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1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评价;划定方法;探究
作为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保护和划定基本农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目前我国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重量不重质,将林地和园地等都划为基本农田;缺乏科学的考察和详细的规划,忽视立地条件的重要性,使基本农田的调整和补划过于频繁等。由于这些基本农田划分中存在的不规范合理情况,因此探寻科学合理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切实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保护基本农田的目的,已经是相关部门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划定基本农田之前,国家农业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基本农田划分提供相应的参考和遵循原则。国家农业部门要科学全面的对研究区域内的耕地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衡量,因此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是要坚持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国家农业部门要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使得所选取的数据、选择的指标和评价的分值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其次是要遵循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国家农业部门在划分基本农田的时候,所参考依据的指标数据要有代表性和重要性,并且要相对容易取得,便于应用处理。最后还要遵循独立性原则。国家农业部门选取的指标不但要切实反映所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而且个指标之间又要相互独立,具备单独的考虑价值。此外,国家农业部门还要充分的考虑与基本农田的划分所相关的经济因素,要对土地作出整体规划,对于城镇、村庄和交通沿线地区周边的耕地,要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而对需要退耕还林的耕地,以及已经存在的园林和林地等,则不在基本农田的划分之列。
2.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原则
2.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科学合理,选取的指标要能衡量整个研究区域内的耕地质量,为此需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评价分值的确定要科学合理。
(2)全面性和独立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能综合反映研究区的实际,同时,各指标间又要相对独立。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也就是说指标数据的获取相对容易且应用方便。
(4)比较性原则。在选定的研究区域内,需要对影响耕地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适当的调整,才能使得评价结果更趋近于客观实际,尽量避免偏差和失真现象的出现。
2.2评价指标的选取
基本农田有着长期、稳定的农业用途和高产能的特性,而产能的高低是由自然质量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农业用途的长期、稳定性是由立地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因此对基本农田划定的评价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两个方面来确定。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来考虑,气候、土壤、地形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上,可以从农用地等别、水利基础设施、和坡度等来进行衡量;从立地条件的角度来考虑,外界压力条件和限制农耕的环境条件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具体到相关的评价指标,这两个方面可以选取耕地到城镇的距离、耕地到居民点的距离、耕地到道路主干线的距离和与相邻土地类型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指标获取及其分值确定
3.1农用地等别
国家农业部门对不同的评价指标有不同的选取依据。如对于农用地等别,采取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自然质量等指标衡量耕地的好坏,并将其划为6个等别,最高级别为100分,最低为25分,采用等间隔赋值的方法,以15分为一间隔。
3.2水利基础设施
对于水利基础设施,从灌溉条件和排水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考量。以《农用地分等规程》中设计的相关规定,确定这两个条件在不同标准下对应的分值。
3.3坡度
对于坡度指标的选择依据,是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将坡度分为≤2°、2°~6°、6°~15°、15°~25°、>25°等五个坡度级,坡度≤2°的为平地,其余第四个级别也采取等间隔赋值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5分,以25分为一个间隔。国家农业部门可以利用ARCGIS软件,将以上相关评价指标确定的分值,绘制成相关研究区域的分值分布图,从而为基本农田的最终划定范围提供分析和参考的依据。
4.分析相关的评价结果,划定基本农田的具体区域范围
国家农业部门利用ARCGIS软件将所选取评价指标的分值图进行叠加分析,然后再得出耕地评价单元的平均评价分值,并根据不同分值下耕地面积所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将研究区域内的耕地分布情况依次划为≥90分、≥80分、≥70分、≥60分四个分值区间,然后根据相关的评价结果,并参考国家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市级行政单位开始,按照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域的顺序,逐级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以便保证最终取得基本农田数量的数据准确翔实与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区域范围科学合理。
5.结论
基本农田的划定涉及的因素和需要选取的评价指标众多,为了消除现有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中存在的重量不重质和农田划定缺乏稳定性的弊端,因此国家农业部门在基本农田划定前要对研究区域的耕地进行科学、客观和准确的地评价,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体系,充分的将研究区域内耕地的自然质量和立地条件相结合,确保将优质、高产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从而实现国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飞,濮励杰,许艳,朱明.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与决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9(12).
[2]闫宁,郑宏刚,余建新,刘锡勉.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划分中的应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3).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2
目前,东昌府区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了以徒骇河、马颊河和位山引黄三干渠为骨干的水利工程排灌网络。灌区工程模式主要采用骨干工程排灌分设、支渠及以下渠道灌排合一为主的型式。全区现有大中型泵站11座,初步形成了以扬水泵站为龙头的引黄灌溉体系;全区现有4条主要排涝支流,其建设标准为“年雨型”除涝,“六一年雨型”防洪。
东昌府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类型有机井工程、小型泵站、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渠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全区各乡镇办事处现共有灌溉机井14426眼,现除非宜井区外,机井总量已趋于饱和,但也存在着机井密度不均、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全区现有小型泵站(装机小于1000kW)95处,主要分布在各支渠及斗渠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05万亩。主要分布在张炉集、道口铺、堂邑、闫寺等乡镇办事处。
2 高效节水灌溉方面
为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着力构筑现代水网,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水利工程体系。2012年,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联合行文,发出了《关于编制“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我区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编制了《聊城市东昌府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1 规划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区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农田101.6万亩。全区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力争达到100%。
2.2 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的总体思路为“三化”“六统一”。(“三化”是指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六统一”是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水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稽察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即将全区全部耕地合理划分为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两种不同类型灌区,分别进行灌区规划设计。自流灌区通过对干、支、斗、农四级渠道实施衬砌,将水源送到田间地头,实施灌溉;提水灌区,对1m3以上的输水渠道实施衬砌,田间灌溉工程采用引黄灌区末端泵站提水固定管道输水模式实施灌溉。通过对现有灌区的提升改造,使灌区覆盖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规划目标,实现耕地灌区化。
2.3 主要建设内容
东昌府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发展泵站提水管道灌溉面积79.36万亩,建设提水泵站401座,总装机容量18045kW,铺设管道5975.46km;新打配套机井4830眼,修复配套机井10722眼;衬砌渠道115条,衬砌长度493.8km;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9万亩;建设喷灌面积2.2万亩,微灌面积1.15万亩;治理斗沟910公里,治理农沟2564公里,配套建筑物14325座。扩建塘坝443座;硬化道路429.29公里、素土道路240.69公里;2011-201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2.4 项目投资
东昌府区“旱能浇、老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总投资为260420.43万元。
2.5 实施措施
根据东昌府区实际情况,按照以乡镇为区划基础的原则,将东昌府区所有耕划分为26个网格,各网格分别由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发改局负责实施。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3
【关键词】 水库 水源 保护措施
1 水源保护区划分
根据青山水库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等情况,结合水功能区划,将包括拟建青山水库、入库河流及周边汇水区域,即青山水库、六股河主河道、八家子河、响水河,进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所划分的保护区涉及葫芦岛市所辖兴城市、建昌县和绥中县。建议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如下:
(1)一级保护区。青山水库库区内85.7m等高线以下水体,一级保护区面积28.14km2。
(2)二级保护区。青山水库85.7m等高线至分水岭脊线之间的迎水坡和入库主河流(六股河干流不超过平山水源截潜坝区域河段)上溯3000m范围内汇水区域(其中包括八家子河、响水河全河段)及河道两侧1000m范围内区域,二级保护区面积96.37km2。
2 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控制
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控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为先的方针。严格遵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对水质和Ⅱ类水域污染物排放的有关规定。
根据水源地污染调查和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水源地上游来水水质较差和保护区内存在的点源、面源污染是造成水源地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加强运行期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流域污染源,拟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2.1 保护区隔离措施
拟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采取物理隔离、生物隔离等措施实施隔离保护。
2.1.1 物理隔离
八家子河为六股河右侧一级支流,位于青山水库库区上游。八家子河发源于建昌县八家子镇的瓦房沟,河源高丽房山山顶高程529m,八家子流域总集水面积51.28km2,河长18.4km,河道比降8.6‰。八家子铅锌矿区位于八家子河流域中部,距八家子河入六股河干流口7km,为使八家子河存在风险河段与青山水库水源地做到物理隔离,确保青山水库水源安全,在八家子镇下游约1.55km处的丁家沟断面建拦河坝,拦河坝前建一导流隧洞,拦河坝将八家子河水拦截,由导流隧洞将八家子河水导入二台子河,并汇入青山水库坝下。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对防洪标准有关规定,拦河坝设计标准为30~50年,考虑本工程重要性,取设计标准100年一遇洪水,同时确保500年一遇洪水水位不超过坝顶高程。
八家子拦河导流工程由拦河坝和导流隧洞组成,拦河坝将河水拦截,当坝前来水流量小于导流隧洞过流能力(最大过流能力187m3/s)时,直接由导流隧洞将河水导入二台子河,当坝前来水流量大于导流隧洞过流能力时,导流隧洞导流同时由拦河坝蓄滞洪水。
拦河坝处多年平均径流量405万m3,流量为0.128m3/s,小于导流隧洞的过流能力,非汛期可直接由导流隧洞将八家子河水导入二台子河。汛期发生洪水时,根据水文专业计算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拦河坝的洪水调节计算。泄洪设备为导流隧洞,最大泄流量为187m3/s,经计算,100年一遇洪水需要拦河坝滞洪库容171.0万m3,500年一遇洪水需滞洪库容348.3万m3。经实测地形量算库容曲线,拦河坝坝顶高程以下具有383万m3库容,大于500年一遇洪水所需库容。丁家沟拦河坝及导流隧洞建成后,可将八家子河在丁家沟处拦截,将八家子河该断面以上的河水导入二台子河,形成了八家子河矿区河段与青山水库的物理隔离,保证了青山水库水源的安全。
另外,由于多年来八家子工业园区众矿山企业含重金属废水排放,八家子河及入六股河干流口下游河段内底泥重金属含量较高,为保障水库供水安全,需对八家子河丁家沟断面拦河坝下至入六股河口(含水库回水段)8km及入六股河干流口下游10km河段内底泥进行清理,清理厚度为30cm。
2.1.2 生物隔离
在一级保护区边界营造30m植被缓冲带,防护林总面积约18公顷,以降低库周农田及居民点面源污染物入库量。
2.2 保护区内点源治理措施
保护区内点源污染的治理,应认真落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相关批复的意见和要求,包括对保护区(一级、二级)内的非法建筑、企业以及入河排污口清拆和关闭,工业与生活污染源治理,集约式畜禽养殖污染源搬迁整治,人口搬迁等。其中一级保护区内以搬迁拆除为主;二级保护区内以关闭排污口或将废水引出保护区为主。
2.3 保护区非点源治理措施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活动和降雨。保护区内非点源治理将采取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垃圾处理、替代能源、农村生态建设等工程。
(1)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在库区周边农田,采取平衡施肥施药,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污染物,削减农田径流污染。
(2)农村生态建设措施。在二级保护区内进行农村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在所涉及的3个乡镇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3)河道开挖禁限整治。六股河上游不同程度上存在开采河沙现象,为避免对下游水源地的影响,应禁止在保护区内河道开挖采砂。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做好水源保护区划分,并对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青山水库的水质将不会受到污染。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4
一、抓“早”字,提前做好前期工作
2016年德惠农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模5万亩、投资6000多万元,项目区定在岔路口镇北部的程家、毛家等6个村。项目规模之大、投资之多、范围之广是多年来前所未有的。为了确保当年工程当年完工,市农发办协调岔路口镇政府、市评审中心、工程设计等单位统一认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坚持一个“早”字,对项目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外业踏查测量、工程设计、上报审批、投资评审、招标投标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做到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早动手、抢时间,快行动、挤时间,千方百计为早开工赢得更多时间。
一是精心组织调度,克服困难抢时间。接到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支出预算后,市农发办在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汇报,确定了项目建设地点,并立即组织设计单位着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同时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查、测量,在省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前就已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初稿。项目计划正式下达后,立即进行了论证修改、编出项目计划并报送审批。这一步工作至少缩短了20个工作日。二是打破工作常规,同步推进挤时间。德惠市农发办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习惯,把报批实施计划和项目评审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在向省农发办报送实施计划的同时,把项目预算送到评审中心,先对各个单项工程预算进行评审,待实施计划批复后,按照项目总投资对工程总造价进行评审。这一步工作至少缩短10个工作日。在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共节约了30天左右时间,为做好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抓“抢”字,科学组织建设施工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建立奖惩机制是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当年项目当年完工的重要保障。德惠市农发办立足“快”字,狠抓“抢”字,千方百计抢进度,保工期。一是合理划分施工标段。认真回顾总结以往经验,施工标段过大,容易出现管理不周、顾此失彼、拖延工期等问题;施工标段过小,容易出现因为投资少、进出场地费用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以项目控制价400万元为限划分施工标段,将整个项目区划分为16个标段,其中田间水利工程10个标段,道路工程6个标段,分别进行招标,原则上一支施工队只能投标一个标段。这种划分方法既确保了工程质量,又保证了施工进度;二是按竣工时间倒排工期。各施工队进场前,都按照签订的完工日期,从后往前安排施工时间,并充分考虑雨天和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留出一定的余地,做好月度施工进度表,明确所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按照进度表进行日常检查和阶段性验收,并定期召开分析调度会,对进度快、质量好的工程队给予表扬,并请其介绍经验;对完成进度慢的给予批u,并帮助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制定改进措施,限期迎头赶上。这种机制激励了各施工队之间明比暗赛,并促使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确保了项目如期完工;三是严把资金拨付关口。改变过去拨款只按形象进度、不管工程质量的单一做法,把资金拨付同进度、质量挂钩,既看工程进度,更看施工质量。明确规定,分部分项工程以1公里为单位报验,未经报验的不予拨付工程款,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规定施工环节及技术执行的具体做法,如有违反,都要扣减分期拨款数额,如不改正,立即罚款。
三、抓“优”字,强化施工管理服务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5
1.1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当前,在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单位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的操作要求,没有安排专业的监督检测人员,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建设工程中存在着。招投标制度不能完全的贯彻,以及强有力的执行,部分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没有资质证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没有配套的建设设备,缺乏保障工程质量的意识,同时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致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使用劣质材料,材料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另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都会制定建设周期,但执行力薄弱,不能依据标准规范施工,不注重管理,没有针对出现特殊情况时的预防措施,问题出现了才去处理,施工方法不规范,势必影响着工程质量。
1.2管理存在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管理不到位效率低,运营方式单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等。目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没有专业规范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管理,很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管理,工程的建设完全由承包商自主,自主性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按施工计划施工,不标准、不规范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工程质量,还浪费工程建设成本。即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了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清,究其根本原因,我国并没有设立专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测、管理养护、运行安全的相关部门。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2.1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则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水利建设。近年来,我国已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但真正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却寥寥无几,且资金利用率低。鉴于当前这种情况,应开设绿色通道,以便于水利工程资金的申请,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申请文件,有关部分应尽快审核批准,进一步落实运行,加大力度管理建设资金,杜绝资金缺乏的现象发生,做好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资金创造价值。另外,政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指引、扶持、监管和服务,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开辟筹集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2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工程的前提,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需要制定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结合以往管理经验,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制定明确的工程所有权,权责落实到位,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有序、科学合理地运行。工程所有权的明晰,对农民使用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乡镇人民政府要予以产权证明;对人民大众受益的工程,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引进市场机制,筹集社会资本,建立法人实体,实施企业化运营,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由乡镇委托水管站等单位,持股运行,也可通过拍卖形式,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合同为依据,通过用水合作组织拍卖、租赁、承包、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法制化。第二,真正的实施落实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3结语:
农田的划分标准范文6
1.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配合意识不强 有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许多部门没有按照行业部门的规划分步实施,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例如,同样是水利工程项目,虽然有相关的行业规划作为指导,但是农田水利、国土整治、土地治理以及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在各单位和部门内的规划、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而各部门对实施的项目和要求都不一样,甚至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技术水平相差很大,因此会出现工程重复建设、半段工程以及工程纠纷等问题,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这样工程实施后难以达到预期的综合效益。
1.2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或没有落实单位管理,致使工程损坏严重,造成工程过早地失去其工程效益。
1.3工程建设缓慢,影响农业生产 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低,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工程不能在农业生产开始之前完成,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同时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工程建设质量达不到生产的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2.加强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应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整合项目,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理”的原则,积极整合各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2.2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管理 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质量管理,实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建设单位复检的“三检制”,并建立和健全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小农水项目点多阵线长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上采取县、乡、村三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