程进度、基建项目等进行分析,对影响专项结余过大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找出差距,改进工作,以此提高专项支出项目管理水平。

4.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根据专项资金特殊的管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决不流于形式。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必须贯穿始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责任,考核项目资金使用部门的管理情况,其规范性和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和绩效管理内容,实现权责统一。

参考文献:

[1]任彩英.浅淡加强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2(1).

[2]李树超,李视友,贾宪文等.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1).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对于专门项目或者特殊项目的投入,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在很大程度存在不足,由于专项资金的扩大,提高对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十分迫切。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定义及其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国家或者有关部门拨付行政事业单位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具有国家政策导向或者专项扶持的特点。从来源上讲,专项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收入和银行优惠贷款。但是这二者有个区别,财政收入资助不需要偿还,而银行优惠贷款资助是在贷款利息、时间等有优惠但是最终是需要偿还的。从用途来讲,区别于一般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有专门用途,需要专款专用,专门管理,是有最终成果展示的,有很强针对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1.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不强,专项管理基工作不到位

专项资金需要建立专项管理账户,由财务人员进行管理,按照专项制度进行控制报销。首先,从管理人员角度看,很多管理人员专项管理知识欠缺,没有控制专项资金的意识,基本上按照实报实销,凭证没有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报销。其次,从会计电算化角度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硬件落后。

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待完善

首先,针对专项资金的制度安排存在,但是由于专项资金项目类型不一、地域性强,专项资金的实施办法通用性差,在实际执行中有时起不到指导规范的作用。其次,针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等解读文件少,缺乏在会计制度中的明确说明,制度实施单位对于制度理解不到位,管理手段变形。最后,预算制度是专项资金管理的源头,但是专项资金管理中预算管理制度安排不科学,存在资金划分不合理的情况。

3.预算与申报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单位项目申请一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用花时间进行反复分析和论证。但是在实际预算编制和申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有重复预算的可能,为了争取更多的预算资金,有的部门重复编制预算;第二,编制预算时间紧张,专项资金设立需要经过严密思考和科学论证,但是很多部门预算编制是用仅仅一两个月时间赶制出来,对于专项项目的可行性和详细计划没有进行反复推敲,导致后期项目执行中可行性差或者结果未达预期。

4.专项资金监管乏力

由于非盈利性和政府无偿或者优惠资助等特点,没有盈利目的的趋势,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效率不高。首先,审核不严。专项项目类型形式多样,审核批示的财政科室对于项目的详细情况了解程度较差,审批过程流于形式。其次,内外部监督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完善建设中,对于专项预算执行进度监督机制不完善,外部审计工作偶尔进行,惩处力度不大,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约束性不大。

5.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失

专项项目完成后,首先,对于项目的评价一般限于财务对于项目支出与项目预算资金的核算,没有对于项目资金使用计算与项目预算预计使用计划一致总结和不一致分析,没有对于这些出入原因进行探析和进一步为编制类似预算项目提供改善意见等。其次,没有对于预算使用情况符合计划的专项项目进行奖励和对于预算使用严重超支的专项计划进行惩罚。

三、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1.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意识,推动会计电算化应用

首先,对于专项管理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项目培训,提高专项管理意识。其次,将专项项目进行分类,将同一类的专项项目交于同一专项管理人员。然后,针对不同专项人员定期对于专项的知识进行学习,使其对专管项目有完整的认识,对于专项项目审批有明确的把握尺度。最后,加紧落实会计电算化在专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使现代化管理化手段替代落后管理手段。

2.完善专项管理制度

首先,对于专项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论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项目类型逐渐增多,应该定期针对新兴项目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不适合实施的制度进行调整,确保有统一的要求也有适应各项目的具体规定。其次,加强对于专项管理具体制度的实施细则等解释文件的制定,使其易理解、易学习,使专项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实施。

3.加强预算申报和监督

首先,使预算管理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重复编制预算问题。其次,建立专项项目库作为参考,使项目预算编制有据可依,使预算资金编制、预算审核有标准。再者,对于预算编制实行分阶段编制,避免预算编制集中在一两个月进行,为专项的提出和科学论证预留时间,提高专项的质量。最后,对于专项项目的审计要定期进行检查,使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于专项项目成果不理想的,审计部门进行追责。

4.建立专项资金考核评价体制

建立评价体制可以为专项项目管理提供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质量。首先,对于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资金使用进度一致情况进行配比考核,对于一致度高的项目进行奖励,对于一致性差的目进行惩罚。其次,将专项资金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配比和分析,同时修改专项项目库资料,为下次专项资金编制和审批提供依据。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行政事业专项资金投入规模也扩大了,对于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文从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不足、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与申报不规范、专项资金监管乏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失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于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唐学管.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8+13.

财政项目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

1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涵义和实质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是一种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是指政府组织发改、监察、建设、财政等各相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项目“代建制”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它企业,投资人或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按照建设项目工期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人的建设管理模式。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其实质是将政府投资项目交给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实行交钥匙工程(国际上称为EPC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从中赚取相应的工程管理费用和合理利润。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并且通过市场化,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遏制了工程腐败现象。

2 目前情况下,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利弊分析

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全国各省市都在摸索探讨项目“代建制”的管理模式,具体的实施措施也各不相同。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外省市及省内兄弟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政府投资省属非经营性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项目“代建制”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潮州市从2008年开始对项目“代建制”进行了尝试,自《潮州市政府投资市属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代建管理规定(试行)》颁布实行以来,我们对“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作了客观分析,概括其积极作用有以下四点:

2.1 将传统管理模式的“建、用合一”改为“建、用分开”,使项目管理专业化。切断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用单位不直接参与建设,且实现了项目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

2.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长期以来,政府常因建设项目而单独设立工程指挥部。这种行政体制管理经济活动存在许多弊端,其一是缺乏专业性,这种指挥部模式是因建设而设立的,是用单种模式去管理多种经济形态,因此缺乏项目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其二造成公务人员数量增加,提高了政府财政负担。其三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实行代建制以后,政府仅在宏观方面进行调控,细节上有市场机制自行运转调节,有效转变了政府的职能。

2.3 有利于遏制腐败。实施代建制以后,代建人虽实施具体的管理,但却受到建设方的监督制约,权限受到限制。一些重要权力,如资金拨付、工程决算、审计等受到建设方等相关机构的严格监督,有效的遏制了腐败现象。

2.4 有效抑制“三超”痼疾。以前,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双重身份,既是建设单位又是使用单位,他们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三超”现象十分严重。代建制实施以后,项目追加财政投资不大可能,超概算现象明显减少。代建人为此必须考虑在现有的资金范围内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对建设资金专业管理、精打细算,因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从而有效的抑制“三超”痼疾。

但是,随着“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推行,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也逐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为:

(1)是相关配套政策的滞后,决定了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需划清代建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界限,做到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保证工程总体目标前提下,要对代建人充分授权,通过“政府监管、招标单位督促、投资监理审核”等多方监督和多阶段考核。项目“代建制”管理制度、代建行业的市场管理、代建企业的资质管理,代建项目的合同管理,“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的绩效评价体系等与之配套实施的制度规定,目前还是空白。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建立健全与“代建制”配套的法规体系,对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进度、水平和总体质量。

(2)要推行项目“代建制”,需要政府的统一组织与协调。项目“代建制”是一个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它的推行打破了目前建设行政体制上的条条分割管理体制,如工程咨询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设计咨询制度、拆迁评估制度、土地评估制度等等,这些行业管理职能目前都分别在发改、建设、房管、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各部门都通过各自的资质、资格以及业务范围的管理形成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要打破这种运行机制,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所能推动实施的,需要政府的统一组织与协调。

(3)要强化预算监督管理,提高《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项目代建前,要编制详实准确的项目投资预算,列入《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调整项目投资概算、追加项目投资预算,都要经过法定程序,概算、预算、决算要相互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4)要降低代建单位的经济风险,代建单位普遍承担的义务多、责任大、权利小、费用低,形成责任义务大,而费用收入却低于非盈利劳务单位的现象。代建制取费标准尚未对取费设置严格的下限,易产生代建单位的收益和风险不相对称。影响了代建制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

结束语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应积极研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以完善的政策作引导,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逐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的转型。政府通过代建制,可以解决非专业管理、分散管理、机构重置等问题,有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通过严格的代建合同,将有效地把投、建、管、用分离;通过市场化,有效地保证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苗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代建制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3).

[2]薛华,王建初.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1).

[3]乌云娜.牛东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