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县、名城”为目标,以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动力,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中心,立足于建设好百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大县,推动优质大豆产业开发,实现“抓产业、强龙头、建基地、扩规模、促加工、上档次、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目标。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开发原则
(一)效益开发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为核心,树立绩效观念,强化绩效管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努力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统一,切实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二)积聚开发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产业、区域和龙头企业。一是土地治理项目实行规模开发,坚持集中投入、连续扶持;二是产业化经营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积聚;三是合力开发农业项目,以农业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其他支农资金,合力建设农业项目,做大项目规模;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格局。通过积聚开发,加速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产业优势区域聚集,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水平、效益和形象。
(三)科技开发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根据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明确科技推广的目标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和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以省农科院为依托,积极引进、转化、推广农业科技的新成果,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
(四)择优立项原则。对乡镇重视程度高,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高,农民积极性高,产业特色明显的项目,优先立项。
三、开发重点及目标任务
(三)争取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12年重点扶持大众农产品批发大市场贷款贴息项目,争取财政贴息100万元,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产提效,为广大瓜果菜农提供广阔的流通市场,满足市场供应,丰富居民的菜篮子。
(四)抓好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科技示范项目。扶持延丰种子有限公司繁育水稻良种1000亩,争取财政投资60万元,为全县发展优良水稻生产提供优质良种。
(五)申报“节水增粮行动”旱作农业项目。积极争取青川乡旱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项目立项。
四、工作措施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握开发方向
1.确立一个中心。以建设粮食主产区,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粮食产能工程为中心,突出抓好百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水平,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农业开发新亮点,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内具有前瞻性、示范性的科技项目,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步伐。
3.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开发理念。农业开发由过去的分散布局向规模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转变。二是转变开发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其它支农资金整合配套、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机制和办法,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建设农业开发项目,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三是转变开发机制。积极引导管理规范的、有经济实力的、带动农民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业主大户直接承担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对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大户及龙头企业等业主参与建设的各类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予以优先扶持,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和管理的生命力。
4.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土地治理项目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重点抓好乡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发挥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二是土地治理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内容要和当地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开发,规模推进。三是土地治理项目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建设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为产业化项目提供高品质的生产原料。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延深的同时,向高效生产基地延深,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和加强基地管理上,发挥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四是农业开发项目实施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以农业开发项目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吸引社会各类资本共同参与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开发格局。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2
【数字】今年1月,农业部在总结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认定了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示范区总数达到283个。其中,县(市、区、旗)236个,占83.4%;地市级42个,占14.8%。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如何选出来的?
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介绍说,2009年,《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示范区要具备规划编制科学、主导产业清晰、建设规模合理、基础设施良好、科技水平先进、运行机制顺畅等基本条件。在申报创建过程中,还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代表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是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明显,突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够代表本省或者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在前列,具备了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而且当地政府支持,农民群众欢迎,创新环境良好。
四是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在前面,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得力,初步探索形成符合本地特点、顺应发展趋势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五是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引领相邻区域和周边地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
在创建的程序上面,按照指标到省、创建县市申请、省级农口部门组织竞争性选拔、省政府同意后申报的要求,各地组织开展创建。在此基础上,农业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评审,层层把关,经过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在网站上公示,无异议后才能发文认定。
【数字】2014年,153个示范区粮食总产量达到2831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3000元,增幅超过10%。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有多高?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叶贞琴介绍说,前两批认定的15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上呈现出高、强、新、快这四个特点。
“高”是现代物质装备水平比较高,153个示范区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2亿亩,超过了50%,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机下田”的田园格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示范区。
“强”是现代科技运用能力比较强,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加速与示范区融合,无土栽培、集约化育苗、大棚温控、绿色防控等适用技术加快普及。
“新”是现代经营方式比较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50%,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比重超过45%,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快”是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示范区现代农业效益不断提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达到3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以上。
与全国相比,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更高、生产能力更强,已成为区域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骨干力量。2014年,153个示范区用全国1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23%的粮食,人均肉类占有量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总体上,示范区在全国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带动力。2014年监测评价显示,江苏太仓、上海浦东、北京顺义等20个示范区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根据农业部印发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规定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六个方面24项评价指标,综合得分等于或高于75分就可视为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了。
【数字】截至2014年,153个示范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以上,单位能耗创造出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接近2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代农业示范区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紧箍咒”?
“这些年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粮食总产连续两年超过1.2万亿斤,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制约两道‘紧箍咒’。这个问题示范区也同样存在。”钱克明说,为引导示范区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线,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示范区创建将“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监测评价的重要内容,权重达到20%左右,监测耕地保有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副渔的增加值等重点指标。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3
今年我县农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有战绩,有进展,也存在困难和差距,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10日,全县共铺开各类农建工程486处,上马劳力3.8万人,上马机具1170台,其中大型机具240台,小四轮930台,共投入农建资金2970万元,(其中自筹1430万元),投工投劳56万个。动土石方744万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处,解决缺水人口2.3万人,占任务的100%,新增水地300亩,占任务的150%;改善水地10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3.1万亩,占任务的118%,其中基本农田2.5万亩,占任务的166.7%,造林9万亩,种草1.6万亩;完成机耕面积32.95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深耕17万亩,占任务的100%,新育苗2010亩,占任务的105%;秸杆还田1.5万亩,占任务的100%。
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共铺开重点工程20处,概括起来为“73361”工程,即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3处综合治理工程,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1处治沟骨干工程。
7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确立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骨干工程。目前,7处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扩建提引水工程2处,扩建配套提水工程1处。总计安装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总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处,管理房13间,完成投工5.2万个,工程量43.36万方,使56个严重缺水村庄的2余口人和5800头大畜的吃水得到稳定解决。
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主要是配合全县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确立的精品工程,现已完成建设总面积2.28万亩,共挖大鱼鳞坑60万个,水平沟1.3万米,植防护林2.2万亩,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亩。
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16万亩,其中包括水保林1.6万亩,经济林375亩,种植牧草3540亩,新建基本农田2245亩,整地6880亩,育苗20亩,打坝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万米,河道输浚3000米,沟头防护2万米。
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共完成梯田1.27万亩,滩坝地1230亩,新增节水面积1200亩,三项合计基本农田为1.5万亩,项目区内人均新增基本农田1.2亩。
1处治沟骨干工程为骨干坝建设工程,完成坝高18米,总控制面积4.9平方公里,总库容78万立方米,可淤坝地130余亩,完成投工4000个,总工程量7.1万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我们XX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其中导致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特别是去年以来,连续二年干旱少雨,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是关键措施、根本措施。为了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这一战略高度,在全县掀起以兴水治旱为主要内容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了“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户、专、群、干结合,多形式并举,质量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和上规模、创精品、要效益、争先进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充实了农建领导机构。并于8月7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对全县农建工作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地区农建动员会之后。结合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农建指挥部成员、乡镇干部、农口负责人对全县农建工程开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规模、看机制、看质量、看效益为主要内容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又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动员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重点帮助部分干部群众解决“秋收忙,抽不出劳力搞农建”的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实行四套班子、农口技术员包乡,单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层层分解农建任务,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既包进度,又包质量,加强考核,从严奖惩,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抓农建的积极性,为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新突破。
根据地委、行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秋冬农建的重点放到兴水治旱上,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以下五个重点:一是抓好以机修梯田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全力实施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三是继续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四是坚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努力抓好以机耕、秸杆还田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建设。并把深耕重点放到城关、东湖、义井、贺职等平川乡镇和八角、太平庄、虎北等缓坡地区乡镇;秸杆还田重点放在八角、长畛、贺职、义井、东湖、红崖子六个乡镇;八角、大严备、马坊则重点完成三个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务;小寨、长畛、烈堡、红崖子重点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辅助工程、通道工程;太平庄、烈堡、韩家洼、东湖、贺职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乡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乡镇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项农建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农建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开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和近期利益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全县呈现出乡乡有连片骨干工程和重点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户户有农建任务,上下同心,齐抓共干的喜人局面,为全面完成秋冬农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干部投身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本着“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则,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必须到乡镇、到工程,坚持一线指挥,为所包乡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在农建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须向书记请假。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下去检查农建工作时,连续三次发现乡镇主要领导不在岗位,不在一线,则取消该乡镇评比先进的资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在开展农建前即深入各乡镇了解工程的规划情况,期间又经常下去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农建结束后,又组织有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书记、新闻单位参加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农建先进乡镇奖励现金2000元,对后进乡镇除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电视曝光外,一票否决当年综合考核中评比先进的资格,并要求主要领导在农建总结会上做表态发言。今秋农建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乡镇检查了解农建4次,组织阶段性大型检查评比3次。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可行,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农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县乡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恐后意识,在农建工作上,乡与乡之间自发开展了比规模、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比学赶超活动,为全面完成农建各项任务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规划,科学施治,确保工程质量。
为提高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发效益,增加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我们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字当头,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夏季由书记、县长带队,组织水利、林业、农机、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在总结前几年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修改制订了我县远期、近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符合县情民意的分期实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了3个千亩梯田片,3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如八角马军营流域,主沟长4公里,内有1公里以上支沟5条,流域面积18000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280亩。从该流域立地条件出发,我们采取沟底打坝淤地、缓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树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广了阳坡生态阴坡针、背风向阳经济林的营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农田800亩,水平沟整地4000亩,种植柠条1500亩,种植落叶松、油松2500亩,育苗20亩,打坝2座,年内治理面积达到53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机遇,提、引、蓄并举,全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我们XX历史以来水资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贫水县,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近三分之一的村庄祖祖辈辈饮用雨水、雪水、麻河坝水度日,群众苦不堪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鉴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解决饮水困难当作大事来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资多、技术相对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县尚有100多个村、5万多口人、1万多头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解决的22个重点县的机遇,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方筹资765万元,以开发利用深层溶岩水,集中连片供水为主,提、引、蓄并举,年内铺开各类人畜饮水工程68处,其中新打机井4处,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21处,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处,蓄水工程46处,打旱井261眼。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所铺开的68处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严重缺水的93个村庄,2.3万余口人、7254头大畜的吃水困难一次性得到解决。按照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不但使全县80%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条件,而且也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全县人畜吃水困难积累了资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六)多元筹资,集中使用,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到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资金困难又是制约农建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农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采取劳动积累工顶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职工捐一些,县乡财政挤一些多元筹资的方法,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支持农民在自觉自愿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自身利益投资。要求每个农村劳力每年农建投工不少于20个,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资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仅群众投入劳动积累工就达5万个,折款75万元。全县仅机耕一项,群众即投入资金330万元。二是本着自愿出钱出力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植树造林捐资20元,义务修路捐资30—50元。三是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截至10月底,县乡两级财政已拨出200万元专款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四是严格把好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关,把国家下拨我县的水利水保、扶贫专款、以工代赈、世行贷款、植树造林以及其它有关资金捆到一起,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以上渠道,全县共自筹农建资金1430万元(包括投入积累工折款8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农建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县各项农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特点
一是上马早。在专业队长年干的同时,八月初,三千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部分劳力(妇女、老人)即已投入农建工程。上马要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
二是规模大。突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在整体农田基本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个3000亩以上的机修梯田片,3个万亩荒山绿化片,全长3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2个规模旱井旱池乡,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总面积5万余亩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农建高峰期上马劳力达到4.5万人,规模之大,上马劳力之多,投资之巨,都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农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开发,严把质量,力创精品的治理方针,因而从效益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是机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认真推行谁治理谁受益的方针,如太平庄乡大磨沟改河造地工程实行以户承包,谁垫谁有,五年免交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垫地热情,日上劳力540人,日上机具70多台。在解决人畜吃水中,创造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为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社会力量、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走出了新路。
五、问题
(一)由于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和流域治理,与机耕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机具紧张,难以两全,尤其大型农机具更显不足。
(二)高杆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获期长,影响了机耕进度。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4
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县地处高纬度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236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65万亩,总人口46.6万,其中农业人口34万,是典型的农业县份。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我县以促农增收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养、林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深入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我县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全县年粮食播种面积在220万亩左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00万亩。立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利契机,突出发展玉米种植,深入实施了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广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先进生产技术,依靠科技促高产、提品质、增效益,重点打造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区的引带下,全县粮食总产不断增加。据测算,通过实施玉米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可增加积温200℃左右,使玉米提前成熟10天左右,降低水份10%以上,与常规田种植玉米相比,亩增产达500斤左右,单价每斤高出0.1元,亩增纯效益可达300元左右。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1.38亿斤,是2003年3.9亿斤的5倍多,核心区最高玉米单产达到了1800斤。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全县发展玉米高产创建面积10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可突破25亿斤,核心区最高单产可突破“吨粮田”,农民可实现收入12.5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在依托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把实施育苗移栽和棚室后期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重点在哈黑路沿线和围城乡镇发展以棚室蔬菜、瓜果种植为主的高效特色产业。全县共建大棚2570栋、温室113栋,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带动蔬菜等经济作物总面积近10万亩,促农增收近6500万元。其中,温室可实现亩增收益18000元左右,大棚可实现亩增收益10000元左右。
三是着力加强畜牧养殖场区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节点,充分挖掘畜牧业增收潜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努力形成农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废弃地和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区,引带全县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进而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目前,全县已建畜牧养殖场区157个,大场大户发展到942户。在畜牧养殖场区的拉动下,以奶牛、肉牛、生猪、白鹅为主导品种的畜禽饲养量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县畜禽总量已达到526.7万头(只),同比增长37.5%,其中:奶牛、生猪、肉牛、白鹅饲养量分别达到5.9万头、150.5万头、18.7万头、150万只,可实现牧业产值3.8亿元。我县被省里确定为奶牛、生猪发展重点县,动物防疫先进县。
四是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打造“绿色银行”。把林业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以创建平原绿化造林大县为目标,坚持“全民、全年、全方位”造林思路,充分挖掘造林宜林地块,突出发展多树种栽植和园林苗圃式育苗,做到针阔叶相结合、造林与育苗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实现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县年均造林绿化面积都在4万亩以上,在全市林业战线年终考评中,始终居于前列。今年,全县高标准建设生态园林屯400个,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5430亩,是省、市下达任务的113.6%。我县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二、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才能突破耕地和淡水短缺的约束,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才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基于这一认识,我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把农业开发、国土、水利、农机等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集中捆绑,统一实施,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提高了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抗旱水源井、高位水箱、小流域治理和地面拦蓄工程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高效优质田。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机电井1613眼,中小水库、小塘坝工程119座,可控制抗旱坐水种面积近160万亩。现有节灌设备1228台(套)。全县旱田灌溉面积43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万亩。
二是加强农机化建设。积极推进机耕、机种、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农民购置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复式作业机等机具,提高农机具保有量,加快先进实用机具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县拥有大型拖拉机355台,配套农机具总量710台,收获机械210台,中、小型拖拉机16109台,配套农具31638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总量2563台,畜牧饲料加工机械总量201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6.62万千瓦。大力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机械秸秆、根茬破碎还田,机械精量播种等新技术,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4.2%。
三是加强农业开发。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农业开发。三年来,共争取中省资金8763万元,实施土地治理、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多种经营、科技组装等项目。其中,建设棚室1205栋,新打机电井86眼。
三、强化培训,提高本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我县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提高农业的运行质量,推动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职能,通过采取科技入户、开辟电视专栏、新型农民培训、园区示范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是开展科技培训。采取群众“点菜”、部门“买单”等互动形式,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村天地栏目,专门向农民讲授农业科普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宣传新典型,指导农户科学化种植,通过举办田间博览会、召开现场会、科技下乡大蓬车等办法,加大标准化知识培训力度,增强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能力,做到了每个农户都有1至2名标准化技术明白人。今年,全县共举办技术讲座500期次,培训人员10万人次全县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新技术10项,累计推广面积达513多万亩(次),为加快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注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指导乡镇农业推广站从农业服务中心剥离出来独立建站,逐步完善硬件建设,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按照科技示范县项目建设要求,全县选聘100名县乡优秀科技人员联乡带户,与承包户签定保产增产协议,使高产田建到屯,真正把农技人员与产业联在一起、与项目联在一起、与园区联在一起。
三是强化园区示范。以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采取试验示范、引带推广和普及应用等综合方式,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干部引带,农民入股,合作经营等模式,每个乡镇都规划建成了一个单元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效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创新模式,活化机制,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现代经营形式的不断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县着重从合作组织建设、集中规模经营、龙头企业牵动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一是扶持组建各类合作社。按照政府主导、自愿协作、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组织引导乡村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密切产加销链条,为农民生产、销售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主导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群体,使农民增收致富有目标计划,有组织带领,有主导产业,有技术指导,有经营保障。在经营模式上,重点成立实体型合作组织,与村集体脱钩,按照企业化的组织手段和管理方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在组建形式上,重点以乡村组织牵头型、股份合作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引带型为主。目前,全县已在工商部门注册合作社421个。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们成功组建了三个千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其中青宾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2400万元,占地5万平方米,现农机装备已陆续到位,场、库、棚基础正在建设中。兴龙海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农机装备已全部到位投入生产,场库棚建设已基本就绪。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0万元,选址在县德胜乡永安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农机装备陆续到位,土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大型合作社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县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