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1

摘 要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了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医疗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基于提高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果,提升整体医疗改革水平的目的,新基层医疗机构应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认真研究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制度成为提升新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对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财务制度的可行性,促进新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 基层 医疗机构 财务制度 研究

一、前言

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有所提高,应认真做好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目的,在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中,应对财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应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丰富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以此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要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区别进行研究,同时使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制度具备一定的公益性,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全面预算制度,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区别

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作用和经营管理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是不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的不同职能定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主要承担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科研、教学等综合方面的职能。

2、在财务管理办法上的不同;

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侧重于收支活动的预算与管理,对医院采取了更加具体的和全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办法,保证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一角度,我们应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应充分认识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在财务管理办法上的不同,认真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

3、在补偿政策上的不同;

在补偿政策的制定上,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除了在财务管理办法上存在不同之外,在补偿政策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补偿规定上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其中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强调核发政府补助的方式保证运营。对于医院采取了重点扶持的办法,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基于这一认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中,应认识到与医院的不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可能多的获得政府补偿,从而在发展中获得更多政府的支持,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4、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不同

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职财会人员较少,由于涉及的财务业务较少,现有的财会人员能够满足基本财务管理需要。而在医院中,涉及的财务业务较多,需要大量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为其服务,其财务管理职能也相对丰富一些,这是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的主区别。

除此之外,在会计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更注重会计核算的实效性和可执行性,在会计核算方面更加注重核算效率,在这一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要比医院的会计核算更具有优势。

三、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公益性研究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方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的正确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主要是面向大众服务的

从目前新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运行来看,不但确立了医疗服务的工作宗旨,同时还确立了服务大众的财务制度。由此可见,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主要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中,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为了保证这一职能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公益性要求。

2、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新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新财务制度以来,实现了医疗保险报销的及时性,对服务广大群众并保障群众利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在保障广大群众利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这一点来看,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在保障性方面对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了有效的保护,并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有效性,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质量,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公益性的需求。

3、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具有公益性特征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2

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的财务管理,就目前情况来看,二者之间呈现的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这就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没有秩序而言,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的发展与财务管理出现脱节的现象,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及时导致其透明度不高,这就造成了财务资源的必然浪费。第二,学校不同于社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提前做好财产风险评估,学校在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问题也较其他企业要多得多,所以这就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变得极其复杂。第三,学校的管理不能跟企业管理等同起来,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且大本分高校是归教育部管理,学校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团队,这就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之间相互的不协调。第四,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是根据职位的高低来划分的,这就影响了财务运行环境的健康发展,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的极端化现象,从而制约了高校财提高务管理的水平。

2如何提高大学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提高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

学校想要提高关于财务方面的水平,就要分析在运营的过程中,自身所存在的财务问题,要杜绝风险集中的现象产生,将可预知的财务分析事先进行分摊,妥善处理高校的财务风险。例如,不管的什么资金,只要属于学校就要严格管控,对学校的资金用途进行分类,控制字进德使用数量和规模,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处理学生所交的学费,明文规定学校资金的使用方式。对大学的财务管理实行责任制,明确个人责任,防止利用职位或权利之便在高校资金的使用范围外进行挪用,尽量降低学校的财产风险。

(二)借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

一般的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都建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者财务部门,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借鉴,成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可以使职权、财务以及权限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成立财务机构,高校才会把财务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对学生的奖助学金以及老师的工资等,可以交由专门的财务机构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保证正确性,还能提高效率,所以成立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借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可以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避免学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良问题。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强大的监督体系,学校通过借鉴其管理办法也能够获取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良好的运行环境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利的,通过运行环境,可以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可以将财务根据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级处理,这样可以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进行分门别类,财务管理才会井井有条,从而形成真实的财务状态。例如,将学生和老师的资金进行分类,将学生所缴纳的资金更加细化的分类,将教育和行政的资金进行分类等。对资金进行细分,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但可以减小其风险发生的概率。

(四)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校财务制度是减小高校财务风险所必需的,建立适合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我们不能仅仅站在财务风险的角度去看待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与效益等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想要合理的规划与财务有关的各类活动,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很好地规划财务活动,才能协调好高校预算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指导高校做出合理的财务指标。例如,在教学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就要事先进行资金预算,制定合理的运行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等,在保证资金透明度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投资。种种现象表明建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所必须的,只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管理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3结论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3

财务人员做好内部控制将对企业管控起着较大的作用,笔者以自己从财务―内控―财务的职业生涯谈一些观点,供读者参考。

一、财务会计与内部控制的发展渊源

企业内部控制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财务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内部控制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财务的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内部牵制,即双人制记账,一人记账,一人负责核对账目,以避免核算差错和减少舞弊。但真正独立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被运用于现代管理学,则源自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

1953年10月,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又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第1号公告(SASNo.1)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1)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2)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架构》,也称COSO报告。参与COSO报告的主要机构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和管理会计协会。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因此,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良好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健全的财务控制。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目标的统一

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同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管理目标上具有统一性。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观点,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寻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这个目标,用数学公式来表述就是:企业价值=未来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风险折现贴现率。在这个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分母中风险系数对贴现率的影响。反映在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就是指运营过程中各类风险对经营成果的综合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将各类风险对经营成果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也就无法确保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

出于同样的目的,在现代财务管理学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两者主要分别用于衡量企业运营中由于资本结构的差异或固定运营成本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程度,并且通过对财务报告相关指标量化计算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予以揭示。

三、加强财务内控的必要性

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7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鼓励在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要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又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三个内控指引出台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求执行该规范的公司进行定期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评估,为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积极主动防范。财务内控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当然义不容辞。

四、财务人员如何在内控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财务人员如何在内控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需要以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基本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着手实施:

1、坚守职业操守底线,承担诚实守信的受托报告责任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COSO内控框架整合体系,内控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持续监督。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的委托与受托之间的人关系。而公司治理层所承担的就是与股东之间委托受托的契约责任,财务人员的编制财务报告的会计行为所承担的则是受托报告责任。因此,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行为的过程中,应坚守职业操守,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在受托责任中掺杂任何个人利益,也不得利用其受托地位谋取私利。如违背了受托报告责任中约定的法定义务,财务人员应该为自身的渎职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监督职责

财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布并统一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对公司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恰当的会计记录并编制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同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从五个方面来完善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体包括:①、完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原则性制度,其中会计核算制度应包括:会计核算的体制、主要会计政策、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等;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货币资金管理、往来结算管理、存货及其他资产管理、销售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盈利及分配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等。②、完善财务综合管理制度,包括: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等。③、完善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以及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④、完善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办法、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等。⑤、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包括费用报销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计划管理办法、成本控制管理办法、成本分析管理办法、成本费用考核管理办法等。

3、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预算控制

科学的预算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而对于财务人员,也是公司财务与内控人员的建设公司内控体系框架体系的契合点。财务人员应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不同模式的预算管理体系。如在公司发展初期,应采用以资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发展期的预算重点应实行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应实行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而当企业经营处于衰退期时则宜采用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集团企业应根据所属分支机构的专业特点、规模及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考核指标,采用滚动的编制方法,对经营活动进行跟踪,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修订考核指标水平,以达到有效的考核目的。

4、加强财务人员在日常业务控制活动中的控制

财务人员应致力于三大方面的控制,加强对日常控制活动的监督,具体包括:①、加强授权审批过程中的控制。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醒公司管理层合理设置授权审批级次,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的责任。针对特别授权,更要严格限制,要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诚信做起,规范授权审批制度,在合理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该建立起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②、加强财务部门会计系统的控制,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③、加强与财务保护相关的控制。企业应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财产日产管理和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的控制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5、深入了解公司核心业务流程,强化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识别及应对能力

要想加强财务内控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监督作用,财务人员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从财务报告编制开始,以公司的重要会计科目、财务指标的变化分析作为起点,评估公司总体财务风险;分析企业背景,所处行业、市场占有率以及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包括收入、毛利率、净利润)评估公司总体经营风险;从对重要会计报表科目的各个管理层认定(包括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认定、与账户相关的管理层认定以及与财务报告列报相关的管理层认定,具体包括存在与发生、权利或义务、完整性、估价与分摊、表达与披露)的有效性出发,逐个评估与上述管理层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力度,评估相关控制风险。

针对上述内控薄弱点和失控点,如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通过内控测试、评价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逐步培养财务人员如何围绕公司总体经营目标,在各个业务环节和经营过程中建立并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预测;决策;区别;联系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发现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职能。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整日里忙忙碌碌地伏案制证、记账、结账、报表;月底、年底适逢节假日,还得牺牲休息日,按时结账、报表。整个工作时间都这样重复地做这些繁琐的工作。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探讨,如何能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职能,更谈不上参与企业的预测、决策。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如企业的原燃材料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反映、监督和管理。因此,作为财务部门不能仅限于会计核算、“记死帐”、“算死帐”、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结果。这种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会计人员的附带工作,不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也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财务机构,往往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合二为一”、实行“一体化”操作;只是财务部门设置个别人员或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财务管理工作,这样,投入的人力少,精力不够,财务管理的效果和层次都得不到提高;而财务部门大量的工作人员只是做账薄记录工作或辅参与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财务管理。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不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扩大了企业理财自,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管理的机制改革也逐步形成,财务管理摆在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再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能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部门的作用。由此引发了我对财务与会计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一、财务与会计的概念不同

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一般是指财务管理,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而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的,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财务与会计的目的不同

一般人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一样罢了。其实不然,会计的目的是要核算出一本“真账”,要求结果合规、合法、公允、采取的会计制度具有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固定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灵活的,它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业务知识水平、考虑角度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资金运动过程或资金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侧重体现资金实体的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货币关系,它包括日常的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而会计侧重于资金运动引起的货币金额的变动,用货币金额对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四、财务与会计的职能不同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它对资金运动过程的本身直接进行系统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千方百计使资金运动过程加快,循环加速,实现资金价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而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向投资人、债权人、职工以及政府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传递信息的一种基础管理工作,其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同时也为财务管理提供系统服务,它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参与管理。

五、财务与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专业造诣,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而会计工作是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记录、计算和核算为主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会计工作需要操作能力较强,工作细致的专门人才来承担。

六、注重的时间范围不同

会计是记录和反映过去的事项,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管理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

财务与会计虽然有诸多不同之处,但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宗旨都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综上所述,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联系并不等于相同。在理论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在实践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单位应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相互独立,分别对待。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的预测、决策,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反馈信息,尤其是为企业最高领导层做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对策

作为审计的重要分支,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展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一般由高校的财务审计部门组织实施,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进行。一是审计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审计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某高校长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并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完善了校办企业的内控机制和财务运行机制,规范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全面提高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1)对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有效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2)对校办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3)对校办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4)对校办企业的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5)对校办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6)对校办企业的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某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全部的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约定完成全部审计工作后,出具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明确了校办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校办企业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和审计依据等内容,描述了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具体情况。同时,披露了校办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部分校办企业存在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内控制度的现象,往往仅通过口头形式实现相关的流程控制,导致校办企业的人事、财务和资产等管理比较混乱。而且,个别校办企业存在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或不执行的情况。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

(1)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存货不进行及时盘点,或实际进行了盘点但未保存盘点表,或盘点后已发现账实不符、但没有及时进行清理。(2)对账龄较长的往来账目核对和清理不及时,极易形成呆死账,对往来账户名称的记录不清晰,仅有摘要,无具体明细。(3)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存在与校办企业名称不符、无明细、无入出库记录及领用手续等现象,在采购办公用品、电话充值卡、加油卡和图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无会议通知、培训通知和会议签到的情况也频繁出现,甚至存在“假发票”入账的情况。(4)大额经济往来和超过结算起点的支付不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而采用现金方式收付。(5)合同管理松懈,大额购销业务不及时签订合同,合同签署不规范,存在时间矛盾、重要条款描述不清晰、内容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而未附补充协议等问题。

(三)实收资本与工商登记和投资方记载不符

个别校办企业在履行了验资程序和完成工商注册后,出现了高校未将货币和实物尤其是实物实际划转给校办企业的情况,导致校办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与高校的投资数额也不符等问题。

(四)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校办企业存在高校在校办企业兼职人员的薪酬未列入工资成本、实际使用的房屋、场地、设备、能源、材料、成果、专利等有形或无形资产未归入资产账户和提取折旧等无偿占用高校资产和资源的问题。而且,还存在预收款不及时结转收入甚至收入不入账、收入和成本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现象,这都造成校办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完整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校办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校办企业财务收支管理的对策

针对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披露的主要问题,某高校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研究整改工作,分析和明确了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制定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整改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工作清单,明确了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总负责人、分工负责人、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由监察审计室督办检查整改完成情况。

(一)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

重新梳理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某高校修订了校办产业管理办法。由资产经营公司牵头,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监察审计室等职能处室配合,制定和完善了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办法、借款与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审计管理办法等内控制度,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规范校办企业的财务行为。

(二)通过机制建设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首先,在校办产业管理办法中,明确校办产业实行校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其次,在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中,分别明确了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校办产业监督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职责、借款与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合同主办制度和合同审查审批制度。再次,在资产经营公司与校办企业签订的经营管理责任书中,约定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具体责任,并将审计结果列为奖惩指标。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校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逐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和《关于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06]22号)为指引,某高校的大部分校办企业已改制完毕,个别校办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未完成改制,而且,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范围还未覆盖所有经营性资产,对此,某高校制定了经营性资产剥离规划,并责成资产经营公司按照规划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夯实所有校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和划转手续.

参考文献

[1]傅嵘.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内部审计[J].品牌,2015,(08):183+185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范文6

国家财政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事业单位逐步从行政单位中剥离出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并要求编制单位收支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而大部分是二者一体的。由于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事权不清楚,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础管理关系尚未理顺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使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未明确,经济关系不清;事业单位机构庞大,冗员过多,大部分经费只限于人员开支,严重影响了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其办法本身内容过于简单,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

3.预算管理工作浮于表面

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事业单位发展要求,预算编制工作尚未在单位内全面展开,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对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缺乏深入研究,只是一味地求多求大,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必需。同时,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预算的约束力不强,挤占挪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4.内部控制薄弱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凭证的审核,总帐的编制与明细财的编制,以及支票、印鉴的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尚未完全分开,没有内部的相互牵制与制约,发生错误与舞弊的风险较大,内部监督、审计工作不力,只靠领导的行政监督,没有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很难全面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

二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1.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首先,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不能归单位所有,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它主要是依靠政权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一种收费。其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其最终目标应是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体现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并且把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性收费改为征税或取消收费。再次,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原则,应是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最后,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对策。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立项、征收、管理、支出检查的综合;建立严格的事业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和具体办法。

2.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资金

事业单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资金。对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首先,经营规范较大的,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形式。一些事业单位用自己的固定资产、技术搞经营,而且收入较大的,可实行公司制,由事业单位单独出资或与职工或吸收外来资金组成公司,单独核算,按资本大小分红。在出资时,事业单位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手续,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对于一些较小的经营收入,如出租部分房屋收取的租金,转让技术等,可以由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代管,但必须另设帐户,独立管理,收入要入帐,支出要审批,不得用这些收入私设小金库,搞请客送礼和发给职工个人。

3.体现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一些为社会公众提供特殊服务的行业,如医院等单位,其收入稳定,财政给予的投资也相对小些,因此,在资金管理中,重点是收支的比较与财政补贴的使用,在收支管理中应根据行业的特殊性,分别就营业收入,捐赠收入,补贴收入与相对应的支出进行专项管理。特别是要求单位体现社会公益性,本着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中合理收费,不以损害公众的利益来满足单位的要求,因此,财政补贴要基本打足,管理办法要适紧有松,从而保证大众的基本利益。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内容为前提而不是以旧的单位性质为条件进行管理,缩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范围,限制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在此基础上简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准确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措施,单一管理权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4.正确确定管理目标

首先,没有足够的资产,技术和不能维持原有人员生存的,应采取撤并、解散或移交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的办法,实行人员再就业、停止拨款和财务全面清算的办法,减轻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