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剂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剂行业发展

药剂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 林业技术;林业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43-01

林业技术内容繁琐,技术种类比较多,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性技术类型。林业技术发展对于林业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林业技术能够优化林业建设方案,加速林业建设的进程,减少林业建设的成本支出以及林业建设的风险系数,保证林业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以及林业建设领域相应的科技研究,林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传统林业技术无法满足林业建设现今的需求以及目标。因此,林业技术发展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对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林业技术发展保证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林业技术发展不仅表示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表示随着技术种类的增加以及技术限制的减少,技术能够完成的任务层次以及能够达到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业技术发展能够保证林业技术水平与林业建设的需求相吻合,保证林业建设的进展顺利化,能够保证林业建设过程中各种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及时发现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实现获取的林业建设实际信息完整化、全面化以及精准化。同时,信息获取的效率也得到相应提升,林业建设设计方案制定在该基础上能够得到稳步提升,方案的可实施性增加,林业建设方案与具体建设环境更为贴合,林业建设过程中新研究出的建设内容以及建设理念、建设计划在林业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林业建设的发展逐渐稳步化,林业建设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得到实际的体现,林业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不可缺少,林业技术发展能够切实地保证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1-2]。

2 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支持

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性支持,具体表现为林业建设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对林业建设的推动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林业建设的目标达成以及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体现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林业技术发展能够逐渐缓解这一现象,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促进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林业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为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林业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参与度,增加管理力度以及保证建设的整体流程管理,能够全程了解林业建设进展[3-4]。对于林业建设中出现的植物种类配置不合理,如相邻植株生长相互抑制、植株种植间距不合理,或者植株种植土壤类型不合适等,利用信息化的林业技术以及自动化的林业技术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改进方案,保证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林业建设整体流程完善化、林业建设整体化以及林业建设质量保证化。同时,能够使林业建设达到预期水平,对环境的调节以及对生态保护发挥相对应的作用,切实缓解环境问题以及生态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7]。

3 林业技术发展促进林业建设的自我调整发展

林业技术发展能够实现林业建设的自我调整发展,即在林业建设完成之后,通过适宜的林业技术,林业建设能够逐步形成自我的生态体系以及自我的独立环境,能够在不断发展中自我成长以及自我调整,实现林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坚实化[8-12]。同时,林业技术发展能够保证林业建设的科学化、高效化,将不同种类的林业建设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为提升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作出相应的贡献[13-14]。

4 参考文献

[1] 杨荣.分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6214.

[2] 胡松,尚玉霞.浅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290.

[3] 周光辉,周学武,但新球,等.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1):1-5.

[4] 李春波,支玲.我国区域林业科技水平差异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2013(4):98-103.

[5] 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13(2):99-100.

[6] 戴国辉,翟建强,李莉君.如何加强林业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J].现代园艺,2013(6):199.

[7] 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2013(20):145-146.

[8] 王克敬,周小寒,刘红梅,等.加强林业技术发展的研究[J].生态经济,2007(2):113-115.

[9] 刘明刚.林业技术装备将迎来蓬勃发展新时代[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1):4-7.

[10] 张金栋.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0(2):65-67.

[11] 刘昌奇.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40-41.

[12] 于立今.试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240.

[13] 唐元,吴军,戴洪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187.

[14] 罗东华.试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2(5):41.

[15] 尹莲花,卜会荣.谈如何加强林业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现代园艺,2012(22):197,199.

[16] 邱雪芹.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44-245.

药剂行业发展范文2

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而农产品市场供应全面丰富与农民不增收或增收少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农民工成为城市打工族,使农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分配直接的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跟不上、农产品流通不畅快,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上大多还停留在卖原材料阶段,精加工产品不多。而且,由于经费较少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科技人员也就相对减少,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难,整体发展难。传统农业的生产特征有以下特点:规模较小、科技含量少、效率较低、商品率低。它的基本特征是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

现代农业投入资本高,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技术等方面都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农村进入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市场调节的作用大了,农民自也大了,客观形势要求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生产。农民所用的生产原料上涨,在生产成本上也有也所上升,导致粮食及经济作物、工副业和其他产业等的比价差距也不断拉大。农民从市多搞工副业和其他产业,这很自然,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要想加速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搞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基础。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农业基础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即接轨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本地的特色、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进入推动农村市场。以此为目标,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服务,这样劳动会就不会出现流失,同时还增加了农民非农收入。规划要全方位考虑,在规划农民的住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敬老院、学校、乡村医院及各项文体设施等,使农民逐步达到城市生活质量水平。

要想保证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特色,弘扬个性。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特别要注意地区水系、水源和水面的保护。注意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尊重民风习俗。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对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在积极引导农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情况下,尊重地方风俗及生活习惯,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药剂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伦理;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22-02

企业伦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在他们合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公布了他们从1987―1991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调查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预言在近10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系统,决定企业文化的道德倾向,鼓励企业管理人员从伦理角度进行经营决策,体现对企业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损害他们的权益。

1 企业的伦理原理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一个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今世界上,一个企业要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就要对伦理问题有着足够的认识。或许大家还记得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这是一部讲述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怀抱以商救民、以商报国的梦想,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愿望,讲述了一个曾经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搏击商海的兴衰沉浮。剧中的晋商恪守“以义治利、诚信不失、人心不偏、公道长存”精神,不仅展现了商人的智慧和勇敢,也看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这些理念让我们现代企业获得了不少借鉴和启迪。如乔致庸宁可忍受眼前的巨大利益的损失,也要大力挽回商誉,无偿退货换货,销毁假货,虽然表面上看是损失了不少银两,但使乔家保住了品牌信誉,随着消费者对乔家品牌的认知和肯定,乔家生意越来越火。乔家的成功之道就在于诚信,从商贸到金融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创新理念,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2 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的伦理管理不仅是让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等)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是要让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首先,企业的伦理管理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往往这些成本短期内是得不到经济补偿的,使得企业牺牲了一部分短期利益,但换来的却是多得多的长远利益。采取伦理管理的企业通常设立了催人奋进的远大目标,把伦理分析融进决策中,能吸引并留住人才,信誉卓著从而赢得较多的顾客,在经营困难时能得到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次,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管理与长期效益之间呈正相关。这至少说明,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的伦理管理会显著损害其长期效益。再次,周祖城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最后,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有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才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

3 企业实施伦理管理的有效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体系和个性上差异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挑选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而把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这并非易事,事实证明,仅仅通过“挑选”这一控制措施,是很难把伦理标准有问题的求职者挡在门槛之外的。所以,通常做法是辅之以其他控制措施。挑选过程的作用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2)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一些组织中,员工对“伦理是什么”认识不清,这显然于组织不利。建立伦理守则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伦理守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严格遵守的伦理规则的正式文件。伦理守则既要相当具体以便让员工明白以什么样的精神来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也要相当宽泛以便让员工有判断的自由。管理者对伦理守则的态度以及对违反者的处理办法对伦理守则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如果管理者认为这些守则很重要,经常宣传其内容,并当众训斥违反者,那么伦理守则就能为伦理计划提供坚实的基础。

(3)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在伦理方面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把公司资源据为己有、虚报支出项目或优待好友,那么这无疑向员工暗示,这些行为都是可接受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伦理行为。选择什么人和什么事作为提薪和晋升的对象,会向员工传递有力的信息。

(4)设定工作目标。员工应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是明确的,也会产生伦理问题。在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下,即使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也会感到迷惑,很难在伦理和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不得不牺牲伦理。而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并能激励员工而不是惩罚他们。

(5)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员工进行适当的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如果仅以经济成果来衡量绩效,人们为了取得结果,就会不择手段,从而有可能产生不符合伦理的行为。如果组织想让其管理者坚持高的伦理标准,它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伦理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成果,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伦理后果。

药剂行业发展范文4

一、周至县有无项目对比分析

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对周至县粮食生产有直接影响,目前周至县参与土地治理项目的乡镇主要有12个,去除2010年刚加入的尚村镇,这里选取11个实施过土地综合治理的乡镇进行研究。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是项目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对项目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对项目区与非项目区进行对比分析。

1.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分析。通过比较项目区在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前后的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初步评价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1995年,周至县11个农业基础生产条件较差的乡镇未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以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各个乡镇的粮食单产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竹裕乡与九峰乡的单产差距为2945公斤/公顷,单产仅为九峰乡的1/3。各粮食单产在较低的水平波动,均值为3218.64公斤/公顷,低于全县平均水平341.01公斤/公顷。到2010年,周至县基本完成了11个主要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各乡镇粮食单产得到大幅提高,单产最高的乡镇九峰乡与单产最低的乡镇司竹乡的单产之差为2095公斤/公顷。11个乡镇的粮食单产实现在5065.91公斤/公顷的水平波动,比1995年提高了1847.27公斤/公顷,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94.27公斤/公顷。可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镇的粮食单产对全县粮食单产的影响由原来的“制约”作用变为现在的“促进”作用(如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持续推进,11个乡镇粮食单产由项目实施初期(1995~1996年)低于全县水平逐渐增加到与全县单产水平长期持平甚至偏高。在2007年全县粮食单产由于受自然灾害受到重创时,仍然增势不减,并在最近三年持续高于全县水平。这不仅体现了土地治理项目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也表明了农业基础生产设施的改善能有效地规避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稳产增收。

2.项目区和非项目区对比分析。不考虑2010年刚进行土地治理的尚村镇,根据有无项目可把周至县的22个乡镇分为项目乡镇(11个乡镇)和非项目乡镇(11个乡镇),分别以1995年和2010年为考察时点,并将粮食种植面积的减量视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增量,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周至县项目乡镇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县的2/3,单产增幅较大,且有7000多公顷的农业结构调整行为。非项目乡镇的粮食单产徘徊不前,农业结构调整不到150公顷。可见,周至县土地治理项目提高了全县的粮食单产水平,推动了县域农业结构调整,项目乡镇和非项目乡镇有着显著的差异。

二、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域农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1.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土地治理项目为周至县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周至县临近西安市,又是猕猴桃适生区,具备蔬菜产业和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2005年,县政府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在终南镇建立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2008~2009年,周至县土地治理项目连续支持终南镇。现在,终南镇已是全市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专业市场功能齐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与终南镇类似,周至县富仁乡在2006~2008年连续三年在土地治理项目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的蔬菜种植已成规模,并带动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产销企业的形成,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出路。土地治理项目也极大地促进了猕猴桃生产。2010年,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所有12个实施了土地治理项目的乡镇,都是猕猴桃发展重点乡镇,占总数的2/3,猕猴桃种植面积占77.93%(见表2)。最具代表性的马召镇是周至县农业综合开发最早的乡镇,也是猕猴桃发展较好的乡镇之一。2009年,周至县又在马召镇启动了万亩有机猕猴桃现代示范园建设项目,并在2010年再次在马召镇投放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010年,全县年末耕地面积5万公顷,猕猴桃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912.27公顷,占全县年末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根据对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考察,结合对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投向的追踪可以发现,对于政府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基本都采用农业综合开发推动,而进行过土地治理项目的乡镇,也广泛存在村民自主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可以说,土地治理项目是发展周至县域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项目实施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图3显示了1996~2010年周至县粮食种植面积、猕猴桃种植面积和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变化。

2.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从有无项目分析可知,土地治理项目大规模地提高了周至县的农业生产能力,使全县1/2的乡镇、2/3耕地的粮食生产由原来“拖后腿”变为现在的“生力军”。同时,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全县粮食单产不断攀升,还使周至县非粮农作物产量在逐年提高,其中猕猴桃和蔬菜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构成部分。2005年以来,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见表3)。为了分析土地治理项目导致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周至县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这里选用1996~2010年全县的粮食产量(L)、猕猴桃产量(M)和蔬菜产量(S)作为因变量,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Y)作为自变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数据见表3)。通过ADF检验可以得出,数据序列Y、M、S、L均为二阶单整数据。进一步用E-G两步法检验得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直接用LS法进行回归分析:Y=642.7321+0.014246M+0.006426S-0.000590L(0.824843)(9.360216)(2.693408)(-0.201625)R2=0.976069F=149.5498回归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没有显著影响,甚至是负影响。而猕猴桃和蔬菜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正影响。因此这里剔除粮食产量(L)因素,重新进行回归分析:Y=487.5027+0.014216M+0.006397S(4.228358)(9.785150)(2.800390)R2=0.975980F=243.7948再次回归得到了良好的拟合结果。方程的调整R2为0.972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蔬菜年产量(S)和猕猴桃年产量(M)对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Y)影响显著,表明土地治理项目带来的农业种植结构大调整是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源泉。此时,非项目区的农户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为487.50元。

3.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这里,从化肥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农村用电量等若干指标来考察周至县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以来全县农业现代化变化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周至县的化肥折纯量指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农户生产投入逐渐增加有关;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波动较大,无规律可循;农药使用量从1996年开始大幅下降,两年后趋于稳定,一直徘徊在15万公斤上下;农用柴油在经历了大幅减少之后,出现小幅微增,这是由于全县农村供电基础设施完善以后,居民照明柴油使用减少,与农村用电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有较大增长,但机耕面积却变化不大,并不断出现波动,表明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灌溉面积先是逐渐提高,在2001年达到39.08千公顷后,转而逐渐减少到低于1996年年初的水平,并趋于稳定,表明项目确实对周至县的农田水利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可能部分地区项目设施年老失修,削弱了这一积极影响。总之,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有限,并不能作为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的惟一手段。

药剂行业发展范文5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九五"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集团和*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3、争取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中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重点面向前期投入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药产品和中药项目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药剂行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炭企业;义马煤业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主要消费能源。但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威胁。这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的经济,成为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新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存在诸多问题即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缺乏发展资金,制约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煤炭产业链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中小煤炭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集中度低,产业间协同度低;安全状况亟待改善。义煤集团公司作为全国特大型企业,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部门上级政策精神,促进煤化基础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思路,运转高效现代制度,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成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一、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

义煤集团公司是全国特大型企业,注册资本24.7亿元,与河南煤化集团合并成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序列。矿井主要分布在义马、陕渑、新安、宜洛、巩义、青海和山西,共7个煤田。近年来,“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中国要走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口、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要求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和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公司在有关部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义煤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精神,按照“和谐友好科学发展,两大跨越又好又快;大型集团公司行业聚集,外向拓展相关多元;煤化基础结构升级,运转高效现代制度;企业增效职工富裕,本质安全平安“义煤”的总体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实现了企业、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思路

义煤集团自成立以来,从矿区发展规划的确定到项目的开发建设,着眼企业可持续发展,围绕高起点、高标准,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相协调的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和产业链条延伸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与矿井设计、施工同时考虑,实现了矿区科学合理布局,使矿区开发建设沿着科学健康的发展规定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煤炭开采为基础,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回馈式流程,将煤炭的开发到产业的延伸构成一个循环链,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科技手段构建矿区新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矿区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的统一。

三、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措施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矿区的主要矿井规划为高产高效矿井,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义煤集团从矿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到项目的开发建设,始终坚持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避免了“盲目建设、无序开发”和“先污染再治理”的做法,使矿区的开发建设沿着循环经济的轨道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一)瓦斯开发利用

针对义煤矿区瓦斯储量丰富、涌出量大、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按照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以安全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瓦斯综合开发利用。根据矿区开发建设情况,义煤集团已在耿村矿、千秋矿、新安矿建成三座瓦斯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000KW。2015年,共发电2000万度,利用余热供暖面积约3万m2,实现产值800万元、利润100万元,利用瓦斯600万m3。同时耿村矿还利用瓦斯发电余热在夏季供冷,实现了电、热、冷三联供,为提高瓦斯利用率探索了新途径。

(二)煤矸石开发利用

一是以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利用为起点,发展电力产业,形成“煤―矸石(煤泥)―电”产业链。义煤集团现有矸石山15座,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已达1860多万吨,占地面积600余亩而且每年新排放煤矸石约160万吨、煤泥30万吨、煤灰10万吨,既占用大量土地,又严重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难题,义煤集团先后规划建设了3座煤矸石(煤泥)电厂,总装机容量148MW,年利用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和劣质煤170万吨,实现了煤矿固体废弃物的就地转化,变废为宝。二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发展新型建材,形成“煤—矸石(粉煤灰)—建材”产业链。近几年,义煤集团先后建成了4条年产6000万标块矸石砖生产线和1条年产8000万块免烧高压蒸养砖生产线,初步形成了年产3亿块新型建材砖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3条矸石砖生产线拟建。届时,义煤集团将达到年产5亿标砖的规模,年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100多万吨;真正可实现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与生产同样数量粘土砖比可节约土地500亩、节约标煤5万吨以上。同时,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添加料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现已形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80万吨的生产规模,年消耗煤矸石、粉煤灰50万吨以上。三是对矸石山进行绿化、复垦。对于已自燃的矸石山,如北露天矸石山,进行绿化、复垦。近几年,选择对土壤适应性强的刺槐树在矸石山栽种,先后绿化矸石山2000多亩;在风化程度高、有机质较厚的矸石山上进行复垦造田,计1600多亩。通过对矸石山的绿化、复垦,改善了矿区环境,增加了农业用地,促进了一产发展。

(三)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目前,义煤集团现有矿井年均涌水量2800m3/h。义煤相继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10座矿井水处理站,加强对矿井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主要用作:1、工业用水。把跃进矿井水处理后用作跃进综合利用电厂和跃进2×5万KW煤泥电厂辅机的冷却用水,引曹窑矿井水经多级沉淀净化后作为氧化铝、钡盐厂的工业用水。2、引水上山发展一产。千秋矿把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输送到山上发展一产,灌溉农田面积2000亩以上。3、生产、生活用水。处理后50%的矿井水回流井下复用。另外还有一部分经生物、化学处理净化后作为生活用水。对矿井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作用。据估算,义煤集团对矿井水的利用率在65%以上,每年利用矿井水1300万m3,和打水源井相比较,每年可减少支出约200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四、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义煤集团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目前,煤矸石利用率达到90%,瓦斯利用达到70%,沉陷复垦率达到70%,矿井水利用率达到90%;与2014年相比,SO2和COD分别减排50%和21%。

五、结论

尽管义煤集团在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单位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坚信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煤集团将会以更开放的思想、更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特色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实现义煤的战略转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蒋楠 单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元.浅谈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J].能源环境保护,2005,04:57-59.

[2]张自敏.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及发展模式探讨[J].河南科技,2013,02:234.

[3]汪希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山西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3,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