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农田优势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1

关键词:耕地治疗;农田建设;标准;综合整治

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主要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配套设施,采取科学有效的农田建设举措,集中、连续的形成一套完整的耕地治疗体系,旨在提高耕地的抗灾能力、改善农田经营方式,提高产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农田建设的高标准耕作研究尚且不够完善。如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先进技术和经验制定详细标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1]

一、高标准耕地治疗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高标准耕地综合治疗是指在传统农田建设基础上强化建设条件、建设要求等内容,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具体农田改进办法。在综合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耕地本身的区域性、适应性,根据土地条件的优良,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提高耕地质量。制定出的具体实行办法,要考虑到是否科学可行,要保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有针对性、有导向性的开展农田建设、整治。

耕地的保护是从数量到质量的双重保护,农村耕地的基本整治是要保证高产和稳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抗灾能力,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实现耕作方式的创新性改革。耕地综合治疗要保证高标准,对于农田质量要划分等级,按耕地的优、良分布,这是对于耕地区域性整治的质量要求,说明基本的农田建设要努力实现高标准、高要求,落实好土地的灌溉、排水工程等,预防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实现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满足规模生产的要求。[2]

二、耕地综合治疗标准下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方法

指标考察。研究区域内土地的地形、地貌,结合气候、水文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对耕地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进行等级划分、评定。首先从构建评价体系着手,考察因素要从土地质量、生态水平双重方面进行,提高质量、稳定数量,保证生态景观良好。总体来说,高标准建设农田,一方面要考虑到耕地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是否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高标准要求下农田基本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综合判定。在农田内部指标核查中,考虑到农田基本自然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考察方面要从耕地的土壤湿度、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和整体土地质地入手,测定PH值。这些因素对于基本的农田建设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根据研究指标得出结论后,可有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实施土地生产、保护机制。保证灌溉率、做好排水工作、完善道路的通达度,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进一步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以外,主导农田高标准建设的因素还包括当地的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程度和人口规模等。指标的综合判定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和独立性。[3]

三、基本农田建设研究结果分析

耕地的自然生产水平主要是由自然质量条件决定的,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可以按照评价值进行划分,等级靠前的耕地质量水平较高、自然条件优越,耕作没有太大的限制因素,应当作为农田建设的有限选择区;水平较低一级的耕地该是自然条件一般,主要会受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土壤盐渍化。这种等级的耕地一般灌溉设施较差,应该是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中重点建设的潜力地块。这些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平整度、改善基础生产实施实现土地的改良和升级,进一步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条件。最后,末端评价等级的耕地属于总体水平较次,自然条件没有什么优越性,改造难度系数较大,同时各项整治工程实施较难,不适宜建设。[4]

土地的总体质量评价应当综合各要素分析,作出科学计算、判断,同时还要结合农田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作出评价结果,将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建设地块和建设潜力性地块。耕地区域建设要控制在风险范围内就还要为一般建设区预留建设地块,保证耕地综合利用和保护。

建设农田保护机制还要优化耕地的基本自然条件,提升总体质量,凸显地块优势。需要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土地特点,完善基本工程实施。对于稳定性一般、自然质量水平较高的土地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处理好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耕地建设中,要提高土地产能就要可持续利用。例如,山区地块,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主要农作物的耕作,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区自然条件还是属于较优越,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保护机制;对于平原地区的耕地,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水文、土质条件都十分适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耕地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5]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要求下,要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进步,在关于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方面一定要做足调研、做好研究,在农田建设方面积极创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作。在研究数据方面要选取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土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总体评价科学评判等级,作出合理的分析、验证。对于土地的限制性因素要做好控制,对于其优势要充分利用,提高耕地总体生产力水平。重点研究土地的综合情况,多元化推动土地建设工作,始终尊重民心民愿,以长久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使基本的农田建设实现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传民,郝晋珉,陈丽,双文元,刘平辉.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15,08:233-242.

[2]钱凤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5,18:225-232.

[3]钱凤魁,张琳琳,边振兴,牛朋,贾璐,王秋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5,05:1049-1055.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2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法;成效;问题;建议;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57-02

彭阳县自2002年就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并被自治区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典型区域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投入,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特别是2009年以来,把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梁峁沟坡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区域产业培育、小流域生态治理协调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生态显著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初步成就。

1 主要做法

1.1 创新思路,提高认识

彭阳县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中低产田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将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进行综合运用,以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之路,创立了山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模式[1]。

1.2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县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加快三个进程,推进四个转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全县各个流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踏勘、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编制完成了《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二五”规划》。并积极探索以发展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为主,配套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逐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在南部山区新的发展空间,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加快推进彭阳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

通过坡改梯,使人均基本农田拥有面积达1 333 m2以上,采取开挖水平沟整地造林、截流蓄水,打机井、找水源、旱改水等方式建设节水示范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4]。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载体,统筹规划各流域单元,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林水牧项目捆绑,按规划要求实施的工程,收到了“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1.4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对于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一律实行行政干部包进度、包规模,技术干部包技术、包效益的办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农业示范项目,采取打攻坚战的方式,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会战,集中流域综合治理,整村推进,落实到位,探索大规模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2 取得的成效

3年来,彭阳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 835万元。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实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得到加快发展,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2.1 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营造优质经果林133.33 hm2、水土保持林416 hm2、高接换头嫁接改造666.67 hm2、农田道路防护林20 hm2,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4%,基本上达到荒地林草全覆盖,初步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和“山绿、水清、地平”的目标,既涵养了水源,增加了灌溉蓄水,增强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5]。

2.2 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坡改梯田200 hm2,拓宽铺砂田间耕作道路60 km,配置小高抽20处、建成容量不等的各类蓄水池12个,水保塘坝2座,新打及维修配套机井37眼,铺设输水管道123 km,建日光温室及水泥拱架棚1 600栋。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田园化格局,旱、涝、渍等障碍因素基本得到排除。

2.3 促进生态产业链形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通过3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培植了一批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如红茹河流域的辣椒种植、肉牛养殖,长城塬的菌草生产,草庙的红梅杏,北部山区的苜蓿草收储加工、林地放养生态鸡,彭阳果脯加工等优势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果、草畜、劳务为主体,特色种植、多种经营并举的格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6]。

2.4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加大投入硬件设施外,还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各类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项目区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0期3 000人次,实现了10户农民就有1名农民技术员。红河乡上王设施农业示范区是彭阳县确立的设施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园区之一,占地面积166.67 hm2,重点推广水泥拱架和钢竹混合结构2种棚型,共建成日光温室50栋6.67hm2、移动塑料大棚2 758栋160 hm2,加之引进蔬菜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据测算,仅设施蔬菜一项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00元。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彭阳县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兼顾了山区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3.1 农业基础环境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立项原则有一定差距

彭阳县地处宁夏东南边缘六盘山东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塬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区域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山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区域划分上也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考虑到山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约1 333 m2的实际情况,建设规模应在连片333.33 hm2左右,格田面积控制在2 000 m2以内。

3.2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与农业并重,治理措施多样化,高标准农田涵盖不足

在小范围集中成片的农田中,实行水利、农业和科技措施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而在宜林荒山、荒沟上沿等高线统一放样,进行工程整地造林,防风保土,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因此建议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也纳入高标准农田的范畴,以满足山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

3.3 投资标准偏低

一是自筹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实际投资标准低于计划投资标准。二是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相应下降了建设标准。三是山区农田建设成本偏高。由于山区大多都是人多地少,人均吃饭田仅为1 333 m2左右,因此,在农田规划设计时,一般按照1 000~2 000 m2一块进行设计,相应的灌排渠系设置也较为紧密,从而增加了大量渠系衬砌的工程量与田间平整土方工程量,大大影响了实际的投资标准。

3.4 资金整合程度差,项目开发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按照“渠道不变,资金配合,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政出多门而产生的扯皮现象将很难避免。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部项目资金由一个职能部门来投放,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建设标准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舒琳.都市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研究与应用[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2] 杨磊,郧文聚.加快良田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对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土地,2013(9):57-58.

[3] 杨邦杰,杨磊,郧文聚.加快良田建设,夯实农业转型基础―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发展,2013(4):7-11,2.

[4] 王利香,刘峻岭,刘丽丽,等.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房地产,2013(20):54-57.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3

近2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4.4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建成两个10万亩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批准为“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等。和林格尔县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树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理念。一是树立大开发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功能,坚持田水路林综合施治,农业、水利、林业、科技、交通等多措并举,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平台聚集生产要素,引领各有关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二是树立项目农业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改变传统思维定式,用工业经济理念,产业化的思路来经营农业、管理农业,把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作为一个产业、一个项目来规划,立项、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真正把示范区建成优质、安全、绿色、环保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基地。三是树立集约发展的理念。通过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导向,将各有关部门、各类涉农资金整合、集聚,统筹规划、区域推进,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

明确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示范窗口,形成有效载体,走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之路。和林县两个10万亩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小甲赖新农村建设中,走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发挥了项目平台优势,积极参与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源,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发展、科技运用方面加大投入度,创新了开发机制,吸引和集聚了更多的资源要素,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县新一轮农业园区建设中发挥了引领示范“先行军”的作用。和林县通过近2年时间的生产实践,示范区内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相应提升,示范区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上出现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4

夏粮收购时节,河南许昌县新兴粮库门前陈曹乡史庄村农民张留德满脸喜悦:“14亩地,打了15000斤,你看,这金灿灿的麦粒饱满,准能卖上好价钱。”

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618.14亿斤,同比增长0.8%,夏粮连续八年增产。从去年的大早,到年初的低温,面对频繁灾害,河南粮食增产的底气从何而来?小麦“八连增”后,潜力还有多大?记者走进产粮大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采访。

集中资金打造高标准农田,让适宜种粮地方多产粮

7月27日,大雨初霁,史庄村玉米苗精神抖擞,农民张广州边锄地边说:“要不是新修的桥涵、渠道,这么大的雨,玉米肯定全淹了。”

老张说,史庄村地势低,过去渠道淤积,机井破旧,“春怕旱,秋怕涝”,盼水引不来,下雨流不走,小麦、玉米亩产只有600来斤。

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陈曹乡政府出钱、农民投资投劳,打机井、修桥涵,让陈曹乡21个村的4万亩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现在旱能浇、涝能排,一亩地顶过去两亩地。”张广州说,去年大早,今年抗低温,小麦都浇了三次水,亩产超过1100斤,产量有保障,农民种地得劲!

史庄村的变化正是河南粮食核心产区的一个缩影。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中原粮仓怎么保?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说,强基固本抓关键,河南瞄准产粮大县,集中投入,大规模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这些粮食核心区打造成高产稳产的永久粮仓。

河南是粮食主产区,为啥还要搞核心区?“支农资金最怕撒胡椒面,集中资金才能办大事,让最适宜种粮的地方多产粮,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粮食核心区以县为重点,产量都在10亿斤以上、耕地百万亩以上,是粮仓中的粮仓,更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刘满仓说。

从2005年起,全省整合70%的农业开发资金,集中投入27个产粮大县,600多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

“项目数量少了,但规模大了,标准更高了。”陈曹乡党委书记王丰伟说,灌溉保证率达到了75%,防洪标准达到了10-20年一遇。

集中投入,规模出效益。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夏粮总产占到全省夏粮的一半,项目区小麦单产平均达到1049斤,比全省平均单产高291斤。

站在“八连增”的高起点,粮食增产潜力还有多大?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井剑国说,目前全省粮食核心区还有5000多万亩中低产田,据测算,改造1亩可增产粮食300斤。到2020年,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还能新增粮食产能167亿斤。

科技手段综合发力,让好种子长出好麦子

“亩产1450.4斤!”

这是今年孟州市城伯镇岳师村创造的优质小麦单产新纪录。

“这在5年前想都不敢想啊。”岳师村农民李恒忠说,以前种地靠经验、看天气,那时,亩产1000斤就是个顶了。

这个顶不断被刷新。“高产离不开良种良技。”李恒忠说,今年罕见低温,一度使麦苗偏弱。“穗少,就用粒数和粒重补回来。”按技术员的指导,村里人一开春就在地里忙活起来,多浇水、多追肥。打好了基础,农民投入有底气。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井剑国说,不光要建好“硬件”,还要配好“软件”,让好种子长出好麦子。去年以来,项目区安排科技推广资金1.37亿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多项次,培训农民118万人次。今年实施的“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让更多的农业科技落户田间。

种植方式不断改变,农民学会科学种田,增产增收顺理成章。浚县宋井固村农民赵国庆说,过去十几年一个品种,现在三五年推广一个新品种;过去一亩地要播30斤种子,现在才要16斤;过去肩挑牛拉,现在农机下田,每亩节支增收300多元。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良种、科技、农机等先进生产要素五指成拳,发挥出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

井剑国坦言,今年小麦平均亩产776.6斤,绝对不是一个顶,科技增粮还有潜力。项目区如何示范带动,新技术如何加快推广,今后还面临许多新课题。

“大粮仓”变成“大厨房”,让好麦子卖出好价钱

产粮大县大多是财政穷县,戴着“粮帽子”,财政会不会越来越穷?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还有没有积极性?

这是许多粮食产区面临的难题,而河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手抓农业产业化,把“中原粮仓”变成“国人厨房”;一手转变经营方式,扶持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刘满仓说,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成为支撑河南坚持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保证。

“既让农民得实惠,种粮地方也不能吃亏,扶龙头,强产业,让好麦子卖上好价钱。”井剑国说,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向产粮大县倾斜,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倾斜,2009-2010年,投入财政资金3.79亿元,吸引资金77亿元,支持了404个农业产业化企业,使157万农户户均增收2417元。

“订单一签,价格有保障。”浚县刘井固村农民刘长付尝到了龙头企业带来的实惠。他说,中鹤集团公司统一提供种子,比市场便宜1元,统一收购,比市场价多卖两分钱,他家的15亩地,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

浚县副县长刘文合说,将粮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县目前大型粮食加工企业20多家,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饼干、淀粉糖,附加值能增加十几倍。仅中鹤集团一年能“吃掉”40万吨小麦,吸引3000人就业,带动小麦收购价比周边高出两分钱。

“每亩比普通麦田增收两成。”许昌县五女店镇赵保献说,合作社统一播种、施肥,行距、株距能精确控制,肥效集中,每亩能增收200多元。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5

一、基本概况

______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市总人口366万,其中农村人口174万,占总人口的48%。境内地表水有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20多条河流,有中小型水库26座。______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9.6万亩。20__年,全市粮食总产204.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了“九连增”,其中:夏粮亩产达到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7525元高出2588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______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力实施“七大工程”,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工程。针对人多地少、资源趋紧的特点,我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五大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79.4万亩。二是完善投入体系。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20__年建成高标准粮田42万亩,今年将再建设高标准粮田40万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全市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居全省第一;玉米机收率达到91.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机化示范区,目前已发展农机服务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530家。四是完善科技体系。抽调6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增粮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数量居全省第3位,______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五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以集群成规模,以集群促转型,以集群做示范。一是建好基地。围绕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食品安全。二是做强龙头。强力推进蒙牛乳业(______)有限公司乳品产业化集群、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饮品产业化集群、______百疗科技公司怀药产业化集群、天香面业公司面品产业化集群、立达公司调味品产业化集群5个集群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0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______省名牌和______著名商标74个。20__年,全市9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增长16.1%。到2015年,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50亿元以上集群3个、100亿元以上集群1个。

(三)强力实施现代园区工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规划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______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创园自20__年6月8日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准成立以来,组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先后4次赴台招商,邀请台商400余人次到台创园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了台湾方圆围棋、台湾神农科技协会等一批台资和台商项目。在今年4月12日举行的2013豫台农业项目合作恳谈会上,又成功签约了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台湾养生食品园、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区、云台山万亩高效农林等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同时,温县农业示范园区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林科学院、博 爱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沁阳、孟州、博爱、武陟4个园区正积极推进。

(四)强力实施水利工程。本着“大兴水利、兴大水利”的原则,着力打造水利建设新格局。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4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抓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__年开始,3年内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内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问题。20__—20__年解决了山丘区3.24万人吃水问题、平原地区2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今年将再解决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抓农田水利,依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重点实施了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和沁阳市、孟州市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抓引黄入焦。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2.8亿元,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积极推进引黄灌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抓水源建设,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引黄沁北灌区、武嘉扩灌等引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供水量,做好群英二库、九渡、白龙潭水库等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五)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一区”突出抓好南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两带”着力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建设,“三网”重点实施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等绿化工程,“多点”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建设一批经济型、景观型、园林型绿化村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__年完成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7%,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从今年起,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全力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______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六)强力推进组织化提升工程。以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扩张数量。下大力气促进合作社数量扩张,通过能人牵头办、企业带动办、部门主导办、政策引导办等方式,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运作。坚持依法办社、依章办事,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三化”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三是提升档次。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力,创造规模效益。重点培育50家明星合作社、100家龙头合作社和200家示范合作社。四是联合发展。把同行业、同区域和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社联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了9家联合社,以______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______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为______省注册的第一家联合社。20__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已注册成立15个家庭农场。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6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按照“集中投入、重点建设、整体开发、统筹发展、市县联动、合力创建”的要求,年起,用五年左右时间,在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各创建一至两个核心区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二、政策措施

(一)设立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

年起,设立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示范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制定。县级财政按市级资金1:1配套。

(二)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整合。

1.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各县(市)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方式,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整合农业、建设、财政、国土、交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相关资源,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投入,整体打造。

2.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模式。以整合资金带动重大项目实施,通过政府主导,财政协调,部门配合,建立“以县为主,全面推进,各级联动,纵横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全市逐步形成支农资金归并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效应,促进县域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实行优惠投资政策。

对进入示范区的项目和农业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1.符合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农业项目,按高于20%的标准给予奖补。

2.实现农业成果转化的项目,可按规定申请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3.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同等条件的给予优先。

4.对直接从事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符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文件规定的给予优先办理。

5.对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项目和农业企业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给予优先安排。

(四)强化融资服务。

1.完善信贷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增加信贷投入,示范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个体工商户可依法将其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属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作为抵押财产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2.开展担保服务。支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示范区内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提供担保;支持示范区内的投资企业组建信用担保机构,为示范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3.开展保险服务。鼓励和支持保险企业针对示范区农业企业的自身特色、主导产业、生产需求开发配套的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并将其列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予以补助。

(五)优化投资环境。

1.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政策等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加快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交易市场等示范区主体建设,争取园区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2.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强化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集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优势产业向示范区集聚。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2.示范区创建由县(市)级政府申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市政府将适时组织开展考核。

3.各县(市)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二)突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