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1

新课改的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汲取过去教学经验的精华,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倘若采用的方法不当,就会事倍功半。

下面是我在新课改下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

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他们兴趣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定不要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在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地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课文的要求:除了掌握本文的字词以外,还要找出精美的句段以及本文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着疑问?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反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对全篇课文就会有整体的感悟,对于疑难问题也就如同一层窗户纸,上课时老师一点学生就会明白。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梁衡先生说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一切知识都以记忆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于文中精美的句段一定要熟记下来,把它牢牢地记在大脑里。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背诵精美语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头脑不断丰富、得到开发,真正地成为信息材料的储备库;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三、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感悟生活,注重情感投入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什么?它是在教生活的本领,在教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素材,跟要学习的文章做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如:我在教学的《母亲》这篇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回家多观察自己的母亲,把自己母亲的性格特征记录下来。上课时,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母亲,然后再来学习本文,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母亲”的,都写出了母亲的哪些方面,形成比较。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不仅了解了作者的母亲,而且也了解了自己的母亲,在脑海里对母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去领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下一番苦功夫,精心钻研。讲课时不要面面俱到地讲,而应该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地进行指导点拨。在讲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要先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对于多篇相类似的文章,我们可以精讲一两篇,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去领悟、去赏析。要让学生把精美的句段找出来,进一步进行揣摩:揣摩语言、揣摩选材、揣摩人物、揣摩思想、揣摩手法、揣摩风格。然后,再把这精美的句段仿出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风格,抒发自己的思想。

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独创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虽然让学生放开了手脚,但不是绝对不管了,而是在适当地方教师加以指导、点拨或集体讨论。

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好文章就像一杯咖啡,它有回味感,值得你去慢慢品味,你对文章读的遍数不同,你的品味就会不同。阅读教学中,绘声绘色的朗读万万不可缺少。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真诵读有利于学生回归文本。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读、精心研读、边读边想,一定要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从中有所感悟。

诵读的方式很多,可以读整篇文章,可以跳读,可以选读,而这些诵读方式都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诵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对文章“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记住一些陌生的字词和精美的句段,这样在写作的道路上就又多铺了一层基石。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2

一、新课前的泛读,做到感知教材

泛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带着问题通读,以达到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整体初步的了解。新课前安排时间指导学生自学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 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各个知识点和涉及的内容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科学体系。学生只有用联系的、整体的方法对课本知识、结构做到初步了解、宏观把握,在具体理解和运用知识时,才有可能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避免支离破碎,一叶障目。

(2)目前很多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低,甚至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课,学生定会陷入“茫茫然不知所云”的境界。这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复习已学过的概念、原理,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感知教材,既可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有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指导过程中,一是要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本框内容主要讲了那些概念和基本观点(原理);概念中关键词语和层次如何?基本观点是如何开展的?概念与基本观点有什么关系?本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是什么?二是指导学生手脑并用,留下阅读(足迹),一般包括加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笔记等。

二、讲授中的详读,做到理解教材

详读,是指在学生泛读的基础上,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为深入理解知识而读。

(1)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考试交卷后沾沾自喜,自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确无疑的,结果却错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源就在学生对概念和观点的把握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只注重死记硬背,忽视了真正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出现不应有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咬文嚼字、讲深学透。如经济常识中“商品”的概念看似简单,即“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但要深刻理解它并不容易,要分析应用于实际问题就更难,必须由浅入深、分清层次、化整为零。首先是“劳动产品”,其次是“用来交换”,要抓住关键用词,使商品概念的外延缩小,内涵逐步具体,方可记住内容的全部。

(2)突破重点和难点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点拨启发、给予导向。学生若明确了重点、难点,那么读的范围就缩小了,该熟记的内容也明确了,学生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记的自觉性也增强了。对内容和形式相似、相近知识的学习,应本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原则,指导学生对比读。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准确把握知识内涵和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不断启迪学生思维,提高逻辑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时的精读,做到运用教材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4-02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指点,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巧妙引入情境,激励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那些景美、情美的课文,教师更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基本功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调多读、熟读,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表达方法。②强调带着问题读书,读后进行充分地议论,并加强指导,注意学法的指导。③强调自学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④简化程序,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训练,克服问答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加强词、句、段及全文的阅读训练。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理解内容,对学生加强词句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围绕训练点,提出思考问题:"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情况如何?"学生认真默读,找出重点词语――阻挠、争夺、控制、要挟、轻蔑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出当时国内的情况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外干涉,从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胆识的爱国工程师。

4.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领会其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如此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统筹方法》;《卖炭翁》;《岳阳楼记》

一、多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

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和新课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学生积极不懈地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学习《统筹方法》这样的科技知识说明文时,我打破常规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采用以奇引发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在引入新课时先给学生讲了孙膑为大将田忌谋划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田忌与齐威王各有上、中、下三等马各一匹,但他的每一等马都逊于大王同等的马,以前每次赛马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由于孙膑运用了“统筹方法”,终于在三战后以二胜一负的成绩赢了齐威王。听完这个故事,学生对《统筹方法》大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和研究。不仅自觉地阅读,研究课文的写法;而且还对“使用统筹法的关键是什么”、“统筹法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运用统筹法,除自己主观努力外,还要有什么条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辨析。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教学效果特别好。这样做,即给学生创设了认真学习的情境,使其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全程的兴趣,并使之从中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全程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一定的情境,还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意识得到培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除了要注意在引导和点拨上下功夫,还要注意为学生学习的全程创设各种机会。

1、抓住语言训练的主线,提供阅读的机会

要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全员到阅读中来。一般课文我都引导学生读三遍。例如在学习《卖炭翁》一诗时,我以读为突破点,把指导阅读,训练阅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第一遍要学生结合注释读,了解诗意,弄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二遍要学生仔细读,弄清诗的叙事线索,把诗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在对诗的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后,我则把全诗之眼“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在黑板的突出位置上,让学生边读边想,对诗的内容进行分析,发表见解。通过阅读、议论,学生便可透过卖炭翁的反常心理,认识老人是如何在饥寒交迫之中痛苦挣扎的,进而认识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悲苦,从而对人民产生无限同情之感,对封建统治者产生无比愤慨之情。在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我又叫学生动口进行有表情朗读。在学生熟悉全诗后,为了再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形成能力,我又要求学生以卖炭翁、宫使为双线,设计一个板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学习,是阅读贯穿教学全过程。

2、自读互议,提供解决疑难的机会

实践证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自己的阅读实践。所以阅读教学的课堂活动应以学生自读自议、互读互议为主。只有让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思考问题、解决疑难的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独立去解决。

3、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例如在讲清《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后,为了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这一千古名句,使其古为今用,我出了两个作业题:①以“我的忧乐观”为题目,在课堂上口头作文;②以“以天下为己任应从足下始”为指导,请课后做一件实事向全班同学汇报。以此来巩固讲读教学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之从实践运用中获得新知识。

三、注重传授阅读方法,立足于培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授人以渔”。具体作法是:

1、以动促思,教给学生参与实践获取新知的方法。要注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让他们学会在交流中得到启示,找到引发思考的契机,时间一长,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高了。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 探索

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合作学习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因此,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多种合作方式,努力使阅读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合作中领悟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技巧。下面笔者介绍一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此方法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钻研、集体学习与交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保证讨论有序进行。教师应该做好讨论的开始、内容的把握、讨论的深入、时间的控制等工作。可以分组先讨论,然后让学生简述讨论的观点,再进行交流。此外,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简明扼要,观点明确。为了让学生在讨论后对论题能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中扬长避短。

二、问答法

问答法是学生之间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主要是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和回答,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互补,来获取或巩固新知的方法。问答法可以是一个学生问、其他学生答,也可以交叉问答或者轮流问答,以达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并自觉使用材料中所出现的短语和句型的目的。通过问答法,学生能从中找出自己对阅读文章理解上的不足和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缺陷,并及时得到改进。学生还能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发挥互补的作用。同时也是老师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有效方法。

进行问答法时,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提问和回答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对提问的对象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教师要明确提问所要用到的句型、短语、动词等。这些句型、短语、动词往往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如有必要,也可以要求学生把问题和回答写下来。在学生进行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和调控者工作,随时解决学生问答中出现的问题,适当时也可以参与问答。最后,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应该把一些精彩的问答进行讲评。并进行评价。

三、竞赛法

竞赛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阅读课的内容,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小组竞赛的方法。竞赛模式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设置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本节课的本组得分。而且正副组长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竞赛策略、帮助的对象,以达到全组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堂竞赛可以安排若干项竞赛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同时还要顾及高中低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为避免单调,可以间隔一段时间调整竞赛形式。竞赛形式力求多变,并配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竞赛的评判要公正合理。在课堂竞赛中不但教师是裁判,每位同学也是裁判。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画出小组竞赛项目和总分表格,同时在记事本上记录下本节课堂竞赛的各小组得分。课堂竞赛的表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前预备在黑板上的表格。记录本节课的竞赛项目、小组得分。另一种是用较大的纸张贴在墙上,体现各小组各个阶段累计得分。并在分数旁标注红旗(第一名)、红星(第二名)和红花(第三名)。

四、评价法

评价法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以及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法包括:

(1)组内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 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自评包括对自己学习成效的评价(学到了什么) 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小组学习中自己有没有完成好自己的职责) 。对他人的评价: 在你们的小组中,你觉得谁表现得好,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2)整体评价。 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时,要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合作标兵奖”、“组默契奖”、“共同进步奖”、“最佳表现奖”、“集体智慧奖”等,可以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如对阅读文章朗读的评价,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让组内的同学对其语音语调,发音,流畅程度及情感进行评价。由老师制定评价细则。然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全班朗读,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展开互评,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朗读的要求,提高了朗读水平, 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共学法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6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课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小学生处于对这个世界不断认识的过程中,他们会充满好奇的看待这个世界,在学习中认识这个世界,小学语文的阅读课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能力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3.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上记载了先进的文明和丰富的知识,学生们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人类的文化智慧以及优秀的文化营养。

2.培养自身崇高的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被里面的文字所感染,尤其是当我们阅读一些爱国主义文章的时候,就会感到振奋人心的鼓舞。通过阅读来培养自身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自己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这也是新课标指导下对于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一个要求。

3.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己的优秀品质。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很多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没有阅读积极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喜欢动,不喜欢安安静静地停下来坐在座位上看书阅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于规矩和纪律的观念没那么强,比较喜欢自由,安静地在座位上阅读他们会感觉受到了束缚,会比较反感和抗拒。比如,在很多小学教室的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学生不听老师讲课,自己一个人在下面搞小动作开小差,这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于阅读没有兴趣,通常小学生不喜欢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还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很多小学老师在阅读课上没有严格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主导式的讲解,没有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滥竽充数》的阅读课时,都会将整个滥竽充数的故事讲述一遍当做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会忽略了对于这个故事的思考,这是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讨论的阅读课题,如果老师只是将故事讲述一遍,会对阅读课的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不合理以及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合理。一些小学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课不够重视,常常会将阅读课改成语文课、数学课等重要课程,阅读课的课程会被大幅度减少。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将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老师将全文通读一遍,最后让学生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段落。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没有新意也没有质量,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目标地讲解。课程安排的不合理,这和老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在进行《飞夺泸定桥》的阅读课中,素质比较高的老师,会给学生先看有关《飞夺泸定桥》的电影或者资料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操,然后再让学生阅读《飞夺泸定桥》的课文,并且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学生交流解决完成。

三、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学习阅读课的重要习惯,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都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都是有良好的课前预习开始。在进行阅读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做好上课准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不仅要阅读,还要看、听、写、说,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自己问自己,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记下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提出来。比如,学生在预习《琥珀》这篇阅读文章时,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琥珀》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琥珀有什么特点?“”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约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约莫’这个词?它好在哪里?“”讨论松脂球是怎么变成化石的?”除了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老师同样也要进行预习。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调查,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教课需要来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在进行《赤壁之战》的阅读课程教学时,可以先播放《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段或者电影给学生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花一两节课的时间来看,作为阅读课的预习。

2.在课堂上设置阅读障碍

老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设置相关的阅读障碍,所谓的阅读障碍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能够提高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效果好的话,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