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 风险控制
1.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1.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更快发展的基石。是指依靠现代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能够用财务语言表述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数据分析、控制整合等一系列专业的手段,指导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前提。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专业的软件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的信息化转型。
1.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1.2.1信息同步化。互联网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信息的同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领料、加工、销售等环节产生的信息能够实现联网同步,从而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信息的趋同。
1.2.1管理链条化。在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时代,企业的管理也应当及时调整,以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落后的管理往往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更多的从企业整个生产销售流程角度出发,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资金、物资等一个方面,进行资源的配置。
1.2.3资源集约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打破了企业原有的相对固定的管理组织结构,而是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物尽其用,形成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大大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达到信息更新快、反馈及时的效果,更有利于企业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控制。
2.风险控制理论
2.1风险控制的内涵
风险控制,即企业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以降低企业应对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的风险有很多,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企业风险影响其价值创造与保持。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对其面对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2.2风险控制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保留等。一个企业采用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类型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一般而言,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当企业管理者为风险偏好型时,往往会接受风险以获取更大收益;而风险厌恶型的管理者会拒绝风险从而放弃部分由高风险带来的可能收益。
3.财务管理信息化对风险控制的影响分析
3.1 传统审查制度的功能被削弱
在传统的管理机制下,企业物资的每一次转移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企业财会人员的权限被严格划分开来。信息化打破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的会计信息和原始数据都由计算机直接输入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审查制度就不能完全发挥出其原有的职能。如果系统设计不佳,其出现的错误或披露很难被发现。
3.2 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系数的要求大大提高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主要依靠相关人员签章等明确经济责任,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下,业务记录只要通过登陆密码、操作权限、操作日志等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算机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3.3有利于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其生产经营过程数据的实时更新。在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各部门员工能够更加及时的获取他们在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规避等方面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企业风险控制的顺利实施。
3.4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督
借助自动化办公系统,依靠完善的计算机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实时监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即时监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尽早意识到其生产经营链条中存在哪些缺陷,并由此判断这些缺陷可能导致哪些后果,进而指导企业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风险,达到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目的。
信息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控制机制等都要进行不断变革,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信息化是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所能够发挥的作用逐渐削弱,管理人员越来越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组织与经营模式,对企业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企业必须将利用互联网与自身经营现状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使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勇.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 经贸,2010,03:148-150.
[2]王棣华,李攀.信息化会计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 其完善[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15-17.
[3]于光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策略[J].会计之友 (下旬刊),2010,07:96-97.
[4]陈朱炎.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J].现代 营销(学苑版),2014,01:22-23.
[5]高岷,黄重庆.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探讨 [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270.
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 控制
一、信用卡风险的产生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行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来弥补的,因此,信用卡风险的若干法律问题就突出了。
我们知道,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各家商业银行除建行对信用卡消费来用的是密切和签字两种确认关系的方式之外,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仍采用签名确认,持卡人持卡消费不需要输入密码。这些都是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也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二、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问题
各利益主体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银行从业人员风险监管意识缺乏,银行内部的风险管控体系还不完善;信用卡特约商户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一些银行实行“双免政策”(消费免输密码免出示身份证)情况下,风险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持卡人信用卡风险防范及信用意识不强,甚至故意违反协议,恶意透支。
交易监控力度须加强,管理系统须优化。目前国内发卡行在预警监控和分析系统上的研发和升级投入参差不齐,应对变化多样的欺诈手段、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的能力略显不足。
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全面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以及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形成。各银行间的整体联动机制缺乏,各发卡银行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地经营信用卡业务,不良持卡人、不良商户、有关案件等客户信用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给一些不良持卡人以可乘之机,造成多头贷款或重复大量的恶意透支,增加了信用卡风险损失。
风险控制技术水平存在差距,催收模式急需创新。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控决策能力方面,具体体现在对信用卡的额度决策管理和催收决策管理。目前,信用卡发卡银行大多以外包形式依靠催收公司进行逾期资产的清收。各发卡银行的催收模式急需创新。
三、风险管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从根源上控制风险。合理的信用卡授信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对总体风险的判断标准,对信用卡业务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一个好的信贷政策,就是要找准产品拓展与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临界值。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根据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青睐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发展前景广,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点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目标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防欺诈风险。发卡行可以学习国外成熟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持卡人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开卡后即刻连续取现或频繁交易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处理,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控力度。在风险案件防范方面,要建立风险案件处理方案,注重时间原则和和最小范围原则,隔绝风险的蔓延,对风险案件信息及时报告,追踪和监控风险案件的发展及解决情形,对已经发生的一些案例及成功的做法建立风险案例库,实现风险经验的积累和分享。必须有目的性地加强面向持卡人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客户风险意识。
加大征信审核业务管理,改善业务流程。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较晚,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全,信用法律法规建设落后,加强信用卡征信审核显得尤其重要。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在很大方面取决于征信审核业务流程的发展和完善,发卡行应实施分散受理申请,集中征信调查审批和风险监控的运行体系;清楚基层网点的角色选择,将基层机构职能定向于发卡营销渠道,征信审核业务流程应尽可能地科学、清楚并符合实际,对于与实际运行不合的操作应及时改正,对征信审核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简单处理,取消对风险控制不起作用的无效环节,同时,在征信审核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和学习征信审核方法,提高征信审核能力,进步技术分析的拓展。
制订符合实际的风险管理战略,增强控制风险能力。应从完善银行资产结构和提高盈利能力的战略水平来看待信用卡业务,要明白信用卡业务经营成功的要素在于拥有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风险最小化,风险策略要与发卡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和客户资产状况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拟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善,运用科学和数学统计手段,寻找风险与收益的相应规律,将风险控制贯通于产品设计、交易监控、审批发卡、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合理的风险效益比,使经营收益在完全涵盖风险损失的基础上,保持应有的盈利空间。
四、信用卡风险管理意义
随着全球信用卡时代的到来以及大量出现信用卡风险,加强信用卡的风险管理极其重要,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积极促进发卡行业务人员依法经营,防止违法违规操作,提高发卡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有效维护发卡行权力;能促使银行健全规范有效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使得整个发卡行的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稳健的进行,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卡环境,达到最完美的社会效益。对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银行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对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运营;成本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系数也随之增高,对企业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良莠不齐,企业在市场的环境中运营成本面临较大的风险。风险的不确定性、客观性、主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使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协同作用放大风险,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导致成本失控。运营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是由风险的内涵所赋予的。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必须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将运营风险因素列出,确定企业的风险范围,才能为风险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才能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间的风险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股份制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一、企业运营系统的风险因素
风险具有可度量性,在风险转化为损失之前。研究和控制风险的目标是设法减少风险的出现,阻止风险转变为损失,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分析,运营风险是企业在投入到销售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控制企业内部的不足或失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因此,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企业运营系统安全,导致运营风险发生,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效率和柔性等几个方面。风险因素能够促使或者增加企业风险的发生,是企业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所以,成本、质量、效率和柔性就构成了运营风险的四大要素。
另外,企业的运营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的造成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高;企业的应收款项比重过大,资产流动性弱;库存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沉淀,存储成本急剧上升,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企业决策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能力下降。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成熟期的财务风险表现在: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面对的风险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
二、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和构建
首先,企业想要规避风险,控制成本,要构建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分析企业运营风险因素,对企业的运营系统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真实的分析和研究,确立企业的运营系统流程。通过分析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要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做详细的分析,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可以推断出企业风险所落在哪一个部位,也可以猜测出风险的范围,每一个企业也都有不同之处,要一一分辨。同时,也不能凭整个行业的风险就断定个别企业的风险状况。例如,某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中被列为高风险的行业,但其中的某个企业靠自身的有利经营模式,理智的投资,科学的治理方法,降低了自身企业的风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风险企业。
另外,企业还要建立企业运营风险的评估体系,通过确定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来对企业系统的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定位数据来源、确定控制目标、区分管理周期等步骤来分析风险因素指标的体系,采用控制图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都要尽早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尽早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造成损失,通常来说,经营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靠报表和数值来进行分析的。主要表现有:客户的现金情况;应收账款数额或比率的情况;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流动或长期负债的情况;销售和产品积压等等。企业要监理组织负责企业管理流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管理的良性过程。监理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实际化,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经营风险,有些是可以从资产表中得到的。先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有大概的了解,清楚为企业带来盈利的业务品种,公司的收入总额以及和前一年比较的变动趋势,这些也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考察指标。例如,对于企业生产产品所销售的数量来说,其他因素不变,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稳定就能够带动企业经营的收益,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了,所以,稳定的产品销售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稳定决定了销售收入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稳定的销售价格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样的道理,单位变动成本越不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大,从而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产品销售数量发生了变动,固定成本总额的比重就变大,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就大,企业的经营收益就少,经营风险就大。反之,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
三、总结
企业存在一天,风险也必然跟随一天,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预警,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更多的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评估,能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企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谨慎决策,规避风险,争创效益等手段,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秦剑.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 2009.
[2]赵筱媛.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理论方法与战略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3]陈宁.基于IT的多项目共享资源均衡配置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
[4]李宝纯.区域企业信息化资源分析与配置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创新
A公司管理较为规范,内部专业分工细致,规章制度健全,由财务部牵头风控管理,由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检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可能面面俱到。A公司立足于工作重点、管理薄弱点和流程关键点,向前后链条式延伸,打通部门间专业壁垒,迈出了由大而全的遍地开花型评价向专业角度纵深的步伐。作为风险内控人员,通过参与组织近年拆旧物资和项目结余物资处置专题、固定资产管理专题、往来款项专题、资金管理专题、三重一大管理专题等内部控制专题评价,深刻感触到这是一项提升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管理创新。内控专题评价选题重在精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不是朝夕而就的,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如何抓好内控专题评价工作,关键在于评价选题要精准,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某些小问题,就如同鞋底的一粒细砂、如同清汤里掉落的一条鱼,问题说大不大,却着实让工作进展不顺,甚至偏离预期轨道。内控专题评价就是要找出让工作掣肘的上述方面问题,深入挖掘问题实质,提出解决方案。专题评价如此,做事亦如此,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努力并专注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长时间量变的积累自然会促进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内控专题评价重在专业参与在现代化企业中,分工越来越细化和越来越专业化,公司的每一项业务都不是独立的,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内控工作面临着业务复杂性的挑战,要求风险内控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内控专题评价工作中,A公司物资、营销、基建等各专业部门从评价指南制定、参与现场评价、内控缺陷认定的全程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废旧物资和项目结余物资内控专题评价中,如果没有业务人员的参与,就会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盲目而且没有全局性,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会因为没有代表性或者不能得到专业角度的解决,而使评价工作和问题梳理流于形式。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内控专题评价工作中,在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借助专业部门的力量,以提高内控评价小组的专业技术水平。内控专题评价重在发现和解决问题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评价和提升,构成有机循环,是一个闭环的管理过程,内控专题评价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就会将工作形式化、表象化。只有深入发掘问题的实质,重视评价缺陷的后续整改,才能避免工作一阵风现象,才能有效的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样,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学无止境、人无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古人尤一日三省吾身,我们则更需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不对问题视而不见,不让同样的错误屡屡再犯,而是勇于直面问题,找到症结点,各个击破,不断的修正自身,不断的获取新知,就能使问题越来越少,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通过开展内部控制专题评价,A公司认真落实整改,深入剖析问题产生成因,健全管理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三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8-01,ISBN:9787121205026.
[2]颜美华.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5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发达国家将发展的关注点逐步放在会展产业上,会展业作为服务业之一,因其污染小、与其他产业联系密切、经济收益明显,被业界所看好。顺应国际趋势,我国各地区也逐渐推动着会展业的发展,努力加强本地区品牌会展的培育。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起源于1997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国内园林花卉界最高水平的盛会。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举办地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畔,吸引了610余万的海内外游客。展会期间,组织开展了千余场文化活动和公关活动,包括开幕式演出、花车巡游、 “我的梦”“北京梦”“中国梦”创意涂鸦主题活动、“我与园博”DV大赛等。紧凑多样的事件活动为园博会营造了的浓厚文化氛围。
因园博会的举办时间跨度长、规模大、级别高,为提升本次展会的服务工作,缓解短期大型展览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主办方启用了逾1.3万名的志愿者,统称为“小V蜂”。在展会举办期间,“小V蜂”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实际需要,在园博园内及其他重要区域进行志愿服务,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提供信息咨询、道路指引、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物品管理、场馆运行支持等,部分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具有流动性。
二、志愿者组织项目风险的主要体现
(一)招募合适匹配的志愿者较困难
园博会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在展会开幕半年前就已启动,据统计共有五万余人报名参与。但实际上志愿者的数量需求和专业技术结构依然不与需求完全匹配,一方面存在岗位分配冷热问题,即多数志愿者热衷于会务、市场、新闻、内外宾接待等岗位,而有的岗位相比起来志愿者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供不应求,例如外宾接待就需要各种熟悉小语种的志愿者来做,但是学习过小语种的志愿者只有少数,招募起来比较困难。
(二)志愿者的专业知识不够
由于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比较晚,所以发展水平有限,各方面还不成熟。相比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志愿者的专业化还有待提高,参与过大型展会或者国际型展会的志愿者极其少,大多数志愿者的经验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三)后期志愿者热情的减退
因为园博会举行的时间跨度较长,历时半年,所以在此期间,志愿者可能会由于重复的工作或者其他某些原因,热情减退,造成服务效果不佳。或者对于工作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导致中途退出等情况,因此可能存在着志愿者人员的流失,热情消退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等这些潜在的风险。
三、园博会风险控制与管理对策的补充
(一)借鉴其他行业性大会或者国际型大会的应急预案措施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明确权限,面对突发状况时保障各方利益,采取了购买保险的措施,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举措。它考虑到了自然以及人为的突发状况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从风险对象的利益出发,通过购买保险这一举措,减小了相关利益损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志愿者权利与义务的法制化
作为行业内的代表展会,园博会也吸引着海内外园艺花卉的权威,因此志愿者的举止代表着整个园博会,更加代表着整个中国。在我国举办的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上,部分志愿者强行索要代表团徽章,甚至擅自从代表团胸口取下,严重损害了志愿者的形象。面对多种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对于比较大型的展会,应该明确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培养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将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法制化,有了法律上的规范和约束,那么志愿活动中所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三)制定风险应急计划
在突发事件预案中,我们了解到主办方对于风险管理的认可,但是总体来讲太过于模糊。面对园博会这种行业内的权威大会,应该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事前从各方面严格制定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应急计划,并且明确做法及要求,以及各部门承担的责任,这样在风险发生时才能相互配合迅速解决。同时,要加强监督预测机制,防患于未然。
(四)丰富志愿者的后期活动
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志愿者中途退出或者后期热情减退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展会主要只是在举办之前对志愿者进行各种培训,忽视后期的发展。因此,了解到此类现象,尤其是对于为期半年的园博会,组委会应在后期加强与志愿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召开总结会议、心理疏导等方式使志愿者保持良好的态势持续志愿服务。
风险控制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医院 市场风险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国有、私营和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层出不穷,医疗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医院必须合理的拓宽融资的渠道,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医院负债经营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对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潜在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本文对当前我国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医院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医院获得越来越多的私营权,这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许多医院对医疗经费的增长幅度控制不当,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这些都导致了医院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再加上医院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增长,政府财政不足以及医院内部资金的匮乏导致医院大量的举债。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的引进,以求吸纳更多的患者。这种负债的发展方式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的贷款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严重。医院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项目,造成了公共医疗费用的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医院的负债失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共同作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二)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规则下,不断有民营和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出现,给市场上现有医院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施的改进,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药、收费,造成医院支出超标,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应收账款风险。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会对超低的价格产生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催帐观念和风险意识,常常会错过收账的最好时机,给医院造成大量的呆账和死账,使医院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医疗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体变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补助,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较长时间才能到账,这也造成了医院的资金周转困难。
(四)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大量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技术、市场和财务的可行性研究,对设备的市场前景、设备的先进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设备使用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预测,导致医院盲目购买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新时期控制医院市场风险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
随着新时期医疗改革的推进,财务管理成为医院控制市场风险的重要工作。想要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明确新时期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医院的管理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医疗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转变以前只重医疗卫生建设,忽视市场风险和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做法。长期以来,医院往往因为没有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导致医院的市场风险加大,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规避市场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医院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多,医院想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首先,医院应该加强对成功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综合的分析医院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潜在的风险,利用各种会计方法,积极的对医院的财务策略进行调整,有效的防范市场风险;其次,医院的领导应该转变管理思想,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医疗建设,忽视医院财务管理的观念。积极学习财务知识,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正确的领导全体财务人员参与风险防范;最后,要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实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控制医院潜在的市场风险。
(三)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
由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医院的资产不断流失,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医院最终的经营管理失败。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及时的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和医院财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的改进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医院的规模较小,不能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该定期的聘请滋生的注册会计师对医院的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审核,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内部管理更加完善。医院也可以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业务活动及信息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减少重大问题的出现。
三、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大量市场风险的威胁着医院的健康发展。因此,医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工作,不断提高医院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