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得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心得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心得论文

护理心得论文范文1

老年一科共有护士22人。年龄20~48岁。工作年限1~30年。文化程度:中专15人,占68.1%;大专5人,占22.3%;本科2人,占9%。职称:护士14人,占63.6%;护师4人,占18.2%;主管护师3人,占13.6%;副主任护师1人,占4.5%。在科老人:75人。

2爱心护理模式的构建

2.1爱心护理模式的内涵及要求:爱心护理模式体现的就是“医治与疗养相互结合”的理念,即为老人提供长期的护理照料,它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可满足年龄大,身体状况差、家中又无人照料的老人的需求。我们要为来医院入住的老人提供爱心及亲情护理服务,使之倍感家的温馨;同时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加强岗前培训,夯实护理业务基础:为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礼仪等方面培训,进而规范言语行为,提高护理技能。以甜美的微笑、认真的倾听和温柔的话语接待每一位老人;用四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去关爱他们,使其感受到家的温馨。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把护理骨干送到疆内外综合医院进修和学习。

2.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经常组织护士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如“假如我的父母在老年科”“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等,使护士明确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和目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4强化护理技能岗位练兵:每周四下午组织全院人员业务学习;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急救知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科室每周利用晨间学习及业务学习的形式对应急预案及内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学习,对于科室疑难病例进行护理查房及病例讨论;每月开工休会1~2次,及时征求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查。每月对科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健康教育考评,将考核结果与该月绩效相结合。

2.5加强爱心护理服务的管理

2.5.1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和实施办法,要求礼仪服务、礼貌用语。见面尊称老人“爷爷、奶奶”,每天进行床头交接班,礼仪交班。精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以爱心去关爱老人的冷暖;以细心去观察老人的表情。用家常式的谈话交流,细致了解老人的需求,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合理要求。护士长每日带领护士亲临老人身边,查问情况、了解需求,有问题及时办。并要求护士们做到对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要清楚。科室每周二进行大交班,由每位护士将经管老人的心理状况、饮食情况、躯体疾病情况汇报给全体医护人员,全科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措施;科室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考察与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以季度为单位评选出星级护士,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有被老人投诉者,当事人当面向老人赔礼道歉,并扣发工资奖金。

2.5.2优化就医程序美化就医环境:对新入住的老人,护理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为他们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护士、住院环境和住院须知等,并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送老人到房间后,为他们介绍同室病友,从而减轻老人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为老人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入住氛围。近几年医院开展了完善形象,树立品牌的服务理念,首先在改建美化医院的环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医院建立了怀旧区域、古老文化区域、民间传说区域、健身休闲区域、大棚种植区域,绿地区域占全院总面积的50%以上,为老人创建了一个舒适、温馨,具有文化品味的、公园式的住院环境。

2.5.3以“医治与养老”为中心,建立爱心护理养老中心:为了满足居住老人的护理需求,我们利用医院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资源完善了老年科的配套设施,病房设施齐全,如同家一样,使老人倍感家的温馨。科室还开设了老人活动场所,为入住老人提供托老、诊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医院将医治与养老有机结合,既能为入驻老人提供优质的爱心养老服务,也可以随时提供医疗手段帮助。使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治”,从而消除了老人的顾虑、改善了老人生活质量。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家,把医护人员当成自己的孩子。此项爱心服务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替天下儿女尽孝。

3爱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3.1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2007年至今,老年科床位由几十张增加到290张。按照爱心护理服务模式开展“爱心护理服务”以来,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无严重护理差错发生,老年科的床位使用率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服务意识提高。以热情、真挚、细心、周到的工作热情拉近护理人员与老人间的距离,用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耐心解答老人的疑惑,用真挚、包容、尊重的态度对待老人,用博大的胸怀和子女般的关爱去对待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所在。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开展爱心护理服务,医院2010年获得了“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及“全国百佳专科医院”、“职业道德模范单位”、“兵团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老年科也得到了政府的关爱,老人的认可。

4结语

护理心得论文范文2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7年6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人。实验组有男患者26例,女患者2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4.4±4.3);对照组有男患者30人,女患者16人,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6.4±3.5)。两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均未发现其他重大系统疾病,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身体状况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如下方法:患者入院开始就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首先护士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入院介绍,包括熟悉医院环境和作息时间、进行护理评估以及解释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和必要性,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在路径上对患者需要的、已经执行的内容打钩并且签名。在入院后,护士对患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知识教育,从病因、体征、治疗方法进行讲解,以帮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严格的控制饮食,包括给予低热量、低盐、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并且叮嘱患者不要饱食。按照医嘱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注意药量、服药方法和药物的副作用。护士每天根据路径上的要求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活动、生活能力、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注意要对患者的心理能力、病情、家庭社会背景进行全面的评估,达到全面规范的护理。最后需要护士长以及相关负责人长期检查患者的治疗进度和护理措施落实的情况,给予指导监督。

1.3观察指标:

一段时间后,记录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测评,试卷满分100分,达标分数为80分。关于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走访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经过对比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比较:

经过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3.04%),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实验组患者分数达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58.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左心衰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单纯的右心衰竭较少出现,通常表现为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而致全身衰竭以及心肌疾病波及左、右心而发生全心衰竭。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可见湿罗音,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胸片显示肺水肿和肺淤血。患者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脑血管疾病等可以不归入研究范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当以控制和延缓病情的发展为目的,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长期预后。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必须从长计议。根据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选择临床护理路径治疗该类疾病,它的规范式治疗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对其恢复健康有促进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在美国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护理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已经在国外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包括提高了医疗的效率、减少了医疗费用等。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患者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更高,不单单是治愈疾病,同时希望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增加满意度,这也成为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国内的大型医院开始慢慢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治疗疾病上的优势。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且使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的沟通,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治疗结束以后,医护人员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结果和评价,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总结,这样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在下一个患者身上,以此提高医疗水平。临床护理路径的实用价值很高,具有科学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较少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床位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4结语

护理心得论文范文3

作者:钟清 王文平

我们以端庄的姿态、娴熟的业务技巧以及大方得体的谈吐来面对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早日康复的信心。而这种做法并不是一种特定行为,但却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贴心的指导护理这里的指导护理是针对患者家属如何开展辅助护理而采取的措施。在医护实践中,我们发现患者多数是在院期间都会有家属陪伴,可以通过发动家属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我们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向患者介绍骨伤康复知识:病人的长期卧床,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基本的运动和锻炼,容易产生褥疮,家属应定期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扣背,同时还要定期更换干燥清洁的被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产生褥疮的危险。对于一些盆骨骨折的患者极易损伤血管及腹腔内脏,因此在对这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禁止翻身,应该由护理人员或病人家属沿着病人解剖部位顺着骨折走行伴下肢皮牵引为病人翻身,这样在护士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把这种风险的发生降到最低[6]。统计学方法采用SPP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总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以后的总疗效对比分析可见,对照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略)。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相关症状缓解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可见,对照组在疼痛、红肿、压痛、活动障碍、僵硬等症状的缓解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细心的生理护理、耐心的沟通护理和贴心的指导护理对于骨科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骨科的患者而言,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一些外伤而造成的。而这些外伤往往发生较为突然,在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痛苦的同时,在心理层面的创伤也不容忽视。很多患者由于治疗和恢复的时间过长,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例如烦躁、易怒、消极等。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恢复效果,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其他状况以及家人的生活质量。我院所研究的这一套“三心”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在优质护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我院将在在今后的“三心”优质护理工作中,要求相关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倡导“以患者为本”的理念。

由于患者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其在面对病痛时的不同心理应激和心态特点,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主动观察他们的这些不同反应,根据不同的类型运用最得体的方式,了解不同患者的情绪变化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对病人的遭遇以及当前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的调理,通过有效的“三心护理”来为患者建立一个愉快的治疗环境。才能很好的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病患的勇气和信心。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的过程中,医学专业知识的普及具有特色的作用,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专业的角度向他们传递相关的医学知识,通过科学的指导来告诉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是促进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护理心得论文范文4

1.1资料

本组一共100例肺心病患者,男69例,女31例;患者的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0.4岁,其中最容易发病的年龄段为52~63岁之间。经检查(心电图、X线、三大常规),其中有43例患者进行心脏的超声检查,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1.2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诊疗之后,有83例患者好转出院,有9例患者应为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有8例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死亡。该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肺性脑病、右心衰竭。

2坚持常规观察、护理,有助于正确治疗

2.1做好心理护理

在临床上,通常患肺心病的患者为老年人,患者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悲观情绪和忧虑的心理,加上该病反复的发作而感到痛苦等,对健康的恢复失去了信心,导致心理上积压了沉重的负担。首先,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疏导,使用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知识、恢复情况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措施,帮助他们树立信息,从而消除他们悲观的情绪,促积极的配合治疗。

2.2观察感染象征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因而,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有效的控制感染对该病的治疗是非常的重要[2]。患者若出现发热症状、咳嗽加剧、痰液的量增多或者是呈脓性痰,并且听诊肺部音呈啰音时,说明患者出现了急性的呼吸道感染。本组的10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体温升高、有57例患者听诊肺部有啰音,均出现咳嗽、咳痰等病症。经诊断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效的控制了大部分患者感染的病症。

2.3合理的给予氧疗

通常,患有肺源性心病的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会严重的下降,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肺功能严重降低,通常会呈现出明显的缺氧状态,因此,在护理上合理的给予氧气治疗是非常的重要。给予患者氧疗时,一般最佳氧流量为1~2L/min,氧气的浓度控制在25%~28%之间,针对本组中43例明显缺氧的患者(危重病人)每天坚持吸氧8~14h。合理的疗养一般坚持间断性低流量的给氧,若给予肺源性心病患者高浓度的持续吸氧不仅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枢,还会使呼吸逐渐变浅,致使二氧化碳潴留体内,导致患者发生肺性脑病[3]。

2.4保护患者的静脉

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时常需要多次反复的静脉给药。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静脉的保护。通常,护理人员在静脉给药的时候:首先,要正确的选择静脉,并且还要有计划的选择,一般是由远端手指、脚趾的小静脉开始,逐渐的向上选择,避免只图一时的方便就随意的穿刺;其次,护士在进针的时候要力争一针见血,避免出现盲目的穿刺;再次,若患者的静脉处于充盈不佳的状态时,护士可对静脉轻轻的弹迫,促使血管充盈起来,切忌重力拍打和揉搓,避免皮下出现广泛性的出血现象;最后,当患者在输完液体拔针之时,护士要使用干棉球压迫针眼1min以上,避免压迫时间较短造成局部的出血现象。

3对患者部分病症的重点监护,并且配合医生处理有关并发症

3.1心力衰竭

肺心病患者通常以右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的时候,若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心悸、紫绀加重,且颈静脉出现怒张、下肢水肿等病症说明患者已经发生了心力衰竭,应该及时的给予强心利尿治疗。通常,强心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患者心率的变化,有效的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心脏的负担加重。针对使用利尿药的患者每天24h要记录尿量,每天的尿量不能超过1500ml,针对排尿量较多者,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若发现患者每天饿排尿量低于18ml/h,说明该患者的肾功能被损伤。本组患者中发生右心衰竭的有24例,其中有20例患者经治疗得到良好的纠正。

3.2心律失常

本组中6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发生该病症主要是与缺氧、感染、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等有关系,尤其以缺氧为最主要的原因。患者若出现低氧,极有可能造成窦房结以及房室结交感张力增加,心室交感活动增加,并刺激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呈反射性的引起窦房结、心室、心房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出现心律失常。

护理心得论文范文5

1.1效果评价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患者满意度。其中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量表均含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标准分50分以上表明存在焦虑或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3个方面,按照满意程度不同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2统计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比较(表1)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程度接近,干预后观察组无焦虑和抑郁所占百分比均有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2.2患者满意度比较(表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除病区环境外,余两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忍受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危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疾病的过程,加大对患者的伤害,使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细节问题对患者的影响。人性化护理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综合体的护理。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让其感受到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理解程度,增强其治疗的配合度,对于早日康复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心得论文范文6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医护英语教学;教学模式;语言和认知

随着医疗卫生对外交流日益繁密,对世界性医护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2001,2006),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原有的基础英语(EGP)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在医护类院校开设医护英语课程是高等医护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是关于认知是如何发展的理论,由Vygosky于1978年提出,[1]该理论包括中介(Medi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活动(Activity)和临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等核心概念。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发展是个人主体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不断交互的结果。[2]

一、社会文化理论融入医护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二语习得的研究属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以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忽略了有意义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该理论将学习者视为个体的信息处理者,将人的个体学习孤立化、简单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对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制约作用。前苏联维果茨基(Vygotsky)于1978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中介论(Mediation)。“中介”是指人调节物质世界或个人世界与彼此的社会和心智活动的过程,[3]语言和任务本身就是中介活动。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强调以“活动”为核心描述人的认知发展,明确社会活动是主体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形式。中介和活动不仅明确了学习的社会活动的本质,也建立了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活动之间的认识论关联。社会文化理论的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和支架理论指个体可以在有帮助的促进下,可以使成人在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跨越已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几年在国内,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理论,并尝试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我国的英语教学。不少学者从社会文化理论的不同角度介绍了调节理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卞少辉将社会文化理论教学观和课堂互动话语策略有机结合起来,[4]有力地佐证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课堂的互动话语研究的积极推动作用。段玲琍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和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研究状况,[5]尝试建立一个社会文化理论融入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这些研究关注了社会文化理论,并尝试将社会文化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对社会文化理论在医护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是空白。医护类院校开展医护英语教学的时间不长,已经有不少学者关注医护英语的研究,有的从职业和学习需求、课程建设、教材选编和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医护英语的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也有从语料库辅助医护英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二、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医护英语教学创新模式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医护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既有医学专业技能又通晓外语和外语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分级目标包括英语在日常医学工作的情景对话,英语记录和填写病人病例,用英语完成医学交流任务,医学工作英语文献资料阅读,英语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等。

(二)教学环境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宽松教学环境,积极发挥教师的支架性作用,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发挥同伴的合作学习机制,学习者能在老师或者同伴的帮助下,积极参与活动,最终发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有效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焦虑情感。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组织应该将语言和内容有机融合,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情景展开教学,包括问询,科室及医生介绍,挂号,化验,检查,出入院,药房,临床会话,电话巡诊,病例书写,等等。教师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系列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病例分析和实地医院情景扮演等,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与讨论不仅掌握了一个完整的医护过程,还从中学到了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人文背景知识。这个教学活动过程呈现为一个借助语言活动的问题解决过程,体现了与任务、语言为中介工具的交互活动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医护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估,加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过程监控等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用武之地。

三、结语

本文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医护英语教学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本质,进而找出二者的契合点,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情景的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方面等方面来探讨医护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旨在为医护英语教学研究在理论上提出新的思路,同时也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目前在一线工作的医护英语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Mindin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sUniversityPress,1978.

[2]WertschVygotsky.OnLearingandDevelopment[J].HumanDevelopment,1985.

[3]Lantolf,J.P.&S.L.Thorne.SocioculturalTheoryandtheGene-sisofSecondLanguageDevelop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

[4]卞少辉.认知与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课堂互动话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

[5]任荣政.ESP教学“5W1H”要素分析[J].外语界,2012(2).

[6]段玲琍.社会文化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