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1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生态保护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entral dry zone

Wang Jian-guo

(Haiyuan County Water Authority Haiyuan Ningxia 755200)

【Abstract】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reducing farmers' investments, but also strong water-saving projects. By focusing contiguous governance, economic benefit. While at the same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 the project area, it can also pl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High-standard farmland

1.中部干旱带长年少雨,多风沙,土地面积较宽广,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近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水土治理项目、节水灌溉工程

(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是一项减轻农民投资,又能大力节水的工程。基本农田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2)在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上,总理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及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提出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这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各级政府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和政治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实现我国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 通过实地考查,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全县整村推进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关桥乡的实际情况,根据《海原县2015年扶贫开发整村(乡)推进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海扶贫办发[2015]26号文件精神,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勘测和规划,在海原县关桥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还可以治理生态环境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做好与城乡建设、农业发展、产业布局、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研究成果,摸清土地资源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现状,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确定项目区位于关桥乡关桥、张湾2行政村15个自然村,属黄土地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项目建设分张湾项目区和关桥项目区。张湾项目区总人口1360人,农业人口1160人,该村纯属汉族村,项目区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2.25万亩,总耕地面积0.8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8%,其中坡耕地面积0.62万亩(其中5~10°的耕地面积0.22万亩;10~15°的坡耕地地面积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9%;水浇地0.2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1%。截止2014年底,项目区社会经济总产值386.1万元,人均产值2839元,人均纯收入2330元,粮食总产量86.3吨,人均产粮448公斤。关桥项目区总人口3069人,农业人口2148人,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00亩,其中库灌1500亩,退耕还林面积2809亩。该村纯属回族村,传统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子、荞麦、胡麻等,饲草主要以苜蓿和秋季禾草为主。农民收入以劳务经济和养殖业为主。该村农民有养羊的传统习惯,羊只存栏目前9392只,户均达16只,年外出劳务人员达1350人次,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50元。

(2)项目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张湾项目区15平方公里,关桥项目区33平方公里。项目区内土地比较平坦,连片,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由于本区以旱作农业为主,降水少,抗御旱灾的能力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比较贫困,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该地区稳定的农业。

(3)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是缓解供需水矛盾、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的一条有效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的能力,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对海原县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调整种植结构,规划项目区建设为香水梨基地,基地灌溉水源为张红湾水库,规划发展灌溉面积共2000亩。

(4)规划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亩,其中张湾村1200亩,关桥村800亩,新修生产路8公里。

(5)农田设计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地埂水平,便于耕作。为了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本次实施方案中,突出梯田“宽、大、平”的原则,既田面宽度50~60米,田面横向应外高内低,田面坡度应控制在1/100。田面纵向应保持水平,田面不均匀高差应小于0.1m。

(6)田间道路路面宽3m,高出田面0.3m~0.4m素土路基,能通行中性农用车辆和机具。

(7)通过集中连片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33平方公里,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00亩,同时发展香水梨种植,项目区香水梨树产生效益后,每亩按1000Kg/年产量计算,年产量200万Kg,按5元/Kg计算,年收入总量1000万元,比原来增加产值6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又可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目的。

3. 通过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1)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实现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目标,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机统一的有效抓手,也是贯彻新型资源观和新型资源管理观,推动土地利用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2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稳定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3-283-03 DOI:10.13989/ki.0517-6611.2016.03.099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保障,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总量不足,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450亿kg以上。山东粮食生产事关全国粮食生产大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稳定发展山东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众多学者从粮食种植规模与农民收入、粮食安全等角度对粮食生产进行了研究[2-3]。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山东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挑战,结合山东粮食生产发展的优势及潜力,提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

1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现状

1.1取得的成效

1.1.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3年以来,在中央和省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先后跨上了350亿kg、400亿kg、450亿kg3个大的台阶。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459.66亿kg,实现了“十二连增”。1.1.2粮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全省耕地灌溉面积553.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502.20万hm2,旱涝保收面积413.33万hm2,高标准粮田44.07万hm2。2013年开始,山东省大规模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计划到2017年,投入财政资金6.84亿元,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田152.00万hm2。1.1.3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以来,全省先后培育了小麦、玉米新品种114个,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基本达到100%。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264.47万hm2、宽幅精播面积108.60万hm2,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65.60万hm2。“一喷三防”喷施面积达到39.33万hm2,连续3年实现全省全覆盖。玉米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266.67万hm2,种植密度达到61500株/hm2左右。1.1.4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2013年山东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27亿kW,比2003年增加0.44亿kW,增长52.8%;拖拉机249.8万台,比2003年增加66.78万台;联合收获机达到23.4万台,比2003年增加16.5万台。2014年山东省小麦机播、机收率均达到98%,玉米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5.3%和83%,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1.2面临的挑战

1.2.1稳定粮食面积的压力。山东省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供求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随着土地、水等农业生产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在“四化同步推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要保持好、巩固好山东粮食生产发展优势,面临的压力很大。近年来,虽然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666.67万hm2以上,但由于种粮效益不断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难以持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会对粮食播种面积造成较大冲击,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2]。1.2.2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压力。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山东省40%小型农田水利老化失修,部分河道泄洪能力下降50%以上,部分新建农田水利设施也存在建设标准不高,缺乏管护等问题。水资源不足和设施落后,使粮食生产经常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1.2.3提高耕地质量的压力。由于多年来重用轻养等问题,耕地质量总体提升缓慢,农田有机质含量仅1.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许多地块缺氮、少磷、贫钾和微量元素不足。化肥、农药等的粗放投入和不合理使用,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加重了环境污染。1.2.4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压力。粮食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分散种植,生产效率低,随着农资价格、生产作业环节和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种粮效益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农民种植粮食的纯收益为5235元/hm2,比2007年降低870元/hm2,即使再加上1875元/hm2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净利润也仅为7050元/hm2,远低于打工收入,如此低的种粮收益难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3]。

2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的优势及潜力

2.1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优势明显

近年来,山东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和登海种业、良星种业等大型种子企业,选育了一大批小麦、玉米优良品种,在全国良种选育推广方面占有领先地位。通过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创新的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和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适期晚收等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走在了全国前列。

2.2加工转化能力较强

适应市场要求,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选育推广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的品种。山东省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达到1892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成,成为粮油加工业的主力军。2.3中低产田改造潜力巨大山东省有400万hm2中低产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1%,如果每年能够改造10%的中低产田,全省每年可增产粮食25亿kg以上。另外,山东省还有滩涂、盐碱地、荒草地等70万hm2,耕地后备资源31.13万hm2,通过整理开发复垦,可达到中产田水平。

3对策与建议

3.1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好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备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加强粮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逐步把低产田改造为中产田,把中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盐碱荒地土壤改良与未开垦土地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不断增加粮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推进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扩大粮食作物有效灌溉面积。加快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自然降水蓄用能力,为山丘丘陵小麦提供水源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粮田骨干、末端灌排管道渠系,提高粮田防汛抗旱能力。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粮田生产功能,建设高标准粮田。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推广作业新机具,不断提高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和新型植保机械等先进农机装备的使用率。

3.3抓好粮食高产创建,促进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

继续抓好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把“万亩示范片”打造成全省粮食生产最新科技成果的试验区和展示区。大力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着力破除制约粮食生产的技术瓶颈,研发组装适合大规模、区域性推进的粮食生产成熟技术模式,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带动全省粮食生产水平的提升。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粮食高产创建大规模、整建制推进步伐。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集中使用、提高效益”的原则,统筹安排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小型水利、中低产田改造以及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各类支农项目。

3.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一是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引导扶持企业建立自主研发创新团队,培养引进领军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4]。以企业为平台,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良种生产基地,保障良种的质量和供应。二是集成推广粮食关键增产技术。加快小麦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氮肥后移,玉米机械化精播、“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积极开展粮食高产模式攻关,研发、组装、推广一批适合山东省粮食生产实际的区域性、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逐步推进粮食生产由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推动粮食增产增效。三是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突出抓好专家顾问团和粮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家分片包干、全程跟进,建立专家和农技人员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把粮食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落实到田间地头。加快培育一批优秀的种田能手、农机作业手、科技带头人和农业经管人才,集中培训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

3.5搞好资源集约利用,保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田间喷灌、微滴灌、低压管溉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区域、整建制测土配方施肥,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进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降低农药污染,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改善粮食生产环境,推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3.6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

加快推进基层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按照市场导向和依法自愿的原则,逐步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转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5]。加快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其在生产中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规范,采用区域化、规范化的成熟高产技术模式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推动粮食生产向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健全乡镇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建设,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7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市、县、乡粮食生产考核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对粮食生产大市、大县的奖励,降低或取消产量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调动主产区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6]。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关键技术的投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鼓励优势科技资源向种子、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农业企业集中,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为粮食生产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粮食生产各个领域,加快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农户、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提供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贷款服务,支持发展粮食生产。

参考文献

[1]钟甫宁,徐志刚,傅龙波.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1):45-48.

[2]钱贵霞,李宁辉.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6):57-60.

[3]秦志勇,李远景.基于粮食安全角度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24.

[4]李方旺.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1):12-19.

[5]钟鑫,王琛,张忠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9-13.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3

“封丘模式”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作为中国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的大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生产潜力高,历史上农耕发达,是中华文明主要发源地。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依靠自然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人工改造,构建新的生态系统提高生产力已成为迫切需求。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站长张佳宝介绍说,1954年,以熊毅和席成藩两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支600多人的队伍奔赴黄淮海平原,对该地区土壤进行为期3年的全面调查,发现旱涝盐碱瘠薄是该地区生产力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从1963年开始,熊毅和席成藩带领大批科研人员在黄淮海平原中部腹地——河南省封丘县建立基地,研究水分、养分、盐碱运行规律,发明“井灌井排”控水控盐碱增产技术,并于1965年取得大面积示范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发黄淮海提上国家议事日程,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以长期研究积累为依据,以“井灌井排”技术为核心,集成配套农艺、生态等技术,完成农业区域综合治理“封丘模式”开发,并在河南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该成果作为“黄淮海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初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3年,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在该院封丘盐碱良试验基地基础上正式建立,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站,2000年成为联合国“全球陆地观测系统”联网站,2006年成为科技部“河南封丘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粮食持续生产须全面提升耕地地力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长期通过施用化肥维持粮食产量能否持续?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经过20多年的长期养分循环试验,并与其他地区的长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长期施用化肥不能持续,而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只要长期平衡施用化肥,能持续保持高产。

这不仅挑战了“长期施用化肥不能持续生产”科学神话,也为中国北方地区至今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依据,还解释了中国由过去“南粮北调”转变成“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的研究指出:长期施用化肥对地力的贡献不大,还导致高产对大量施用化肥的长期依赖。这就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提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要全面提升中国农田(耕地)地力,提高农田土壤对产量的贡献率。

张佳宝称,经过研究和试验示范,提升地力主要技术包括激发式秸秆还田培育地力技术、保护性耕作培育地力技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回田提升技术等三个方面,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正在制定这三个技术规范。

激发式秸秆还田培育地力技术:针对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研发配套包括改善播种质量的机械化精播匀播技术、病虫害爆发防治技术、精制有机肥激发式秸秆还田技术和行间掩埋式秸秆还田技术,通过集成形成一体化机械秸秆还田技术。

保护性耕作培育地力技术:以免耕播种技术、秸秆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为核心,与先进机械及适宜模式集成,形成一体化的机械作业系统。试验表明,农田需要3年耕翻一次,产量与常规耕作无差异,但地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节省大量人工和机械动力。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回田提升技术:激发式秸秆还田需要大量的精制有机肥,而养殖废弃物的有机肥化是最主要来源,但采用传统堆腐技术耗时长劳动强度大,难以推广。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研发出特制的催腐反应系统和环保型催腐组剂,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畜禽粪便无害化和腐解,还研制出相关设备,并都已在工厂实现规模化生产。

推广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

到2020年,国家新增50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的1/3有赖于黄淮海地区贡献,因此,挖掘黄淮海平原大面积中低产田生产潜力,已成为中国提升粮食产能的最主要战略之一。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已有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和技术已难以满足新形势需求。

针对新形势下中低产田改造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以河南封丘为基地,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又集成创新研发出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即地力—产量双跨越技术,其通过土壤属因子消减和农田基础地力提升两方面技术突破,以及现代工程治理和以良种为中心的水肥高效技术配套,实现中低产田地力、产量双跨越和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规模化的转变,大幅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为黄淮海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做出贡献。

2009年5月,中科院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河南省5个县推广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集成创新的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进行大面积均衡增产试验示范,经过3年推广取得重大效益。2012年,中科院与河南省政府决定在河南23个县市进行推广,以带动该省农业增产增效。

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科研人员将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概括为“五化”,即工程治理的机械作业标准化;灌排系统的井—渠—管网化;农田电力供应的电网化;农田基本信息的数字化;农田墒、旱、渍情监控和灌排的智能化。这“五化”在封丘当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实现旱涝渍害长效防控和生态条件改善,而且能适应生产方式向高技术集成和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

在科技支撑“中原粮仓”持续稳产的同时,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还根据当地土壤与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研发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帮助农民致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该站联合中国药科大学,用10年时间开发药用植物金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在封丘推广达1亿平方米,年增经济效益4.2亿;2007年,该站又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开展树莓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目前已在封丘规范化种植树莓667万平方米,预计很快扩大到约3333~4000万平方米。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4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作业;途径

一、实行农田作业标准化作业的意义

农机标准化作业是运用农田作业机械按照预定的目的,统一的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农机各项作业,它包含以下主要方面:耕地作业、耙地作业、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镇压、打埂、药物喷洒、机械中耕、机械收获等。实行农田标准化作业,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机化作业质量,降低消耗,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收,也是开展好此项工作,才能够有效保证农机化各项作业稳定、持久、健康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改革开放20年来,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机具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农机作业项目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农机对农业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已达到25.4%,农机化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自然灾害,增产增收。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作用。

二、农机拥有者是农机作业标准化的主体

掌握农机驾驶技术标准的农机驾驶员和能够达到技术规范的农业机械,农机生产各项标准规范的实施使得生产的农机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生产的农机也是符合使用需求的优秀产品。

1、农机作业标准的实施关键在于农机拥有者。农村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逐渐发展起来了,规模经营兼顾了农民收入和农业科学的双双提高,它对于农业生产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和管理合理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规模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也使原来的各家各户拥有农机的局面渐渐变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提供有偿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格局。规模经营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源及农机具的利用和农民的收入,而作为农业机械化主体的农民和农机标准化主体的农业机械拥有和使用者,在它们共同作用下,极大的推动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

2、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实施标准化的素质基础。人作为工作的主体,只有人能够达到素质标准,工作才能达到规范。所以,在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中,一定要通过大力度的科技培训,来加强农机手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制(修)定标准化的规程,并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农机标准的培训及标准化的宣传贯彻能够提高农机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农机使用人能够理解并且按照这些标准来进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同时打造出一支农机标准化的知识和技术都不落下风的应用与推广队伍,指导并规范农民选择使用农机具,然后就能够建设现代农机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一个标准化的体系,更好的带动标准化的发展。

三、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需要有体系和典型等方面的引导示范来促进

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内容是调整种植结构如对高产值经济作物和主要农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同时建设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而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农田作业上的各项工作也一定要做到位,这样才是贯彻始终的标准化农业生产。

1、农机标准化体系。因为当前的农业生产现状,农机标准化一定要全面推广,并且切实做到位,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农机作业标准化章程的制(修)定,既是展开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过程,也是扩大农业生产成果和效益的保证。

在农机作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农机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要对当前农机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讨论验证,并借助国内外相关经验,对此标准化的规范做整理修订和完善,制定出的农机作业标准要体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然后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完整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整个标准化体系包含了农机作业的耕地、深施肥、播种、栽植、喷雾、中耕、收获、加工等环节,规定了这些作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检测方式。而且这些标准对于指标和质量的要求明确清晰,操作实施起来也方便,对于建设农机作业标准化过程中检查农机作业质量的工作也提供了技术来源而且有法可依,农机作业质量有了章程来保障,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着标准的依据和章程,也是整个农业生产高效安全。

制定标准化作业体系时,有四项需要注意的原则:制定时要依据现行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标准要从生产实际开始,而且一些补充的章程要根据成功的农业生产经营来:制定的标准纪要根据生产力等的变化来完善和提高,有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制定标准要看到农机作业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制定的标准要注意各种农机作业之间的协调。

2、创建典型示范区。开展的示范区要分为关键环节标准化示范和全机械标准化示范,对这些方面进行标准化农机作业,然后根据示范区的生产状况总结经验,发展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可行性,然后要对整个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试验大片种植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能够促进土地要素转换,并且其他相关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和整个农机作业标准化进程都会得到提高。

对于天津市进行的示范点的实践研究发现,认真进行了标准化示范后都能够总结一些可行的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的方式,而且在更大范围的推广过程中,这些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标准化发展。而总结这些示范区的成功部分经验能够发现,首先要制定示范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规划,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有效的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农机作业标准,领导了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第二要关注并指导示范区的工作。相关领导部门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区的试验田指导春播秋耕的各个农机作业环节上标准化的实施,一旦有什么问题要认真及时的探究解决,对于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发展提供技术科学依据;最后是示范区的认真研究产生了简单的主要作物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

四、结束语

为了使得农机作业标准化工作得法有效推进,就必须要形成标准化的技术规程体系以提高标准化作业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因此,积极开展有关标准化生产的工作在全面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进程中有着极大的意义,以此同时还要确保相关标准能及时地传达到农户手里,大力提倡和鼓励广大农户参与相关的培训和现场生产展示会等,从而使得有机户能够在技术和意识上全面提高作业的标准化。农机作为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充分发挥农机在生产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好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生产力的长足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5

【关键词】施工技术 农田水利 管理

一、引言

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生产的根基。在今天,由于恶劣的地质气候频繁出现,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很大的不便,所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就十分重要。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需要有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措施和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项目较多工期要求紧张工程线路长、施工面积大名施工分区的工程量相对较小因而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组织。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区域位于农村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便是确保农田水利施工区段的道路畅通、土方调配使用的合理以及工程施工材料的堆放有序。

(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土地的使用等万面与农村居民联系较多因此做好征地或者是拆迁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

三、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规划不够全面细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导致不能兼顾合理开发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效益。多年来,漏水问题都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丰水季节水泛成害,枯水季节却缺水灌溉。水利工程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工程纠纷也是频繁出现。管理无度、施工无质、科技含量低、规划无序等工程隐患也是层出不穷。

(二)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不被重视

一方面,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 太低,工业建设、地产建设所得的经济效益比农田水利更显著,所以政府就将资金大量投入了工业和地产建设中。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需要集体行动,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的,做起来了,也不是一家一户去使用的。但是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对于粮食都是“望天收”。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水利部门往往更加注重保障是城市或工业用水的和建设大型水利设施,缺乏对于农业用水的投入。而地方政府往往也不愿意把钱花在农业用水方面。

(三)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

由于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弃置不管,甚至违法;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轻视工程管理;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承包、租赁、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对经营业主缺乏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有些工程运用的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一)施工测量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应该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由施工管理部门成立专门测量放样小组开展施工测量放样工作。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交接桩控制桩位复测更加密放样测量水平位置和高程的复核等工作内容。

(二)施工时排水设施的施工

施工临时排水设施作为保证施工安全以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关键,对于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开挖工程施工前,应该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置,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区域外设置完善的临时性排水设施,以便于能够及时的排除或者引导雨水和地面积水,确保主体工程的施工安全。

(三)土方工程施工

1.挖方工程施工

对于土方开挖工程的施工,应该与填筑工程施工相结合,尽可能的遵循土方填挖平衡的原则。土方挖方工程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开挖区域的临时道路的施工水利设施基础和岸坡的清理开挖区域临时边坡稳定加固施工以及开挖坡面叉基坑底部渗水排除等几方面的施工内容。对开挖区域及回填区进清除表面的松土,尽可能的采用机械开挖以及机械运输的方式。

2.填筑工程施工

在土方填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合理的规划土方的开挖回填方案,尽可能的采取就近开挖就近回填的方式,减少调土距离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填筑工程施工方法应该结合填筑部位具体制定,在填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控制填筑的厚度,平整度,对于单层填筑层尽可能的控制厚度在20cm左右,并及时的采取机械夯实或者是压实。

(四)浆砌工程施工

对于浆砌工程施工,首先应该确保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石料的各项物理力学强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浆砌工程用砂的粒径细度模数也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水泥则应该根据水泥砂浆的具体要求采用合适标号的水泥。浆砌工程施工应该分层砌筑,控制单层厚度在30cm左右,保证每层浆砌工程的宽度相同,并按照带线砌筑的方式施工作业,在砌筑结束后应该及时对浆砌工程进行缝防渗处理。

(五)过路涵以及沟渠衬砌施工

对于过路涵的施工,其施工顺序为首先进行沟槽施工,然后管道铺设,并在过路涵的两侧设置短墙。首先采用机械机挖土,然后采取人工配合清底清坡的作业方式。在沟槽施工作业结束后在沟底铺设垫层基础并摆放垫块然后管道安装并利用水泥砂浆接口可做好防水保护后填筑覆土即可。对于沟渠衬砌施工首先应该对沟渠的沟槽进行基础处理然后在确认了沟渠的基底高程、地基承载力、基础几何尺寸、排水设施等一系列设施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安制渠身如果采用预制混凝土的预制板必须保证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标号进行预制确保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沟渠衬砌的施工管理。

(六)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施工

1.对于钢筋工程施工

首先应该确保用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钢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一般采取人工绑扎、焊接接头的万式进行处理对于钢筋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型号、钢筋的焊接质量只有各项控制指标合格后万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或者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首先应该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表面平整度是否满足设计以及规范要求确保立模质量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作业应该采取水平分层、一次整体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买的万式进行浇筑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期间应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和受冻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五、结束语

农田建设项目的应用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要根据农业建设的需要,健全沟渠施工体系和灌排渠施工系统,以提升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必须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建设和管理制度,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管理内部的体制改革,保证施工程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农田水利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买际特点优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质量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农田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吴华庆.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5).

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范文6

加强机制体制保障

确保“菜篮子”工作落实

一是着力健全工作机构。广州市根据农业部的要求,早在1990年就成立了 “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虽历经多次机构改革,但市和各区(县)始终保留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着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尤其是对于蔬菜生产,制定了菜田建设基金征收办法等规章,建立了菜田建设专项基金,确保了蔬菜常年生产面积54万亩、复种面积238万亩的保有量。三是着力加大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涉农投入25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3倍,其中每年直接投入1亿元以上扶持“菜篮子”产业化生产,投入约5000万元用于菜田基本建设,投入5000万元担保本金和3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菜篮子”工程建设。

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确保“菜篮子”生产能力

一是强化农业载体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5个千亩蔬菜生产基地和20个蔬菜专业村、10个水产基地、31个万头猪场、96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家禽场。二是强化农业设施建设。已完成70%的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建成温室大棚、喷滴溉等设施栽培面积15万亩。三是强化产业化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品牌化经营,基本实现了主要生产基地、专业村都由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主要产品都有注册商标。目前,全市年均蔬菜产量340万吨、水产品产量45万吨、家禽出栏量1亿只,基本满足本市蔬菜、水产、家禽的总量自给;年均生猪出栏数260万头、禽蛋产量3万吨、牛奶产量5万吨,自给率均达到30%以上。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确保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

一是完善市场体系。建成江南果菜等6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合计350亿元以上),建成覆盖主要生产基地的产地批发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了12个市场配送中心以及各镇(村)农家店、农贸市场,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二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扶持“农超对接”、“农商对接”,60%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与超市、高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有效的配送对接;率先实施网上“菜篮子”工程,建成全国首家网上“菜篮子”绿色样板市场(东川新街市),建成华南农产品交易网等多家网上选购农产品交易平台。三是落实储备制度。重点落实蔬菜和冻肉储备制度,将新增1万吨蔬菜、3000吨猪肉储备冷库,增强应急能力。四是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严格落实“菜篮子”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建立价格监测网络,涉及品种500多个。

加强质量监管

确保“菜篮子”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