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进入2l世纪以来。国际银行业业务结构演进的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把资本消耗少的个人信贷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个人信贷业务室现代经济发展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新的金融业务,比较典型而且全面的体现了现代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个人信贷业务在大中型城市之中发展一直比较良好,但是近几年来农村个人信贷业务市场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如何才能够开拓农村市场个人信贷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且同时管控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是长期从事个人信贷业务的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开拓农村个人信贷业务市场,实现信贷业务可持续

(一)做好个人信贷业务创新,积极宣传消费信贷业务

在我国金融业产品同质化竞争较明显的情况下,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信贷业务的主力,做好自身定位。根据自身定位对于市场的业务结合农村的特点进行创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农村特性而可以开拓创新的有以下四类的个人信贷业务。一是住房个人信贷,县域农村地区,农民一直对住房有很强的需求,由于对于建房的需求对于贷款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二是家庭耐用消费品个人信贷,农村信用社可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旧家电下乡,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等大件家用电器,城市淘汰的旧家电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农村大受欢迎。三是教育个人信贷,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支出成为农民家庭支出的一大部分,特别是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贷款需求。四是车辆个人信贷,主要包括农民生活和生产使用的农用车、摩托车等,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户的发展。

(二)制定合理的利率农村个人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根据当地的个人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对于利率的制定进行具体而且有效的措施。国际研究发现,个人信贷有效利率只有达到16%才能覆盖其经营成本。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实行如此高的利率,会违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本意,也会违背中国的金融相关政策。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对当地的信贷市场状况做充分的调研,找准信贷支持的切入点,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农村信贷需求的个人信贷产品,以满足农村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

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

我国农村的个人信贷业务仍是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农村之中的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额防范方面欠缺经验以及缺乏控制,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和体系,对快速发展个人信贷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努力扩展农村信贷业务的同时加强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风险防范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健全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自律性建设

从农村信用社实际工作角度来讲,个人贷款比企业信贷办理频率和复杂性更高。需要健全各项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信贷业务的风险,为个人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坚决杜绝“业务先行,制度落后”的现象。首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特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以规范个人贷款的贷放、管理、控制、收回程序。其次,加强日常信贷管理,提高信贷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安全有效的信贷审核机制、内控机制,加强信贷台账及档案资料的登录和收集,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明确风险贷款责任关系,及时采取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个人信贷业务本身具有着不确定性的风险,信贷业务的风险需要进行及时的防范。对于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可以做好风险贷款清收责任制。对已办理的贷款要加强贷后管理和催收,密切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化解风险,并按照“谁放贷,谁清收”的原则,落实责任,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

(三)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

个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手段,通过收集借款人的各类情况资料,按照设定的方式,针对个人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发出贷款预誊信号。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较为重视贷前调查,通过贷、审分离及尽职调查等制度保障来控制信贷风险。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并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预警机制。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是建立在对风险作出准确评估的基础上的,因而这就需要银行通过广泛收集借款人历史信用记录和各期收入的情况,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所需的数据库。并分别针对个人贷款发放后的不同实际用途。借款期问个人收入变化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以此作为个人信贷风险的预警及决策依据。作出风险判断,并将预警信息反馈给个人信贷经营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大力扩展农村的个人信贷业务,促进农民地区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扩展农村的个人信贷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必须同时认识到现阶段个人信贷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为了能够发展下去必须结合实际对风险进行方法,使得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得到很好的控制,才能为个人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张拓.个人信贷业务的深度营销创新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2):31-38.DOI:10.3969/j.issn.1009-3109.2013.02.008.

[2]高飞飞.浅议对制约个人信贷业务的外部因素[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4,(1):80-80.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2

信用风险是授信人因未能履约对交易中的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何规避信用风险、最大限度的获得收益,是有效使用“信用”的精髓。本文主要在分析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指出信用风险管理如何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盈余,并提出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以规避信用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信用;信用风险;财务管理

从金融史上已经出现过的金融危机可以知道,金融危机下,无论是曾经多么风光无限的企业,即使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也不堪一击。这些企业最终的风险都集中在财务层面,突出表现为信用危机,从而使得企业的信用风险集中爆发。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有效利用财务杠杠,是企业从危机中存活的出路。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银行信用风险和商业信用风险两种。银行信用风险,从狭义上讲就是到期无法偿还金融机构借款的风险,商业信用风险最主要的表现为客户在债务到期后不具备还款能力。总体来看,信用风险主要跟以下因素相关:一是经济周期性。往往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赢利情况总体恶化,信用风险增加;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信用风险从其表现形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二是从个体信用判断整体信用紊乱的传递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控制的可控性;四是具有经济周期性。信用风险管理是针对信用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对授信和收回应收账款等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信用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事前调查、事中监督和事后调整三个阶段。在事前调查阶段,一般通过企业征信和信用等级评价等手段对客户进行分类,建立客户档案信息,明确客户类型,在交易之前规避与高风险客户发生交易往来;事中监督是指企业建立客户信用的跟踪机制,防范客户因经营状况变化导致的风险异动,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还款能力;事后调整是指企业定期对客户进行再评价,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客户分类,使其与客户的风险能力相匹配。信用风险既有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也很隐蔽,它是隐性和间接的财务风险,既不同于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会产生直观的交易损失,也不同于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链条的每一环节,关注的重点是交易双方的履约行为,从而表现为隐性和间接性。因此,信作者简介:张琛,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用风险与传统的财务风险互为一体,难以完全区分,如不加以妥善管理,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不乏典型的例子。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和战略发展过程中应时刻高度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建立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目标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完备和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但能够减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减少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损失,还将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规范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健康发展。

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企业的财务盈余

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得财务盈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企业持续增长持续稳定的销售增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信用销售的好处在于,企业通过让渡客户部分的货币时间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客户群体。当然,信用销售本身存在一定风险,盲目的信用销售可能短期内给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无法保持稳定的收入。如果企业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就能够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从而使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当前,国内实体经济呈萎靡态势,需求不旺导致订单减少,企业热切希望能通过信用销售政策维持销售。客户付款能力减弱后,信用风险直线上升,大大超出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选择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借助其专业的风险评估和专业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在保持企业持续增长的同时,得到相应的风险补偿,从容应对经济周期带来的危机。

(二)保障企业顺利回款,降低企业坏账信用销售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主流的销售方式之一。信用销售的劣势在于:一旦出现逾期或者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的情况,企业的呆坏账将直线上升。根据银监会披露的年报公开信息,我国银行业2015年的不良率接近2%。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增大,回收速度放缓,资产流动性降低,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无疑将受到限制。而企业通过信用风险管理控制并降低呆坏账率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管理和良好催收,将呆坏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当企业生产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时,可能凭一己之力难以对大量应收账款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这时可以选择引入专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咨询机构,通过共担风险的方式,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到第三方,进而将公司回收应收账款的概率控制在理想的区间,保障企业收支安全。

(三)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量企业通过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多渠道的获取现金流,从而为企业经营和筹资服务。一方面,通过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管理,能大大提升公司业绩、扩大业务规模、获得市场和稳定增长的业务收入,带来经营性现金流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应收账款权益转让给第三方进行融资,提前获得货款资金,给公司增加筹资性现金流入。

(四)优化财务报表根据以上论述,企业优秀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从销售、融资、风险控制等方面给自身带来效益,同时,也必将有效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优化报表信息。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类账户的主要科目,该科目的质量高低即资产的变现能力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企业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好坏。保证应收账款正常及时的回款,并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提前获得资金,可以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另外,销售收入是企业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直接体现着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不但能够带来资产的积累,同时,也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扩大企业规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通过财务管理规避信用风险

(一)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审计职能信用风险计量建立在可靠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因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量化信用风险方面就体现得尤为重要。这要求企业务必重视财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工作,重视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建设和培养一支专业素养强、职业道德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控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再造企业财务流程,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聘请具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年度审计,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对外公开的财务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可信性。

(二)有效利用大数据,拓宽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正在成为当下社会的趋势,这也为风险监控电子化和信息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客户交易行为的日积月累形成了海量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数据库中识别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关键信息,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媒介,整合数据信息,打破数据边界,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能够使企业对客户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评估,从而深度的挖掘客户,实时更新客户信息,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此外,为了规避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还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如专业的评估服务能使企业快速获得客户的财务及经营类信息,避免个别高风险可能性的交易;专业的追收机构有一定的催收专业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信用销售资金的及时回笼,防范由应收账款逾期导致的现金流断裂风险;保理等业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防范因信用销售导致的现金短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树立诚信观念,堵塞票据管理漏洞税务的信用风险也是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这部分信用的缺失除了与市场主体自身的法律知识匮乏和信用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外,票据的管理手段不严,也为此种信用缺失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环境。所以,治理税务失信现象的根本,不仅需要加强税务法制的建设和宣传,还要加大依法惩处失信行为的力度,同时,加快票据的电子化管理,在全面实行财务电算化核算的基础上,实现电子网络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银行数据、经营数据和票据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对接,完善对票据市场的全面升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进而服务于信用风险管理。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现代企业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制度履行进行监督,将会大大降低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保证信用风险计量和分析完全以透明和对称的财务信息为基础,达到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目标。信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信用关系在各交易主体之间不断发展和壮大。一方面,信用能提供交易便利,带给交易各方双赢的局面,甚至是高额的回报,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的扩大甚至失控也会给社会带来损失,甚至导致公司破产或更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降低了帕累托效率。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对于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工具,相对于西方社会,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市场不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和金融工具运用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取信用收益,合理管理好信用风险,使其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仍将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罗斯等著,吴世农等译.《公司理财》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2]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8.

[3]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06.

[4]李敏,张美灵,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7.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一)不良贷款率略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统计得知,到2013年年底,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我国不良贷款的余额高达22217亿元,与2012年比,增加了355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38%,与2012年相比上升了1.4%,不良贷款虽略有上升,但总体保持平稳。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78%。

(二)信用风险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很高,主要表现在“贷大”、“贷长”、“贷垄断”等方面上。“贷大”是指商业银行都偏好于向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放款;“贷长”即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即通过一次调查研究,确认客户质量,之后便通过增加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直接向顾客发放贷款,不再审查客户信用状况是否变化,是否符合继续放款的条件。“贷垄断”指贷给垄断性行业,如: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外部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欠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中介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少。能够获得中国银监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可谓是凤毛麟角。(2)社会信用文化缺乏。这一点普遍存在的,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通常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一定的粉饰。

2、监管部门监管存在滞后性。监管部门没有改变传统的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依然秉承着事后监管的理念。监管部门采取的监管方式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同时目前仍未形成全面的监管体系,且监管部门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很少,无法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有效、及时的监管,对其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无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量化水平相对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大多数主要是定性分析、辅助着是定量分析。单纯依赖这种传统的定性方法当再次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我们必将再次遭受重大损失。其次,商业银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落后,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析能力。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加快我国信用环境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1、加快信用环境及体制的建设。我国要加快对立法的完善速度,加大违约处罚力度,对信贷风险的预防进行有效的社会保障,从而建立和完善起属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信用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征信体系;更好地共享信息资源,有利于对客户资信的检查和网络的传播系统的建立;向公众定期的公布信用黑名单,有助于帮助企业认识并重视信用关系,维护好良好的声誉。

2、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信用数据库。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完善。同时,我们要要对企业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可以更好地利用模型来监管企业的信用风险,才能做出准确、恰当的分析,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在企业之间也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沟通机制。

(二)改进监管模式监管当局

首先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监管,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对合规性的监管。由商业银行上报的数据推测评估其风险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达到科学的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从以前只注重合规性的管理上升到合规性、安全性管理并行的双轨管理模式,健全非现场监督体系,保持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

(三)建立信用的度量管理工具

要善于学习国际方面进步的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工具,并结合中国国情考虑,尽早研究分析出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工具。先要数据全面而准确地建设企业的信息数据库,用精准的数据计算信用风险。然后,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工具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进,从而形成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库系统,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管理系统。

(四)培育商业银行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

要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种植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中,深入其灵魂。

1、提高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在道德方面上提高员工的素质,让员工牢牢记住自己的执业准则;其次,提高员工在技能方面的素质,提高办理业务的水平,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不至于在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中被时代所淘汰。

2、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议。商业银行应确定一个风险承担的范围,把这个范围传达给每一个工作人员,并且要做到是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牢固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范价值观,认真学习合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将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新理念、新工具等渗透到贷款前、贷款中和贷款后的各个环节,确保信贷人员自觉地将风险意识融入信贷业务的操作中。

参考文献:

[1]黄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金融天地,2011(1).

[2]李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1(8).

[3]杨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管理分析[J].西部金融,2012(6).

[4]王晓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7).

[5]卞姗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综述[J].商界论坛,2012.(1).

[6]刘美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8).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风险管理更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信用管理。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分析

信用风险,也叫做违约风险,指的是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后,到期后出现不能及时还款或者不遵循还贷付息协议的现象,进而给银行的贷款带来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从传统观念上来说,借款人在不能偿还贷款的情况下,也就是发生违约情况时,银行将其确定为信用风险。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的信用风险由以往的静态性、历史性转变为现在的动态性和现实性。特别是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投资具有了多元化和风险化,任何小的变化均会导致风险的出现。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1.没有认识到银行发展和信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银行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只注重银行业务、不关注银行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的情况,另外,平时的业绩考察工作主要以业务发展作为主要的标准,没有重视信用风险管理。以发展银行业务为主的经营理念给银行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没有认识到银行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性。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在不考虑风险性的基础上,增加贷款规模,进而导致出现不良贷款的情况,给银行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

3.信用风险意识没有得到贯彻。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信用风险意识,进而导致银行职员产生认识误区,以为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控制部门具有的职责。

(二)没有完善的信用风险体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金融行业主要以大财政和小银行作为主要格局,银行制度具有高度集中计划管理、行政约束的特点。在经过不断地改革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中,由于没有确立商业银行制度,进而导致银行的治理机构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而且还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出现的根源。

(三)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在度量方法、采集数据、加工数据以及检验信用风险管理结果等方面使用的方法还比较落后,给信用风险的管理系统进行的揭示信用风险与控制信用风险工作带来阻碍影响。

三、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全面、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

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要坚持全面、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仅要注重进行全面控制管理,而且还要注重全员的参与。提高银行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操作执行人员的参与意识,制定监督问责制度,有效的加强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增强内部控制。通过将全面控制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商业银行中,营造互相学习、交流、监督的环境氛围。

(二)改革商业银行体制

商业银行发展为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发展能力以及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设置规范的治理结构、集中股权、构建职业经理人机制以及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等方法来实现对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

(三)构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

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可行性的预警指标体系作为基础,目前所确定的预警指标要对差异性、明显性以及指标权重的合理性方面进行有效的改进。根据预警指标对信用风险预警表进行科学的设计,建立内容完备、详实的预警资料库,以便能够进行信用风险的分析、衡量与监测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

2.运用风险预警模型与方法。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模型与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预警工作。例如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指标,运用聚类的方法非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关联矩阵法对所分析的结果进行权重分析,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对结果进行风险预警工作。

3.加强风险预警和银行贷款业务的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所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具有系统化、动态化和精确化的特点,因此,通过实现信用风险预警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互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将防火墙的作用发挥出来。

(四)吸引优秀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让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信用风险给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引起银行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另外,银行要注重吸收优秀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并对该团队的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另外,运用定期培训的方式,确保信用风险管理知识技术体系能够得到不断的更新,保证内部评级体系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有效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降低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晓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11):72-73.

[2]王刚.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1,17(31):6-7.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5

论文关键词:赊销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模型

 

一、概述

赊销[1]是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一定信用为基础,通过协议的形式,由卖方向买方提供一定期限内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在我国自古有之,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赊销,发展至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企业平均赊销比例只有20%,但企业平均坏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选择理性赊销,应该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信用管理与控制体系,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而更应该从自身管理环节着手,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信

二、现在我国赊销管

赊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业为主体风险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行业总体状况的影响和客户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

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赊销风险产生的基础因素,属于企业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守传统

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担负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迫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企业信用管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赊销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应收账款逾期甚至造成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候,就会成立一个清欠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清收,同时全面停止赊销,这些并不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内容,这只是一种战术手段,企业真正缺乏的是对赊销的理性管理,企业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了对

1)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销售

2)对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改变

3)对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要涉及到技术或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

根据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下面将重

三、赊销信用风

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 1 赊销信用管

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环境信息风险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赊销管理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赊销政策是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的等

筛选客户是赊销前的客户管理,属于事前管理阶段,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很大影响。具体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户

收集客户信息: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是建立在经验

客户的防范与维护是属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赊销风险的高低。具体的操作包括:监控客

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据客户最新的信用状况,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包括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操作龙源期刊。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评估是信管部门对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进行评

四、企业赊销信用风险

由上面提出的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

图2 风险管理模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根据客户的信息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是我们从事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而我们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赊销风险管理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模型,客户的筛选,客户的监控与维护,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评估等五个方面,并分析了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认为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户的风险评价的指标来进行管理,所以风险评估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型结构

由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警模型,风险决策分析模型等组成。其关系如下图2所示:

管理模型结构

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行调整。

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户还款信息及其它信息变化,根据变化的信息对客户信用风险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实施不同的处理措施。

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客户,并且授予客户赊销额度等其它信用标准。

级授予不同的信用标准,包括客户赊销的最大金额,还款期限等方面;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根据客户还款情况,对于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模型,比如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

理流程

图如下图1所示。

。包括:逾期账款追收、坏账处理以及客户信用重审。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包括:应收账款监控和信用风险合理转移。

的分析和决策。包括: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客户资信状况评估和信用销售政策(授信)决策。

up>[7]:

险流程

点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分析。

或方法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为信用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龙源期刊。

企业赊销管理混乱的现状。

部门、财务部门和决策层),并且理清管理组织内各要素间关系。

于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2) 仅以企业规模来判断企业信用好坏;3) 对客户信用额度没有限制;4) 不太注意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跟踪管理;6) 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催讨力度不够;7) 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

理人员还要参加销售合同的起草和评审订单。某些时候,企业信用管理也被人狭义地称为赊销管理。赊销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可控的因素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规避企业可能会遇到的信用风险。

观念;缺少客户信息, 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响;社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法律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等客户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理出现的问题

用管理”理念,从控制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以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导致有人戏言到:不赊欠等死,赊欠了找死。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企业界在对待赊销时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通过先交货后付款的方式,企业扩展了客户范围,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有效需求和销售额,进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利润。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宝庆,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杨玉明译.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谭永智.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跃,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8

[6]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宏程,赊销与风险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M].Draft, July 2003.

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措施及对策

2007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颇具实力的欧美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严重打击。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雷曼兄弟也不例外。其破坏力之大、影响面之广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各国都在极力扭转乾坤,其效果却是戚微。危机仍在不断蔓延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的惊呼中迎来了“第二波金融风暴”。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想要置身其外是不可能的事。而事实上我国也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如扩大内需等。由此场全球金融风暴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最基本的便是金融市场上的最基本、最古老、最危险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信用带来的危害可大可小但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运行的风险最终都会集中反应或表现在信用体系上,一定程度上信用风险决定了金融体系能否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一员,信用风险对其的影响自然不能被忽视。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主要形式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者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使人们常说的最为复杂的风险类型。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受经营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包括两中形式:一种是违约风险,一种是结算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以针对个人来说、也可针对企业来说。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常在外汇交易中出现。

二、研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银行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国著名银行家爱德华费拉斯也曾指出“银行是因为承担风险而盈利,是因为没有有效管理风险而亏本”。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没有很好的管理风险能力银行的生存能力就要受到质疑。也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因为信用风险管理好了,银行能顺利的运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润;管理不好,亏本是自然严重时甚至是银行倒闭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说风险管理是银行的价值所在。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发达,这就意味着对银行的贷款依赖程度很高,从银行贷款是企业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不论国内国外,这种现象都不足为奇。同时这也是银行发展的一种动力,银行要想健康、平稳发展,也需要业务来支撑。一般来说银行的利息收入是总收入的3O%~上甚至达到70%。有着这些业务的往来,风险就应运而生。信用风险也在贷款中潜伏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旦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合格,那么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承担了信贷者的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还有宏观风险。在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客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合同偿还本息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一个客户可能不能造成致命损失,但是多个客户就难以想象后果。所以研究信用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在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下文就从这四个方面描述现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一些审核,符合条件者银行才能担当~部分风险贷款给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企业主投机取巧通过临时拼凑资金来当做注册资金。一旦通过了银行审定,就把拼凑的钱还掉。这样一旦企业出现危机,银行的承担的风险就将无形中增大;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家长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样就使得银行无法清楚地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这样银行追不到贷款也只能自认损失;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下表是各大商业银行同期不良贷款比较表:从表中也能看出不良贷款对银行造成的损失程度,同时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中介机构失信。有些会计事务所为谋一举私利帮助企业出具假验资,作假帐、一些虚假财务信息迷惑银行管理者而错将款项贷出;有些资产评估机构故意高估借款企业的资产或抵押物的价值,给银行错误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作出错误判断,造成最后信用风险提高。

3.地方政府的失信。地方失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上一任领导欠下的银行债务,新任负责人不承认以致搁置一旁不予治理,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第二,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发展,出面给企业连线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贷款下来后就不再管理企业或个人是否已还银行贷款,不从中协调双方的事物进展。

4.司法失信。在受理银行诉讼案上相关司法部门以立案条件不符合、政府干预大等理由不立案,不出面处理;对一些有胜算的案件不认真执行,导致商业银行在赢了官司的情况下还要赔钱这一现象,而这一事件也已司空见惯的事;有些司法部门的考核制度也间接地影响了银行信用风险,在有的部门以个人的业绩与结案率直接挂钩,显而易见,银行诉讼案一般需要处理的时间都是较长的,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自然就会潦草结案来处理一些案件,而不管最后的双方利益如何。

从上述这些现象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不断地提高,而信用风险又是所有风险中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风险。从银行的长久发展来看,找出信用风险问题的所在是很有必要的。

上文中信用风险的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遗留下了很多问题。随着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断地深入,商业银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相关监督机构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步加强和完善了。虽然已经在降低信用风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中一些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根源所在。

(1)资本不充足,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我各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并不高,资产补充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就必须要努力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由于我国现行的评定制度不严明,商业银行没有对企业评估的内部评级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的评级。这样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了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来降低风险敞口规模。

(2)风险意识不强。我国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并没有在全体员工中普及.没有将这一基调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中去,不能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其中,也不乏某些管理人单纯的认为风险就是控制,对一些风险认识还只停留在理性认识,谈不上统筹考虑。

(3)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不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满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满足银行监督的需要,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控制制度和操作规则。对客户的资料不能做到完全共享。无法保证对客户的严格审查,这就使得了客户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的提高。

(4)法律制度环境不健全。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破产制度尚未建立,无形中就保护了借款人或保证人的权利而忽视了银行债权人的保护。这也给银行的利益带来啦一定的风险。因此,要从法律层面上对风险进行控制。

(5)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很大的依赖专家管理,形式主义更为趋向。而忽视量化分析,缺乏对信用风险识别、度量与监测方面的管理,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的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等方法上我国商业银行也是逊色一筹。

四、化解信用风险的对策措施

1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对于各个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也不在例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管理理念和银行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信用风险的统一认识,那么在处理信用风险问题上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内容,银行工作人员都树立起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经信用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就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完善贷款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针对我国现行的贷款体系风险系数的确定,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的确定,很大依赖认为因素。我国应该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风险指标,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的分析,运用数学模型、金融工程技术对这些指标系数得出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贷款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缺乏专业评级机构,商业银行自身要设立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管对外对内企业,都要用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去评定。我国现行的评级体系不全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完善。

3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在信用风险现状中,有的企业就制造一些假的资料来蒙蔽银行而造成信用风险提高。信用评级主要就是根据企业公开的信息资料来评定的。企业制造的一些假账、假会计凭证等必然会影响大到评级的结果。所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很必要的。制定制度保证银行能得到企业的全部真实信息,银行自身也要培养人才去辨别真伪、取精弃粕,提高评级水平。

4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虽然在金融风暴过后,某些国外先活跃银行也受到了或重或轻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先进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首先,我们要承认信用风险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回报自然也越大,银行要经营日常业务就必须要全面认识这点,而认识风险不是说去竭尽全力去杜绝所有的风险,而是通过认识风险来如何经营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转化为未来的收益。其次,学习国外活跃银行的灵活高效的信贷执行机制。人不是万能的,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出错的,在银行工作者,一时的疏忽可能造成对银行的巨大损失,就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在审核材料作出准确判断是基本技能,不是主观意识错误时可以不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采用“双线授权、双线监控”手段降低犯错率。再次,权责制。权责不分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一大原因,实现权责制时,工作人员会清楚考虑各个方面,一旦贷款出现问题自己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在处理业务时也会全面尽量去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权责制内人员不超过三人。实行“三签制”因为连带责任,每个人都会认真做好本分工作。降低因认为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