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1

一、 静态重点、难点

静态重点、难点又叫做预设重点、难点,是语文课程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难点。教师在撰写教案,编写教学进度的过程中,总体要了解本学期语文课的知识难点和基本知识要求,这是教师教案中预设的重点、难点。

1.吃透课程标准,清楚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吃透课程标准是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教学重点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语文教师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分类设定不同题材语文阅读素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预设静态目标。

2.理清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之间的联系。

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关照好这种联系,让语法知识与阅读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语法目标在这里是预设的复习重点,也是预设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分类好这些重点与难点。

3.阅读主旨。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信息的接收、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养成、思想的建构。这几个目标在不同题材语文素材中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题材的语文素材,设计好阅读教学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二、动态重点、难点

1.了解学生阅读困难层次。

从阅读的目标层面,不同学生遇见的困难不同,但对于同一题材的阅读素材来说,也会遇见一些静态难点重点之外的随机问题,而预设的静态难点重点反而不是学生的难点重点,甚至多数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些重点难点。比如语文基础知识、语法修辞等阅读,这些知识由于属于另一个训练范畴,学生在其他类型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而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备课虽然将这些作为难点重点预设,但实践中却不能作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发现这些难点重点,同时也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前预设到“这些意外”。其主要的针对措施就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层次。

2.了解共性问题。

要了解共性问题,必须是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完成阅读引导问题之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心得,对于学习小组中多数学生阅读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作为动态难点重点做讲解,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养成阅读习惯与兴趣。

3.了解个性问题。

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动态难点重点可能会更多;同样对于差生来说,以前的静态阅读难点重点也可能依旧会成为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在这些地方。同样题材的阅读素材,学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接受问题,也会提出不同类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预设这些动态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2

一、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认为英语不好掌握,太难学,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对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做好铺垫。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了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记得我在英语周报上发现这样一则事例,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一个朋友的舞会时,他与一位女性跳舞时,女士说了一句:Are you pulling my legs? (你在开玩笑吗)。这位男性非常惊奇,并说,没有呀,我没有拉你的腿。这说明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交际。那么怎样解决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的遗憾呢?这就需要中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也要求英语教师进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原来的逐词阅读变为句子阅读,近而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串讲课文并要求学生复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

认识事物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表情达意的规律。我在阅读教学内容的关键出提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表明:对学生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这种教学设想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对课文由简单的词句理解变为理性的情感理解,学生对这种知识掌握越深刻,教学难度越低,阅读理解能力越强。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仅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英语阅读知识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以平等、同志式的关系与学生相处,从各个角度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与信任,使同学们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融入集体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更加积极,理解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

其次,通过师生合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上要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之间围绕本课的阅读内容进行互相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因为和蔼可亲的教师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最后,每天的英语课我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我的良好情绪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任务。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引起师生共鸣、学法和教法的共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中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英语阅读知识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就会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其次,我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学习英语阅读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播,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学习阅读知识,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了相应的进步。

六、阅读中渗透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3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标要求情感因素技巧策略阅读习惯

英语是当前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一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初中生而言,要想更多的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阅读是一条最为主要的途径。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英语中考中,阅读理解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固定题型,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完形填空和一些其他的题型实际上也很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对初中生而言,要想在英语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条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阅读无论从实际应用的方面看,还是从应试的方面看,都很重要。所以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实践表明,阅读教学既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们不能因循守旧,继续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仅仅把阅读的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和语言知识的载体;而是应该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经过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我认为落实课标要求、重视情感因素、传授技巧策略和培养阅读习惯是搞好英语阅读教学的四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落实课标要求

新课标是英语教学的准绳,为我们搞好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领会并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

新课标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虽然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明确学生应该在初中的三年学习中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也就是说,学生到初三,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五级标准。具体到阅读方面,初三的学生应该做到: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独立阅读并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为了把新课标的这些具体要求落实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英语教师应该做好重视情感因素、传授技巧策略、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工作。

二、重视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虽然是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尤其是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畏难、焦虑、受挫、抵触甚至是抗拒的情绪,教师应该努力抑制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其它的有利因素,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上述情感问题加以关注和分析,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这些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信心和明确学习目标。具体说来,一是要选择新颖有趣的阅读材料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三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明确不同的要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四是要理解和宽容学生的错误,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情感因素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授更能影响学生。比如,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充满自信性格的教师势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兴趣;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都会对学生和教学内容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该用自身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传授技巧策略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练习测试中发现:初中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这在重庆市江津区教科所提供的试题分析中也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和印证。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针对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推测词义脱离语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断看不出线索与事实的关系;理解结构找不到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词汇的贫乏就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欠缺往往是他们阅读的最大障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阅读技巧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为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和阅读者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学习策略。学生对阅读技巧策略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技巧策略的传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扫读、跳读、细读等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提取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阅读策略的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进行广泛而合理的运用。

四、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英语阅读;任务型;综合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标准认为,任务型教学原则运用于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被动式阅读学习的尴尬局面,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目标意识和策略运用能力。学生阅读学习主观潜能的激活,能够更好强化认知理解体验,提高综合运用技能。实践教学证明,任务型阅读教学具有如下的意义:首先,让学生的“我要阅读”充分融入学习过程,突出自我学习价值。其次,推动阅读理解深化,提升学生的语言信息输入接受能力。第三,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满足学习的发展需要。围绕任务阅读来优化教学设计过程,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与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水平。

一、精选任务阅读话题,深化知识重点

有效的阅读话题是学生理解学习和知识积累的重要“引子”,更是丰富认知感悟思维的前提。这些话题的选择,一方面,能够有效提炼概括阅读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目标学习意识,使得阅读学习的方向更为明确。通过精选话题,能够使得阅读学习知识要点更为全面。

教师在精选任务阅读话题过程中,不妨根据阅读素材的要求,有效画出阅读学习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阅读知识中的重点。首先,要能够有效体现语篇阅读的整体内容知识概括,让学生能够有全面的了解。其次,精选的阅读学习任务话题要能够体现阅读知识的重点,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集中的学习力。第三,阅读学习话题要能够贯穿阅读素材的学习全过程,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阅读学习的理解运用意识。

教师以精选阅读话题为切入口,呈现阅读学习知识体系重点,更能够丰富自身的学习思维情感与积累运用。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能够对语篇的整体阅读认知感悟有所了解。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学习探究情况,围绕阅读素材的学习重点,布置一些值得探究的话题,像What do you think of TV?Why do we need TV in our life?How to use TV and make our life become colourful?围绕这样的话题来引导阅读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深化感性认知,更为理性思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运用多元探究模式,化解阅读难点

对任务阅读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多样化思考探究,不仅是消除疑难的必然需要,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阅读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的重要前提。优化学习资源配置来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同桌讨论、小组探究等形式来深化阅读理解,更能够提高理解的正确性。

教师不妨以学生的资源力量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将自己的阅读认知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探讨,强化理解感悟的过程。例如可采用记笔记和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互相解决阅读理解疑难,让学生能够有深厚的感悟运用过程。这些方法运用,一方面,利于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脑力资源,增强认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对阅读学习中的难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予以完成。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生被动阅读的弊端,有效地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三、注重任务学习反思,提升语用能力

任务学习反思是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反思能够让学生真正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通过反思,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更为全面,形成有效阅读理解策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英语理解过程更为深入细致,形成主动学习探究和综合表达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理解感悟情况来运用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对语篇的理解概括进行反思,增强阅读学习整体运用意识。其次,要求学生对阅读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解决过程深入反思,丰富阅读思维。第三,鼓励学生根据总结反思来运用书面表达形式来呈现理解感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反思,为学生积累了更为多元化的学习策略方法。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 Reading Fog”的阅读学习反思中,可要求学生能够就阅读学习过程与语言表达进行反思,建议学生能够以小组互相学习反思的形式来总结阅读理解过程,推动学生语言知识有效生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互动表达交流的形式来让学生表达交流,以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的技能。

总之,任务型阅读教学是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任务驱动为目标要求,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学习认知方法和阅读理解策略。而优化任务阅读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自觉主动性和有效理解感悟思维更为活跃,便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主体

从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大型考试试卷来看,阅读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此不难看出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不管是旧教材,还是到现在新教材的使用,如何提高阅读课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本人曾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尝试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阅读课课堂教学的现状

使用新教材后,每单元有包括两篇课文阅读,而目前高中阅读课上常见的有下面两种教法:

1、细讲:就是老师把文章中的单词的词性、搭配、用法、语法、重点、难点讲得头头是道,上课条理清楚。讲解完后做练习,让学生消化、接受。这种方法,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做好笔记,认真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容易考出成绩。但学生的依赖性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对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讲,老师讲的都是重要的,都应学好。而对一些只凭兴趣做事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则可能使部分同学失去兴趣,最终放弃,就是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来讲,也很难说是阅读能力就强。

2、粗讲:老师把生词粗略讲一下,或放到课文中讲。课文放一遍录音,就课文回答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复述课文,最后就课文中的难点重点提示一下。这种教法更重注听说,学生口语能力强,但成绩不一定理想。

以上两种方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

二、阅读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开展阅读活动和讲解语言知识点的关系

有人认为,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就是阅读能力,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在语言知识方面,许多中国人比英美人都强,而英美人有限的语言知识,并不影响他们的阅读。语言知识是为阅读服务的,是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因此,阅读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而把培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挤到一边。如阅读课上成这样就误入了歧途。

2、单词、词组的处理。

关于阅读课文中的生词如何处理有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不查字典,不讲词义,而靠上下文来推断,意在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但不可以理解为完全不查字典。所有生词不做处理,而完全让学生猜词义,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只会造成学生对词义的一知半解。我认为有些生词在阅读前处理较好。其好处是:(1)单独处理单词,学生更注重音、形、义。对词义的理解更准确。(2)使文章的阅读更流畅、连贯,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3)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我们应只将那些课文中通过上下文能推断出词义的词,留到阅读中处理。因此,单词可以阅读前处理,也可以阅读中处理。形式可以在特别设定的句子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在句中猜词义。也可在文章中猜词义,对一些抽象词则用中文解释效果更佳。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必须注意:(1)学生已有一定的词汇量,上下文不再有其他的生词。(2)生词的意思和上下文在逻辑上有紧密联系。如在The sound frightened me. 一句中,学生无法知道frighten为何意。而在The terrible sound frightened me.中,frighten的意思就好猜了。但学生如不知terrible的意思,则frighten的意思就猜不出。因此,老师在阅读前应尽可能编写通过上下文使学生确切知道生词含义的句子,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文章的生词越少,学生读得越顺,才会乐于读。

3、阅读与听力

有些老师上阅读课时,叫学生合上书,听一、两遍磁带录音,然后回答问题。这种上阅读课的方法不足取。其实,阅读的选材和听力的选材难度是不一样的。听力材料在难度上较阅读材料要低一些,所含生词量也大大低于阅读文章。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阅读速度,达到理解全篇文章的目的,它比听力更有主动性。而听力只能是被动地跟着说话人的速度,对不懂的词很难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因此,拿有一定生词的阅读材料当听力材料是不适合的。其实,学生们很难听一、两遍录音就能回答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三、阅读的目标和要求

大纲中指出: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时,更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新教材在编写上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要求。与初中教材相比阅读量明显加重。并体现出以读带听、说、写的特点。每单元第一部分的对话,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又为后面的阅读铺路。既可以作听力材料,又可作口语练习部分的参考材料,其难度、生词量明显低于第三部分的阅读材料。在听和读的“输入”之后是第四部分的“写”。但始终重点要把阅读放在第一位。

转贴于 有同学反映,上阅读课时,老师过多地讲解语言点,使阅读变得索然无味。应该说,新教材在题材的选择上是多样的,接近现实生活,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问题是老师应怎样上好阅读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法

尽管教师的教法千差万别,不存在一种十全十美的方法,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阅读教学的原则有: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配合不同目的的阅读训练,选用适当的阅读材料。3、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4、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这些原则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

教育教学理论指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的学习语言的过程。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过程,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时间,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的主体呢?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讨论、设问及默读的形式。

1、讨论。可以是师生对话、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可以是读前或读后进行。

A:读前讨论。对要读的课文内容,利用课本上的图片、标题或每一单元第一部分的对话进行讨论。如在上What’s your line of business?一课时,可先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工作来提问,让学生讨论每一份工作的职责以及如何做好这一份工作,对学生提供的答案不作肯定,再让他们读课文。这时,他们会急于读文章,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B:读后讨论。阅读后对其内容讨论,主要是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或对某个语言点引起注意。如:What’s your line of business? 一课,可以让学生先对所给的四段文字阅读理解,然后讨论四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四段文字的顺序做出调整。

C:话题讨论。可将阅读的内容引申和拓展。如:How to play football一课,就可以进一步讨论足球比赛中的其它规则。这样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设问;可以是老师设问,也可以是同学互问。同学之间的互问主要是针对课文的理解。而老师的提问往往带有目的性、指导性,或是为了引出话题,或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某个现象上来。例如阅读The weather in England和Weather and climate这两篇短文时,可以先给出问题: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ather and climate? Do you know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 in England?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climate in the city you are living? 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比较明显。

3、默读。高中阶段的阅读以默读为主,那种以听代读,以大声朗读代替默读的阅读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有的老师不习惯于上课时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阅读,认为那样似乎不是上课,是浪费时间。其实,默读时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英语学习》1996年第5期上刊登的John Hotel 1967年写的“How Teachers Make Children Hate Reading”一文中提到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时,由于方法不得当,使学生害怕阅读,远离书本,并提出了他对阅读教学的看法及他的改进阅读方法。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尊重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中提到他让一个害怕阅读的五年级孩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书来读。一段时间后,他由一开始读三年级水平的书,到后来读世界名著。他所举的例子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我们的教学中过多的语言知识灌输是否也让学生感到上阅读课只是为了考试?要发挥学生在阅读课中的主体作用,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有默读的时间。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

因此,老师有责任使学生喜欢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应该认识到对语言知识过细、过深的讲解,是造成目前学外语花时多、负担重、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对不搞教学、不搞语言研究的大多数人来说,过细、过深的语言知识,在阅读中是用不上的。而学生的东西一不用,就会忘了。我们应该扭转这种局面,把有限的宝贵时间,实实在在用在阅读上,使阅读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3月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余文森

《新课程的深思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钟启泉

《外语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袁振国

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6

我们曾作过一次学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通过自读及讨论交流,可以自己解决教材中的许多问题。真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问题并不是很多,教师所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质疑和教材的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可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现代阅读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根据这一点,教师选取教学模式和方法,就要考虑给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现代阅读课上学习的是母语,每个学生都具备认知前提,并非是从零开始,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传统的教法往往忽略或低估了学生的认知前提。教师过多的或重复的讲解,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有负面效应。教师的教学应努力促成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给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因此,笔者尝试了在现代阅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基本思想,以学生自读解疑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以自学提高现代文阅教学的实效性。

自读解疑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流程

呈现为:学生自读,提出问题——小组

讨论,商讨问题——师生共议,解决问题。教学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自读文本,提出问题

自读这个环节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是语言,语言首先是要把握语感,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和情味直觉的感知、领略和把握,语感是学生自己建立起来的,老师怎样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和认识。这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阅读教学策略,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认真阅读文本,对文本有一定的感受后,再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发现兴趣点,找出疑难点,并力求找到解疑答案。

小组讨论,商讨问题这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质疑,在小组中自主交流,自由发表见解,在与他人交流中发现和感悟,再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中,力争要让学生人人发言,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并提出自己悬而未解的疑问。小组讨论,要避免形式上走过场,讨论的内容要防止游离教学目标,在学生群体中形成“ 交流—— 相互影响——推进认知层次”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