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80例,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不良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1-0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60例,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患者160例,均符合医院伦理学纳入标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5.4±5.2)岁;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为(46.0±5.5)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①给予急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确认急诊抢救缓解风险高低,有针对性的按照风险安排顺序[1];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专门培训,总结以往救治过程中存在风险事件,拟定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指南,遵循分诊及时、抢救有效原则[2-3];③加强急诊患者病历书写质量监督,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药品用量、抢救措施;④努力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急诊危重处理知识及技巧讲座[4],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积极指导。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科自拟患者及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分判定为满意;②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三项,每项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选择成组或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病人具有病情危重、复杂快,抢救风险高及护理工作量重等特点;故急诊患者护理应遵循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及经济性原则[6]。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和控制护理工作风险[7]。已有临床研究显示[8],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及医疗纠纷发生几率,保证护理人员生命安全,建立和系护患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急诊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医院窗口单位所承担高风险,从以往被动风险抵御转为主动风险预防,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及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中,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护理干预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18-519.

[2] 曾桂英,刘国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 (10):147-148.

[3] 何华美.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科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 (11):41-42.

[4] 常新颖.医院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3-84.

[5] 黄逸致.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52-253.

[6] 翁绮君,黄卫东.风险管理干预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 (19):109-110.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风险管理控制

一、为高校风险管理控制建立内部环境建设

对风险控制的内部环境建设是高校风险管理的基础。高校应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内部环境的建设:

1)深入人心的风险管理理念。一个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一整套共同的信念和态度,它决定着该主体在做任何事情——从战略制订和执行到日常的活动——时如何考虑风险。首先,高校需要进行风险控制的概念一定要先在高校管理层中率先树立起来,因为一个组织的风险管理理念是要从管理层传达给基层那些与风险控制活动相关的人员理解的。高校管理层应当诚信、行为规范、身体力行,才能建立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上行下效,让风险意识逐渐在高校内部形成一种氛围;其次,高校的管理层应当领导各部门,并借助相关专家的帮助,一起共同制定高校关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行为规范,特别是要针对高校风险控制活动制定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对授权审批程序和各岗位职责权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并将以上原则、规章、规范形成明文规定,要求高校与风险活动相关人员遵守;然后,在高校范围内建立起风险管理的文化,高校应该把风险管理的手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去,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高校的风险进行讨论和培训,使风险管理的实施得到广泛的支持,还可以邀请对风险管理有经验的专家分享风险管理的心得体会,不断加强高校全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最后,高校管理层可以在风险控制管理活动中辅以绩效管理的方法,建立员工风险管理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以激励的方式来鼓励控制风险的行为,引导风险管控人员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态度。

2)完善有效的组织结构。高校应尽快建立起适合对高校风险管理活动监督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类似监督机构。这个机构专门地监督与风险控制活动有关部门的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并制定相关措施防止风险管控活动偏离事先制定的制度管理范围,把因高校的资金活动产生的风险降至低水平。高校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对独立性的影响:一方面,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岗位设置注意与直接参与资金活动的岗位相分离;另一方面,该部门设置的管理层级应该高于相关部门,并在管理层级上直接对校党委负责。

3)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政策。高校想要科学地推进高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想要各风险管控程序有效运行,最终都是要落实到人的行动上。这个时候,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工作能力和执行力对高校整个风险控制活动能否正常进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力资源优化方面,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到高校风险管理控制活动当中来。高校还应该推出风险管理控制相关活动的业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讲座和讨论,就在资金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管理控制这些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沟通和讨论。这些培训计划一方面可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深化他们的风险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了解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在这变化过程当中逐渐适应。最后,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高校管理层还应该注意在绩效评估与业绩激励方面兑现他们的承诺。

我们应该认识到,为高校风险管理专门设计的内部环境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时间,管理层对控制风险的认识与态度,还有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关工作人员的配合这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的。

二、在风险评估方面建立科学长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一门研究风险控制的技术。它强调的是对风险的提前防范,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开始管理风险,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防患未然上,而不是风险发生后再采取补救措施。高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1)收集信息。高校的管理层和相关风险识别人员应该对资金风险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要不断地收集各种影响风险产生的信息。对高校潜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跟踪和观察监控。

2)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在分析高校的资金存在的潜在风险时,要考虑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大小,并注意成本效益的关系,重点关注那些发生可能性较大或者损失严重的风险。

3)对风险活动的跟踪监控。风险是指对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因此现在识别出的风险在以后的环境中会不断变化。高校资金风险是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可能改变方式又或者转变成了新的风险,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应该不断地留意已经识别出的风险的变化情况,采取动态的措施防控风险。

三、在风险控制方面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高校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是高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好高校内部控制流程的制度,对防范高校资金运作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在业务流程层面。需要各业务部门充分考虑到高校发展战略中与风险管理有关的财务风险、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和资金运作风险,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并派专人负责流程各个环节的操作,并运用授权审批的手段控制操作的权限,注意不相容岗位的职责分离,在跨部门业务流程运作时充分考虑沟通和协调。

2)专门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效益,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资金运作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防止舞弊行为和控制失灵的情况发生。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估;对风险管理活动的流程和程序设置是否恰当进行审查和评估;了解和评估资金运作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改善高校风险管理工作;对内部控制薄弱环环节进行调查。

3)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高校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协调高校各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它的工作内容有:编制风险控制的规章制度;对资金活动的各项风险进行组合管理,衡量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掌握关键风险指标;就与风险相关的问题向高校以外的相关专业人员咨询;负责对风险信息的披露和报告;组织高校风险控制活动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综上所述,高校在业务层面的制度建设只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是风险管控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有了这三道防线的配合和保护,才是基本完善的高校风险管理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在风险监控方面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高校的内部监督是指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外部监督主要偏重于风险管理活动及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的检查,是强制性的。内部监督是高校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程序,但是在高校内部监控制度建设上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可以选择的,有更大灵活性的监督。高校在风险监控方面可以考虑把来自外部的行政监督与内部的自律监督结合起来,发挥高校风险管理监督环节的最大作用。既然外部监督偏重于风险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的检查,那么高校内部监控就可以更关注于风险控制的效率、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把内部审查制度与风险管理控制活动审查相结合;2)把内部审查制度与高校风险管理审查相结合;3)把内部审查制度与促进内部控制评估相结合。在审计方法上运用审计的技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注重审计效率效果。

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风险监控模式是适应高校风险管理活动发展的,区分两者的控制重点,就可以提高高校风险控制效率。参考文献:

[1]陈和玉,姜秀娟.风险评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72.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3

一、从制度入手,完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管理自然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环境咨询公司在内部建立良好的牵制体系,通过制度体系的设计,使各个部门做到有效的牵制,在有效强化部门监督职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各种暗箱操作。环境咨询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基于自身设计情况与发展现状设计针对性的牵制体系,使得各个部门互相牵制,同时利用不相容岗位,以便在各个流程环节相关的交接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使得牵制体系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环境咨询公司还应当主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方面,环境咨询公司应当主动建立健全资金相关的规章制度,针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库存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优化管理,并根据环境咨询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制定针对性的财务风险制度;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全面监管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为有效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环境咨询公司可以尝试建立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安排一些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并对内部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重大问题启用应急方案快速解决问题,从而更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并优化内控管理。

二、从信息入手,构建内部信息收集与交流体系

环境咨询公司要想有效展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交流以及反馈至关重要。全面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贯彻落实,环境咨询公司必然需要收集整理各个部门的信息,并保障这些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高度共建共享。这就需要环境咨询公司领导层综合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包括员工手册、例会、电话、邮件以及信息系统等,然后根据环境咨询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安全、规范的信息交流、反馈渠道,使得信息资料能够及时、高效地流通,为领导层决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处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环境咨询企业要想保障内部信息收集与交流体系的顺利落实,就必须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具体来说,环境咨?公司应当给予信息化建设充足的资金支持,主动引入新兴的信息化设备,全面加强硬件建设,为自身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环境咨询公司还应当主动引入先进的财务软件系统,根据自身情况外包业务,保障财务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契合环境保护企业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三、从人才入手,落实财务风险预测及培训工作

当前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环境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环境咨询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进程中需要积极记录相关的财务收入、支出,同时基于环境咨询公司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对市场经济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便及时上报,帮助领导层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形势,环境咨询公司还需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环境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包含财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全面纳入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环境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4

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十分重要,而我国目前对于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由于医药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从事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太少,以至于质量风险管理很难贯彻,导致医药工程项目出现各种问题。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中有以下几点问题:

1.1未能意识到质量风险管理在医药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医药工程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并不关注医药工程,对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结果就是医药工程项目中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其顺利发展。同时由于相关的医药工程管理者也缺乏专业的医药工程管理经验及风险管理培训,从潜意识中并不认为风险管理对于医药工程发展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很难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医药工程的发展中。

1.2医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需要加强

因为我国专业的医药工程人员的人数很缺乏,素质也不高,导致医药工程进展困难,严重影响其正常有序的发展。提升相关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而由于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者的不专业,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作用,导致医药工程管理中经常发生失误进而影响其正常发展。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提升空间很大,加强对其专业素质的培训能使其重视风险管理在医药工程发展中的作用,使医药工程项目更好的完成。

1.3医药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很多不规范之处

虽然目前我国医药工程的相关制度及法规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完善,一些相关的标准还需要制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起步晚、发展时间短,风险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其次由于一些措施实施不到位,导致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困难。相关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者缺乏对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视,并且不能充分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导致医药工程项目不能顺利发展,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其正常有序的进行。

2.研究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加强落实医药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风险管理是使其正常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当前医药工程项目中问题很多,只有进行并实施相应的风险质量管理,才能尽量的降低项目发展中质量问题的发生,将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质量风险管理对医药工程项目的成功意义非凡。

2.1加强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者对于质量风险意识

质量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作为预判、评估风险的方法,具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目前医药工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管理者的经验缺乏、自身素质不足,工程很多时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更应当重视工程的质量管理。只有该项目管理者对质量风险管理的作用有足够的认识,切实将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到项目管理中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工程中发生的问题,推动医药工程的顺利发展。

2.2提升质量风险管理者的自我素质

医药项目工程十分复杂,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极高,管理者只有提升自身的风险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的减少项目发展中的风险。因为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所以要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其质量风险管理水平。另外可以引进专业的医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外先进管理者的交流,学习其优秀的经验,从而提高我们项目管理者的素质。

2.3不断完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

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的质量风险体系和规范,建立质量管理的标准。此外,建立质量风险责任机制,从而推动相关人员重视质量风险管理,减少人为失误,提升其管理水平。

3.讨论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5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不可能也不要期望能够完全消除商业活动中的所有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可行而且经济的措施,减轻来自风险的威胁,使得企业的获利机会最大化。有效控制风险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受到风险影响的企业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控制机制来控制风险带来的危机,就会使潜在的风险变为现实,甚至会进一步恶化。由此产生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商标、声誉、公众信心等等几乎总是在事后才会引起人们关注的现象。

传统的公司结构里,不同部门的风险管理流程之间缺乏联系、相互脱节、无法沟通,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想有效地管理公司风险,就必须采取整体协调的办法。这种办法能够发现和处理公司可能遇到的所有实质性风险。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一)在战略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市场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未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本企业的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实力与差距;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本企业对外投融资流程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二)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

至少收集本企业的以下重要信息(其中有行业平均指标或先进指标的,也应尽可能收集):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产品存货及其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盈利能力;与本企业相关的行业会计政策、会计估算、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调节(如退休金、递延税项)等信息。

(三)在市场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主要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品情况。

(四)在运营风险方面,企业应至少收集与本企业、本行业相关的以下信息

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或服务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流程和环节;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致使企业遭受损失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的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以及除上述有关情形之外的其他纯粹风险;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五)在法律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信息: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企业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二、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应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一)风险评估应由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也可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二)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三)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四)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应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应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等方法,确保评估系统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定量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假设前提和参数进行复核和修改,并将定量评估系统的估算结果与实际效果对比,据此对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

企业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三、风险管理策略

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对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

企业应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企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纠正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的做法。

企业应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以及各风险在风险坐标图上的位置,进一步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明确风险管理成本的资金预算和控制风险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应对措施等总体安排。

企业应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应重点检查依据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和风险控制预警线实施的结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有效性标准。

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应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

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的决定。

(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

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

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

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

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

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八)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大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企业决策层主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九)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分离制度

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范文6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36-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老年人作为医院住院患者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实施严格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于是,笔者就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

1、客观制度风险,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

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护理监管程序不严密,相关的护理值班流程不规范,监护仪、呼吸机等专业仪器设备配备不全、老年病房内的物品配备和放置不合理等方面,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而不能及时的采取各种应急预案,大大增加了护理风险。同时,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的执行力度不足,也会增加护理风险,所以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各护理管理执行部门之间的监督和考核,

明确护理岗位职责,确保护理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

2、护理人员风险,相关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行为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关系到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其中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以及对护理风险管理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都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说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差,技术操作不熟练,对老年患者病情突变缺乏应急能力或者是任何违反护理操作流程的行为,比如说静脉穿刺不成功、导尿失败等等,都会增加老年患者护理风险。

3、患者主观风险,老年住院患者自身生理功能退化

老年住院患者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的退化,新陈代谢缓慢,免疫力低下,视力、听力、反应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他们本身很容易受各种病毒侵袭,疾病缠身,而且极易受环境以及药物的影响,病情不容易稳定,增加了护理的风险系数。而且很多老年患者却缺乏对护理风险的基本认知,考虑医疗护理的费用代价等,很难配合相关的护理治疗,而且自带药物、不按规定服用指定药物等行为都会成为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的风险因素。

二、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1、完善护理风险制度建设,提供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基本保障

完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为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基本保障,首先需要配备充足的病房护理设备,设置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的护理监管工作,加强病房巡视,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风险的可控性;其次要设置专业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护理管理职责,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建立相关的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及时反馈相关的护理信息,以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和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

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关键。所以,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坚持岗前培训,保证相关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而且,在护理人员正式上岗工作后,同样要注重培训与考核,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护理宣讲会、护理经验交流会活动以及护理专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等,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技能,树立护理服务意识,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及时冷静的应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突发的风险因素,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增进护患沟通,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意识

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和老年患者直接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努力说服他们配合护理治疗流程,规范老年患者用药。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让老年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指导老年患者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比如说紧急呼叫器的使用,以及枕边常备紧急药物以防突况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更涉及到护理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的高低,还直接受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需要我们综合主客观因素,努力寻求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进而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亚勤,王莲英,袁根英,徐锦,郑彩娥. 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老年病房给药差错的效果[J]. 护理杂志,2011,07:64-65+73.

[2] 高浪丽,张雪梅. 应用风险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安全[J]. 华西医学,2011,10:1554-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