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阅读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阅读培养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让语文教育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讲,都必须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新修订的《语文教育大纲》在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完成《大纲》中提出的阅读量?因而,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面对异彩纷呈的影像信息,书显得更加乏味,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不愿读书,既便是读也喜欢读一些连环画类的书,还有的孩子根本没读过课外书,即使是爱上网的孩子也很少有在网上阅读的。作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应对各种类型的检测考试,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尤其是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为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力求探索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这样的理念:“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是时展的产物,恰当的运用,能对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有我们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的优越性。它是包括音乐、动画、图片文字、色彩、声音、音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利用它给学生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银幕上的一些知识体系特别感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三、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并把开展读书活动和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读书,不是为了个人的奋斗而实现崇高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人类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他的读书兴趣也不会持久,而且任何一种兴趣也只是暂时的。只有理想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并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成为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奋发向上。 

四、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2

一、以“趣味”为先,增强阅读认识

为什么数学也要关注阅读,可能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他们更多地认为阅读是语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的一个必然手段,忽视了数学阅读训练的必要性。为此,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训练来让学生认识数学也需要阅读,阅读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讲清单位“1”与整数、分数的联系,先出示一个等式“1= 4/4”,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从这样一个很有趣味的等式里,你看出了什么?”然后,教师再用课件出示“一个月饼分成4份”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图片说题义、说思考过程,借机导出“一个月饼,既可用整数也可用分数来表示”。再通过课件将月饼切去1/4,让学生分别围绕单位“1”进行说话,以此来区分看做单位“1”与不满单位“1”的关系。学生在阅读图片和阅读等式的过程中提升了阅读的兴趣,同时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二、以“方法”为线,提升阅读能力

获得方法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数学阅读的指导,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各种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

1.边问边阅读

“带着问题去阅读”是数学阅读的关键,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概念性强,规律性多,数理逻辑的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爱问、好问、会问中逐渐熟悉数学语言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借助语文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教学方式,紧扣住“公”字去分析,从生活中的“公有”现象引导到数学中的“公有”现象,进而理解“公有倍数”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这些现象时,我再不失时机地提出“最小公倍数”这个概念。通过语文教学里的拆词法,巧妙地解决了学生提出的“何谓公倍数,为什么非要求最小公倍数”等问题。

2.边画边阅读

数学应用题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义,这实际上就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导致的。进一步探析误解应用题题义的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抓住题目的主干,导致抓不住重点。为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的同时,拿出笔来画出重点,进而围绕重点进行理解。比如,对于“李玲与伙伴约定星期六下午1时到达博物馆门口一起参观博物馆。午饭后,李玲做参观准备要用15分钟,从家乘公交车到博物馆要用25分钟。那么李玲最迟应该什么时间吃午饭?”一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标出“1时、15分钟、25分钟”这几个数词,然后再进一步分析“1时到”“用15分钟”“用25分钟”,由此顺利地解决问题。

3.边试边阅读

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或者带有实践性的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动手尝试。学生在操作中自然会发现问题,也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比如“环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书本上的内容,一边动手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形剪去一个同心的圆。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到这个环形的?在剪的时候注意些什么?”等问题,学生叙述后,会很容易得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以“课堂”为体,增加阅读机会

量的积累必然会带来质的飞跃。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阅读的机会,在千锤百炼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各种数学阅读形式。比如立足于教材,把握教材预设的“说说、想想、练练”等要求,充分让学生去练习;可借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在阅读形式的变换上,教师也应该注意变换形式,像默读、朗读、整体粗读、关键处细读、精读、小组或同桌齐读等语文课堂的朗读方式,在数学课堂上也应该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公理的运用,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四、以“活动”为台,拓展阅读空间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句话的实质在于,要让学生重视实践,强化在活动中内化数学阅读。为此,教师应在课外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以活动作为数学阅读的平台 ,充分拓展数学阅读的空间,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在广泛的数学资料阅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编印成报纸;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故事、数学趣话的“故事会”,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可以在班级里专门开辟出一个空间,贴上学生的数学小日记、数学童话,培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织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或者组建数学兴趣小组,等等。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3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16-01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这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而兴趣则是通向阅读的向导,爱迪生正是因为对发明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才在日后发明了白炽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名垂青史。达芬奇正是因为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才在后来写成了《物种起源》这部奇书,奠定了其在生物界的翘楚地位。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精心挑选读物

在小学生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对给孩子阅读的书刊一定要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情节生动、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中外现代、当代童话,古今中外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科幻小说等。家长要让孩子自己选择读书内容,千万不能把书硬塞给孩子。

二、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读书氛围会为孩子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作为教师,在讲完课堂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他最近读过的好书,并用生动的语言大致介绍一下书中的内容,最后还要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有兴趣自己课外去找这本书来读一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和写作。

作为家长,由于孩子们通常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喜欢热闹,这也是孩子们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所以要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家长不妨陪孩子一起来阅读一本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其实这和孩子小时候要我们在睡觉前给他们讲故事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由我们指导着他来阅读。阅读时可以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我们在一旁对读音、断句、语调等加以指导就可以了。如果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并每天拿出一部分时间和他们一起开展阅读活动,将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要坚持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讨论。这些都会慢慢地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自己主动找书来读了。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三、掌握阅读方法

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书,正确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老师和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遇到精彩的语句要记录和积累下来,使孩子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词汇,感受故事的情节,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四、养成良好习惯

一是养成查阅的习惯。对于难以理解的生僻字词。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及时查阅工具书,以加强理解。二是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要做到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三是养成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每读一本书,都要鼓励孩子把阅读心得以文字或其他的形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让孩子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创新,尽力为他们开辟充满童趣的阅读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授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其终身受益。通过阅读,不仅能够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张东敏.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 科学教育,2011,01:8-9.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尝试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阅读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就会增强,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课前设置悬念。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枯燥乏味、流于形式、缺少新意、学生兴趣不高的实际,在课堂中依据文本,使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在学生进入阅读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升阅读效率。如学习《金钱的魔力》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你认为金钱具有怎样的魔力?走进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2)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通过读文,能找出文中的几个“鬼”吗?这样,学生就会在问题的引导下来品读课文。二是创设阅读情境。情由境生,触景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创设一个合理的、多维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阅读前可以通过讲故事、做展示、小表演、看视频等方式来完成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和思考,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和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文本的意义,自行建构文章的脉络体系,使学生自己能阅读并会阅读,从而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如学习《乡下人家》一文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师导读、个人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品读等多样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自主批注,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和小组推荐的优美段落,认真品读,体验情感,领悟写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活动,在自主的读书氛围中探究、学习和交流,从而感受到乡下田园风光和乡下人家的风趣。通过阅读,体会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从而让情感得以升华。认识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可谓既提高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

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阅读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课上教师讲风盛行,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学生的阅读不得要领,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方法很重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我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掌握以下阅读方法。一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借助学习单读熟课文,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借助工具书识字,理解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学与自主阅读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二是掌握读文方法。根据文本体裁内容的特点,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速读,在课堂上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读文训练,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中以最快的速度扣主题、知作者、综文意、理结构、通脉络、品情感、学写法。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带着方法阅读,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多角度地启发学生进行阅读,从而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5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而儿童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期。应该在小学阶段不失时机地让儿童形成一些使他们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与发展。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体现

1. 每天阅读

每天一到固定时间就开始阅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每天能抽出部分时间来,可以由家长念书,或老师读书,或学生轮流读报,或自己阅读,最终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

2. 带工具书阅读

学生过了识字阶段,再遇到生字,就应该自己解决了。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或遇到一些字的读音有分歧时,愿意或乐于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查查,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3. 读思结合

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包括他们在阅读中能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甚至能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4. 读写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能边读书边动笔,逐步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读到好文章,低年级的学生能摘录文中一些好词好句,而中高年级的学生还能摘录一些好的段落,能在旁边写批注,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1. 保证阅读的时间

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早上七点三十分左右校车已经到校,七点四十分大部分学生都已到教室了,而八点二十分才上课,因此我要求学生到校的第一时间是朗读。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大声诵读《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和选背我区教研室推荐的经典诵读文本。

2.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首先,边读书边思考,善于质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北京市赵景瑞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将学生的质疑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疏通性的问题。第二,深究性问题。第三,鉴赏性问题。第四,延伸性问题。第五,评价性问题。

其次,让学生逐步养成查、读、画、批、写的习惯。预习新课时,可以让学生轻声朗读,也可以默读,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或遇到一些字的读音有分歧时,让学生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查查;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用笔画出来,或者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特别要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欣赏语言和判断语言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一,阅读教学中,可结合萝岗区教研室开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读本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如学习《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学习了《丑小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介绍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等。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写简单的心得等。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71-02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的性格、爱好和阅读材料的内容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跟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2.教给读书方法

有的学生读书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对于那些具有曲折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内容就会认真读,而对于一般的材料,则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有的学生虽然读书认真,却不懂得吸取书中的知识和信息,不知道学习里边的写作技巧,更不会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这样的读书方法效果甚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巧妙的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方法一:浏览性泛读。这种阅读方式就是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有足够的兴趣,在无需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的时候,通过观看标题、前言、目录等,对文章的大体内容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获得文章中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二:探求性速读。这样的阅读就是为了快速阅读,做到"四块"即阅读过程"看书快",看到信息"识别快",识别内容"理解快",理解内容"记忆快"。这样的阅读能使学生信心高涨,兴趣也会得到增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等。

方法三:品味性精读。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这样的文章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在阅读的时候认真揣摩作者对他的构思和立意等,还要不断消化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在看到喜欢的语句的时候可以标注下来,反复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方法四: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3.利用"问题"在感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俗话说:"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思考,阅读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在阅读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思考的过程中。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经历不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分层次进行指导,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让学生共同讲讨论学法"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课?"学生通过讨论都认为学习这课首先要从"学习提示"开始,然后从课题入手,再根据课后问题来帮助学习课文。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这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时做到边读边思考,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题:"默读课文第三段,说说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提醒师生这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重点学习和掌握;第五题:"依照课文第三段说一段话,介绍下面两块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这是学习课文第三段"并列写法"后,进行知识迁移而设计的,让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至用。由此可见,在学习课文时如果学生都能分析、研究一下课后问题,就能使它们在阅读中发挥"导游"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课文时,少走弯路。

4.读说结合,在说话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与"说"是对文字信息的输入输出,让学生要在说中将对课文中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读"与"说"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个小故事。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思维也像打开闸门的水,喷发而出。学生滔滔不绝,而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结局。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在说话中提高了阅读能力,真是益处多多。

5.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摘抄型。比如对阅读材料中一些优美的语句等进行摘抄。提纲型。就在在阅读结束,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后,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将材料的主要内容记录,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在阅读完一个材料后,将自己的感想和领悟记录下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联想型。即是通过自身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改编故事,续写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6.丰富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教学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些语文学习资料的效用,才能促使学生全面而又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把说、读、画、思等相互关系能相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地评价,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红,.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223+248

[2]辅溪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 内蒙古教育,2013,12:27.

[3]姜亚利. 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 快乐阅读,201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