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1

关键词:资产管理 基本概念 框架构建 管理方法

一、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上个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公司提出了道路管理系统的雏形,其系统被定义为资产管理系统,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历史上第一次雏形了资产的概念,并使之与管理联系在一起。从设施管理到资产管理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性改变,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主要的动力是公路设施的大量建设,以及公众对公路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并很好地实现交通部门的管理职能,资产管理的概念就此产生。其管理的目标集中在战略上而不是细化资产管理的模式,主要的目标是从宏观上将资产技术状况和使用情况纳入到管理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对经济效益追求的优化,同时改理念提出从系统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寿命周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资产实现综合性管理。同时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帮助决策,更是为系统用户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所有与公路基础设施管理相关的各方都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通过综合利用交通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对其完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与控制,利用改建、维护、更替等管理方式,达到为决策提供短期与长期管理规划的目标。

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总体框架

通常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框架如下图1,基本构成为网络级别和项目级别,两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也紧密关联,其中间环节集中在持续的维护与评估上,并利用数据库作为分析基础,以此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两个层次都应将不易控制的外部因素考虑在内,如网络构建中的融资、预算、政策管理,项目建设中的标准规范与环境保护等等。

三、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方法分析

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应将重点放在系统构建与方法选择上,建立适应项目的管理系统并采用针对性的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效果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作为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系统应将规划、设计、施工、维护、更新等作为管理系统的核心思路,并按照中体框架构建管理系统。其功能应将客户作为核心服务对象,明确任务并制定长期目标,利用友好界面提高其适应性。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建立管理系统的时候应对管理的机构、对象进行分析,选择使用自身的IMS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IMS的目标存在差异,所以应分析管理的对象是那一个级别的公路,并结合当地政府、企业、设施情况等在大原则下建立相适应的IMS。同时在系统建设时注意其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对项目寿命与周期成本的影响,如在项目规划阶段与总体成本相比占比较小,同样在施工阶段成本也仅仅是运营和维护费用的一小部分。但是在项目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对今后的费用支出走向影响较大,所以规划阶段就应将合理化的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控制的目标。

五、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利用寿命周期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就是分析整个项目使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成本支出,以此来对经济性进行评价,包括了初期成本,运营费用(维护、修复、改建、复原、增铺)的成本分压和用户成本的折现值是多少,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为经济的方式,即周期寿命成本最低。以这个思路为核心,其方法采用的步骤如下:1)先设计选择多个合理的维护与保养方案,对每个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必须采用的修复与维护工程进行时间表分析;2)评估各种工程所需的成本,即将业主的直接成本和用户付的成本考虑在内,而用户成本则是因为工作面施工而导致的交通延误带来的损失。3)按照项目的现金流对各个不同的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可以利用净现值法,这样可以直接看到差异。

在项目规划时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进行分析,且配合一个合理寿命周期管理规划,使得各种维护活动有据可循。其管理计划包括:正确的使用施工指导;正常试用期的常规养护制度;突况的管理方案;设备和结构等维护规划;需求改变而进行的改建、修复、维护等工程的基本方式与工艺措施,包括因为不作为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运营的周期和寿命周期养护的费用应有合理的财务规划。

寿命周期分析中应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的服务寿命周期,即从施工完成到整个设施的某个部位出现损坏、性能下降、功能丧失等而导致其服务功能失效的时候,或者维护的费用已经超过出了从新修建的费用为止。服务寿命往往取决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使用环境、维护措施、运营行为等,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体现出的寿命周期是不同的,如高刚性和柔性的路面其寿命为15-30年,而粒料路服务时间在3-8年,且服务寿命与设计寿命要和经济寿命不同。在规划新项目、大修或者重建时,通常可以对关键部位进行寿命评估以此保证其寿命周期的准确选择。

参考文献: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资产管理 一体化信息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以地铁、轻轨、磁悬浮等城市轨道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筑安装、运营服务为主业,兼顾轨道沿线及周边的通信、广告、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开发的大型企业集团组织。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集团,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资产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因而,围绕资产管理,以现代企业EAM为核心,构建包括资产前期管理、运营管理、维护维修、更新改造、报废清理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运作的整体协同,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实物、技术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决策、管理和执行,成为引领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是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以及多元化事业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所有的或占用的全部基础设施和设备物资,如企业经营管理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备、办公设备等一般资产,轨道线路、站、场、车辆、机电设备、备品备件、维修、检测设备等轨道交通专用资产,企业集团进行多元化开发业务形成的资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呈现出与一般工业企业不同的特点。

(一)资产种类繁多

除了一般企业都具备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以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还拥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和物资。尤其是“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仅仅轨道交通运营项目,就经营管理着13个大类的固定资产和29个大类的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轨道线路、机车车辆、车站设备、供电系统、通信设备、信号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给排水系统、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门类,此外,还拥有多元化开发的经营性房产、商铺、广告等资源性资产,可以说资产的种类多种多样,数量繁多。

(二)资产分布广泛

与一般企业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具有典型的公众服务特征,轨道交通线路延伸到哪里,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如线路、机车车辆、站场等,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分布区域十分广泛。

(三)资产变动频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畅通出行的要求愈加迫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保持快速增长的规模,不仅每年都有大量基建项目开工或竣工投产,新增资产的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安全生产和技术升级等方面原因,原有的一些固定资产需要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因而,企业实物资产新增、变动频繁,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附属附件,因日常维修维护业务而变动更新更加频繁,增加了资产管理困难。

(四)资产资金比重大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和运行支出所需的资金数额巨大。即使在项目耗巨资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一方面,按照一定的规程对轨道交通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重要的日常任务,为了达到安全运营的要求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固定资产常常需要更新改造,也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实质上反映着城市轨道交通资金运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大小。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资产密集型企业,愈来愈多地应用EAM系统,并由此开始了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是现代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资产从设计、采购、建造、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维修维护、大修、更新改造、折旧及价值补偿直到转让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T)提高资产的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与维修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人员职业素养,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EAM在电力、电信、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资产密集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伦敦、巴黎、新加波等世界著名地铁公司普遍应用EAM,我国北京、香港、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正在实施或深化EAM应用。

国内已经实施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基本采用国外的软件,主要有美国Infor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D7I、美国IBM公司的Maximo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瑞典IFS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德国西门子的BFS++等。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和积累,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跨过了“部门级”的系统应用,形成了多条纵向应用的体系。由于以往网络信息技术的限制,他们大多没有进行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而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系统集成,呈现出多种异构系统,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缺乏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等资产前期管理系统集成,缺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呈现资产多头数据源,存在信息孤岛,规划设计的技术知识不能有效传递与继承,资产构建与资产维护维修技能相互分离,再加上数据统计口径不同,形成企业财务账面资产和业务占用实物资产对账困难;

(二)资产管理相关子系统之间没有集成,形成众多“信息孤岛”,资产的规划设计、工程项目、资产运营等相互分离,采购单位无法获取完整准确的设备物资技术指标,常常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备品备件)无法使用,既造成资金占用,又造成设备维护延期,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生产运营。

(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经营城市的理念逐步确立,客观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不仅跨行业――轨道交通、通信、广告、房地产、商业经营等等,而且跨单位、跨部门――轨道企业、财政、金融、建设、安全等企业单位与政府主管业务部门,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技术与实践

资产管理系统(EAM),是资产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成果,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层出不穷,至今,EAM已经发展到了企业级的整体协同、一体化应用阶段,并逐步向企业、政府、社会整体协同应用方向发展,从理论到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一)《与时俱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一文中分析了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从CMS(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状态监测系统)到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基于状态的维修管理),从数据库、电子表格到CMMS的发展过程,指出CMMS将从数据记录发展为网络化、分析化和智能化管理,并逐渐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汇总、综合,将计算机技术潜力发挥出来,提供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香港地铁资产管理应用情况

陈建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介绍了轨道交通行业维修管理系统的构成,点明了维修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以设备台帐为基础,通过设备预先定义的预防性维修策略自动生成维修计划,并对维修计划及所需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生成预防性维修工单;对发生故障设备创建故障工单;根据工单进行检修/维修作业;作业完成后,获取工单的故障、成本等相关信息,并对维修活动及维修成本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希望未来有一个符合国情、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的设备维修管理解决方案。

(三)基于SOA架构的EAM系统集成的应用

在《基于SOA架构的EAM系统集成的应用》一文中作者提到,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EAM系统和相关专业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的要求愈来愈高。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便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成,不仅同现有的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还要同许多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互访。文章提出通过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技术来构建EAM系统平台,提高企业资源系统信息共享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为大型企业集团构造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整合解决之道。通过引入SOA技术,使得EAM平台构建更有效地配置设备、人力、工具及其他资源;更容易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有效控制设备维护及维修费用;并且建立企业自有知识库,提供企业决策及分析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统一框架,兼容未来的应用。

(四)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实践

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从“设备运营为核心”向“资产运营为核心”的管理战略转变,有效地实现生产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避免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信息和系统的脱节,形成统一的资产数据标准,在部门之间搭建信息化桥梁,使其信息实现智能化的双向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规避信息孤岛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企业发展瓶颈。

四、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概述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根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20),郑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将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线网结构,全长202.53公里,概算静态投资逾1000亿元人民币。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努力形成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良性循环,降低财政风险和负担。因而,从公司成立伊始,就决定高起点创建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广泛调研,确定了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为核心,融合“集中管理,协同商务” 的信息化理念,目标是:利用一个平台,融合多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将围绕企业资产的规划设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应收应付、固定资产、人力资源、合同管理、资产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模块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一体化处理,实现资产管理的业务运作与财务管理的整体协调,实现动态的资产管理一体化应用,实现资金、实物、技术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决策、卓越管理和强力执行。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基于多组织架构的企业应用运行平台、基于模式化的开发平台、开放的系统集成平台及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是建立在 Java 语言所提供的强大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的,采用基于 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结构的方式来运行,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部署和维护资产管理各相关软件系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目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着眼于企业资产管理战略,立足于企业资产管理现实,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来设计应用模式、系统架构、IT管控体系、总体解决方案,使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成为建立在确保轨道公司集中管理基础上的统一、规范,成为引领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葆文,与时俱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2,ISSN:1001-0599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3

关键词: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服务,技术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许多重工业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挑战。此外,还面临着技术更新、提高能效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这些企业要实现在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其关键途径之一是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能效,减少维护成本和损失。

斯凯孚(SKF)中国的解决方案

SKF拥有数百年的制造经验和旋转机械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具有加工行业的维护咨询方面广泛的专业知识,加上其在轴承和状态监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SKF为中国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完整的资产维护管理服务。SKF的资产管理服务集中在维护策略、作业识别、控制、执行和优化。

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产量需求,一家中国铝材加工厂最近委托SKF中国采用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CMMS),为其可靠性项目提供支持,要求SKF中国实施包括维护策略评估、备件优化在内的全面的资产管理计划,并引入“资产性能管理系统”来定义和控制“关键性能指标”。通过此项目,该加工厂的机器可靠性提高了4.5%,总停机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6%。此外,生产每吨产品所需的维护成本降低了5%。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家中国热电厂委托SKF采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管理计算机化。资产管理程序和系统的改进使该发电厂受益良多,一系列有关现代资产管理原理和技术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竞争力,该项目为发电厂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并非所有的解决方案都需要实施完整的资产管理项目。SKF的服务是模块化的,每一模块可以独立实施,比如在最近的另一个案例中,SKF接到一家大型炼油厂的订单,签署并执行“备件优化合同”。其目标是实施某项系统,以降低库存,同时以充足的备件有效支持维护活动。实施该系统后,所用资本减少、备件规划的工时降低、备件可用性得以改善,并且员工得到良好培训, 该炼油厂从中受益颇多。

能效

SKF技术有助于客户实施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例如超低摩擦轴承、无需附加的永久性密封轴承单元、环保剂和系统,以及致力于降低能耗的一系列服务。SKF客户需求分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CNA– ES) 是一项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网络环境的工厂评估工具,可用于检查具有提高能效空间的运营领域。该工具将提供详细报告,重点说明可改进能效的领域,并显示SKF如何节能和改善环境,确保当前和将来的可持续性运营。具有代表性的是,SKF可以利用其技术有效减少由于压缩空气和电动机的低效率带来的损耗。

SKF中国是采矿业中的节能先锋,致力于推广用于输送机的节能轴承。每公里的陆路输送机通常安装有多达6000个轴承,而利用SKF的E2能效型球轴承可以实现大幅节能,SKF中国目前已完成了许多的输送机项目。最近的一家煤矿企业的案例中,SKF在5年里实现价值超过一百万人民币的节能。

此外,SKF可以提供托辊声音监测器,检测出现故障的托辊。它可检测故障托辊发出的声音,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告。

SKF的托辊声音监测器

轴承修复节约成本并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SKF的轴承修复计划为最终用户显著地节约了成本,同时不影响轴承的可靠性。在一家当地钢厂中,SKF中国在过去三年中已经为其成功节约两千万人民币。此外,轴承修复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因为修复旧轴承与制造新轴承相比,能够实现大幅节能。

结论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设备资产管理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1 引言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配置计划、投入、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确保企业设备资产的安全、完整、可靠、高效意义重大[1]。一个企业需要平稳的可持续发展,设备资产管理在众多管理元素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现代的设备资产管理已将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经济性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称为设备综合管理学。现今国内企业的设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常常取决于领导层的个人经验积累和判断,但相对欠缺详实可靠的综合数据作为评判的依据,使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决策方案相对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无法以实际数据作为考量标准。

3 引入模糊算法对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意义

引入一套能够客观评价设备资产决策问题的模糊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概率统计理论描述设备资产在不同环境与决策下对企业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公司高层,对设备资产的管理决策方案的确定有据可依。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模糊性因素,使得整个决策系统相对较复杂,决策后果具有相档的不确定性。这种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3.1 设备资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1.1 因素集设置

综合考虑影响设备资产评价的各种因素,按不同阶段的成本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市场价值等不同属性将各因素分为4类:

设置成本:运输费用、安装费用、检测费用、购置费用

运营成本:年度维修费用、年折旧费用、年度保险费、年燃料费

使用现场:成新率、使用率、完好率、机况机貌

市场情况:领先程度、市场需求度、市场通用性、市场稀缺性

3.1.2 评价集设置

根据企业对设备资产管理决策评价的可能结果,将设备资产价值评价结果分为如下五类,即:

其中按照评价等级对应的模糊评判向量如下:

建议投入(90-100),谨慎投入(80-89),维持现状(70-79),逐步处置(60-69),加强处置(60以下),综合反应了该设备资产的市场前景、技术水平、资产回报率等情况,并对企业下一步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3.1.3 判断矩阵的确定

从因素集U到评价集V的模糊矩阵为:

其中,表示因素层指标对于评语的隶属度。

3.2 因素集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一层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将其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表式:,,表明i相对于j的相对贡献值大小。

3.2.1 主因素层分析

主因素层分析结果如表1:

以主因素层U为例进行计算:

将判断矩阵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

特征向量计算:

同理可得各子因素层相应权重为:

3.2.2 案例应用

现以此25台履带式起重设备为例,对其各项经济数据指标进行等级评定,各子因素层评价结果如表2:

以设置成本为例进行计算:

归一化处理得:

同理可得: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由上述计算结果,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该企业履带式起重设备的综合评价为应加强投入。但由结果可见,由于部分设备的落后与使用率低下,其逐步报废以及加强报废的评价隶属度同样较高,说明在加强投入的同时,也应对部分陈旧、效率较低的设备进行报废更新,以提高该类设备的总体评价。

4 结语

本文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了较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从而使目前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从较为主观的评判标准逐步转化为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客观评价。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企业各类设备资产的剖析,结合企业管理层对设备资产管理相关要求,可以建立系统的设备资产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现有设备资产价值情况,为预测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走向提供客观依据。

(2)采用量性结合的方法解决设备综合评价中的定性问题,把设备资产按不同模块进行比较,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设备进行评价,可以企业设备资产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市场化。

(3)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某类设备资产进行评价,还可以结合具体需求,稍加变动后,用于单一设备或其他固定资产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宋丽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年13期.

[2]任秀玲.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J].现代营销,2012年第8期;25-26.

[3]冀爱珍.浅析煤炭企业井巷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

[4]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机电设备评估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91-392.

[5]欧阳绵,彭祖赠,李必祥.模糊数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5-17.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5

关键词:地铁 EAM系统 财务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简称EAM)是支持企业特别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有效开展设备维护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以企业有形资产为管理对象,以提高维修效率和投资回报、降低总体维修成本为目标,并能对企业各种维修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EAM系统与资产密集型企业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本文以地铁运营公司为案例,从财务管理角度对EAM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阐述。

1.EAM系统实施策略

1.1通过实施基础数据采集建立资产台帐,资产设备一体化

由于地铁运营公司属资产密集型企业,庞大的资产信息成为EAM系统核心数据,因此科学建立资产数据台帐对EAM后续功能模块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从最初采集设备基础信息时,公司高层就确定了资产设备一体化的理念,即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对象与固定资产通过建立资产结构树能够一一对应。使企业资产维修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密不可分。

EAM系统从最初的调研、分析、评估阶段至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财务部门必须要加入该项目团队进行全面的跟踪实施。这对后期固定资产的运营能力分析、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有利参考依据。为此,在数据规划方面需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并完善系统分类、资产分类及数据编码规则,并确定了资产结构。依据资产结构对生产性资产及非生产性资产进行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同时,为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需对各专业系统设备进行拆分,以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为依据,确定固定资产层级,对和生产部门管理需求不相符的设备系统组织相关成员去现场进行了解熟悉设备,并对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询问专业工程师,以达到更为合理的资产分拆,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保证系统结构建立的合理性;对系统资产编码体系和已采集的基础数据做必要的完善和优化。对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的如供电系统去熟悉资产状况,了解专业系统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最终形成同时符合生产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需求资产台帐,为建设公司资产设备的竣工结算的移交,确认固定资产原值做好准备。

1.2建立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存货核算规范化

筹备期地铁运营物资的管理,是做好人、财、物、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在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的同时,降低运营生产物资的采购成本。为此,公司集中精力重点建设物资管理各个环节,主要包括EAM系统物资数据采集录入、物资报表设计、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由于系统上线运行时间滞后,前期业务数据需在EAM系统上进行补充录入,为准确起见,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总库、维修部二级库及各部门全线工班库存进行一次彻底清盘,通过物资盘点,对物资管理部门的原始出入库手工台帐的数据进行核实确认并以此作为EAM数据录入的依据。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由于业务环节较复杂,财务部门需对采购订单、验收入库、残质品退货、物资出库移库以及发生退库等各项业务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并以采购合同和手工台帐为依据,对录入库数据进行核对,制定计划,深入了解物资出库的具体业务,以加快数据补录工作进度。

经过与EAM项目组的多次沟通讨论,设计物资管理各项报表,如《物资到货情况汇总表》、《物资退货情况汇总表》、《物资出库汇总及明细表》、《物资移库汇总》、《物资退库汇总》及《物资进出存汇总及明细表》,同时财务部用了大量精力对这些报表的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项目实施商反馈,共同查找原因。使报表的字段、查询、筛选功能完全符合财务部门管理及分析需求。

1.3多维度进行维修成本统计,定额管理精细化

定额数据的采集,以设备维修工单为依据,将前期已消耗物资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计划修程和故障修进行物资划分:计划修细化为日检、双日检、周检、月检等根据不同专业对各专业内消耗的物资进行统计分析,区分出修程必换物资、定期更换类物资,按照财务要求又将定期更换类物资划分高价值耗材及低值耗材。

故障修的定额管理本身是很难摸索出规律,因此地铁运营公司将故障修的消耗物资经过数据分析后,对高频更换或消耗的物资划为一类,区分为状态修高频、临修高频消耗累物资,这样对高频消耗的物资进行一个汇总统计,摸索出定额指标。

同时对于其他的生产物资全部划到偶发性维修物资,对与该部分的维修定额的确认,因其重要性程度不高,但偶发的消耗物料相对于全线的故障成本对比占40%的概率,相对全线来说,故障发生密度比较大,且规律难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入一个指标,万元资产维修费。其概念类似于概率分布图,全线资产中,以万元为最小单位,将资产划分若干份,以2年的历史统计数据显示的偶发故障率及维修成本为参照数据,进行量化。最终确定了该指标。该指标具备一定的统计依据,但并不能很准确。

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采集,将全维修成本进行全面定额管理。最终将该数据通过EAM的报表设计穿插在各类报表项目中,为日后的数据修订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渠道。

2.未来的与财务管理的实施趋势探索

2.1与财务软件的集成有效集成,加强数据动态跟踪

目的,国内地铁行业EAM系统能够与财务系统无障碍集成几乎为零,因此如何在物资核算、维修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上能确保系统间的信息同步,成为EAM系统未来研究趋势。就现状,系统集成有二种方案,一是在财务系统中开发相关报表,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以达到系统间信息一致;二是直接在EAM系统中查看核算报表,经过交涉,INFOR软件在折旧核算上与国内做法尚不一致,需INFOR进一步开发,但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无法完美体现系统有效实时传输。

方案一是系统间不需要数据随时共享,即所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价值变动、报废等处理都在EAM中生成,月末汇总生成报表,会计人员根据汇总报表编制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凭证。该方案的优点是保证固定资产台帐与实物完全保持一致,不需要通过系统间技术处理,其缺点是EAM系统本身的功能缺陷导致无法准确计算财务上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所需要的数据,例如折旧计提周期的问题、固定资产发生大修理时涉及到价值变动重新计算其价值的问题,系统本身的功能是无法达到的,需要实施商重新对于软件程序码进行修改,这也是我们与实施商讨论确定实施方案的关键点;方案二是通过EAM实施商与财务软件实施商的沟通,搭建两系统间的兼容接口,保证系统间数据实时一致。EAM系统仅仅是建立资产实物台帐的过程,对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进行区分管理并传输至金蝶财务系统固定资产模块中,建立对应的固定资产卡片,月末时候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财务系统计提折旧,涉及价值变动同时也做相应的会计处理。该方案的优点是会计处理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缺点是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虽然搭建系统接口,但数据传输过程中大批量的数据财务人员是无法通过肉眼进行逐项核对。

2.2深度开发功能,建立经济订货量模型加强库存控制

由于地铁行业的特殊性,存货的种类包含用于支持、维修和运营的库存物资,比如零部件、耗材、仪器仪表、工器具等,而不存在用于生产再加工的原材料以及在产品等。其来源基本都属于采购以及建设移交。

地铁公司涉及的主要是维修消耗类物资,在设备质保期后,维修消耗规律基本能够掌握,因此对于年需求量可以预计且较为稳定;目前地铁行业物资采购价格多采用公开招标,价格透明度很高,排出市场经济因素,其存货价格基本浮动不大;同时,受地铁行业内部控制的管控,不会存在缺货情况,同时受合同条款制约完全可以做到集中到货且能及时补货。

因此,上次假设条件在实际情况中只要流程、制度管控到位,完全能够实现。并且通过EAM系统建立最佳经济订货量模型,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达到高效管理。

3.结论

从地铁行业的运营特征来看,EAM系统是地铁行业的运维中枢,如何统筹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管理手段,加强控制精度、工作效率以及公司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将财务管理思想有效的通过EAM系统的建设来实现,以推进未来地铁运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6

文章根据电网企业资产的管理特点,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在电网企业中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以广东电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构建起广东电网公司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学体系。最后,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施效果,提出实施推广的核心关键点与建议。

【关键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价值管理;广东电网公司

一、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背景与必要性

企业财务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其维系着整个企业的生计和发展,每一项业务、每一项管理、每一项决策都关系着企业和社会资源成本的耗费或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围绕着财务目标来展开。然而,传统的电网企业由于其自然垄断经营的企业属性,企业难以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创新思维和机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管理较封闭,财务与业务以及整体经营环境的管理融通和衔接较弱,因而,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经营分析以及辅助决策重要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受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还是基于统计意义上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一是资产价值管理观念淡薄,只重视设备资产的性能表现而忽略资产价值管理,只重视投入而轻视产出效益:

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机制,传统的基于职能的“分段式”资产管理模式使得各部门工作目标不一致,缺乏有效衔接。业务信息无法共享;

三是关键业务环节的决策方法有待完善。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风险评估与管理、状态监测与检测、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

四是历史资料和数据不全,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难以全面支撑科学决策。如电网资产的设备台账、运行维护数据等信息缺失,账、卡、物长期不一致等。

如何规范、有效地提升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在确保电网资产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用和效益,通过强化资产管理。推动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变革,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这是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和资产运营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

长期以来。电网资产管理面临诸多困惑:第一,在电网建设大规模投入的同时如何考虑投入的效益和扩张的成本?第二,设备招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到既清正公廉又质优价廉?第三。如何防止电网工程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低效建设和低劣产品进入。以减少工程建设和以后的运行成本?第四,电网资产设备修理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评估依据是什么?第五,为什么近年来固定资产报废净值越来越高。物资库存量却越来越大?第六,如何理解资产保值增值的本质内涵?提高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广东电网是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供电地域广阔,资产庞大,是典型的投资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企业。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省共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含电缆)69594千米,变电站2301座、主变压器4741台、变电容量37027万千伏安。如何解决以上管理困惑,提升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虽然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开展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活动,安全生产、电力供应、电网建设、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水平都上了新台阶,资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站在实现国内国际领先目标的高度来全面审视,公司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东电网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因此造成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短、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等问题。

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解决公司长期面临的资产管理难题,转变公司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广东电网公司必须对旧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变革,通过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现代化资产管理手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以资产价值管理链条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一体化,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电网企业有着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两重属性。从电网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电网企业是国家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畅通,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它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为社会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因此,电网企业资产运营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不断提高资产运营的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同时,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网公司还需要尽可能地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减少对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浪费。从电网企业的经济属性来看,电网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使命,因此,电网企业运营必须关注于资产价值链管理,并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的初始投入及后续运营支出,有效控制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电网企业投资收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广东电网公司作为南方电网下属的特大型国有供电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履行其经济使命。因此。广东电网资产运营不但要考虑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还要统筹兼顾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四者综合最优,才能全方位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根据电网企业固有的双重属性特点,将国际上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理念、多目标决策理论和价值链管理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全新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理念。

(一)基本思路

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针对公司资产管理薄弱环节,以国际成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为基础,系统谋划、突破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广东电网特色、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资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以及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局等的纵向贯通,最终实现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如图1所示)

三、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内容

为了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最优的战略目标。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从五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建立统一明确的管理策略;贯穿资产生命周期各阶段、互相衔接的业务流程;层次清晰、科学、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适应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以及建设集成高效的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资产管理策略是纲要,是从公司战略角度对资产管理策略做出较为明晰的界定。即明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原则和策略等纲领性要点。

业务流程是载体,通过业务流程、表单设置将公司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各业务环节有机衔接的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组织架构是保障。通过建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既考虑了原企业职能管理的现实,又引入了现代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平稳过渡,为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评估考核是推手,通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根据评估考核的结果,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信息系统是支撑,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一)管理策略

1 资产管理总体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制定资产管理策略,从公司战略角度明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原则。总体策路的制定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强调管理目标的先进性。改变传统资产管理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不协调的状况,强调以资产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为目标。

强调管理手段的先进性。以“流程管理”代替传统的“职能管理”。建立全方位的评估考核体系,搭建先进、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强调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打破传统的条块化、分段式管理模式,建立从资产规划、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营、报废退役等各阶段、各业务环节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

2 细分管理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按其业务过程,主要分为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等五个主要业务环节,各环节的策略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核心。支撑综合最优目标的实现:

第一,规划设计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进行项目优选和设备选型;建立项目优选和项目群投资组合分析模型。

第二,设备采购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进行设备采购:引入“大物流”管理理念;建立LCAM评标方法。

第三,工程建设管理策略:实现资产建设的过程管理与价值管理、物流管理一体化;建立固定资产、生产设备、物资相对应的分类标准化目录,从源头上保证“账、卡、物”一致。

第四。生产运营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基于资产状态评估结果和运维策略优化安排运维检修;建立作业标准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备品备件的整体规划、合理存储、及时配送。

第五,退役报废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将退役,报废资产的技术经济性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资产管理的各业务环节之中;建立资产退役和报废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模型;建立退役资产再利用方式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资产管理策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将公司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以核心业务流程贯穿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强调流程中的跨部门协作,完善跨部门交接的流程关键节点设计、相关职责以及交接控制点,形成各业务环节有机衔接的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实现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在各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的业务流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流程进行再造:

一是资产策略及状态评估。建立闭环的技术政策评估、制定、执行、反馈;实施设备风险评估。并将结果应用于作为技改、大修等工作。

二是规划设计阶段。建立,更新中长期电网规划:在可研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设计理念,对项目技术经济性进行量化评估;平衡基建、技改规划;引入项目优选;在初步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设计理念。

三是设备采购阶段。统一物资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信息系统、设备选型标准、物资调拨配送:明确LCC评标;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评估模型;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四是工程建设阶段。强化项目实际用款与项目进度比对;建立项目阶段性回顾机制,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定期的回顾。

五是生产运营阶段。结合状态评估结果制定技改、大修、维护等计划,实施优化检修;对运维信息、成本信息进行合理的归集。

六是退役报废阶段。建立退役资产再利用平台,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招标处置;加强设备信息输入及时性、准确性,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将退役报废信息反馈至立项环节,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组织架构

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开展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以及建立符合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的新型组织架构模式,包括了战略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职能明确的三级组织架构。为了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广东电网组织架构模式由原来的以职能驱动的“条块化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

战略决策层:按照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对整体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和系统管理,明确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方向和原则。

管理层:对决策层负责。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日常协调和策划管理工作;建立以跨部门协作为基础的归口管理机制。

执行层:按照管理层制定的工作目标、流程、制度规范和完成指标开展工作,制定执行层的业务流程及作业标准、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以及执行层信息化应用。

(四)评估考核

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是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的重要推手。通过制定包括资产使用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以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1 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

从关键绩效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三方面进行衡量。关键绩效指标:衡量整个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结果性指标: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实施效果;过程性指标: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的及

时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同时,从关键绩效指标出发,与业务流程挂钩,将资产管理目标逐级分解、逐层细化,形成金字塔结构的评估指标库。

2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来反映资产全生命周期综合最优的实现程度。

设计综合指数T的计算方法,T取决于可靠性、周期成本、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四方面的实现程度。

T=∑(四项目标完成情况×各自的权重),建立以下的管理综合指数模型。

(五)信息系统

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撑。内容包括流程细化和业务蓝图设计,搭建系统应用架构,系统功能详细设计、集成开发及测试等。目的是建立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集成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覆盖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度统一。从而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益化,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上述五项工作内容分别贯穿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实施步骤及阶段性目标

根据管理现状和地区差异,广东电网公司遵循“统一谋划、分步实施”“瞄准最佳、分段达标”的实施原则,逐步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的步骤和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形成总体方案(2009年2月至2009年3月)

成立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组;制订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体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设计实施方案(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

明确管理对象,制定资产分类分层原则和编码规则;完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策略、组织架构及评估考核体系设计,为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试点阶段(2009年7月至20lO年9月l

在试点单位完成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实现试点单位的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

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lO年10月至2011年12月)

完成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和制度建设,完成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省、市公司及直管县分公司的推广实施工作,全面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

第五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完成管理分析及决策支持模型在公司的全面应用,全面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的管理目标。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迈进国际领先行列。

五、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成果

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资产管理对象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一,统一项目编码体系。公司制定了基建、技改、修理、科技、信息和小型基建六大类项目全省统一的项目编码体系,从项目立项源头就赋予项目“身份证编号”,统一了各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交流语言”,也是为了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统一规范的大计划、大预算项目管理打下基础。

第二,统一物资编码体系。公司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物资编码体系,在设计院编制设备材料清册的源头就应用统一的物资编码,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过程,统一了各部门在物资管理中的“交流语言”,同样也是为了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统一规范的物资管理打下基础。

第三,制定统一设备资产目录。公司将财务资产目录和生产设备分类融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了财务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账、卡、物一致”管理目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第四,开展设备资产清查工作。对于存量资产,试点供电局以统一设备资产目录为基础,进行主网设备资产清理,通过设备台账与现场实物核对、现场实物贴标验证、设备台账与资产台账核对三个步骤。试点供电局清理399座变电站,1124回输电线路,涉及资产卡片14.36万张。资产原值396.03亿元,第一次完全实现了存量主网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对于增量资产。创新性引入RFID实物标识技术,从资产源头进行跟踪,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账、卡、物一致”。

(二)制定并实施管理策略,落实价值管理理念

以资产价值链为主线,设计了涵盖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五个阶段的19项资产管理策略。明确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的目标、内涵和实施方法,明确了各业务环节需要重点推进的关键管理变革内容或管理提升点。

在落实资产价值管理理念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第一,设计应用项目优选准入模型,提升项目投资决策水平。设计并在年度计划、预算编制中应用了基建、技改、修理、科技、信息、小型基建六大类项目的优选准入模型。在项目优选模型中设置“安全生产评价因素、财务评价因素、其他评价因素”等内容,强化项目投资收益评价,通过定量的评价,对项目实施的优先级别进行评分、排序,辅助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设计应用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模型,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设计并在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了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型,可以对单个资产在各业务阶段发生的成本进行细化分解并实时归集。

各级管理人员能实时获取资产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各个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可以增强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实现实时监控和实时分析,为下一步实现综合最优打下基础。

第三,大力推动闲置物资再利用,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价,以及完善库存定额管理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闲置物资的产生;另一方面,完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对废旧物资分类标准进行明确定义,通过技术鉴定对废旧物资所处的状态进行评估,确定不同阶段设备的处置方式,包含资产退役策略、资产调拨再利用、报废物资处置。将退役,报废资产的技术经济性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个资产管理业务环节之中。2009年挖掘利用闲置物资7.4亿元。

第四,设计高级检修策略模型,科学制定检修方案,有效节约检修成本。以设备状态评估和风险评估为基础,研究、设计了广东电网公司高级检修策略模型,为公司检修方案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保证检修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广东电网公司所属输电、变电、配电等一次、二次设备的两个核心环节(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环节、当期检修策略环节)导则、制度、工具的编制。共制定11类设备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导则(其中一次输变电设备3类,配电设备3类和5类二次设备)。通过对高级检修策略模型的试点实施,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检修策略模型的合理性。

(三)再造业务流程,并通过信息系统予以固化

公司对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优化重组,设计了161项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修编制定了28项管理规范和制度,形成了紧密结合的制度与流程体系,打破了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明确了各级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一贯到底的业务流程,使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业务高度融合。使省、市、县三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促进公司向集团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四)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

公司研究设计了资产全生命管理指标体系,从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四方面着手。设计了50项管理指标。包括8项关键绩效指标,21项结果性指标;21项过程性指标。选取了部分当前可统计的指标。如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以促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省的推进实施。

为全面有效衡量公司内部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公司研究设计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模型。公司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设置综合指数比较四项目标完成情况,设计综合指数T,用于量化评价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T取决于可靠性、周期成本、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四方面的实现程度及其相应的权重。

根据电网企业特点,以“负荷增长、安全运行、资产状况”为影响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设定27种业务情景,由专家评分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组合。公司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业务情景,得到权重系数组合。例如,某供电局负荷增长平缓、安全运行状况十分稳定、资产年龄较短、设备运行状况健康,就选择相应的业务情景,在综合最优权重评分表中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组合:α=14%、β=33%、γ=20%、δ=33%。

(五)自主开发并实施“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

公司自主开发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采用全省大集中的部署方式,将信息模型与业务需求相契合。建立了项目、设备、物资和财务各模块之间的紧耦合关系,通过有效的集成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业务蓝图设计和流程细化阶段,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完成应用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和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以指导开发阶段的详细设计;将业务流程再造阶段的161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细化为224项;将影响系统设计的关键业务提取出来进行专题讨论。形成28项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结合关键业务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功能的概要设计,共设计了721个概要设计功能点。

在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阶段,共开发了3375项功能、331个菜单、7250个界面原型、25000个源代码文件。研究了业务流程设计和系统的功能、集成等298个问题;多次组织专家组对系统界面原型和系统功能进行审查。形成254条意见;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系统功能评审,保证系统开发满足业务需要;从省公司本部和试点供电局抽调了21名内部专家,参与系统开发工作,培养了一批懂业务和技术的内部专家。

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于2010年6月底在省公司本部、广州供电局、深圳供电局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正在向全省其他供电局推广。

六、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成效

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第一,实现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纵向贯通”

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是广东电网公司自主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首个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东电网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开发软件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业务高度融合的电网公司。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贯穿计划发展部、工程建设部、物流中心、财务部、生产技术部等核心资产管理部门,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公司从职能化管理往流程化管理方向的转变,同时,使省、市、县三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固化了一贯到底的业务流程,实现纵向贯通。促进公司向集团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第二。建立保持资产“账、卡、物”一致的长效机制

首先,通过对存量资产开展实物清查和实物标识工作,按照统一资产设备目录的要求,建立资产卡片、设备台账及资产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理清“家底”。

其次,借助于信息系统,对资产的新增和变更、报废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账、卡、物”联动,防止“前清后乱”。规划设计阶段,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以及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在资产设计过程中进行溯源跟踪;设备采购阶段,引入实物标识管理手段,在设备出厂即贴标。赋予资产“身份证编号”。在资产形成过程中进行实物跟踪;工程建设阶段,建立起物料和设备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动转资”,实现对新增资产的实时管理i生产运行阶段,通过资产与设备联动,确保设备的变动(调拨、盘盈、盘亏)同步触发资产变动;在退役报废阶段,设备退运自动触发资产处置(闲置、报废)。

第三,建立规范化、自动化的项目管控方式,实现“自动转资”

在规划设计阶段。从源头开展闲置物资、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按照标准模板建立WBS结构,应用典型设计方案,加快设计进度: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在设计时就建立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在设备采购阶段,项目管理部门按照设备材料清册,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给物资部门进行采购,提高申购准确性;建立以概算为基准的设备购置费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建设阶段,建立三级进度控制标准,自动生成投资统计数据。避免虚报谎报;通过WBS实时控制费用支出,避免随意超概;实时建立领用物资和设备台帐的对应关系,设备来源清晰可查。在项目投运阶段,通过电子化移交以及实物标识核对等手段,设备资产信息全面准确的移交给生产运行部门。在竣工决算阶段,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摊费用、出具报表、转增资产。实现“自动转资”。

第四,财务、业务充分融合,实现“业会合一”

一是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会计核算凭证均根据相应的业务操作自动生成,如系统在处理领料单据时。即自动生成相应的物资出库的会计凭证,确保财务核算信息准确、及时和可追溯:二是财务管控要求与业务操作流程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财务控制风险,如在物资采购流程中,财务人员通过在线进行采购单、收货单、发票三单匹配。确保采购付款的规范性,有效控制了付款风险;三是将财务预算控制贯穿于业务操作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实时控制,结果实时反映,如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时,对于超出概算的。系统会自动进行提醒甚至予以拒绝。

七、经验分享

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战略思路、目标、体系建立的内容,剖析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其他企业在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参考:

第一,切实转变资产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专业和单位,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理念,旧有的部门(专业)本位主义必须被彻底摒除,各部门(专业)不仅应关注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管理工作对整体工作的影响,才能保证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顺利推进。流程管理理念、价值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等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必须落实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工作之中。

第二,注重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引入及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目的,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培养公司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水平及管理绩效。进而促进资产和企业运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工作必须要注重公司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资产管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资产策略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资本性项目实施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资产信息管理能力等。

第三,重视数据的收集和积累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当中,大量的决策模型需要数据支持,比如“高级检修策略”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设备参数及运行数据予以支持;大量的决策方法需要数据验证。比如应用LCAM评标时,供应商所提供的设备运行费用、可靠性、故障等信息需要收集和积累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予以验证:大量的决策分析需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比如预算编制时所使用的设备运维定额成本,需要在分析每类设备运维成本历史数据的基础上予以制定;大量的评估考核需要通过数据来反映和落实,比如资产管理指标的应用和考核、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计算结果来反映并予以落实等等。因此,数据的收集和积累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技术上讲,数据越充足,越准确,所应用的模型和分析结果就越能反映现实,就越能为公司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第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实施自然也无法离开一个高效的、充分集成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的支撑。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将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将不同业务条线的关键信息进行充分集成和共享,提高数据发掘能力,为报告、决策支持和计划工具提供支持,以满足不断增长、日趋复杂的资产管理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