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1
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也会导致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式的,这些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实行高度的集权统一,这种管理方式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意识淡薄,职业素质较差,财务风险预防以及控制能力不强,致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进而使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进而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贯穿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出现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这些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才是企业在未来持续发展的前提。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特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优化民营企业产品结构
要想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优化民营企业产品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应对措施。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产品的结构,分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深化产品加工,尽可能的生产出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来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以及民营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进而促使民营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更好发展。
2.拓宽民营企业筹资渠道
拓宽民营企业筹资渠道,也是增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而拓宽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措施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以及信誉较高的民营企业,提供健全的担保管理体系,例如:国有担保公司,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民营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有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而降低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其次,民营企业自身应当加强管理,提高信用水平。民营企业应当在内部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机制,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提高信用意识,进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只有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提升了,才能够提高自身在外界的投资以及融资者心中的信用等级,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提高自己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3.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是民营企业规避存在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要想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首先,要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规章制度。民营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经营方式,使得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水平较低。针对企业内部各个部分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要求各个部门务必按照规章制度上的要求来工作,是提高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次,实行奖惩考核制。针对违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各项规定的,进行一定的处罚,而对于遵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规定的,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这样形成一定的奖惩考核制,鼓励民营企业内部各个员工积极的拥护内部控制管理的规定,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整体的控制管理水平。只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民营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提高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素质
除了上述的三点外,提高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也是提高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要想提高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应当对民营企业中已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其财务意识;其次,应当聘用一些具有财务风险防控意识的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了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够使民营企业内部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温州模式;家族制;现代企业制度;诚信
1.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的促进作用
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温州重商文化的影响,温州模式选择了通过发展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集群模式来发展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小商品 ”,由传统制造业起步,并且主要围绕传统制造业在扩展。逐渐形成了行业优势。以内生型为主,外向型为辅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资金分散,缺少技术和人才等问题,因此“温州模式”倾向于进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2 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1.2.1 温州模式中的家族制的弊端
不可否认,家族制对初期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有利于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高效运作。企业家族化会导致决策失误。家族制企业在经营中实际上是家长个人决策。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集董事长和总经理于一身,企业的管理权和重大决策权完全由一人掌握。而决策者不能很好理性的做出决策。往往造成投资的重大失误或经营方针的重大失误。企业家族制主要是以为亲情为主的管理模式,他们占据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中高层职位,不能很好的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企业管理混乱不堪,缺乏代现化企业管理制度是阻碍企业的发展。
1.2.2 温州民营企业诚信危机
1.2.2.1 缺乏诚信制约温州的经济良性运作
缺少对消费者的诚信其突出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经营观念,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损害消费者利益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在经营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以次充好,广告虚假,商品质量差等。企业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是因为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低。他们可能是诚信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不讲诚信最大的受害者。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主要是经营管理素质低下,管理方式粗放落后,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方面严重欠缺,造成企业欺诈、被骗等现象发生,加大企业信用风险。
1.2.2.2 冒充品牌,没有自己品牌
品牌其实是产品概念对应的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企业所塑造的产品品牌应该是该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企业的品牌不是有企业自己创造的,而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不仅仅是价值的聚合,更是情感的载体。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由很多元素组合的,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价值认同,也是一种情感的需求。温州许多民营企业就没有自主品牌,一味的模仿其他品牌,久而久之,企业就失去了品牌效益,没有一个消费者说企业的品牌只有对应其心理情感的价值才会去消费,好感只是情感价值的一部分,还要累积更多的情感价值,才能达成品牌的整体认同企业的品牌只有对应其心理情感的价值才会去消费。而温州企业往往就是失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认同和对产品的好感,导致企业不能做强、做大。
2.如何克服温州模式中的弊端促进温州经济的发展
2.1 改革家族封闭治理,引进公司制管理
温州家族企业生命力源泉在于”使管理层本身变成企业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温州家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必须实施非家族化管理。非家族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在家族企业中移植接入现代企业制度。令人可喜的是,不少家族企业已开始突破家族制,吸收一些现代公司制度的优点。针对家族企业的矛盾,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建立起一整套企业的规章制度后,企业主必须首先带头遵守,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章必纠”,而且不仅自己不违章,在对待违章的家族成员时也不能手软。让企业的规章制度成为公司的”宪法”,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这是国外管理思维中的精髓,也是温州家族企业所最缺乏和最难以改变的。因此必须重视制度的力量,从理性的高度真正避免随意管理,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制度基础。
2.2 建立诚信机制
民营企业要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 全社会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完成的。近几年,温州的“正泰”、“德力西”、“美特斯.邦威”等一批知名企业就是靠“企业信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温州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要建立社会公示制度,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出现恶意逃废债务、失约失信,经公证鉴定,受损方均可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进行公示,督促其自觉守信履约,形成社会信用监督。
2.3 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因为品牌就企业的形象,而品牌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消费者的认可,是消费者对企业感情的一种需求。要树立品牌,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公共关系,因为企业要搞好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树立和改善企业形象,增进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情感。
(2)加强广告宣传,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可信度,消除顾虑,广告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其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和感染能力,更能表现企业的价值,吸引消费者。一个企业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周德文.温州模式[M].厦门: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探析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增多和逐渐壮大,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大都是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企业。且多是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记帐,只是在必须对外提供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财务就是“记帐”、“算帐”,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二)民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制定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三)信息失真严重,难以取信社会。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会计报告体系不规范,其原因是日常会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民企缺乏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民企会计报表数据失真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
(一)货币资金的管理
货币资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以确保全部应收的资金均能收进,并及时地予以记录;所有资金支出是按照经批准的用途,按规定的签字程序进行的,并及时正确的予以记录;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及时盘点、对帐,并得以恰当保管;应合理的留存货币资金,确保企业有充足又不过剩的金额,避免资金的闲置。
(二)物资采购与存货的管理
企业物资采购占全部货币资金支出的绝大部分,同时存货又是公司最主要的流动资产,所以必须加强对这两方面的管理,以确保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债权债务资金的管理
企业要保证债权债务的核算准确、记录清晰,不存在长期挂帐的现象;应收帐款与其它应收款要及时催收,财务部要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呆帐、死帐。
(四)三项费用的管理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签字审批,以确保各种费用的支出均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同时按不同时的内容与时间对费用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相关费用得到合理控制的目的。
(五)收入成本的管理
收入主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生产经营收入应是企业的主要收入,但除此之外可能会有营业外收入。由于取得收入的来源不同,有必要按照经营活动的性质对其形成的收入进行分类,分为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成本支出主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需要与收入配比确认,因此,成本的分类与收入应基本相同,分为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等。
企业要加强本部份的管理,收入要正确的记录与分类,以确保企业收入的完整性;在正确分配与记录成本支出的同时,要保证其真实性。
三、如何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一)民营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取得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支持,需要良好的财务会计记录和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民企应转变用人观念,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在财务人员的聘任中,舍弃任人唯亲的思想,靠科学的用人制度建立管理队伍,与此同时应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
(二)加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大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资金支持力度,资金是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成功的保障,为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应切实解决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会计工作改革经费不足问题。
(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涉及财务工作相关人员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在授权范围内行所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等。
(四)重视财政税收、金融理财方面的咨询。以达到充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同时在税法的规定范围内合理避税,减少纳税成本;对投资和融资,可通过聘请或咨询金融方面的专家,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得到理想的投资效益和融资成本,借助管理咨询公司,加强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4
第一、对培训的重视情况。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民营企业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削减员工培训成为他们的重要渠道。在金融危机前对员工培训原本重视程度不高的基础上,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变得更加可有可无,大部分民企对培训工作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少。
第二,培训计划。大多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的随意性很大,缺乏长期规划,据调查,90%左右的民营企业培训的计划为临时制定,甚至有些培训没有事先制定计划,临时救火的意味很重。而一些企业虽然有年度培训计划,但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第三,培训体系。在培训制度方面,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且未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而一半以上的民企甚至没有自己的培训制度。在培训需求分析方面,极少民营企业做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在课程体系方面,大多数民企培训课程单一,仅有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办公工具的使用培训等。
第四,培训周期。目前大多民营企业一般只有基本的岗位培训,没有后续的培训方案,培训周期短且过程不连续。
第五,培训经费。一般没有年度培训经费计划,培训经费多为在培训实施前临时审批,且经费的提取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
第六,培训方式。民企的培训方式中,24%由高层管理者讲课,24%由专家或名人授课,16%发书自学,8%外包给培训机构,15%外出进修。可看出,主要方式为请公司高管、名人讲课以及发书自学。
第七,培训内容。从培训内容上来看,民企的培训通常不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一个报告全体员工参加,不具有针对性,最后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对培训的重视度不够。民营企业中负责执行具体培训任务的中层管理人员中,有92%的人员认为公司并不重视培训。此外,从92%的民营企业并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看来,民营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民企对员工培训重视度不高的原因在于:
一是没有意识到员工培训对企业的真正意义。功利主义普遍存在于我国民营企业当中,他们把人仅看作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资源,将员工培训仅看作企业成本的增加,而看不到培训为企业带来的利益。
二是没有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进而忽视了员工培训工作。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家族企业,他们在员工管理上大多采取不规范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企业也不注重员工归属感的培养、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由此也就忽视了员工培训工作。
第二,拒绝新员工培训。为了节约培训成本,让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公司创造效益,许多民企在招聘时都做出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一要求,而拒绝为新员工进行培训。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尚未认识到新员工培训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将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战略、经营项目及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介绍给新员工,对新员工进入正式的工作岗位产生激励作用,同时新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之后,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第三,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不大。一是缺乏独立的培训部门,培训任务交给临时指派的中层管理人员,而培训工作无关其绩效,因此这些培训任务的负责人很少能够重视培训并切实执行。二是由于很多培训计划实施之前,没有进行过培训需求分析,因此培训计划制定得十分空洞而缺乏实际意义,导致执行的难度较大。三是企业未将培训与绩效考核科学合理地联系起来,不能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培训中的行为和培训的效果做出评价,导致从培训的执行人到被培训的对象都积极性不高,因而培训的执行力很低。
第四,培训效果难以评估。大多数民营企业培训体系建立不完善,其中缺乏培训评估模型,导致培训效果难以评估,因而也很难保证有限的培训投入能够产生理想的培训效果。原因在于:一是培训效果评估投入不足。企业为培训投入的经费中,大部分都用于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而用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投入则微乎其微。二是培训效果评估的考核方式和信息来源狭窄。许多民企的培训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测验,而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三是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简单。一般认为,要是培训工作做得好,至少应对培训效果进行三级评估(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和四级评估(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而民企的现状是,只做到了一级评估(观察学员的反应)或二级评估(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
第五,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我国的民企在培训资金的投入上,通常仅为员工工资总额的0.2%,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度不够。同时,民企实力欠缺,资金不足也是一大原因。
第六,培训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带来这一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培训激励机制,没有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很少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而评估的结果也对员工的晋升和薪酬待遇没有丝毫影响。因此员工感受不到培训带来的好处,迫于在单位培训任务的驱使下,在管理部门的要求下,被动地接受培训。而企业往往忽略了将激励机制导入员工培训机制当中,强化管理与考核,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七,与外企和一些大型国企在员工培训上存在较大差距及原因。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人才市场上,仍然不如外企和很多大型国企受求职者的青睐,除了待遇和工作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固定和完善的培训机制也是一大原因。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民营企业;制约因素;再创业;途径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到上世纪末,我国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使得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加。但是在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困境,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生存困境难,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度过而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但是呈现出高死亡的态势。民营企业的破产倒闭的现状引发商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其破产倒闭的原因,分析其再创业可能面对的问题,为我国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对民营企业破产倒闭追根溯源,进行理论分析,力求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我国来看,经历了限制发展――发展壮大――蓬勃发展三个阶段,这与我国在民营企业的经济政策紧密相连的。我国民营企业持续经营时间短暂是社会公认的事实,制约民营企业长久发展的因素在哪里呢?从大体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制约因素和企业外部制约因素两个方面,而内部制约因素是民营企业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更重要因素,本部分仅从我国我国企业内部制约因素来进行分析。
第一,民营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上存在诸多不足。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在规章制度的数量上面非常重视,企业建立之初就不断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但是内部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是值得商榷的。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非常多,执行力较弱,在管理的过程中事无巨细进行制度规范,必然使得制度的执行难以落实,流于形式的制度其执行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制度的目的在于执行,制度是生命在于执行,而不是束之高阁,如果制度较为模糊,那么制度的作用将无法发挥。
第二,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民营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多重视市场的开拓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获取,而对于企业文化这种隐形的东西的重视度却不够,不愿意在此花费较大的人财物力。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过度模仿他人的情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形象设计,而对企业文化自身内涵发掘不够。每个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创建自身文化同时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而不能盲目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自身已有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水平入手,注重文化的内涵型,将企业文化建设从表面形式深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
三、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
1.理论分析
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有其自身的规律,众多学者对这些规律进行分析逐渐上升了相关理论,在对具体民营企业的倒闭破产进行分析前,有必要就这些理论进行简要分析。下文主要就生命周期理论和模仿理论进行探讨。
首先,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有美国学者Larry E. Greiner提出的。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成长、成熟、老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不同时期企业又呈现出不同状态和特点,但是在企业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面临着倒闭、死亡的威胁。从Adizes关于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企业还处在成长期,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对市场把握不准、应对举措不足,是企业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正确看待企业倒闭和破产,要认识到这时候一个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其次,模仿理论。所谓模仿,指的是前后者的行为具有相似性,后动主体的行为受到先动主体行为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盲目地模仿其他成功企业的经历必然是会失败的。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多喜欢学习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如果管理能力不足,盲目复制他人的成功经验,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的。
2.实践分析
首先,民营企业失败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并购失败。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时,就希望通过并购来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在并购前,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进行科学分析,盲目并购的现象普遍,据统计,我国并购成功不足百分之十,很多企业在并购后的收益多年难以弥补其并购成本,企业并购后,企业灵活性减弱,企业人数增加和管理层次的增加,使得企业管理难度大步上升。我国山东的山东秦池酒厂在发展的过程中,并购了三家亏损企业,在短时间内扭亏为盈,但是后来由于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这些被并购的企业成为制约秦池发展的重大包袱。企业不是不能并购,而是不能盲目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并购。
其次,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对企业管理质量不重视。扩大生产领域对于资金实力尚可的企业来说不是难事,但是关键在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路和客户管理活动如果不到位,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德隆企业在发展的十年间不断涉足农牧、娱乐、信托、证券等行业,企业大量的子分公司使得企业的日常运营需要依托银行贷款才能解决,这种依附他人的发展方式非常脆弱,一旦出现资金困难,将导致全线崩塌。
第三,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多元化战略。将风险进行分散的理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被广泛实践,企业管理者不明白的是,分散投资使得企业规模企业无法实现,同时分散投资也容易出现连锁反应。我国上海的巨人集团,在保健品、医药和电脑不同领域进行大范围、多品种、大跨步发展,而使得其主营电脑业务的技术停滞不前,资金被套牢,企业财务管理危机出现,使得巨人集团短时间内瘫痪、倒闭。
四、民营企业发展的再创业的出路
1.不断实现民营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企业管理制度化是民营企业再创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受制于管理幅度,企业家个人或其家族的力量对于小企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必须实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要求民营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宗旨、基本准则的制度体系[3]。通过制度完善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使得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实现。制度化管理要通过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进行渗透,使之变为职员的自觉行为。
2.不断实现民营企业内部结构的变革
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有其自身的规律,民营企业要获得健康持续地发展,要求其内部治理结构与时俱进进行变革。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来确定企业所处的阶段,认真分析企业的阶段特征,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积极采取应对举措,降低企业死亡率。在企业内部改革中,要注重对已有企业成功经验的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企业内部变革中,要避免盲目化,明确改革目标,实现制定改革方向和步骤,严格按照规划来发展。
3.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管理实际上对人的管理,如何在企业中践行“以人为本”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总要因素。民营企业在再创业的过程中,要摆正企业、职员、顾客和社会的关系,对企业人员的管理要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员工提供提供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工资、提高员工技能的培训、符合员工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双赢发展目标。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企业中,尊重人、重视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去改善家族式的经验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点,积极吸收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实现管理的多样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修敏.民营企业要加强危机管理[D].湘潭大学,2010.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内控制度;民营企业;完善;健全
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民营企业在数量和规模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严重落后的管理体制使其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受到影响。因此,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异常重要。
一、民营企业设立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内控制度建设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制度管理方面尚未完善健全,不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内外部监督的缺乏等问题使民营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对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极大影响。民营企业要想健康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对其内控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完善十分必要。
(二)内控制度建设是民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先决条件
由于难以获得同国有企业同等级别的政策优惠条件,民营企业通常在经济实力等方面也相对较弱,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采取措施对自身的内控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使企业内部损耗得以减少。众所周知,有效完善的内控制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机构设置得以简化,从而使各部门沟通协调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内控能力的提升,也使企业内部舞弊、贪污等行为造成的内部损失得以最大限度降低。
二、内控制度建设应该关注的内容
(一)内控环境的完善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确立的整体内控框架,内控制度主要包括信息、监督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及控制环境五个要素,我国在遵循美国确立框架的同时,根据控制活动将企业的业务种类分为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等多项。然而,无论如何划分,内控制度都要以控制环境为基础。因此,对内控环境的完善十分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
1.要对员工守则进行详细制定,要对奖惩措施、员工权限职责等进行明确,并将其进行具体落实。企业管理层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自觉主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想,不能随意更改;在正式场合,企业管理层还要对道德和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进行强调;要对积极向上的内部企业文化进行建立,在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中,使企业致力于经济利益的传统形象得以改变。内控制度的完善健全最终需要由人来执行,对于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企业职工的重要因素,企业诚实守信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员工。
2.要对严格的奖惩制度进行制定,并将其向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实施。我国有很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从本质上看都属于家族企业,公司内部很多员工属于家族成员,在特殊身份下,这些员工往往容易形成特权意识,对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难以切实遵循,对于员工管理者也无法切实服从,因而使企业管理较为混乱。
3.岗位牵制制度的建立。由于深刻体会了创业的艰辛,民营企业所有者通常会形成“事必躬亲”的习惯,对于较小规模的企业,这一管理模式往往不会形成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逐渐扩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这一管理模式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层要在对《企业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的条件下,将有效的岗位牵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学会放权,对于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相关的重大问题,如融资、重大投资等,要对集体决策制度进行严格执行,从而使企业制定和实施的各项重大决策得以更具可行性。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
作为确保民营企业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使其有效性得以提高。
1.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将其与财务工作分离的基础上,赋予其直接报告董事会的权利。
2.在审计方式选择上,应使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应的权限,应逐步以事中、事前监督代替事后控制;在审计职能制定方面,要以服务、参谋、预测、评价、监督等并重发展代替经济监督为主的职能方向;在确定审计权限方面,要以企业评价、经营、人事等多种管理活动代替以防弊查错为中心的单纯财务审计活动。
(三)风险意识的强化
作为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企业风险意识十分重要。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并非保持不变。在制定战略阶段,内部控制要为风险管理的需求服务;在实施战略阶段,风险管理要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体现。但是,不论二者具有何种关系,内部控制的建设都需要对风险进行积极管理。目前,我国的内控规范通常根据业务项目进行分类制定,对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等要求在各个规范中分散贯穿。今后,在制定和修订规范的过程中,要对风险因素的重视进行进一步强化,在对企业风险意识的树立进行督促的过程中,结合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对风险报告、分析、评估、识别、预警等措施运用的同时,实现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全面控制与防范。
结语
总之,民营企业要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明确,在健全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