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1
一是,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公司制定经营方针,实现发展规划。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案是建立在经营策略、发展计划之上的,根据公司的长期规划目标,明确每个年度、季度的财务预算目标和内容,并交由各个部门严格执行,明确每个执行部门的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建立负责人机制,加强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财务预算管控促使部门之间主动配合,节约经济成本,提升公司经营收益额。
二是,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提高公司资金利用率,同时监督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活动。节约经营成本是财务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事先对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列明预算清单,实现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控制,估算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利润收入,提升公司对现金流、资金周转的控制效果,避免对有限资金的过度浪费,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与隐患。
二、当前我国公司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公司要想实现经营发展目标,财务预算工作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只有重视并树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公司才能够将发展计划与现实生产活动结合起来,节约经营成本,确保经营收益。
一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在实际实施中,许多企业集团跟踪预算执行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控制程度没有标准化等。许多商业团体的跟踪预算执行数据基于每月的基础,但是,正常的标准是要对实时数据进行跟踪。因为问题一旦产生,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在每年的年末,企业都会对各个子公司的预算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缺乏符合实际的预算调整情况和预算调整方案的规范。但是,这种调整不是基于任何系统,违反了刚性预算的原则,预算一旦发出,原则上不可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使用,只能采取相应措施来消化不利因素,进而促进预算目标完成。
二是,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项目编制不合理。大多数公司通过对初始问题和调节的方式来实现预算控制,但该方法也不是很科学合理的。首先,该方法很容易导致子公司不平衡的预算目标设定。从而导致经批准的预算目标跟一些子公司的实力以及市场状况不匹配,对于设置预算目标较低的分公司来说,轻松的完成目标,进而影响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而对于一些高目标的子公司就很可能出现因为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出现的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实现企业整体预算目标;一般来讲,企业把每一个子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能力和单位利润乘以所获得的总利润作为年度预算标准下发给全资子公司。不过,该计算方法得出的利润并不是年终考核中使用的全部净利润,而只是每个子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利润。因此,该计算方法做法还是不科学的。其后果,使每个分子完成了各项预算目标的难度不同,加大经营者薪酬激励之间的差距,破坏预算的原则,造成不公平现象。
三是,财务预算管理计划的执行效果有待提高。在这实际管理中,多?瞪桃低湃狈?具体的执行和实施,预算年度结束时,企业将评估子公司的预算内容,测试结果则作为绩效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在年末评估时,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会出现缺乏公平性的现象,对于一些缺乏资源的子公司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反之则非常有利,进而导致公司出现各种情绪,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三、优化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是,从现实情况出发,科学编制公司的财务预算。只有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才能够按步骤实现公司的策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财务预算管理应当从公司的现实经济水平、生产情况出发,避免脱离实际的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编制目标的确定,应当切合实际,并且满足公司发展需求,有利于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公司的劳动力生产率,有利于技术创新与科技研发,有利于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公司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二是,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公司领导决策人员的带领与关注。只有公司领导者和管理者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才有利于财务预算管控工作在公司内部的推广与有效执行,并将财务预算管控工作融入公司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组织管理等全部活动的方方面面。
三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度调整。举例说明,当母公司下属子公司在一个财政年度中,有财务预算计划之外的经营项目,可以将具体情况、数据上报给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由母公司的财务预算管控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复。如果该申请项目,切实可行,则可以由母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增加子公司的预算额度。
四是,财务预算管控工作应当重视数据收集,建立审核、批准程序。举例说明,子公司如果有超出财务预算范围的经营项目需要提出申请,那么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首先主动收集申请预算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后,递交给子公司的决策人、领导者,由子公司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查,审查通过后递交给母公司的决策团队、董事会,召开正式的财务审批会议,集体讨论后,予以审批通过。
五是,财务预算管控与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与促进。为了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公司的领导者、决策者首先应当从思想上重视预算管控,学习并掌握财务预算管控的理论知识与管理方法,并将其与公司的现实生产需求、经济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公司现实水准的预算管控策略。在此基础上,加强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构建,利用行政管理手段,辅助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执行,制定严格、明确的绩效评估与考核人事管理机制,保护公司员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2
1 概述
上市公司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却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基本概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防范财务造假的审计对策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监管机构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遏制,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基本概述
2.1 财务造假的概念
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弄虚作假,伪造、变换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2 财务造假的基本特征
2.2.1 管理层作为舞弊的核心。管理层在公司内部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由于管理层权限过大,会计人员有时无法保持其正直的职业道德。
2.2.2 会计数据的造假。会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会计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有一些漏洞可钻。一般的欺诈行为的最终体现便是会计数据的
造假。
2.2.3 财务造假是连续的行为。这类造假行为一般来说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账损失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这一特征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难度。
2.3 财务造假的影响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利益,从长期看,财务造假的行为则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3.1 扰乱市场公平,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有失公允性。在资本市场作为主要分配方式的今天,会计信息是分配需要依据的核心消息。而一些上市企业的欺诈行为恰恰抓住了市场的这一特点,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人们在投资时所凭借的恰恰是这些虚假的信息,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导致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的错乱,危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2.3.2 投资行为的失败。虚假的财务信息必然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行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缺乏警惕性,他们在投资过程中并不会进行实地的考察与详细的考证,他们所依据的只是这些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因为虚假财务信息所导致的投资行为到处可见。失败的投资行为必然会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而投资者的信任恰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条件,连续的上市公司欺诈行为造成的投机失败也必然会影响证券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2.3.3 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诚信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内很难发展。轻者只是道德的谴责,重者则必然会带来法律的惩罚。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中,会计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会计人员一旦参与这样的行为,他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毁于一旦。东窗事发之后,会计人员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一些欺诈案件的连续曝光,很多会计人员也吞下了自酿的苦果。
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
方面:
3.1 内部原因
3.1.1 两权分离:根本原因。所谓的“两权分离”是指资本的所有权和运作权的分离。利益是资本市场追逐的最终目的,投资者企图通过资本的投资取得利益,但他们并没有参加资本的直接运作,资本的运作者得到投资者的委托对其资产进行管理、运作。这一资本的委托与运作过程中虽然也有监督机构,但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这样的机构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这样没有严格的监督,欺诈行为就很容易产生。
3.1.2 利益驱动:直接原因。利益驱动主要包括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目前,对政府业绩的考核往往会与当地的一些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与政府之间便存在共同的利益。企业的良好发展会带来政府业绩的显著提升。部分地方政府过分追求业绩,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甚至是包庇一些当地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而政府本来应该是监督者,如今却成为参与者,官企勾结,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终极追求,上市公司要想获得发展,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对外融资。在融资过程中,吸引融资方的最主要的便是公司的财务信息。这样,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发展的资金与机会,最终获得利益便会想方设法地制造虚假的财务
信息。
3.1.3 权力层对内施加的压力导致的财务人员在压力驱使下的行为。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最终完成需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部分的企业高层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施加压力,强迫他们进行造假。部分财务人员不得已只能听从权力层的指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
3.2 外部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发生的外部原因是非常明显的,主要集中于会计制度、证券机制以及监管体制这三个
方面。
3.2.1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为了要适应灵活的市场经济,就必然在统一性的同时兼顾灵活性。在一些具体方面的规定上并不严密,一些上市公司就是利用这些制度上的不严密处进行操作,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3.2.2 证券机制。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国证券机制在公司上市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即上市公司如果想要成功上市,必须在前三年实现连续的盈利,这样一些上市公司依靠政策的经营难以达到要求,就只能进行造假,包装上市。
3.2.3 监管体制。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依据证监会监管、财务、税务监管以及审计监管,但我国的监督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与统一的执行力度,在监督过程中会存在权钱交易等现象。监管体制的松散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
4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审计对策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不论对国家、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研究预防这类欺诈行为的审计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4.1 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
审计从业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审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的主要素质包括其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诚信意识。在风险意识方面,需要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对欺诈行为进行研究,培养其敏锐度,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在诚信意识方面,要完善审计从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可以建立审计人员内部的监督体制。
4.2 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其公正性。我们应该通过法律准则等形式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独立审计准则》是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依据,完善《独立审计准则》,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3
(一)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其计算
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也是企业形成有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它体现在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等四个方面。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适当负债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债务过高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务而面临破产的风险。经营管理能力表示的是企业对现有资源经营管理的效率,是企业形成有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其体现在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其他资产的周转速度上。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其可以从企业的报酬率角度进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都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获取现金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能力。
(二)权数的确定评价企业财务能力主要采用综合评价法
权数的确定评价企业财务能力主要采用综合评价法,其原因是在多项指标测度中为了对被测度事物全面测度,需要将反映事物各方面的指标综合在一起。在综合过程中,由于事物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指标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中作用大些,有的指标作用小些,为了表示不同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对所有测度指标进行加权,权数大表明该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大。权数的确定直接影响综合测度的结果,因此,科学地确定指标权数在竞争力综合测度中举足轻重。根据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构成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数。AHP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1、构造判断矩阵,对指标间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矩阵用以表示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它由各专家根据各自考察的数据结合经验来判定。考虑到专家对若干不同指标的权重判断的困难,引入九分位的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构成一个判断矩阵。矩阵中各元素表示横行指标相对于纵行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值,即表示指标与指标相比的重要性。可以看出,aij>0;aij=1/aji;aii=1;i,j=1,2,…,n。每次判断只需作n*(n-1)/2次比较即可。对每一个层次,确定相应的判断矩阵,在同一层次上各个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的某个元素进行排序,得到各个层次的所有指标的相对权重。
2、一致性检验。由于在决策系统规模大、因素多的情况下不可能精确地度量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只能给出估计判断,因此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保持各位专家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所谓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的重要性时,当出现3个以上的指标互相比较时,各判断之间协调其内部不出现矛盾。用来衡量判断矩阵不一致程度的指标为非一致性指标,记作CI=(λmax-n)/(n-1)的值越大,不一致的程度越高。完全达到一致性的要求是很少的。为使一致性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可以使用AHP方法,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记作RI=(λ-n)/(n-1),当一致性比率CR=CI/RI
3、组合权重的计算。在各层次的一致性检验进行后,如果可以接受相对应的判断矩阵,则可根据各层次的相对权重计算出各个指标在整个系统中的总体权重。
(三)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模型的确定
1、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财务比率,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体现企业整体财务能力的这四种能力,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从企业对应收账款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管理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这两个角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评价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对企业单个财务能力第一层次的综合评价是综合各个不同的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对企业单个财务能力的评价方法为:FA=ΣWEIGHT*FRi,其中FA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或现金获取能力;FR为衡量各个财务能力的财务比率;WEIGHT为各个财务比率对应的相对权重。如偿债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偿债能力=流动比率*0.19127+速动比率*0.32593+负债比率*0.22603+利息保障倍数*0.25678。
2、对企业整体财务能力的综合评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能力,但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则可以综合这四方面能力,考核企业的整体财务能力。对企业整体财务能力的评价方法为:TFA=ΣWEIGHTi*FAi,其中TFA为整体财务能力;FA为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获取现金的能力;WEIGHT为各财务能力对应的相对权重b。
二、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模型的运用
为说明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模型的运用,本文引用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电力行业的财务能力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进行评价,并对1997年前上市的四家电力企业的财务能力及其在行业和市场中的财务竞争力进行考察。
(一)样本概况
各年电力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表1列示了从1996-2005年间在深沪两市交易的电力公司及其在全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例。1996年上市的电力公司只有4家,分别是“皖能电力(000543)”、“粤电力A(000539)”、“乐山电力(600644)”和“申能股份(600642)”,2005年增加到34家。尽管上市的电力公司的绝对数在1996-2005年间增加了30家,但在全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份额变化并不大,基本保持在2%-3%之间。为便于描述,本文拟以1997年前上市的4家电力公司为样本,应用前述模型评价其财务能力,以及在电力行业和整个市场中的财务竞争地位。同时,我们可获得的数据截止于2005年,因此本文将财务能力分析的时间区间确定为2001-2005年。
(二)电力行业市场竞争力的评价
运用本文所建立的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见表2),可以得到各财务比率和财务能力相对市场的竞争力,从变化的趋势来看,2002年度电力行业相对市场的偿债能力大幅降低,2001-2005年间变化不大;2001-2005年间,电力行业相对市场的盈利能力在逐渐降低,尽管幅度不大,但相对市场的现金获取能力2002年度有较大提高,后在2003年度有一定下降,电力行业相对市场的整体财务能力2001-2005年间变化不大,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整体趋势来看,电力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相对市场的竞争能力最强,而在盈利方面与市场的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别最小,相对市场的整体财务能力较强。
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决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57-01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因为财务报表的使用人,是不同的人,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和一些与单位利益相关的人员,他们使用财务报表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所以使用起来都是需要报表里面的不同信息内容,不同的程序。
(一)所谓债权人指的是借款给企事业单位的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还款给的个人。这种借款过程,关系到时间和金额,借款前必须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款,这种行为不应由借款公司的亏损和经营不善造成的业绩不好而改变,当然发生的天灾人祸除外。但是遇到的比如说经营状况不好,整个单位陷入了财政危机,这时债权人的自身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债权人借款给企事业单位时,必须先对此单位的财务报表有所了解,明确企事业单位的信用度是否高,这样可以帮助债权人决定是否提前收回债权。
(二)经理人员指的是所属企业雇用的,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负债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雇用的经理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公司的经营发展,盈利情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管理。经理人员在管理公司的同时,要对财务部门进行不断的管理,对财务的分析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在这其中,他们可以及时的对会计工作进行更新,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他们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现金业务进行改善和加以修正,发现新的价值项目,最终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让企业的债权人满意。最终就是,经理人员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就是管理财务报表,改善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
财务报表的分析对象主要是公司或单位的基本活动内容。财务报表的内容纷繁复杂,里面的信息都是有用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这些信息的。财务报表的分析的目的就是从中获取财务报表人使用的信息,从每项的消息内容中分析企事业单位活动,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业绩进行监督,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的主要资料是对外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及文字说明等。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一)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的资产、负债的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予以适当排列而编制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提供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其主要作用表现在:(1)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据以分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等。(2)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等;通过资产负债表计算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全部资产的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可以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状况;通过前后各期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资产分布、资金来源、资本结构等的发展变动趋势。总之,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二)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活动成果的报表,是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财务业绩。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和生产经营成果,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利润表同资产负债表提供的资料相结合,可以进行企业基本的财务分析,如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可以说明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盈利能力,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三)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提供企业有关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现金充足,可以随时购入所需的材料物资和固定资产,及时支付工资、偿还债务等,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反之,则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重者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现金流转情况。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编制现金流量了首先要理解“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含义。这里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包括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具体包括:第一、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与会计核算中“库存现金”账户所包含的内容一致。第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随时可以用于支付存款,与会计核算中“银行存款”账户所包括的内容基本一致。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中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则包括在现金流量表的现金范围内。第三、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存在金融企业具有特定用途的现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等,与会计核算中“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所包括的内容一致。
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母子公司 财务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 流程重组
随着集团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和集团产业日益呈现多元化,导致整个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化,进而使得整个集团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以资本为核心的多级委托关系,因此出现了以财务管理多元化为主导的产权关系复杂化、决策关系多极化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容易导致管理主体缺位以及行为失控。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业务管理过程细节的分析,针对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全新的预算流程管理思路。
一、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工作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考量,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企业外部因素、母公司内部因素、子公司内部因素这三个层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
基于从复杂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区域以及供应商、客户等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研究发现,当外部环境趋于不稳定时,整个环境的动态性因素也就越强,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也就越高。在这种开放的系统之下,为了应对复杂环境的基本需求,企业一般会采用适当开放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子公司加大分权力度,保证集团整体管理工作的高效性。而当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时,集团企业一般会通过适当的集权来提升管理效益。
(二)母公司内部因素
母公司层面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包括的内容也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母公司的集团类型。资本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的运行模式存在较大区别,资本型经营企业一般较为关注子公司的财务情况,而相对放松对生产控制环节的控制,而生产型企业则正好相反。其次,受到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影响,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性思想,企业的战略选择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再次,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母子公司之间高效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母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提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因此,母公司会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对财务控制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管理层的领导作用具有导向性,不同的管理模式,对于财务控制工作的效益有着千差万别的影响。
(三)子公司内部因素
对于子公司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子公司的战略选择。由于一般的战略选择分为防御型和创新型两种,采用防御型战略的子公司相对而言市场稳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方式也较为集中;而创新型战略的子公司,由于其面临的市场较为复杂,故而母公司对其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其次是子公司具备的风险管理能力。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工作的目标,是降低子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如果子公司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则母公司的管控相对轻松,子公司会拥有较大的经营自;反之,如果子公司财务运营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则母公司会通过加强财务控制工作,实现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系数的目标。再次,子公司的布局特点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子公司的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则这种分散式布局会对母公司的集权化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多数领导者选择分权式的财务控制模式。最后,子公司的地位重要性因素。如果某个子公司拥有其他子公司所需要的优势资源,则其对整个集团的影响就越大,相对而言母公司对其财务管控的集权程度也会越高。
二、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流程的优化程序
为达到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中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准确落地和有效实施的目的,首先应对母子公司已运行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且充分借鉴业务流程重组环节的实施步骤,采用流程图形式展现集团业务构成及其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形成财务控制流程优化工作的规划方案。
(一)总体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和授权;其次,确定项目组成员、项目目标及工作范围;最后,制订出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
(二)现有流程环节的梳理
首先,应该对母公司现有职能部门、所有子公司的各业务单元及核算流程进行归纳、梳理,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其次,立足于业财融合的角度与目标,总结出各管理层级、各业务环节及具体核算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并用流程图方式描述和展示出来,保证其直观性和适用性。
(三)现有流程环节的诊断
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梳理完成后,应基于现行业务管理流程单元和环节的关键节点进行判断,针对具体业务流程和财务预算管控环节逐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诊断原因。在流程环节诊断过程中,应该具体分析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现状,结合流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出母子公司在流程管理过程中的差异性,为确定流程重组的重点环节和财务控制点奠定基础。
(四)新流程的设计环节
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梳理诊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流程优化思路和初步方案,并形成完善的文件格式,以供讨论和向管理层汇报,经反复修改后,最终确定新流程方案。
(五)新流程的评估环节
主要是通过各种评价指标,对新流程优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即对优化后的财务与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和比对工作,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进而推动集团企业财务预算管控流程的持续改进。
三、母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程序控制缺失
在我国一些集团企业中,母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通病主要集中在未做好业务与预算的全流程融合管控,即业务管理与预算管控之间缝隙较大,在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板与疏漏,这就导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工作无法达到理想目标。一些集团企业现阶段实施的母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年终考核而进行的,且多数以子公司年度利润为考核指标。因为业财融合的基础和相关流程匹配度不够,母子公司间财务预算管理的程序控制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要求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进而对于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明显缺乏必要的意识和重视度,直接影响了其对母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往往使得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超越了母公司的财务控制范围,无法实现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组织规划缺失
在目前一些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由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权情况,使得子公司很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预算管理模式。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关注局部利益的考量工作,而对整体利益考虑不周。在集团融资方面,因母子公司间缺乏有效沟通,有可能导致母公司财务资源分配出现不合理性,使得成本支出扩大,造成母公司在预算方面出现分析失误,加大了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如果集团公司缺乏一致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很多时候会因为母子公司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不够,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将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对母公司的综合能力产生削弱和消极影响。
(三)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
在整个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分析和调研工作。虽然,在现阶段的流程设计工作中,针对流程的设计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对于各流程细节的结构,却缺乏必要的论证。此外,由于很多时候缺乏对子公司实际情况的考虑,忽略了时间、公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使得整个流程的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的情况。总的来说,由于设计人员责任意识的不足,导致整个流程设计过程出现误区,从而使得母公司的财务控制工作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工作人员对管理流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建设工作一般都是针对财务管理水平不足的子公司而开展的,致使整个预算管理流程设计工作的难度高于一般的企业设计内容,因此,各母公司才会对其投入大量资金。整个子公司的高效管理能力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集团公司对其优化方案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基于流程设计方案优化和对比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了整个设计环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对流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使得设计人员很容易出现为了应付相关企业标准,而未能进行必要的论证,这也使得整个流程设计方案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公司的财务控制能力。
四、全新预算管理流程的设计方案
(一)构建完善的改良目标
经过认真的对全新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被整理和调整,全新的流程设计已经初具雏形。作为应对现有流程问题的解决措施,流程再造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财务控制管理模式的相关要点进行设计,以便于新型管理流程更加合理、更加行之有效。在设计新型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流程改进的方向,把握整个流程设计优化的主要方向,明晰流程管理的指导思想。针对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不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改良计划进行设计。
1.规范程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企业在制定预算时,应该选择分权和集权相结合的模式,以便于强化各部门在预算编订过程中的作用,细化全面预算流程编订的细节,最终保证流程的科学化和有序化。在流程编订中,通过对流程管理的明文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各自的权限和各自的责任。
2.加强人员教育工作
通过优化流程细节和明确界定设计部门的权限,制订出相对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操作方法。这不仅是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细节、操作规范的必然需求,而且也是保证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和岗位职能高度匹配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的必然要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整个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力。
(二)优化流程设计环节
根据现阶段流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的改进方案,由项目优化小组提出一系列的流程优化和改革方案。预算编制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子公司内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只有执行人充分参与到预算的编订工作之中,才能保证他们能够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预算编订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整个预算编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构筑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委员会会根据董事会的相关战略规划,在每年的11月下发次年度的预算目标,预算会计则会根据总规划进行预算细化和分解。各子公司以及具体职能部门递交各自的预算申请,再通过层层上报工作,实现对整个预算内容的整合。在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讨论之后,经由董事会批准,在12月中旬正式下发执行。在预算调整的内容方面,由于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母子公司的总体战略呈现一致性,因此,当编制预算的内容如果涉及到企业总体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以及重大战略决策等内容时,一般不会也不能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做出调整。因此,需要对预算的调整工作制定出严格的权限,加强对预算调整的控制。另外,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强化财务预算的严肃性、严谨性、约束性的有效方式。
2.明确母子公司的预算管理权限
现阶段,在我国的全面预算流程管理中,虽然制定了完善的财务处理流程,但是依然存在着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等问题。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母子公司各自的管理权限,母公司有权制定和改变预算的内容和规模,且对子公司的预算管理有监督权。而子公司具体负责公司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并定期将财务报表上报中部,受母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3.加强母公司预算管控的力度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母公司能够通过专业财务管理系统或软件对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加强了对子公司的预算情况追踪。如遇突况造成预算超支的情况,计算机系统会自动进行报警工作,因此,子公司必须通过正规的申请环节才能执行新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授权控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限定经济业务方面的审批权限而得以实现的。与此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支出的执行控制力度,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比重,以确保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能力。
(三)优化组织设计环节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涉猎较广、参与部门繁多的流程,必须对流程设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保证新流程的顺利执行。因此,在确定新流程方案的基础之上,项目组应该制订出具体的组织结构调整方案,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专业的预算咨询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授权之下设立,负责向董事会提出企业全面预算改革工作的具体建议。预算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包括:企业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及预算管理人员、分管企业发展和运营的部门负责人,可以视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审计、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一般情况下,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提前15天通知相关人员参会的具体内容,同时需递交子公司初步拟定的预算方案。该会议必须对各子公司的预算管理提出系统化的建议,由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委员意见,形成财务预算草案,经由企业经理层审核同意之后提交董事会。
子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子公司的董事会负责,监督本级预算管理工作,并定期向母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接受上级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管理。
五、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减少财务风险和危机损失是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这就在客观上对企业预算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而应付诸具体应用实践。针对全面预算的处理,首先母子公司均需在思想上树立预算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其次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应借助专门的技术和手段,确保整个集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完整性和顺畅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四修.跨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博弈研究[J].学术探索,2013,(1):72-76.
[2]孙国爱.煤炭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J].会计之友,2013,(15):48-49.
[3]徐习兵,王永海,曹广堂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环境与控制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10):169-171,181.
[4]赵丽,裴富才.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1,(3):44-45.
[5]万彦.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探讨[J].中国商贸,2011,(33):91-92.
[6]刘剑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动态模式的组织、位置与发展路径[J].管理世界,2012,(12):181-182.
[7]廖亮亮.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9):89-95.
[8]刘文锦.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创新[J].财经科学,2012,(10):117-124.
财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盈余信息决策有用质量特征
盈余(earnings)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向投资者传递的最重要信息之一。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盈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信息在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上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政策层面上,会计盈余信息被各国立法和行政机构广泛使用,对上市公司从招股上市到摘牌下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与监管。在市场层面上,会计盈余信息为公司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增量信息,帮助其预测资本边际收益。而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在做出理性投资决策时,也通常要考虑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盈余数字,据以预测和分析的各种公司价值评估模型也大都以会计盈余指标为主要变量。很显然,会计盈余信息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
一般来说,优质的会计盈余信息能够缓解企业投资行为的冲突,提高投资效率,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而低劣的会计盈余信息则会误导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功能锁定障碍而产生对市场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消极影响,破坏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资源市场配置效率。为发挥会计盈余信息的积极作用,减少盈余管理及财务舞弊,有必要对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
一、盈余信息的一般质量要求
盈余信息的一般质量要求体现在盈余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完整而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充分而全面地反映盈余的来源及构成。由于会计盈余信息属于会计信息,我们不妨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分析盈余信息的一般质量要求。
(一)F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以《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为题了SFAC No.2,认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而决策有用性是通过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一致性、效益性及重要性等不同层次的若干个质量属性来保证的。
相关性及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同时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的会计信息才是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只有反映真实并同时具有可验证性及中立性的会计信息才是可靠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及一致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除此之外,良好会计信息还应考虑重要性和效益大于成本这两个限制条件。
(二)IASC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将质量特征定义为“是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并对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作了说明,提出财务报表应当具有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忠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共11项特征,并进行了归类。其中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的主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受其性质及重要性程度的影响;可靠性要受忠实反映的程度、中立性及完整性的影响,而且忠实反映要考虑交易或事项的实质,立场中立在不确定事项或交易的处理上还应当持审慎的态度。
(三)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12条至第19条阐述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或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或可理解性、谨慎原则、完整性以及重要性。
二、盈余信息的特殊质量要求
根据FASB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决策有用性,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盈余信息质量最重要之处是要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业绩,为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提供支持,Lipe(1990)将其定义为“以过去盈余预测未来盈余的能力”。
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及计量观都对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信息观下,盈余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是盈余信息应具有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强调财务报告使用者根据各种信息感知报告盈余与未来盈利预期的关联程度。其评价盈余信息质量的核心在于研究报酬――盈余、价格――盈余之间的关系,主张从市场角度衡量盈余质量,可理解为一种将来的视角。而在计量观下,盈余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是报告盈余应充分反映经济盈余,强调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对盈余质量内在的影响,可理解为一种历史或现在的视角。
从评价盈余信息质量特征的逻辑关系上看,计量观应该前置于信息观,信息观对于盈余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实质上是以计量有效性为假设前提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处理方法决定了盈余信息的实际质量,但对其评价则需要从外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反映。所以从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和信息观出发对盈余信息质量特征进行评价是一个由内及外,由历史到将来的过程,历史计量的真实准确是为了实现未来盈利预期的相关有用。因此盈余信息的预测价值是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首要特征,而决定预测价值的主要特征是盈余的现金保障程度、持续性、结构性、平稳性和获利性。
(一)现金保障程度
近财学一个重要结论是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动态地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方面,因此企业盈余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盈余质量的高低。由于会计盈余的确认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虽然盈余与现金流量在企业整个存续期是相等的,但具体到某个会计期间,两者在金额上普遍存在出入。因此会计盈余的增加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实际现金净流入的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
如果会计盈余不能迅速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净流入,会计盈余仅仅只能是“账面利润”。在利润的分配效应下,没有现金保障的盈余不仅不能提升企业价值,还可能导致企业价值降低。因此,会计盈余转化为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即盈余的现金保障程度是衡量盈余质量的核心标准。其评价指标主要有4个:每股现金、每股经营现金、净利润现金比率与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它们均为正向指标。每股现金与每股经营现金体现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净利润现金比率反映了总体会计盈余的现金保障水平,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反映了经营活动所创造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
(二)持续性
Lipe(1990)将持续性定义为“不管盈余如何变动及其意图为何,持续性总能捕捉到现在期间的变动成为盈余序列中永久存在的一部分(随机选取序列是高度持续性,平均反复发生序列则不具持续性特性)”。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盈余的质量与其持续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将会计盈余分为3类:
1.永久性会计盈余。这类性质的会计盈余预期会持续到公司未来的会计年度,即以后的年度还会产生相同数额的盈余,如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此类会计盈余的未预期变动所产生的盈余反应系数(ERC)等于1+(1/K),这里K表示资金成本率。
2.暂时性会计盈余。此类性质的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仅止于当前会计年度,即当前年度获得的会计盈余在以后的年度可能不会再发生。暂时性会计盈余一般是一些一次性买卖所产生的,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此类会计盈余的未预期变动所产生的盈余反应系数(ERC)等于1。
3.价格无关的会计盈余。此类性质的会计盈余是由企业的会计变更引起的,它既不会影响公司当前会计年度的经济业绩,也不会影响以后会计年度的经济业绩,其变动仅仅是一项纸上的变化。此类会计盈余的未预期变动所产生的盈余反应系数(ERC)等于0。
显然,暂时性盈余和价格无关盈余没有持续性,对企业未来盈余无预测价值,也就是说,盈余持续性越强,盈余质量越高。盈余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个: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率、主营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率。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收支三部分构成,其中营业利润属永久性盈余,营业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越大,盈余质量越高。营业利润中主营业务越突出,盈利能力越有保证,盈余质量也越高。
由于永久性会计盈余代表着企业未来持久的获利能力,而暂时性会计盈余和价格无关的会计盈余则不会为企业未来带来可以预期的现金流量,因此,在有效资本市场前提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会对具有不同持续性的会计盈余区别对待。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会计盈余的持续性越稳定,相应的盈余反应系数就越高。
(三)结构性
盈余的持续性是对盈余在一个时间段的评价结果,而盈余的结构性是对盈余在一个时间点的评价结果。每年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时,投资者最关心的往往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但是仅了解每股收益是不够的,因为上市公司的利润除来自核心业务收入外,还可能来自资产转让、补贴收入和短期投资收益等非核心业务收入,不同的利润来源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不同。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各构成项目分析,即细分盈余总额中核心盈余和非核心盈余的份额,可以进一步了解公司盈余数量背后的质量问题。
由于非核心业务会计盈余(短期投资收益、营业外损溢等)与企业经营活动关系不大,且易波动、易受人为操纵,因此在企业经营业绩看似不错的情况下,如果核心盈余偏低,企业的盈余其实很不稳定,那么盈余质量并不高。可见,企业应重视核心盈余,把发展核心业务作为企业首要目标,引导企业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平稳性
平稳性是指当公司盈余出现异常时,管理当局会选择进行降低盈余变异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换言之,当公司盈余异常高时,公司会选择降低盈余,反之亦然。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当期盈余信息及公司的成长性与风险后,年度盈余愈平稳的公司,其本益比愈高。也就是说,平稳性通常被认为与高盈余质量相关联。
(五)获利性
获利性是指企业所控制的资源获取收益的能力,也就是企业单位资源的盈利能力。企业只有长期获利,才能真正实现经营的持续发展,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只是企业特殊状况下的偶然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等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兴强,修宗峰.制度环境、股改进程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J].当代财经,2009(2).
[2]宋玉,李卓.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与股利信息含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2).
[3]柳木华.盈余质量的市场反映[J].中国会计评论,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