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理论

商业模式理论范文1

国外学者基于实证分析,从商业环境下的供应链角度提出弹性商业模式[三],其主要从商业模式形成及模式导向俩者的结合,引导弹性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形成包括供应链网络,即上下游以及供应链成员的瓜葛类型,还包括了交易契约、利益相干者影响,所有权相干方面。而模式导向集中体现在解决营销问题,由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跨职能整合3个形成要素形成,此处的顾客导向包括了供应链上下游厂家、商、经销商及终究消费者。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终究消费者创造价值。为企业设计商业模式是无比不容易且繁杂的,本文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形成主要从企业所处供应链网络的外部性影响、渠道节制、各方信息活动的畅通、以终究消费者价值实现为主的市场导向、内部运营管理、本钱营收几个方面进行钻研(见图一)。而营销模式则基于内外部的企业运营支撑、终究市场的深度分析、终究消费者的紧密瓜葛保护、执行策略几个方面进行钻研(如图二)。基于此,本文将营销模式概括为企业为解决在与目标市场交互进程中所发生的营销问题,运用分析工具洞察企业所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现有产品以及资源的基础上,制订针对于特定营销问题的解决法子体系,主要包含战略分析、流程支撑、执行驱动的3个方面,战略分析触及到战略层面,将营销的作用放到战略层面斟酌,重视分析;而对于于流程支撑则是需要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更快更好的在战术层上提高营销优势,执行驱动触及到具体营销方案的施行,更为细节化的实际操作,即如何将营销规划落实到具体。

二、营销模式3要素设计

作为商业模式市场前真个营销职能愈来愈首要的时期,营销问题的凸起使患上企业营销职能愈来愈体系化,为了解决这些营销问题,企业做了至关多的尝试,从而也构成了营销模式的多样性。本文初步提出营销模式要素为包括以终究消费者价值主意为核心的驱动模块、分析模块、支撑模块3大要素(如图三)。分析模块:重视市场分析以及营销工具的开发及使用,针对于消费者、竞争等不同的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营销思路以及数据支撑。体现在企业对于市场的战略性关注、及时定位以及调剂企业经营战略方向,在营销部门则体现在更为有效的策动以及分析能力,为领导层制订战略决策提供高效的分析支持,在与消费者互动的进程中,更多的重视消费者体验和与品牌互动等进程,如何从全局动身,提高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分析模块是企业对于营销战略制订能力的体现。支撑模块:贯穿营销模式始终的统1路径,在企业及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肯定合适企业本身的营销思路,用来指点企业管理实践进程中如何紧密缭绕顾客价值主意这1核心进行。体现在营销进程的统1性,需要将营销思路内化为企业流程,支撑营销流动及营销战略的正确切施。本文认为资源支撑不但包含人力以及财务层面,还涵盖企业现有的渠道范围及平台资源,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层面也是首要的支撑。要将营销理念以及企业历史经验相结合,使患上企业面向市场时成为统1的总体,紧密的流程使企业总体能够快速使用动态的市场,在面向消费者时,企业品牌能够始终维持统1的集体。驱动模块:营销模式的胜利施行不单单取决于企业对于市场的竞争定位和本身营销管理的统1性,还取决于支撑营销模式运作所需要的行为。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及营销流动与顾客发生关联,营销流动作为无比首要的营销手腕,不管哪种营销模式都需要借助营销流动实现其目的以及解决营销问题,那末营销流动的执行效力及效果就是使企业营销模式胜利的必不可少的症结环节。而执行流动的主体是人,即使是企业或者虚拟网络,终究操作也是由人来执行,所以人作为执行主体,其态度以及能力将对于流动执行进程发生首要影响。在实际操作进程中,还需要掌控症结节点管理及动态纠偏,在对于消费者行动的深入解析的基础上,制订营销流动,并优化执行进程的灵便变动,针对于消费者的兴奋点进行营销流动设计及执行[四]。

商业模式理论范文2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 商业模式 创新实践

引言

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颠覆性的营销战中,模式创新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创新环境的提供和改善,还需要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路风、慕玲,2003)。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这种自主创新战略关注的新焦点,企业无论是内在发展要求,还是外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推动,加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工作都势在必行。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见图1)。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盈利和发展,企业价值链可以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有价值的活动,并可以通过价值链延展、拓展等重构方式创新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链理论弥补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传统视角的不足,可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和可行性(郭锴,2010)。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的资源开发、研发模式、生产方式、营销及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郑艳,2010)。

产品设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四川成都格林格电气公司,从企业创办之日起就立足于产品和营销创新,本文以其首款产品厨房抽油烟机为例,来说明格林格是如何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而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经过营销调研,格林格总结出消费者对抽油烟机的三大不满意:抽油烟机罩壳碰头;油烟出锅后快速弥漫,吸不干净;抽油烟机的内壁难以清洗。基于此,格林格将注意力转移到价值链的起点,产品研发、生产阶段,开发出一款全新的抽油烟机――侧斜式旋流抽油烟机。这款厨电行业革命性的产品有以下特点:斜侧式挂在墙上,离锅灶更近,且更美观,节省了厨房空间;使用旋流装置,使吸烟口离灶近却不吸灭灶火;通过独特的旋流装置使油和烟彻底分离,从而达到完全的空气净化。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检测显示,格林格旋流抽油烟机的吸净率达到99%,而普通抽油烟机最多达到70%。格林格以消费者不满意为突破点,将关注点集中在消费者较关心的产品上,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的产品,深得消费者欢心。

同时,格林格在技术上申请到专利后,大胆决策,共享专利,宣扬“让蛋糕做大”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树立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共同树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掌握竞争主动权,逐渐在这些企业中间达成共识(陈旭军,2011)。这家先天性含有颠覆细胞和创新基因的企业,注定了其黑马角色,被誉为我国家电业的“苹果”不为其过。

原料采购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日本新古书店由坂本孝创办于1990年,并以其独特的采购方式和精确定价方式,衍生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为从事二手书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坂本孝的创新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传统按重量收购的书本回购方式,而是将旧书分为A、B、C三个等级区别回收:A级,看来像新书,买后可以直接出售的,按原价10%收购;B级,擦拭整理后可以出售的,少于10%收购;C级,如果有怎么都处理不掉的,每本10日元左右。封面脱落、有笔记和涂鸦的,一文不值。收购时不关心书本有没有获过奖、作者是否有名,只关心书本是否干净、完整。

另一创新之处在于,所有回收的书籍一律按原价的50%出售。同时,该书店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设计“100日元(约7.6元人民币)专柜”。任何一本书只要超过3个月没有卖出,则100日元出售;如果当天收购旧书较多,书柜放不下的,则100日元出售;同样一本书,库存超过5册,第6册起100日元出售。

正是这种简单的出价和定价方式,操作方便,复制简单,迅速为新古书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二手书王国。

资源整合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多数旅行社将服务对象定位在大中城市的富裕阶层,小城市中产阶级的广大游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在价值链上处于劣势地位。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春秋国旅)则已经认识到小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并致力于开发这一市场。

在新航线上,80%的春秋航空座位是留给春秋国旅的客户,这种垂直整合资源的方式不仅为顾客提供廉价旅行服务,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司经营的利润率。同时,春秋国旅还提供我国西部的低廉旅游项目和免费将客户送至上海机场等定制服务,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来自小城市的消费者需求,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向小城市转移给公司带来了大量初次出行的游客,培养了新的客户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开发一批重要的潜在客户。

春秋国旅以其低成本航空公司起步,进而扩大到旅游市场,又在旅游消费市场进行新的市场细分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旅游消费市场的一片新天地,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并具潜力的发展契机。

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旗下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其从未停止的创新,不仅以其产品的技术和外观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后续渠道销售环节的创新更成为其制胜的不二法宝。

苹果从2001年开始推广的ipod系列数字音乐播放器,占据了美国75%的市场份额。2010年8月5日,苹果又在日本推出其第一家iTunes在线音乐商店(iTMS),把这一领先业界的下载服务带到世界第二大专辑销售量市场日本。iPod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创造巨额的销售收入并成为数字播放器市场的佼佼者,原因除了该播放器自身具有的优良品质外,还在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付费模式。即将iPod硬件与iTunes软件和iTMS在线服务成功地整合到一起,进行捆绑销售,拓展了价值链,拓宽了获利路径。iPod播放器由于iTunes软件的支持和iTMS业务的开展而销量大增。

苹果公司通过iTunes让音乐下载变得简单易行,又在Applestore上为众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平台,通过将产品及其相关后续服务进行捆绑,将硬件、软件、服务融为一体,为顾客提供高度整合的服务产品,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该模式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强大,其掌握了价值链的两端,上游是自由软件的开发者、音乐厂商,下游就是用户(马新莉,2010)。据统计,苹果公司2010年销售额为65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为140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1.5%,创造了商界的一个新神话。

客户服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简单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避免误入歧途,让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马文刚,2011)。一分钟诊所正是在客户服务环节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才开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前景。

由Rick K rieger创办的“一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称,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2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Minute Clinic在开诊时间上力求每周7天24小时营业,为了方便居民随时就医,不延误治疗,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大型超市或各大连锁药店附近。为减少候诊时间,诊所主要诊治18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的普通疾病,不必预约,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该模式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应付病人需求,减省人工成本之余,造就了一分钟诊所的15分钟超短看病时间。

该模式关注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客户服务,及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填补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负担”的医疗连锁模式,创办6年后即被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美国保健标志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马新莉,2010)。Minute Clinic从病人角度出发,提供了这种方便快捷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即时看病需求,也为自己赢得了利润空间。

品牌塑造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在传统书店业普遍萧条的今天,诚品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让读者除了看到书本,更是真切体会到诚品带来的“文化+美学”的内涵(马文刚,2011)。这种内涵的培养过程,也是诚品书店品牌文化的塑造过程,诚品就是在此过程中,开拓了图书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诚品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培育了一种特有的品牌文化内涵,不仅创造出一种实体书店经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更成为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重要人文景点,每年顾客人数更是高达9000万人次,已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重要指标。

这家台湾本土自创品牌,跟传统书店迥然不同。整个卖场的布局结合了文化百货商城和生活博物馆的风格。在明亮、开阔的空间里,书香与咖啡香结合,加上欧洲图书馆风味的设计,配上不同区域亮度各异的灯光,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动美学氛围,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都能有完美的美学享受。

诚品除了经营各色书籍,还将文具、玩具、花店、瓷器与咖啡店配合,并提供各种动态的“文化服务”,比如:在食谱区域,有厨师现场烹饪;学术类书籍区域,有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而在文化生活类阅读区域,会安排一些小型沙龙。诚品通过此类活动,配合书籍的内容,与顾客互动,使其深刻体验到文化美学的魅力,收获更多书籍之外的生活体验,让书店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活动汇聚场所(吴丽芬,2011)。该书店每天24小时不打烊,处处洋溢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真正做到了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知识永远不打烊。

格林格、春秋国旅、苹果、新古书店、一分钟诊所、诚品书店虽处于不同行业,但其成功的相同点都是在价值链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创新思路可以为众多企业所借鉴。创新无所不在,企业能否在商战中取胜,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若想在这场战争中巧胜,价值链理论是一把很好的利器,但最终能否获得胜利,还要看能否将其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Jones G.,Educators M.Electrons,and business 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 J] .Account ing Review,1960,35(4)

2.KAGERMANN H,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

4.张志成.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商业模式[J].城市开发,2010(9)

5.郭锴.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个理论框架[N].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6.郑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零售业发展思考[J].中国商贸,2010(17)

7.陈旭军.诚品:隐形冠军的滋润活法[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4)

8.马新莉.苹果正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J].商学院,2010(8)

商业模式理论范文3

关键词: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从事企业研究,投资企业或是直接经营管理企业,都要涉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可以从经验角度,也可以从理论角度,要想理解深刻,必须借助有力的企业管理理念。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理念是当下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

1.1 价值链管理

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一般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发、采购等,价值链以企业活动为中心,假如企业做专业化,把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分出去,就变成通常说的“产业价值链”。

1.2 商业模式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两类,外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顾客、供应商、其他各种合作伙伴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股东、企业家、员工等。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

2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表现就是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细化而凸显出来的。企业的竞争,经历过产品产量、品质的竞争,营销的竞争,战略的竞争,目前阶段,基于反应速度,成本方面的考虑,供应链也就是产业链的竞争成为趋势,物流在链接产业链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就是对产业供应链的管理,而物流是引导供应链有序、快速运营最重要的一方面。

3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和局限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始于客户服务、推广、分销,到运营、物流后勤、采购等作业流各环节的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组织物料加工生产或提供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满足用户要求,这之中要求建立有效的机制,节点企业间共享信息,协同作业,整个供应链的节奏需要有物流来决定,供应链是否有效,其实是看物流与用户需求的匹配,不难看出这是对价值链各环节纵向线性的安排,适应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交易关系、对象多元化和多变,那么线性的供应链管理局限性就很大了,就需要引入其他的管理方式,做好其他方面的制度安排了。

4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

物流企业价值链以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活动为中心,重点在如何组织好各节点上的活动,使整个链条协调快速的运营。但是,比如一个企业价值链前后都是机器和产品的制作与销售,机器是购买还是授权生产,产品通过顾客俱乐部订购还是和机器打包销售,整个价值链前后没有不同,但对同一活动,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其运营结果就会差别很大,这就是商业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运营效率的巨大差异。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对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交易结构安排,以企业价值大小为衡量目标,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在价值链上有一个良好而合理的交易结构安排之上,才能谈得上有效管理,价值链上各节点的效率不仅与纯粹的作业运营有关,要运营好,首先得有各节点的合约设计、风险控制、监督激励,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和成本核算机制的确定,因此商业模式的确定是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5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和物流企业分类,参照管理大师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总结提炼的30种盈利模式,归纳出以下可供各类物流企业选择的典型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选取适宜的商业模式。

(1)运输型企业。运输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速度模型、专业化模型、低成本模型等。

(2)仓储型企业。仓储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配电盘模型、价值链定位模型、行业标准模型等。

(3)综合服务型企业。综合服务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金字塔模型、行业标准模型、品牌模型、客户解决方案等。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价值的内外部资源组合和特定的商业逻辑。构建商业模式的关键是要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实现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明确企业的定位,提出鲜明的价值主张,设计和组合各种盈利要素,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独特的、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

(1)分析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价值主张。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地域和多样化特征。物流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物流资源产生低成本优势,降低客户物流费用支出而产生收益;②以供应链整合协作为基础,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企业可以构建物流量、行业、环节、时间、空间、价值等需求维度来细分市场,并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市场需求进行价值匹配,明确目标客户,进行SWOT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客户价值主张和企业使命,兼顾物流需求新的发展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2)确定业务结构,明确价值获取方式。现代物流企业不仅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基本服务,还包括提供融资策略、价值分享、供应链管理、资产增值等多种创新方式来获取收益。企业按照目标客户需求的优先级别组合内部资源,确定公司核心业务,并补齐短板,提供基础和附加,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对应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和操作规范,实施企业价值主张。

(3)建立商务结构,获取企业利润。商务结构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及其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现代物流业集中体现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特性,单靠一个企业很难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更加宽广的供应链体系里进行定位和整合资源,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外包、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服务规模和范围,构建分销渠道、合作伙伴网络,确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奠定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获取利润回报。

(4)建立战略控制手段,实现持久盈利。为了实现利润的稳定与增长,物流企业在设计盈利模式时,必须建立保护盈利的战略控制手段,使其免受对手和用户的侵蚀。可利用的控制手段有专有资产、品牌、专利、渠道、信息、企业文化等,归纳起来分为两类:基于市场的优势和基于内部知识的优势。两者可以结合实际选用,建立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差异性。

商业模式理论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监控体系;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9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也不同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给高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1]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分类分层教学,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实行弹性学分制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课程设置而进行的改革,学生可以在八年时间里修完专业要求的所有课程而毕业[2]。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课程设置的弊端,增强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但是,有很多学生为了尽量早毕业,用大学三年的时间把大学四年要修的课程都修完,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周之内需要上大量的课程,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言[3]。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供学生来选修,也可以把专业方向细化为不同的模块,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业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优势等情况选择相关模块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较深厚的造诣。

(三)“3+1”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比较盛行的模式[4],即要求学生在大学前三年主要从事专业学习,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从事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社会实践,但是学生要用三年时间将四年的课程学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如果学校没有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自己从事社会实践,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盲目地到企业打工挣钱,从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悖。

(四)“3.5+0.5”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很多高校所推崇,即要求学生用三年半的时间学完大学所有课程,最后半年通过社会实践来撰写毕业论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但是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必然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五)“1+2.5+0.5”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校专业大类招生情况下实施的,即按照大类专业来招收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不分具体专业,到大学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任意选择大类专业下的具体专业进行学习。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再根据对自身、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重新进行专业的选择和定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北京市教委主管的地方院校,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有3个班,专升本有2个班,每一届学生有170人左右。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从“3.5+0.5”模式向“1+2.5+0.5”模式转化,但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培养目标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过程脱节

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没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培养过程质量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二)个别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应当尽量安排大学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个别专业课程安排在了大学一、二年级,而且还呈现过度娱乐化,这势必会让学生与其他课程进行对比,从降低了对其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校外实践基地不健全

学校校内的实践教学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落后于同类院校,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因此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讲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完善人才培养监控体系

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修订,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培养监测点的考核标准,明确培养计划中专业评价各监测点的内容、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具体体现学校的专业建设特色和专业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5]。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建立配套的监测点和监控体系,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施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起高效优质的人才培养保障、服务和支撑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有效实施,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商管理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从学校到学院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比重在逐步增大,但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还一直不够健全。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于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有教学实习的模式下,可以逐步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锻炼,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加突出北方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构建人才培养模块,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特色模块。在加强理论教学(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联系几家大型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构建“1+2+1”人才培养模块或“1+2+0.5+0.5”人才培养模块,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践的密切联系。

1.“1+2+1”人才培养模块

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招生背景下,构建“1+2+1”人才培养模块势在必行。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块中,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要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去企业实习和锻炼,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1+2+0.5+0.5”人才培养模块

这种人才培养模块也是符合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历理论知识外,在最后一年中用半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再用半年的时间结合企业实践撰写毕业论文,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人才培养模块,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着重从课程设置、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首先课程设置应从学生实际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学生在三个阶段的课程,在第一阶段(一年级)应着重通识课程的学习,把数学、外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在第二阶段(二、三年级)着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在第三阶段(四年级)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专业实习可放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学校和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调研和实践。课程设计课程的设置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而制订。校外实践基地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当把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程春.论高校弹性学分体质的创新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3(24):153.

[3]梁川.基于动机激发理论的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8):40-42.

商业模式理论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财务管理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进而不同程度的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进程。因此,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见,本文探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1.基本特点

首先,管理集中性。在新的社会背景中,企业信息、数据以及财务信息等比较集中,同时,管理权也具有集中性特点。此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实现了集中性管理。其次,财务控制性。财务数据时效性获取的同时,财务信息能够及时产生并输送。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会在短时内规范、控制财务活动。再次,协同性。即指业务与财务间的协同性,同时,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部门间的协同性也较强。第四,远程控制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数据搜集、整合、分析、处理时,通过电子商务就能快捷、高效实现。最后,管理高效性。企业销售、采购等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记录;财务收付款能够通过此平台进行操作;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全面监督工作进度以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

2.基本现状

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仍沿用传统的制度体系,由于传统制度的内容单一、形式传统、标准较低,同时,信息和资金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弱化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社会进步的同时,企业经营模式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也要相应的创新和提高。但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能熟练的重要性,并且,管理人员对新型模式、方法等应用效果较差,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模式构建措施

1.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构建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创新。为此,要迎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并结合我国法律条例和企业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现有的制度,要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补充和完善,摒弃适用性较差制度内容的同时,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方向、方法以及标准,这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保证信息安全性,还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即在业务、筹资、资本以及财务等方面进行预算体系完善,与此同时,还要相应的完善预算流程。通过预算编制的方法规范,详细分析各部门预算结果,然后结果要经历规范性流程,如:审核、修订等,最后进行结果上报。此外,企业要及时监督预算活动,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程序,并将预算管理置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之上,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信息系统化,充分发挥预算的优势和作用。

3.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

电子商务具有信息自动化特点,企业在此社会背景下进行财务管理,就要尽可能的利用电子商务优势,以此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企业还可以构建信息化网络系统,使财务管理在电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工程等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利用电子商务特点,建立全面的信息数据库、优化信息软件、提高信息软件的安全性。这不仅能够为财务信息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还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以及信息自动化。

4.加强财务管理监督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刷单”现象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加大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管理风险。因此,企业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减少“刷单”现象的发生几率,利用优化产品质量、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进而提高财政管理的安全系数。此外,国家政府也要相应的发挥监督职能,依据监督处罚条例,强力打击“刷单”行为,促进企业稳健运行。

5.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优化工作质量。为此,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修养。企业要为员工定期组织培训,使员工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外出实习机会,进而将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等巧妙的引进企业发展中来,当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也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再次深化员工的综合素质[3]。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中可以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以及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构建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瑶玲.浅析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6,17:166-167.

[2]钱进.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64+72.

商业模式理论范文6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价预警

2008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结束已有一年多,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加入了上市公司的行列,在新的经营与监管环境下,各家银行已将风险控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信贷风险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对比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式,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改革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

一、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差异

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推进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在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治理结构问题,是在超形似的方向努力(目前仍然是过渡的形式),其最主要的作用恐怕在于形成有利于制衡的经营管理架构。但就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方法、方案、体系来讲,与国际先进银行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管理理念对比

对照国外信贷管理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引入的一些管理理念确实是相当先进的,现在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和理念(如经济增加值、内部转移价格、经济资本及分配等)并不感到陌生。然而我们对这些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初步的和粗略的,理念的实践运用主要体现在编制和营运经营计划方面,能够领会基本要义的人员可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参与编制经营计划(含相关部门)的人员,对于业内大多数人来讲,甚至可以说还是处在理念的普及阶段。而国际先进银行无论在整体风险管理理念还是在具体业务层面,对资金和服务的科学定价(利率、费率)用以响应不同的资金转移价格、资本的合理分配用以匹配不同的风险类别等具体方法的运用,对与信贷风险和资本占用相关的贷款定价和风险进行计算,都贯穿于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的日常工作。

(二)管理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客观地讲,我国商业银行在硬件技术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水平的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却存在明显的差距:在风险的衡量和判断上还不能借鉴先进的科技,尤其是缺乏计量的各种模型、系统及工具,无法对各类风险分门别类地进行自动、动态、组合计量从而实施管理策略措施的相应取舍;数据库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积累不足;尚不能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科学的业绩价值管理体系,而这些才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真正精华之所在,是神似之真正目标。

(三)产品定价方面

由于受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的探索方面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家银行在信贷产品定价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定价行为上具有了一定的制度规范;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定价行为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成熟度。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因素:如定价方式简单粗放,缺乏科学性;信贷业务流程中定价环节被忽视;信贷产品单一,定价方式方法创新不足等。而外资银行在产品定价方面早已有其成熟的做法和风险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与推广。(四)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行为主体之间都不可能拥有相同的信息,即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信贷市场的环境更为复杂,在现实的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即包括外部市场信息,也包括内部交叉信息,它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需要银行建立科学严密的风险预警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审贷分离业已多年,但银行相对于借款人、风险管理部门(信审人员)相对于经营部门(客户经理)两个层面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不能逾越的难题。而发达国家银行经过多年的演变,已形成较为清晰且实效性很强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与国际一流银行呈现出不小的差距,差距即方向。按照总部集中风险控制的趋势,消除差距的许多方面基层行可能无法作为(如内部风险评级等各类系统、风险模型、组合管理所需的集中化数据库、可自动计算的违约率及损失模型等),但有些方面基层行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如定价、绩效考核、贷后管理的一些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用四个“基于”来表述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基于价值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基于价值的财务管理必然要求基于价值的风险管理。换言之,信贷风险管理或者资产质量控制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进行,我们与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从而创造价值的水平差异体现在:我们的风险管理是比较浅层次的(单一风险贷款的营销、发放、管理、回收、处置等),而先进的更积极的风险管理方式是用风险来推断借款人的信用额度,进行信贷组合管理,且贷款是可以买卖的、同时可以盯市估值的,可以买卖使风险得以“转手”,可以盯市估值能够及时拥有大量新的信息,对风险的计量和应对真正做到动态。

(二)基于风险的产品定价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定价时往往对风险估计不足,或是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因此树立风险理念对产品定价显得尤为重要,从基层行处的角度出发,树立下列风险理念对商业银行而言更为实际:

1.从贷款收取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而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

2.信贷回报是不对称的,上行空间有限,下行空间相当大。

3.贷款集中不能不能像股票投资那样会有额外收益,相反它会造成额外负担外损失;

4.要把对中长期贷款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在多重假设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中现金流分析至为重要。

5.把整体风险管理和决策结合起来的主要工具有两个:用资金转移价格来分配利息收入(作为计算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利息收入的参考,将利率风险控制在既定的额度内的同时让资本最低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用资本分配系统用以分配风险。

6.通过合理定价信贷(产品和服务)定价,确保从客户所赚取足够的收益,足以弥补损失准备和保证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率。

7.小额信贷损失是无可避免的,因此,银行要把小额信贷损失作为银行业务普通成本来处理;中小企业和地产企业借款人比大企业借款人的损失机率则较大。

以上风险理念的树立将使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上有量化的依据,从而保证其在定价时更科学合理。

(三)基于信息的风险预警

在实行审贷分离后,信审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应多于送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面对信息不对称这一难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以下方面对于有效释缓信息不对称之困具有借鉴之处:

1.贷后管理从单个风险和组合风险两个层面同时进行。

2.充分重视市场风险管理:专门的机构(部门)对贷款进行盯市估值,EDFS每天更新(适用于上市公司客户);对质押、抵押品的估值及随后的盯市监控;树立违约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